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对联......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② 豫剧电影新双喜临门哪里下载
到辛培网络资源网下载评剧 豫剧 京剧 黄梅戏等等
压缩包已经上传到网络网盘了,
网络网盘下载方法
1.下载网络网盘资源需要先免费注册一个网络账号.
2.打开下载链接,勾选需要下载的文件,然后点击“保存到我的网络网盘”或“保存到网盘”(如果提示容量不够,请先转存一个压缩包)会自动弹出转存位置选择,选择后点击确认.
3.保存文件成功后,点击网页右上角的“客户端下载”,电脑上安装需要下载PC版,安装客户端。
4.打开安装后的网络网盘客户端,登陆账号,选择下载的文件,就可以下载了.
③ 寻找一部豫剧
豫剧《抬花轿》
剧情
明朝永乐年间,州城的大街上鞭炮爆响,人山人海。新科武状元披红挂彩,在二十名军校的护卫下骑马夸官游街,威风八面。当朝四品官周定大人从外归来,向夫人讲述了在邱府为公子武状元接风洗尘的宴席上,经众位年兄作媒,武状元答应娶他的女儿周凤莲为妻。周夫人听罢大喜,马上唤凤莲来商量婚事,温柔娴淑的周凤莲自是同意。周定立即吩咐家院,回复邱府三月之内来迎亲。转眼到了迎亲之日,周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周凤莲早已打扮完毕,激动地等待着迎亲的武状元。不想周府今天双喜临门:公子周进宝进京赴试,考中新科文状元,前呼后拥回到家中。爆竹声声,鼓乐齐鸣,武状元迎亲的队伍到了。周凤莲在丫环、傧相的陪伴下,走进了披红挂彩的花轿。三声炮响,花轿启动。文武新科状元,一个女婿,一个弟弟,帽插金花,并马齐鸾,喜送周凤莲花轿。周进宝送姐姐来到喜气洋洋的邱府,惊慌地发现府内一丫环竟是跳河身亡的定情妻子王定云,王定云此时也看见了他。二个四目相视,却没有机会相认。周进宝送亲回到家里,想念王定忧思成病。周凤莲闻信急忙回家看望弟弟,才知道弟弟与王定云定情相爱的坎坷经历。周凤莲回到邱府,巧审王定云,终于弄清王定云跳河自尽时,幸被邱府官船救起,后就在邱府做了贴身丫环。周凤莲劝说王定云夫妻相认,可定云担心如今他俩地位不同,门第不同,二府双亲不会答应。周凤莲决心劝说公婆爹娘,为他们重搭鹊桥。周凤莲在公婆面前顺利地过了第一关,又巧妙地对爹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爹娘抛弃了门第观念,促成了弟、媳的美满姻缘。
视频
http://video..com/v?word=%D4%A5%BE%E7%B5%E7%D3%B0+%CC%A7%BB%A8%BD%CE&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④ 周桂云的人物资料
周桂云曾在全国获奖剧目大型话剧《天山深处》饰女主角陆颖贤;在获1988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红高梁》中饰女配角王嫂;在获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的电影《士兵的荣誉》中饰女配角护士长;在获1987年全军优秀电视剧奖的电视剧《失落》中饰女主角连长妻,她本人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她还在获1991年全国电视连续剧“飞天奖”的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中饰女配角荷花;在获1998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连续剧《月缺月圆》中饰女配角厂长夫人;在获全军“金星奖”的电视连续剧《爱心无价》中饰女配角车间主任;在获全军“金星奖”、文艺奖的电视连续剧《波涛汹涌》中饰女配角政委妻玉茹;在电视剧连续剧《非编部队》中饰女主角秦兰;在电视剧(上、下集)《当代红嫂》中饰女主角秦秀洁。导演、老师、专家对周桂云在话剧、电影、电视、戏剧和小品等各类艺术形式中塑造的几十个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妇女形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不少新闻媒体也予以宣传报导和好评。认为周桂云的表演真切自然,饰演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时候的周桂云能歌善舞,纯真活泼,她对文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喜好和特殊的灵气。只要听说有文艺演出,她总是千方百计地去看,看了回来就学,学会了就演给弟弟妹妹看。还是读小学时,她就是所在联小业余演出队的“台柱子”,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县的业余文艺会演,以一曲《沂蒙山好》而歌惊四座,引起县吕剧团的注意。后来在选调中因为她是农村户口,剧团无力办理农转非而忍痛作罢。她升入中学以后,恰逢省歌舞团来学校招收小演员,周桂云念唱作舞,自然流畅,当场被录取。不料,在那久等报到通知的日子里,省歌舞团由于那时复杂的原因,取消了这次招录计划,周桂云再次遇到了难以承受的尴尬。因为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加之学校经常停课,她初中没读完便到烟台建筑公司当小工。一天周桂云正在工地上满头大汗地推沙子,忽然接到家里托人捎来的口信,告诉她部队文工团到她的母校招收女兵,让她回去试试。当周桂云风尘仆仆的赶到母校时,考试已临近结束,况且人家招的是在校学生,她眼里转着泪花向部队首长求情,经过软磨硬缠才勉强被准许参加考试。这个纯朴大方的农家姑娘的出色表演,使部队首长大加赞赏,她被破格录取了。从此周桂云穿上军装,成为部队话剧团的一员,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周桂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时,周桂云潜心学习影视表演艺术,那段时间,她着迷似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自己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对话剧和电影艺术,她从美学角度、历史角度和哲学角度等不同侧面和出发点进行揣摩和探索,努力汲取各方面的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宽自己的理性视野,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一边根据时代的发展,逐步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边结合剧情的需要,充分挖掘和把握剧中人物的内质,从而使表演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的特色的重实力富内涵的艺术道路。
翻开周桂云的艺术履历,她曾在《天山深处》、《风华正茂》、《塔里木人》、《奸细与间隙》、《暴风雪中的烈火》、《霓虹灯下的哨兵》、《高山下的花环》、《山洼里的战斗》、《柜台》、《杏子熟了的时候》、《春分头一天》、《好榜样》等著名话剧中担任女主角;在《双喜临门》、《都愿意》、《赶集路上》、《老解放》等戏曲和曲艺剧目中担任女主角;曾自编、自导、自演了戏剧小品《草莓》、《兵站》、《明天你再来》、《考试之前》、《俺们军嫂》等;在《红高梁》、《翡翠麻将》、《士兵的荣誉》等电影以及《焦裕禄》、《月缺月圆》、《爱心无价》、《波涛汹涌》、《非编部队》、《这里并不寂寞》、《李叔同》、《我的兄弟姐妹》、《钦差大臣》、《还珠格格》续集和第三部、《骆驼祥子》等电视剧中担任女配角。尤其是在电影《红高梁》中饰演的王嫂、电视剧《红嫂传奇》饰演的秦秀洁、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中饰演的荷花,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周桂云还为多部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配音,在多部电视专题片中担任解说。
三十多年来,周桂云无论是在新疆军区话剧团、兰州军区话剧团工作,还是调入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她总是把为兵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她常说:“部队需要什么,战士爱看什么,我们就应当排什么,演什么。”每每回忆过去,她总是忘不了在西北生活的那十五年。那段时间她和战友们走遍了天山南北,边防哨卡,常常是风尘仆仆,长途跋涉到部队驻地,浑身上下都是尘土,简直成了泥人。为了适应下部队演出的需要,她学会了京剧、豫剧、吕剧、山东琴书等表演形式,努力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干部战士。1976年她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学习曲艺,正赶上唐山地震,参加学习的其他人都走了,但她仍坚持留下来学完了全过程。在为兵服务的实践中,周桂云既增进了对干部战士乃至军嫂的深厚感情,也使自己的艺术素质得到了提高。这方面生活积累的回报,使她在反映部队生活的剧目中担任角色,总是演得十分得心应手,把人物塑造得恰到好处。1996年她在电视剧《红嫂传奇》中便成功地塑造了红嫂这一经历非凡、坚毅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
周桂云对于影视表演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说:“自我奉献的本身就是一段极美的过程,电影艺术赋予了每一位演员以同等的机会,那就是当你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她的同时,她亦把你的自身价值实现在喜爱你的每一位观众心里。”当然成功不一定成名,而成名也未必就是成功,对名的淡薄,对利的轻视,以及对艺术的深情,构成了周桂云独有的魅力。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艺术功底丰厚,风格流畅,艺品亦不乏过人之处。都为时下媒体中不见她的名字而惋惜不平。对此她本人倒是处之坦然,她坚信“演艺只有品位高下之分,没有角色之别。”
周桂云虽处演艺圈,但仍然保留了山东人那特有的纯朴和真诚。作为演员,周桂云朴实勤俭,泼辣能干,与人们印象中那种庸懒、奢华的“谱儿”一点也不沾边。在家庭生活中周桂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相夫教子,一切家务活全包揽下来。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她家的木质地板是她用了两天的双休日时间亲手铺起来的,光锯条就用坏了两根。周桂云不尚穿戴,没有时装行头,她和儿子的衣服大多是自己动手缝制,平时出门办事,北京人早已时兴“打的”,可周桂云还是坚持乘地铁或公交车,她说:“不论你是谁,和老百姓贴近点没什么不好。”周桂云虽远在他乡,却念念不忘故土。有一次回乡探亲,竟然千里迢迢背回北京一个家乡人捣蒜用的大石臼。她的儿子从小在龙口老家长大,喜欢吃面食,周桂云经常亲手烙饼、擀面条、包饺子。当得知家乡文联要将她收入《龙口名人》这部人物志书时,她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我不够条件,我仅仅是一片小小的叶子,是花边的绿叶,我离不了根。”
⑤ 王奎的人物履历
这个不是演员王奎;是假“李鬼”;
⑥ 列举我国九种传统艺术形象
1、琴棋书画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2、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也是目前咸阳盘子女人坊点拍率最高的主题之一。
3、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民间刺绣
民间刺绣,又称针绣”,“扎花”,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之一,分为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种,应用稀针、手针、侧针、拉绣等针法制作,应用于衣饰、香包等。
刺绣针法传统有稀针、手针、侧针、拉绣,近人更创新出滚针、游针、扇形针、网绣、锁丝、刮绒、戳纱、纳锦、铺绒等。并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以及顾绣、京绣、瓯绣、闽绣、苗绣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种。
5、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剪纸。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结婚时的花烛洞房。按照满族人的风俗,宫殿前后窗的窗纸都是裱糊在外面的。
6、铁画
铁画,指用铁片和铁丝锻打焊接成图画的一种工艺品,一般涂成黑色或棕红色。铁画有国画黑白相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铁画的种类很多:有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草虫,总之凡能在纸上画出来的,铁画均可一展其风韵。
至今人民大会堂还悬有巨幅铁画《迎客松》。铁画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7、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它身上所显示的精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这些,如“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吉祥如意”、“一路顺风”与中国结组配,都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是赞颂以及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
8、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德志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9、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就有多处发现。中国泥塑艺术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