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6年央视最新纪录片有哪些是值得看看的
漫川关古镇里的“中人”文化 “中人”,是陕西商洛漫川关人每当遇上纷争的时候,对于居中调解之人的尊称。自古以来,作为关中商业重镇,漫川关一直享有“小汉口”的美誉。 商业上的蓬勃发展,给古镇上的人们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漫川关古镇上的居民们制定出了井然有序的商品贸易协定,每当产生纷争时就依照商品贸易协定互相协商解决,力求实现共生共赢。
㈡ 纪录片的真实观念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变化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自此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晃动的长镜头和嘈杂的同期声,许多跟踪纪实拍出的纪录片成了冗长的生活场景的无意义堆砌,导致纪录片创作的简单化、肤浅化和非审美化倾向;其二,随着纪实性纪录片在国际国内的频频获奖,客观纪实这一创作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渐成惯性思维,纪实手法和客观风格几乎成为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全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纪录片审美风格的模式化、单一化。然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在作品的风格和观众的审美习惯之间不断地寻求一种张力,纪录片创作面临的困惑引起了纪录片研究者的思考,这种思考发端于北京广播学院的钟大年的一篇《纪实不是真实》,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电视学界和业界的一场蔚为大观的关于纪实与真实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使我们认清了巴赞理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我们对纪录片的认知更为理性和清晰。
20世纪90年代风行中国纪录片界的纪实手法,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直接电影"中就已经非常流行。它之所以能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视界产生轰动效应,与该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审美思潮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在80年代产生了《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成熟的作品,这种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在原有的手法和框架内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和作为,它急需一种外力的冲击。
在20世纪90年代那场大讨论中,经过不同观点的交锋,"纪实不是真实"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普遍接受的观点。罗兰·巴尔特就摄影图像在广告中的运用所做的提示,同样适用于纪录片制作中日益强化的自然主义:"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悖论:技术越是促进信息(尤其是图像)的传播,那么它就越能提供把人为构想的含义假装成客观给定的含义的手段。"可见,技术和自然主义也可能掩盖人为的操纵。影像艺术,无论是长镜头还是蒙太奇,都是省略的艺术,这是由无限的现实时空和有限的屏幕时空的永恒二元对立决定的。有省略就有选择,省略什么选择什么承载了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艺术情思。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方出现的"新纪录电影"观念对纪录片的真实性作了大胆而别开生面的理解,美国学者林达·威廉姆斯较早地在《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新纪录电影"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单万里在《认识"新纪录电影"》一文中将新纪录电影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积极主张虚构;否定传统定义;关注历史问题;拥有大量观众。其中以主张虚构和否定传统纪录片定义最为关键。依照威廉姆斯的看法,"新纪录电影"之"新",简单地说就在于它肯定了被20世纪5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的"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极力否定的虚构手法,因此,新纪录电影也被称为"反真实电影"或"新真实电影"。
纪录片创作中的表现和故事片中的表现的差别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差别具体是什么呢?尽管纪录片的内涵始终变动不居,但是"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可以说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命题。有的人将真实性视为纪录片主观表现的边界。但真实性其实是一个涵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不同的种类。比如任何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都讲究真实性。美术讲求造型、形体的正确透视比,小说讲求时代感和环境、细节的真实;电影要求既要有心理的可信性,又要有视觉的可信性;"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从来就是文艺评论家争论不休的问题。高尔基曾经说,从客观现实的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意义,并用形象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有了现实主义。由此可见,现实主义追求的是本质真实;而对于意识流方法来说,真实的具体内容就是对于生活的各种瞬间印象的固定化、永恒化。换言之,意识流方法追求的是心理真实、主观真实。因此有人把意识流方法叫做心理现实主义。
那么纪录片的真实性的特征是什么呢?它首先是指纪录片所表现的银幕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内容上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真实。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建构在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就构成了纪录片主观表现的最后边界。正因为如此,纪录片创作通常会强调声画素材的非虚构性,强调创作者要尊重客观现实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不人为地通过技巧为它创造引申意义,画面本来的内容就是客观现实具体情境的再现。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活动过程都以它固有的逻辑发展着。创作者只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去识别它,但是识别是主动的,识别就是发现,就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下的选择和组织。正如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所说:"必须以人类的眼光观察事物,而不是以昆虫的眼光。"纪录片也追求情节化、故事化的叙事策略,但是纪录片的情节,由于它特殊的表现对象和表现方法,与故事片的情节也有所不同。故事片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而纪录片的情节是生活矛盾产生和解决的反映。因此,它常常是简单的,局部相对完整的,具有某种冲突因素的生活内容。
㈢ 创造华语电影票房新纪录,为什么是《战狼 2》
原因如下:
1、国家支持
赶上了8月没有外国大片上映的国产电影月!而且各类媒体(包括央 视)多次表扬战狼2,也推高了其票房。而同期的三生三世等不给力,也拉高了其票房。另外,战狼2是暑假上映,有很多大学生暑假可以看电影,同样的《红海行动》在寒假上映,创了票房记录也是如此。
2、情节合理
战狼2是英雄动作片,只要情节没硬伤,动作火爆,观众都认账。战狼2拍了10个月,很多情节都是精心雕琢。吴京为了拍摄把国产越野汽车千辛万苦运到非洲!拍摄用真狮子;为了拍好水下的戏,吴京险些在水下休克;这些表示吴京是用心在拍戏。
3、演员到位
战狼一共才4个角色(三男一女),演员搭配合理,并突出主角。吴京、吴刚、卢靖姗、张翰都是精心选角。而且片酬要的少,所以钱能用在后期制作等刀刃上。
4、爱国主义
战狼2更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因为中国人都希望祖国强大,而且战狼2的故事海外撤侨恰好契合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契合了我们大国崛起的时代浪潮,挠中了大多数观众的痒痒,这才赢得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㈣ 世界十大必看纪录片排行榜
1,地球 Earth (2007)
简介: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真实,不仅是重现了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同时他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及一个帝国,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
圆明园不仅有着与故宫同样大小的占地面积,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其地位比故宫更为重要!在长达150年的存园历史中,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挣,同样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㈤ 纪录电影有哪些主要流派
现在人们说的纪录片的流派没有很一致的说法,常见的有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式、直接电影式、新纪录电影等,它们其实是纪录片发展的4个阶段中的一些代表:
“格里尔逊式”是最早的,20年代诞生。格里尔逊也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纪录片”这个概念的。其主要特征就是“画面+解说。”但表现手段太简单,不够客观,被人称为“上帝式的独白”。二战后逐渐式微。
“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出现在二战之后,取代了格里尔逊式。
“直接电影”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当时,由于声音和摄影设备的一系列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导致了纪录电影的彻底革命,使纪录片的拍摄更方便,更经济,更利于抓拍到生活的原貌。“直接电影”就是当时在美国产生以罗伯特·德鲁(RobertDrew)和理查德·利科克(RichardLeacoek)为代表的纪录片流派。他们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纪录。
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几乎是一样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缺点是难以让人有全局的认识并且无法传递一些概念理念性的信息。
之后的纪录片,开始引入访谈、记者的参与、字幕等多项元素,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纪录片了。
近年来西方出现了“新纪录电影”。
“新纪录电影”的特征可以概括为:(1)积极主张虚构的纪录电影;(2)否定传统定义的纪录电影;(3)关注历史问题的纪录电影;(4)拥有大量观众的纪录电影。“新纪录电影”积极主张在纪录电影创作中采用虚构手段,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真实。
“新纪录电影”尤其否定真实电影的观念和手法。如果说真实电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样的”,那么“新纪录电影”则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为这样的”。由于拓展了表现手法和范围,“新纪录电影”吸引了大量观众。
纪录片的发展,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的。所以,纪录片的拍摄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小,表现手段是越来越丰富了。
㈥ 票房突破15亿!中国电影史单日票房新纪录产生,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有多牛
截至2021年2月17日13:28分,春节档票房排第一的为《唐人街探案3》收获33.27亿
《你好,李焕英》票房21.69亿,《刺杀小说家》票房4.66亿。
2010-2013年,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中国电影行业快速成长,同时引发了市场投资热潮,使得2014-2015年市场高速发展,CAGR达到48.7%,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6年以来,电影票房增速回归到理性阶段,连续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动,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关闭178天,给中国电影产业带了巨大的冲击,大量影片挤压推迟,各大企业风雨飘摇,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也在一片哀鸿中加速,原本计划院线上映的影片纷纷转为网播。
弯道超车的2020年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累计达到129.5亿元人民币(合19.3亿美元)。这一成绩使得中国电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影视行业比较惨淡,但随着暑期档以来逐步复工复产,影视行业加速恢复,四季度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全年票房或达200亿元。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得力,而欧美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国内影视行业有望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2021年国庆档取得优异的票房成绩,再度验证了市场观影热情和对优质内容的认可,头部影片票房集中度继续提升。而受益于国内良好的防疫制度,观众的观影需求持续恢复。
㈦ BBC全新纪录片《宇宙》,有哪些看点
BBC最新纪录片《宇宙》是去年《行星》的续作,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布莱恩·考克斯作为该片的主持人,利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揭示了宇宙中那些精彩瞬间。比如观看一颗恒星的诞生、观看黑洞如何吞噬掉一颗行星、星系与星系的碰撞等。甚至该片还能带你回到宇宙大爆炸之前。这部纪录片共分成五集分别是《太阳起源》、《异星世界》、《银河探秘》、《黑洞家族》、《万物伊始》从多个角度来揭开宇宙的神秘,下面就来说一说《宇宙》有哪些看点:
一、高科技手段
《宇宙》纪录片中公开了诸多新的科学发现,以及珍贵的拍摄画面。在制作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借助了最先进的摄影技术,比如重型无人机、时间流拍摄、运动控制延时摄影技术等。能够让观众第一视角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你觉得BBC全新纪录片《宇宙》有哪些看点?欢迎留言讨论。
㈧ “真实电影片”、“访问谈话式纪录片”、“新纪录片运动”的定义
真实电影片: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法国出现的一个电影流派。由J.卢什和社会学家E.莫兰为首的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他们主张纪录片和艺术性纪录片用采访报道和观察的方式来对现实和人为诱发出的情势进行拍摄。它的出现与技术进步有关。真实电影主张的是生活流的纪录,他们仅把电影当做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工具,有时自己也做为被拍人物的积极同情者而出现在影片之内。真实电影做为独立的流派虽然仅存在几年时间,但是它的拍摄方法却对很多国家产生了影响,而且也不仅仅限于纪录电影。
格里尔逊派:该学派认为纪录片应该富有创造性地对真实生活场景作出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方式,在创作上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加工,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合等方面极其讲究,以致有时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然而,这种技术加工有明确的限度,决不允许在形象内容上有所添加或窜改。该学派的积极意义在于否定了电影初期大量出现的简单复制日常生活事件的模式。
访问谈话式纪录片:采用长镜头拍摄,辅之以实况效果声,穿插在画面之间的访问谈话向观众提供背景、发表议论,整个片子建构在访问上面。事件的见证人或参与者,直接站在摄像机前讲述自身的经历,时而做发人深省的揭露,时而做片言只语的佐证。弥补了直接电影那种含糊其辞、似是而非所造成的困惑,又避免了格里尔逊式的直接说教,呈现出一种主观性和客观性彼此交融的状态和辩证的特质,使人感到作品公正、客观、可信。
新纪录片运动:中国新纪录片运动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形成一个密切相关艺术群体。其创作实践以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时间的《我毕业了》为标志。新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以一种近乎残酷的镜头语言,真实叙事,摒弃华美的外表与空旷的架构,却坦然回归纪录的本质。
㈨ 关于中国发展的纪录片有哪些
辉煌中国,大国重器,舌尖上的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厉害了我的国等。
知识扩展: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历史人物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打破纪录,创造新纪录等。“纪录”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某方面的最好成绩。另一个意思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
㈩ 中国电影史单日票房新纪录产生,是多少
今年的中国电影春节档首日,当时间来到2021年2月12日下午1时47分,一个新纪录产生了——中国电影单日票房达到14.59亿元!打破了2019年春节档首日票房14.58亿元的记录,这意味着今天从这一刻开始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中国电影史单日票房的新纪录!
据悉,大年初一,共有《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 《你好,李焕英》 《人潮汹涌》 《新神榜:哪吒重生》等7部新片同时上映,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实时总票房达14.59亿,创历史新高。
此前的2019年大年初一当日8部贺岁新片同日开画,合计共创造了14.58亿票房,比2018大年初一6部新片总票房12.7亿元高出整1.8亿。
(10)新记录电影扩展阅读:
榜首电影《唐探3》受观众好评
《唐人街探案3》讲述王宝强、刘昊然饰演的唐仁、秦风,在曼谷、纽约之后,受野田昊(妻夫木聪 饰)之托,前往东京开启了第三站的探案之旅。
《唐人街探案3》来到推理热土,不仅解锁了很多东京名景,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本格与密室融合,打造了一个难点升级的案件。当面临更大的考验时,唐仁、秦风和野田昊、杰克贾(托尼贾饰)组成“亚洲侦探联盟”并肩作战,除了更强的探案能力,也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