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迅新片《保持沉默》就这么废了导演不这么看
这部《保持沉默》早在15年就已拍完,但“保持沉默”了四年之久才上映,上映后票房至今没破2000万,猫眼预估最终票房2500万左右,豆瓣评分5.8,将将及格。
周导有很多话想说,也有很多话不得不说。在她眼中这一切问题出在哪,我们得从头捋。
就从她18岁考上戏,捡了10万块钱被封奖,然后留校当老师说起吧。
上戏流传一个梗,很多人进了学校才知道,这是学戏剧的,不是学电影。
虽然招生的时候,会有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我是四川人,高中其实学的是理科,当时目标是要考清华。
有一天,大家课间休息的时候,突然有个同学看到报纸上有个特别小的那个中缝,有上戏招生简章,大家就在那讨论上戏是什么。
我当时家里有订《大众电影》,就大概记得杂志里面说潘虹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拍了《人到中年》,还有后来在上海永嘉路那拍的《股疯》。
所以我当时就说,上戏是搞电影的!
其实对我来讲,我就特别想到处 旅游 ,心想什么职业能够免费到处 旅游 呢,剧组啊!就觉得搞电影这个挺好的,当时就跟同学打赌,就说考上戏。
同学说你根本不可能考上,上面写的专业考试内容,你什么都没学过,什么都不知道。
我说我要考上了怎么办?
考上了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四川话,用手掌心煎鱼给你吃,表示这件事是绝对不可能做到。
后来就去西安考,四川没有考点。每年一轮,今年武汉,明年哈尔滨,后年济南,1993年就是西安。
考了,就考上了。就心想,要拍电影了!
结果到了学校才发现,是戏剧!
我觉得大部分戏剧学院的孩子都有这个经历,这个落差有点大。那能怎么办,就先学呗。
我们班是个特殊的班,年纪最大的进校的时候已经28了。我那时才18岁,同学里,18岁一波,20岁一波,22、25、26再一波。
我就发现他们年纪大的同学总跑到办公室,把门一关,偷偷借录像带看,内参片。我就什么都不懂,当时以为是背着我偷偷学习,心里特别不平衡,就觉得这帮大孩子也不带我们。
后来才知道他们在看电影,大部分是欧美片,或者禁片。
最有趣的,是 全校公开放映《与麦当娜同床》,或者是《诱僧》《本能》,大家在图书馆一楼,各个系各个年级的都在那看,搬个小板凳 。
问题是,(情爱)镜头一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端坐着,跟没事一样,哈哈哈。我心里想要是把灯打开,现场就像个喜剧,特别逗。
那个时候,我们就是对这些电影如饥似渴。
大一后,我意识到必须要去实习。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 到了大学就得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再要家里的钱 。
我得挣钱。
那个年代剧组还很少,我记得当时跟了一些小的短片的剧组,电视台的,当个场记。
比如说《神圣的阳光》,讲法律的,每集15分钟到20分钟的一个短剧。
我特别感谢一个人,大二暑假进的一个剧组,那个导演算是领我进门的,叫沈悦。
他当年拍的一个戏叫《盛世华衣》,在大连,讲服装的。大连当时不是叫 时尚 之都嘛,还是倪大红和何冰演的。
我是从改剧本开始,然后做场记,发通告,剪辑,后期剪辑配音,全部跟完,我就觉得我很适合剧组生活。
几个月都在外面,东奔西跑特别开心。
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工作,我根本没找。就一门心思想北漂,去北京,坚信我一定能在北京找到工作。
我的目标是想成为一个电影导演。
但人生其实很奇妙,你没有办法计划。
当时都做好北漂的准备了,突然有一天我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我们打算让你留校,你怎么想?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我,很奇怪,我也不算我们班上最优秀的。
我后来分析了一下,就大四的时候,我有一次在学校门口,一个人骑着车从我旁边经过,掉了一个黑色小塑料袋, 捡起来看大概有10万块钱,我就把它交学校保卫科了。
结果人家回来一找,就找到了。
后来学校给我评了一个什么拾金不昧好学生。大家觉得我品格好,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是不是因为这事啊,也许吧,到现在也是谜。
既然老师这么信任我,那我就留校吧。
爸妈当然觉得当老师稳定,你留在上海也能上户口,北漂就没有任何户口。
本来想留下来教个一年半载就偷偷溜走。
但是后来啊,因为我带的第一届学生,跟我年纪相差就两到四岁,几乎就像同龄人。我教完一年以后,突然就觉得,怎么能够把他们扔下呢,还给带出感情了。
那就带四年,到他们毕业吧。
就这一下子,四年四年又四年地就过去了。
我那时候还开了一个剧场,叫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第一家民营剧场,搞了三年。
我原本的想法是,做个剧场,养一群演员,演员们就在这演戏。也不愁吃,也不愁穿,就在这天天白天没事就训练,晚上就演出, 像乌托邦一样,很理想化 。
后来发现这个太难了。
那时候我们都不了解政策,剧场办下来,那个营业许可证上要挂你剧场的名字才能卖票。
我们那个时候拿不到营业执照,就一直不断地往里面填钱,付租金,还得养人,但是又不能卖票。
等于说我们在可·当代艺术中心做了戏,还得到外面去租剧场,再去演出,拿挣回来的钱再来贴补这的租金。
你想想多糟糕,特别累。
三年下来,真的是把我房子也卖了,再也没有钱往里贴了,身心俱疲。
就想离开上海,不想干了,一定得离开。
一开始干这个大家都来劝,怎么劝,劝不住,就想干。干到一半,想走了,大家又都支持你走,因为觉得你待下去就废了。
我就先去了云南大理,租了个院子,打算做个民宿老板,归隐田园吧。
待着待着,我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们要做一个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
我就回到这个正轨上了。
这个《妈妈再爱我一次》就是根据2011年浦东机场刺母事件改的。台湾有个电影叫《妈妈再爱我一次》,那个制作人很喜欢,就买了这个版权,但是我们的故事跟电影已经毫无关联了。
我对那个案子印象很深。同时,那时候自己也是一个妈妈——我小孩是跟剧场同时生的,真的,我同时生了两个孩子——我觉得好像应该做点什么。
《妈妈再爱我一次》一开始在北京排,2013年在上海驻场演了50多场,然后又全国巡演,挺受欢迎,还拿了一个“五个一工程奖”。
当时一位制片人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说你能不能把它改成一个电影?
我说可以,然后就把它改成了电影剧本。
但它跟舞台剧完全不一样了,还结合了2014年当时的一些 社会 新闻。
那年有很多城市开设了弃婴岛,就是一个小房子,它里面有调恒温,有些水、食物什么的。专门来收留那些被遗弃的婴儿,由福利机构来做的。
因为担心弃婴遭受二次伤害,有的孩子就是扔在厕所里,扔在野外,孩子很可能就死了。既然你要决定扔,你就扔在弃婴岛,至少他还能活下去。
但是很可惜,这个弃婴岛争议很大,开了不到一个月就关闭了。
这同时也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 既然父母有勇气把孩子生下来,为什么就不能够养他?
而 这些被遗弃的孩子,他未来可能就是一个炸弹 。
就像现在很多留守儿童犯罪率比较高,因为他们从小没有陪伴,得不到一个正常的 情感 的给养。
所以就有了现在《保持沉默》的故事。
当时写完剧本后,制片人就出去找了一圈导演,没找着,回来就问我说,你也是学导演的,你要不要拍?
我说,那我可以试试。当时我内心是心花怒放了,但是还得假装一下,哈哈哈哈。
然后就找来马楚成做我们的监制。
马楚成来的时候,我正写到第三稿。他看完之后,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要拍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我说这个重要吗?
他说重要。你是要完全做自己的东西,还是说要考虑观众?
我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得拍商业片。因为文艺片都是奔着拿奖去的,我拿不了奖怎么办呢?
但我从自己做戏剧的角度来讲,我知道观众要什么,戏剧虽然是个小众,但是我其实很清楚,你的戏一定要在剧场里跟观众一起完成。压力也很大,第一次拍。
我很喜欢马楚成做摄影的一部片子《甜蜜蜜》,他也拍过《心语心愿》,我觉得他是一个内心很柔软的人,也很细腻, 有一个前辈告诉你他的经验,是件好事。
他就说我把意见提给你,改不改是你的决定,他没有强迫我一定要做什么。
在拍摄过程中,很重要的场景,他也会在,因为他摄影出身,确实会有很多拍摄上的一些建议。
我们第一个版本剪完以后,其实不太理想。
马导就给了一个非常好的意见,本来我们一开场就是那个案件,剧院里万文芳被谋杀了。他就说我们能不能把送孩子去寄养院那场戏放在开场?
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建议, 突然就定调了 ,就是母子之间产生一个宿命的东西。
演员方面, 周迅一开始就是我心目中的不二人选 。制片人正好拿了那个剧本找她,她也正好看了那个新闻之后,心里一直琢磨要做这么一个戏。
周迅一个人演两个角色, 一开始剧本没这么写,就写了这两个人很像 。
她演的就是律师端木兰。但万文芳找了很多人找不到,万文芳这个角色点像艾敬,北方的一个小城市,然后突然间火了,但随即又过气了。
我忘记是制片人还是马楚成提的建议,为什么这个角色不也让周迅来呢?我冥冥之中也有这个想法,只是不敢提。
第一我也不确定周迅是不是会对万文芳这个人物也感兴趣,万文芳确实也有《如果·爱》的影子,感觉她会不会拒绝。然后周迅就答应了,做了特效化妆,还稍微增肥了一些。
万文芳和端木兰她们两个就像一个轮回,像一个接力棒,是后面的女性,吸取前面女性的教训。万文芳犯下的“错误”,最后由端木兰把它“纠正”了。
我相信轮回,就像那个孤儿吉米,最后选择跳楼,他的灵魂会不会⋯⋯端木兰的那个孩子就是吉米的再生。
一个悲剧的发生,有众人看起来特别不合理的地方,特别不符合人伦的地方。但是你往后去揪,你就会发现,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就不能在那个悲剧发生前制止它。
我觉得还是在于这个 社会 是否能够关爱陌生人,或者关爱一个跟你看起来没有那么大关系的人。
其实你会发现, 男性在婚姻和家庭当中是缺席的 。
有些爸爸在家里就是在玩手机、打 游戏 ,而且在这个孩子的成长当中,你发现 越来越多的男孩子变得很“娘” 。
因为他没有一个父亲的标本,他没有一个榜样。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哪吒》那么受欢迎。
《保持沉默》是2015年拍完,到6、7月份剪完,计划2016年上映的。
因为一开始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跟迅光年,还有光线,这样一个三方合作。制作是由迅光年来完成,孵化是在中央新影。
后来,制片人纷纷离职,离开了自己的原单位,签合约的人都走了,中央新影也换领导了。
出现这种情况,就导致这部电影有点像故事里那个孤儿吉米(张睿 饰),完全被抛弃,跟剧中人物的命运很像。
其实, 《保持沉默》剪完以后,它就不归我管了 。至于是怎么对它,我就不清楚。
我当然很着急,可是你无从着急起,因为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你不知道从哪里去找这个源头,找谁负责,所以我说它命运多舛,处于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状态。
我都以为电影会一直“保持沉默” ⋯⋯
还是挺感激这次负责帮我们宣传的部门,她们虽然很年轻,但很负责任,而且我觉得他们也是看到片子中的 社会 责任感,所以一直试图就从 社会 责任和 情感 方面去做。
其实有很多人也在问,电影是不是删减了很多。
因为这是我的大银幕处女作,所以制片方还是比较担心的,就参与在里面。其实在拍摄的时候,有很多戏就告诉我没有时间了,没有钱了,不得不删掉。
然后在剪辑的时候,为了压缩在90分钟,也删掉了一些很重要的戏。
这种影响当然是挺大的。
比如说,吉米在别墅里有一场和万文芳的认母戏,就删掉了,如果不删,观众就不会看不懂,问吉米哪来的一套豪华别墅?
其实他们俩在那有一个母子相认的过程。
还有这个小孩子被养父母虐待的场景,包括他有被关在小黑屋里,造成他幽闭恐惧症,他第一次看到了幼年万思成出现在他身边,那其实是个幻觉,是他精神的双重人格第一次展现。
还有对吉米做心理测试,律师端木兰在隔壁监控,吉米回想起小时候受虐,所以端木兰才在法庭上说吉米有心理问题,现在我们只是非常简单地带过了。
还有很多 情感 上的铺垫, 前前后后加起来删了20分钟左右 。
还有点担心的是,它一开始定位是悬疑,庭辩,但实际上这个不是片子本身的东西,只是一个外壳。
我觉得很多观众看完觉得不满足的,也是因为一开始把它当成一个悬疑片来看,后来发现悬疑没那么重,他就觉得被欺骗了。
这不是我们故意为之,这是一个误会。
我们路演的时候,是有针对一些观众,比如说律师,法律工作者,社工、教师、母亲,所以他们看的时候的反馈,和我们在公映获得反馈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公映以后是因为它的观众是非常多层次的,喜欢看《速度与激情》的人,要走进这个电影的话,确实很折磨的。
它有许多的东西是需要观众脑补,甚至是主动参与去构想的。要调动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它不是一个直给的东西。所以,可能整个片子的讲述会偏理性一些。
昨天有件事,很晚了,突然我微信里有一个人问我,说《保持沉默》是不是你导的?
这个人我都忘记了什么时候加的了,可能从来都没有互动过。
我知道她出家了。她就和我谈了很久,就说她带着80岁的母亲,两个人,大概是 旅游 到哪个地方,想让妈妈找一个能够休息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就走进了电影院,选了《保持沉默》这部电影。
看完出来,她就从佛家的角度解读那个电影,有一阵子我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我很感动,我自己不是佛教徒,但就是被一些有缘人看到,就产生了一种对话和 情感 ,这个挺有趣的。
我觉得豆瓣评分这都没什么,第一我从来不在乎所谓的评分,无论哪个平台。 这就像说,我从来都不相信有真正的民主一样,尤其当它基数很大的时候。
我也不觉得这个事情会对我造成困扰,我自己给自己打的分可能比这个还低呢。
我也会去看那些评论,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都会去看。我也会过滤,比如说好评,它是粉丝评的,你看得出来背后的职业形态,他的受教育程度,那个我会去区分,因为好的里面也有很多很盲目的评分。
有些差评批评我是能接受的,比如说讲到了故事比较平,庭辩不够激烈,或者说镜头语言的问题,这些我觉得我是可以接受的。
我自己非常清楚哪些 情感 铺垫不足,就像我刚才讲的,它为什么会这样。
但是有些很明显的带有情绪化的评分,还有一些因为阅历和生活经验,所谓没看懂的⋯⋯
就像我们有一次路演碰到一个姑娘,她就问,为什么孤儿院里孤儿还要相互欺负呢?校园霸凌肯定存在,但都是有钱人对穷人的霸凌,大家都是孤儿,为什么还要霸凌,这是不合理的。
我就 没法跟她解释这件事 ,我只能说你生活得很幸福,只能说我祝福她。
还有说逻辑很混乱,故事没讲明白,这件事情我是不承认的,因为我觉得它的逻辑是非常严密的。
包括很多人说为什么凶手还没找出来,就把这个嫌疑犯吉米给放了?
因为电影涉及到香港本地的律政。我还咨询了很多律师,然后看书,看基本法,看刑事诉讼的法律的条例,还是研究了一下的。
香港法律有一个很重要的无罪推论,无罪推论就是说你虽然被告检控机关告上了法庭,但是我们权且认为你是无罪的,因为一定要证明你有罪我们才能判你。端木兰要做的事情就是,“我要迫使警方和检方拿出能确凿证明吉米无罪的证据”。
比如说你说他杀了人,你说有他的指纹,我可以说是别人给他的。你说他有血,我也可以说是第三个人。
而且我可以说有可能有第三个人在,但是至于第三个人是谁,怎么进来的,那是你们警方的责任,跟我没关系。我律师只负责向陪审团和法官说明这种可能性。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大家就会觉这合理吗?其实电影里这个案子审了一两年,2013年发生谋杀,2015年吉米才被识破,跳的楼。
我觉得就是说, 作为一个导演来讲,如果有第二部电影的话,话语权很重要。
然后就是有一个懂你的制片。
我看过你之前采访陈晓鸣(《学区房72小时》)那篇文章,因为我和他是上戏同班同学。
点映的时候我看了,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冯郇(《学区房72小时》制片人),她一直那么理解和懂导演,在挺导演,一路支持,这种战友关系非常非常重要。
要说电影赔钱了,我觉得是这样的,所有的人,在这件事情当中,其实都在承担自己的责任。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不是说我拍了胸脯说这件事情我一定要保证赚钱。
所以我想所有投资人大概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为什么要来投资呢。
所以我是很客观地来评价这件事,但我不希望团队出现甩锅的情况。我觉得那不是一个团队。
我只能很客观地说,这件事情走到今天,遇到过什么,遭遇过什么,这是客观存在的。
我觉得等电影下线了,我会写一篇总结吧。也不一定要发出来,就是对整个事情从头到尾复盘一下。
我不觉得说这个片子不好,或者是它的最后结果不好,因为什么什么不行。我觉得这个不是那回事,它是一个集体劳动。
我也从来没觉得一个电影就是一个导演的作品,所以你也会看到,电影当中,我的名字其实是放得很小的。
我觉得每一个人在这件事情当中,至少我接触到的都还是很认真的。就像我们在一个项目当中,我们总会有成功,有失败,是一样的。
而且我个人也没有觉得说这是一个失败。
只能说,它还没有遇到足够多喜欢和欣赏它的观众而已。
*采访、文 / 法兰西胶片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B. 周迅黄渤新电影叫什么名字
1. 周迅和黄渤主演的新电影名为《涉过愤怒的海》。
2. 《涉过愤怒的海》是由曹保平执导,周迅和黄渤领衔主演的影片,预计于2023年11月2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 该电影改编自老晃的同名小说《涉过愤怒的海》,讲述了一位父亲在女儿被谋杀后的复仇之旅。
4. 《涉过愤怒的海》在2021年获得了时尚芭莎消兆年度派对颁发的“年度期待电影”荣誉。
5. 剧情围绕着一个渔民父亲,他的女儿在日本留学时不幸遇害,而嫌疑人在父母的保护下逃回国。
6. 老金,这位父亲,开始了他的个人复仇之路,他试图达到爱与宽恕的彼岸,必须穿越心中波涛汹涌的海。
7. 《涉过愤怒的海》作为曹保平“灼心系列”的最新作品,在保持系列精髓的同时进行了升级。
8. 影片通过传统父亲形象的老金和代表当下年轻一代的金丽娜与李苗苗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导演一贯的强节奏和大尺度表现手法。
9. 电影尝试融入更多年轻元素,既具有商业性也注重质感。
10. 在主题上,影片继续深入探讨,除了导演一贯的黑色和尺度大的风格,还寻求突破,通过情感连接所有故事,以真实感人的生命底色传递力量,引发对于道德灰度地带、人性、粗帆时代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C. 周迅新电影叫什么名字
周迅新电影,微电影《我的朋友》,《世间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