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国十大影视学院有哪些
中国十大影视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拓展资料:
中国十大影视院校是指在影视教育方面比较突出,教学成果以及社会知名度比较突出的高等院校。代表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
1、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2、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中央戏剧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
3、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是中国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始建于1945年,由上海人民市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5、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简称“南艺”,始建于1912年,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办学实力最雄厚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国六大艺术院校之一,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国家文化部与江苏省政府省部共建大学,拥有艺术学学科门类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6、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位于重庆大学A校区,是重庆大学和香港美视电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美视(美国)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共同投资,经教育部批准创建的影视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美视电影学院是重庆大学直属二级学院,重庆大学32个学院之一。
7、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艺术学科具有90余年的悠久历史。许多著名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电影家如萧友梅、李抱尘、贺绿汀、洪深、老志诚、焦菊隐、蒋风之、卫天霖、张肖虎、吴冠中等曾在此任教。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艺术学科培养了大量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领域杰出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随时代发展,拓展建设了崭新的艺术与传媒教育体系,依托北京师范大学雄厚的综合性学科专业背景,形成多学科的艺术与传媒教育实力。
8、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经工管协调发展。
9、解放军艺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于196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担负着为全军培养文学艺术人才、文化管理干部和开展军事文艺研究等任务,被誉为“军队作家、艺术家的摇篮”。学校隶属解放军总政治部,设有文学美术、戏剧、音乐、舞蹈、部队文化工作等5个系,12个专业。
10、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5日,前身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在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学院。在2016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其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并列全国第6名、上海第2名;其新闻传播学学科并列全国第9名、上海第3名。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十大影视院校
Ⅱ 电影学院有哪些学校
电影学院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1、北京电影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首。
Ⅲ 姜文的新片《邪不压正》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姜文导演4年磨一剑,“民国三部曲”最后一部《邪不压正》如期上映,但观众口碑却出现两极化,在豆瓣上,它的评分高达7.2分,对于别的导演来说,这已经算是很高的分数了,但对于姜文来说,这个分数足以让很多观众和影评人内心纠葛,因为它是姜文拍的,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的分数是8.8和8.7分。
我本人赞同周黎明导演的评价:“《邪不压正》是一部飞着的影片。喜欢和不喜欢该片,主要都是这原因。喜欢者看到了飞扬,不喜欢者看到了不着地。”因为对于《邪不压正》这部电影,从画面、摄影、美术设计、布景、人物表演、音乐、剧情等元素来看,唯一能够让观众挑刺的就只有剧情了,《邪不压正》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这么简单的剧情姜文导演并没有按照类型片的方式来讲述,而是在其中揉进了很多他个人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这些暗藏在情节中的点对于专业的影评人来说,是加分的,但对于普通观众,有些看起来就显得有点“故弄玄虚”。
我觉得,从艺术的角度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部电影有没有打上导演个人的烙印,这部电影有没有提供以前此类电影没有出现过的审美类型和艺术形式。比如,以前观众心目中的武打片类型都是徐克、袁和平、成龙等香港电影人拍摄的类型,但侯孝贤导演拍了一部《聂隐娘》,武打的方式和故事的讲述上完全颠覆了观众对武打片类型的认知,这在艺术上就是一种创新。侯孝贤导演凭借《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邪不压正》在剧情的讲述上,也没有按照严格的复仇片的路数来,这打破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预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观影障碍,但在艺术上,却是加分的。
按照常见的类型片讲述方式,《邪不压正》应该紧紧扣住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复仇这条主线来展开,这位能够躲避眼前射过来子弹的年轻人,在片中最大的障碍是心中恐惧,但影片在前半部分几乎没有表现李天然内心的恐惧部分,更多时候,他是带着笑容在屋顶上飞奔,就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这是姜文导演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期待,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自己饰演的蓝青峰和廖凡饰演的仇家朱潜龙之间的心理暗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剧情的主线不突出,观众的类型片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但这些内容,恰恰是姜文导演最想表达的观点,影片前半部分的主题是“寻父”,后半部分的主题是“复仇”和“爱情”,前者是他作为一个导演对于历史和家国关系的思考所在,让他割舍掉这些,我想也就让它失去了拍摄这部电影的动力。
姜文眼中的北平,有一种风情万种的销魂劲儿,对于《邪不压正》的布景,除了赞美,几乎听不到任何异议的声音。就冲着在银幕上复原的这座千年古城,观众走进电影院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观众对于《邪不压正》的两极化的评价,其实反映了现在中国电影面临的两难境地,作为艺术的电影,它需要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在艺术形式和电影的讲述方式上做出探索,这势必引起观众观影时的障碍。而电影的商业属性,又需要导演顺应观众的心理预期,完全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像姜文这样的导演,要让他完全向商业电影妥协,几乎就是要了他的命。我觉得,客观公正地看待《邪不压正》这样兼顾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电影,是对电影人辛苦付出的尊重,也是中国电影之福。
《邪不压正》跟《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起来,一定要逊色,一个导演也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在巅峰状态,但这部影片的闪光点依然不少,就像张艺谋导演曾经说过的,一部电影看完后,观众留下的可能只是其中的几个画面,相信很多看过《邪不压正》的观众,多年以后依然会记得,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披着披风,在绵延的北平四合院的屋顶上跳跃翻腾,一股“快意恩仇”的复仇欲望在他心中燃烧,最终,他用自己的勇气诠释了“邪不压正”这句天道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