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后的棒棒》纪录片背后反映的是什么
《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是讲述了一个传统的职业逐渐没落,逐渐消失在时代大潮的过程中的故事。片中用特殊的记录方法,整体色调、感觉都很不错。大家都了解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不忘经典,不忘传承,我们要铭记每个行业,他们都是见证时代发展的,没有他们也不会这么快的进步的。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写的一些关于《最后的棒棒》的内容,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最后,有什么其他的看法与观点的,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哦!
『贰』 电影《最后的棒棒》主要讲了什么
《最后的棒棒》是由何苦自编自导的励志纪实电影,于2018年8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 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
『叁』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的何苦导演现在怎么样了
何苦还在继续他的影视道路,在电影中担任编剧。
何苦花了一年时间成为了棒棒,请了一个曾在婚庆公司打工的摄像师,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用镜头记录下了几位棒棒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希望呈现时代的变迁。
2015年,《最后的棒棒》先是被拍成了剧集在网站上播放,引发了巨大反响,豆瓣评分至今仍高居9.7分。打动人们的,是日渐脆弱的生命在硬顶其命运沉重的那份辛苦。有位女网友看完后发誓从此不再买化妆品。
在2016年注册了公司,把剧集版《最后的棒棒》剪辑成电影,并推到了大银幕。
《最后的棒棒》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KWZFLwRmgP94skbrnXGMLg
『肆』 怎么评价电影《最后的棒棒》
虽然我很喜欢《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曾经“饥渴”地一口气把这部纪录片13集全部看完,因为第一次看的过程中,的确是觉得看得很过瘾。但是对于题主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纪录片,这个观点,却不敢认同。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观看时间与评价时间的“时间差”我们在看一部作品的过程中,容易被作品本身的剧情/内容,配乐,台词/解说....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观看的过程,以及观看后,短时间内我们的大脑,心情,情绪等基本上被该作品所影响,甚至被主导。
《最后的棒棒》在纪录片领域不算是太火,毕竟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没看过,但是对于看过的人来说,会觉得这类的题材,这类的群体,这类的拍摄手法,实在是在我们之前看过的纪录片里好像没出现过,觉得视角太独特。观看的过程有种耳目一新,刷新了我们对生活的这个熟悉国度,熟悉人生的新认识。如果真要去比较,那我们只能去找同类的现实题材去比较。如果拿《最后的棒棒》与《舌尖上的中国》去比较,一个是民生题材,一个是美食题材。我们可能会怎么评价?我们一般会这么评价——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民生题材的纪录片了;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一部美食纪录片了。诸如这样的评价。
『伍』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真正的底层人,穷一辈子是有原因的,是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实在是太局限了,不愿意走出自己的活动范围,所以才会穷一辈子,所以我认为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开阔一个人的思维。
他们像蝼蚁一样渺小,却也像山峰一样伟岸,他们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见证这个城市的兴起,他们的肩膀弯下去又抬起来,不过是为了奔赴一个希望而已。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活着,谁也没有高贵多少,生活总是给你一些东西,又拿走一些东西。
这个世界上,有些不平等与生俱来,逃不掉也挣脱不了,但好好活着,是每个人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目标。希望每个为生活努力的人,都能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陆』 《最后的棒棒》主人公老黄去世,此人的一生讲述了什么故事
最后的棒棒老黄去世以后,意味着曾经风靡重庆山城的棒棒,也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棒棒老黄工作的日常,反应了山城棒棒这个群体。
棒棒是重庆特有的一份职业,曾经交通还不发达的时代里,棒棒是重庆人力运输的主力,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关于棒棒的新闻和电视剧。
老黄便是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主人公,他是重庆这座山城中最后的棒棒。在他之后棒棒这个职业,也就成为了历史。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应的运输工具,也在不断的翻新。曾经的棒棒已经不再被城市需要,而老黄也成为了镜头记录下最后一位棒棒。
『柒』 《最后的棒棒(2016)》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最后的棒棒(2016)》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U1fY9a56q5VEzMvWu7yw3g
『捌』 《最后的棒棒》纪录片,主角们现况如何
2021年3月9日上午,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主人公老黄去世,享年72岁。该片导演何苦说,老黄不仅是纪录片的主角之一,也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他没有太多的文化,他用他的力气、坚韧和勤劳,教我认识了一种不一样的精神。”得知这个消息,网友们纷纷留言悼念老黄。
影片中还有几位和老黄一样的棒棒,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各自的曲折。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老杭把自己收到的一张百元假钞“兑换”给女雇主,却被当场拆穿,而女雇主最后还是好心地换给他一张真钞。这时镜头对准老杭,他满眼的泪水里写着“无地自容”四个字。收到一张假钞对他来说意味着失去一个月的房租,而花出这张假钞,却费尽了他最后一点尊严。
尽管他们是一群“卖苦力的”,但导演没有带着同情的眼光居高临下地拍摄,相反地,影片中时常流淌着一种欢快的气氛。棒棒们虽然穷苦,但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没有放弃过希望,也都努力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底线。
《最后的棒棒》讲述了老黄、何南、老甘等“棒棒”的真实经历,记录了山城“棒棒军”这个即将消失的职业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
导演何苦曾是一名正团级军官,在转业后没有选择铁饭碗,而是怀揣着1300元生活费,带着自己用2100元月薪雇来的婚庆摄影师,住进了重庆的棚户区自力巷53号,开始了一年多的职业棒棒生涯。他当棒棒的目的,就是为了拍摄、记录下这样一群以苦力为生的底层劳动者的生活。
网友评价,这部纪录片简单又粗糙,但每一帧都直击人心,豆瓣甚至给出了9.6的高分。后来,这部纪录片还改编成电影在影院上映。
老黄,是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老黄一直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妇。后来,他入赘到一个养不起小孩的寡妇家庭,40岁才得到一个女儿。为养家糊口,老黄跑到东北挖煤打工,三年后回家才知道,妻子和别人在一起了。
老黄曾想投河一死了之,可是看着年幼的女儿,他发现自己连死的资格都没有。
将女儿送到亲戚家里寄养后,老黄选择去重庆当棒棒,一干就是20多年。把女儿抚养长大成家后,为了减轻女儿的房贷负担,60多岁的老黄仍在从事棒棒职业。
在这20多年中,老黄本分老实,生活在狭小拥挤、每月60元租金的阁楼间。因为心疼自己的四轮车,能用人扛的,他绝不用车拉。回家的高速直达车耗时2小时,老黄舍不得坐,辗转1天换乘5趟车,只省下6元钱。
有次老黄在拥挤的人流中和雇主走散了,他扛着数千元的化妆品在广场等了5个小时,直到等来雇主。当雇主要以100元作为报酬时,老黄却只收了30元。“说好的工钱是20块钱,但是找了他一天,耽误了我去做别的活,所以我多收10块。”
年轻的时候,老黄可以挑两百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体力渐渐跟不上。在出租房拆迁后,流浪街头的老黄终于倒下了,何苦背着他要去医院,老黄却无论如何也不去。他说:“死了就死,死不了就赚到了”。
值得安慰的是,生病后的老黄终于回到女儿身边,孩子们很孝顺。纪录片播出后,也有很多热心人提出给予帮助。但女儿黄梅表示,有能力孝敬父亲,不接受社会和影迷的捐助,自己要像父亲一样挺起脊梁,做勤劳的人,做坚强的人。
面对影迷们的赞誉,导演何苦自嘲称,“中国最有力气的导演”非他莫属。“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导演,我只是把看到的故事抓住,并且讲述出来,真实才是它打动人的原因。我有最好的演员,他们就是最勤劳最坚韧的中国农民工,我沾了他们的光。”
操着一口川普的何苦从小在农村长大,从基层连队战士一步步成长为部队的电视宣传骨干。但谁也没有想到,本可以在退伍后找个“铁饭碗”的他却在39岁拿起了棒棒。何苦说,他要用最笨最苦的方式,挖掘出社会中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棒棒消失了,我们很难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是棒棒的故事不应该被时代遗忘,感谢曾有人,用最简陋的设备记录下他们负重前行的背影。
『玖』 豆瓣9.7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值得一看
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部纪录片,他在豆瓣评分高达9.7分。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
这是这部纪录片的简介,它叫《最后的棒棒》。
看到弹幕好几个网友说一口气看完了这部,每集30分钟13集的记录片,我是断断续续分好几次看完的,看到里面的老黄,挑着沉重的货物,在气温还很低的倒春寒里,脸上依然淌满了汗水,看着他在等活干的过程中,拿着他那条光溜溜的棒棒,沉默又孤寂的身影,我真的没敢坚持一下子看完,好久没有说话心里有点压抑,他们的生活太辛苦了,他们赚的是血汗钱。
故事是从自力巷53号开始,这个带着特殊意义的门牌也似乎暗示着住在这里的人生活的命运轨迹——勤劳节俭、自食其力。跟着真实细微的镜头,在这里我领略了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跟着老黄脚下快步疾走的布鞋,从简陋的住处到繁华的商圈,却好像跨过两个了世界。那边还是铁皮瓦和蜘蛛网斜挂的,拆迁留下的筚路蓝缕,这边却是热闹的光怪陆离。只不过不过现实的生活在他们面前划开一道鸿沟,将其撕裂开来展现在眼前。
就像老黄说的,劳动光荣,但在这个世界上,没人会发自内心的觉得当棒棒光荣。不喜欢棒棒这种带有戏谑性的称呼,但是仍旧期待这样的召唤。只因为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这就是生活”。
100里路,10元工钱,300斤重的15箱装修原件要送到青年路,15元工钱,挑12箱饮料搬上六楼。棒棒这个行业靠力气吃饭,没有为你量身定制的业务,只要价钱合适,重点轻点都得干。
他们或许不被关注,光着膀子衣衫不整影响市容市貌,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们在这个城市有他们的一份力。他们虽然好像是被忽视了的存在。但没有不说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劳动者。
看着他们的日常劳动生活,突然好像就有了生活力量,真实的感知到站在这片土地上有了从未有过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撞击你心头。在杂乱昏暗的房间里,在电磁炉冒起的热气里,在木柴燃起的火光里,在吸溜吸溜的面条声中,在一勺一筷从锅里到碗里,在累了一天后没有大鱼大肉却很容易满足。
即使是不同行业的职业,却在某一处能够体会他们经历的苦。在我生活的城市中,也有类似于山城棒棒的农民工,他们也是靠自己的一身力气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归属。搬家,通厕所在没有活可揽的时候,他们一群人好几个聚在一处,或是打牌消遣,或是闭着眼睛躺在自己那辆小三轮车装货物的木板,在蝉声喳喳叫的午后,在马路边伴着疾驰而过的汽车。
这些或许也只是最后的棒棒们其中的一个缩影,棒棒们自立自强,吃苦耐劳,靠自己的劳力挣钱吃饭,踏踏实实追梦,我想这不仅是了解山城重庆的一张名片,也是了解那些生活在城中村、底层劳动者的一面真实的镜子。
有网友说,干什么要比干这个工资高,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穷是有理由的。其实,当我们去想一想,这些镜头下的棒棒以及来自底层的这些人们,难道他们就没想过要改变吗?或许他们就靠自己的力气想干这个,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只是他们有改变的条件吗?除了靠自己的力气干活,他们缺少的就是改变的这种能力和资本。如果有像纪录片的导演何苦带领下外出寻活的思维,或许他们也不会是今日的模样。他们省吃俭用用血汗换来的一沓沓捆绑的一分一毛一块二十块,对于他们来说不想去赌他们未知的行业,他们每天只想着要找活然后存下几十块,存下心中定下的那个数字目标。
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你所拥有的条件。这也是我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对这些执着、坚持不放弃的人多了更深的敬意,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平凡,人生就是努力劳作,或许再没有比这个更能让人奋不顾身了吧。
就像有个网友在知乎上写的,看了不向命运低头的棒棒们,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干什么都有力气了。
『拾』 最后的棒棒百度云 多谢!
网易公开课里有,免费的,爱奇艺还得VIP,哔哩哔哩的也不全,网上好多其它的下载链接都辣鸡,根本没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