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1080p电影有颗粒感是怎么回事
光是说多少多少P无实在意义,还是得看清楚压制源、压制办法、保存格式解码等等。毕竟如果是电影,胶片拍的东西就一定会有颗粒感,那种就是电影质感的东西了。如果颗粒是雪亮雪亮的,那就是其他杂质的东西了。多去看看蓝光压制mkv或者高清预告片mov,再和国内老传统的rmvb的东西比比就知道哪种才是真高清了。
2. 电影的质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此题很有意思,难以解答,也注定没有正确答案。
电影的质感,我认为也可以等同于电影的气质。
试结合个人的观影体验,谈一下想法。
----------------
我个人感觉有质感的电影,往往都来源与有想法的导演,导演的想法有多少被呈现在电影里,这部电影就有多少重量。这种重量压在观众的心上,是剧情之外的另一种体验,它决定了剧情以何种面目呈现在观众面前。我更喜欢将质感称为「一种出发点」。
我看诺兰几乎所有的电影,呈现出来的就是「厚重」。这在蝙蝠侠前传系列中尤其明显:
1.特写近景多、即使是全景、中景的时候,被摄入物体巨大身影挤占了画面的主体。三部曲里硕大的卡车、硕大的运输机、硕大的蝙蝠战车和蝙蝠战机,连那个蝙蝠摩托车都配了那么硕大的轮胎,在画面上,压着你喘不过气来。
2.诺兰在讲故事的时候你总能感觉到他的不紧不慢,高速剪辑你是永远看不到的。即使在处理紧张/高潮桥段时,配上汉斯季默那么重、快速鼓点的配乐,诺兰也一定耐性的把演员的动作/台词完整的展现完,他靠电影故事内在的戏剧冲突张力去让你紧张。这是一种选择。
3.统一整个电影的风格、基调。色调是昏黄、灰暗、压抑的。连蝙蝠侠的声音都低沉到地底,除了反派,谁都难得在电影里笑一下。顺便一提,诺兰的电影感觉都相当严肃。A级制作中为了在电影发展时不至于太冷场经常会讲笑话,这些你在诺兰的电影里是相当少看见的。
诺兰慢吞吞的讲故事,从来不会省略动机/动作让观众自己衔接人物性格变化。所以以上这一切,让我感觉到他电影中的「厚重」,而正是这种厚重感,让我感觉到了余华《活着》里说的“一根头发拴住一万斤的重量,但头发没有断”。我感受到了蝙蝠侠作为体制外英雄面对打破体制内暴力(警察)与犯罪分子之间平衡时,往往受到的双方的责难。第三部里管家辞职前的对韦恩说的:我当年埋了你的父母,现在我可不想亲手埋了韦恩一家。这种不详的宿命感一直在后两部前传中弥漫,而蝙蝠侠的出现究竟有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真是犹未可知,是蝙蝠侠的出现,升级了这些更为暴力反人类的反派,当平衡被打破,成长往往是天平的两端。看完《蝙蝠侠》的很多阴暗的想法,和诺兰营造出来的「厚重」是分不开的,而「厚重」我认为就是诺兰电影里的质感。
------斯皮尔伯格导演在《拯救大兵瑞恩》后个人风格转变非常明显,大量的移动跟拍镜头,在一个镜头中展现了大量的动作/表情/对话。这种处理同样是提升内在的节奏张力,在《慕尼黑》中尤为明显。恐怖份子的突袭、复仇队员第一次并不熟练甚至紧张的自杀,在这种跟拍,较长的镜头展现中,异常的真实,异常的有参与感。
而所有这一切,造成了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真实感」。
即使在科幻片《少数派报告》中,这种处理出来在情感线发展的流畅感,都让你感同身受。
------还可以简单举例子的如姜文的电影,色彩的荒诞、对白的荒诞、人物性格的荒诞/偏执、抽象/理想主义的配乐,仔细看,什么元素都被刻意的放大或者荒诞了。像极了余华的文字,特别是《兄弟》的里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但也正就是余华的文字,那么的荒诞,骨子里现实感倒愈加被浓重的挥洒出来。他与他都提笔说了一小撮人物,但我们总能在这一小撮人中看到一大批人。
------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大体都是有自己风格的导演,正是这种风格的导演,让电影可以任意被揉捏,被突破,被讨论,不会像好莱坞很多A级制作一般被公式、被限制、被预见。
电影质感的体现,大抵就是导演的个人手段与想法吧。
以上,提供是一种解释。
3. 离开滤镜和后期,如何用手机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
光线对质感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光也是摄影的核心要点,质感乃至整个画面的形成都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来构成的,这些点线面就是光。就和画家能通过画笔来勾 勒出线条一样,摄影师也能通过明暗来勾 勒出点线面,通过软硬来塑造细节。甚至就拿现实来说,如果一个物品被光直射,它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真的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样子吗?强光干扰之下,就算处在现实的物品,在我们眼里也会显得失真。所以,阴天和晴天出来的拍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就和光线强弱有很大的原因。而仅仅是光线的选择,侧光、逆光、顺光等等,都有非常多的门道。选择不同,最后的呈现效果也会不同。如果对摄影比较感兴趣的可以往这方面多钻研钻研,这边就不细讲了。并且我们普通人正常拍摄出来的效果虽然说比不上大片,但是也足够我们发朋友圈了。除了光之外,第二大影响质感的因素应该是相机了吧。而在本题,手机就是相机的替代品。好的手机质感会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像素和影像传感器的不同,细节层次也会有所不同表现。当然这并不绝对,也不是说一般的手机拍不出来质感好的照片,而是说,好的手机在细节的呈现上面肯定会更有优势。画面的真实还原程度,也非常依赖厂商的整体调色风格。还有就是手机相机的设置。对比度和锐度都是在有些手机可以进行调节的。需要柔和的质感就可以把锐度和对比度稍微往低处调,这算是拍照摄影的前期工作。当然后期成片了也可以调节,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拍摄的时候进行调节更为妥当。
4. 离开滤镜和后期,我们如何才能用手机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
用手机拍摄电影质感影像,需要分析电影质感是什么,电影质感的影像离不开构图、景深、色彩和光线等等,抓住这些点来拍摄影像,即使脱离滤镜与后期,依然可以让影像更具电影质感。以下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怎样用手机就可以拍出质感大片。
以上是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需要注意的几点,除此之外,观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影像多为长方形,在手机设置页面,需要将屏幕调制16:9,这样的构图瞬间给人电影质感的画面,而且扩大空间感,能够瞬间带入到影像中。
5. 现在电影感觉看的很没有意思,找不到以前的感觉,是什么情况
不是没有意思,是时代发展太快,你还停留在曾经的记忆里。
旧的记忆与当下影视 娱乐 日新月异的变化冲击,如果不能接受就会感觉没有意思。
这样的感觉不是不好,但也不是好。毕竟时代在发展我们要跟着它的步伐,才能进步成长。
简单来说主要的变化可以归纳几点
人们需要更森并多的内容来填充碎片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消遣,它不一定是86版,87版,94版,98版那样经典。能讨好你,愉悦你的身心就好。
这就是市场,这就是趋势,我们暂不讨论好坏,时代自会选择。
所以觉着现在没有意思是因为对过往影视的恋恋不舍,以及对新影视的不接受。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学会用进步的眼光去发现美,接受美。
因为以前看电影感到新奇,现在不同程度都可以看到段册坦视频,甚至自己就可以自编自演。
是因为我们生活变得好了,什么都经历过,看过
以前 娱乐 活动少,现在媒体多,各种电子产品州春桐,网络平台发达,掌上选择看电影,所有找不到感觉了。
觉得还是我们国家信息进步很大的原因,好多大片都已经视觉疲劳了,你的文化需要日益增长,记得九四年九五年看个异形,侏罗纪公园什么的,就震撼的不得了,现在看都没感觉了。好多片子没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就觉得没意思了,还是我们进步的快,文化生活水平和眼界提高了。就好比一个天天听各种相声笑话的人,他的笑点自然就高了。
现在的电影缺失的是人们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归属感!高 科技 及越来越多偶像化演员的加入,使观众已经没有任何新鲜感及陌生感,多媒体及 娱乐 化的普及使信息获得的渠道越来越多,电影是一种完完全全的 娱乐 ,再要去通过电影去表达一种思想诉求,或者是说通过电影传达一种心灵的共鸣已不可能,因为我们要的一切都是商品,呈现出的缺点譬如、故事拖拉,人物缺少真实感,情节经不起推敲等等。票房是电影投资人最重要的考虑,其他都不重要,只要票房好这个电影人就是成功的。作为电影是为大众服务的,它不可能完全变成哲学及艺术的结合体,电影也不是少部分人看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为大众服务的,何况我们现在这是 娱乐 !
以前我们喜欢坝坝电影,这样看起来很热闹也很有人情味,现在我们转移到了电影院,人与人之间虽然坐着很近,但陌生人居多,而且电影的质感没有以前好,父老乡亲也不在身边,所以会有回忆总想哭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