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班主任》观后感
看了《班主任》这部电影后,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书中提到的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理念让我深受感动。
自古以来,我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尊师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有时候不免会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我觉得传统文化中的师生观,往往将尊重视为单向的(即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正因为是单向的,对于实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种客套,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对于“尊重”的对象则是满足了一种对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学生也将永远不会学到“尊重”的真谛。因此,我觉得作为教育者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尊重学生的意识,学会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与意愿。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我想:教育应该一切从尊重开始,一切从心开始! 有时候,教师也应该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或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再联系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事儿,我对“尊重”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话说:“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单纯,自尊心也比较强,他们总希望家长、老师的尊重和鼓励。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希望别人能给予赞扬、肯定;当出现错误时,在内疚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班主任是学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护者,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的氛围,让学生能在这个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感。因此,无论是从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减少负性情感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出发,班主任都应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悦的、相互信任的和亲密的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三、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遗传素质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力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该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承认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张扬,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贰』 电影《和平战士》观后感
第一要做的肯定是找原因,电影中问了三个问题,不过第二个是对第一个的一种否定。你幸福吗?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无从回答,咋们还是各自去思考各自的答案。不过从第二个问题来看,你的回答只要是回忆过去,总结过去,还有就是对未来的想象,那很明显,你是不幸福的,这是必然。话又说回来,居然对过去和未来的回忆和想象是不幸福的,那幸福就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活在当下,不去思考过往和未来的任何事情,努力做好喜欢做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如果如期没有完成你想要完成目标,你会做什么?这个问题电影中没有回答,我想原因是因为丹的性格不允许自己失败吧!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目前给自己的答案是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各位的答案就自己去思考。
原因找到了,简单的总结就是不敢面对未来的失败和对过往的事情有所依恋,那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电影中是以吃夜宵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苏格拉底吃得很慢,而丹却狼吞虎咽。这个现象在电影中只是吃,把其描述到生活中就是你学知识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学习能力和智慧的装化能力是不一样的,不过学习的时候慢下来或与自己智慧的转化能力匹配,这样知识泡沫就会少很多,也就不会那么快遇到瓶颈期了。
电影中是这么说的“要慢慢来才能品尝到精髓。我们所做的都会反馈给我们自己本身,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相互作用。在人的一生里,每个人告诉你要怎么做,什么对你有意,这是错误的,我们不应该从外部世界去收集信息,而是从内心出发自己去思考。”
话很长很多,以我自己的能力就只能有以下理解:1、不管是学知识还是做事情,要慢慢来,细细品味。不过这里的慢不是单纯的说节奏慢,而是符合你的能力,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指标去定义别人。2、我们所做的事情会通过某种媒介来影响我们的生活。通常的媒介是身体,而通常影响生活的是各种情绪。为什么?因为人在做某件事时会给自己某个结论,结果与结论相符或相离,对人本身就会有情绪的产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有事先的结论。3、自己想要的事物,永远是自己内心要得到的,可以参考别人的,但不能按部就班。以上就是我对其的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