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电影《八佰》的关注度那么高
第一,《八佰》是疫情得到控制后,电影院正式营业的象征。由于疫情的原因,电影院被迫停业长达半年;这对于影院来说是不小的损失,对于观众来说同样是一种损失;尤其是喜欢电影的朋友,不能去影院看电影是很大的遗憾。许多电影都被迫下线,观众期待许久,却无法观影,《八佰》同样是观众期待的电影之一。不能看电影使人们的娱乐生活不再丰富,看电影也成了一件难事。
第三,在近期在《八佰》的点映中,收获一致好评。吴京也观看了《八佰》的点映,一位不经常流泪的铁血男儿,却流了三次泪。可见,这部电影的震撼程度之大。首轮放映票房接近一千万,观众对这部电影是非常期待的。不少网友称看完《八佰》,心情复杂;称其为国产史诗级战争大片。这些无疑让观众更加期待这部电影,也更加关注《八佰》。
『贰』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八佰》改编自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的故事。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他们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将目标转移到上海。
淞沪会战就此爆发,只是在会战中,中方节节溃败,已无力再与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实力。留下来一个加强营掩护大部队西撤,这个加强营便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的“八百壮士”。
留守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谢晋元团长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他们要正面对抗的却是五千到三万的日军。数十倍的兵力悬殊,让这一场战斗变成有去无回的困兽之斗,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对决如同蚍蜉撼树,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视死如归的场面。
影片评价: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
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
『叁』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是根据历史上四行仓库抵抗三十万日军的事件改编的。在这场战斗中,杨瑞符营长接到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愿,因为他在这块阵地上已坚守了2个月,牺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当孙元良告诉他撤到四行仓库,就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时,他非常高兴。他明知有可能与他的部下全部牺牲,却说“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
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团副谢晋元在内,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战斗从1937年10月27日持续到30日,这场战斗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最终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3)电影新八百扩展阅读:
四行仓库战斗极大的鼓舞的人民抗战的士气,2015年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
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