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搞笑高清 > 新德国电影之父

新德国电影之父

发布时间:2022-08-31 00:26:16

Ⅰ 简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发展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

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美国及欧洲的早期电影史是以摄影机专利权之争为标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发明——一种单镜头摄影机(即MkI)在美国却被拒绝授予专利,因为已有同类产品持有专利。不过,几年后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申请同类产品专利时却没有被拒绝。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Hunslet)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但他们没有在更广的范围里传播这一电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时拍摄了电影《利兹大桥》《绕过墙角者》《拉手风琴者》,每部电影的片长为2秒左右。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纽约去,并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取得法国-美国双重国籍。1890年9月,他计划到纽约的聚美大楼举办公开展览,然而他本人却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对摄影机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常被人忽视。

(1)新德国电影之父扩展阅读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现如今有3D电影,是视觉的“长宽高”;美国拍摄电影有5D拍摄技术。

其中电影最高的奖项为“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Ⅱ 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的是哪些导演

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法斯宾德、维姆-文德森施隆多夫真正被誉为新德国电影代表作的两部影片是《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和《铁皮鼓》,尤其是后者,获得了197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和联邦德国最高电影奖———金碗奖,1980年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维姆-文德森“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AliceintheCities),1975年的《错误的举动》(TheWrongMove)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oftheRoad)。法斯宾德女性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劳拉》和《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场和视角的德国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与《劳拉》一样拍摄于81年的二战背景的《莉莉玛莲》,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这三部曲的一个序幕,影片同样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赫尔措格1972年执导著名作品《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又名《天谴》)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谜》

Ⅲ 电影之父是谁

电影之父是“卢米埃尔兄弟”卢米埃尔兄弟以记录的形式拍摄成为了纪录片,由此成为纪录片的鼻祖。被尊为“电影之父”。

“电影之父”来历——

卢米埃兄弟,即奥古斯特·玛丽·路易·尼古拉斯·卢米埃尔与路易·让·卢米埃尔,是法国的一对兄弟,出生于欧洲最大制造摄影感光板的家族,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以每秒16格拍摄影片,第一部此规格的影片,为1895年3月拍摄的《工厂下班》,并向商业与科学团体举办试映会。

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而在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法国巴黎卡普辛大道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展开了“活动影戏”

放映了包括《离开工厂》、《火车进站》(最为有名的一部)》等电影。此次虽然不是历史上电影的第一次公开放映,但由于较接近后来电影观赏的形式(售票放映),因此常被认为是世上电影的第一次放映。在1895年12月28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3)新德国电影之父扩展阅读:

争议——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首先,爱迪生提供给他的“电影视镜”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出来的。而事实上,他的创造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师的“窥视”。

影片中的人物则是由爱迪生请来的演员为摄影机表演的,如同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这不过是套用了舞台剧的模式虚构的一些小节目而已。

Ⅳ 电影是谁发明的

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放的。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新德国电影之父扩展阅读:

技术视觉滞留,“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Ⅳ 电影之父是英国的谁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

谁也没预料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发生的事,竟会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就在那天,里昂的青年实业家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弟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邀请了一大群宾客,在那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连续放映了几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很短的电影。

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工厂的大门》。人们惊奇地发现:黑暗中,随着一束强烈的光柱,眼前竟有一群群穿着花花衣裙的女工,边说边笑地进入工厂,继而男工们则是穿着敞怀的茄克衫、推着自行车,漫不经心地步入工厂大门,最后,厂主乘坐着一辆漂亮的马车驰入大门,顷刻,工厂的大门渐渐地关上了。

正当观众们还陶醉在真实的《工厂的大门》之时,紧接着放映的《火车到站》,却使场内骤然发生了一场“骚乱”。当银幕上出现行驶中的火车头喷着烟、气迎面“直扑”而来时,观众们个个惊恐万分,有的用双手捂住了眼,有的吓得躲到座椅下面,有的慌不择路往场外奔跑,还有的竟然去叫来了警察……等到误会消除,不少人为自己刚才的愚蠢行为而感到可笑,但卢米埃尔兄弟俩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首次放映电影终于成功了。

此后,电影就以它独有的风姿,走遍了世界各地,并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成为艺术世界里一颗熠熠(yì)生辉的“明珠”。于是,1895年12月28日这天,成了电影的“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人们誉为“电影之父”。

Ⅵ 电影之父指的是谁

电影之父指的是大卫格菲利斯。

1908年,参演了第一部电影《Rescued from an Eagle's Nest》;拍摄第一部电影《多莉历险记》。他于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年拍摄的《党同伐异》是美国电影早期的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

1919年,他与朋友共同创立联美电影公司(United Artist),并为其公司拍摄电影《残花泪》被认为是他最后的杰作。1936年,获得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电影之父的故事

格里菲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乡下的一个破落家庭,父亲雅各布·格里菲斯(Jacob Griffith)是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队的上校。格里菲斯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浪漫的英雄传说,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种族观。

父亲所灌输的感情偏见,由于格里菲斯热爱维多利亚风格的诗篇,更得到了助长。他自幼熟读勃朗宁、金斯利、丁尼生和胡德的作品。

这令格里菲斯一直保持着浪漫的观念和诗意情怀,有人评价格里菲斯的一些作品充斥着矫揉造作、甜言蜜语的情调和喋喋不休说教的特点,也就是说,他在创作中太容易动感情了。

阅读全文

与新德国电影之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aj人物是哪部电影 浏览:369
短电影剪辑恐怖 浏览:46
一个学生会隐身的电影 浏览:668
你最喜欢的电影作文英语高中 浏览:870
韩国慰安妇电影有哪些 浏览:977
有什么好看的卡通电影 浏览:450
动物电影怎么拍 浏览:67
香港穿梭阴阳界电影完整版 浏览:808
蜂鸟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162
阿诗玛老电影全集 浏览:455
上门家教老师电影伦理 浏览:307
女巫把小孩变老鼠的是什么电影国语 浏览:557
有财神爷的新电影 浏览:954
乌鸦哥电影台词我想对你说 浏览:891
太空科幻电影主题 浏览:548
最恐怖的六大电影 浏览:364
国外很搞笑的电影 浏览:528
恐怖心理电影 浏览:916
韩国电影007中文字幕下载 浏览:474
炫舞s搭配看电影 浏览: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