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金刚》中最后金刚为什么要爬上大厦顶呢
金刚爬大厦是因为之前它和女主在骷髅岛看日出时,女主说真漂亮。它就记住了,它其实是知道它爬上大厦的后果的,实际这也是本片最出彩的地方。
影片《金刚》是2005年上映的一部冒险电影,重拍1933年经典同名电影《金刚》,由彼得·杰克逊执导,娜奥米·沃茨、杰克·布莱克、阿德里安·布劳迪和安迪·瑟金斯等领衔演出。影片于2005年12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1)电影金刚高清剧照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盲目的探险精神激励着每个人去探索陌生的领域,开拓未知的生存空间。
漂亮的女演员安·达罗(娜奥米·沃茨饰)日益感觉到自己正处于纽约沮丧的气氛之中,就在事业低落的时候,一位野心勃勃的电影制作人卡尔(杰克·布莱克饰)将好运带给了她。
她将成为一部最新制作影片的主演,并且影片将会在Skull岛上完成拍摄,安希望这座靠近苏门答腊岛的世外桃源会带给她一个充满刺激和兴奋的旅程。
意外加偶然,轮船最终搁浅在了卡尔的理想目的地——骷髅岛。可还没等卡尔激动地想开始自己的巨制拍摄,一群突如其来的土著野人的疯狂袭击便让几名成员丧生。
好不容易逃离野人魔爪启航逃走,娇小的安却被抓走了。原来这名字都很诡异的骷髅岛果然是凶险重重,那些野蛮土著自不必说了,恐龙、野兽更是遍地都是。为了救安,大家不得不又返航回去。
2. 求哥斯拉大战金刚剧照最新资源~高清的最好,谢谢!!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fHjojsmhyX?from=zdGSLDZJGJZ
点击资源-可查看全部原图,免费下载,加入相册不定期更新
《哥斯拉大战金刚》是由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出品,亚当·温佳德执导,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米莉·博比·布朗、丽贝卡·豪尔、凯莉·霍特尔、布莱恩·泰里·亨利、小栗旬联合主演的动作科幻片,于2021于3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人类计划将所有巨兽从地球上抹去,而传说中哥斯拉和金刚两个王者被设计进行了对决,最终两大巨兽联手破坏人类计划的故事。
3. 70年代港版《金刚》,一部邵氏当年用来对抗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
自1933年第一部《金刚》问世以来,这个“巨型怪物”几乎每隔几年、十几年便会和世界观众碰一次面,它和后来的“哥斯拉”被并称为“怪兽电影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角色。
在《金刚》诞生之后,好莱坞还推出了续集《金刚之子》、《金刚:归来传说》和《金刚续集》等等,皆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虽然“金刚”已经诞生了大半个世纪,但这股热潮并未就此散去,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让电影人重新看到了这个怪物背后的商业潜力,而《金刚:骷髅岛》之后,好莱坞电影公司也将继续发掘它的剩余价值……
相对于欧美发达的科幻创作体系,在亚洲擅长于创造“怪兽电影”的国家也仅有日本了。
日本影视界人士先后设计出了哥斯拉和奥特曼等等具有本土代表性的形象。
其实早在1933年版本的《金刚》面世后不久,日本电影人便紧贴潮流翻拍了《金刚在江户》,而“特摄片之父”,“哥斯拉创始人”本多猪四郎,也在战后替东宝公司执导了迄今为止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金刚大战哥斯拉》,他将大洋彼岸的巨型猩猩与本土的哥斯拉凑在一起,上演了一场怪物之间的巅峰对决。
无独有偶,其实早在60年代,胡鹏便打造了《猩猩王大闹天宫》和《黄飞鸿大战猩猩王》,但真正投入巨资制作的,是邵氏电影公司在1977年推出的《猩猩王》。
这部电影以800万元投资刷新了邵氏公司成立以来电影制作规模的新记录。据说当年好莱坞大片《金刚:归来传说》即将登陆香港,邵逸夫便立马赶拍了这部电影与之抗衡。
邵逸夫肯豪掷千金拍摄本片,一方面是当年的邵氏公司正发展壮大,财力雄厚。
另一方面,邵氏当家的刀枪武侠片和拳脚功夫片逐渐有了降温的趋势,邵逸夫急于开发新的类型电影来保持邵氏在亚洲电影市场的竞争力。
其实特摄片并非香港电影人的强项。1975年首部超人片《中国超人》便邀请了日本团队为特技保驾护航,而《猩猩王》不仅继续沿用了原班技术团队,更耗费巨资到印度拍摄外景。尽管片中的特技在今天看起来十分拙劣,但是在当时的亚洲影坛绝对数一数二,显露出了邵逸夫试图将本片推向国际化的野心。
电影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原本住在森林里的猩猩王和女泰山阿维,被娱乐商人带到香港作为其赚钱谋生的工具。被猩猩王从小养大的阿维不忍心大猩猩被凌辱,而商人意图污辱阿维,最终使得猩猩王大怒,开始大肆捣乱。令人兴奋的是这次猩猩是冲进香港,把“东方之珠”掀了个人仰马翻,十分接地气。影片后面有将近半个小时的特效场面,猩猩王为救阿维,砸路毁桥,大肆破坏楼宇建筑,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这些场面给观众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为了展现猩猩王体型和破坏力之强大,摄制组采用了模型与蓝布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出了片中的画面。当镜头中同时出现人与猩猩的时候,就采用后期抠像,而猩猩王独自出现搞破坏的时候就采用模型拍摄。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猩猩王的扮演者,竟然是日后扬名国际影坛的”华人第一武指“——袁和平。
《猩猩王》作为当年超大投资的本土巨作,按理来说应该赚得盆满钵满,相反的是,本片并没能赢得大多数观众的青睐,近800万的投资仅收回了120多万的成本,可以说是一笔赔惨的买卖。而邵氏的实验科幻片《中国超人》和《星际钝胎》均遭遇票房滑铁卢。这足可见香港观众对于这样的特技电影并不买账,这也让邵氏对科幻片的探索就此止步。
虽然两部电影票房惨淡,但它真正将“特摄电影”技术引入了华语影视业,其影响之深远,几乎随处可见。譬如杜琪峰的《济公》中魔头扫平民居、《大话西游》里牛魔王与至尊宝的身型对比等,都是由此发展而来。而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也大量采用了抠像和微缩模型技术。
虽然在特效发达的年代,这些土办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当年邵逸夫敢于尝新尝鲜的举动,还是值得后人们尊敬。反观之,以当今华语电影特效技术,我们再拍出《猩猩王》绝非难事,但为什么无人敢拍,无人再拍,这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