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媒体背景下3D动画电影的发展前景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全球3D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19年,全球3D动画市场累计将达400.78亿美元,较之2014年的210.6亿美元将近翻一番,以14.1%的复合年度增长率(CAGR)稳步增长。
根据地域划分,北美将是3D动画技术最大的市场,其他地区如中东、非洲、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也将以较高的复合年度增长率稳步增长。
作为创意产业的一部分,3D动画产业俨然成为出创意与创新技能的释放点。目前,3D动画技术在媒体娱乐、广告电视、3D游戏、商业产品、音像与出版等多个方面有所应用。在大众心中反响强烈,发展十分迅猛。
电影、电视、节目、广告、视效等方式是3D动画耳熟能详的亮相场合、此外,3D动画技术还在建筑、设计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建树。
3D动画近年来发展迅速。不管是皮克斯开启3D动画先河的《玩具总
动员》,还是2013年度荣摘世界最高票房3D动画记录的《冰雪奇缘》抑或时下热映的《里约大冒险》、《赞鸟历险记》,其对于全球票房的影响不可小视。目
前,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3D动画制作软件,如欧特克123D系列(Autodesk)、Anima8or 3D
Modeler、MeshLab、DX
Studio、CloudCompare等,有的实行免费,有的则支持额外的服务。其他一些软件如大家常见的3ds Max、NX,
Softimage, Solid
Edge都可以进行订阅。这些功能强大、经济实用的三维软件催生了一批知名的软件公司,Adobe公司、欧特克、MAXON、英伟达、英特尔和微软等名列
前茅。
根据3D动画市场研究报告分析了未来全球3D动画产业的发展,包括发展趋势、未来的增长潜能、领军企业、发展瓶颈与机会以及这一市场的最佳实践。同时还分析了市场发展规模与未来的利润空间。
B. 浅谈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电影评论的网络新媒体形态也必将越来越多。电影评论的多元化,丰富了电影作品,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网络化的电影评论使得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电影评论的角度也越来越深入和新颖,在迎接电影评论事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网络化给电影评论带来的商业化性质的弊端。从长远来看,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 新媒体形态 电影评论
目前,随着电影资源的丰富,各大网站先后开设了不少电影论坛、电影版块,以满足网民参与电影话语权的需要。随着电影评论在社会上重视度的提高,电影评论的形态纷纷涌现。
一、网络电影评论的基本概况
网络电影评论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对一部电影的剧情、线索、电影的色彩、背景以及电影演员、导演、编剧以及美术、音乐、动作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目前,传统的纸质评论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网络电影评论出现了很多新的形态,如专栏影评、论坛影评以及博客影评等。
影视评论,作为文艺评论的重
要组成部分,着重于对各个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揭示和挖掘电影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其思想意义,探索和总结电影的创作规律,并深入研究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电影评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在通过评论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提高影片的质量,另一方面帮助观众从多个角度来正确看待一部电影作品,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陶冶生活情操和艺术情操。电影评论是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审美评论。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感而发,率性而为。因为它属于议论的范畴,这就需要你去冷眼旁观的分析,要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相结合。
二、网络电影评论新形态
1、综合性站专栏影评
综合性的站主要是为新闻、娱乐咨询等提供搜索服务和目录等业务,其包含新闻、产品、展会、供求、招聘以及行业导航等一条龙式的服务。目前我国比较典型的综合性站主要有腾讯、新浪、搜狐等。
综合性站专栏影评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稿件来源途径多元。网络电影专栏评论的稿件途径一般有三种:
一、将传统的纸质的电影评论电子化后上传至网上;
二、有一些网站的专业的影评家所撰写的影评稿件;
三、广大网民的评论,这类评论由于其开放性,因此具有最广泛的市场。
第二,影片评论具有史学性。
所谓史学性,是指对专栏影评中对影片的评论具有从新到旧排列的时间性,更新速度快;还具有空间性,涵盖范围从电影的筹划到演员的选拔再到电影的拍摄一直到最后电影开播后的反响等均有评论。由于网站具有极大的储存空间和强大的保存能力,因此电影评论伴随着影片的成型而成为一部时间跨度极大的“史学史”。
第三,电影评论的商业化。电影评论具有宣传、评价和推广的功能网络作为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媒介,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评也出现商业化的趋势,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不惜制造一些虚假的炒作,丧失评价标准。
站的专栏影评一般由比较专业的影评写手来担任,因此专业性质比较强。专业写手在写影评时继承了传统的'纸质影评的传统,因此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这主要表现为专栏影评主要将目光集中于热点电影,对热点电影的进度进行密切跟踪。同时通过互联网传播,大大缩短了影评与观众的见面时间,具有与新闻相似的功效。其次,专栏影评具有针对性,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挑选影片中的一个方面深入切入。此外,专栏影评的标题十分的新颖,最常见的是采用三段结构,即评论来源、影片名称以及文章的看点。
2、论坛影评
网络论坛又称电子公告板或者公告板服务,论坛影评主要是通过论坛这一平台来对影评进行评价。
论坛影评的基本格局是在影视这个大门户下再根据网民的兴趣爱好,分模块分影片进行评价。如电影原创区、连续剧原创区、综艺转帖区、游戏和动漫转帖区等。论坛影评通过超链接来连接。
论坛影评具有网络虚拟的特征。
从论坛的组织形式上来看,网民必须首先注册成为会员,注册包括登录名、密码以及昵称,前两者是隐蔽的,不可见,只有昵称作为会员的虚拟身份进入论坛。各网民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同一个论坛。这一组织形态对电影评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①会员采用昵称的形式进入论坛,不用受真实身份的限制,因此评论更加开放;②具有极强的交互性,每个人都可以交流,没有任何门槛的限制,不受国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的制约,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作者,只要通过注册,便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③专业性要求不强,以往的专栏、纸质影评都需要专业的写手,这就限制了大部分网名的参与;④论坛影评渠道多元,角度新颖,吸引力高。
3、博客影评
博客影评基本上是发表在个人博客上以网络日志和部落格形式的电影评论。博客影评也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更新速度快,根据张贴的时间,由新到旧采用倒序的方式排列。博客影评有很多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文字、图像、相关网站、博客和主体媒体的链接等。
博客影评的主要特征:第一,真实朴实。博客影评更多的是电影爱好者对于所观电影的一些内心感想,纯属内心独白,远离了商业利润等的考虑,在自己的私人领域内可以更自由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类评论往往彰显着作者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独有的个性。第二,风格化突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身份背景的不同,每篇博客影评的侧重点也不同,所写的风格也迥然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博客主体自身的因素。
博客影评突出的体现了作者个人的喜恶所在。第三,文本形式的多元。
博客本身的主页设置等取决于作者的个人设计,在博客影评中会出现大量的作者自创的符号、表情等。在博客的文字评论中也常常伴随着影片的截图、音乐等,更好的将问者引入具体情境,引起共鸣。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电影评论的网络新媒体形态也必将越来越多。电影评论的多元化,丰富了电影作品,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网络化的电影评论使得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电影评论的角度也越来越深入和新颖,在迎接电影评论事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网络化给电影评论带来的商业化性质的弊端。从长远来看,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C.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探究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探究
摘要: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微电影的出现打破了旧的电影产业链条,代表了未来文化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对当前的中国微电影市场来说,如何尽快建立一整套审批、监管、推广和品鉴体系,提高优秀微电影作品的版权意识和市场反馈意识,这是我们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新媒体 微电影 盈利
Abstract : As a proct of the new media era, the emergence of micro-film to break the old film instry chain, re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stries. However, the current Chinese micro-film market, how to establish as soon as possible a set of approval, supervision, promotion and tasting system to improve right awareness and market awareness excellent feedback micro films, and this is what we need to think and research.
Keywords: new media micro movie earnings
在当下,许多人开始用手机阅读电子报纸,在互联网上在线收听广播,在公交车上观赏移动电视节目,使用微博、微信进行信息互动和人际交流。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信息可以在一瞬间覆盖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人们把这些新的媒介形态叫做“新媒体”。在传统电影领域,受到它的影响,一个新的影视艺术――微电影也应运而生。今天,无论你打开各大门户网站,还是登录各个视频平台,又或者网络一下或谷歌一下,都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微电影。
微电影的作品很多,但成功案例太少。事实上,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微电影作品当中,真正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并获得盈利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一经推出便迅速的湮没知之甚少,有的是昙花一现。很多个人工作室或小制作公司倾其身价拍摄一部作品,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血本无归。这些不但是物力资源上的浪费,也间接造成微电影人才的流失,为微电影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在中国微电影事业井喷式爆发的背后,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却仍然处在探索当中,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微电影的盈利困境分析
1.1草根微电影很难盈利
这点身为草根族的微电影学生爱好者最有体会。笔者走访了河南某高校新闻系影视编导专业的几名毕业生,他们在毕业后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主要工作是与婚纱影楼合作拍摄并制作婚礼视频。其中一名学生小王谈到“因为对于拍电影特别感兴趣,所以在大学选择了影视编导这个专业,在学校时就和同学合作拍摄了一部以校园爱情为题材的微电影。毕业之后,和几个同学成立的微电影工作室,拍了好几部原创微电影,而且也拿过一些奖项”。我们通过和一些中小企业合作,他们提供赞助,我们在电影中为他们进行广告宣传,也算抵消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还没有一部盈利的作品,只能依靠和影楼合作来赚钱了。”
在微电影制作中,每一个步骤,比如剧本创作、造价预期、组建团队、选择演员、选取拍摄地、后期制作、发行都需要资金链的支撑,而这就成为了草根一族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微电影的成本从高到低,从几百万到几百都有。但是如果想拍一部质量较高的微电影,成本至少要上万,还不能算上演员的费用。这就造成了草根微电影极难盈利,此外,缺乏营销也是草根微电影无法盈利的主要原因。
1.2微电影没有形成市场化产业链
现阶段微电影的商业模式比较单一,一般是与视频网站和广告商合作,采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和播放,微电影投放的成本并不昂贵,只收取很少的费用或完全免费。虽然如此,就微电影本身而言,却并不能很好的盈利。特别是一些原创的不含商业性质的微电影,几乎连成本都维持不了。原因在于网络这个平台式开放性的`,受众可以免费的浏览观赏,并且进行传播。其实,这也就造成了微电影的创作者的版权得不到应该的保障,版权的丧失可能就意味着利润极低。
在这种情况下,微电影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广告商的投资。与广告商的合作是一种获得利润的方法。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微电影的质量。广告植入太少商家不满意,植入太多观众又不买账,这个度需要把握的很准确。微电影想要盈利就需要发展,需要市场化。微电影可以把合作的领域拓宽,比如延伸到音乐、游戏、文学,将行业资源尽可能的扩大。如果还是依靠广告主作为盈利的唯一模式,那么,微电影的前途却是让人担忧。
2.微电影盈利模式探析
2.1举办各种微电影主题活动
青年代表着未来,年轻代表着希望。微电影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对青年学子的引导和扶持青年学子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微电影赛事、节目展演、以探讨,观摩,座谈等形式共同探究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定向投资等方式把他们吸引到这一行业当中来。这也从一个方面抵御了过度商业化对微电影本身艺术价值的侵蚀,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微电影相关活动盈利。通过举办各种旨在推动微电影事业发展,为微电影发掘人才的微电影赛事,微电影评奖和各种微电影节,如中国网络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人民网举办的“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举办的“中国首届大学生微电影节”,“2013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等,都开拓了微电影盈利新渠道。
2.2与广告联姻实现共赢
网络上曾流行过的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微电影生于恶搞,死于广告。尽管受众对于广告极其排斥,广告性太强也成为阻碍微电影发展的因素。但在盈利模式上的困境让网络视频和微电影不得不与广告联手,在企业的资金支持下,为企业量身定制宣传产品的广告式视频短片。所以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广告,不仅要在节目内容上吸引观众眼球,充分打动观众,同时还要让受众充分感受到企业所表达的品牌精神以及所蕴藏的企业文化,从而找到在兼具艺术创作与又形成广告效益的完美平衡。因此企业在制作微电影时要从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传播目标顾客习惯使用的媒体方式;公司现有的资源对新媒体开发的支持程度。商业微电影必须寻找到这个平衡点,虽然本质是广告,但内容要具有感染力,才能实现共赢。
2.3打造微电影产业链
由于微电影依靠版权获得利润的可能性极低,而对广告的过度依赖会影响其质量,因此微电影想要取得发展,想要获得利润,就需要进行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打造属于微电影自身和周边的产业链。以《老男孩》为例,影片取得成功之后,在影片中由筷子兄弟演唱的感人至深的主题曲《老男孩》也通过单曲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了,还获得了下载冠军和很高的销量。微电影《找寻真我Love Once More》中讲述了纯美的爱情故事,影片中展示的印尼巴厘岛美景和异域风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看了之后就表示一定要去旅游。这代表了微电影在音乐和旅游方面完全有能力拓宽自身的盈利渠道。除此之外,微电影还可以和人们日常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比如可以开发化妆品、饮食、家居、房地产等方面的领域。另外,微电影可以制作为影像资料发行,让盈利的方式更加宽泛。更可以尝试与电视媒体的合作,从而实现版权盈利。
2.4探索用户付费模式
据统计,2010年手机视频市场收入为7.1亿元,2011年手机视频市场收入为21.6亿元,2013手机视频市场收入预计达到116.1亿元。对于视频运营商来说,随着手机视频用户的增多和用户付费意愿上升,盈利最终将依赖用户收费。由于手机用户大多利用碎片时间,因此作为手机视频重要内容的微电影无疑将从这一快速增长的产业收益的产业中获取巨大的利润空间。
2012年,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宣布将与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微电影微剧”频道,双方将着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付费“微电影微剧”发行平台,由华谊兄弟独家负责平台运营管理以及引进内容提供商、营销策划等工作。该平台将致力为中国电信天翼手机用户和宽带用户提供微电影微剧视频服务。
这些举措都为微电影制片方和视频网站指出了新的盈利模式,也许会对未来“微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现阶段,笔者认为以付费的模式发展微电影现在还很不乐观的,收费模式是否会在复杂的中国微电影市场掀起一股大的改革浪潮也值得探讨。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免费与收费的模式自然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微电影付费也会是一种不错的盈利手段,但在目前看来这一手段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3.总结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影音视听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前景是广阔的。虽然微电影的产业链条建设还有待完善和开发,但是他的强大的生命力和盈利前景不容小窥。对于当前的中国微电影市场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整套审批、监管、推广和品鉴体系,提高优秀微电影作品的版权意识和市场反馈意识,是中国微电影事业继续蓬勃发展的重中之重。
;D. 无贱道(新媒体电影)的介绍
新媒体电影《无贱道》讲述了莫菲、齐齐、朵朵三个有着模特梦想的年轻女孩的故事,她们因为同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互相扶持帮助的好姐妹,却在追梦的路上渐行渐远,成为陌路,影片反映了模特圈内讳莫如深的“潜规则”,给予社会反思。
E. 新媒体时代电影产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一、改变电影理论和形态的新媒体电影
新媒体电影首先必须满足“电影”的基本条件:作品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观众角度都被认为是电影。这条标准将互联网之上无数随机的和零碎的小视频排除开来,但是电影和非电影之间的区分没有那么简单。关于什么是电影,电影理论史上主要有自然实用主义(巴赞、克拉考尔)和艺术纯粹主义(爱因汉姆、爱森斯坦)两种倾向:前一种主张电影是人类通过胶片完成对自然再现的冲动,后一种认为电影具有独立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纯粹艺术性①,后续还包括麦茨的以镜头为单位的无代码语言,斯坦利·卡维尔的“连续自动的世界影像”说等②。以上这两种主要的电影理论都试图解释什么是电影或者说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差异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些从本体上对电影进行的形而上思考无论多么哲学化,“什么是电影”的理论根基依然是电影艺术本身所寓居的媒介。当电影摆脱银幕、胶片的束缚,进入数字化和网络化之后,关于“什么是电影”的思考必然会发生变化。所以,媒介刺激下生成的新媒体电影(比如优酷出品的“11度青春电影行动”《老男孩》等),必然具有与传统电影不同的内涵和气质。因而,新媒体电影不一定必须符合传统电影理论之中的“电影”概念才能被视为电影艺术。比如早期翻拍、篡改型的新媒体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网络惊魂》等,完全是以对传统电影的解构为基础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内涵正在被新媒体电影实践拓宽。
与此同时,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从生产到传播、到批评和理论建构展现出巨大的差异。第一,互动性是新媒体电影的首要特征。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机制,使得新媒体电影从构思到筹备,再到剧本、演员,最后到剪辑等环节都可以吸取大量受众的意见。人的天性之中就具有对对象的一种控制欲,因而互动性将电影的可控感上升到电影历史的新高度。比如,国际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Casarte)的新媒体电影《独家》,其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开放式的。其最为典型的互动性就是观众可以左右整部电影的剧情,最后呈现出开放式的主题和五种不同的结局选择。同时,整个新媒体电影演进过程之中会有暗藏的二维码以供观众扫描,从而体验更多精彩的互动。第二,新媒体电影寄寓的媒介是互联网。首先,互联网络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质使得新媒体电影界呈现出众声喧哗的草根性。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影的追求不再受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体制,普通人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拍摄新媒体电影。这带来一个疑问:人人都可以拍电影的话,如此的新媒体电影还是电影或者好电影吗?我们承认人人参与之后,电影作品之中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但是网络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优秀的作品是不会被网络遗忘的,相反会成为新媒体电影的一根一根标杆,激励后来者继续创新。其次,互联网观影不可能具有大场景、大制作、IMAX影院、逼真特效等等优势,但是影院型电影由于过于关注电影技术给人带来的那种冲击性、刺激感和亦真亦幻的效果,反而对电影题材选择、故事情节演进和电影本身深度缺乏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电影寻求不同于大场景、大投资电影的路线,将重心放在怎样讲好故事上。网络居民不可能有耐心将时间花在一部情节毫无吸引力的新媒体电影上而忽略网络上海量的电影资源。这使得新媒体电影在讲好故事和故事创新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再次,新媒体电影潜在观众大。新媒体电影通过网络进行视频传播,其受众是广大网民。根据2014年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28亿,较上年底增加5637万人,增长率为15.2%。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9.3%,与上年底相比增长3.4个百分点③。作为网络视频之中优质视频的新媒体电影,它必然会随着视频用户激增的速度和规模而显示出与传统电影分庭抗礼的力量。
从上面新媒体电影呈现出来的几个特征(去中心化、受众巨大、互动性强)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电影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以导演为主导的电影制作模式。传统电影制作过程中,从剧情发展、拍摄进度、场景选取、演员选用、镜头取舍、段落安排,后期的剪辑、配音、效果等环节,一切都由导演决定。新媒体电影选择以网络为平台,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及意愿,比如“选拔网络自荐的新锐导演;审核通过网络征集的电影剧本并进行专业筛选、加工制作;对投资拍摄的剧组进行统筹监控,尽量避免资金浪费;对遍布全国的新媒体电影生产基地进行管理,以确保新媒体电影的生产量”④。因此,在新媒体电影之中,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呈现合一的趋势,即作者与读者逐渐混融的状态。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新媒体电影元素的网络混融阶段。这一混融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大数据时代对于新媒体电影意味着混融状态
大数据作为网络理论和实践的新范式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之后迅速在管理、传播、政治、商业和金融等领域兴盛。大数据的含义就是通过各种新媒体对使用媒体的用户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数据最大化收集、整理、分析,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四个特点:巨大的数据量和数据完整性,能在看似毫不相关的数据之间找到内在关联,即时满足需求和寻找出数据背后的价值。最典型的是2013年风靡全球的美剧《纸牌屋》充分实现了大数据在艺术实践之中的巨大价值。它完全绕开了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所构成的传统电视生态系统,选择在Netflix视频网站播放,用户只需要通过个人电脑或者移动终端登录即可播放。Netflix采用了真正的大数据分析——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同时,所有通过Netflix观看《纸牌屋》的观众会在观看过程之中产生无数的连观众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数据(包括观看连续剧时暂停、回放、快进、停止等动作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每天用户在Netflix上将产生高达3000多万个行为)。这些数据通过网站后台被迅速分析,从而让电视剧制作商做出相应的对策。该剧在拍摄过程之中,真正实践了大数据精神,无论是剧情设置还是选择演员、导演阵容,都以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和使用数据做支撑。“Netflix尚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巨量用户的需求,不仅是谁喜欢看什么节目,更精确到用户行为:什么人喜欢在星期天晚上用平板设备看恐怖片;哪些人会打开视频就直接跳过片头;看到哪个演员出场会快进;看到什么剧情会重放,《纸牌屋》的商业奇迹正是通过云计算精确整理重点关联数据而造就的”⑤。从《纸牌屋》的运作可以看出,在大数据分析时代,艺术作品的作者和受众形成了巨大而紧密的关联性。在这种关联性之中“作者—受众”的关系分为两层:一层是新媒体的即时互动性带来的受众对作者的即时反馈信息,使得作者可以即时调整创作的路线;另一层是作为消费者的信息生产,也即阿尔文·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之中提到的“生产者即消费者”⑥。阅读时,受众在电脑或阅读器上产生的大数据通过网络被收集汇总到存储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出多少受众观看到哪个地方放弃了观影,哪些观众对哪些人物角色感兴趣,观看时嵌入哪些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更有助于电影的接受等。
大数据时代造就的新媒体电影的“作者—受众”混融具有与网络时代新媒体电影中创作者和观众混融不一样的内涵。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认为,网络造就了空前规模的集体智能,一种集体认知的全球网络,从而产生了“超思想”、”超精神作用”、“智力网络”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神经网络融合于全球网络以创造意识的新空间⑦。就好比大海之中的小鱼和合而成的鱼阵一样,并没有任何一只凌驾在所有鱼之上的领袖指挥它们,它们只是自发组合排列形成比海里最大的鱼还大的巨型“大鱼”。这条“大鱼”具有整体生命,无数个体小鱼已经成为大鱼的组成细胞。新媒体电影也一样,参与电影活动的无数创作者、观众、中间人围绕着一部电影,他们通过大数据参与到整个电影的创作当中。相对于电影,这些参与者,全都成为了像“大鱼”一样的“作者”。
大数据的“大”体现在“全数据”模式之上,即我们分析的不是样本数据,而是所有数据⑧。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人类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被存储、交换和分析使用,并且这些数据量之大,令人不可思议。2013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超过0.8ZB(相当于8亿TB),两倍于2012年的数据量,相当于2009年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⑨。那么,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对于生根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电影又意味着什么呢?
新媒体电影是以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及连接它们的网络设备作为承载的。新媒体背后有大量数据库随时更新电影生产和消费的各种数据,包括新媒体电影的宣传数据,电影观众观看的时间,观众的性别、族裔、年龄、群体、受教育程度,新媒体电影的交易量,电影播放到哪里丢失的读者最多,哪些电影部分会被反复观看等等。数据来源可以多样化,不同渠道的数据甚至可以互相参照。“第一是搜索平台,如网络、谷歌、搜狗;第二是社交平台,如微博、人人网、豆瓣、时光网;第三是电商平台,如网票网、美团网、淘宝网等;第四是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等。像网络指数、新浪微指数、淘数据、优酷指数等,都是由上述平台提供数据服务的。此外,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拥有全国的影院票房数据,并通过《中国电影报》等平台向社会公布”⑩。与此同时,数据平台也需要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由于新媒体电影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得新媒体电影创作和观看数量巨大,从而产生的数据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数据的关键作用还在于对未来进行预测。全数据对于大数据分析来说就是“正在发生的未来”。通过对电影本身、观看和批评、媒体、电影宣传等相关数据的搜集,寻找观众兴趣点,预测哪种审美趣味的电影会在什么样的人群中受欢迎,人群的性别、消费力、居住区域、阶层、年龄段分布等等。利用数据作为分析受众的依据之后,创作者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为什么自己的电影不受欢迎,只需要通过网站浏览记录数据分析观众最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就可以了。在大数据挖掘过程之中,单个数据可以作为垃圾被忽略,因为数据精准度是样本化统计时代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信息缺乏的时代,“收集信息的有限意味着细微的错误会被放大,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结果的准确性”(11)。随着数据的大幅增加,为了了解大致发展趋势而放弃精确性,可以接受适量错误。就像医用灯,从一个角度打的光,不管亮度多高,仍然有暗区。而大数据的多维度属性就像无影灯,从各个角度照射,就算其中一盏灯亮度不强,也不影响总体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大数据更加追求数据完整性和混杂性。
F. 新媒体电影《1314室》
新媒体电影《13·14室》2015年12月16日将在西安阳光丽都大剧院举行新闻媒体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将邀请省台、市台及各大新闻网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将邀请西安市众多明星嘉宾到场,及众多知名企业的加入。赞主播邀请您与《13·14室》电影所有演员及剧组人员、导演将与观众见面。
G. 按照新媒体影视广告的实现技术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通常可以分为:广告片、形象片、纪录片、专题片和微电影等5大类。
具体表现为:一、广告片:又可分为“品牌广告片”和“产品广告片”。通常会在户外、电视和网络媒体平台播放。
1、品牌广告片:树立品牌形象,助理品牌推广
2、产品广告片:提升产品形象,崔进产品销售
二、形象片:亦可分为“产品形象片”、“品牌形象片”和“企业形象片”。用途广泛,主要对建设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很有帮助。
1、产品形象片:建设产品形象、展示产品优势、表达产品里面,推进促销;
2、品牌形象片:建立品牌形象、传递品牌态度和定位;
3、企业形象片:建立企业形象、传播企业使命;
三、纪录片和微电影:品牌微电影能更软性的推广品牌,而活动纪录片则是各种大型活动必备的节目,用来向上级汇报,做下一次活动的推广都非常有利。
四、专题片:包括“企业专题介绍片”与“产品专题介绍片”。一般被用于客户推介会、经销商大会、行业展会、公司内部会议等场合进行播放。
广告是指向社会广大公众告知某件事情或某个事物。广告就其含义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如政府公告。狭义广告是指一种市场营销行为,即商业广告,它是工商企业为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以付费方式通过广告媒体向消费者或用户传播商品或服务信息的手段。
H. 什么是新媒体电影
必须有改变传播内容和影响传播形式的元素出现,才能称以此种元素为重要构成,并且以此元素与旧媒体区分的媒体为新媒体。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对旧媒体造成革命性冲击,并在社会范围内改变信息的产生、传播、加工、获取的方式与过程。
在进入工业革命后,书籍引入时间因素,革新成的报纸、杂志开始普及,并与图书一起基本垄断了社会中高端信息的传播。广播则让古老的语言在社会层面再次复活,并加入了音乐助阵,不但促进了音乐普及,而且占据了社会中低端信息的传播途径。在此阶段,图书、报刊代表的平面媒体中传递的信息更有价值、更有影响,而广播传播信息的成本更低廉,因此它更普及,时效性更强。但这种平衡的局面没维持多久,就因摄影术的发明而被打破了。
摄影在语言和文字之后将影像引入了信息传播之中,也是第一次把所谓“现场”带给了受众。但在初期,摄影带来的照片只成为平面媒体革新的促进因素,而由摄影技术发展而来的电影由于成本原因,存在很大局限性,直到电视出现,才彻底改变了世界。
因此,所谓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并非特指某种媒体。新媒体往往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产生,新媒体必然与旧媒体存在竞争关系,并因能更好利用新技术,而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对于旧有媒体因引入新技术、新渠道而演变出的革新形式并不是新媒体,那不过是旧媒体的进步、扩张而已。
更多资料http://blog.bookbank.cn/boblog/chinarom/read.php/243.htm
I. 新媒体电影的什么是新媒体电影
新媒体电影是以有线或无线网络为传播工具,电脑、手机、mp4等载体为主要接收终端,同时兼容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也就是说,在电影院外就能够看电影。新媒体电影的影片时长不定,短的可几秒钟、几分钟,长的可达几小时。 传统电影因其复杂而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是高资本高进入门槛的行业。在新媒体出现以前,电影只能在电影院或电视上播放。受众群体的限制决定了投资传统电影必须承受巨大的风险。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电影的传播渠道,而媒体消费者也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权、控制权和参与权,一些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转到新媒体的应用中却并不一定得到体现。发挥各种新媒体业务特点,必须对新媒体内容进行变革创新。新的机遇与挑战,产生了新媒体电影
当新媒体不断对传统电影的形式和内容提出挑战时,未来的电影将是什么样的?论坛上,专家们以“新媒体、新思维、新发展”为主题,各抒己见,试图勾勒出未来的电影形态。 1)载体:
以网络、手机、MP4、PSP作为主要传播载体,同时也兼容传统视频媒体的发布,拥有巨大的媒体兼容性。
2)制作方式
正规电影制作方式与先进的新媒体内容制作模式相结合
3)发行方式
巨大的媒体兼容性决定了新媒体电影发行方式必然多元化
传统媒体:通过有线电视和付费电视来发行
网络媒体:以PC、笔记本电脑为终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发行
手持终端:以手机、MP4、PSP等时下流行的电子产品为终端,通过付费下载来发行
4)受众分析
受众具有无限宽广性,凡有条件接触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人都将成为新媒体电影的享受者
5)内容题材
以类型片为主,符合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便于传播。影片时间短可几秒钟几分钟,长可几个小时,为各种传播载体的接受和观看时间的选择提供无穷的可能性,
6)数量质量
在全国都拥有稳定的内容制作基地,正规制作和工业流程化生产保证周期内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