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搞笑高清 > 法国电影新女性

法国电影新女性

发布时间:2023-05-11 01:05:55

Ⅰ 阮玲玉:16岁成名,25岁喝下毒粥,死后5位影迷自杀,30万人送葬-

1935年3月8日凌晨,一个饱受争议的女人被丈夫掌掴之后,在粥里放了3瓶安眠药自杀身亡,而丈夫为了自己的声誉不敢声张,眼睁睁的看着她死去。她的离世震惊了整个上海滩,随后有5位影迷跟随自杀,30万人为其送葬。

她 ,就是一代影后阮玲玉。

阮玲玉可以说是中国无声电影的代表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位备受欢迎的女星,却一生坎坷,最后选择服毒自杀。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在巅峰时期选择自杀呢?

阮玲玉,原名阮凤根。1910年出生于 上海的一个穷苦家庭,父亲 是上海浦东亚细亚油栈的工人,但是在阮玲玉6岁时,父亲因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痨,最终离世。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阮玲玉去了上海一家张姓大户的人家里做了女佣。

或许是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为了让女儿脱离底层 社会 ,母亲便将女儿阮玲玉送去了一家私塾读书,并给她改了名字,"阮玉英"。因为张家老爷是崇德女校的校董,所以母亲便央求张老爷帮忙,又将阮玲玉以半价的学费,送去了崇德女校,接受新式教育。

如果阮玲玉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肯定能够翻身,进入上流 社会 。可是没想到,她却谈起了恋爱,为此还荒废了学业。而此时的阮玲玉更不会想到,这个男人将会给她带来一生的伤痛,甚至最终让她走向了死亡的道路,他就是张达民。

张达民是张家的四少爷,比阮玲玉大6岁。和别人的嘲讽不同,张达民从来没有因为阮玲玉是佣人的女儿而看不起她,甚至还悄悄地追求她,而阮玲玉为了和张达民在一起,甚至还不惜中途退学,离开了崇德女校。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张达民和阮玲玉在一起的事情被张家知道后,他们赶走了阮玲玉和母亲。而张大民为了阮玲玉,不惜和家人撕破脸,在外面找了房子让 阮玉英母女住下。

要知道当时的阮玲玉只有15岁,涉世未深的她被张达民深深的感动,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两人便开始了同居生活。

起初张达民对阮玲玉非常好,除了甜言蜜语还经常给她送礼物,就当阮玲玉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终生的人时,没想到张达民的本性却渐渐的暴露出来。

张达民本就是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自己根本没有赚钱能力,还喜欢花天酒地。开始的生活费全都是从家里得到的月份钱,可是父母去世后,张达民失去了经济来源,游手好闲的他却依旧出入赌场和歌舞厅,完全不顾阮玲玉死活。相反,阮玲玉不得不想办法赚钱,来养活母亲和养女,还有每日醉生梦死的张达民。

1926年,16岁的阮玲玉考入了明星电影公司,并将 阮玉英改名为阮玲玉, 正式踏上了演艺之路。同一年,阮玲玉就出演了 个人首部电影《挂名夫妻》,之后又出演了 《血泪碑》 《白云塔》 《小玩意》《神女》等众多电影。

阮玲玉饰演的大都是悲情角色,在那个无声电影的时代,她凭借精湛的演技将富有悲剧色彩的女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甚至还被大家称之为“默片女王”。

凭借自己的演艺事业,阮玲玉已经完全实现了经济独立。可此时的她,非但没有摆脱张达民,却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让她痛不欲生的男人,唐季珊。

1932年, " 一·二八事变 "爆发,阮玲玉为了躲避战火而去了香港,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做茶叶生意的富商唐季珊。当时的唐季珊已经有了妻子,可是依旧对阮玲玉展开猛烈的追求,其实开始阮玲玉并没有答应唐季珊的追求。可是有钱有势的唐季珊却以重资入股了阮玲玉所在的联华电影制片厂,并成为了大股东。

为了得到阮玲玉,唐季珊还在 上海的新闸路给她买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而 此时的阮玲玉再也招架不住唐季珊的甜言蜜语和物质的诱惑,最终和张达民分手,开始和唐季珊交往。

正当阮玲玉和 唐季珊浓情蜜意时,却收到了唐季珊前妻张 织云的一封来信,上面写道:“看到今天的我,就能看到明天的你,唐季珊不是一个好人。”如果此时的阮玲玉即使止步,断绝和唐季珊的交往,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可是此时的她,俨然已经被唐季珊的甜言蜜语所迷惑,面对张织云的劝告,阮玲玉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还搬到唐季珊送给她的三层小洋楼里,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

此时的张达民身无分文,眼看着阮玲玉和自己分手,投入了唐季珊的怀抱,他心中顿生怨恨,于是就找到了阮玲玉大闹,并提出让阮玲玉每个月给自己400元生活费,才会放过她。其实此时的张达民对阮玲玉也早已没有了感情,他想要的只有钱。

唐季珊正是抓住了张达民的这一点,协商每个月给他100元,为期2年。如果不同意,连这100元都拿不到。最终,张达民和阮玲玉达成了协议。

和很多感情一样,一开始唐季珊对阮玲玉呵护备至,十分疼爱。可是慢慢的,他的花心本性就开始暴露出来,经常打骂阮玲玉,甚至还将她关在门外,不让她进门。不过这还不是让阮玲玉最难过的,最难过的是,唐季珊又出轨了,而出轨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阮玲玉的好友梁赛珍。

变心之后的唐季珊开始变本加厉地打骂阮玲玉,浓情蜜意的三层小洋楼也开始让阮玲玉变得无比的恐惧和冰冷。

此时的阮玲玉,正在慢慢地变成下一个张织云。

或者说,下场比张织云还要惨。

1934年,阮玲玉接拍了电影《新女性》,感情受挫的阮玲玉急需得到感情上的慰藉,便与导演 蔡楚生 关系越来越近。可蔡楚生不同于唐季珊,他也早已娶妻,为了家庭和声誉,并没有和阮玲玉走在一起。

感情屡屡受挫的阮玲玉,死亡正在一步步地向她逼近,而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部正在拍摄的电影《新女性》。

电影《新女性》,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位知识女性韦明在遭遇了婚姻的失败之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女儿坚强的生活,可是最后却遭受了生活的苦难和各种流言蜚语,最终含恨自杀。

而故事中还有一个角色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记者。正是因为记者制造各种虚假新闻,所以才导致了女主人公的含恨离世。

这部电影深刻地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记者形象, 可是正是因为太过真实,所以电影播出后,引起了很多记者的不满 。以赵君豪、钱华、金华亭为首的几位记者认为,片中的角色侮辱了记者的形象,还联名向上海新闻记者公会提议,商讨该如何处理此事。

在各方记者的压迫下,联华公司不得不删除了有关记者的片段。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可是没想到,一个人的重新出现,让这些记者又将矛头对准了阮玲玉,他就是张达民。

原来对于阮玲玉的离开,张达民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不再满足每月100元的他,又重新跳出来指责阮玲玉。张达民不承认已经和阮玲玉分居,称阮玲玉和唐季珊通jian,还污蔑阮玲玉窃取财物,将钱财都拿去给唐季珊,最后还以通jian罪将阮玲玉、唐季珊告上了法庭。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通jian可是一个不小的罪名,为了息事宁人,阮玲玉默不作声。然而唐季珊却不同意,认为自己受到了污蔑,于是要求阮玲玉澄清。最终,阮玲玉登报声明,称自己和唐季珊在一起时,早就各自经济独立。

可一纸声明,又怎能抵挡住外界的流言蜚语呢?人们纷纷开始指责阮玲玉和唐季珊是jian夫yin妇,而恼羞成怒的唐季珊,更是将怨气都撒在了阮玲玉身上,打骂羞辱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张达民的污蔑,唐季珊的打骂,还有外界的各种污言秽语,压得阮玲玉喘不过气来,她想逃避,想离开,想找个人倾诉,可人人都对她冷嘲热讽,哪里有人真正的理解她,疼爱她?

1935年3月7日,已经貌合神离的阮玲玉和唐季珊来到黎民伟家中出席晚宴。宴会上,一向拘谨的阮玲玉却开始谈笑风生,临别时,还拥吻了每一位同事。

虽然大家察觉出了阮玲玉的反常,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成了阮玲玉的最后一别。

回到家后,阮玲玉和唐季珊再一次发生激烈的争吵,唐季珊还打了阮玲玉一记耳光。崩溃的阮玲玉再也无处宣泄,内心已经绝望到了极点。

1935年3月8日凌晨,她留下了两封遗书,并将3瓶安眠药倒进了粥里,服毒自杀,结束了年仅25岁的生命。

据悉阮玲玉服药时,唐季珊就在身边,可是他并没有制止。甚至在阮玲玉服药后,不敢送去大医院,而是辗转去了一家偏僻的日本诊所,因为耽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最终导致阮玲玉死亡。

最可气的是,为了掩人耳目,唐季珊还伪造了遗书,制造了“人言可畏”的舆论,将阮玲玉的死,推卸给了外界的舆论压力。

而此时的梁赛珍虽然也参与了制造假遗书,可是却也看清了唐季珊的真面目。为了不让自己步入阮玲玉的后尘,她公布了两封阮玲玉真正的遗书,而这两封遗书,正是留给唐季珊和张达民的。

在给唐季珊的遗书中,阮玲玉写到:“如果不是那晚你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约不会这样吧。”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无奈的阮玲玉还是将母亲和养女托付给了唐季珊。

而在留给张达民的遗书中,阮玲玉写到,自己是被张达民逼迫致死,后悔自己不应该成为两人的争夺品。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阮玲玉的死,震惊了整个上海滩。葬礼上,上海的众多大腕为她抬棺,近30万民众到场送别,甚至还有5位影迷跟随自杀,称阮玲玉死了,自己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

阮玲玉死后,张达民仍不知悔改,甚至还利用阮玲玉前夫的身份来赚钱。阮玲玉死后第二年, 香港导演 沈吉诚 拍摄了一部关于阮玲玉的电影《谁之过》,张达民现身说法。可这种方式赚来的钱终究不能长久,张达民依旧穷困潦倒,最终在36岁因肺炎死在了香港。

张达民因病去世,而唐季珊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在阮玲玉去世后,唐季珊又娶了一位妻子,名叫王右家。王右家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民国的大美女和交际花,毕业于 剑桥大学戏剧专业。前夫是民盟创始人罗隆基,离婚后又 嫁给了 唐季珊 。

和王右家结婚后,唐季珊依旧难改花心的本性,最终两人选择了离婚。而离婚后的唐季珊生意上也是非常不顺,因为遭遇诈骗而导致破产,最后惨死街头。

有人说,按照阮玲玉的能力,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为何却要依附男人生活?或许这一切,和她的出身分不开。

出身贫寒,父亲早逝,从小到大,唯独可以依靠的人只有母亲,然而母亲却一遍遍地告诉她:“在外面不要说自己是佣人的女儿,因为会被别人看不起。”而就算是阮玲玉在最艰难的时候,母亲非但帮不了她,还常说一句话: “这都是命”。

是母亲不爱女儿吗?当然不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处于 社会 的最底层,很多事情都是无能为力,只能归咎于命。这也直接导致了阮玲玉的自卑,哪怕自己挣足够的钱,可依旧觉得无依无靠,毫无安全感的她只能依靠男人来得到慰藉。

阮玲玉在拍摄电影《新女性》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多么想成为一名新女性,能够摆脱自己命运的新女性,但我太软弱”。

是啊,阮玲玉的一生都太自卑,太软弱,将自己的一生都寄托在了男人的身上,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男人疼惜她,爱护她,反倒是羞辱她,打骂她。

阮玲玉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她的故事也告诫很多女性,一定要独立,要自爱,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只有这样,悲剧才不会重演!

Ⅱ 关于著名导演的问题

太多了,写不下了,我只说中国的吧
郑正秋
编导故事片:
1913:难夫难妻(与张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个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泪碑 杨小真
1928:黑衣女侠 侠女救夫人 血泪黄花(前集)
1929:血泪黄花(后集) 刀下美人 战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后集)
1931:红泪影 玉人永别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儿经(与洪深、张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电影剧作: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 大闹怪剧场 张欣生
1923:孤儿救祖记
1924:玉梨魂 苦儿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后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妇人 盲孤女 早生贵子
1927:挂名的夫妻 侠风奇缘 山东马永贞 车迟国唐僧斗法
1928:美人关 火烧红莲寺(第一集) 大侠复仇记 女侦探
1929:新西游记
1930:娼门贤母
1931:恨海
导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云塔 碎琴楼
1935:热血忠魂(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
1924:苦儿弱女 诱婚
张石川
张石川(1890-1953),中国电影导演,事业家。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的导演。
1916年,他创办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藉冤魂》搬上银幕。
1922年由他和郑正秋等人发起组织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烧红莲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编剧;《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云塔》、《孤儿救祖记》、《掷果缘》、《难夫难妻》等片的导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员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鹃,又名百宁。天津人。家境贫寒,早年失学,曾做小贩、照相馆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员,自编自导自演无声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曾任《联华画报》编辑,后任编导。先后编导《出路》、《无愁君子》等影片。所作电影剧本《狼 山喋血记》被认为是较优秀的国防电影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与陈白尘、白杨等组织上海影人剧团,辗转至重庆,导演舞台剧《草莽英雄》、《 两面人》、《日出》、《雷雨》、《 雾重庆》、《群魔乱舞》等,同时创作话剧剧本《重庆二十四小时》、《 金玉满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战胜利后到北平,任中电三厂副厂 长,编导影片《追》。后至上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1948年编导影片《 万家灯火》,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充分表现了下层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 1949年编导《希望在人间》,导演手法细腻含蓄,生活气息浓郁。同时还参与编写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 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 56年导演影片《李时珍》。同年赴苏联考察宽银幕立体声影片导演业务。 1958年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老兵新传》,于1959年获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后相继导演《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其创作态度严谨,富于探索精神; 风格朴实沉厚,抒情意味浓郁;结构布局和节奏处理,尤见功力。曾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编导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无愁君子 1937:联华交响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圣城记1947:追1948:万家灯火(与阳翰笙合作编剧)1949:希望在人间 电影剧作 1936:狼山喋血记1949:乌鸦与麻雀(与王林谷、徐韬、赵丹等合作)导演故事片1954:斩断魔爪1956:李时珍1959: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1963:北国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艺海风光·电影城
郑君里,曾用名郑重,千里。1911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自幼家境贫寒,进义学念书。因酷爱艺术,读到初中二年级,毅然中途辍学,考入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29年夏,在南国社参加《莎东美》、《卡门》等剧的演出,与陈白尘等创办《摩登》戏剧半月刊。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起草《最近行动纲领——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同时,他还加入摩登剧社、大道剧社,演出《乞丐与国王》、《血衣》、《乱钟》等剧。1932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先后在《火山情血》、《奋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并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剧。在银幕和舞台上,以形体动作洒脱自如,并善于把握并表达角色的内在情绪,富于艺术魅力而成名。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0年,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新闻影片部主任,历时两年,赴西北、西南地区拍摄各兄弟民族团结抗战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3年,参加中国艺术剧社,导演了《戏剧春秋》、《祖国》等剧。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虽是在老艺术家指导下的电影导演学步之作,却已显露出他作为一名电影导演的非凡的禀赋与才华。翌年,他参加了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鲜明的时代感,真实地记下了蒋家王朝的“最后罪恶史”。影片在人物刻划、场面调度、镜头处理,以至细节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他对电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现能力。影片于1957年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50年代后,他的电影导演艺术步入鼎盛时期,影片《宋景诗》(与孙瑜合导)场面宏伟,气势磅礴,反映了当时鲁西农民起义的真实面貌。他执导的《林则徐》和《聂耳》,被誉为“红烧头尾”,是上影向建国1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1961年导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和富于诗情画意的镜头画面,动人地描述了血吸虫病人苦妹子从绝症中获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旧社会悲欢离合的遭遇。影片较好地借鉴了传统艺术的经验,体现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锐进精神。长期以来,他还致力于电影、戏剧的翻译和著述。《论抗战戏剧运动》,在1939年曾以单行本出版。进入40年代后,他即以开始《角色的诞生》的构思和撰稿。在他的艺术道路上,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论著有《角色的诞生》、《画外音》,译著有杰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讲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郑君里是一位擅长驾驭“重头戏”著称,以拍摄人物传记片见长的电影艺术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于监狱。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剧协常务理事、上海影协常务理事。
费穆,字敬庐,号辑止,1906年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导演。
1916年费家迁居北京,因长年苦读,致左眼失明。后开始接触电影,撰写影评,办电影杂志,翻译英文字幕和撰写说明书。
1932年至上海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同年执导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这部电影充分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
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费穆转向戏剧舞台。抗战胜利后重返影坛。
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达到了建国前戏曲片拍摄的最高水平。
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影片《江湖儿女》,片未竟而病逝。
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
姓名:谢晋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猪 星座:天蝎座
籍贯: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县
学历: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个人简历及工作成就(获得奖项):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在家乡度过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
三十年代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
1938年 赴香港读中学。
1939年 回上海就读于大夏附中、稽山中学高中,业余时间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指导老师有黄佐临、吴仞之等,并参加由于伶等人支持的学生戏剧活动,在多幕剧《岳云》中扮演岳云。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读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后主动辍学,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黄花岗》、《鸡鸣早看天》、《郁雷》等戏中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这一时期,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复学,导师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导演)意大利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导演) 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文汇报》、《中国电影时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1977一1987)故事片奖、导演奖。
法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5年 美国十大城市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镇》(导演) 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演员徐松子获“捷克戏剧家协会评委奖”);捷克第40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1989年发行影片评论奖、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法国第1届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奖”。任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前后曾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于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1988年 作品:《最后的贵族》(导演) 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任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第5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任第7届中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1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
1991年 作品:《清凉寺钟声》(导演)《启明星》(导演)1992年 8月8日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美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93年 作品:《老人与狗》(导演) 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1993年“十佳影片”奖。2月任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任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任第8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第2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儿谷》(导演)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5月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6年 任第6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鸦片战争》(导演) 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1998年 任第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当代电影大师”称号。任第9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个人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出版《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

担任副导演的影片: 《哑妻》(48年,大海大同电影厂)《鸡毛信》(53年,上影厂)担任导演的影片:

《女篮五号》(57年,上影厂,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国际影片展览“银质奖”,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红色娘子军》(6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64年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厂)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厂,获第二十四届伦敦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第十二届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国际电影导演奖。
《天云山传奇》(8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牧马人》(81年,上影厂,获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高山下的花环》(84年,上影厂,获第八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芙蓉镇》(86年,上影厂,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卡罗维伐

利国际电影节大奖
《最后的贵族》(89年,上影厂)
《清凉寺钟声》(91年,上影厂)
《启明星》(92年)
《老人与狗》(93年)
《女儿谷》(95年)
《鸦片战争》(97年,峨眉厂,获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三次担任“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担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篮五号》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
《红色娘子军》获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3届亚非电影节上获得“万隆奖”第3名
《舞台姐妹》获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
《啊!摇篮》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天云山传奇》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首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4届百花奖最佳影

片奖
《牧马人》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6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高山下的花环》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第8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芙蓉镇》获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
张暖忻简介
张暖忻(1940—1995) 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以《沙鸥》一片获1982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接着又拍摄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张暖忻是纪实美学最早的实践者。她的几部作品,显示了她在电影美学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鸥》中以新颖的电影语言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青春祭》中营造的含蓄、饱满而又温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纪实风格显示出来的潜在激情,在中国艺术电影创作中是独树一帜的。
作品:
云南故事
青春祭
沙鸥
南中国1994
你好,北京
闺阁情怨
郑洞天,河南罗山人,生于重庆,在上海读中小学,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过文学编辑,导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郑洞天调回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从事电影创作。先后与谢飞等合作导演了《火娃》、《向导》等片。后者获得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81年,郑洞天与徐谷明合作导演了影片《邻居》,获得次年的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被视为第四代导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确立了“纪实美学”的风格。此后,郑洞天又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
郑洞天除了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曾担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这使他比一般的电影学者更能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影作为工业对个人化电影创作的巨大制约(他自己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郑洞天任电影学院教师以来,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同时,在电影评论、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建树,他的评论文章,论文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
台湾往事
郑培民
故园秋色
人之初
秘闯金三角
鸳鸯楼
邻居
向导
火娃
吴贻弓,男,汉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学文化。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上海海燕电制片厂导演助理。1977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第六届政协委员。1984年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任全国影协副主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1989年1月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文艺一级导演。中共第十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导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学》、《少爷的磨难》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黄蜀芹(1939-),导演,原籍广东番禺,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曾任《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等影片的执行副导演。1983年,其独立导演影片《青春万岁》,于次年获苏联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1987年,黄蜀芹与人合作编剧并导演影片《人鬼情》,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法国第十一届克雷黛国际妇女节公众大奖。1996年,执导儿童片《我也有爸爸》,获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由钱钟书同名小说改编的著明电视连续剧《围城》,为黄蜀芹赢得了1991年第十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和最佳导演奖;首届国际电视节金熊奖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Ⅲ 介绍以下阮玲玉,特别是她的死因

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一代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的新闻轰动了旧中国的上海滩。当日报纸的号外,“人言可畏”四个字,连着打了两遍,作为阮玲玉自杀消息的标题。

阮玲玉,1910.4-1935.3.8,原名阮阿根,曾名阮玉英,原藉广东中山,生于上海。是中国早期电影杰出的代表人物,三十年代上海最引人瞩目的电影女明星。阮玲玉在25年的短暂生命中,主演了29部电影,其中《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神女》和《新女性》等影片,被认为是中国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在这些影片中,阮玲玉以她那丰富的激情、娴熟的演技、具有真实而清新的独特表演风格,在银幕上创造了各个阶层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确立了她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3月8日凌晨,当阮玲玉在上海新闸路沁园村的住宅服安眠药自尽时,年仅25岁。电影皇后阮玲玉自杀的消息传开,整个上海为之惊愕。25岁的青春韶华,刚刚如一朵昙花凄美地开了,然后又匆匆凋谢。人们为她的美丽而惊叹,又她的死而扼腕叹息,遗体出殡那天,上海各界二十多万人走上街头,为阮玲玉遗体送行,这是当时上海滩最盛大的群众聚会场面。

旧上海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城市。各种各样的欲望纠缠着世俗的男女,帮派、仇恨与暗杀、绯闻、婚变与殉情,这样的情节在演艺娱乐圈里更是屡见不鲜,从阮玲玉到后来的周璇,v如此名动一时的影皇歌后都不能幸免,一般的歌女与影星,则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也是当时地位低下的电影人的命运。关于阮玲玉的死,报纸的号外上用“人言可畏”四字作为标题。而这四个字,其实来源于阮玲玉的遗书。

“我现在一死,人们一定以为我是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想了又想,惟有一死了之罢。唉,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

阮玲玉绝笔

廿四年三月七日午夜”

阮玲玉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新影片《新女性》的公影。《新女性》是一部反映------------的进步电影,阮玲玉在其中饰演---------。影片公影后,由于受白色恐怖的压迫,阮玲玉的演艺事业受到了封杀。同时,受人指使的记者公会又对影片进行无理围攻,上海滩上的一些黄色小报也趁机落机下石,大肆炒作绯闻,一时流言蜚语满天飞,压得阮玲玉透不过气来。对此,鲁迅先生曾奋笔写了著名的《论人言可畏》,痛斥“强者”对“弱者”的迫害。

据资料记载,1935年3月8日那天,阮玲玉原定要去苏州补戏,而且9日下午又须出庭与其夫唐季珊的离婚诉讼。在3月7日晚,阮玲玉还应邀参加了导演黎民伟的私人宴会。但这忙碌的日程表,却掩不了阮玲玉那颗早已浮躁不安的心,在人前背后,她对人不停地说,“我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我无罪”,“还有马路上报童嘴里乱喊什么什么,更叫我听了难堪”,“出庭我倒不怕,所怕的是刚逢着礼拜六,旁听的闲人一定特别多,那倒有些难为情”。应该说,此时,她内心的恐惧与慌乱已经不是她所能承受得了的,这可以看成是她将要自杀的征兆。

其实,除了受白色恐怖的迫害外,阮玲玉的自杀还有另外的推动力——为情所困。

阮玲玉在感情上的不幸,是因为两度遭逢“陈世美”,负心的男人对她的玩弄与摧残,使她生的希望彻底地破灭了。

16岁那年,她的母亲被女主人诬陷偷钱,赶出来流落街头,是少爷张达民帮助了她们。借着阮玲玉知恩图报的善良,张达民趁机表达了对阮玲玉的倾慕之情。温柔善良的阮玲玉被张达民迷惑了,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献出了纯洁无邪的身心。

但同居后的张达民少爷习气表露无遗。他再也没有拿出一分钱供养阮玲玉母女,却一次次向阮玲玉伸手要钱,用于赌博和玩女人,甚至几次卷款逃跑。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阮玲玉没能看清张达民的本质,总希望张达民能像《故都春梦》里的男主角一样浪子回头。她希望能用情来感化他,与他结婚。但张达民毫不留情地掐灭了她的希望,公然表示只是看中了阮玲玉的漂亮脸蛋,仅仅想把她当成姨太太使唤,而不愿受婚姻的束缚。

张达民的所作所为,击碎了阮玲玉的梦,为此,她曾服毒未遂。之后不久,上海滩的茶叶商人唐季珊趁机追求她。阮玲玉又轻信了唐季珊的甜言蜜语,同张达民分手后,就与唐季珊同居在一起。同居后的唐季珊原形毕露,也是一副浪荡浮夸公子相,甚至唐季珊还在街头当众殴打阮玲玉。这一次,阮玲玉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已被人玩弄了。

对爱情不再有幻想,不再有奢求的阮玲玉正准备离开唐季珊,独自舔好自已的伤口。没想到,张达民和唐季珊,这两个上海滩无耻的恶少反过来,却因为她而争风吃醋,大打官司,将她牵扯起进了一个类似于风流韵事的官司中,弄得大街小巷的流言蜚语直冲着阮玲玉而来,使她渐渐难以支持。

黄色报刊的恶毒语言,白色恐怖的恐吓与威胁,婚姻上的不幸遭遇,社会舆论的疯狂攻击,阮玲玉在精神上被彻底摧垮了,终于服药自杀,留下“人言可畏”的控诉。

阮玲玉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也是美丽的一生。16岁那年,迫于生计,阮玲玉从上海崇德女校退学,应试明星影片公司《挂名夫妻》的女主角。应试中,导演让她作欢乐的表情,她便轻盈地将头一侧,薄唇轻启,嫣然一笑,弯弯的眉,妩媚的神态,在嘴角还浮出一个逗人的浅酒窝。导演让她作悲伤的表情时,一瞬间,原来留在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纯真的眸子上已有一层盈盈的泪水,目光中还带着浅浅的哀怨。当时的导演卜万苍十分满意地录取了她,并说:“这个惹人怜爱的女孩,像有着永远抒发不尽的忧伤,一定是个很优秀的悲剧演员。”

阮玲玉在9年的演艺生涯中,饰演过各类不同的角色,其中有农村少女、丫头、女工,也有歌女、尼姑、乞丐,有正派角色也有反派角色,演过少年也演过老年。这些人物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有的自杀,有的入狱,有的被逼成疯,有的病死街头,是一群充满悲剧色彩的银幕形象,她们的遭遇是旧中国千百万苦难妇女的缩影,她们的不幸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了观众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阮玲玉对悲剧有很深入和很贴切的把握,但是,谁也没想到,最后连她自已也成了这群充满悲剧色彩银幕形象中的代表人物。

Ⅳ 新女性的影片评价

新女性悲剧的生动呈现,阮玲玉人生的天鹅挽歌。
影片运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抨击恶势力之尖锐,曾引起反动的“新闻记者公会”的“抗议”和一些黄色报刊对编导和演员的人身攻击。 影片同时还塑造了先进女工李阿英的形象,否定韦明的软弱性,正面指出妇女解放斗争的正确道路。阮玲玉在影片中有出色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她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准确而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世界,显示出她至臻成熟的艺术才华。但在演完这部影片后,她也遭到社会恶势力的侮辱和迫害,演出了一场与韦明同样的悲剧。于1935“三八”节的早晨服毒自杀,以25岁的年华结束了她的一生。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新女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51色狗热门伦理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797
如何评价电影我的姐姐 浏览:517
时尚新电影 浏览:82
剧中人物叫小五的电影 浏览:544
化学反应电影韩国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浏览:19
大白鲨电影国语高清1 浏览:357
香港电影僵尸唱戏 浏览:822
互联网如何发展电影 浏览:868
你好李焕英电影台词我来你高兴吗 浏览:753
钢铁侠人物电影 浏览:803
巴胡巴利的电影怎么拍 浏览:115
适合8岁女孩看的电影国外 浏览:739
韩国电影华尔街完整版演员表 浏览:448
苏有朋电影校园当老师 浏览:714
手机电影如何在电视上播放器下载 浏览:948
家什么电影 浏览:937
电影推荐青春校园甜蜜 浏览:122
好看电影排行榜前十名中国片 浏览:951
儿童电影主角是扒手 浏览:160
红色经典电影什么意思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