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董存瑞举着炸药包炸碉堡那一刹那 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样的
1954年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在央视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接受访问的郭维证明“董存瑞的英勇献身”是事后推测出来的:“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董存瑞)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最后有人建议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
郭维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和亲属的强烈不满,并且提出诉讼。并根据当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司令的回忆录等几本著作证实炸碉堡的真实性。
有人认为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是因“发现董存瑞有功”而不断晋升,但官方记录程子华的升迁来自于指挥了塔山阻击战,胜利地保证了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的作战,以及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他于1978年任民政部部长后,为了照顾烈士的亲属,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也调到了民政部。所以导致有人认为,所谓董存瑞生前战友、部队和相关单位(如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隆化中学等),皆因害怕董存瑞英雄事迹有假降低纪念规格而失去既得利益。
『贰』 恳求塔山阻击战老电影 不要电视剧要老电影!哪位大仙能回答 谢谢
狙击生死线
『叁』 金星奖的获奖名单
奖项获奖作品连续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蓝色国门》(海军)
《红翼》(空军) 三等奖空缺单本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英雄狂想曲》(南京军区)
《女兵连的第一个男家属》(总政话剧团) 三等奖《士兵》(济南军区)
《天女》(空军) 优秀短剧小品奖《列车北去》(解放军艺术学院)
《黄昏曲》(总政离休干部艺术团影视部)
《远去的秋天》(新疆军区)
《九个人哪》(解放军艺术学院)
《山路》(总政话剧团)
《神枪扬威》(广州军区) 特别奖《血沃中原》(海军)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连续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永恒的沉默》(第二炮兵)三等奖空缺单本剧一等奖《热血》(海军)二等奖《风雪大突击》(沈阳军区)三等奖《戈壁滩来的士兵》(兰州军区)
《证人》(总政话剧团)
《退妻》(成都军区)
《兵回头》(广州军区) 特别奖《国魂》(民政部、总政治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海军电视艺术中心承拍)优秀编剧空缺优秀导演贾钢 黄厚德《永恒的沉默》优秀摄像董铁汉《风雪大突击》优秀表演空缺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连续剧一等奖《张培英》(北京军区、总后勤部、军事医学科学院)二等奖《天梯歌侣》(空军)
《今夜月正圆》(总政话剧团)
《为导弹筑巢的人》(第二炮兵) 三等奖《胡子将军孙毅》(总参)
《我们当过兵》(空军)
《不惑之年》(海军) 特别奖《开天人》(空军)
《南沙的鹰》(广州军区) 单本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我们这样告别》(兰州军区)
《天边有群男子汉》(海军) 三等奖《播种太阳》(济南军区)
《无雪的冬天》(南京军区)
《军中骄子》(沈阳军区) 特别奖《基石》(山西省军区)短剧小品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月牙泉》(兰州军区)三等奖《路向天尽头》(济南军区)优秀编剧李东才《天梯歌侣》优秀导演李禹龙《今夜月正圆》优秀摄像徐建生《张培英》优秀表演陶玉玲《张培英》
金鑫《今夜月正圆》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少年特工》(济南军区)二等奖《豫东之战》(南京军区)三等奖《蓝天佳丽》(八一电影制片厂)中篇连续剧一等奖《姊妹坡》(第二炮兵)二等奖《编外监察官》(总后)
《特殊军营》(空军)
《神圣的军旗》(总参)
《闯海人》(沈阳军区) 三等奖《拥抱太阳》(北京军区)
《竹楼情》(成都军区)
《风雨大押解》(武警)
《等待明天》(广州军区) 单本剧一等奖《一个姑娘三个兵》(兰州军区)二等奖《热闹谷》(第二炮兵)
《韶山情》(海军)
《孝子》(海军) 三等奖《人和居》(八一电影制片厂)
《山那边的太阳》(兰州军区)
《云路迢迢》(空军)
《国碑》(成都军区) 短剧小品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酒仙之后》(总政歌舞团)
《黄三角》(解放军艺术学院) 三等奖《避雨》(第二炮兵)优秀编剧《姊妹坡》的编剧优秀导演郑方南《少年特工》优秀摄像《风雨大押解》的摄像优秀表演李炎《编外监察官》
冯国庆《神圣的军旗》
王瑞虹《姊妹坡》
王恋英《神圣的军旗》 特别奖《迷彩世界红绿灯》(总政宣传部)
《磐石》(全国双拥办、民政部、中央电视台、总政治部联合摄制,空军电视艺术中心承拍)
《中华之门》(总政话剧团、公安部边防局、中央电视台军事部)
《长城在我心中》(总参动员部、总政群工部联合摄制,海军电视艺术中心承拍)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潮起潮落》(海军)
《雪震》(成都军区) 二等奖空缺三等奖《黑水洋》(南京军区)中篇连续剧一等奖《天路》(总后)
《士兵今年十八九》(沈阳军区) 二等奖《风雨情》(八一电影制片厂)三等奖《心旅》(第二炮兵)
《情系老君山》(总政话剧团)
《情壮海涯》(总参) 短篇电视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遥远的都市》(总政歌剧团)
《梁士英》(八一电影制片厂)
《张光曙医生》(济南军区) 三等奖《上尉的假日》(总政歌舞团)
《天路魂》(兰州军区) 提名奖《时代之星――徐洪刚》(济南军区)优秀儿童电视剧《蓝色的向往》(海军)
《小兵舞曲》(广州军区、解放军艺术学院) 优秀编剧周振天、崔京生《潮起潮落》
舒崇福、都爱国《雪震》 优秀导演空缺优秀摄像卢学平《喇叭声咽》优秀演员储智博《潮起潮落》
刘艺《风雨情》 优秀照明夏丰富《风雨情》优秀剪辑苗文成《潮起潮落》优秀美工(含化服道)陈玛瑛、陈林《雪震》
蔡卫东、张振国《风雨情》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迷彩天兵》(空军)三等奖《深山热土》(第二炮兵)
《布依女》(沈阳军区) 中篇连续剧一等奖《蒙山之子》(济南军区)二等奖《七战七捷》(南京军区)
《黄土岭1939》(北京军区) 三等奖《特区女子军乐队》(广州军区)
《追日部族》(空军) 特别奖《我们》(武警)短篇连续剧一等奖《两个姑娘两个兵》(总政话剧团)二等奖《嫂子》(广州军区)
《爱情急行军》(总政歌舞团)
《下海的日子》(海军) 三等奖《在雪线上》(新疆军区)
《永远十环》(北京军区)
《新婚楼记事》(总政歌剧团)
《军校毕业生》(总参) 优秀儿童电视剧《虎斑贝》(海军)优秀编剧朱振凯《下海的日子》优秀导演空缺优秀摄像杨虎《在雪线上》优秀演员焦建成《在雪线上》优秀美工戴延年《追日部族》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二等奖《预备军官》(兰州军区)
《长征岁月》(总政话剧团) 三等奖《血战万源》(八一电影制片厂)中篇连续剧一等奖《大漠丰碑》(北京军区)
《大渡桥横铁索寒》(成都军区) 二等奖《青山巍巍》(第二炮兵)
《坐标》(总政话剧团) 三等奖《牧云的男人》(海军)
《金海岸》(武警)
《我心中的故事》(沈阳军区) 短篇连续剧一等奖二等奖《夏天的故事》(总后、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军区)
《太阳·女神》(空军、总政歌剧团)
《爱心无价》(海军) 三等奖《王参谋的双休日》(济南军区)
《国旗之子》(武警)
《大校风范》(空军)
《荣誉·至高无上》(南京军区) 优秀儿童电视剧《伊木河的小老兵》(北京军区)
《嘟嘟的故事》(空军) 电视小品三等奖《位置》(广州军区)优秀编剧闫连科、贾钢《青山巍巍》优秀导演宁海强《大漠丰碑》优秀摄像安战军《伊木河的小老兵》优秀美工贾克《大漠丰碑》优秀演员冯国庆《大漠丰碑》
王丽云《爱心无价》 优秀剪辑袁达娅《大渡桥横铁索寒》优秀音乐朱嘉禾《青山巍巍》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和平年代》(广州军区)
《红十字方队》(总后) 二等奖空缺三等奖《四保临江》(海军)中篇连续剧一等奖《驱逐舰舰长》(海军)
《英雄孟良崮》(南京军区) 二等奖《有这么一群兵》(第二炮兵)
《雪太阳》(沈阳军区)
《相约在八一》(济南军区)
《塔山阻击战》(广州军区) 三等奖《朱德军长》(南京军区、兰州军区)
《尉官二十刚出头》(沈阳军区)
《刘金鱼的故事》(总政歌剧团) 短篇连续剧一等奖《情感的守望》(武警)二等奖《军中厨星》(沈阳军区)
《三个姑娘一个兵》(总政歌剧团) 三等奖《西线铁骑兵》(兰州军区)
《传令三军》(总参)
《女中尉历险记》(总政歌舞团) 优秀儿童电视剧《妈妈今晚去远航》(总政话剧团)
《舰长的女儿》(海军) 优秀编剧张波、赵琪、何继青、文新国《和平年代》
马继红、高军《红十字方队》 优秀导演陈胜利《情感的守望》
石伟《英雄孟良崮》 优秀摄像董亚春《英雄孟良崮》优秀表演赵晓明《雪太阳》饰演韩宝阳
翟万臣《英雄孟良崮》饰演张灵甫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少奇同志》(海军)
《虎踞钟山》(南京军区) 三等奖《兵家纪事》(第二炮兵)中篇连续剧一等奖《昆仑女神》(兰州军区)
《济南战役》(济南军区) 二等奖《笑傲苍穹》(空军)三等奖《飞兵襄阳》(八一电影制片厂)
《彭德怀热血湘鄂赣》(第二炮兵) 短篇连续剧一等奖《小哨所》(第二炮兵)
《小镇女部长》(沈阳军区) 二等奖《女兵甘甜》(南京军区)
《二丫来队》(总政话剧团) 三等奖《热血长城》(广州军区)
《洪峰抢险》(空军、总政歌剧团)
《草地之光》(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政话剧团)
《决战九江》(南京军区)
《夫妻哨》(第二炮兵) 优秀儿童电视剧《光娃》(成都军区)特别奖《艺校初春》(海军)优秀编剧江深《虎踞钟山》优秀导演宁海强《昆仑女神》优秀摄像姜力军、杨虎《昆仑女神》优秀美工梁益强《济南战役》优秀演员吴京安《笑傲苍穹》饰演周雁鸣
温玉娟《笑傲苍穹》饰演郭秀 优秀剪辑樊宏宇《小哨所》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归途如虹》(广州军区)
《军歌嘹亮》(沈阳军区、八一电影制片厂) 二等奖《无愧苍生》(八一电影制片厂)三等奖《林海雪原》(总政话剧团)中篇连续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炊事班的故事2》(空军)
《突破嘉陵江》(八一电影制片厂) 三等奖《侦察兵的荣誉》(济南军区)
《琴岛之恋》(总政话剧团) 短篇连续剧一等奖《挺进东北》(八一电影制片厂)
《我们的兵站》(成都军区) 二等奖空缺三等奖《叶景林》(沈阳军区)
《飘向大海的水兵帽》(海军) 优秀儿童电视剧《爸爸的彩虹》(空军)优秀编剧《挺进东北》的编剧优秀导演刘岩《归途如虹》优秀摄像《无愧苍生》的摄像优秀美工《挺进东北》的美工优秀剪辑《无愧苍生》的剪辑优秀演员洪剑涛、周小斌、范明、沙溢、姜超、毛孩《炊事班的故事2》主演
侯勇《无愧苍生》饰演任福祥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国家使命》(成都军区、总装备部)
《红领章》(北京军区) 二等奖《追日》(南京军区)
《我心飞翔》(空军)
《最后的骑兵》(兰州军区) 三等奖《新敌后武工队》(八一电影制片厂)
《长空铸剑》(空军) 中篇连续剧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陈云在临江》(八一电影制片厂)
《砥剑》(海军) 三等奖空缺优秀电视电影奖《王树声征战豫西》(八一电影制片厂)优秀长篇电视系列剧奖《水兵俱乐部》(海军)
《炊事班的故事3》(空军) 优秀编剧《红领章》的编剧优秀导演安澜《王树声征战豫西》优秀摄像《最后的骑兵》的摄像优秀美工《王树声征战豫西》的美工优秀录音《新敌后武工队》的录音优秀演员徐洪浩《追日》饰演马骏
林永健《新敌后武工队》饰演刘魁胜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特等奖《井冈山》长篇连续剧一等奖《士兵突击》、《彭雪枫》二等奖《陆军特战队》、《记忆之城》、《中国近卫军》、《英雄虎胆》三等奖《狼毒花》、《霓虹灯下的哨兵》、《大校的女儿》、《海拔4700》优秀系列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3》优秀儿童电视剧《闪闪的红星》电视电影二等奖《彭雪枫纵横江淮》三等奖《无懈可击》优秀编剧兰晓龙《士兵突击》优秀导演贾钢《彭雪枫》优秀摄像许永昌《霓虹灯下的哨兵》优秀录音李安磊《士兵突击》优秀音乐杨鹤《霓虹灯下的哨兵》优秀演员王伍福《井冈山》饰演朱德
王静《英雄虎胆》饰演李月桂 优秀制片人张谦《士兵突击》
杨明生《陆军特战队》 金星奖军事题材电视剧“突出贡献奖”周振天、王朝柱、马继红、邵钧林、兰晓龙、赵琪、舒崇福、陈胜利、高希希、尚敬、贾钢、宋春丽、李幼斌、吴京安、侯勇、卢奇、王伍福、刘劲、孙颖、庞敏、康洪雷、金韬、唐国强、张丰毅、孙海英、王宝强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长篇连续剧一等奖《战争目光》(八一电影制片厂、南京军区)
《旗舰》(海军)
《天啸》(第二炮兵) 二等奖《绝密押运》(武警部队)
《郭海的家事》(南京军区)
《海天之恋》 (海军)
《勋章》(沈阳军区) 三等奖《靠山》(济南军区)
《我是太阳》(八一电影制片厂)
《民族英雄马本斋》(总政话剧团)
《兵心依旧》(南京军区) 优秀系列电视剧奖《卫生队的故事》(空军)
《震撼世界的七日》(济南军区、成都军区) 电视电影一等奖《半个萝卜一个坑》 (解放军艺术学院)二等奖《美丽年华》 (成都军区)
《杨成武强攻东团堡》 (八一电影制片厂) 三等奖《新女兵连》 (北京军区)
《同学》 (兰州军区) 优秀编剧段连民《旗舰》优秀导演桑华《战争目光》优秀制片人庞敏《战争目光》优秀摄像石煜《天啸》优秀音乐吴旋《郭海的家事》优秀剪辑郭晓明《狙击生死线》优秀演员王强《战争目光》
王雅捷《我是太阳》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单项奖优秀编剧王朝柱《解放》
朱苏进《我的兄弟叫顺溜》
翟晓光《沧海》 优秀导演李三林《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优秀演员李幼斌《在那遥远的地方》
殷桃《在那遥远的地方》
孙逊《我的兄弟叫顺溜》
郑卫莉《沧海》
马晓伟《解放》 优秀摄像卢学平《战北平》优秀音乐杨鹤《战北平》优秀制片人稽道青《我的兄弟叫顺溜》
杨明生《情系北大荒》 电视剧奖项特别奖《解放》(八一电影制片厂)长篇电视连续剧一等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兰州军区)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八一电影制片厂)
《我的兄弟叫顺溜》(南京军区) 长篇电视连续剧二等奖《战北平》(第二炮兵)
《沧海》(海军)
《狼烟》(南京军区) 长篇电视连续剧三等奖《情系北大荒》(沈阳军区)
《鹰隼大队》(空军)
《保卫延安》(兰州军区)
《冷箭》(总政话剧团) 电视电影一等奖《铁流1949》(济南军区)电视电影二等奖空缺电视电影三等奖《烽火木兰山》(八一电影制片厂)
《海下尖刀》(海军)
《方队》(总后勤部) 奖项获奖者及作品单项奖优秀编剧赵琪《高粱红了》优秀导演张蠡《第五空间》
刘岩《兵峰》 优秀演员郭广平《决战南京》优秀摄像石煜《铁肩担道义》优秀剪辑王伟《第五空间》优秀录音黄文祥《第五空间》优秀制片人刘跃进《第五空间》
汪莉《兵峰》 电视剧奖项长篇电视连续剧一等奖《第五空间》(济南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兵峰》(广州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永不消逝的电波》(八一电影制片厂) 长篇电视剧连续二等奖《一路格桑花》(武警部队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国防生》(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决战南京》(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长篇电视连续剧三等奖《雪域天路》(兰州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奠基者》(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高粱红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利剑》(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电视电影一等奖空缺电视电影二等奖《旷继勋蓬遂起义》(八一电影制片厂)
《果儿满山红》(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电视电影三等奖《武文斌》(济南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十一班》(解放军艺术学院) 特别奖《解放大西南》(八一电影制片厂)
《解放海南岛》(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毛岸英》(总政宣传部艺术局)
《铁肩担道义》(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 长篇连续剧一等奖《舰在亚丁湾》、《我的特一营》二等奖《战地黄花分外香》、《尖刀出鞘》、《地火》三等奖《小宝和老财》、《大南迁》、《大抉择》优秀编剧周振天《舰在亚丁湾》优秀导演舒崇福、侯明杰《舰在亚丁湾》优秀演员毛孩《小宝和老财》
杨舒《野山鹰》 优秀制片人卢学平优秀摄像石熠《舰在亚丁湾》优秀录音赵晓明优秀美术郑晓风《舰在亚丁湾》优秀音乐臧云飞
『肆』 电视版《大决战》根本就没把塔山阻击战国军为什么败了说清楚
老周
摘要:电视版《大决战》正在热播,不出预料,虽然有几个演员表现还是不错,但剧情和场面的把控和电影版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已经到了辽沈战役,但是对于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塔山阻击战,不但没有将战斗的激烈程度表现出来,更没有说清楚,国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电视版《大决战》正在热播,不出预料,虽然有几个演员表现还是不错,但剧情和场面的把控和电影版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已经到了辽沈战役,但是对于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塔山阻击战,不但没有将战斗的激烈程度表现出来,更没有说清楚,国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要知道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所以会被称为大决战,第一自然是因为战役的胜负对整个战争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国共双方主力集团之间的决战;第二则是因为战役规模宏大,双方参战总兵力超过了四百万。但是电视版的《大决战》既没有表现出决战的紧张和关键,战斗场面更是很小,如果不说明是《大决战》,单单将战斗场面抽取出来,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战斗,毫无亮点可言。
电影版《大决战》的场面气势确实宏大,表现黄维兵团开进一气呵成的长镜头就不多说了,就是塔山阻击战,国军独立第95师排成连方队,波浪式推进的场面也同样令人震撼。
对于电视版《大决战》老周连吐槽的欲望都没有,所以今天就借着这个由头,来聊聊塔山阻击战。
说到塔山足迹,很多人都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国军在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又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竟然攻不下毫无险要的塔山,实在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那么,国军究竟为什么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首先,来看看参战兵力。从纸面上看,国军从华北抽调第17兵团的2个军4个师和独立第95师,从烟台抽调第39军3个师,连同原来在锦西地区的4个师,共12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统一指挥。
但是实际上39军的3个师要到10月16日才到达,根本就没参加战斗。仔细一数,在最为关键的10月10日至15日,葫芦岛锦西地区国军总共只有9个师,而其中独立95师和21师都是10日、11日才刚刚到达的,扣除必须用以守备葫芦岛和锦西的2个师,能使用的兵力不过才7个师。实际国军进攻塔山可以投入的兵力最多不过5个师!
还要看到塔山地形狭窄,整个防线正面也不过12.5公里,从打鱼山到白台山正面只有8000米,纵有万马千军也施展不开。再看解放军方面,塔山一线部队为4纵、11纵和第4、第6独立师,共8个师的兵力,这还不包括战役期间调到高桥的1纵3个师,其中直接用在防御上就有6个师。双方兵力对比,差距并不很大。
古代兵法云:倍则攻之。而国军和解放军的兵力对比只有7:6,远远没有达到一倍的优势。
其次,来看看装备和战斗力方面,国军的9个师中,暂编第62师和暂编第57师都是新建的部队,装备差人员少,重武器尤缺,战斗力较弱。54军第8师和第198师都是嫡系中央军,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54军军属炮兵营有美制105毫米榴弹炮12门,8师和198师各有师属美制76毫米山炮12门。92军21师也是中央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也比较强的。62军属粤军系统,但是在杂牌部队中,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可算是翘楚之辈,也有相当战斗力。独立95师号称“赵子龙师”,更是东进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师。
解放军部队中4纵前身是原胶东部队,属于东野一等主力部队,而且1948年时的4纵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了,因为大量缴获装备已经大为改善,战斗力颇强,只是长于野战,阻击战经验相对较为缺乏。11纵则是由冀热辽军区部队改编而成,是新组建的部队,无论兵员、装备、战斗力都与4纵尚有一定距离。
两相比较,无论是解放军4纵11纵,还是国军东进兵团,从战斗力来看都是各自军中的中上水准,相差不大。
再说海空协同,国军虽然每天都有5-7架飞机前来助战,但是其空中支援强度根本无法与美军同日而语,甚至还有误伤自己部队的大乌龙,实际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微乎其微。海军表面上看是很卖力的,出动了包括最大军舰“重庆”号在内的大大小小13艘军舰,舰炮轰击起来也是震天动地,但是“重庆”号却借口吃水太浅在很远距离开炮,精确度很低,所以舰炮支援其实就是雷声响雨点小,徒有虚名而已。
在剧中给人的感觉是因为10月12日停战一天是关键原因,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我们来看看时间表:
10月9日,国军第62军3个师全部到达葫芦岛,考虑到部队在海上遭遇风浪,官兵晕船体力尚未恢复,决定次日拂晓开始攻击。
10日拂晓,国军开始对塔山全线攻击,当天的战斗还是比较激烈,从上午到下午,国军连续进行多次集团冲击,第8师一度突入塔山村,单很快就被解放军反击逐出,第151师连续8次冲锋都被击退。随后又改以炮击与冲击交替战术,企图先以炮火摧毁工事杀伤守备人员再以步兵冲击夺取阵地。4纵一线守备部队发扬顽强的战斗精神,以手榴弹、刺刀与敌反复拼杀,最终击退国军的进攻。
11日拂晓前,国民党军151师借助夜色掩护袭占白台山207高地,但脚跟还未站热,就被解放军猛烈反击赶了下来。清晨,国民党军即以62军151师、157师、54军第8师和暂编62师等4个师采取两翼策应中央突破战术发起大举进攻。进攻前首先进行了密集炮火准备,30分钟内就发射炮弹3000发。随即第8师在两翼部队配合下向塔山村猛攻,塔山村战斗至为激烈,守备部队在工事大部被毁人员遭受较大伤亡情况下仍顽强抗击,34团1连全连伤亡逾百人,连长刘景山组织文书、炊事员等勤杂人员坚持战斗,死守突破口附近一个院落。一直从望远镜里观战的4纵政委莫文骅亲自打电话给34团团长焦玉山:“迅速组织反击,由你亲自指挥,一定要顶住!”焦玉山放下电话就组织预备队34团1营乘其立足未稳立即发动反击,将其击退恢复原有阵地。紧接着第8师又在炮火掩护下成营成连实施集团冲击,12师果断将师预备队警卫营投入战斗,协同守备部队将敌击退。
这天战斗还是相当激烈的,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严重削弱解放军防御实力的地步。同一天国军第92军21师和独立第95师到达葫芦岛,也是考虑到官兵在海运途中晕船,决定12日休息一天。这个休息一天并不是能够左右胜负的决定原因。
因为,恢复进攻的13日是整个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军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烈、进攻最凶悍、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也是基本打掉敌之锐气的一天。因此4纵政委莫文骅后来在回忆录里将13日的战斗称之为“是对塔山存亡具有决定意义的惊天动地的一天”。4纵共毙伤和俘敌1245人,自己伤亡1048人,是整个塔山之战伤亡最惨重的一天。
12日的休息,本来就是双刃剑,如果不休息,独立95师官兵体力尚未恢复,也未必能有13日进攻这样凶悍。这一天对于双方来说是平等的,解放军有了休息,国军同样也在养精蓄锐。当然,如果不是完全停战,而是以营连规模小部队不断进行袭扰,可能会更好一点。
14日,尽管蒋介石下达了“拂晓拿下塔山,中午进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的严令,东进兵团投入第151师、157师、8师和独立95师全线发起攻击。国军采取火力掩护,“敢死队”为前导的集团轮番冲击战术。常常是一个营的冲击还未结束第二个营又紧跟着冲了上来,战斗异常激烈,塔山村、铁路桥和白台山3处,国军先后9次突入解放军阵地,但随即都被解放军各团预备队在守备部队配合下的反冲击所逐退。当天铁路桥饮马河南岸桥头堡4号阵地战斗最为激烈,在此据守的30团2营4连首当独立95师的攻击锋芒,英勇顽强,并多次与涌入阵地的敌军展开白刃肉搏,很多战士负伤不退裹伤再战,先后击退敌2次大规模集团冲击、8次波浪式连续冲击,阵地岿然不动。
15日凌晨,国军5个师借助夜色掩护发动偷袭,但被解放军发现,国军随即转为强攻,独立95师的攻势相当猛烈,解放军阵地岌岌可危,4纵果断投入师预备队,同时集中全部炮火轰击独立95师后续部队,经过激战终于恢复阵地。战至中午前后,国民党军伤亡枕籍锐气丧尽,不得不撤回出发阵地。国民党军因连日受挫,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强攻不成,如今偷袭仍未得逞,加上下午锦州方向炮声逐渐稀疏下来,而锦西方面再也联系不上锦州,估计锦州已经是凶多吉少——15日18时许,解放军攻占锦州——只得于黄昏时分全线后撤。
可见,12日的休息并不是什么关键因素,在之后13日、14日和15日,国军的进攻依然很凶猛,比10日和11日都要激烈。
那么,国军攻不下塔山的关键原因究竟是什么?
炮火,当然是炮火,战争之神的炮火,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塔山,谁占据了炮火优势,那么升力就将毫无悬念落到谁的手里。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塔山之战中,是解放军而不是国军占据了炮火优势!解放军4纵炮兵团连同加强的炮兵旅一部,口径在75毫米以上的火炮就超过100门,炮弹供应也非常充足,不算战役进行中的补给,仅战前储备就达4万发之多!战前,炮兵就对阵地前沿的要点、隘口和便于集结的地段等进行了侦察、测试和试射,在8000米的防御正面上构成了严密的火制地带。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战斗第一天的10日,12师反击打鱼山岛之敌,2门支援野炮先是各发两发试射,均为近弹,旋即增加400米射程,第三发便准确命中敌集结地,继而每门炮以急速射连放10发,将敌队形打乱,迫其仓惶回窜,然后逐次修正,实施火力追击。在战斗最激烈的13日,炮兵支援地面部队连续射击几无空暇,中午炮兵观察所发现敌在塔山村前树林展开1个山炮营,立即组织12门野、榴弹炮进行火力急袭,将其全部消灭,获得纵队通令嘉奖。
战斗打响的最初阶段,国军炮兵大口径火炮只有第8师师属炮兵12门76毫米山炮,暂编62师师属炮兵4门120毫米重迫击炮,54军军属炮兵4门105毫米榴弹炮(54军军属炮兵为105毫米榴弹炮营,但是此时第2连在锦州,第3连人员在菊花岛休整,火炮在锦西,参加塔山的就只有第1连的4门火炮,炮弹约3000发)。即便后来再加上62军的军、师属日式山炮,仍与解放军的炮兵力量相差悬殊。
战斗中,解放军强大的炮兵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以炮火轰击敌冲锋队形,封锁敌预备队,还对敌炮火进行压制。国民党军第8师副师长施有仁感慨地回忆到:“(解放军)炮火之猛烈,是我对解放军作战以来所仅见。我们从来是靠火力压制敌人,以绝对优势炮火开道。现在第一次遇到我方炮火处于劣势,部队士气受到极大震撼!”
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解放军在数量上是110:56,炮弹数量更是超过国军的十倍以上,这样的炮火对比,胜负还有悬念吗?
塔山的烽烟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站在这片旧战场,依旧会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气息,正如战后曾先后五次重回塔山的胡奇才所说“不知怎么,每当我站在塔山村,眼前就是一片火海!”
『伍』 重温老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
前几天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老电影《辽沈战役》片段,这个片段展示了林彪在决策攻打锦州前后过程。剧中的林彪冷静果断的决策过程所吸引了我,于是在今日头条上搜索了这部电影,断断续续花了3天看完3个多小时的电影。
《大决战》这系列电影在小学阶段,学校组织集体看过。但是那个时候年龄小,解放军激烈的战斗与壮烈的牺牲场景时我们最深的印象。对于战役的发生背景、目的,以及胜利带来的影响是毫无概念的,以及那个时候有个模糊的概念是林彪不是好人,对于林彪在辽海战役中发挥的作用也全然不知的。
重温这部老电影,首先被影片中林彪的所吸引。影片中展现里林彪在战场指挥中谨慎部署,考虑周详的特点。针对中央军委攻打锦州的命令有所顾忌,之初没有按照中央命令而是去攻打长春,攻打一段时间发现长春不宜攻克,遂下达全线停止进攻的命令。开始考虑中央命令筹备攻打锦州,并且命令各兵团司令部署攻打锦州任务。但是在部队部署过程中,有新的敌情出现,攻打锦州的风险有所提高。这个时候,林彪又想放弃攻打锦州而转攻长春,但是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劝说下,继续攻击锦州。并且在短暂考虑之后,让刘亚楼发布了重新部署作战任务的命令。
影片中,展现了林彪作为我军高级指挥官的战役指挥艺术。作战前敌我情况务必做到充分了解,敌我各部队的部署清楚标识在作战地图上,并且实时掌握战场态势。这个细节就某部阻击战中,丢失了阵地,这个紧急军情不是我方主动上报而是从敌电台截获。林总获得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愤怒的要按照军规处理纵队司令。针对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部署,林彪获知敌人增加援兵时,考虑良久后发布的调整命令,并且命令刘亚楼重述他的调整后才发电通知各单位。
这部电影是从宏观角度展现了辽沈战役的过程,其中有些片段是可以挖继续掘独立拍成电影的。比如塔山阻击战、胡家窝棚战斗、黑山和大虎山会战等。片中也有几个感人的小人物,比如围着红围巾的小兵、护城河炮击碉堡的解放战士,这些小人物在宏观叙事架构中丰富了影片的血肉。从这小角色中我可以看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需要普通人民群众组成的战士去牺牲去战斗换来的。
『陆』 电影 大决战 观后感
思路:根据电影《大决战》系列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
只不过是缩短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柒』 电影塔山阻击战为什么看不到在哪里能看到不要电视剧和新拍的
具体是还没有同步到网络上。
『捌』 大决战电视剧目前为止是不是挺差劲的
其中偏离史实最严重的就是由刘涛饰演的宋美龄,《大决战》中的宋美龄已经四十多岁,这时的她少了一份美艳动人,多了一份成熟稳重。对于蒋介石来说,宋美龄也称得上是他的左膀右臂,身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宋美龄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仅如此,宋美龄还在抗日期间在国际上进行反法西斯演讲,为我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虽然导演在选角的时候表明,外边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能够把握角色的气质和神态,可是刘涛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苦情戏女主”,所以她没能够很好地把宋美龄的高贵气质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另一方面,虽然刘涛的台词功底不容置疑,但是剧本里的台词太过于直白和浮夸,特别是在一些领导人开会的时候,宋美龄的行为举止显得过于刻意,有人辩论说,台词直白是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可是编剧应该万变不离其宗,可以简化,但是不可以改变其本质。
第二个偏离史实的人物就是由宁理饰演的军统特工戴笠,据史实记载,戴笠是一个形象比较好的一个人,可是毕竟他是反派,所以在形象上并没有做出很高的还原度,这可能也是为了防止五官给观众带来的影响。作为蒋介石身边的老人物,戴笠自身独特的神秘气息,更是曾经被美国某机构评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戴笠在《大决战》中的戏份很少,而且是一个六期生,当戴笠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时候,便直接称其为周主任,从两人的相对立场出发来看,这个称呼似乎很不贴切,所以在后来的谈话中,戴笠便改称周总理为周先生。不仅如此,戴笠在与周总理谈话之时,语气中也夹杂着些许的威胁之意。
再怎么说,周总理也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一期政治部主任,而戴笠只是一个小小的六期生,两人的地位悬殊差距实属过大,戴笠怎么说也要称周总理一声老师。退一万步讲,戴笠的台词应该再仔细打磨一下,而不是直接忽略两人的间接关系,直接把两人对立的关系摆在桌面。
再者,戴笠能够成为蒋介石的一大得力助手,就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能力和见识,可是在剧中戴笠的表现过于苛刻,虽然他是一名大反派,但是人物的基本性格不能丢,身为一名将领的戴笠,他应该是一个沉稳果断、遇事淡定自若的一个形象,而不是像剧中演的那样怯懦无知。
除了那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偏离,电视剧中还有一些细节上的错误。其中最明显就是杜聿明对陈诚的称呼,因为当时的黄埔军校里已经分裂为了“几个大帮派”,而陈诚和杜聿明就分别是两个帮派的头头,而且蒋介石很是看好由陈诚带领的“土木系”。
虽然杜聿明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但是陈诚在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就以教官的身份来到了这里,从这个角度来看,陈诚是杜聿明的老师,所以说,此时的杜聿明固然不能够直接称呼陈诚“辞修”,对于杜聿明来说,这个称呼不能够体现出他对陈诚最基本的尊敬之情。
《大决战》中还有一部分情节完全脱离了史实,朱瑞是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官兼司令员,不幸的是,他在一次东北野战区战争中为国捐躯,朱瑞的离世让中共中央都处于悲痛之中,特别是东北野战区的战士们。对于蒋介石集团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所以他们都处在喜悦之中。
这个时候,蒋介石向他们泼了冷水,蒋介石叫停了这场“庆祝宴会”,而且还把他的下级们都教训了一通,甚至还扬言要废除一个高级将领,事后,蒋介石还呼吁手下应该向朱瑞将军致敬。这样离谱的剧情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如果敌人的将领逝世,开庆功会实属正常之举。
更何况是像蒋介石这样自私的人呢,在整部剧中,这个剧情无疑是被人吐槽最多的一次。在这里,导演和编剧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蒋介石的人物形象,实在是与真实的历史偏离较大,甚至可以说相背。
最后一位偏离史实的人物就是范汉杰了。在剧中,由于老蒋没有采用范汉杰提出的作战方案,范汉杰心生怨恨,在后来的一次高级会议中,他越想越气,甚至拿酒瓶砸向了墙上蒋介石的照片。这个做法无疑是对蒋介石的大不敬,先不说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将领们心中的地位,如果这件事情传了出去,那范汉杰必定会遭到严重的处罚。
可真正的历史不是蒋介石没有采取他的建议,而是受到了一定因素的限制,没有及时去支援他。而且据历史记载,大多数黄埔军校毕业的将领,都对他们的老校长蒋介石心怀尊敬之情,像范汉杰这种愚蠢的行为,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玖』 哪个网站可以在线观看老电影
塔山:http://www.56.com/u65/v_NDI5NDgwMjU.html
列宁:http://video..com/v?wd=%C1%D0%C4%FE%B8%F1%C0%D5%B1%A3%CE%C0%D5%BD&word=%C1%D0%C4%FE%B8%F1%C0%D5%B1%A3%CE%C0%D5%BD&sc=hao123&oq=1&rsp=3&f=3
『拾』 电影《大决战》观后感700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六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