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民画的邳州(邳县)农民画
邳州农民 画兴起于1955年,1958年形成高潮,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壁画县。1960年,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参加全国第三届“文代会”的邳州农民画作者代表梁传魁时说:“你们邳县壁画搞得好,要坚持生产,坚持业余,扩大队伍。”“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只有短时间的间断,但传统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其浪漫、朴拙、贴近生活的创作特点为公式化、概念化、“三突出”等所代替。1977年,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召开,特邀邳县农民画作者代表出席,由此开始出现转机。1978年1月,为纪念邳县实现“壁画县”20周年,邳县革命委员会和江苏省美术馆在南京联合举办“邳县农民画、泥塑展览”。刘开渠专程赴宁观展,并对邳县农民画的发展问题提出意见和希望。同年2月,县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全县美术工作座谈会,县委书记李川作主题报告。当时,全县共有业余美术创作组35个,业余作者1200多人,骨干作者250人,年创作作品1500多幅(件)。由此,邳州农民画活动便步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农民画是中华民族深具群众基础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她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生生不息,是劳动人民人生志趣和生活憧憬的结晶。邳州市农民画源于邳州传统的民间绘画,传统的民间绘画种类很多,其中农民画就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新兴的一个画种,也被称为现代民间绘画。
邳州农民画历史悠久。从大墩子、刘林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中发现,邳州先民早在2000年以前彩绘技法就已相当成熟;从出土汉画像石上的各种精美图像中,也证明早在汉代以前就有了较高的绘画技艺。立春之日,邳州有用红土画壁的习俗,在墙上画牛、马、驴、骡等牲口,镰、犁、耙等生产用具。20世纪50年代初起,翻身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画起了社会风情。“乡乡村村有壁画,家家户户画满墙”,这一奇观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和新闻出版界的重视。于是,墙上画满了,农民又将画移到了纸上。出版社也热情地刊印了一本又一本的邳县农民画专集。邳州被誉为“农民画之乡”。
1979年,县文化馆组织举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7期,1982年,成立了以农民画作者为主要成员的邳县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县文化馆开办业余美术学校。1983年,恢复壁画传统,四户乡率先在街头绘制壁画70幅。1984年,农民画活动组织者高子亮和农民画作者代表李金友出席江苏省第二届“文代会”和第四届“美代会”,李金友当选省美协理事。
1988年5月,中共邳县县委、邳县人民政府组织邳县农民画、剪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中国美协主席华君武、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等领导及各界人士数千人参观了展览,《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予以宣传报道;9名农民画作者被编入中国美术馆年鉴。同年11月,县政府批准成立邳县民间美术研究院,主要负责对以农民画为主的民间美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开发工作。
1989年,徐州市民间美术工作会议在邳县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邳县民间美术展览。1990年4月,800幅(件)农民画等民间美术作品参加上海90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集体获“景泰蓝杯”奖;同年5月,县政府召开全县民间美术工作表彰会,表彰164名优秀创作者和组织者,同时命名四户镇为“农民画乡”;12月,组织1100幅(件)农民画等民间美术作品应邀在沈阳鲁迅
1990年,国家文化部编辑出版的《中国民间绘画选粹》,收选邳县农民画作品56幅。1991年5月,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工作座谈会在邳县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80名代表会集邳县,共商振兴民间绘画事业的大计;同时,邳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2年7月,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吸收邳州市民间美术研究院为该会第一批团体会员;8月,组织400余幅农民画和剪纸作品赴新疆吐鲁番举办展览;10月,选送120幅(件)民间美术品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获奖等次和数量均居各参展单位之首;同月,市政府聘任中国美术馆助理馆长廖开明为邳州市民间美术研究院名誉院长。12月,由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艺术欣赏片《邳县农民画》,以7种语言向146个中国驻外使馆发行,并出版《邳县农民画集》。1993年6月,应香港版画协会、香港大一艺术设计院邀请,邳州农民画在香港举办展览半月时间,香港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评介邳州农民画。1994年,应南京艺术学院邀请,1500余幅(件)农民画等民间美术作品在该院展出。1996年,邳州民间美术作品赴杭州参加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96中国民间艺术品博览会”获金奖。1997年,应新加坡大鼎艺术中心邀请,1000余幅(件)农民画、剪纸在新加坡展出。
2002年,农民画作者周聪被中共邳州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6月,市文化与体育局组织成立邳州市新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开发农民画、民间剪纸和民间工艺品,至年底计销售1500余套,收入20万元。同年,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邳州民间美术被江苏省确立为苏北文化重点扶植项目。2005年11月,邳州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首届“邳州·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全国10多个画乡代表应邀参加,同时举办了“邳州农民画50周年回顾展”,编辑出版了《邳州农民画集》。2006年,共组织创作加工农民画、剪纸作品5000余幅,其中4500幅被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购买收藏。
1978年~2007年,邳州农民画先后参加省级以上展赛活动的有:“全国农民画展”(1978)、“全国美术展览”(1980)、“江苏省农民画展”(1983)、“江苏省美术展览”(1983)、“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1985)、“全国版画展览”(1986)、“北京?90圣诞中国民间绘画画展”(1990)、“江苏省第二届农民画展”(1991)、“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1992)、“首届中国农民书画展”(1993)、“江苏省画乡作品联展”(1994)、“中华巧女工艺品大奖赛”(1995)、“中华民间艺术品博览会”(1996)、“江苏省第二届农民书画大赛”(1997)、“全国亿万农民庆国庆书画大赛”(1997)、山东日照“新世纪新风采农民画精品展”(2001)、浙江秀州“首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2001)、浙江舟山“全国农民画展”(2003)、陕西户县、浙江嘉兴“全国农(渔)民画展(2004)、“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05)、“中国金山国际民间绘画邀请展”(2005)、“‘扬帆青岛’2005全国现代民间绘画大展”等。在省级以上展赛中获奖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有《运河两岸遍地金》、《春天的歌》、《粥米红糖喜鸡蛋》、《年货》、《迎新春》、《送公粮》、《农家院》、《满院飘香》、《鱼市》、《繁忙的大运河》、《银杏园》、《秋到农家》、《嫁新娘》、《火辣辣》等1000余幅。被交流到美、英、法、德、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达万余幅。
2007年,“邳州年画”被江苏省文化厅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8月中旬,在宁夏银川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画展中,邳州13位农民画作者代表江苏省参赛的13幅作品全部获奖。其中,陈琳琳的作品《母子情》摘得金奖,邹文才的《蓝印花布》、陈默的《逢大集》获银奖,张士彩的《农家小院》、陈颖的《麦黄头》获铜奖,陈子良等8位农民画家获优秀奖。
2014年,“讲文明、树新风”公 益广告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站广泛开展的一项宣传活动。记者昨从江苏邳州市获悉,该市农民画家邹文才、杨年成、张士彩刚刚同时收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广电总局等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三人创作的农民画均被“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收录,近期将在全国媒体联合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