⑴ 哪部影片是新旧好莱坞的分界线
《雌雄大盗》
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崛起的影片是阿瑟.佩恩导演的《雌雄大盗》,因为这部影片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新旧好莱坞的巨大差异。
《雌雄大盗》是由美国华纳家庭视频公司发行的犯罪剧情片,由阿瑟·佩恩执导,沃伦·比蒂、费·唐纳薇、吉恩·哈克曼、吉恩·怀尔德联合主演。影片于1967年8月1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根据美国一起真实案件改编,故事背景设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讲述了女招待邦妮和无业游民克莱德结伙抢劫银行后命丧枪下的故事。
(1)新好莱坞的标志电影扩展阅读
旧好莱坞主要是1930年美国经济萧条到1960年冷战结束这三十年间在美国好莱诞生的一种电影模式。这段时间正恰巧处于二战和战后,其经济模式也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
而同时,它也确立了类型片模式。而20世纪60年代,黑人争取自由的民权运动和美国国内由于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萌生的反战情绪使得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非主流文化盛行,加之美国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贫富分化,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明显不适用于美国,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电影制片厂倒闭,电影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打击。
于是部分电影人做出了改变。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一种延伸,它是电影艺术的内部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共同结果,但是在本质上,其“梦幻色彩”没有发生改变。
⑵ "好莱坞式"电影特征
1、表现手法
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2、情节结构
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3、人物不再定型化
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泾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
(2)新好莱坞的标志电影扩展阅读
好莱坞电影代表作品
1、《卡萨布兰卡》
美国式主旋律作品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篇章。在里克咖啡馆中大家高唱《马赛曲》的片段,在当年曾经鼓舞了无数为反法西斯战争奋斗的人们,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一段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与此相比,主人公间的俊男倩女式的爱情纠缠,就成了影片的小小佐料。
2、《教父》
科波拉在影片中塑造的堂·克里昂家族史,在背叛、忠诚、爱情、亲情、敌人之间辗转挣扎,将人性的光芒与卑微阐述得如此鲜明生动,《教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黑帮人,它更应该是被视作一部史诗而具备存在的价值。
⑶ 新好莱坞的分水岭发生在下面哪一年
阿瑟·佩恩导演的强盗片《邦尼和克莱德》(1967)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丹尼斯·霍珀导演的《逍遥骑士》(1969)更是成为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应该说就是1967年!!!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末,美国电影制作者的观念在变化,观众的观念也在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他们要利用『『青年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和「现行社会的危机」,就像一个好莱坞的制片人所说的那样「革命是容易脱手的完美商品」。他们企图以「革命』』打人市场,就如同那一时期出现的德皮士资本家一样。这类的影片以后还有:波拉克拍摄的《杰里迈亚·约翰逊》(1969年)、波格丹诺维奇拍摄的《纸月亮》(1972年)和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1973年)等。《道遥骑士》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并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这部多少带有试验性质的影片预示了1975年《出租汽车司机》的艺术方向。
⑷ 求助:什么是电影思维什么是新好莱坞电影
新好莱坞电影: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第一节 新好莱坞电影所产生的背景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
1962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合众国的总统,他是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美国共同认可的总统,也是第一个主张宗教自由的天主教总统。人民充满信心和希望,向往着社会和改革的进步。然而,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此后一系列政治谋杀出现:1965年4月,马尔科姆被刺;1965年5月,罗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又惨遭遇难。这些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人心浮动。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国军事代表团进驻越南,从此拉开了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亚洲的战争序幕。1964年,美军轰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参与战争;直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才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6.5万个年轻的生命被恶魔吞噬。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金争的总和(二战:20万人;朝鲜战争:10万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这使得曾经普遍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飘》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战争这一类型的影片几乎彻底遭到了破产,美国人民以他们青年人的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样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民权示威游行。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曾起源于贩卖黑奴,共和国的历史则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虽然,曾于1954年又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令」,但仍旧发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学生遇难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个美国黑人考入大学,但市长和校长却站在门口阻拦他们入学,当时的肯尼迪总统下令,调动了3000联邦军护送这三个人入学。1963年,由上而下的艰难的社会变革,结果变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
1965年,洛杉矾黑人住宅区暴动,面这一惨状空前的事件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体——电视的形式得到了及时的转播,激起人民意识的觉醒,甚至待中间立场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边。1967年,民权运动升级,黑人要求「种族隔离」,提出将路西安娜州变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还带头火烧兵役证,以示对越战的抗议。15万人向五角大楼走来,反对美国侵越战争。政府虽然在「内乱外患」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况下,仍坚持反动立场,镇压示威群众。1971年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游
行示威中,仅被捕者就多达15000人。
1970年,「水门事件」发生,美国议会由史以来第一次弹劾了他们的总统。美国政府失去了人心民心,引起了强烈的愤懑。美国对外扩张的霸权政策也受到了阻隔。民主政治与暴力行为,战争政策与人民反抗、民权运动的高涨与压制,形成了美国社会政治运动的三大潮流。而这时在青年人当中「弗洛伊德」盛行,一种逆反心理通过德皮士、性自由等形式体现出来。新好莱坞电影运动便诞生在这样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社会和政治的原因是无法回避的。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国内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似乎主要归于电影与电视的竞争。进入50年代,电视就开始威胁着电影业,美国人与法国人采取的是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法国人所考虑的是在艺术美学上的革命,而美国人则更多考虑的是技术上的革命,他们将:宽银幕、立体电影、汽车影院、甚至嗅觉电影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向市场。这一措施在企图夺回电视观众的同时,实际上仍旧在维护着好莱坞的传统职能。然而,酗年代中期,美国家庭90%以上都有了电视,人们坐在家里看电视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电视台与节目数量也与日剧增,不仅吞噬掉全部好莱坞的影片,还在电视上开始大量地播放欧洲影片。而这来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日本电影、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特别是法国的「新浪潮」等一系列电影文化的冲击,开始从根本上动摇了好莱坞的制片体制,一场电影业的「独立革命」在酝酿之中—O。出现了一些不依附于大公司的「皮包公司」i他们的确解决了剧本、导演、演员等方面的问题,也拍摄出了几部影片,但最后还是要大公司来为他们发行。「独立革命」很快地烟消云散了。然而,它却预示着美国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就在这时一批电影学院的学生走上社会,开始了他们的电影创作。这些青年人崇拜和向往欧洲电影,接受了「作者观念」的影响,也试图象欧洲青年艺术家一样,用电影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法讲述个人的、新的、非主流的故事。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的《邦尼和克莱德》影片公映,尽管影片中表现的仍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和一个美貌风流的姑娘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西装革履的外表掩饰不住他们的真实身份:两个手持枪弹、抢劫银行的「江洋大盗」。这是美国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的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人物形象沮然不同的新人物,他们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精疲力尽》中的米歇尔一样,是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影片片头所采用的字幕形式资料照片强调了人物的历史传记色彩、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和纪录性,这也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被询问时的时空异步的剪辑有着一样的精心设计。而现实社会的问题,越南战争的失败和阴暗的社会前景也在影片结尾的改写上体现出来,观众已经厌倦了「大团圆的结局」,这一程序再也行不通了。结尾时邦尼和克莱德被警察打得千洞百孔的身体与被击毙在巴黎街头的米歇尔何其相似。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于人们接受了对「美国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它颠覆了美国电影的强盗片和警匪片的类型模式。而类型模式的破产之目便是作者电影的生成之时,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创作
60年代末,美国电影制作者的观念在变化,观众的观念也在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他们要利用『『青年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和「现行社会的危机」,就像一个好莱坞的制片人所说的那样「革命是容易脱手的完美商品」。他们企图以「革命』』打人市场,就如同那一时期出现的德皮士资本家一样。这类的影片以后还有:波拉克拍摄的《杰里迈亚·约翰逊》(1969年)、波格丹诺维奇拍摄的《纸月亮》(1972年)和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1973年)等。《道遥骑士》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并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这部多少带有试验性质的影片预示了1975年《出租汽车司机》的艺术方向。
影片《出租汽车司机》的导演是出生在纽约「小意大利区」的马丁·斯柯塞斯,他曾做过短片、剪辑、助理导演等职。斯柯塞斯从f、目睹了小意大利区生活中的种种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孤独的生活。他对街道上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及行为有着深刻印象,本来做神职人员的理想渐渐被艺术情趣所取代。1968年,斯柯塞斯拍摄了处女作《谁在敲我的门》。此后,他遇到了约翰·卡萨维特斯,他的友谊与忠告一直伴随着他,这就是「小伙子,永远不要导演商业影片2,,斯柯塞斯后来以《出租汽车司机》和《基督的最后诱惑》实践了这一忠告。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中间分子,曾被传统的人称之为是美国的新浪潮的旗手,是一个擅长表现人的孤独与暴力的伟大导演,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曾与1962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一部恐怖片《痴呆症》;1967年,拍摄了作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论文的《他已是小伙子了》起了人们的注意;1970年他又因《巴顿》一片的编剧(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而成功,为自己确立了地位;1972年,描写黑手党领袖的强盗片《教父)).,因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而获得美国电影史上空前的记录;1974年,那部关于窃听专家哈里,考尔的《对话》,在声画对佼上精妙的处理,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新电影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形象」;1979年,《现代启示录》出现,这部影片同前一年出现的迈克,西米诺的《猎鹿人》一起,对人们一直保持沉默的「越南战争」问题发了言……。科波拉的电影创作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历程。他从独立制片开始,不仅自己制作影片,还资助别人拍摄影片,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就是在科波拉的帮助下(科波拉的制片人)拍摄的。他雄心勃勃企图要改变旧好莱坞,他曾说「我要为电影艺术赔上一生」。然而,由于他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他逐渐地背离了自己,走向了「重磅炸弹」的高成本、重大题材的制作。在新好莱坞时期之后的好莱坞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
在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影片还有:罗伯特。阿尔特曼,这个称作「失魂落魄的梦幻者」,于1969年拍摄的《公园里最寒冷的一天》;西德尼·波拉克于lQ69年拍摄的《无力的马不是要射杀吗》;
哈尔。阿什比于1971年拍摄的《哈罗德和莫德》;以及米洛斯·福尔曼拍摄的《飞越疯人院》等等。新好莱坞电影在商业片领域里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在喜剧片类型中,出现了杰里。刘易斯、伍迪·艾伦和梅尔·布鲁斯。他们3个人都是喜剧的导演和演员,他们的「相声滑稽剧」妙语连珠地嘲讽了社会,既显示出美国强大的喜剧传统精神,又融入现代色彩。商业片卓越天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75年拍摄的科幻片《大白鲨》,这部影片实际上预示了以后的《外星人》(1982年)、《株罗纪公园》(1993年)等影片的出现与成功。他还在36岁的时候,就曾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国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斯皮尔伯格影片的巨大的票房收人为美国电影赢来席卷全球的声势。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10一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实,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
⑸ 什么样的电影称之为好莱坞电影
新好莱坞电影: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第一节 新好莱坞电影所产生的背景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
1962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合众国的总统,他是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美国共同认可的总统,也是第一个主张宗教自由的天主教总统。人民充满信心和希望,向往着社会和改革的进步。然而,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此后一系列政治谋杀出现:1965年4月,马尔科姆被刺;1965年5月,罗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又惨遭遇难。这些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人心浮动。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国军事代表团进驻越南,从此拉开了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亚洲的战争序幕。1964年,美军轰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参与战争;直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才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6.5万个年轻的生命被恶魔吞噬。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金争的总和(二战:20万人;朝鲜战争:10万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这使得曾经普遍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飘》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战争这一类型的影片几乎彻底遭到了破产,美国人民以他们青年人的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样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民权示威游行。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曾起源于贩卖黑奴,共和国的历史则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虽然,曾于1954年又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令」,但仍旧发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学生遇难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个美国黑人考入大学,但市长和校长却站在门口阻拦他们入学,当时的肯尼迪总统下令,调动了3000联邦军护送这三个人入学。1963年,由上而下的艰难的社会变革,结果变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
1965年,洛杉矾黑人住宅区暴动,面这一惨状空前的事件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体——电视的形式得到了及时的转播,激起人民意识的觉醒,甚至待中间立场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边。1967年,民权运动升级,黑人要求「种族隔离」,提出将路西安娜州变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还带头火烧兵役证,以示对越战的抗议。15万人向五角大楼走来,反对美国侵越战争。政府虽然在「内乱外患」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况下,仍坚持反动立场,镇压示威群众。1971年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游
行示威中,仅被捕者就多达15000人。
1970年,「水门事件」发生,美国议会由史以来第一次弹劾了他们的总统。美国政府失去了人心民心,引起了强烈的愤懑。美国对外扩张的霸权政策也受到了阻隔。民主政治与暴力行为,战争政策与人民反抗、民权运动的高涨与压制,形成了美国社会政治运动的三大潮流。而这时在青年人当中「弗洛伊德」盛行,一种逆反心理通过德皮士、性自由等形式体现出来。新好莱坞电影运动便诞生在这样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社会和政治的原因是无法回避的。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国内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似乎主要归于电影与电视的竞争。进入50年代,电视就开始威胁着电影业,美国人与法国人采取的是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法国人所考虑的是在艺术美学上的革命,而美国人则更多考虑的是技术上的革命,他们将:宽银幕、立体电影、汽车影院、甚至嗅觉电影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向市场。这一措施在企图夺回电视观众的同时,实际上仍旧在维护着好莱坞的传统职能。然而,酗年代中期,美国家庭90%以上都有了电视,人们坐在家里看电视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电视台与节目数量也与日剧增,不仅吞噬掉全部好莱坞的影片,还在电视上开始大量地播放欧洲影片。而这来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日本电影、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特别是法国的「新浪潮」等一系列电影文化的冲击,开始从根本上动摇了好莱坞的制片体制,一场电影业的「独立革命」在酝酿之中—O。出现了一些不依附于大公司的「皮包公司」i他们的确解决了剧本、导演、演员等方面的问题,也拍摄出了几部影片,但最后还是要大公司来为他们发行。「独立革命」很快地烟消云散了。然而,它却预示着美国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就在这时一批电影学院的学生走上社会,开始了他们的电影创作。这些青年人崇拜和向往欧洲电影,接受了「作者观念」的影响,也试图象欧洲青年艺术家一样,用电影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法讲述个人的、新的、非主流的故事。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的《邦尼和克莱德》影片公映,尽管影片中表现的仍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和一个美貌风流的姑娘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西装革履的外表掩饰不住他们的真实身份:两个手持枪弹、抢劫银行的「江洋大盗」。这是美国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的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人物形象沮然不同的新人物,他们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精疲力尽》中的米歇尔一样,是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影片片头所采用的字幕形式资料照片强调了人物的历史传记色彩、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和纪录性,这也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被询问时的时空异步的剪辑有着一样的精心设计。而现实社会的问题,越南战争的失败和阴暗的社会前景也在影片结尾的改写上体现出来,观众已经厌倦了「大团圆的结局」,这一程序再也行不通了。结尾时邦尼和克莱德被警察打得千洞百孔的身体与被击毙在巴黎街头的米歇尔何其相似。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于人们接受了对「美国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它颠覆了美国电影的强盗片和警匪片的类型模式。而类型模式的破产之目便是作者电影的生成之时,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创作
60年代末,美国电影制作者的观念在变化,观众的观念也在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他们要利用『『青年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和「现行社会的危机」,就像一个好莱坞的制片人所说的那样「革命是容易脱手的完美商品」。他们企图以「革命』』打人市场,就如同那一时期出现的德皮士资本家一样。这类的影片以后还有:波拉克拍摄的《杰里迈亚·约翰逊》(1969年)、波格丹诺维奇拍摄的《纸月亮》(1972年)和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1973年)等。《道遥骑士》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并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这部多少带有试验性质的影片预示了1975年《出租汽车司机》的艺术方向。
影片《出租汽车司机》的导演是出生在纽约「小意大利区」的马丁·斯柯塞斯,他曾做过短片、剪辑、助理导演等职。斯柯塞斯从f、目睹了小意大利区生活中的种种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孤独的生活。他对街道上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及行为有着深刻印象,本来做神职人员的理想渐渐被艺术情趣所取代。1968年,斯柯塞斯拍摄了处女作《谁在敲我的门》。此后,他遇到了约翰·卡萨维特斯,他的友谊与忠告一直伴随着他,这就是「小伙子,永远不要导演商业影片2,,斯柯塞斯后来以《出租汽车司机》和《基督的最后诱惑》实践了这一忠告。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中间分子,曾被传统的人称之为是美国的新浪潮的旗手,是一个擅长表现人的孤独与暴力的伟大导演,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曾与1962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一部恐怖片《痴呆症》;1967年,拍摄了作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论文的《他已是小伙子了》起了人们的注意;1970年他又因《巴顿》一片的编剧(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而成功,为自己确立了地位;1972年,描写黑手党领袖的强盗片《教父)).,因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而获得美国电影史上空前的记录;1974年,那部关于窃听专家哈里,考尔的《对话》,在声画对佼上精妙的处理,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新电影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形象」;1979年,《现代启示录》出现,这部影片同前一年出现的迈克,西米诺的《猎鹿人》一起,对人们一直保持沉默的「越南战争」问题发了言……。科波拉的电影创作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历程。他从独立制片开始,不仅自己制作影片,还资助别人拍摄影片,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就是在科波拉的帮助下(科波拉的制片人)拍摄的。他雄心勃勃企图要改变旧好莱坞,他曾说「我要为电影艺术赔上一生」。然而,由于他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他逐渐地背离了自己,走向了「重磅炸弹」的高成本、重大题材的制作。在新好莱坞时期之后的好莱坞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
在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影片还有:罗伯特。阿尔特曼,这个称作「失魂落魄的梦幻者」,于1969年拍摄的《公园里最寒冷的一天》;西德尼·波拉克于lQ69年拍摄的《无力的马不是要射杀吗》;
哈尔。阿什比于1971年拍摄的《哈罗德和莫德》;以及米洛斯·福尔曼拍摄的《飞越疯人院》等等。新好莱坞电影在商业片领域里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在喜剧片类型中,出现了杰里。刘易斯、伍迪·艾伦和梅尔·布鲁斯。他们3个人都是喜剧的导演和演员,他们的「相声滑稽剧」妙语连珠地嘲讽了社会,既显示出美国强大的喜剧传统精神,又融入现代色彩。商业片卓越天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75年拍摄的科幻片《大白鲨》,这部影片实际上预示了以后的《外星人》(1982年)、《株罗纪公园》(1993年)等影片的出现与成功。他还在36岁的时候,就曾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国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斯皮尔伯格影片的巨大的票房收人为美国电影赢来席卷全球的声势。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10一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实,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
参考资料:http://www.nikerchina.com/film/faxiandianying/dishizhang.htm
⑹ 求“结合具体的影片,简要谈谈你对当代好莱坞电影的认识”
吕克贝松是法国导演···严格不算好莱坞 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 1。 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帕金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受越南战争的影响,新好莱坞产生了一批反思越战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通过战争的生死际遇拷问人性的本真,揭露越战带给美国人民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这些影片被称为“越战片”。如《猎鹿人》(1978)《现代启示录》(1979)《野战排》(1987)等。70年代,由于受“水门事件”等政治丑闻的影响,美国好莱坞还出现了政治电影,这些影片揭露司法制度,审判制度的黑暗,指责政府腐败,反映社会不公。而更多的影片则以青年人为对象,表现他们在物质生活高度富足的状态下心灵的空虚,价值的失落,以及对传统的彻底反叛。 2. 从影片表现手法上看,新好莱坞电影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与旧好莱坞比较起来,新好莱坞电影在美学特征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① 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② 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如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历程。影片给人的震撼不是情节是否具有悬念性,而是残酷战争环境下人的异化和异化的人:奉命杀死一个战争狂人的中尉却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变成了另一个狂人。 ③ 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是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如科波拉的《教父》,它实际上是把一个美国电影中颇为传统的“家庭故事”放大为一个家庭的神话,是传统强盗片中的个人英雄融化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家族势力之中,而这个家族则成为当代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缩影。 值得提出的是新好莱坞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旨在追求影片视觉效果的商业电影开始出现,其代表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系列。这些影片充分利用了电影高科技的成果,特技摄影和数字制作几乎成为了取代情节的法宝。这些影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乃至梦幻,从而给观者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震撼。
⑺ 好莱坞大片推荐
自《一个国家的诞生》起,好莱坞就初步显示了它在电影这门第七艺术方面的霸主地位,派拉蒙,环球,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等好莱坞大制片公司的成立更是为好莱坞在电影业的霸主地位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各国电影人的加入最终奠定了好莱坞的霸主地位。直至今天,好莱坞依然以全球最大电影制造产地的势头傲视群雄,在好莱坞电影统治世界的百年霸业中,产生了无数经典电影,今天我不是要系统的总结,而仅仅是以我个人视角,撷取好莱坞璀璨电影之树上最美丽的朵花,窥一斑而知全豹,或可为我们了解好莱坞电影的独特魅力。
第一名:《教父I》
我心中无可争议的No.1,马龙白兰度将毕生演技在教父唐·科里昂这一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我心中永远的No.1角色,他让我们见识了这才是黑手党,这才是黑帮,当然阿尔帕西诺在本片的表演也堪称伟大,塑造了一个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新一代教父形象。《教父》绝对不仅仅是一部黑帮电影这么简单,它其中蕴含的哲理并不比《呼喊和细雨》或《乡愁》少多少。教父就是这样一部让你一旦接触就会着迷,就再也无法释怀,永远无法忘记的一部电影。
第二名:《低俗小说》
如果不是因为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的旷世合作,我想,我的No.1绝对会是《低俗小说》。毫无疑问,如果说《公民凯恩》是改写影史的第一部电影的话,《低俗小说》在我心中绝对是第二部改写影史的电影。看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好看,但是看过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看懂,除了剧情别的你很难体会得到——其实这就是昆汀,他的电影永远都闪烁着这种似笑非笑的“黑色”光芒,它带领你走出黑暗,而回到光明中的你却依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黑暗的……
《低俗小说》是一部很奇特的电影,奇特到几乎无法将其归类,奇特到你根本难以评论――如果说昆汀的《落水狗》是他最黑最怪的一部电影的话,如果说《杀死比尔》是他最浪漫最血腥的一部电影的话,那么《低俗小说》就是昆汀电影中的集大成者,看似漫不经心的三个小时差不多已经包涵了昆汀的所有电影手段,血腥、暴力、情色、惊异的结构、咋舌的剧情、标新的人物、粗俗的对话、怪诞的立意、游走的态度……
第三名:《搏击俱乐部》
如果说《教父》是黑帮电影无法超越的里程碑的话,那么《搏击俱乐部》就是cult电影的圣经。这部电影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大卫芬奇试图通过这部电影探讨人生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的自我存在及存在意义。结果只能陷入哲理的迷宫,因为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或许,只要,我们的生活只要还有激情,就有生存的意义。每当我失落无助时,就会看《搏击俱乐部》,然后,我觉得,我就有了力量!
第四名:《异形II》
前不久《帝国》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伟大的50部续集电影,《异形II》力压《教父2》,《指环王》2,3,雄踞榜首,可见其伟大地位,在卡梅隆电影中,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如果说《异形I》是一个开山巨人,那么《异形II》,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拉着巨人一飞冲天。如果说《异形I》开创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类型的话,那么《异形II》则将这一类型发挥到顶峰。永不放弃的雷普利也成为影史上最强悍的女性形象,没有之一。
第五名:《邦妮和克莱德》
正是本片和《毕业生》,《出租车司机》一起开启了好莱坞新电影运动,宣告了新好莱坞电影浪潮的来临。要不是嫉妒心和世俗偏见的作祟,谁会去指责两个可爱的人?B和C正是这样一对天造地设的性感尤物,真不忍心看着他们在戏里死亡,在戏外老去。沃伦·比蒂和费·唐纳薇的雌雄大盗形象太可爱了,煽动能力那也不是盖的,电影最后,这对亡命情侣被乱枪射死,我差点哭了。
第六名:《指环王》三部曲
之所以把这三部曲放在一起,实在是因为三部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魔幻史诗,无论从情节设置,视觉效果,特技,还是演员表演,《指环王》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后有没有来者现在还难说,不过《阿凡达》是没能超越,光明与黑暗之战,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结局当然是光明战胜黑暗,虽然战胜的过程中充满千辛万苦,毕竟成功了。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咕噜木,它将正邪的矛盾心态演绎的入木三分,臻于化境。
第七名:《黑客帝国》三部曲
这是一部酷到毙的电影。可以说《黑客帝国》就是一座融哲学,科幻,宗教于一身的迷宫,里面探讨和蕴含的哲理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即使看不懂它的深层内涵,仅仅是“子弹时间”和应接不暇的功夫场面也会让你享受一场视觉盛宴,而如果你理解到更深层的东西,你更会深陷这座电影迷宫无法自拔。
第八名:《毕业生》
虽然是1967年的电影,现在看来依然久心潮澎湃。所以说好的电影永远年轻。当悠扬舒缓的《斯卡布罗集市》响起时,又带我们回到了40年前的经典电影《毕业生》里,青春可能正在被你肆意挥霍,青春可能离你渐行渐远,但那青涩鲁莽和肆意张狂永远都是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青春,每个人都有过面对前途的迷茫和对生活的拘谨,我们曾经热爱一切但是却又无所适从,除了未来不可预料之外,更为致命的是青春时节对于异性的好奇和无力抵抗。当我们毕业时耳旁响起《斯卡保罗集市》这忧伤而心碎的音乐时,我们是否会对前途一片惆怅,我想,这时,我们就会想起《毕业生》,热泪盈眶的发现,现在的我们不正是曾经的本吗?
第九名:《美国往事》
整个人生都在这里面。友谊,爱情,信任。。如果说只能选一部电影陪我渡过下半辈子的话,那肯定是《美国往事》。影片对禁酒时期时代氛围的描写十分令人神往,大气悲怆的配乐,极为贴切的烘托了时代氛围,堪称完美。影片以极具魅力而丰满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欧洲导演眼中的美国景观,以及一个外来者对美国的想象与幻觉中的记忆,成为了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经典篇章。人人都有美国梦,可是,完成之后,你才会发觉,它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第十名《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之前,恐怖片虽是一些人的心头好,终究难登大雅之堂,而《沉默的羔羊》使恐怖片正式步入艺术的神殿。片中安东尼.霍普金斯表演的变态心理医生可谓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朱迪.福斯特的表演亦可圈可点。片尾,汉尼拔对朱迪说,有你,这个世界才更精彩,惺惺相惜之态不禁令人悚然动容。
第十一名:《致命魔术》
本片揭开了魔术这一神秘事物的神秘面纱,令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两大男主角的交缠不清的爱恨情仇亦令人不胜唏嘘,他们的互斗魔术令人叹为观止,两大主演用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奉献了这部神奇到骨子里的电影,最后插一句,片中魔术师的小女儿长的太漂亮了,宛若天使,至今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第十二名:《这个杀手不太冷》
堪称史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杀手电影,让.雷诺塑造了史上最温情的杀手莱昂,玛蒂尔达和莱昂暧昧的情愫亦令人不胜唏嘘,娜塔莉.波曼的惊鸿一瞥的形象再也无法复制,至今想起,仍令人无法释怀。
第十三名:《剪刀手爱德华》
蒂姆.伯顿以他独特的哥特风格拍出了一处现代版的童话爱情故事,美的令人不敢直视,德普饰演的机器人爱德华那柔弱,迟疑,谨小慎微的性格令人哀怜,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弱的那根神经,他注定不属于这个虚伪的世界,最后只能粲然而逝令人永远无法忘怀。
⑻ 什么是新好莱坞电影
新好莱坞电影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