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什么讲述了在1930年
单项选择题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1)八一电影制片厂新电影扩展阅读:
该剧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② 《八一电影制片厂》还在吗,为什么再也没有看到其拍的电影
是你不注意而已。关键是近二十年以来,院线很少排八一厂拍的电影,因为主旋律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战争电影,除了包场,极少有个人买票看。院线即使排了片子,场次也极少,宣传也极少。
近二十年我在电影院看的或在网上找到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有《惊涛骇浪》、《惊心动魄》、《太行山上》、《惊天动地》、《雷锋在1959》、《雷锋的微笑》、《飞天》、《歼十出击》、《目标战》、《我不是王毛》、《古田会议》、《刘伯承市长》、《八月一日》、《忠诚与背叛》、《开罗宣言》、《诱狼》、《百团大战》、《血战湘江》。还有与其它公司合拍的《智取威虎山》、《芳华》。还有一些名字记不清了,这里也懒得去查了。最近看的八一厂电影是2019年八一建军节上映的《古田军号》,在电影院看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献礼片《三湾改编》。
军改后,八一电影制片厂依然保留。军队内部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对外仍然使用八一电影制片厂名称,片头厂标不变,继续拍片。唯一变化是由副军级单位降为正师级单位。
还在,只不过改名为 “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2018年2月2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 “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6月18日,改革后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新任厂长柳建伟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会继续在电影中出现。
2017年年底上映的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参与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经典电影
《柳堡的故事》
《英雄虎胆》
《永不消逝的电波》
《回民支队》
《林海雪原》
《地道战》
《地雷战》
《野火春风斗古城》
《闪闪的红星》
《四渡赤水》
《巍巍昆仑》
《晚钟》
《雷场相思树》
《弹道无痕》
《大决战》
《大转折》
《大进军》
《冲出亚马逊》
《惊涛骇浪》
《太行山上》
《智取威虎山》
《芳华》
是不是很久没有看到八一厂的出品厂标了?
2018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2017年年底上映的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参与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
作为国人早期电影的启蒙和那些年的回忆,八一厂已经做到了空前绝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195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筹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建厂初期,主要摄制军事教育片和新闻纪录片。1955年,增加了摄制故事片的任务。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截至2014年,摄制各种影片2200余部(辑)。其中:①故事片(含舞台艺术片)236部。②军事教育片和国防科研片571部(辑)。③纪录片1049部(辑)。④美术片6部。⑤高清数字电影9部。⑥电视剧81部。⑦电视专题片70部。⑧译制片79部。
合并只是对内进行了改名,对外依然八一电影制片厂,厂标也会继续在电影中出现。
③ 八一电影制片厂现代军事电影有哪些
中文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简称《八一电影制片厂》)
英语名称:AUGUST FIRST FILM STUDIO
八一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前身是八路军“延安电影团”,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个具有摄制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片和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八一制品厂于1952年摄制完成的第一部电影为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同年又分别摄制完成完成第一部纪录片《荆江分洪》,第一部汉语教学片《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产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立体纪录片《漓江游记》,1982年起摄制第一部电视剧《考场》,1988年起开始摄制美术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晚钟》《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其中《晚钟》对战争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义光芒,使该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业发生重大变化,好莱坞大片入侵,国产影片加快市场化步伐,这一切都对体制内的八一厂提出了重大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八一厂调整创作思路,确定了从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向现实题材为主的转换,同时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探索中国军事电影的新思路。八一厂又摄制完成
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另外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歼十出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是八一电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曾经缔造了无数辉煌与荣耀的八一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④ 哪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影片,能唤起你的电影情结
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1952年建厂至今,已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
影片中各角色的演技自不必说,在中央和老同志亲自关怀指导下的片子,选的演员都是有较强功底和经验的,也没有人敢糊弄,不像今天的一些剧。
里面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可能就当属林彪了,他的喜怒不形于色的风格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由于他大部分时候都是这种状态,所以偶尔的喜怒就颇值得玩味。而影片中对林彪“喜”的表情也刻画得十分到位。诚然,南下攻打锦州确实对林彪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和赌博,他由于压力大不怎么笑也可以理解,但实际上东野在作战过程中主要还是以胜利为主,一点不“喜”也说不过去。
一路走来,从辉煌直到落幕,八一电影制片厂从未失彩!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⑤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是什么
1、《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的剧情片,由孙道临、袁霞主演,于1958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⑥ 还记得《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吗
大家好,我是小橙,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还记得《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吗?作为70后的我对于八一电影,可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八路军“延安电影团”,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八一拍摄很多,也不需要我一一列举。
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电影业发生重大变化,港台电影以及好莱坞大片,国产影片加快市场化步伐,这一切都对体制内的八一厂提出了重大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八一厂调整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歼十出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但是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年底上映的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参与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因为2018年2月2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很高兴今天在网络知道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⑦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当代军旅作品有哪些
以下是八一厂近十年拍摄的当代题材军旅影片:
老哨卡 (2011)
歼十出击 (2011)
王子雄兵 (2009)
惊天动地 (2009)
霓虹灯下新哨兵 (2008)
我的左手 (2007)
惊涛骇浪 (2003)
枪手 (2002)
冲出亚马逊 (2002)
⑧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是什么
是《闪闪的红星》,讲述了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在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运饰)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刘江饰)的统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
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赵汝平饰)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让他非常讲义气。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让潘冬子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重要人物介绍
1、潘冬子
演员:祝新运
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最终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2、胡汉三
演员:刘江
胡汉三地主恶霸、返乡团头子、凶恶的大土豪。当时,人们激烈反对他搜刮民脂民膏。他一再沦落,但“坏人活的长”,他总是一再恢复地位。
3、椿伢子
演员:刘继忠
潘冬子的好朋友,他和潘冬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山计划。
4、潘行义
演员:赵汝平
潘冬子的父亲,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后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⑨ 八一电影制片厂有哪些作品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作品如下:
1.电视剧:
《编外监察官》
《梁士英》
《中流砥柱》
《血战万源》
《生死之间》
《士兵突击》
2.纪录片:
①《八一运动大会》。1953年出品,与北影合作,记录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体育运动大会的各项竞赛。荣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三等奖。
②《钢铁运输线》。1954年出品,记录志愿军后勤运输部队在朝鲜建立钢铁运输线的情景。获文化部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③《战胜怒江天险》。1954年出品,记录解放军筑路队在怒江天险上架桥修路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奖一等奖。
④《在帕米尔高原上》。1955年9月出品,记录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帕米尔高原上团结少数民族捍卫祖国边疆的斗争。获文化部1949年-199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⑤《救死扶伤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⑥《向毛主席汇报》。1964年7出品,记录了北京部队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军事训练成绩的盛况。
⑦《钢铁长城》。1981年12月出品,影片纪录了我军在华北某地的一次军事演习,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检阅部队的盛况。
⑧《叶剑英》。1983年7月出品,记录了叶剑英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和丰功伟绩。
⑨《国庆阅兵》。1984年10月出品,记录了庆祝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活动。获奖1984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6年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
⑩《手》。1985年12月出品,影片以手为题材,激发人们用自己的手创造社会主义的未来。1986年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新闻纪录片奖;1987年第一届"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第一名。
3.电影:
①《五更寒》。1957年12月出品。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正规部队撤离中原解放区,县委刘书记率领大别山地区的同志们留下来坚持地下斗争,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高潮到来的故事。
②《柳堡的故事》。1957年12月出品,影片描写新四军1944年驻扎在苏北柳堡地区休整时所发生的故事。
③《英雄虎胆》。1958年8月出品,描写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战斗中,解放军侦察英雄深入土匪驻地,与匪首周旋,赢得信任,最终将土匪诱至包围圈中,一网打尽的惊险故事。
④《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5月出品,描写一位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英勇斗争,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⑤《回民支队》。1959年7月出品,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马本斋回民支队在党的领导下改造成长为无产阶级武装的故事。
⑥《海鹰》。1959年9月出品,描写某英雄快艇在胜利打击敌人后,团结一致,和大海、敌人做斗争,终于胜利返回大陆的故事。
⑦《战上海》。1959年12月出品,描写解放军解放大上海时与上海人民和地下党配合,机智勇敢解放上海、保卫上海,取得胜利的故事。
⑧《哥俩好》。1962年6月出品,根据话剧《我是一个兵》改编。通过一连串曲折的情节,反映了部队新战士在首长战友的关怀、帮助下,迅速成长的过程。
⑨《怒潮》。1963年5月出品,反映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惨遭杀害的时候,湖南农民在党和领导下举行秋收暴动的故事,揭露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投降主义路线。
⑩《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3月出品,描写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依靠群众和敌特斗争,争取和瓦解敌伪力量,配合解放区军民作战的故事。
⑩ 哪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影片,能唤起你的电影情结
早在五六十年代,八一厂就拍摄过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耳熟能详的有《地雷战》《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战上海》《林海雪原》等 然而,战争片并不是八一厂唯一的题材,战争背景下的爱情片《柳堡的故事》、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喜剧片《哥俩好》、悬疑片《秘密图纸》等作品也都是八一厂的精品。80年代后,由于内地电影的蓬勃发展,八一厂的作品变得更加多元化,《归心似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虎年奇案》《中国霸王花》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新世纪商业电影大发展,主旋律电影市场开始缩小,八一厂也做过一些尝试,《冲出亚马逊》《太行山上》《智取威虎山》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还在国内热映的冯小刚作品《芳华》,也是八一厂参与投资的作品。据悉,八一厂在65年的时间里,共出品的电影作品达2000多部,故事片有260部,以上提到的主要还是故事片。
除此之外,八一厂的译制部门还翻译了很多经典的国外电影,如大家熟悉的《指环王》系列、《断箭》、《西点揭秘》、《沉默的羔羊》等。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对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定不陌生,每当电影片头前出现闪闪放光的五角星,总是让人无比激动,有一种“八一厂出品,必属经典”的意思。
在60年代到80年代初,在夏日的夜晚,伴随着满天的星星和潮湿的泥土味,搬着板凳坐在村口、在操场、在巷头能看一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那简直就像过年一样。多少年过去了,却仍对电影中的一些经典片断记忆犹新。
随着65岁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退出 历史 舞台,我们再也看不到那在片头出现的那颗闪闪红星的厂标了,但他带给我们的好片和欢乐,在内心是永不磨灭。像《狼牙山五壮士》《平原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林海雪原》《万水千山》《战上海》《地道战》《地雷战》都能唤起我们的记忆。
地道战、地雷战
《平原游击队》是长影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