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询问去香港哪个电影院看电影来回最方便
当然是离香港最近的娱乐文体中心的,上水好像没有,你可以去沙田的新城市广场,里面有电影院“UA Cinemas”,来回也方便,因为地铁就是在沙田下。深圳过关后坐地铁就可以了。广场里面很多东西逛,也好多东西吃。
希望采纳。
② 香港上水或者沙田附近有没有电影院怎么去
沙田就有UA电影院,沙田城市广场地下.
③ 相亲 第一次见面应该聊点什么
相亲第一次见面聊历锋雀什么,参考如下:
1、喜欢的食物
相亲时选择一家女生感觉舒适的餐厅,聊一聊爱吃的食物,大家在一起吃饭时可以聊一聊平时喜欢吃的东西,可以通过食物进一步了解对方,然后增进彼此之间的好感
2、介绍一下自身
客套结束后,开启话基凯题讨论,我们可以更具体的自我介绍,但要保留一点新鲜感。说一下自身在日常生活上的兴趣、爱好等等。
3、谈一谈分别的性情
相亲第一次见面聊什么?终究相亲约会大部分是奔着婚姻去的嘛,因此事先掌握好彼此之间的性情最好了。假如三观不合大伙儿分别找下一家。
4、了解个人爱好
个人爱好自然很重要,假如能熟悉到她的兴趣,大部分她这个人就掌握的差不多了,看一下她发布的动态个性,了解她喜欢什么,假如你们趣味相投更强咯~
5、探讨一些火爆的电视栏目
由于女孩嘛都喜爱刷剧,这就要你提早做功课了。或是事实新闻热点这类的,或是讲点美女校花脑经急肢早转弯让她开心高兴,先把闲聊的氛围弄起来,相亲约会开展下来便会非常易于了。
6、工作中的简要状况
能够探讨工作中,了解她是干啥的就可以了,也不必谈收益,特别敏感了这种话题讨论。假如别人对这一话题讨论有兴趣你也就坚持下去,相反就停止吧。不必造成她的不适感。假如双方都觉得非常好得话,这种难题可以存着之后再问,先不着急。
7、谈一谈她喜爱什么样的约会
假如彼此觉得好得话,也交换手机维信,闲聊也很投缘。你也就能够提前准备约她下一次出来玩,问一下她喜爱到哪去?喜欢吃什么?依据她的爱好来哦。那样看起来你是个体贴的男生!
建议:相亲这样的一个行为,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在相亲时只有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才能够让两个人在后面有所发展,也许就能够走进婚姻中去,这是每个人应该重视的。
④ 北票小窑街的人都去哪里了
北票小握蔽窑街的人都去街里老电影院东面大世界段侍州东面。北票小窑街现在已经进行旧城改造了,很多破旧的房子已经不见了,现在北票小窑街谈陆都是繁华的街道和小区。
⑤ 关于香港的资料
香港的由来
香港,顾名思意,就是芳香的海港。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最可靠的说法,则是这里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在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都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船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昌衡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又进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称谓。
香港的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代,香港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并从中原迁移了50万商人和罪犯到这一地区进行守卫和开发。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过。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因为岭南太远,鞭长莫耐岩及,对赵佗采取了安抚政策,封为南越王。刘邦死后,赵佗又闹独立,朝廷多次征伐无功,只好再耐亩做派人去赏赐慰勉,赵佗才除去帝号,臣服于汉室。汉朝在这里设置了南海、合浦、交趾等九个郡。香港地区划归南海郡博罗县管辖。此后,一直沿续到西晋时期。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肃宗至德二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又归东莞县管辖。明神宗万历元年,广东巡海道副使刘稳,奏准朝廷,将东莞县滨海地区划出另设一县,名为新安县。自此,香港地区改属新安县管辖。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咸丰十年即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
屈辱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
英国对中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773年,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鸦片贩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顿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银从中国滚滚流出,使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严重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更引起民不聊生。工商业普遍萧条和衰落,鸦片烟毒已在中国泛滥,对此,当时爱国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就愤怒地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1839年虎门销烟
由英国对华掠夺而酿成的鸦片浓烟滚滚,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这时,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禁烟派)挥起中华之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禁烟运动。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查办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来到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下令把已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士的支持,如一位英国人在他所撰写的《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书中,就指责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给英国国旗带来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国的鸦片贩子和工业资本家不甘失败,加紧活动,催促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6月,由540门大炮装备起来的48艘舰船,乘载着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于是,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门户,谋取英国在中国的最大得益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7月6日攻克舟山群岛的主要城市定海。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无能的官僚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议和,并同时把林则徐职查办清政府的惊恐与无能,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1841年1月,英军以武力强占香港岛,2月攻占虎门,5月进犯广州。1842年,英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香港的割让
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上和经济控制中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园明圆。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致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三、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四、二战时日本占领香港
沦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区呈现出和平安闲的气氛。电影院场场满座,酒巴间坐满了客人,舞场里不断传出爵士音乐,年青人成群结队地到新界农村郊游。还不足三个星期,圣诞节就要到了。只是在前两、三天香港政府举行过几次开玩笑般的防空演习。谁知在第二天的早晨,竟听到了隆隆的飞机轰鸣声,猛烈的炸弹爆炸声和高射炮还击声。人们预想不到的香港战役开始了。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三十六架日军轻型轰炸机空袭了启德机场、九龙水上飞机停泊等处。机场附近的一些民房也被炸弹击中。就在同一天,日本还袭击了美国海空军事基地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12月8日,在空袭启德机场等地的同时,日本陆军兵分四路,越过深圳河进攻新界。在垃圾湾防线,大部分地段英军略作抵抗就纷纷后撤。仅在城门水塘西南的黄金山阵地战斗比较激烈,双方展开了肉搏战,英格兰步兵营营长阵启亡。终因双方力量众寡悬殊,英军司令马尔比少将决定放弃九龙,命令"半岛旅"撤回香港岛。九龙之战只进行了五天到12日夜晚,整个九龙半岛都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12日晚,英日双方隔着维多利亚港海面互相炮轰。第二天上午,一艘插着白旗的小艇,由九龙油麻地码头向香港岛驶来。艇上载有日军劝降使者多田中佐,还有被挟持的香港总督私人秘书李夫人等。英军拒绝了日军的招降。17日,日军再次派人乘两艘小艇过海劝降。香港总督扬慕琦再次拒绝,并且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过海,香港将不客气地开枪射击了。
18日午夜,日军乘坐汽艇、橡皮舟等百余艘,对港岛北岸强行正面登陆。他们登陆。他们登陆后,曾在黄泥涌与英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日军若松大队长受重伤,英军西部旅司令约翰罗臣(加拿大大人)阵亡。结果英军败退,防守港岛的东部旅与西部旅,联系被切断。日军还占领了黄泥涌贮水池,切断了英军水源。英军曾在局部所剩无几英军司令认为再也无法继续抵抗,在与港督商议后,决定无条件投降。25日晚,东线、西线的英军相继挂起白旗。至此,历时十八天的香港战役,以日军占领整个香港地区英军彻底失败而告终。
12月25日是圣诞节。当天傍晚,一辆挂着白旗的汽车由中环开向跑马地日军司令部。香港总督扬慕琦与日军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他本人做了日军的阶下囚这天晚上,绝大部分香港居民都躲藏在黑暗的房屋或防空洞里。往日灯火辉煌的"不夜城"变成了血雨腥风的恐怖世界,整个香港地区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军的魔掌所以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的圣诞节"。
暴行
日军入城后,大肆抢掠,强奸妇女和杀害无辜居民的暴行屡屡发生。日军的安民布告上虚伪地宣称:"保护华人财产,香港战争是对付白种人的战争。"但仍然有许多华人的店铺被封了门,特别是那些大的铺店,如先施、永安、大新等国货公司、五金行、汽车行等。被查封的公司企业门口多半钉上写有"军搜集部管理"字样的木牌,银行、当铺门口则钉有"金融班管理"的木牌。大家都明白:"管理"只不过是攫取的别名。日军将香港的九十五万担存米,抢走八十万担充作军粮,造成香港严重的粮荒。
《香港沦陷记--十八天的战争》一书曾记述了日军明火执杖进行抢劫的情景:"日本军队在海军船坞附近,他们正在整理一捆一捆的猎得物,那些都是用麻袋扎起来的,堆满了一个空地。在麻袋上面,有一个敌兵在结着小小的标签,上面写的是:'神户……'猎得物聚集了以后,卡车就将它带到西环的码头去,放入了大轮船里,这些轮船就一直驶回到日本。""我曾经在一个很大的单车行(自行车)门口,呆看了多时,一辆汽车放在门口,几个日本兵指挥着苦力,把簇新的单车,从里面一辆一辆地背出来,搬上了汽车,……又一刻,又是一辆卡车……于是簇新的单车,又从里面一辆一辆的搬出来。""老板也和我一样,作为一个旁观者闲着,似乎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他一样,……"(唐海:《香港沦陷记----十八天的战争》第95-96页)
除了抢劫财物,半夜里许多喝醉了酒的日本兵还经常四出寻找妇女。妇女们躲藏在各处。不少妇女遭到凌辱,甚至有被几个敌兵轮奸的。在日军举行"入城式"后的那些夜晚,许多妇女吓得在三、四层楼的房顶上乱跑,瓦片被踏得发出破裂的声响。当时有些妇女说,他们不怕炸弹和机关枪,因为碰上了它,干脆死掉就是了。他们最怕的是敌兵的电筒和使人胆寒敲门声。
日本侵略军还滥杀无辜居民,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草芥。在离跑马地不远的蓝塘道,一户居民全家八口皆被杀害。在皇后大道西,一名老年妇女,因为听不民懂日语想通过岗哨东行,被日军当场开枪打死。在湾,一名青年不小心闯入了所谓军事区域,日本兵上来就是一刺刀,将他杀害。在深水元州街,一名妇女身上背小孩上街买菜,回来时赶上戒严,眼睁睁看着自己信的楼宇,无法走过去。她的长子约八、九岁,想横穿马路迎接妈妈。这名妇女,摇手示意,不让儿子过来。不料母子三人竟都被日军开枪杀害。……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三年多的时间内,香港广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难。日本侵略军强迫居民使用军用手票。起初军票对港币的比率,定为一比二。到1942年10月,改为一比四。到1943年6月31日则宣布禁用港币,居民必须在限期内到台湾银行兑换军票,违者杀无赦。这是在进行公开的金融掠夺。在日本统治初期,居民每人每天只领到六两四钱配给米,仅能勉强糊口。到了战争中期,粮食发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变配给制度,只配给为敌人服务的公务人员。结果造成米价飞涨,每斤由数无涨到二百多元,居民饿死者不计其数,饿殍道,目不忍睹。
日军还随意拆毁古迹、拆迁民房。他们拆毁了九龙寨城的城墙,炸毁了象征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军想在香港设立慰安所(军妓住所)五百家,地点选在湾仔大佛口附近的洛克道。日军六十八大队队长中川金光亲自出马,指挥大批士兵,突然封锁洛克道,西至军器厂街口起,东至勋宁道止,加上铁丝网。凶神恶煞般的日本兵配上刺刀,限令住户在三天之内,全数搬出,不得留下一人。居民们被迫在风雨之中扶老携幼搬往他处甚至露宿街头。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制造的洛克道事件。实际上慰安所用不了这么多房屋,日军便把这一地区变成了他们的娱乐区。除了慰安所,还设立了吃茶店、酒巴和菜馆。该处就是后来湾仔的酒巴区。
在日本统治期间,香港百业凋零,唯有赌博、吸毒等罪恶的行业得到发展。从最热闹的皇后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赌场。臭名昭著的大赌场有"荣生公司"、"两利公司"等。赌场门口往往是一面日本旗,一条"发财请进"的标语,有人在摇铃,有的还有土娼招待。这就是日军带给香港的"新秩序"。开赌场的多半是与日军相勾结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标出他们过去秘密组织的堂号,如"十八子"、"粤成堂"等。1944年2月,南支派遣军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总督以后,公开鼓励开赌,抽赌饷充军费,此后赌场林立,更加乌烟瘴气。此外,日军还鼓励吸毒。敌总督部设有贩毒机关---裕祯公司,用飞机从热河运来烟土,并开设售吸所,准许烟民领牌买烟。
光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各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互相支援,与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1945年8月月15日,日本天皇在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因为香港不属于蒙巴顿勋爵指挥下的东南亚战区,而是属于中国战区,是广东战区的一部分。驻港日军本应向中国军队投降。但英国以洗雪前耻为托词,坚持要由他们派舰队前往香港受降。为此,中英双方在日本投降前后,曾进行多次外交交涉。后来,蒋介石要求以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名义授权英方到香港受降。但英国政府依仗自己的军事实力,并得到美国的支持,连这点保留面子的要求也加以拒绝。在此期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香港后,被囚禁于赤柱集中营的香港政府辅政司詹逊,立即按照英国政府的指示,返回市区组织了临时政府,以防止香港的地位在战后发生变化。他手里没有武装力量,当时却让日军暂时维持秩序,等候英军到来。1945年8月30日,英国海军少将夏悫率领皇家海军特遣舰队,驶进维多利亚港,从日军手中接收了香港。那时蒋介石急于派兵北上和共产党夺战略要地,在英国答应他把香港作为运兵北上的转运站,并答应交出驻港日军的装备之后就默认了英国接收香港的事实。
1945年9月16日,在中国代表潘国华少将、美国代表威廉臣上校和其他同盟国代表的陪同下,夏悫少将在总督府正式接受驻港日本陆军司令冈田梅吉少将和日本华南舰队指挥官藤田类太郎中将的投降。香港地区在沦陷三年零八个月之后,又重新回到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⑥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
以前的电影已经有了大量网络视频和下载资源,电影院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为什么要冒这风险?其次,再放映的版权分账也得重新谈;第三,任何一个院线都不足以覆盖全国,仅仅大城市重映,票房没法保证;第四,即使几大院线联手,如何与正在热映的新片协调排片也是个难题,若放映时间都在上班日白天,能有几个人看到?
从 历史 上看,我国重映大片最成功的是2007年的《泰坦尼克》,破20亿。且不论影片内容的杀伤力,单是卡梅隆3D制作就有了足够的噱头。后来的如《大话西游》《一代宗师》《功夫》也重映过。
《大话西游》想赚情怀钱怀旧钱,几乎原封未动上映。想想当年大学生看本片时的一脸幼稚,现在成家带孩子,有感动也在心里那一句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对她说我爱你;假如非要给这份爱情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格瓦拉票务当时结论,“《大话西游》的关注度达到6万人次,但最终购票人数仅有3000多人,简言之转化率低,大多数可能会去看片的人发现,自己的住处和上班地点附近的影院都没有排片,这大大影响了他们贡献票房的动力。”最终结果,上映10天票房2500万。
《一代宗师》《功夫》都是3D重映。据说,周星驰将获得《功夫3D》上映后17.5%的收益,而转制3D的花费约为2000万。《一代宗师》经过重新剪辑,分成和转制费没有具体透露,只是王家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转制的费用就足够拍一部新片了。结果《一代宗师》上映一周报收6000万,《功夫》3000万。
结论就是,电影不同于文学和音乐,文学和音乐尽管有火爆的新作品,经典仍然被大量购买,电影基本做不到,因为它就是个很大众的 娱乐 ,不属于曾经知识分子和精英垄断的产物。
提问此问题的亲,你家开影院又不在乎亏本的话可以考虑放老电影。首先,电影院的开支是很大的,电影院一般都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段,租那么大场地,开那么多空调,雇那么多员工,可都是要钱的亲,要亏死了你。其次,电影都是有版权的,不是你想放就放,要花钱买播放权的。再次,电影的热度都是一阵子的,热度一过了谁还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网上资源都泛滥成灾了。我所在的城市每周六晚某广场放电影免费看,但都是老掉牙的片子,连农民工都不感兴趣,观着寥寥。甭说去电影院花钱看吗看电影了。
在中国,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关键在于,这个事不是影院一家说的算的。
影院只是一部电影的播放场所,一部电影要想在影院公开放映,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许可,一是版权方的许可,二是文化主管部门的许可。版权方的许可,无非就是通过一家发行商签下发行合同,这是有年限的。主管部门的许可,就是某部电影获得放映许可证书,我们在公映的电影前都看到一条龙飞过,然后下面蹦出一行字。这就是俗称“龙标”的放映许可证。经典老片子要想合法公开放映,也必须拿到这两个“许可”。如果搞不齐两项许可,电影哪怕再经典,影院也不敢违法放映的。
如果放映版权已经过期,光凭影院是不可能搞定的,因为影院没有发行资质。除非有一家发行公司愿意去做这个事,去重新和经典老片的版权方商谈、获取发行权。但是,发行公司干嘛要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再者说,一些经典的老片子,甚至已经在网络或卫星频道播放了N次,要是真的需要你掏钱到影院来观看,势必是寥寥无几的。
电影院作为常规的商业性质 娱乐 场所,盈利必然是首要任务,影院的盈利只要来自票房,也就是靠买票,上座率。
老影片的需求分散,虽然想重温老影片的人总体数量可能不少,但是需求分散在各个时间段,不集中,所以影院的成本高。影院很难看到利润,自然也就没有兴趣。现在的经济大潮中,谁会干亏本的买卖呢!更何况,现在新片如此之多,放着票房更有保证新片不上,去放老片,影院就更不会干了!
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权力再放老片子 比如大话西游 泰坦尼克号。你说我叔在村里弄个投影仪接台笔记本还放赌神系列呢,那个不算。
真正电影院播放的是清晰度极高的胶片,所有的电影不管多么受欢迎,或长或短都有时间限制。
为啥这样做?这是为了保证集中观影的密集度,如果全世界的影片都喜欢拖很长时间来放映,懒惰的人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 没事反正有的是时间看今天不如先去ktv的念想。就像北京小伙伴没去过长城 西安小伙伴没去过兵马俑大坑一个感觉,出省玩却不亦乐乎,因为出省难得,本市天天有机会。要是下个月长城就拆了你看北京市民什么样 保管比麦加朝圣还恐怖。
正因如此 大家都知道一部影片是有时间限制的 好片子自然关注度就高,出品方自己就会限制胶片的时限 时间一到就会回收或者采取密钥形式,因为真正喜欢看的人自然而然都在几周内集中观看过了,剩下也许的确有影迷因为工作实在太忙错过了,但那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为了他们,一场几百个座就可能只有十几个上座率,对出品方来说就是不划算的。
关于重放,出品方是有可能重放的,比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新龙门客栈都进行了重制,这是要经过一系列评估和制片方的情怀,像新龙门客栈,我是坚信制片方和徐克压根就没想挣这次钱。但大闹天宫和葫芦兄弟不同,新一代小朋友又长大了,家长决定情怀,会愿意带领子女体验影片的感觉。
就算旧影片重上映能赚钱,大部分出品人都坚信新制作的影片会比重映更赚钱,否则他就不会投资去做,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影片亏本,也和出品人的头脑发热有关。再者重放要涉及到各方版权,你分钱比例没到位,相关版权人不愿意播放,你就不能重播,这也是一个原因。
经典电影重播,还有收益吗?
1.
这个有是有,但一部电影重新上映,并不是单纯算票房那么简单的,比如《阿凡达》重制版上映,主要是和前者有所区别,所以原搬原来的旧电影,而没有修复或者重制,那么为何要去电影院?所以必定要是重制版或者加工过画质的,才会上映。
2.
上影之后票房必定会非常低,因为观众都看过了,能够重新进入电影院,再次观看的人数少之又少,所以票房收益会非常低,同时也要和电影院线,分账,交税等等。到头来几乎不赚钱,再加上重制修复的后期投入,还真的不一定能回本。
3.
上映后的电影,在网上都有免费的资源,并且手机在线观看,所以很多观众没有必要再去电影院花费时间,花钱买票等等,因此流量会很低,最终结果就是赚的都不够交税,随手就能看电影,何必去电影院花费那个冤枉钱。
什么样的电影可以重影?情怀的电影,或者当年被冷落的电影。《功夫》《少林足球》《大话西游》《青蛇》等等都可以。卖的就是情怀二字, 所有会有少部分观众冲着情怀去的。所以影响力大的演员,周星驰,周润发,林青霞等等老一批的演员电影可以重播。
弊端,上映经典电影会过度消费情怀,消费演员和明星的口碑,所以狼来了,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没有人再理会了。上影重制版电影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是自断后路,吃相难看,不但没有得到观众的好评,还有可能会被吐槽圈钱,在后续的作品中想再次获得高票房是难上加难。
总结 :关键还是投资和收入的比较,旧电影重播吃力不讨好,赚的钱都不够交电费,租金,空调费,所以这是一笔几乎不赚钱的买卖。所以电影版权方宁愿把资源放到新作品,也不会啃老本,消费自己的人气口碑。
不请自来,近些年来,老电影重映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比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重映过很多次。
下面,以专业的角度为你解答这个疑问,仔细看哦。
电影收益问题
“老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已经上映过的电影,这意味着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而且想看的话,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能找得到。那么问题来了,普通观众还会心甘情愿的买票吗?一般来说像《少林足球》这样整体水平一般的电影,很少人愿意掏钱去影院看。只有像《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泰坦尼克号》这样情怀满满的经典片,才会有部分人愿意去影院再刷一次。普通老电影,卖不出票房,影院又是盈利机构,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老电影重映的成本问题就算是经典电影重映,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放映老版本,都后期处理过(如《大话西游》)。一般会做修复,至少画面得清晰,有些会做重新剪辑(比较少)。后期处理的费用不低,如果重映票房不理想,就意味着赔本。还有老电影重映,会占一定数量的排片,这样一来新电影的排片会受到打压,一般来说,新片的票房潜力更大,如此一来,损失很大,影院是不可能干赔本买卖的,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换一种思路,如果放映老电影比放映新片更赚钱的话,影院早就那么做了。影院没那么做,说明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在中国,一部电影要能在影院公开放映,涉及到两方面的许可,一是版权方的许可,二是文化主管部门的许可。
但是只要你钱多,包场你爱看什么看什么。
版权方的许可,无非就是通过一家发行商签下发行合同,这是有年限的。主管部门的许可,就是某部电影获得放映许可证书,我们在公映的电影前都看到一条龙飞过,然后下面蹦出一行字。这就是俗称“龙标”的放映许可证。
经典老片要想合法公开放映,也必须拿到这两个“许可”。如果搞不齐两项许可,电影哪怕再经典,影院也不敢违法放映的。如果放映版权已经过期,光凭影院是不可能搞定的,因为影院没有发行资质。除非有一家发行公司愿意去做这个事,去重新和经典老片的版权方商谈、获取发行权。但是,发行公司干嘛要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电影票房分成以100元为例。
1.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元。
2.营业税----分3.3%=3.3元
以上2项支出后,剩余91.7元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3.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62%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但院线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拉拢影院实际按2%~7%之间分,一般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线分4.59元,合计52.27元。
4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发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制片分34.85元,发行分4.59元,合计39.44元(象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
就这个样,说我装也好,怎么也好,能看就看,不能看拉倒,这里不欢迎你。
电影的上映涉及很多方面的配合,总局的审查、片方的版权、排片的竞争、观众的关注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影片的上映时长产生影响。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备案、立项公示,2017上半年共备案影片1374部,然而每年能够拿到龙标上映的影片也就四五百部,而其中不乏“院线一日游”的小成本、低知名度作品。可以说,对电影工作者来说,拍摄过程艰辛,但上映同样是一场硬仗。
在很多电影还在为了稀薄的排片花样百出的时候,却有部分知名影片迎来了第二春:《泰坦尼克号3D版》、《大话西游加长版》,此外,《一代宗师》、《功夫》等重制版影片同样再度上映,其中,《泰坦尼克号3D版》更是拿到了10多亿票房,于14年后再一次横扫中国电影市场,堪称吸金利器。
然而,与《泰坦尼克号3D版》的狂欢相反,其余的重映电影很少能取得较高的成绩,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大话西游加长版》也不过一亿多,更多的只有几千万,在当今这个大片动辄10亿的市场环境下,重映电影并没有太过出色的表现。
而这种现象的原因出自观众和院线双方。
对部分观众而言,满眼的鲜肉和商业元素太过辣眼,所以恨不得将经典影片全码在院线的排片表上,但对于整个电影受众市场而言,这部分人太少了,少数人的狂欢并不能为院线带来利润,这也是商业片一直碾压文艺片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映后的电影很快就会资源流出,高清、蓝光甚至正版DVD,对于老司机而言资源不是问题,不一定非要去影院,而大多数普通观众也不会对一部影片有二刷的热情。
观众的稀缺是院线无法忍受的首要问题,这就导致重映这一举措很难实现,与此同时,院线电影本身激烈的竞争也让重映电影无处落脚。这些年频繁的调档,还有众多关于排片的负面新闻,无疑不在诉说着电影排片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愿意为了利润空间不大的重映电影而放弃时下当红的新映影片。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重映电影,要么在不声不响悄然上映,接着少得可怜的排片兜转一圈,要么就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电影节、续集将映或是重新加工)才再次拥有新的吸引力。但重映终究只是个例,电影作为一种时效性的大众 娱乐 产品,很难对公众产生长期的吸引力,对大多数从业者而言,与其考虑重映,不如想想后续的IP开发和周边产业链更为实在。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我们要分析其前后的逻辑关系,毕竟,任何事情都不是说我想做就可以做,我做了就会有效果。
首选,我们先讨论下动机,为什么要把以前的电影拿在电影院再播?
有这种期望的人,多半对老电影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为了满足某种遗憾。
第二,把以前的电影放到电影院里再播,需要做什么准备?
我们知道,以前的电影是通过胶片拍摄的,一方面现场重新拷贝需要一定的成本,另外一方面,有些电影的画质也已经无法满足时下人们的观影需求,这就需要进行重制和修复,改成数字形式。
第二,电影上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前期的宣发,放映时期的院线排片协定,放映完成后的总结分成,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并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那么,假设电影已经修复好了,是不是一定就有权重新上映?并不是。
不说别的,中国每年生产的电影那么多,但真正能够走进院线的也就几百部,剩下的要么调整档期,要么就完全无缘于大银幕,也就是说,荧幕数有限,上映时间也有限,就这么大个坑,新片都十分拥挤,你一个老片凭什么占领一席?
还有就是,这个老片上映后能带来多少票房?记住,搞发行的都是为了赚钱的,一个老片让人折腾一顿上映了结果没人看,发行方赔个底掉,可能吗?
尽管,我们的确看到一些片子重映了,还是有观众基础影响力挺大的那种,但是票房你看看,是不是都不行?很少人愿意玩这基本赔本的买卖。
这个问题我问过一个业内人士,电影院的哈,答案是1、拷贝问题,现在拷贝好像都有密码和成本的,不是说想播多久就播多久;2、成本问题,由于无法大规模重播,再拿出播放的票房很难cover成本;3、国内一线城市有一些艺术院线在做重播电影的事情,基本上就相当于做公益了;4、如果真的非常想看,自带片源(数字,现在很多影院都是数字拷贝了)包下电影院vip厅,或许可以给你播放。看明白了吧,关键还是成本问题。
⑦ 中山纪念堂粤曲大汇演在何年
过去,我邑各墟镇,尤其是农村演戏,多由群众筹款(也有公尝庙尝出钱)搭戏棚、戏台,雇请戏班演出。种类有恭祝宝诞的神功戏,庆祝丰收的好年景戏。但每台戏的开演头晚,总是先演六国大封相或八仙贺寿,然后演出那些扬忠抑奸、英雄救美或才子佳人为题材的戏,也有演出《三娘教子》和妯娌纠纷之类的伦理戏。公费演戏时,观众随到随坐,没有座位时亦可加凳,也可站丰后头观看。群众筹款演的戏,出钱较多或有职衔之缙绅,要预留前座四五行的堂中位。此辈入场时,乡公所所丁热情侍候,奉茶点烟。散场时,他们给戏班赏银。笔者童年,就曾多次到南郊华佗庙、库充和东乡濠头,西郊长洲观看木偶戏或粤剧、有时夜场演出通宵达旦,累得我呼呼入睡。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邑开始有戏剧、曲艺、电影、魔术、杂技的经营演出活动。但元明终世至晚清时期,营业性之露天戏台、草棚、院室、戏堂,皆属临时搭成或租借。上演的戏剧,基本上是由演员配唱的木偶戏,或到省城雇请落乡戏班来邑登台演出粤剧;也有由走江湖的杂技人员表演武术,俗称“卖武”;亦有请“讲古佬”登台“讲古”(说书),请“龙舟”艺人唱“龙舟”。自清宣统末年,邑人首建正规戏院以后,新的影剧院不断出现,上演上映剧目电影逐渐丰富。春风秋雨几十年,邑境影剧院的变迁很大,现据回忆,着重陈述民国时期的影剧院的经营情况,也略谈解放后新建的影剧院。
(一)戏剧院
香山首建的正规戏院在清宣统末年,由邑人某氏(姓名未考证)在石岐大笪地筹建。辛亥革命后,该院以低票价试业后,于民国3年(1914年)正式开业,取名泰东戏院。其建筑布局是:正门为樘笼门,内分大堂、二楼、三楼。大堂两分对号位(前座在中间,两侧为东西厢,低价位在后座),二楼第一排伸至大堂的第七排上面,与地下座位一样编号;三楼以级代座不编号,俗称飞机位。全剧院共约二千个座位,该院开业后,基本上演粤剧,兼营其他。民国14年(1925年),美国波士顿大魔术社曾在此演出,还公演过“苏俄怪兽陈列”及聘请艺人演唱粤曲。约于民国20年(1931年),在中山首创机器厂的何本,因见“天外天”、“中山”电影院生意好,便游说泰东戏院老板兼营电影业。何本还以外股东名义投入发电机、放映机及增加电器设备作资金,并着在泰东戏院后侧的“合安”机器店当技工的三弟何禧,晚是到泰东戏院发电和巡视电器设备。“合安”的徒工邓苏(现轴承总厂退休职工)亦有过去帮工。当时,该院夜头场放映电影,二场演出粤剧。及后,日场亦有放映电影。戏班不继时,全天三场均放电影。此期间,电影已逐渐从默片发展到有声片,彩色影片亦开始面世。在沪港澳上映的影片,尤其是西片(附解说字幕),也挤入中山电影市场。整个30年代,因战火尚未蔓延中山,且我邑毗邻港澳,泰东戏院的影剧生意处于黄金时代。但后期,该院因上演上映名班名片不平衡,也因股东之间意见分歧,或入新股或退出原股,遂于民国24年(1935年)10月改为青海茶室。数月后,于民国25年(1936年)2月,再易名娱乐茶室,俱是上演粤剧。同时供应各式茶点到观众席前,形成“台上开戏,台下开墟”。时过半载,即民国25年(1936年)9月,又恢复泰东原名和昔日状况。
1940年3月,邑境沦陷后,泰东仍继续经营至1942年初,及后,该院被日军毁坏,整座建筑只剩下断墙残垣,用作军马场,也成了汪伪政府难于管理的流浪灾荒饥民的集居点。
抗日胜利后,1945年冬,张溪乡人林卓芝投资重建泰东戏院。竣工后,石岐人黄宝光(澳门平安戏院少东)租此院经营,易名“模范大戏院”。于1947年春,正式开业,主营电影兼粤剧、曲艺、话剧及杂技。
新中国成立后,林卓芝、黄宝光因故撒手不管模范戏院。1950年该院工人请示军管会,5月5日市军管会派员前往清点查封资产,决定将该院暂时交由23名工人经营,租金由军管会转给张溪农会。7月31日,市军管会委派高其峰充任该院经理。1952年10月14日,石岐市政府文教科改派严蔚到该院任经理,萧德伦任副经理。工商登记流动资金5000元,性质改为石岐市地方国营企业,主营放映电影,兼上演粤剧。60年代起易名红旗电影院,隶属石岐镇影剧院,一直经营至90年代。
石岐第二间剧院是建国戏院。事缘1938年日机轰炸广州后,人流南移。石岐湾底龙王塘(现商业系统职工宿舍)的大葵棚岐山音乐茶室开业,上演粤剧。未几,易名建国大戏院,经理袁国安,撤掉茶座改搭竹木札固的排凳,座位一千多。后因广州战事吃紧,名伶马师曾、红线女、罗家权、梁醒波、白玉堂、罗品超、邓碧云、梁荫棠、紫兰女等,先后到该院演出。邑境陷敌后,百业萧条,剧场冷淡,该院为求生存,降低票价,亦有观众。战后复苏,生意又旺。建国经营十载,至1947年底,由县警察局测定为“危棚”,下令拆卸。清理债权债务,结束营业。
三是胜利大戏院。1946年冬(另一说1947年元月)正式响锣开业,址在现孙中山纪念堂停车场。由国民党县党部和三青团中山分团合营,该院为竹杉棚架锌铁盖顶。全院座位共一千,分别称为中华位,民国位,民族位,民生位,胜利位。单一上演粤剧。名伶薛觉先、唐雪卿、马师曾、红线女也先后率团在该院演出《胡不归》等有名剧目。经营半年,因规划建设仁山广场,各界舆论认为,该院不伦不类,且演戏嘈杂,有碍集会,国民党政府被迫将院歇业拆掉。
四是新世界戏院:胜利戏院拆台,国民党官方有关人士四出觅址,最后确定以县党部礼堂加设有倾斜度的地板,将“胜利”拆下的材料,改制木长椅,开设新世界戏院(为1994年5月30日搬迁前的中共中山市委会址),1948年8月开业。座位约四百多,主营电影兼营曲艺演唱。四大平喉歌星之一的粤曲名艺人徐柳仙曾在该院演唱《再折长亭柳》。青年电影院歇业后,由该院接映彩色西片。同年年底,该院发生劳资纠纷,放映员临场罢工,观众哗然。数天后,劳资代表双方签约而后复业(有见报)。后因设备低档且业务日渐衰微,半年后结束营业。
五是中华戏院,即现中山影剧院前身,址在孙文中路108——112号(旧门牌)。原址为“西盛”当铺及后座(龙母庙街口西侧)的古旧祠堂(沦陷时期曾用作伪刑侦刑审处)。战后,南基路“南成”饼家老板霍裕及其兄霍永光(港商),购买此旧房拆卸,兴建该院。据霍裕说,兴建该院时共用40万港元,与当时烟墩山县参议会会所同价。中华戏院于1948年落成开业,经理霍裕。主营粤剧,座位一千多,是木座椅,砖瓦结构,无楼座平房戏院。解放后,出租给孙姓并与之合作。1950年7月16日起易名联营公司中华戏院,股东10名,孙锷昭(沙边泗门人)出任经理。流动资金12000元(折新币),员工33人。至同年9月15日申请歇业。由工人生产自救,优惠税收。聘请陈笑见领衔的广州春风粤剧团等来院演出,中山民间粤剧艺人亦常在该院演出《唇亡齿寒》等时装粤剧,并即席为抗美援朝募捐款项。后由县委、县总工会租借作会议之用,间中亦由工人俱乐部租出影机放映电影或上演粤剧;工人生活由工会安排。1959年拟建仁山会堂,上马时,将该院拆改。仁山会堂奉令下马停建后,中华戏院改建为中山戏院,容枝任经理。行政上与红旗、人民、文娱同属石岐影剧院管理,主任宋庭君。新“中山”座位1340个,放映电影、演出戏剧、杂技、演唱曲艺等。该院为活板座椅,但回音较差。1967年易名工农兵剧场。1982年春,更名为“中山影剧院”至今。
六月新新——大华——文娱——华侨戏院,现石岐金都城商场址。原为孙文西路大中堂巷李氏大中堂的前花园地(有水塘)。战前由孙文西路中西药局全东程大元买下,战后填平筹建戏院出租。于1949年初落成开业,取名新新戏院,初时主营电影。观众经大中堂巷出入,正规木椅横排28个座位,有小二楼,座位共约一千。1950年2月10日始换老板,易名和声公司大华戏院,经理孙汉权,工商登记流动资金10511元,固定资产登记写1948年大中堂人士所建(实际是大中堂李植枝等人入股于程大元),经营至1952年11月11日申请歇业。由工人借用生产自救,工会亦有借场演出招待剧目,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冬,侨属黄茵、方丽群和归侨陈茂垣的女婿洪灿谦等人集资似用该院经营,申请登记期间,另有人以新华戏院之名申请筹备开业。后经石岐工商联提供咨询意见,政府批准黄茵筹组正式营业,名曰文娱剧场,经理黄茵,主营粤剧,同年12月7日开业,工商登记流动资金11950元,员工23人。门面改在院址悦来路100号之一。次年(1954年)9月15日变更登记,经理方丽群;李佩珍入股担任副经理。流动资金改为13900元,营业执照为岐商字第0594号。方、李是影剧业务新手,开展业务不理想,后由石岐市政府文教科入资2万元,改墙扩阔座位,拆掉正门两边商店,进一步改装门面。调派干部麦仕钊管理业务。并从模范、人民电影院抽调职工,协助该院开展经营业务。市政府从未收息分红,稍有利润,用于添置设备。1956年1月24日,改为全行业公私合营文娱剧场后,仍经营粤剧,原公方代表麦仕钊调文化馆。李国新出任公方经理。自从座位增至1340个后,利润也多了。60年代初,国家开设华侨特种商品供应公司期间,石岐镇人民委员会指示文娱剧场改名华侨大戏院,以配合华侨新村(已择地,无上马)、华侨纸厂(即中山造低厂)、华侨大厦等用名。该院易名后,经理黄娴。60年代中期,因危房,曾一度向工人文化宫租场经营,后并入工农兵剧场。
七是石岐工人文化宫影剧院:1953年12月文娱剧开业后,石岐市工会联合会(主席郑吉,宣传工作负责人翁桂扬)即筹建石岐工人文化宫,内设影剧场,1955年春节开幕。不久,解放军的南方杂技团和赴港归途的中国民间艺术团曾在该宫演出。几个京剧团和广东粤剧院一、二团,广州市团,曲艺团也经常在此宫演出,还放映电影。60年代前期,曾在球场增设分场,每晚放映电影两场。工人文化宫是事业单位,经常由工会文工团演出,工会会员凭招待票免费进场。影剧院经费由文化宫统筹。80年代中期起,采取承包责任制经营。1990年影剧场掉改建,成为有空调的新型影剧院。
八是孙中山纪念堂剧场。该堂整座雄伟建筑物于1983年落成,由原中山商会会员、香港新鸿基地产集团财东郭得胜捐资一千万港元建成。纪念堂内的剧场除用作会议会场之外,经常举办大型演唱会和有名的剧团演出。场内设座位1484个,有现代化设备,如活动板沙发椅,活动舞台、乐池,中央系统空调、高级音响等。1984年香港艺员叶振棠和1985年春节香港艺员颜国梁等人曾在此举行演唱会,1990年秋粤剧老艺员罗家宝也在此演出,票价昂贵,亦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二)电影院
我邑首间电影院——“天外天影画部”,原址开办在龙母庙街口民房前厅(现中山影剧院东侧后座)。民国8年(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由濠头乡人郑彦闻(广东省参议员,《中山仁言报》总理及主编)斥资开设该部,内分楼上“雅座”和地下普通座,两种座位共30多个。1927年,该部迁往孙文中路(今石化公司商场址),装修成正规电影院,但座位也只有50位。先后放映过中外影片《儿女英雄》、《洪荒仙女》、《李飞飞》、米老鼠和唐老鸭卡通片、差利卓别林滑稽系列片等。经营达十三载,约于1931年歇业。原因:三十年代前期,声片逐步代替默片,甚至有少量彩色西片出现,观众日多,中山境内电影院相继开业,经营场所格调以及影片要求愈来愈高。放映默片且仅有半百座位的“天外天”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也因东主郑彦闻致力办报,故结束其营业。
大观影画戏院是县城第二间电影院,1925年开业,址在照壁街祠堂内(今药品公司职工宿舍)。场内设4人长木椅多张,约共100多个编号座位。单一放映默片。先后上映过《悔不当初》、《古井重波》、《孽海潮》和卡通片等。后因地处偏隅及经营不善,时仅一载,业务萎缩而歇业。
中山电影院是石岐第三间电影院(人民电影院的前身)。原址在西城门外的李氏族祠。民国7年(1918年)由祠堂值理先辟建游戏娱乐场,有时兼营演出粤剧。民国18年(1929年)秋,增设电影以同“天外天”影院争生意。此时,该院边营业边改建,改建后院内分大堂、二楼、三楼。大堂和二楼设置正规木椅,二楼前栏伸至大堂第五六行之间,三楼是以级代座的扇形散位。全院座位约1200个。先后放映过《鲁智深夜救林冲》、《上海花》、《奋斗婚姻》、《侠女奇缘》、《旧西游记》、《风流督军》等。1933年开始放映声片。企业名称由中山改为中山大戏院。1935年秋,在同“模范”两栖式竞争中,中山大戏院改为合利公司娱乐茶室,上演粤剧兼售茶点,茶水免费,糕点计价,服务到观众席前,还有花生、瓜子、香烟、火柴叫卖。但时过三个月后,“合利”结束,恢复中山名称,继续放映电影。1936年起又兼演粤剧。至沦陷期间,处于半停业状态。战后1946年重新装修。前时,先后十二次易名为中山新戏院、中山影画院、娱乐茶室、中山有声电影院、中山剧场、中山正风剧场等。
1946年秋,石岐马龙舟巷郑三各的富家子弟、具参议员郑少新,向当时业主孙恩荣租赁该院并投资装修。期间先在集贤坊祠堂内临时放映电影,1947年春节正式开张。后易业主李锡。1948年资方更迭,由石岐昌兴金铺老板余林、合元兴金铺少东李桂源、广州片商刘渭如,总经理李桂源;余林、余伦、余锦兄弟主管业务。及后,余、李四人退出。曾在国民党中宣部电影厂任职的周秀文(神涌人)与何玉麟、刘子超等接手经营。开业后,改名为石岐中山戏院,接受大陆影业公司管理排片。何玉麟原以永宁坊的房屋交出抵押,典入黄金及卖金入资,出任司理(年后由周秀文继任),员工33人。解放前夕,放映过苏联体育纪录片。中山解放初期,解放军民工团曾在此演出歌剧《白毛女》。起初,上映《人民的胜利》等纪录片,甚卖座;观众每见毛泽东主席影像时,均掌声雷动。由于当时国产片极少,旧片待审,而上映苏联政治纪录片又不甚卖座,不久停业。何玉麟与周秀文放弃经营,到工商联参加工作。1951年春,石岐镇人民政府筹备处主任卢克诚批准该院24名工人生产自救。总工会亦借给466元现金支持,成立了“中山县石岐镇中山戏院工人临时管理委员人”,主任委员梁杰如。1953年转为地方国营,易名人民电影院,伍振文、黎沾等人先后任经理。1990年下半年起停业改建。
青年电影院。抗日胜利后,国民党县党部和政府,积极筹组影剧院同民营影剧院竞争,于是筹办青年电影院(现中医院门诊部址,该址原是大书院,清末改为爱惠医院,沦陷时改为难民救济院),1946年元月开业,官方委派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山分团干事林建成出任经理。全院长木椅可容纳600人。该院银幕在中间,前后可观看,并经常放映港澳首轮上映过的彩色西片,每天3场,基本满座。1946年2月上映美国彩色故事片《出水芙蓉》时,一连五天,场场超满,警方不干涉,售票近万张。经营3年赚了不少钱,但不改善设备,而于1949年初歇业。50年代,该址曾用于土改教育展览、职工轮训班、中山县工人俱乐部免费电影场等。1957年改为中医院。
附带说明,1962年以前,凡购买戏票、电影票,均奉送“戏桥”一张,内容有剧情和编导姓名及剧中人饰演者。
(三)各镇区影剧院
历史上,区镇影剧院主要有:
小榄影剧院。址在小榄镇莲塘大街3号,原是一间历史悠久的大茶楼,民国(1935年)发展成茶肆兼演粤剧,两栖式娱乐场所,改称同乐大舞台。战后,毁于火灾。1946年重建,改营粤剧兼电影,易名同乐戏院。1947年6月易手,改名“兴发电影院”,亦兼营上演粤剧。以后多次转手和易名为国泰、大光明、升平、大升平戏院。1951年10月改称小榄大戏院。1956年转为国营,称小榄影剧院,座位有1319个,声光座位较好,以后一直正常经营,以放映电影为主,兼演粤剧。
小榄岭南戏院。原在小榄新市即今小榄工人文化宫址。1949年7月开业时,设备简陋,仅是砖墙顶杉皮,座位约一千,兼映电影较少,粤剧名班在该院上演比较多。老板原是姓何的大耕家。后因设备差,业务不振,1950年(一说1951年)农村八字运动期间歇业。拆卸三两年,地皮用于兴建小榄工人文化宫。
黄圃戏院。中山解放前,黄圃镇(原称九区)无影剧院。演戏时由各围口农民筹款雇请“红船”(载送粤剧演员及道具的船只)。演戏后演员回船休息。这类红船,多在穗解缆或回岸,组(散)班均需到八和会馆登记、报到,剧团纠纷争执,亦由八和会馆出面调解。解放后,原黄圃商团团长的儿子梁茂鸿(丽华百货店全东)集资兴建黄圃戏院于升平路。砖瓦平房,座位约一千。1950年7月开张,单一经营粤剧,梁茂鸿出任经理。1953年因该院上盖有倒塌危险。梁等经股东会议自愿捐送给区府。由区政府派干部梁俊帮为经理,将该院修葺经营。其时,“苏片”、“国片”源源分配到中山放映。土改结束后,农民生活改善,经常到墟镇看电影。黄圃戏院无影机,便与大岗戏院(现划番禺市)合买一对影机,两院轮映影片,亦上演粤剧,业务收入各占一半。但黄圃影剧院不合建筑安全标准,1973年被上级发现,令其拆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影剧复苏,黄圃公社借出会堂临时放映电影并着手筹建黄圃镇影剧院,于1983年新院开业,至今已历时11载。
大岗戏院,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已划归番禺,属广州郊县。从略。
三乡镇娱乐戏院(现三乡影剧院址)30年代岐关公路通车后,由于三乡镇是中间站,行商多在此上落或驻足买卖,市道日旺。郑某等人利用乌石敦睦善社楼下辟建市场,楼上开设娱乐场,经营转盘、飞标、小魔幻、掷骰等文娱和赌博,晚上上演粤剧。1938年广州战事吃紧,三乡过客更多,娱乐场老板遂购入旧机,开始放映声、默电影,但以默片为多。1940年沦陷后,该场又改营赌博及茶楼。所以民谓:乌石戏院乌烟瘴气。战后,娱乐场恢复大班头粤剧演出兼放映黑白、彩色电影。1946年,该场被台风毁了一角。1947年,由三乡商人郭捷良、容瓞祥等人合资修复,座位共有1012个,经营至1956年转为国营。1959年易名三乡影剧院,一直正常经营。近年间,入场观众零落,比不上镭射投影场。
沙溪“国际戏院”,位于现沙溪镇墟市沙溪影剧院址。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沙溪人郑柏生等人集资兴建,座位949个,1946年12月开业,初时单一经营粤剧。粤剧名伶吕玉郎等大班头也曾在该院上演。1948年起兼电影,影片多是本县二轮片,因沙溪村连村,侨属居民多,观看电影甚众。惜者,该院建筑格调沉沉,外墙灰黑,入场、售票、宣传栏挤于铁闸斗室之内,没有装饰美感,加上瓜菜熟食小贩挤在门前,陪衬不上较好的市容。1956年转为地方国营沙溪影剧院后,主营电影,正常营业至今。
(四)其他演剧曲艺场所
中山人喜爱曲艺戏剧,远在清代,各乡村凡贺神诞,起码有木偶戏演出。辛亥革命后,县城石岐商人千方百计经营戏剧。民初至20年代后期,汇丰公司(现孙西邮政营业所址)在天台演出露天粤剧,有时还兼营茶座。战前,高升、叙贤(今钻石商场址)茶座亦兼营上演粤剧多年。战后,温添记、张添记、大中堂花园茶室等等,均兼营演唱曲艺,粤曲名演员李少芳、辛赐卿、何丽芳、赖天涯都曾受聘到这些茶室演唱。中山籍的民族音乐家吕文成(1898——1981年)亦于抗战时期到过高升演出。1947年及1951年先后与长女吕红到石岐淇园、月园茶厅演奏《鸟投林》、《齐破阵》、《凯旋》等名曲,由邑城“白虹乐社”拍和。吕氏还先后在小榄、大涌、港口、三乡等地影剧院或茶楼演奏自己创作的广东音乐《平湖秋月》、《蕉石鸣琴》、《渔歌唱晚》、《银河会》、《岐山凤》、《步步高》等优秀名曲,流传至今。吕文成曾先后为唱片公司演奏录制270多张唱碟,但回到家乡演奏,毫无半点名伶架子。
历史上,石岐悦来北路的琼芳饼家(现悦华百货商场址)楼上是茶楼,也曾兼营粤剧至1955年12月。教师队伍中的粤剧爱好者,亦于1949年聚集石岐民生北路58号(1982——1991年工商联会址)和县参议会会堂(烟墩山技校址,已拆)演出古装粤剧《红楼梦》等,他们的乙反调,无功底,售票平平。其时,民族西路卢隆记专业经营出租戏服道具,方便临时埋班的粤剧团租用演出。
(五)中山市影剧业的变化和发展
近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中山市影剧院有了更大发展。一是影剧院愈建愈多,解放前影剧院空白的镇墟乡村,50——60年代陆续建了一批会堂剧院,如沙田茅棚区的横栏公社六沙大队,也建起颇具规模的会堂(剧院)。近十多年来,各镇区改建新建了许多格调较高的正规影剧院,如1989年港口、古镇、坦洲、浪网、民众等镇均建起新的影剧院,1990年11月14日开幕的南头影剧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室内有二楼,座位1300多个;外型雄伟,候场厅十分宽敞,并附设停车场。同时,邑内不少私人集资或独资兴建小型影剧院,如1988年建成开张营业的东升镇欢乐城影剧院,座位900个,由该院经理黄树照独资兴建。三角镇的沙栏影剧院,座位800个,装备先进的“松花江”牌放映机,也是由该院经理黄铁独资私营。二是各种新型电影在我邑面世,在50——60年代逐步发展投入营业的宽银幕、立体电影、遮幅式立体声电影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发展有镭射电影、小银幕投射电影、录像带放映室等,星罗棋布地遍及城镇和农村,如1989年开业的石岐湖滨路仙湖立体声电影院,座位500个,环境舒适。市青少年宫的镭射电影院,座位200个;华柏路奥斯卡娱乐城迷你型电影院,悦来路金都城影视中心等,均设备先进,并有空调冷气装置,吸引许多电影观众。至于城乡各单位附设的录像带放映室,每间座位有40——100个的,更是数不胜数矣!
截至1990年末止,我市的正规影剧院已达40多间,座位达4万个,为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展望将来,中山影剧业必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
补笔:戏剧与电影是两大类。昔时木偶戏,解放前已逐步不演了。80年代开始,粤剧观众日少。50年代,石岐上演粤剧,天天两场,甚至两院四场,甚卖座。时至今天,石岐偶尔上演粤剧三两晚,除零零落落老年观众外,青年甚少。昔日哼哼粤曲,处处可闻;而今天,却是新潮时代曲。因此,中山影剧院的经营方向应有所考虑。
⑧ 东莞清溪镇有电影院吗
东莞市影剧院-电影院
东莞市虎门镇碧桃影剧院 / 广深公路虎门镇居岐管理区路段 / 523000 / 0769-5551457
东莞市附城立新影剧院 / 附城立新管理区 / 523000 / 0769-2290767
东莞市大岭山南区影剧院 / 大岭山镇南区 / 523000 / 0769-3353558
东莞市塘厦石鼓影剧院 / 塘厦镇石鼓管理区 / 523000 / 0769-7726604
东莞市长安锦厦影剧院 / 长安镇锦厦管理区 / 523000 / 0769-5534618
东莞市明珠录像厅 / 城区新沙坊19号 / 523000 / 0769-
东莞市常平土塘聚轩影剧院 / 常平镇土塘管理区 / 523000 / 0769-3391517
东莞市万江小享影剧院 / 万江区小享村 / 523000 / 0769-2272883
东莞市清溪浮岗影剧院 / 清溪镇浮岗管理区 / 523000 / 0769-7734138
东莞市清溪新城影剧院/地址:东莞市清溪镇第三工业区/ 523000 /0769-7732039
东莞市企石镇东桥电影院 / 企石镇东山村 / 523000 / 0769-6721838
东莞市长安镇霄边影剧院 / 长安镇霄边管理区 / 523000 / 0769-5536502
东莞市茶山长江电影院 / 茶山镇横江工业区 / 523000 / 0769-6647403
东莞市长安冲头影剧院 / 长安镇冲头管理区 / 523000 / 0769-553222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供销社华乐城影剧院 / 石排镇上市 / 523000 / 0769-6651710
东莞市沙田镇银沙影剧院 / 沙田镇横流大街46号 / 523000 / 0769-8868737
东莞市太平影剧院 / 虎门镇人民路20号 / 523000 / 0769-5512035
东莞市常平大众电影院 / 常平镇桥沥村 / 523000 / 0769-2235301
东莞市常平天鹅湖影剧院 / 常平镇木�管理区 / 523000 / 0769-3335111
东莞市长安影剧院 / 长安镇长西路 / 523000 / 0769-5531562
东莞市影剧院歌舞厅 / 城区运河西一路11号 / 523000 / 0769-2224319
东莞市石龙镇影剧院 / 石龙镇沿江西路2号 / 523000 / 0769-6612181
东莞市常平镇桥梓影剧院 / 常平镇桥梓村 / 523000 / 0769-3332111
东莞市茶山供销社茶园电影院 / 茶山镇爱国路39号 / 523000 / 0769-6641964
东莞市太平电影院电子游戏娱乐场 / 虎门镇人民路20号 / 523000 / 0769-5512035
东莞市虎门文化中心影剧院 / 虎门镇运河北路工贸大厦内 / 523000 / 0769-5501436
东莞市附城主山电影院 / 附城主山管理区 / 523000 / 0769-2264334
东莞市万江影剧院 / 万江区万福路 / 523000 / 0769-2271826
东莞市虎门镇金星影剧院 / 虎门镇沙太路 / 523000 / 0769-5514822
东莞市工人电影院 / 城区解放路22号 / 523000 / 0769-2483719
东莞市石碣镇影剧院 / 石碣镇 / 523000 / 0769-6631508
东莞市电影院 / 城区西城文化广场内 / 523000 / 0769-2218859
东莞市石碣滨江影剧院 / 石碣镇同德路 / 523000 / 0769-6631777
自己打电话去问问清溪的还营业不?如果不营业,你看看最近的是哪一家。
另,上面的电话号码是没升位前的,清溪的你要在前面加个8。
⑨ 东莞市沙田镇有几个电影院
东莞市沙备虚田镇有1个搭启电影院.,叫中影南方沙田国际影城,距离沙田镇政府2265米,在广东省东莞市东知滚如莞市沙田镇万隆购物广场3楼
⑩ 哪部电影曾使你深深感动
《我的姐姐》使我深深感动
该片讲述了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姐弟俩,父母不幸死于交通事故,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在面对6岁弟弟的养育问题时如何选择。 一方面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一方面面对没有生存能力的弟弟,让观众明白了血浓于水的含义。
电影中张子枫的表演很棒。 有几个场面很难。 表演有一点瑕疵的话很容易让观众演戏。但是演员们演的很自然。 电影院大部分观众也入戏,随着电影的节奏又哭又笑。 影片结局安排得当,能有效缓解上映后唯卜扮可能出现的部分观众对结局的不满。 影片主旨明确,冲突激烈,矛盾明显,表达流畅,现实意义重大,可以想象上映后一定会引起女性共鸣和大规模的社会讨论。
《我的姐姐》也非常注意引导观众产生感情。 其中,让弟弟弊樱的形象成为天真无知的孩子比较好。 在现实题材商业电影的社会效应方面。《我的姐姐》在引导观众的情感投入上也十分指灶用心,其中将弟弟形象设置成天真无知的幼童是比较好的选择。在现实题材商业电影的社会效果上,《我的姐姐》也做了一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