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字幕 > 电影台词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

电影台词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

发布时间:2022-07-31 02:33:23

1. 关于诚信的双簧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诚信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诚信(诚信有什么重要性?如果我们的身边没有诚信,将会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刻心中装着诚信,与诚信同行,培养学生诚信的品德,弘扬中华民族的忠诚守信文化。

二、活动准备:

确定主题,竞选主持人,拟定节目,讨论整个活动步骤。

排练节目

审查节目,将各节目有机组合,确定班会流程。

三、活动步骤:

1、主持人宣布主题中队活动开始。

2、集体诗朗诵《苍天有泪,诚信无痕》

3、演讲:《诚信是什么》

4、讲故事:《毛主席信守还书期》

5、舞蹈《大家一起来》

6、小品《小珊迪》《在金色的沙滩上》

7、讨论:学生发表对小品中现象的看法

8、列举校园中的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树立诚信意识

9、双簧:《百元钞票的自述》

10、诚信小测验

11、宣读《班级诚信守则》并签名做诚实、诚恳、信用、信任的人

12、学生代表讲话

13、请大家合唱《明天会更好》

四、活动过程:

(一)队列仪式

1、各小队整队清点人数,汇报给中队长(邱志鹏)

2、中队长(邱志鹏)汇报给中了队辅导员

3、出旗、敬礼、奏乐。

4、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队长(邱志鹏)讲话:

少先队员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

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以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欣让位于欺诈。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诚信高高翘起。诚信变轻了!难道“诚信”真的可以抛弃吗?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诚信在我身边》主题活动,希望大家把诚信放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掌声有请主持人:黄洛东、陈丽琼

(二)活动过程

主持人男: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

主持人女: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开放的民族。

男: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

女:传统的信用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照人间。

男:诚信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

女:诚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合:“诚信”还在我们的身边吗?主题班会——“诚信一生”现在开始!请欣赏集体诗朗诵《苍天有泪,诚信无痕》

男:现代社会更需要诚信。下面请欣赏马文宏同学的演讲《诚信是什么》。

女:谢谢马文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

男:是的,中国已加入WTO,迎来了参与全球竞争的第二个春天。

女:只有上上下下靠诚实守信,才能赢来国际关爱与国际的信任。

男:我们应当从小事做起。

女:自觉维护信用的尊严。

(合)一个有信誉的人,面容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

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的核心是真诚。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

男: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

女:诚则顺,为人真诚而办事则顺利。

男:中国从古代便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它告诫人们:一个不诚实爱骗人的孩子,最后会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失去诚信,在焦急上会失去朋友,在商业场上会失去顾客,做学问弄虚作假会一无所获。

男:请听邱志鹏同学给我们讲《毛主席信守还书期》的故事:

女:关于诚信还有很多故事,长久流传的故事富有魅力。

男:今天听了仍让人感慨不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以信义之邦著称于世。翻阅中国历史,古代有: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商鞅立木取信于民;

女:现代有:彭德怀元帅上万言书,展示了他敢讲真话,为民请命,坚决与“浮夸风”作斗争的伟人风范。香港巨商李嘉诚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专访时,吐露了他的成功之道——恪守诚信。

男:《亚洲周刊》的记者在采访长江实业的总裁时,这样问到:“为什么您能将事业做大?”李总裁坚定的回答到:“一字而已——信。”他的肺腑之言,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女:当前,我们国家已加入世贸组织,已融入世界经济之中,长虹集团发表的“入世宣言”中,再次提到坚持诚信为本,如果不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必将影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长此以往,我们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诚信,是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大事!诚信,决不能在我们少年一代手中丧失!

男: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女: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诚信的人吧。请欣赏舞蹈《大家一起来》

男:同学们如果你知道一个生命垂危,即将悲惨死去的小男儿,他还坚守诚信的故事吗?让我们来欣赏由郭思锐、庄勤伟同等学带来的小品《小珊迪》。

女:多么感人的故事啊!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感触?

(讨论:学生发表对小品中现象的看法)

男:好了!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这样一个故事,课本剧《在金色的沙滩上》

女: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我们的班级,你最相信谁?

男:为什么你相信他?(找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女:接下来我们来听听由同学们来列举我们身边的诚信的行为和不诚信的行为。(学生自由发挥)

男:我们不会因为天气不好而迟到;无论什么时候,老师都不会迟到,而会准时站在讲台上,老师就是我们诚信的榜样……

女:同学们也列举了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有的机构说到小区去为居民免费检查身体,其实是商家推销药品,骗老年人买他们的产品,实际上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很多网吧里贴着“禁止16岁以下儿童入内”,却仍然接待16岁以下的儿童在网吧里玩游戏;一些袋装儿童食品包装上标明内有某玩具,吸引小孩去买,实际上里边并没有;农贸市场上,有小贩在秤下边粘着吸铁石……

男: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张钞票的自述(双簧:《百元钞票的自述》)

男:同学们你想知道自己诚信度多高吗?我们来个诚信IQ小测验吧。

女:下面来制定《年级诚信守则》,宣读《年级诚信守则》。并请愿意遵守该守则的同学签名并接受全年级同学的监督,做诚实、诚恳、信用、信任的人。

(合):同学们,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让我们把诚信永远装在心中,做一个以诚信为原则的人!请学生代表讲几句。

(合):我们坚信,诚信的明天会更好!请全体同学齐唱《明天会更好》。

(在音乐声中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三)仪式

1、辅导员讲话:

少先队员们:大家好!在今天的《诚信一生》主题活动中,我和大家都感受到了社会需要诚信,人们呼唤诚信。希望大家把诚信放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用你们的“诚”和“信”感动他人乃至影响整个社会。也许你们的小手是那样的稚嫩,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只要你们矢志不移,锲而不舍,诚信之花一定会处处开放!

2、呼号

3、退旗、敬礼、奏乐

4、活动结束

2. 数来宝棺材铺台词

相声《数来宝》

马志明、黄族民

台词

甲:这个相声,曲艺形式之一啊。
乙:对。
甲:曲艺哪,又叫"什样杂耍"儿。
乙:哎,有这么叫的。
甲:杂耍吗,
乙:嗯。
甲:耍、弹、变、练。
乙:嗯。
甲:说、学、逗、唱。
乙:什么都有。
甲:我最爱唱。
乙:哦,您还喜欢唱?
甲:不过"干唱"我可不唱。
乙:哎……怎么还"干唱"啊?
甲:没有乐器伴奏,我不唱。
乙:唉,这上哪儿给你找乐器去?
甲:甭找啊,在这儿哪。
乙:噢,就这"七块板儿"啊?呵呵呵呵……
甲:啊,怎么着?怎么着?
乙:还怎么着?
甲:别小看这"七块板儿",哎,这"七块板儿",别小看。
乙:怎么着?
甲:不好掌握。
乙:什么呀,就不好掌握……
甲:不好掌握,一般人打不了。
乙:这……一般人打不了?
甲:我先来个"过门儿",你听听。
乙:呦,这还有"过门儿"?
甲:唉,先来个"过门儿",乐器吗。(打板儿,过门儿。)
乙:嗯,行!要过饭!
甲:什么叫"要过饭"哪?什么话,这叫!
乙:这我懂,啊。打这"七块板儿",这叫"数来宝",要饭的!
甲:别听他的啊!说错了!
乙:说错了?
甲:错了,唉,错了!
乙:嗯?
甲:记住了!数来宝的不要饭--
乙:不要饭?
甲:--要钱!
乙:噢……这不一样吗!
甲:要说这数来宝的也不容易。
乙:怎不容易呀?
甲:讲究是现编现唱。
乙:那当然。都得这样儿。
甲:得做到"三快"。
乙:哪"三快"?
甲:眼快,心快,嘴快。
乙:这"眼快"是?
甲:发现目标了。
乙:"心快"?
甲:编出词儿来。
乙:"嘴快"哪?
甲:跟着就得唱出来。
乙:要说是不简单。
甲:数来宝的一进大街,三百六十行,见什么唱什么。
乙:那是啊。
甲:他跟这个一般要饭的还不一样。
乙:怎么不一样啊?
甲:要饭的来了,大爷,大奶奶喊了半天,就许不给。
乙:那可不。
甲:唯独这数来宝的要来了,往这儿一站,你就得给钱。
乙:哦,数来宝的一来,准得给钱?
甲:哎。
乙:那是没碰上我,他要碰上我,我就不给钱。
甲:你得听他唱的怎么样。
乙:我根本就不听。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哎,对啦!我就不给。
甲:没你这样儿的!
乙:我就这样儿!
甲:没你这么"轴"的!
乙:我就这么"轴"!
甲:没你这么拧的!
乙:我就这么拧!
甲:没你这么不是玩意儿的!
乙:我就这么不是玩意儿……你才不是玩意儿哪!怎么说话哪?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你不知道,我有外号儿。
甲:外号儿?
乙:哎。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根毛儿不拔!
甲:滑出溜?
乙:那是。
甲:你没打听打听?
乙:啊,啊。
甲:我也有个外号儿。
乙:你外号儿是?
甲:榔头。
乙:榔头干吗呀?
甲:你就是"瓷公鸡",我把你那尾巴"棒"(敲、击)下一块来!
乙:嗬!我还有外号儿啦!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钱锈"。
甲:怎么叫"钱锈"啊?
乙:那是啊,钱,只一到我身上,那就"锈"住了!"钱锈"。
甲:哦,我外号儿"铁刷子"!
乙:"铁刷子"什么意思?
甲:专刷你这"钱锈"!
乙:你呀,也甭斗嘴儿。不信,咱俩就试一回。
甲:咱学一学。
乙:怎么样?
甲:可以呀。
乙:来。
甲:打这儿起这桌子--
乙:啊,啊。
甲:就不是说相声那个场面桌儿了。
乙:那,这是什么哪?
甲:买卖家儿那栏柜。
乙:噢,这就变柜台啦。
甲:哎。
乙:那行。
甲:我哪,就好比是这个数来宝的。
乙:那当然啦。
甲:你往柜台里头一站,您就是买卖家儿"内掌柜"的……
乙:行。
甲:我来到这儿哪……
乙:哎,哎,哎,不,不,不!什么叫"内掌柜"的?我成老板娘了是吧?!
甲:不是。
乙:像话吗?
甲:……买卖家儿那位……掌柜的。
乙:你呀,也甭这位、那位,这买卖儿就我这么一位大掌柜的。
甲:大掌柜的?
乙:行不行?
甲:数来宝的来了,往你门口儿这儿一站,我就开始数,你就准备给钱。
乙:我不给。
甲:你不给我没结没完,我总这儿数。
乙:你数啊,不论你怎么数,你也是白数(白薯)。
甲:……怎么"白薯"啊?
乙:那可不,数了半天不给钱,这不"白数"(白薯)了吗!
甲:白数(白薯)不了!
乙:不信咱就试试。
甲:咱来来啊,开始了啊。
乙:真是。
甲:(打板儿、过门儿)"噢--"
乙:不,不!您等会儿!您这"噢--",这干吗?这是?
甲:这是数来宝的规矩。
乙:什么规矩?
甲:没唱以前,先得"噢--",
乙:这干吗呀?
甲:引人注意听。
乙:哦。
甲:这跟那个唱戏、叫板,一个道理。
乙:哦,明白了,明白了。
甲:噢--
乙:叫板哪。
甲:噢--
乙:开始了。
甲、乙:噢--
乙、行了,行了!你跑这儿轰鹅来啦?"噢--"没完了是吗?
甲:重来,重来了啊。
乙:什么呀,这叫!
甲:噢,这个竹板儿打,(我这)进街来,

铺户这个买卖两边排,
是也有买,也有卖,
也有这个幌子和招牌。
金招牌,(我这)银招牌,
里里外外的挂出来。
这边儿写:特别(这个)减价大赠彩;
那边儿写:(这个)白送一天您快来。
说你也来,我也来,
(这个)大掌柜的发了财!
您老发财我沾光,
路过相求来拜望。
一拜君,二拜臣,
三拜掌柜的大量人。
人量大,(我这)海量宽,
刘备老爷坐西川。
西川坐下了汉刘备,
保驾的臣,三千岁。
人又高,(我这)马又大,
豹头环眼把胡子乍,
是大喊三声桥塌下。
夏侯杰,落了马,
曹操一见也害怕。(小过门儿)
我在那边儿拐了个弯儿,
我扭项回头拜这家儿。
我拜了他,不拜你,
你说傻子没道理。
大掌柜的真不错,
站在(这个)门口儿一个劲儿的乐,
您把(这个)铜子儿给几个,
拿回家去好治饿。
这位掌柜的好说话儿,
他留分头、光嘴巴儿,
身上穿着个蓝大褂儿。
手里边摇着个白折扇儿,
不扇屁股扇脸蛋儿!

乙:咳!走,走,走,走,走!
甲:噢,你叫我走,(我这)不能走,

走到了天黑空着手,
一分钱我这也没有,
老傻还得饿一宿,
我求掌柜的高高手,
你要给钱我就走!

乙:去,去,去,去!
甲:哎,叫我去,我不能去,

去到了天黑吃谁去?
一没房子二没地,
老傻多跑几里地。
掌柜的别说推辞话,
穷人沾光没多大。

乙:我看你刚才好像来一趟了?
甲:噢,大掌柜,你别起火,

那刚才来的可不是我。
他是谁,我是谁,
别拿张飞当李逵。
我是我,他是他,
各人有钱个人花。
大掌柜的看一看,
你别拿孟良当焦赞。

乙:我说你呀,来巧啦!我们掌柜的不在家。
甲:噢,一句话,(我这)算白搭,

你说掌柜的不在家。
掌柜的不在你老在,
你老办事更明白。
我看掌柜的走不远,
有这个买卖把他管。
里推外,外推里,
大掌柜的就是你。

乙:嗯,是我,啊,是我。怎么着?我呀,没钱。
甲:噢,你说没有我说有,

这个票子洋钱柜里头。
你要有钱你不拿,
票子不会往外爬;
你要有钱你不动,
票子不会往外蹦;
不会爬,不会蹦,
我求掌柜的往外送。

乙:我说你贫不贫哪?
甲:噢,说我贫,那我就贫,

我不偷不摸是好人。
我一不偷,二不摸,
三不打抢,四不夺。
这个数来宝的流口辙,
我不耍贫嘴不能活。

乙:我说你凭什么找我要钱哪?
甲:噢,大掌柜,你听其详,

截(打)周朝列国就有我这行。
孔夫子无食困陈蔡,
多亏了范丹老祖把粮帮。
借你们吃,借你们穿,
借来(这个)米山和面山哪,
直到如今没还完。
我不论僧,不论道,
不论你回、汉和两教,
天主堂,耶稣教,
孔圣人的门徒我都要。

乙:你都要啊?你知我这是什么买卖儿?
甲:噢,我从小没念过《三字经》,

您这个字号认不清。

乙:哎,认不清没关系,我告诉你。我这是呀,切面铺。
甲:行咧!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

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
您这个棺材真正好,
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装里死人跑不了,
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

乙:不,不,不!停!停!怎么出来棺材铺啦?
甲:你不说的吗,开棺材铺吗?
乙:谁说棺材铺啦?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哎。
甲:切面铺没意思。棺材铺,棺材,棺材,官保发财。
乙:噢……不,不,不!发财,也不开棺材铺。
甲:就棺材铺吧,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行了,行了!咱别对付行吗?我就是切面铺。
甲:别介,别介。
乙:什么叫"别介"呀?
甲:这个棺材铺这词儿我熟啊。
乙:噢……你熟我就得就合你呀?有这道理吗?!就是切面铺,有词儿你就唱;没词儿,走!啊。
甲:非切面铺?
乙:就是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那可不。
甲: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的是……切面铺。
乙:哎,切面铺。
甲:怎么样?
乙:哎,行。
甲:切面铺,切面铺……卖切面……
乙:这不废话吗!
甲:卖切面,面又白,质量高,分量足,不少给,宽条儿的,细条儿的,还经煮,吃到嘴里特别筋道,买卖好,大赚钱……
乙:行啦!多可气!啊!又没辙,又没韵,还一句也不挨着。我说你这叫"数来宝"吗?这个!
甲:这不切面铺的事儿吗。
乙:切面铺的事儿不行。什么叫"数来宝"?你得有辙,有韵,有板……
甲:有板?
乙:那当然啦。
甲:那行哩,有韵。竹板儿打,我(这)抬头看,这个大掌柜的卖切面。
乙:哎,对。卖切面。
甲:这个切面铺啊,耍大刀,这生日满月用得着。
乙:嗯。
甲:要说面,咱们净说面,

和出来,一个蛋,
擀出来,一大片,
切出来,一条线,
下到这个锅里团团转,
捞到碗里莲花瓣,
又好吃,又好看,
一个人儿吃半斤,
仨人儿吃斤半,
大掌柜的算一算,
算不上来你混蛋。

乙:你混蛋!怎么带骂人的这个?!
甲:这没办法。这咱懂啊,言前辙呀,知道吗?(十三道大辙,言前辙)正赶这儿,大掌柜,算一算,算不上来,你……闹一混蛋。
乙:瞧我赶这辙!
甲:赶辙上了。
乙:得,得,得。算了,算了。我呀,切面铺不开了。
甲:不开了?
乙:我改买卖儿。
甲:改棺材铺,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行,行了!谁改棺材铺啊?
甲:改什么?
乙:我呀,我卖冰棍儿。
甲:卖冰棍儿能卖多少钱哪?
乙:我卖着玩儿,不赚钱。
甲:卖冰棍儿。
乙:卖着玩儿。
甲:行哩。这个竹板儿打,真有趣儿,这个大掌柜的卖冰棍儿。
乙:卖冰棍儿。
甲:您这个冰棍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对!怎么又出来棺材啦?
甲:怎么啦?怎么啦?哪儿有棺材?
乙:哪儿有棺材?这"一头儿大,一头儿小"怎么回事?
甲:这包装啊,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这好往外拿呀,知道吗?
乙:不,不,不!我这冰棍儿呀,就是两头一边儿粗。
甲:你这太别扭了!
乙:我就卖这别扭冰棍儿。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哎。
甲:怎么样?
乙:好!这词儿行,啊。
甲:这词儿怎么样?
乙:好!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不错!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

甲、乙: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没完了是吧?
甲:你不说好吗。
乙:好也不能老唱这一句呀!
甲:你的意思哪?
乙:你得往下唱啊!
甲:还得往下唱?
乙:那可不。
甲:吃冰棍儿……吃冰棍儿……这个大掌柜的吃冰棍儿。
乙:好吗!我弄三棵冰棍儿吃!
甲:吃冰棍儿,把茶沏,喝茶一会儿就拉稀。
乙:那还不拉稀呀!
甲:这吃冰棍儿,拿起来瞧,是小豆、桔子有香蕉,
乙:对。
甲:东西好,材料高,不怕晒,不怕烤,搁在火里化不了……
乙:哎--哎!我说这是冰棍儿呀?
甲:火筷子!
乙:火……你提火筷子干吗呀?!这位。我说,冰棍儿我不卖啦。
甲:不卖啦?
乙:我呀,我开澡堂子。
甲:澡堂子?
乙:澡堂子怎么样?
甲:好咧!有啊。
乙:啊。
甲: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堂子铺……
乙:行……哎!不对,不对!啊!什么叫"堂子铺"啊?
甲:就是澡堂子啊!
乙:不,没这么说话的啊!"二哥,您哪儿洗澡啊?""我,堂子铺!"像话吗?有这么说话的吗?
甲:这都听得懂啊,谁听不懂啊?
乙:听得懂,也不行!不许这么说话,就得叫洗澡堂!
甲:非得洗澡堂?
乙:就洗澡堂。
甲:竹板儿打,(我这)走慌忙,掌柜的开了个洗澡堂。
乙:洗澡堂。
甲: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不,不,不!不对,不对!这澡堂子里边怎么冻成冰啦?这个!
甲:串了,串了。
乙:不象话!冰棍儿的词儿不行!啊!
甲: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手巾又白水又清,
乙:哎,这差不多。
甲:要洗澡,进门来,
乙:是。
甲:是胰子香,手巾白。
乙:对。
甲:这个大毛巾,围当腰,就是不把脑袋包。
乙:没有包脑袋的,啊!
甲:是有温水儿,(它)有热水儿,越烫越美直咧嘴儿。
乙:好。
甲:有一个老头儿六十八,

进这池塘笑哈哈,
是头又晕,眼又花,
"呱唧"摔了个大马趴—

乙:呦!
甲:伙计一见往外搭。
乙:怎么回事?这是?
甲:晕堂子了。
乙:咳!你少洗会儿多好啊!
甲:怎么样?唱的?
乙:好谈不上啊,凑合着。
甲:给钱!甭废话,拿钱!
乙:要说他这行也不易。得!给你一分钱!
甲:多钱?
乙:一分钱。
甲:一分钱?
乙:啊。
甲:哎,大掌柜,你看一看,

我唱了半天一头汗,
这一分钱,怎么吃饭,
我求掌柜的换一换。

乙:换换?你打算要多少?
甲:哎,数来宝的不害臊,你给多少我都要。
乙:嚯!
甲:什么叫棉袄、大衣、水獭帽儿,

皮鞋、围脖、大手套儿;
凉席、蚊帐、大炉灶,
这个电灯、电话、电灯泡;
这个汽车、楼房、现金和支票,
桌椅、板凳、盆景儿、帽镜,
连内掌柜的我都要。

乙:嚯!你再胡说八道我可打你了啊!
甲:噢,大掌柜,你说大话,你瞪着眼睛要打架。
乙:怎么着?
甲:要打架,(咱们)出街东,在这儿打架怕欺生,
乙:嚯!
甲:要打架,咱往西,

咱俩打架值不得。
要打架,咱往北,
一对一个你白给!

乙:呀!
甲:要打架,咱奔正南,

是数来宝的万万千,
越聚傻子人越多,

拆了你这个兔子窝!

乙:嚯!惹不起!冲你呀,我这买卖儿,关门!
甲:噢,稀里里,(我这)哗啦啦,

这个大掌柜的把门插。
说夜间插门怕失盗,
这白天插门为什么?
竹板儿打,细留神,
八成里边死了人。

乙:呦!我,我开开得了!
甲:噢,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

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
您这个棺材真正好,
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停,停,停,停!怎么又出来棺材铺啦?
甲:死人啦。
乙:谁死人啦?哪儿死人啦?
甲:没死人你插上门儿不做买卖儿了?
乙:谁不做买卖儿啊!我,我们家有事儿……
甲:有事儿?
乙:我停业一天行吗?
甲:什么事儿啊?
乙:什么事儿,好事儿啊!喜事儿,我结婚,娶媳妇儿。
甲:娶媳妇儿?
乙:怎么样?
甲:更得给钱啦!
乙:给钱没关系,你得有好词儿!
甲:当然有啦!
乙:那你唱啊。
甲:听着!
乙:唱。
甲:竹板儿打,(我这)真有趣儿,
乙:是。
甲: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份儿)。
乙:对--不,不,不对!什么叫"娶媳份儿"呀?这什么词儿,这个?
甲:倒音了,倒音了。
乙:不象话,这!
甲:竹板儿打,真有准儿,(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粉儿)。
乙;不,这也不行啊!
甲:定准了音儿,大掌柜的娶媳分儿……
乙:什么词儿?
甲: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娶媳发……
乙:咳!
甲: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你娶妈……
乙:你娶妈!你娶妈!
甲:这不想吗,娶什么哪?娶嘛呐?知道嘛,琢磨词儿哪。
乙:你琢磨词儿你别说出来呀!
甲:我再琢磨琢磨……,
乙:琢磨好了!
甲:稀里里,(我这)哗啦啦,大掌柜的您成家!
乙:好吗!我成家"稀里哗啦"的!全散了是吧?
甲:这也不行?
乙:不,不象话。
甲:说来的巧,来的妙,掌柜的成家我来到。
乙:哎,这凑合。
甲:这个亲戚朋友把喜道,掌柜的站在堂前哈哈笑。
乙:那是啊。
甲:前边铜锣开着道,

后边跟着八抬轿,
八抬轿,抬进门,
(这个)伴娘过来搀新人。
是铺红毡,捯喜毡,
一捯捯在了喜桌前。
有一对喜蜡分左右,
喜字儿香炉摆中间。
拜罢了地,摆罢了天,
拜罢了天地拜祖先,
拜罢了祖先拜高堂,
夫妻交拜入洞房。

乙:好!
甲:您这个洞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还是棺材呀!?

3. 马志明相声《数来宝》的词谁有谢谢!

《数来宝》

表演:马志明、黄族民

甲:这个相声,曲艺形式之一啊。

乙:对。

甲:曲艺哪,又叫"什样杂耍"儿。

乙:哎,有这么叫的。

甲:杂耍吗,

乙:嗯。

甲:耍、弹、变、练。

乙:嗯。

甲:说、学、逗、唱。

乙:什么都有。

甲:我最爱唱。

乙:哦,您还喜欢唱?

甲:不过"干唱"我可不唱。

乙:哎……怎么还"干唱"啊?

甲:没有乐器伴奏,我不唱。

乙:唉,这上哪儿给你找乐器去?

甲:甭找啊,在这儿哪。

乙:噢,就这"七块板儿"啊?呵呵呵呵……

甲:啊,怎么着?怎么着?

乙:还怎么着?

甲:别小看这"七块板儿",哎,这"七块板儿",别小看。

乙:怎么着?

甲:不好掌握。

乙:什么呀,就不好掌握……

甲:不好掌握,一般人打不了。

乙:这……一般人打不了?

甲:我先来个"过门儿",你听听。

乙:呦,这还有"过门儿"?

甲:唉,先来个"过门儿",乐器吗。(打板儿,过门儿。)

乙:嗯,行!要过饭!

甲:什么叫"要过饭"哪?什么话,这叫!

乙:这我懂,啊。打这"七块板儿",这叫"数来宝",要饭的!

甲:别听他的啊!说错了!

乙:说错了?

甲:错了,唉,错了!

乙:嗯?

甲:记住了!数来宝的不要饭--

乙:不要饭?

甲:--要钱!

乙:噢……这不一样吗!

甲:要说这数来宝的也不容易。

乙:怎不容易呀?

甲:讲究是现编现唱。

乙:那当然。都得这样儿。

甲:得做到"三快"。

乙:哪"三快"?

甲:眼快,心快,嘴快。

乙:这"眼快"是?

甲:发现目标了。

乙:"心快"?

甲:编出词儿来。

乙:"嘴快"哪?

甲:跟着就得唱出来。

乙:要说是不简单。

甲:数来宝的一进大街,三百六十行,见什么唱什么。

乙:那是啊。

甲:他跟这个一般要饭的还不一样。

乙:怎么不一样啊?

甲:要饭的来了,大爷,大奶奶喊了半天,就是不给。

乙:那可不。

甲:唯独这数来宝的要来了,往这儿一站,你就得给钱。

乙:哦,数来宝的一来,准得给钱?

甲:哎。

乙:那是没碰上我,他要碰上我,我就不给钱。

甲:你得听他唱的怎么样。

乙:我根本就不听。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哎,对啦!我就不给。

甲:没你这样儿的!

乙:我就这样儿!

甲:没你这么"轴"的!

乙:我就这么"轴"!

甲:没你这么拧的!

乙:我就这么拧!

甲:没你这么不是玩意儿的!

乙:我就这么不是玩意儿……你才不是玩意儿哪!怎么说话哪?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你不知道,我有外号儿。

甲:外号儿?

乙:哎。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根毛儿不拔!

甲:滑出溜?

乙:那是。

甲:你没打听打听?

乙:啊。

甲:我也有个外号儿。

乙:你外号儿是?

甲:榔头。

乙:榔头干吗呀?

甲:你就是"瓷公鸡",我把你那尾巴"棒"(敲、击)下一块来!

乙:嗬!我还有外号儿啦!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钱锈"。

甲:怎么叫"钱锈"啊?

乙:那是啊,钱,只一到我身上,那就"锈"住了!"钱锈"。

甲:哦,我外号儿"铁刷子"!

乙:"铁刷子"什么意思?

甲:专刷你这"钱锈"!

乙:你呀,也甭斗嘴儿。不信,咱俩就试一回。

甲:咱学一学。

乙:怎么样?

甲:可以呀。

乙:来。

甲:打这儿起这桌子--

乙:啊,啊。

甲:就不是说相声那个场面桌儿了。

乙:那,这是什么哪?

甲:买卖家儿那栏柜。

乙:噢,这就变柜台啦。

甲:哎。

乙:那行。

甲:我哪,就好比是这个数来宝的。

乙:那当然啦。

甲:你往柜台里头一站,您就是买卖家儿"内掌柜"的……

乙:行。

甲:我来到这儿哪……

乙:哎,哎,哎,不,不,不!什么叫"内掌柜"的?我成老板娘了是吧?!

甲:不是。

乙:像话吗?

甲:……买卖家儿那位……掌柜的。

乙:你呀,也甭这位、那位,这买卖儿就我这么一位大掌柜的。

甲:大掌柜的?

乙:行不行?

甲:数来宝的来了,往你门口儿这儿一站,我就开始数,你就准备给钱。

乙:我不给。

甲:你不给我没结没完,我总这儿数。

乙:你数啊,不论你怎么数,你也是白数(白薯)。

甲:……怎么"白薯"啊?

乙:那可不,数了半天不给钱,这不"白数"(白薯)了吗!

甲:白数(白薯)不了!

乙:不信咱就试试。

甲:咱来来啊,开始了啊。

乙:真是。

甲:(打板儿、过门儿)"噢--"

乙:不,不!您等会儿!您这"噢--",这干吗?这是?

甲:这是数来宝的规矩。

乙:什么规矩?

甲:没唱以前,先得"噢--",

乙:这干吗呀?

甲:引人注意听。

乙:哦。

甲:这跟那个唱戏、叫板,一个道理。

乙:哦,明白了,明白了。

甲:噢--

乙:叫板哪。

甲:噢--

乙:开始了。

甲:噢--

乙:行了,行了!你跑这儿轰鹅来啦?"噢--"没完了是吗?

甲:重来,重来了啊。

乙:什么呀,这叫!

甲:噢,这个竹板儿打,(我这)进街来,铺户这个买卖两边排,是也有买,也有卖,也有这个幌子和招牌。金招牌,(我这)银招牌,里里外外的挂出来。这边儿写:特别(这个)减价大赠彩;那边儿写:(这个)白送一天您快来。说你也来,我也来,(这个)大掌柜的发了财!您老发财我沾光,路过相求来拜望。

一拜君,二拜臣,三拜掌柜的大量人。人量大,(我这)海量宽,刘备老爷坐西川。西川坐下了汉刘备,保驾的臣,三千岁。人又高,(我这)马又大,豹头环眼把胡子乍,是大喊三声桥塌下。夏侯杰,落了马,曹操一见也害怕。(小过门儿)我在那边儿拐了个弯儿,我扭项回头拜这家儿。我拜了他,不拜你,你说傻子没道理。

大掌柜的真不错,站在(这个)门口儿一个劲儿的乐,您把(这个)铜子儿给几个,拿回家去好治饿。这位掌柜的好说话儿,他留分头、光嘴巴儿,身上穿着个蓝大褂儿。手里边摇着个白折扇儿,不扇屁股扇脸蛋儿!

乙:咳!走,走,走,走,走!

甲:噢,你叫我走,(我这)不能走,走到了天黑空着手,一分钱我这也没有,老傻还得饿一宿,我求掌柜的高高手,你要给钱我就走!

乙:去,去,去,去!

甲:哎,叫我去,我不能去,去到了天黑吃谁去?一没房子二没地,老傻多跑几里地。掌柜的别说推辞话,穷人沾光没多大。

乙:我看你刚才好像来一趟了?

甲:噢,大掌柜,你别起火,那刚才来的可不是我。他是谁,我是谁,别拿张飞当李逵。我是我,他是他,各人有钱个人花。大掌柜的看一看,你别拿孟良当焦赞。

乙:我说你呀,来巧啦!我们掌柜的不在家。

甲:噢,一句话,(我这)算白搭,你说掌柜的不在家。掌柜的不在你老在,你老办事更明白。我看掌柜的走不远,有这个买卖把他管。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

乙:嗯,是我,啊,是我。怎么着?我呀,没钱。

甲:噢,你说没有我说有,这个票子洋钱柜里头。你要有钱你不拿,票子不会往外爬;你要有钱你不动,票子不会往外蹦;不会爬,不会蹦,我求掌柜的往外送。

乙:我说你贫不贫哪?

甲:噢,说我贫,那我就贫,我不偷不摸是好人。我一不偷,二不摸,三不打抢,四不夺。这个数来宝的流口辙,我不耍贫嘴不能活。

乙:我说你凭什么找我要钱哪?

甲:噢,大掌柜,你听其详,打周朝列国就有我这行。孔夫子无食困陈蔡,多亏了范丹老祖把粮帮。借你们吃,借你们穿,借来这米山和面山,直到如今没还完。我不论僧,不论道,不论你回、汉和两教,天主堂,耶稣教,孔圣人的门徒我都要。

乙:你都要啊?你知我这是什么买卖儿?

甲:噢,我从小没念过《三字经》,您这个字号认不清。

乙:哎,认不清没关系,我告诉你。我这是呀,切面铺。

甲:行咧!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您这个棺材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装里死人跑不了,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

乙:不,不,不!停!停!怎么出来棺材铺啦?

甲:你不说的吗,开棺材铺吗?

乙:谁说棺材铺啦?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哎。

甲:切面铺没意思。棺材铺,棺材,棺材,官保发财。

乙:噢……不,不,不!发财,也不开棺材铺。

甲:就棺材铺吧,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行了,行了!咱别对付行吗?我就是切面铺。

甲:别介,别介。

乙:什么叫"别介"呀?

甲:这个棺材铺这词儿我熟啊。

乙:噢……你熟我就得就合你呀?有这道理吗?!就是切面铺,有词儿你就唱;没词儿,走!啊。

甲:非切面铺?

乙:就是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那可不。

甲: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的是……切面铺。

乙:哎,切面铺。

甲:怎么样?

乙:哎,行。

甲:切面铺,切面铺……卖切面……

乙:这不废话吗!

甲:卖切面,面又白,质量高,分量足,不少给,宽条儿的,细条儿的,还经煮,吃到嘴里特别筋道,买卖好,大赚钱……

乙:行啦!多可气!啊!又没辙,又没韵,还一句也不挨着。我说你这叫"数来宝"吗?这个!

甲:这不切面铺的事儿吗。

乙:切面铺的事儿不行。什么叫"数来宝"?你得有辙,有韵,有板……

甲:有板?

乙:那当然啦。

甲:那行哩,有韵。竹板儿打,我(这)抬头看,这个大掌柜的卖切面。

乙:哎,对。卖切面。

甲:这个切面铺啊,耍大刀,这生日满月用得着。

乙:嗯。

甲:要说面,咱们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下到这个锅里团团转,捞到碗里莲花瓣,又好吃,又好看,一个人儿吃半斤,仨人儿吃斤半,大掌柜的算一算,算不上来你混蛋。

乙:你混蛋!怎么带骂人的这个?!

甲:这没办法。这咱懂啊,言前辙呀,知道吗?(十三道大辙,言前辙)正赶这儿,大掌柜,算一算,算不上来,你……闹一混蛋。

乙:瞧我赶这辙!

甲:赶辙上了。

乙:得,得,得。算了,算了。我呀,切面铺不开了。

甲:不开了?

乙:我改买卖儿。

甲:改棺材铺,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行,行了!谁改棺材铺啊?

甲:改什么?

乙:我呀,我卖冰棍儿。

甲:卖冰棍儿能卖多少钱哪?

乙:我卖着玩儿,不赚钱。

甲:卖冰棍儿。

乙:卖着玩儿。

甲:行哩。这个竹板儿打,真有趣儿,这个大掌柜的卖冰棍儿。

乙:卖冰棍儿。

甲:您这个冰棍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对!怎么又出来棺材啦?

甲:怎么啦?怎么啦?哪儿有棺材?

乙:哪儿有棺材?这"一头儿大,一头儿小"怎么回事?

甲:这包装啊,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这好往外拿呀,知道吗?

乙:不,不,不!我这冰棍儿呀,就是两头一边儿粗。

甲:你这太别扭了!

乙:我就卖这别扭冰棍儿。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哎。

甲:怎么样?

乙:好!这词儿行,啊。

甲:这词儿怎么样?

乙:好!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不错!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

甲、乙: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没完了是吧?

甲:你不说好吗。

乙:好也不能老唱这一句呀!

甲:你的意思哪?

乙:你得往下唱啊!

甲:还得往下唱?

乙:那可不。

甲:吃冰棍儿……吃冰棍儿……这个大掌柜的吃冰棍儿。

乙:好吗!我弄三棵冰棍儿吃!

甲:吃冰棍儿,把茶沏,喝茶一会儿就拉稀。

乙:那还不拉稀呀!

甲:这吃冰棍儿,拿起来瞧,是小豆、桔子有香蕉,

乙:对。

甲:东西好,材料高,不怕晒,不怕烤,搁在火里化不了……

乙:哎--哎!我说这是冰棍儿呀?

甲:火筷子!

乙:火……你提火筷子干吗呀?!这位。我说,冰棍儿我不卖啦。

甲:不卖啦?

乙:我呀,我开澡堂子。

甲:澡堂子?

乙:澡堂子怎么样?

甲:好咧!有啊。

乙:啊。

甲: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堂子铺……

乙:行……哎!不对,不对!啊!什么叫"堂子铺"啊?

甲:就是澡堂子啊!

乙:不,没这么说话的啊!"二哥,您哪儿洗澡啊?""我,堂子铺!"像话吗?有这么说话的吗?

甲:这都听得懂啊,谁听不懂啊?

乙:听得懂,也不行!不许这么说话,就得叫洗澡堂!

甲:非得洗澡堂?

乙:就洗澡堂。

甲:竹板儿打,(我这)走慌忙,掌柜的开了个洗澡堂。

乙:洗澡堂。

甲: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不,不,不!不对,不对!这澡堂子里边怎么冻成冰啦?这个!

甲:串了,串了。

乙:不象话!冰棍儿的词儿不行!啊!

甲: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手巾又白水又清,

乙:哎,这差不多。

甲:要洗澡,进门来,

乙:是。

甲:是胰子香,手巾白。

乙:对。

甲:这个大毛巾,围当腰,就是不把脑袋包。

乙:没有包脑袋的,啊!

甲:是有温水儿,(它)有热水儿,越烫越美直咧嘴儿。

乙:好。

甲:有一个老头儿六十八,进这池塘笑哈哈,是头又晕,眼又花,"呱唧"摔了个大马趴。

乙:呦!

甲:伙计一见往外搭。

乙:怎么回事?这是?

甲:晕堂子了。

乙:咳!你少洗会儿多好啊!

甲:怎么样?唱的?

乙:好谈不上啊,凑合着。

甲:给钱!甭废话,拿钱!

乙:要说他这行也不易。得!给你一分钱!

甲:多钱?

乙:一分钱。

甲:一分钱?

乙:啊。

甲:哎,大掌柜,你看一看,我唱了半天一头汗,这一分钱,怎么吃饭,我求掌柜的换一换。

乙:换换?你打算要多少?

甲:哎,数来宝的不害臊,你给多少我都要。

乙:嚯!

甲:什么叫棉袄、大衣、水獭帽儿,皮鞋、围脖、大手套儿;凉席、蚊帐、大炉灶,这个电灯、电话、电灯泡;这个汽车、楼房、现金和支票,桌椅、板凳、盆景儿、帽镜,连内掌柜的我都要。

乙:嚯!你再胡说八道我可打你了啊!

甲:噢,大掌柜,你说大话,你瞪着眼睛要打架。

乙:怎么着?

甲:要打架,(咱们)出街东,在这儿打架怕欺生,

乙:嚯!

甲:要打架,咱往西,咱俩打架值不得。要打架,咱往北,一对一个你白给!

乙:呀!

甲:要打架,咱奔正南,是数来宝的万万千,越聚傻子人越多,拆了你这个兔子窝!

乙:嚯!惹不起!冲你呀,我这买卖儿,关门!

甲:噢,稀里里,(我这)哗啦啦,这个大掌柜的把门插。说夜间插门怕失盗,这白天插门为什么?竹板儿打,细留神,八成里边死了人。

乙:呦!我,我开开得了!

甲:噢,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您这个棺材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停,停,停,停!怎么又出来棺材铺啦?

甲:死人啦。

乙:谁死人啦?哪儿死人啦?

甲:没死人你插上门儿不做买卖儿了?

乙:谁不做买卖儿啊!我,我们家有事儿……

甲:有事儿?

乙:我停业一天行吗?

甲:什么事儿啊?

乙:什么事儿,好事儿啊!喜事儿,我结婚,娶媳妇儿。

甲:娶媳妇儿?

乙:怎么样?

甲:更得给钱啦!

乙:给钱没关系,你得有好词儿!

甲:当然有啦!

乙:那你唱啊。

甲:听着!

乙:唱。

甲:竹板儿打,(我这)真有趣儿,

乙:是。

甲: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份儿)。

乙:对--不,不,不对!什么叫"娶媳份儿"呀?这什么词儿,这个?

甲:倒音了,倒音了。

乙:不象话,这!

甲:竹板儿打,真有准儿,(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粉儿)。

乙;不,这也不行啊!

甲:定准了音儿,大掌柜的娶媳分儿……

乙:什么词儿?

甲: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娶媳发……

乙:咳!

甲: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你娶妈……

乙:你娶妈!你娶妈!

甲:这不想吗,娶什么哪?娶嘛呐?知道嘛,琢磨词儿哪。

乙:你琢磨词儿你别说出来呀!

甲:我再琢磨琢磨……,

乙:琢磨好了!

甲:稀里里,(我这)哗啦啦,大掌柜的您成家!

乙:好吗!我成家"稀里哗啦"的!全散了是吧?

甲:这也不行?

乙:不,不象话。

甲:说来的巧,来的妙,掌柜的成家我来到。

乙:哎,这凑合。

甲:这个亲戚朋友把喜道,掌柜的站在堂前哈哈笑。

乙:那是啊。

甲:前边铜锣开着道,后边跟着八抬轿,八抬轿,抬进门,(这个)伴娘过来搀新人。是铺红毡,捯喜毡,一捯捯在了喜桌前。有一对喜蜡分左右,喜字儿香炉摆中间。拜罢了地,摆罢了天,拜罢了天地拜祖先,拜罢了祖先拜高堂,夫妻交拜入洞房。

乙:好!

甲:您这个洞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还是棺材呀!

(3)电影台词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扩展阅读:

数来宝,一种中国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来源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2014年11月11日,数来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 谁能帮我找找[数来宝]这歌

数来宝 shǔlái bǎo 一.字典中的解释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北方各地。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二.介绍 《数来宝》本来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向商号要钱。他们站在门口左右都有规矩,分为“梭”家门和“李”家门,还有一种叫“梭李不靠”的。他们要钱非达到目的不走,如果商号态度不好或出口恶言,他们便编词骂街,一定要给钱才走,是一种耍无赖的要钱方式。但他们都很聪明,能见到什么就编什么词,虽然商家讨厌他们,但得到多数旁听人们的赞赏。商家给钱他们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节子”板(即七块竹板)的,要钱的方法和唱的词句也相同。戴少甫演出即用“节子”板伴奏。戴少甫吸收了这种民间“艺术”,经过他加工整理,改编成适合相声的形式,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许多“包袱”,也淘汰了许多粗俗不健康的词句,使《数来宝》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在演出时先和副手于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后戴扮数来宝要饭的,于俊波作商号掌柜的,这样,在矛盾互相冲突和发展中达到了艺术的高潮。他们开头是这样的词: 男:老婆子跟我走,千万别给我丢了丑。 女:老头子你放心,奴家可不是那样人。 男:老婆子别夸口,三毛大洋就跟着人家走。 女:(白)三毛钱?你把我看的太贱啦,怎么也得三块五块的。 这算是一个“瓢把儿”,下面就是正文。“甲”代表乞丐,“乙”代表商号大掌柜,摘录几段词作为参考,其词如下: 甲:(数)数来宝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俐俐拉拉挂招牌。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你发财我沾光,你吃糨的我喝汤。(接奉承话)一拜君,一拜臣,二拜掌柜的大量人。人量大,海量宽,刘备大量坐西川。西川坐下汉刘备,保驾全凭三千岁。人又高马又大,脸膛黑胡子乍,大喝一声桥折下。夏侯杰,掉下马,曹操一见害了怕。 乙:(白)我这买卖你要不着。 甲:(数)不是傻子不害臊,什么买卖我都要。只要你有仨字号,傻子我就要得着。 乙:(白)我这儿开的是棺材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你这棺材真是好,买一大送一小……。 乙:(白)没有这么送的。 甲:(接数)你这棺材真是好,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装上活人还受不了。 乙:(白)我这儿是煤油庄。-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煤油庄,掌柜的煤油真是多,净管点灯不管喝。傻子有点不服气儿,喝了一口不是味儿。大掌柜你信不信,喝了煤油准出殡。 乙:我这儿不是煤油庄,是理发馆。 甲:(数)打竹板往前赶,眼前来到理发馆,先拜罗祖后拜你,你是罗祖的大徒弟。男剃左女剃右,僧道两家剃前后。先刮脸后扫眉,剃完还打五花锤,先敲肩后敲背,起个名子叫“放睡”。 乙:我这儿是切面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切面铺。切面铺耍大刀,生日满月用得着。要说面面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煮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莲花瓣,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大掌柜的你算一算,算不过来真混蛋。 乙:我这儿是澡堂子。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洗澡堂,你这澡堂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什么? 甲:(白)错啦!串了词儿啦! 乙:还得说澡堂子。 甲:(数)你这澡堂真卫生,池子又深水又清。先洗澡后搓背,洗完还有毛巾被。毛巾被真是强,不能围在脑袋上。 乙:这回我是卖冰棍的。 甲:(数)打竹板真有趣,大掌柜的卖冰棍。你这冰棍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的冰。吃完冰棍把茶沏,喝了一定准拉稀! 乙:你数来宝的有多少宝。 甲:(数)要说宝净说宝,宝字丢了宝字找,不知找好找不好。打登州秦叔宝,三下南唐高俊宝……关东城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傻子也有三宗宝,破棉裤破棉袄,虱子虼子真不少。 乙:你要了半天我不是掌柜的。 甲: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早知道要钱这么难,不如回家种庄田。早知要钱这么费劲,不如回家拣大粪。拣大粪味不好,这才学会了数来宝。 乙:你再不走我插门啦! 甲:(数)唏哩哩哗啦啦,大掌柜的把门插。夜晚插门防贼盗,白天插门干什吗?大掌柜的插上了门,莫非你们家死了人! 以上是戴少甫《数来宝》词的一部份,因没有记录只凭个人记忆想到的,当然还有许多。下边就是掌柜的不给,乞丐耍无赖甚至想动手打架的一些词句,如: “你嘴又歪眼又斜,好像是八月十五的兔儿爷……”。 “要打架奔正东,一对一个你稀松;要打架奔正北,一对一个你白给……”等等。 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本人世界观的决定,在词句中存在不少的不健康甚至粗俗的糟粕,这是当时社会局限性所决定的,但这些不能否认他的艺术成就,他正在奋发向上探索艺术之宫的大好年华,昙花一现便消失了。不良嗜好,不严肃的生活,同行的倾轧是他致死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旧的社会制度是罪恶的渊薮。这就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后起的青年曲艺演员们,更应当对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有所认识,才能更激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下决心费大力气深刻地研究和探索曲艺的真髓,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辙、练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最初是艺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由于艺人把商店经营的货品夸赞得丰富精美,“数”得仿佛“来”(增添)了“宝”,因而得名。据说早在明初就有了数来宝的师承关系和13门户:北京一带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齐5家;江南有桃、李、杏、花、春5家。数来宝进入小戏棚演唱始于清末明初,当时比较著名的艺人有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 数来宝的特点 数来宝艺人凭借广泛的生活知识,见景生情,即兴编唱,有的还能讲今比古,引经据典,夹叙夹议,积累了一些固定的套子词。后来吸收了对口相声的表现手法,形成对口数来宝,进一步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出现了一些针砭时弊的新唱段。诙谐、风趣是数来宝的艺术特色之一。数来宝的基本句式为上六下七,上句六字为三三,下句七字为四三、二五、二二三。上下句的末一个字要合辙押韵,并且同一声调。两句一组,可以一组一辙,也可以连续几个、十几个句组一辙。唱句中还可以插入一些独白,如过口白、夹白等。 数来宝在它的演化过程中使用过多种击节乐器,如高粱竿儿、钱板儿、撒拉机、牛胯骨、三块板儿、三个碗儿、开锄板儿(又名和平板儿)等。现在普遍使用七块板儿,大竹板儿两块叫大板儿,小竹板儿五块叫作节子板儿。大竹板儿有多种打法,有演唱之前的开头板儿和演唱中的小过门儿,还可以打出种种花点儿制造气氛,有时摹拟某些音响,有助于表达唱词内容。 数来宝的书目 数来宝的传统书目有《十字坡》、《杨志卖刀》等,也出现过谴责军阀混战的《直奉战》、《打南口》等书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胶东解放区流传过数来宝艺人栾少山编写的《大臭虫》、《算算帐》等作品。建国以后,数来宝在部队文艺活动中普遍流行,出现了《战士之家》、《从军记》、《学雷锋》、《巧遇好八连》、《壮志凌云》、《硬骨头六连战旗红》。 数来宝的历史发展 数来宝已知在明朝初年就有了师承关系,北京一带有索、李、朱三家。起初是以艺人们走街串巷,向商店铺户以卖唱索钱的方式表演的。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过程。清末民初的著名艺人有海凤、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有高凤山、王凤山等。 数来宝的表演为韵诵式的数唱。传统唱词大都是即兴编唱,依一定的程式,凭借着演员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即兴创作的才能,讲今说古,类编排比、夹叙夹议。唱词的句式为上六下七的上下句式,上句六个字可为三、三句式;下句七个字为二、二、三句式。采用“大花辙”的押韵方法,上下句尾字要求同辙同韵(同一个声调),数唱中可穿插简短说白。 数来宝的伴奏乐器几经演化,曾使用过钱板儿、撒拉机、牛掀板骨、三块板儿等。后来普遍使用七块板即两扇大竹板(称为大舀)和五扇小竹板(称为节子),表演时用以击节伴唱,制造气口,衔接唱词,烘托气氛。也可在演唱之前敲击出复杂的节奏、多变的音响作纯技艺性表演。 数来宝的传统曲目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铺》、《十字坡》、《杨志卖刀》、《诸葛亮押宝》、《董家庙》等,还有反映军阀混战的《直奉大战》、《打南口》等故事性较强的时事新闻唱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数来宝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舞台。其时,北京曲艺团数来宝演员高凤山、王学义等,挖掘、整理、上演了一批优秀传统曲目,并创作了《黑姑娘》、《综合利用开红花》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现代曲目,受到观众欢迎。 这一时期数来宝在北京各部队曲艺团队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山东快书演员刘学智、刘洪滨等一批曲艺演员锐意革新、勇于实践,采用多道辙、大跳跃的创作手法,积极反映人民军队及地方火热的现实生活,编演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战士之家》、《从军记》、《青海好》、《人民首都万年青》、《军营新歌》、《我的弟弟》等。 [编辑本段]大同数来宝 一.概述 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代表段子有《下岗》、《打麻将》、《家丑外扬》、《望子成龙》、《酒后失言》、《防不胜防》、《亲子鉴定》等。 大同数来宝的音像制品从磁带、VCD到CD畅销文化市场。山西音像出版社已结集出版发行《柴氏兄弟大同数来宝1~2集》近10万盒。柴氏兄弟的精选第五辑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部大同数来宝专著〈大同数来宝作品集〉共20余万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柴氏兄弟近三十年创作和表演的大同数来宝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怨谁》到今年春节晚会的《婆媳之间》,近30个段子。 大同数来宝已经走出大同,部分作品在全国曲艺大赛等赛事中频频获奖。曾在广州获得全国曲艺群星奖金奖、上海全国文艺展演铜奖,两的段子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八届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大赛获得金奖,《望子成龙》夺得中国第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金奖。 二.艺术特点 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数来宝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和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风格以及数来宝的独特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作品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富有亲和力。作品内容往往针**对社会的不*良*现*象展开情节,在幽默中批**判和讽**刺,让人轻松的去思考和产生共鸣。正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柴京云、柴京海的大同数来宝艺术研讨会上说:“大同数来宝的繁荣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曲艺界在新世纪一定能够再造辉煌。对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很好的探讨,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理性的思考,将促进各地曲艺事业的繁荣。” 三,大同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曲苑新花、云中奇葩——大同数来宝 三十年辛勤培育,植出一枝全新的艺术奇葩;三十年悉心耕耘,开出一派硕果盈枝的盛景。 她传承了顺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韵,吸纳了相声、小品、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创作表演者柴京云、柴京海两兄弟,因此有了“云中笑星”的美称;拥有400个曲种的中华曲坛,从此增添了大同数来宝这一新的品种。 说咱百姓的喜怒哀乐,道咱大众的酸甜苦辣,褒扬时,津津乐道;针砭处,诙谐曲折。方言土语让人听着有滋有味,乡音乡韵给人感觉真叫亲切。 她是坊间市井中走出来的平民艺术,亦俗亦雅,大俗大雅。她给万千市民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欢乐。一群人从此不孤寂,一座城从此不落寞。 她根植大同,火遍三晋,享誉华夏。全国大赛频频拿奖,舞台演绎八面开花,她让更多的外埠人看到了大同的笑脸。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宝。此言不差

5. 小品、相声、双簧谁有好剧本(题材不限,限2人表演)

美女与野兽
相识
他名为???,网上的Nickname 为“美兽”。美兽暑假里决定去打工,竟然被某大网络公司录用了,当上一挡栏目的主管。他倒不是瞄准这笔丰厚的薪水,重要的是有一台电脑能让他白天免费上网,操“星际”。但这份悠闲的工作也有令人头痛的地方——回复网友的e-mail。刚开始,每天收到e-mail 20 多封,他回信也不乏长篇大论。自从他在这个栏目里发表了几篇歪论后,“美兽是个‘兽名人心’的大才子”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成了全国皆知的秘密。每天几百封e-mail 飘然而至,他倒有高招应付,写好一封 e-mail,然后 same draft。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_______,你好!谢谢你的来信!我很理解你,思绪万千,热泪盈眶,不知所云,下次再聊!”
只须在“你好”前填上各式各样的Nickname,点击send,万事OK了!
一天,他照例机械地回信。“野女?!”——这个与“美兽”很登对的名字,令他跳了起来。
以往的女生来信,不是直截了当地高呼:“美美哥,我爱死你了”,就是拐弯抹角地宣布:“阿兽,我已经改名为‘母美兽’了”。这些有失水准的话,都是出自“漂亮公主”、“可爱娃娃”之类的人物。
野女只写了一句话:“你为什么叫‘美兽’?”
他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叫‘野女’?”一同发出去的是他的ICQ#。
终于有一天,ICQ里一声“Ah,Oh!”

相知
——Download 美兽与野女的网络私语!

·Nickname·
野女: 美兽啊美兽,为什么你偏偏叫美兽?
美兽:你是女生吗?If so,就告诉你。
野女:少罗嗦,我的性别在 name 里。
美兽:大学了的生物老教授,让我们上课用英语名字。他自己却把 Jessie 念成了“脚癣”;把Stephen念成了“屎的粪”;把Matthew念成了“没手”。为了体现男性的威猛,我那帮哥们把它改成了“美兽”,他们也统统改了带“兽”的名字——美不胜兽、无福消兽、兽终正寝……:
野女:生物?你是学生物的?
美兽:二流大学生物系。U?
野女:一流大学体育系。
野女:^0^ 难怪叫“野女”。
野女:非也非也。一日,与一群女生深夜返校,路遇三个流氓,对着我们吹口哨,步步逼近。本姑娘挺身而出,示范了一曲《胆小鬼》口哨版,说:“我乃体育系的高才生。中国功夫,跆拳道;印度瑜珈,空手道,谁与比高?”
美兽:你有180cm,100kg?
野女:你说呢?

·专业·
野女:r u there?
美兽:Sorry,刚才有只蟑螂,现在走了。
野女:怕蟑螂?你是学生物的?
美兽:一次,解剖小白鼠,我吓得不知从何下手,突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从乙醚催眠,开膛破肚,到风光大葬,都一手包办。老教授对实验结果连称啧啧,还说:“美兽的肠子看得很清楚!”
野女:那你为什么学生物?
美兽:无奈。你学体育,家人不反对?
野女:他们无奈。我爷爷是作家,爸爸在中文系教书。我刚进大学时,也是念中文的,但我一直坚持要改修体育。
美兽:书香门第!你的压力一定很大。
野女:还好,爸爸宁可受我的起,也不舍得孔夫子被我的“夫子猛于虎”气得从地下爬出来,找我理论。我练的是一项自小就爱的运动,倒也不亦乐乎。
美兽:铅球?举重?铁人三项?
野女:不告诉你。

·爱情·
美兽:你为什么总在深夜上网?
野女:爱我的人太多了,方便躲一躲。你呢?
美兽:爱我的人太少了,可以寻一寻。
野女:生物系的女生细心周到,温柔体贴,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
美兽:是挺温柔的。上次那个“林妹妹”把乙醚棉花扔给小白鼠时,嗲声嗲气的说:“小宝贝,姐姐给你吃棉花糖,好吗?”趁他晕乎乎的时候,一双白皙的魔爪伸了过去……
野女: ? 恋爱到你的嘴里,怎么杀气腾腾的?
美兽:你有何高见?
野女:如火如荼的是恋;如鱼如水的是爱。有个男生一切都好,只是他老在我耳边说:“我爱你”,还逼着我也说。
美兽:你说了吗?
野女:说了。我说:“我爱你——才怪!”他要我说这三个字,没不让在后面加“才怪”。后来,不欢而散。我发现,我完全离得开他那句“我爱你”。
美兽:你就没有理想中的异性?
野女:有。文学家胡适先生。
美兽:“三从四得”先生?
野女:Yes,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
美兽: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野女:啊?

相约(Voice Chat)
野女:你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
美兽:我只不过在应聘表的“性别”一栏写“见背面右上角”;在背面右上角写“见正面左上角”;在正面左上角写“见背面左下角”;在背面左下角写 “你对我的性别很感兴趣?你已经翻来覆去找了许多遍了!”面试我的中年妇女,按步骤做后,脸“唰”地一下红了,我也被录取了。
野女:Cute!
美兽:愿不愿见Cute的美兽一面?
野女:网友见面,俗套!
美兽:和美兽见面,不俗!
野女:Smart!你现在到中山公园前的“Blue Star”红茶坊。我拿着《女朋友》二月刊,带着我最擅长的运动,与你切磋一下!Bye!

相遇
美兽临时把家里睡觉的哥们“兽不了”拖了出来,壮壮胆。他们坐进了Blue 暂时未发现目标。
“美兽,她在看《女朋友》!”兽不了激动地叫了起来。
顺着他的手指,一个体重应以“吨”为计算单位的女人,一扭一扭地走了进来。高跟鞋显然苦于支撑这个庞大的身躯,仿佛能听到鞋跟发出的“吱呀”声。她轻轻地把屁股搁在了椅子上。她手上的杂志赫然写着“女朋友”。
兽不了“O-ley,O-ley”地唱起了“足球之歌”,还说:“她不是要与你切磋吗?没准拿你当铅球呢!”
美兽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了过去,一步三回头。来到她面前,90度的鞠躬行礼。闭着眼睛,把手伸了出来:“你好,野女!我是美兽!”
过了一会儿,他直起了腰,看看动静。不好!只见她脸上泛起了红晕,瞳孔放大,身体在颤抖——坠入爱河的迹象。
“她爱上我了!”美兽暗暗叫苦。
胖女人也把手伸了出来,不过不是与他握手,而是给了他一个狠狠的耳光。
兽不了看呆了。
“呵呵……”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打破了近十秒的僵局。
“谁在笑?!”美兽怒气冲冲地回头一看,一个窈窕少女在门口笑得前仰后合,手上的黑子白子撒了一地,还有那本《女朋友》二月刊……

相声----小偷公司
牛:啊,冯巩
冯:没错,是我
牛:相声演员
冯:是我
牛:我真羡慕您的工作。
冯:您别这么说
牛:光动嘴不动手,说完相声身上一点伤都没有
冯:你打算让我们说完相声就见血是吧?
牛:我的工作没法跟你您比。
冯:怎么呢?
牛:我们三天两头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
冯:哦,你参加了拳击运动。
牛:老得玩命呀。
冯:对抗性是强。
牛:风险太大。
冯:那才见精神哪!
牛:提心掉胆。
冯:习惯了就好。
牛:生怕人逮着。
冯:你躲得快点儿。
牛:让人逮着就往死里打呀。
冯:那对方就犯规了。
牛:他管你那个。就前几天6个小伙子把我吊起来打,一边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冯:怎么骂的?
牛:让你小子偷钱包儿!
冯:哦,你是小偷呀?
牛:你看你这么有文化的人说出话来这么难听,什么叫小偷呀?
冯:那应该叫你----
牛:掏包儿的!
冯:这不一样吗这个?
牛:我真是够了。为了偷这点东西,整天窝窝囔囔偷偷缩缩。颤颤惊惊,偷偷摸摸活得一点都不潇洒。我真是够了,我后悔我怎么当上小偷呢?
冯:明白了就好
牛:还不如拦路抢劫呢?真的, 拦路抢劫逮着就毙,省得这么活受罪/。
冯:喂,我说,只要你下定决心改正,我会全力地帮助你。
牛:好先生,有这句话全齐了。
冯:是不是>
牛:可让我彻底洗手不干,他们也不会饶了我的。
冯:你参加流氓团伙了?
牛:谁参加流氓团伙了?
冯:那------
牛:我参加的那叫小偷公司
冯:小偷公司?
牛:全名是小偷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冯:你们这公司有多少人呀?
牛:一百多人。
冯:一百多小偷?
牛:不全是小偷,真正坚持在前线工作的就我们两人儿。
冯:那其他人呢?
牛:都是领导干部,
冯:你们小偷公司还有领导干部?
牛:哎,你这话的:”火车跑得快,人凭车头带。干部带了头,小偷有劲头,小偷没领导,肯定偷不好,不是偷不了,就是跑不了。”
冯:那你们都有什么干部呀?
牛:那干部多了,一个总经理,四十八个副经理。
冯:四十八个人儿呀?
牛:各管一摊呀。
冯:都管什么呀?
牛:有管行政的,有管组织的,有管宣传的,有管后勤的,有管计划生育的…。。
冯:我这等等呀,你们小偷公司还计划生育呀?
牛:哎,你这话说的,全国一盘棋,我们小偷也不能例外呀。要不人家都计划生育,我们小偷随便生,大偷生小偷,小偷生幼偷,小偷越生越多,好人越来越少,我们偷谁去呀?
冯:你们这也是为了生态平衡。
牛:当然了,这都是上一级的具体到下一级的的科室呀,分工就更细了。
冯:都有什么科呀?
牛:你就拿这个保卫科来说吧--=-
冯;不,你等会儿,你们小偷公司要保卫科干嘛?
牛:太必要了,一百多小偷儿聚在一块儿,要没有个保卫科,那公司有点什么东西不转眼儿就没呀?俺们公司贼发,一九九零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越是贼窝越要加强防盗工作!
冯:家贼难防呀
牛:当然了这都是常设机构,假设有个中心任务呢,还得增加很多临时机构。
冯:都有什么机构呀?
牛:那多了,你像你到是春节你得成立得春盗办吧
冯:什么?春盗办?
牛:春节期间突击盗窃办公室,简称春盗办
冯:那三八妇女节呢?
牛:成立女盗办。
冯:五四青年节?
牛:青盗办!
冯:六一儿童节?
牛:儿盗办!
冯:逢年过节都不耽误。
牛:你甭说逢年过节了,今天综艺大观我们就立个综盗办!
冯:哎,你别!
牛:我们主任亲临现场!
冯:你们主任是谁呀?
牛:千万别说,只告我一人儿,我们主任是===
冯:谁?
牛: 侯玉婷!
冯:同志们,同志们,不要说着说着就吓倒了这个。
牛:不干之,这人浮于事,打头好几年都要精简,越精简人越多。没办法,都是拉着关系走后门来的。上级派来了。派来的还得当个干部。其实我们这是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它不是说是个人到我们这工作当干部。外行领导内行,下级没有一个不出事儿的,你说这人行吧,人家上头说不行:说这人儿不行吧,人家上头说行,你这气还生不来。我们那儿流传一幅对联,太说明问题了。
冯:什么对联?
牛: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冯:下联。
牛: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冯:横批
牛:不服不行
冯:你还是一代有文化的小偷。
牛:最要命的是要成立一个班子,下达几千块钱的指标。
冯:那就偷去吧。
牛:谈何容易,你最近是不偷了
冯:那是。
牛:那就是说呀,人家偷大件我们人手少,偷小件不值大的。偷了存折不敢取。想偷又怕撞骗。总是累累巴巴。辛辛苦苦,一天偷不了几万块钱。
冯:不少了这个。
牛:不是,它是紧偷不够花呀
冯:至于吗?
牛:呀,我给你算算
冯:好,你给算算
牛:我们公司一百多小偷儿,吃喝拉撒睡行坐卧走,这得花钱吧?
冯:这得花钱
牛:没完没了地到旅游点上学习开会,这得花钱吧?这还不算,我们领导干部还要出国考察!你说你一个小偷公司你出国考察什么呀?说是学习外国先进的偷盗技术!
冯:这也是为了冲出亚洲,偷向世界吧。
牛:最不能让人容忍的是什么呀?就是看见其他公司在电视上做广告,我们公司也要做广告!
冯:你们小偷公司也要作广告?
牛:广告词儿都写好了。
冯:什么词儿呀?
牛:”朋友,你想迅速发财致富吗?请参加小偷公司,它可以使您一夜之间腰缠万贯。本公司的联系人…
冯:谁呀?
牛:不宜外传。
冯:电话号码?
牛:暂时保密。
冯:电报挂号?
牛:无可奉告。
冯:单位地址?
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冯:谁找得着呀?
牛:为此警察堵了我们好几回。我一看这架式,赶紧写一报告:鉴于风声太紧,建议公司全体人员立即转移!大狗,请批示!
冯:递上去了吗?
牛:交给副组长了。副组长拿过来一看,先画了个圆圈儿。
冯:画圈儿?
牛:这叫圈运儿。意思是基本同意。请组长酌定。
冯:这还是组长管的事儿
牛:组长拿过来一看,又画了个圈儿,请副科长酌定!画了个圈儿请科长酌定。科长先画了个圈儿,请副经理酌定,又画了个圈儿。
冯:画了五个圈儿这个
牛:请总经理酌定。 要说办事效率说我们总经理。拿过来这么一看,五个圈儿,明白了。提起笔来,唰唰地批了几个字。
冯:怎么批的?
牛:,同意!到奥运会去偷!报告还没写完,警察呼啦就把我们堵在屋里头。当我戴是冰凉的手套,我想完了,全完了。我是越是绝望越悔恨,越悔恨越恼火。我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我的东西我的报告,你,民警同志
冯:嗯?
牛:官僚主义害死人的!

相声段子
甲 您说相声都讲究什么呀?
乙 说、学、逗、唱。
甲 唱能唱什么呀?
乙 唱的可多了,什么京戏、评戏、梆子、大鼓、数来宝……
甲 您还能说数来宝?
乙 啊!
甲 数来宝可不容易。
乙 那算什么呀,我全会!
甲 算什么?首先说,这七块板儿就不容易打。
乙 你会吗?
甲 会呀!
乙 你打一个。
甲 行。(打板)
乙 噢!他要过饭!
甲 你别瞧这要饭的玩意儿,你还打不上来呢!
乙 这算什么呀!(打板)
甲 噢!他也要过饭!
乙 嗬!这儿等着我哪!
甲 其实从前数来宝也不容易。
乙 怎么?
甲 它得讲究现编词儿,要三快。
乙 哪三快?
甲 眼快、心快,嘴也快。
乙 眼快?
甲 眼睛看见了。
乙 心快?
甲 心里立刻就编好了词儿了。
乙 嘴快?
甲 嘴里就唱了出来。您看,咱一进大街,不管有多少买卖,三百六十行,碰见什么全有词儿。
乙 你行吗?
甲 我最有把握了。
乙 好!这么办,你好比是那个数来宝的,我就来开买卖的大掌柜的,我开什么买卖你全有词儿吗?
甲 你开什么买卖我全有词儿。
乙 行了!由现在起,这个桌子就不是桌子了,它是开买卖的拦柜,我是掌柜的,不定开的什么买卖,你就是这个数来宝的。
甲 行!我是数来宝的,你是开买卖的少掌柜的!
乙 少掌柜的?
甲 内掌柜的!
乙 内掌柜的干吗呀?
甲 反正买卖是你们家的!
乙 不行!我是掌柜的!
甲 行!你开什么买卖我全有词儿。
乙 来吧!
甲 (打板)“打竹板儿,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也有幌子和招牌。金招牌,银招牌,哩哩啦啦挂起来。这二年,我没来,大掌柜的发了财!”
乙 走走走!
甲 “叫我走,不能走,走到天黑空着手,一分钱,也没有,今天我得饿一宿!”
乙 那你怎么单要饭哪?
甲 “掌柜的问我为什么单要饭,要饭不能把我怨。蒋介石,打内战,法币改成金元券,由一百,到一千,由一千,到一万,我上街买了一斤面,票子用了二斤半!经济压迫民遭难,因此我才买了饭!”
乙 哎哎哎!
甲 “你也哎,我也哎,哎得我倒乜呆呆,早知道掌柜的规矩大,不叫说话不说话!”
乙 我开什么买卖你要钱哪?
甲 “不是我,不害臊,你什么买卖我也要,天主堂,耶稣教,孔圣人的门徒也许我要,只要你开张有字号,今天我就要得着。”
乙 要得着哇!你看什么买卖?
甲 “从小儿我没念《三字经》,您这字号我认不清。”
乙 认不清啊!告诉你:杂货铺!
甲 “打竹板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棺材铺,您的棺材做得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死人跑不了,装里病人养不好……”
乙 等等等!谁告诉你我开棺材铺,我开的是杂货铺!
甲 杂货铺?
乙 啊!
甲 那……您开棺材铺多好哇!
乙 好什么呀?
甲 棺材,棺材,您这买卖准发财。
乙 噢!发财?
甲 对啦。
乙 不开!
甲 你看……它这棺材的词儿我熟。
乙 噢,词儿熟?
甲 对。
乙 不开!
甲 你看!
乙 行了行了,没词儿了是不是?我改个别的。
甲 不用改,什么没词儿了?你开什么买卖?
乙 杂货铺。
甲 杂货铺算什么呀!你都卖什么?
乙 什么都卖,油、盐、酱、醋、青菜、杂粮。
甲 卖青菜?
乙 啊。
甲 卖葱不卖?
乙 卖。
甲 行了!
乙 有词儿了?
甲 “杂货铺儿,你卖大葱,一头白,一头青,一头儿地上长,一头儿土里生,一头儿实,一头儿空,一头儿吃,~头儿扔,掌柜的就卖一棵葱!”
乙 我这杂货铺关板儿了!就卖一棵葱啊?什么都卖!
甲 “不赖不赖真不赖,杂货铺还把棺材卖!”
乙 不卖!告诉你,什么都卖,就不卖棺材。
甲 什么都卖?
乙 啊。
甲 “丁丁丁,当当当,杂货铺里卖手枪!”
乙 没有!
甲 你说的,什么都卖。
乙 啊,什么都卖,就是不卖手枪。
甲 你到底卖什么?
乙 油、盐、酱、醋、青菜、杂粮。
甲 你听词儿吧:“打竹板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杂货铺。杂货铺儿,货真全,红糖好,白糖甜,要买沙糖图省钱。买一包花椒张着嘴儿,买一包胡椒滴溜儿圆,小虾米,弯又弯,黄花、木耳上秤盘,筷子犯了什么罪?三道麻绳将它缠,二踢脚,三寸三,大年三十用火点,崩--一叭!上了天!”
乙 还有杂粮呢!
甲 “碾、盘、罗、柜不住磨,每一天都磨万担粮,荞面、白面、大米面,磨出米来似雪霜,粳米好,老米长,要吃小米金黄黄,黑豆黑,黄豆黄,粉红色的是高粱。掌柜的心狠似大老虎,往棒子面里掺黄土!”
乙 没有!告诉你,我不开杂货铺了,我改买卖了。
甲 “打竹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棺材铺!”
乙 我还没开哪?
甲 这回您该开棺材铺了!
乙 不开!我呀,这回卖冰棍儿。
甲 卖冰棍儿?
乙 对了!有词儿吗了
甲 那算什么啊!卖冰棍儿啊!(打板)“打竹板儿……打竹板儿……”
乙 没词儿了!
甲 “打竹板儿,真有趣儿,大掌柜的你卖冰棍儿。”
乙 对!
甲 “您这冰棍儿真卫生,完全是开水白糖冻成的冰。吃冰棍儿……吃冰棍儿……”
乙 没词儿了。
甲 “您还得吃冰棍儿!”
乙 这么会儿我吃三根冰棍儿了!
甲 “吃冰棍儿,拿起来瞧,小豆、桔子、有香蕉,东西好,材料高,不怕晒,不怕烤,搁在火里化不了!”
乙 这是冰棍儿?
甲 火钩子!
乙 火钩子能吃吗?行了,这回又改了买卖了!
甲 “打竹板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
乙 又是棺材铺哇!这回我开澡堂子了!
甲 又开澡堂子了?
乙 啊!
甲 “打竹板儿,我走慌忙,掌柜的开个洗澡堂。您这个澡堂真卫生,完全是开水白糖冻的冰!”
乙 啊?好嘛!洗完澡都冻成冰棍儿了!
甲 “您这澡堂真卫生,手巾又白水又清。洗澡的,进门来,胰子香,手巾白,大毛巾,围当腰,就是不把脑袋包!”
乙 没听说包脑袋的!
甲 “有温水儿,有热水儿,越烫越美越咧嘴儿。有一个老头儿八十八,一进池塘笑哈哈,头又晕,眼又花,呱叽摔个大马趴!伙计一见往外搭。”
乙 怎么啦?
甲 晕塘子啦!
乙 那快塔出去吧!告诉你,这回我不开买卖了,我呀,娶媳妇儿!看你有词儿没有?
甲 你干吗?
乙 娶媳妇儿,有词儿吗?
甲 你听词儿吧:“打竹板儿,真有趣儿,大掌柜的要娶媳妇(fen)儿……”
乙 不像话!
甲 ‘打竹板儿,真有点儿,大掌柜的娶媳(xi)妇(fa)儿……”
乙 我还娶魔术哪!
甲 “我来得巧,来得妙,掌柜的成家我来到,亲戚朋友把喜道,掌柜的堂前哈哈笑。前边儿铜锣开着道,后边抬着八抬轿。八抬轿,抬进门,伴娘过来搀新人。铺红毡,倒喜毡,一倒倒在喜桌前。有一对喜蜡分左右,喜字香炉摆中间;拜罢地,拜罢天,拜罢天地拜祖先,拜罢祖先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入洞房,乐悠悠,新郎过去掀盖头,锨起盖头留神瞅,新娘子是个大光头!“
乙 秃子?
甲 “秃头顶,大眼珠儿,张嘴说话嗓门粗。”
乙 男的?
甲 “大胖子体重足有三百斤,掌柜的娶个鲁智深!”
乙 啊!我成小霸王啦!

6. 金招牌银招牌是什么电影二个外八门伪装来刺杀一对老夫妇………有土门什么的

金招牌银招牌是什么电影?

二个外八门伪装来刺杀一对老夫妇………有土门什么的


回答:

电影 《 大 幻 术 师》。


备注:


大 幻 术 师 ( 2 0 2 0 )


编剧:史超


主演:钱小豪/孙飞翔/关翔云/廖梦妍/潘彦妃


类型:动作/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20-08-06(中国大陆)


片长:87分钟

7. 数来宝的大同数来宝

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代表段子有《下岗》《打麻将》《家丑外扬》《望子成龙》《酒后失言》《防不胜防》《亲子鉴定》等。
大同数来宝的音像制品从磁带、VCD到CD畅销文化市场。山西音像出版社已结集出版发行《柴氏兄弟大同数来宝1~2集》近10万盒。柴氏兄弟的精选第五辑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部大同数来宝专著《大同数来宝作品集》共20余万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柴氏兄弟近三十年创作和表演的大同数来宝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怨谁》到今年春节晚会的《婆媳之间》,近30个段子。
大同数来宝已经走出大同,部分作品在全国曲艺大赛等赛事中频频获奖。曾在广州获得全国曲艺群星奖金奖、上海全国文艺展演铜奖,两的段子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八届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大赛获得金奖,《望子成龙》夺得中国第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金奖。 曲苑新花、云中奇葩——大同数来宝
三十年辛勤培育,植出一枝全新的艺术奇葩;三十年悉心耕耘,开出一派硕果盈枝的盛景。
她传承了顺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韵,吸纳了相声、小品、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创作表演者柴京云、柴京海两兄弟,因此有了“云中笑星”的美称;拥有400个曲种的中华曲坛,从此增添了大同数来宝这一新的品种。
说咱百姓的喜怒哀乐,道咱大众的酸甜苦辣,褒扬时,津津乐道;针砭处,诙谐曲折。方言土语让人听着有滋有味,乡音乡韵给人感觉真叫亲切。
她是坊间市井中走出来的平民艺术,亦俗亦雅,大俗大雅。她给万千市民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欢乐。一群人从此不孤寂,一座城从此不落寞。
她根植大同,火遍三晋,享誉华夏。全国大赛频频拿奖,舞台演绎八面开花,她让更多的外埠人看到了大同的笑脸。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宝。此言不差 本段为马志明和黄族民和说的数来宝
甲:这个相声,曲艺形式之一啊。
乙:对。
甲:曲艺哪,又叫什样杂耍儿。
乙:哎,有这么叫的。
甲:杂耍吗,
乙:嗯。
甲:耍、弹、变、练。
乙:嗯。
甲:说、学、逗、唱。
乙:什么都有。
甲:我最爱唱。
乙:哦,您还喜欢唱?
甲:不过干唱我可不唱。
乙:哎……怎么还干唱啊?
甲:没有乐器伴奏,我不唱。
乙:唉,这上哪儿给你找乐器去?
甲:甭找啊,在这儿哪。
乙:噢,就这七块板儿啊?呵呵呵呵……
甲:啊,怎么着?怎么着?
乙:还怎么着?
甲:别小看这七块板儿,哎,这七块板儿,别小看。
乙:怎么着?
甲:不好掌握。
乙:什么呀,就不好掌握……
甲:不好掌握,一般人打不了。
乙:这……一般人打不了?
甲:我先来个过门儿,你听听。
乙:呦,这还有过门儿?甲:唉,先来个过门儿,乐器吗。(打板儿,过门儿。)
乙:嗯,行!要过饭!
甲:什么叫要过饭哪?什么话,这叫!
乙:这我懂,啊。打这七块板儿,这叫数来宝,要饭的!
甲:别听他的啊!说错了!
乙:说错了?
甲:错了,唉,错了!
乙:嗯?
甲:记住了!数来宝的不要饭--
乙:不要饭?
甲:--要钱!
乙:噢……这不一样吗!
甲:要说这数来宝的也不容易。
乙:怎不容易呀?
甲:讲究是现编现唱。
乙:那当然。都得这样儿。
甲:得做到三快。
乙:哪三快?
甲:眼快,心快,嘴快。
乙:这眼快是?
甲:发现目标了。
乙:心快?
甲:编出词儿来。
乙:嘴快哪?
甲:跟着就得唱出来。
乙:要说是不简单。
甲:数来宝的一进大街,三百六十行,见什么唱什么。
乙:那是啊。
甲:他跟这个一般要饭的还不一样。
乙:怎么不一样啊?
甲:要饭的来了,大爷,大奶奶喊了半天,就是不给。
乙:那可不。
甲:唯独这数来宝的要来了,往这儿一站,你就得给钱。
乙:哦,数来宝的一来,准得给钱?
甲:哎。
乙:那是没碰上我,他要碰上我,我就不给钱。
甲:你得听他唱的怎么样。
乙:我根本就不听。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哎,对啦!我就不给。
甲:没你这样儿的!
乙:我就这样儿!
甲:没你这么轴的!
乙:我就这么轴!
甲:没你这么拧的!
乙:我就这么拧!
甲:没你这么不是玩意儿的!
乙:我就这么不是玩意儿……你才不是玩意儿哪!怎么说话哪?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你不知道,我有外号儿。
甲:外号儿?
乙:哎。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根毛儿不拔!甲:滑出溜?
乙:那是。
甲:你没打听打听?
乙:啊。
甲:我也有个外号儿。
乙:你外号儿是?
甲:榔头。
乙:榔头干吗呀?
甲:你就是瓷公鸡,我把你那尾巴棒(敲、击)下一块来!
乙:嗬!我还有外号儿啦!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钱锈。
甲:怎么叫钱锈啊?
乙:那是啊,钱,只一到我身上,那就锈住了!钱锈。
甲:哦,我外号儿铁刷子!
乙:铁刷子什么意思?
甲:专刷你这钱锈!
乙:你呀,也甭斗嘴儿。不信,咱俩就试一回。
甲:咱学一学。
乙:怎么样?
甲:可以呀。
乙:来。
甲:打这儿起这桌子--
乙:啊,啊。
甲:就不是说相声那个场面桌儿了。
乙:那,这是什么哪?
甲:买卖家儿那栏柜。
乙:噢,这就变柜台啦。
甲:哎。
乙:那行。
甲:我哪,就好比是这个数来宝的。
乙:那当然啦。
甲:你往柜台里头一站,您就是买卖家儿内掌柜的……
乙:行。
甲:我来到这儿哪……
乙:哎,哎,哎,不,不,不!什么叫内掌柜的?我成老板娘了是吧?!
甲:不是。
乙:像话吗?
甲:……买卖家儿那位……掌柜的。
乙:你呀,也甭这位、那位,这买卖儿就我这么一位大掌柜的。
甲:大掌柜的?
乙:行不行?
甲:数来宝的来了,往你门口儿这儿一站,我就开始数,你就准备给钱。
乙:我不给。
甲:你不给我没结没完,我总这儿数。
乙:你数啊,不论你怎么数,你也是白数(白薯)。
甲:……怎么白薯啊?
乙:那可不,数了半天不给钱,这不白数(白薯)了吗!
甲:白数(白薯)不了!
乙:不信咱就试试。
甲:咱来来啊,开始了啊。
乙:真是。
甲:(打板儿、过门儿)噢--
乙:不,不!您等会儿!您这噢--,这干吗?这是?
甲:这是数来宝的规矩。
乙:什么规矩?
甲:没唱以前,先得噢--,
乙:这干吗呀?
甲:引人注意听。
乙:哦。
甲:这跟那个唱戏、叫板,一个道理。
乙:哦,明白了,明白了。
甲:噢--
乙:叫板哪。
甲:噢--
乙:开始了。
甲:噢--
乙:行了,行了!你跑这儿轰鹅来啦?噢--没完了是吗?
甲:重来,重来了啊。
乙:什么呀,这叫!
甲:噢,这个竹板儿打,(我这)进街来,铺户这个买卖两边排,是也有买,也有卖,也有这个幌子和招牌。金招牌,(我这)银招牌,里里外外的挂出来。这边儿写:特别(这个)减价大赠彩;那边儿写:(这个)白送一天您快来。说你也来,我也来,(这个)大掌柜的发了财!您老发财我沾光,路过相求来拜望。一拜君,二拜臣,三拜掌柜的大量人。人量大,(我这)海量宽,刘备老爷坐西川。西川坐下了汉刘备,保驾的臣,三千岁。人又高,(我这)马又大,豹头环眼把胡子乍,是大喊三声桥塌下。夏侯杰,落了马,曹操一见也害怕。(小过门儿)我在那边儿拐了个弯儿,我扭项回头拜这家儿。我拜了他,不拜你,你说傻子没道理。大掌柜的真不错,站在(这个)门口儿一个劲儿的乐,您把(这个)铜子儿给几个,拿回家去好治饿。这位掌柜的好说话儿,他留分头、光嘴巴儿,身上穿着个蓝大褂儿。手里边摇着个白折扇儿,不扇屁股扇脸蛋儿!
乙:咳!走,走,走,走,走!
甲:噢,你叫我走,(我这)不能走,走到了天黑空着手,一分钱我这也没有,老傻还得饿一宿,我求掌柜的高高手,你要给钱我就走!
乙:去,去,去,去!
甲:哎,叫我去,我不能去,去到了天黑吃谁去?一没房子二没地,老傻多跑几里地。掌柜的别说推辞话,穷人沾光没多大。
乙:我看你刚才好像来一趟了?
甲:噢,大掌柜,你别起火,那刚才来的可不是我。他是谁,我是谁,别拿张飞当李逵。我是我,他是他,各人有钱个人花。大掌柜的看一看,你别拿孟良当焦赞。
乙:我说你呀,来巧啦!我们掌柜的不在家。
甲:噢,一句话,(我这)算白搭,你说掌柜的不在家。掌柜的不在你老在,你老办事更明白。我看掌柜的走不远,有这个买卖把他管。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
乙:嗯,是我,啊,是我。怎么着?我呀,没钱。
甲:噢,你说没有我说有,这个票子洋钱柜里头。你要有钱你不拿,票子不会往外爬;你要有钱你不动,票子不会往外蹦;不会爬,不会蹦,我求掌柜的往外送。
乙:我说你贫不贫哪?
甲:噢,说我贫,那我就贫,我不偷不摸是好人。我一不偷,二不摸,三不打抢,四不夺。这个数来宝的流口辙,我不耍贫嘴不能活。
乙:我说你凭什么找我要钱哪?
甲:噢,大掌柜,你听其详,打周朝列国就有我这行。孔夫子无食困陈蔡,多亏了范丹老祖把粮帮。借你们吃,借你们穿,借来这米山和面山,直到如今没还完。我不论僧,不论道,不论你回、汉和两教,天主堂,耶稣教,孔圣人的门徒我都要。
乙:你都要啊?你知我这是什么买卖儿?
甲:噢,我从小没念过《三字经》,您这个字号认不清。
乙:哎,认不清没关系,我告诉你。我这是呀,切面铺。
甲:行咧!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您这个棺材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装里死人跑不了,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
乙:不,不,不!停!停!怎么出来棺材铺啦?
甲:你不说的吗,开棺材铺吗?
乙:谁说棺材铺啦?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哎。
甲:切面铺没意思。棺材铺,棺材,棺材,官保发财。
乙:噢……不,不,不!发财,也不开棺材铺。
甲:就棺材铺吧,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行了,行了!咱别对付行吗?我就是切面铺。
甲:别介,别介。
乙:什么叫别介呀?
甲:这个棺材铺这词儿我熟啊。
乙:噢……你熟我就得就合你呀?有这道理吗?!就是切面铺,有词儿你就唱;没词儿,走!啊。
甲:非切面铺?
乙:就是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那可不。
甲: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的是……切面铺。
乙:哎,切面铺。
甲:怎么样?
乙:哎,行。
甲:切面铺,切面铺……卖切面……
乙:这不废话吗!
甲:卖切面,面又白,质量高,分量足,不少给,宽条儿的,细条儿的,还经煮,吃到嘴里特别筋道,买卖好,大赚钱……
乙:行啦!多可气!啊!又没辙,又没韵,还一句也不挨着。我说你这叫数来宝吗?这个!
甲:这不切面铺的事儿吗。
乙:切面铺的事儿不行。什么叫数来宝?你得有辙,有韵,有板……
甲:有板?
乙:那当然啦。
甲:那行哩,有韵。竹板儿打,我(这)抬头看,这个大掌柜的卖切面。
乙:哎,对。卖切面。
甲:这个切面铺啊,耍大刀,这生日满月用得着。
乙:嗯。
甲:要说面,咱们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下到这个锅里团团转,捞到碗里莲花瓣,又好吃,又好看,一个人儿吃半斤,仨人儿吃斤半,大掌柜的算一算,算不上来你混蛋。
乙:你混蛋!怎么带骂人的这个?!
甲:这没办法。这咱懂啊,言前辙呀,知道吗?(十三道大辙,言前辙)正赶这儿,大掌柜,算一算,算不上来,你……闹一混蛋。
乙:瞧我赶这辙!
甲:赶辙上了。
乙:得,得,得。算了,算了。我呀,切面铺不开了。
甲:不开了?
乙:我改买卖儿。
甲:改棺材铺,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行,行了!谁改棺材铺啊?
甲:改什么?
乙:我呀,我卖冰棍儿。
甲:卖冰棍儿能卖多少钱哪?
乙:我卖着玩儿,不赚钱。
甲:卖冰棍儿。
乙:卖着玩儿。
甲:行哩。这个竹板儿打,真有趣儿,这个大掌柜的卖冰棍儿。
乙:卖冰棍儿。
甲:您这个冰棍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对!怎么又出来棺材啦?
甲:怎么啦?怎么啦?哪儿有棺材?
乙:哪儿有棺材?这一头儿大,一头儿小怎么回事?
甲:这包装啊,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这好往外拿呀,知道吗?
乙:不,不,不!我这冰棍儿呀,就是两头一边儿粗。
甲:你这太别扭了!
乙:我就卖这别扭冰棍儿。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哎。
甲:怎么样?
乙:好!这词儿行,啊。
甲:这词儿怎么样?
乙:好!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不错!
甲: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您这个冰棍儿讲卫生,那真是——
甲、乙: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没完了是吧?
甲:你不说好吗。
乙:好也不能老唱这一句呀!
甲:你的意思哪?
乙:你得往下唱啊!
甲:还得往下唱?
乙:那可不。
甲:吃冰棍儿……吃冰棍儿……这个大掌柜的吃冰棍儿。
乙:好吗!我弄三棵冰棍儿吃!
甲:吃冰棍儿,把茶沏,喝茶一会儿就拉稀。
乙:那还不拉稀呀!
甲:这吃冰棍儿,拿起来瞧,是小豆、桔子有香蕉,
乙:对。
甲:东西好,材料高,不怕晒,不怕烤,搁在火里化不了……
乙:哎--哎!我说这是冰棍儿呀?
甲:火筷子!
乙:火……你提火筷子干吗呀?!这位。我说,冰棍儿我不卖啦。
甲:不卖啦?
乙:我呀,我开澡堂子。
甲:澡堂子?
乙:澡堂子怎么样?
甲:好咧!有啊。
乙:啊。
甲: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堂子铺……
乙:行……哎!不对,不对!啊!什么叫堂子铺啊?
甲:就是澡堂子啊!
乙:不,没这么说话的啊!二哥,您哪儿洗澡啊?我,堂子铺!像话吗?有这么说话的吗?
甲:这都听得懂啊,谁听不懂啊?
乙:听得懂,也不行!不许这么说话,就得叫洗澡堂!
甲:非得洗澡堂?
乙:就洗澡堂。
甲:竹板儿打,(我这)走慌忙,掌柜的开了个洗澡堂。
乙:洗澡堂。
甲: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不,不,不!不对,不对!这澡堂子里边怎么冻成冰啦?这个!
甲:串了,串了。
乙:不象话!冰棍儿的词儿不行!啊!
甲:您这个堂子讲卫生,那真是--手巾又白水又清,
乙:哎,这差不多。
甲:要洗澡,进门来,
乙:是。
甲:是胰子香,手巾白。
乙:对。
甲:这个大毛巾,围当腰,就是不把脑袋包。
乙:没有包脑袋的,啊!
甲:是有温水儿,(它)有热水儿,越烫越美直咧嘴儿。
乙:好。
甲:有一个老头儿六十八,进这池塘笑哈哈,是头又晕,眼又花,呱唧摔了个大马趴。
乙:呦!
甲:伙计一见往外搭。
乙:怎么回事?这是?
甲:晕堂子了。
乙:咳!你少洗会儿多好啊!
甲:怎么样?唱的?
乙:好谈不上啊,凑合着。
甲:给钱!甭废话,拿钱!
乙:要说他这行也不易。得!给你一分钱!
甲:多钱?
乙:一分钱。
甲:一分钱?
乙:啊。
甲:哎,大掌柜,你看一看,我唱了半天一头汗,这一分钱,怎么吃饭,我求掌柜的换一换。
乙:换换?你打算要多少?
甲:哎,数来宝的不害臊,你给多少我都要。
乙:嚯!
甲:什么叫棉袄、大衣、水獭帽儿,皮鞋、围脖、大手套儿;凉席、蚊帐、大炉灶,这个电灯、电话、电灯泡;这个汽车、楼房、现金和支票,桌椅、板凳、盆景儿、帽镜,连内掌柜的我都要。
乙:嚯!你再胡说八道我可打你了啊!
甲:噢,大掌柜,你说大话,你瞪着眼睛要打架。
乙:怎么着?
甲:要打架,(咱们)出街东,在这儿打架怕欺生,
乙:嚯!
甲:要打架,咱往西,咱俩打架值不得。要打架,咱往北,一对一个你白给!
乙:呀!
甲:要打架,咱奔正南,是数来宝的万万千,越聚傻子人越多,拆了你这个兔子窝!
乙:嚯!惹不起!冲你呀,我这买卖儿,关门!
甲:噢,稀里里,(我这)哗啦啦,这个大掌柜的把门插。说夜间插门怕失盗,这白天插门为什么?竹板儿打,细留神,八成里边死了人。
乙:呦!我,我开开得了!
甲:噢,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您这个棺材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停,停,停,停!怎么又出来棺材铺啦?
甲:死人啦。
乙:谁死人啦?哪儿死人啦?
甲:没死人你插上门儿不做买卖儿了?
乙:谁不做买卖儿啊!我,我们家有事儿……
甲:有事儿?
乙:我停业一天行吗?
甲:什么事儿啊?
乙:什么事儿,好事儿啊!喜事儿,我结婚,娶媳妇儿。
甲:娶媳妇儿?
乙:怎么样?
甲:更得给钱啦!
乙:给钱没关系,你得有好词儿!
甲:当然有啦!
乙:那你唱啊。
甲:听着!
乙:唱。
甲:竹板儿打,(我这)真有趣儿,
乙:是。
甲: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份儿)。
乙:对--不,不,不对!什么叫娶媳份儿呀?这什么词儿,这个?
甲:倒音了,倒音了。
乙:不象话,这!
甲:竹板儿打,真有准儿,(这个)大掌柜的娶媳妇儿(音:粉儿)。
乙;不,这也不行啊!
甲:定准了音儿,大掌柜的娶媳分儿……
乙:什么词儿?
甲: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娶媳发……
乙:咳!
甲:竹板儿打,响哗啦,大掌柜的你娶妈……
乙:你娶妈!你娶妈!
甲:这不想吗,娶什么哪?娶嘛呐?知道嘛,琢磨词儿哪。
乙:你琢磨词儿你别说出来呀!
甲:我再琢磨琢磨……,
乙:琢磨好了!
甲:稀里里,(我这)哗啦啦,大掌柜的您成家!
乙:好吗!我成家稀里哗啦的!全散了是吧?
甲:这也不行?
乙:不,不象话。
甲:说来的巧,来的妙,掌柜的成家我来到。
乙:哎,这凑合。
甲:这个亲戚朋友把喜道,掌柜的站在堂前哈哈笑。
乙:那是啊。
甲:前边铜锣开着道,后边跟着八抬轿,八抬轿,抬进门,(这个)伴娘过来搀新人。是铺红毡,捯喜毡,一捯捯在了喜桌前。有一对喜蜡分左右,喜字儿香炉摆中间。拜罢了地,摆罢了天,拜罢了天地拜祖先,拜罢了祖先拜高堂,夫妻交拜入洞房。
乙:好!
甲:您这个洞房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还是棺材呀!?

8. 数来宝的表演举例

男:老婆子跟我走,千万别给我丢了丑。
女:老头子你放心,奴家可不是那样人。
男:老婆子别夸口,三毛大洋就跟着人家走。
女:(白)三毛钱?你把我看的太贱啦,怎么也得三块五块的。
这算是一个“瓢把儿”,下面就是正文。“甲”代表乞丐,“乙”代表商号大掌柜,摘录几段词作为参考,其词如下:
甲:(数)数来宝,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俐俐拉拉挂招牌。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你发财,我沾光,你吃糨的我喝汤。(接奉承话)一拜君,一拜臣,二拜掌柜的大量人。人量大,海量宽,刘备大量坐西川。西川坐下汉刘备,保驾全凭三千岁。人又高,马又大,脸膛黑胡子乍,大喝一声桥折下。夏侯杰,掉下马,曹操一见害了怕。
乙:(白)我这买卖你要不着。
甲:(数)不是傻子不害臊,什么买卖我都要。只要你有仨字号,傻子我就要得着。
乙:(白)我这儿开的是棺材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你这棺材真是好,买一大送一小……
乙:(白)没有这么送的。
甲:(接数)你这棺材真是好,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装上活人还受不了。
乙:(白)我这儿是煤油庄。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煤油庄,掌柜的煤油真是多,净管点灯不管喝。傻子有点不服气儿,喝了一口不是味儿。大掌柜你信不信,喝了煤油准出殡。
乙:我这儿不是煤油庄,是理发馆。
甲:(数)打竹板,往前赶,眼前来到理发馆,先拜罗祖,后拜你,你是罗祖的大徒弟。男剃左,女剃右,僧道两家剃前后。先刮脸,后扫眉,剃完还打五花锤,先敲肩,后敲背,起个名子叫“放睡”。
乙:我这儿是切面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切面铺。切面铺,耍大刀,生日满月用得着。要说面面,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煮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莲花瓣,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大掌柜的你算一算,算不过来真混蛋。
乙:我这儿是澡堂子。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洗澡堂,你这澡堂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什么?
甲:(白)错啦!串了词儿啦!
乙:还得说澡堂子。
甲:(数)你这澡堂真卫生,池子又深水又清。先洗澡,后搓背,洗完还有毛巾被。毛巾被,真是强,不能围在脑袋上。
乙:这回我是卖冰棍的。
甲:(数)打竹板,真有趣,大掌柜的卖冰棍。你这冰棍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的冰。吃完冰棍把茶沏,喝了一定准拉稀!
乙:你数来宝的有多少宝。
甲:(数)要说宝,净说宝,宝字丢了宝字找,不知找好找不好。打登州,秦叔宝,三下南唐高俊宝……关东城,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傻子也有三宗宝,破棉裤,破棉袄,虱子虼子真不少。
乙:你要了半天我不是掌柜的。
甲: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早知道要钱这么难,不如回家种庄田。早知要钱这么费劲,不如回家拣大粪。拣大粪味不好,这才学会了数来宝。
乙:你再不走我插门啦!
甲:(数)唏哩哩,哗啦啦,大掌柜的把门插。夜晚插门防贼盗,白天插门干什吗?大掌柜的插上了门,莫非你们家死了人!
以上是戴少甫《数来宝》词的一部份,因没有记录只凭个人记忆想到的,当然还有许多。下边就是掌柜的不给,乞丐耍无赖甚至想动手打架的一些词句,如:
“你嘴又歪眼又斜,好像是八月十五的兔儿爷……”
“要打架奔正东,一对一个你稀松;要打架奔正北,一对一个你白给……”等等。 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本人世界观的决定,在词句中存在不少的不健康甚至粗俗的糟粕,这是当时社会局限性所决定的,但这些不能否认他的艺术成就,他正在奋发向上探索艺术之宫的大好年华,昙花一现便消失了。不良嗜好,不严肃的生活,同行的倾轧是他致死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旧的社会制度是罪恶的渊薮。这就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后起的青年曲艺演员们,更应当对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有所认识,才能更激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下决心费大力气深刻地研究和探索曲艺的真髓,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9. 乞丐的数来宝是怎么唱的,歌词

男:老婆子跟我走,千万别给我丢了丑。 女:老头子你放心,奴家可不是那样人。 男:老婆子别夸口,三毛大洋就跟着人家走。 女:(白)三毛钱?你把我看的太贱啦,怎么也得三块五块的。 这算是一个“瓢把儿”,下面就是正文。“甲”代表乞丐,“乙”代表商号大掌柜,摘录几段词作为参考,其词如下: 甲:(数)数来宝,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俐俐拉拉挂招牌。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你发财,我沾光,你吃糨的我喝汤。(接奉承话)一拜君,一拜臣,二拜掌柜的大量人。人量大,海量宽,刘备大量坐西川。西川坐下汉刘备,保驾全凭三千岁。人又高,马又大,脸膛黑胡子乍,大喝一声桥折下。夏侯杰,掉下马,曹操一见害了怕。 乙:(白)我这买卖你要不着。 甲:(数)不是傻子不害臊,什么买卖我都要。只要你有仨字号,傻子我就要得着。 乙:(白)我这儿开的是棺材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你这棺材真是好,买一大送一小……。 乙:(白)没有这么送的。 甲:(接数)你这棺材真是好,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装上活人还受不了。 乙:(白)我这儿是煤油庄。-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煤油庄,掌柜的煤油真是多,净管点灯不管喝。傻子有点不服气儿,喝了一口不是味儿。大掌柜你信不信,喝了煤油准出殡。 乙:我这儿不是煤油庄,是理发馆。 甲:(数)打竹板,往前赶,眼前来到理发馆,先拜罗祖,后拜你,你是罗祖的大徒弟。男剃左,女剃右,僧道两家剃前后。先刮脸,后扫眉,剃完还打五花锤,先敲肩,后敲背,起个名子叫“放睡”。 乙:我这儿是切面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切面铺。切面铺,耍大刀,生日满月用得着。要说面面,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煮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莲花瓣,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大掌柜的你算一算,算不过来真混蛋。 乙:我这儿是澡堂子。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洗澡堂,你这澡堂真卫生,真正 数来宝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什么? 甲:(白)错啦!串了词儿啦! 乙:还得说澡堂子。 甲:(数)你这澡堂真卫生,池子又深水又清。先洗澡,后搓背,洗完还有毛巾被。毛巾被,真是强,不能围在脑袋上。 乙:这回我是卖冰棍的。 甲:(数)打竹板,真有趣,大掌柜的卖冰棍。你这冰棍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的冰。吃完冰棍把茶沏,喝了一定准拉稀! 乙:你数来宝的有多少宝。 甲:(数)要说宝,净说宝,宝字丢了宝字找,不知找好找不好。打登州,秦叔宝,三下南唐高俊宝……关东城,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傻子也有三宗宝,破棉裤,破棉袄,虱子虼子真不少。 乙:你要了半天我不是掌柜的。 甲: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早知道要钱这么难,不如回家种庄田。早知要钱这么费劲,不如回家拣大粪。拣大粪味不好,这才学会了数来宝。 乙:你再不走我插门啦! 甲:(数)唏哩哩,哗啦啦,大掌柜的把门插。夜晚插门防贼盗,白天插门干什吗?大掌柜的插上了门,莫非你们家死了人! 以上是戴少甫《数来宝》词的一部份,因没有记录只凭个人记忆想到的,当然还有许多。下边就是掌柜的不给,乞丐耍无赖甚至想动手打架的一些词句,如: “你嘴又歪眼又斜,好像是八月十五的兔儿爷……”。 “要打架奔正东,一对一个你稀松;要打架奔正北,一对一个你白给…… 满意给好评吧 谢谢

10. 能推荐给我几个相声段子吗 谢谢

相声段子
甲 您说相声都讲究什么呀?
乙 说、学、逗、唱。
甲 唱能唱什么呀?
乙 唱的可多了,什么京戏、评戏、梆子、大鼓、数来宝……
甲 您还能说数来宝?
乙 啊!
甲 数来宝可不容易。
乙 那算什么呀,我全会!
甲 算什么?首先说,这七块板儿就不容易打。
乙 你会吗?
甲 会呀!
乙 你打一个。
甲 行。(打板)
乙 噢!他要过饭!
甲 你别瞧这要饭的玩意儿,你还打不上来呢!
乙 这算什么呀!(打板)
甲 噢!他也要过饭!
乙 嗬!这儿等着我哪!
甲 其实从前数来宝也不容易。
乙 怎么?
甲 它得讲究现编词儿,要三快。
乙 哪三快?
甲 眼快、心快,嘴也快。
乙 眼快?
甲 眼睛看见了。
乙 心快?
甲 心里立刻就编好了词儿了。
乙 嘴快?
甲 嘴里就唱了出来。您看,咱一进大街,不管有多少买卖,三百六十行,碰见什么全有词儿。
乙 你行吗?
甲 我最有把握了。
乙 好!这么办,你好比是那个数来宝的,我就来开买卖的大掌柜的,我开什么买卖你全有词儿吗?
甲 你开什么买卖我全有词儿。
乙 行了!由现在起,这个桌子就不是桌子了,它是开买卖的拦柜,我是掌柜的,不定开的什么买卖,你就是这个数来宝的。
甲 行!我是数来宝的,你是开买卖的少掌柜的!
乙 少掌柜的?
甲 内掌柜的!
乙 内掌柜的干吗呀?
甲 反正买卖是你们家的!
乙 不行!我是掌柜的!
甲 行!你开什么买卖我全有词儿。
乙 来吧!
甲 (打板)“打竹板儿,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也有幌子和招牌。金招牌,银招牌,哩哩啦啦挂起来。这二年,我没来,大掌柜的发了财!”
乙 走走走!
甲 “叫我走,不能走,走到天黑空着手,一分钱,也没有,今天我得饿一宿!”
乙 那你怎么单要饭哪?
甲 “掌柜的问我为什么单要饭,要饭不能把我怨。蒋介石,打内战,法币改成金元券,由一百,到一千,由一千,到一万,我上街买了一斤面,票子用了二斤半!经济压迫民遭难,因此我才买了饭!”
乙 哎哎哎!
甲 “你也哎,我也哎,哎得我倒乜呆呆,早知道掌柜的规矩大,不叫说话不说话!”
乙 我开什么买卖你要钱哪?
甲 “不是我,不害臊,你什么买卖我也要,天主堂,耶稣教,孔圣人的门徒也许我要,只要你开张有字号,今天我就要得着。”
乙 要得着哇!你看什么买卖?
甲 “从小儿我没念《三字经》,您这字号我认不清。”
乙 认不清啊!告诉你:杂货铺!
甲 “打竹板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棺材铺,您的棺材做得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死人跑不了,装里病人养不好……”
乙 等等等!谁告诉你我开棺材铺,我开的是杂货铺!
甲 杂货铺?
乙 啊!
甲 那……您开棺材铺多好哇!
乙 好什么呀?
甲 棺材,棺材,您这买卖准发财。
乙 噢!发财?
甲 对啦。
乙 不开!
甲 你看……它这棺材的词儿我熟。
乙 噢,词儿熟?
甲 对。
乙 不开!
甲 你看!
乙 行了行了,没词儿了是不是?我改个别的。
甲 不用改,什么没词儿了?你开什么买卖?
乙 杂货铺。
甲 杂货铺算什么呀!你都卖什么?
乙 什么都卖,油、盐、酱、醋、青菜、杂粮。
甲 卖青菜?
乙 啊。
甲 卖葱不卖?
乙 卖。
甲 行了!
乙 有词儿了?
甲 “杂货铺儿,你卖大葱,一头白,一头青,一头儿地上长,一头儿土里生,一头儿实,一头儿空,一头儿吃,~头儿扔,掌柜的就卖一棵葱!”
乙 我这杂货铺关板儿了!就卖一棵葱啊?什么都卖!
甲 “不赖不赖真不赖,杂货铺还把棺材卖!”
乙 不卖!告诉你,什么都卖,就不卖棺材。
甲 什么都卖?
乙 啊。
甲 “丁丁丁,当当当,杂货铺里卖手枪!”
乙 没有!
甲 你说的,什么都卖。
乙 啊,什么都卖,就是不卖手枪。
甲 你到底卖什么?
乙 油、盐、酱、醋、青菜、杂粮。
甲 你听词儿吧:“打竹板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杂货铺。杂货铺儿,货真全,红糖好,白糖甜,要买沙糖图省钱。买一包花椒张着嘴儿,买一包胡椒滴溜儿圆,小虾米,弯又弯,黄花、木耳上秤盘,筷子犯了什么罪?三道麻绳将它缠,二踢脚,三寸三,大年三十用火点,崩--一叭!上了天!”
乙 还有杂粮呢!
甲 “碾、盘、罗、柜不住磨,每一天都磨万担粮,荞面、白面、大米面,磨出米来似雪霜,粳米好,老米长,要吃小米金黄黄,黑豆黑,黄豆黄,粉红色的是高粱。掌柜的心狠似大老虎,往棒子面里掺黄土!”
乙 没有!告诉你,我不开杂货铺了,我改买卖了。
甲 “打竹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棺材铺!”
乙 我还没开哪?
甲 这回您该开棺材铺了!
乙 不开!我呀,这回卖冰棍儿。
甲 卖冰棍儿?
乙 对了!有词儿吗了
甲 那算什么啊!卖冰棍儿啊!(打板)“打竹板儿……打竹板儿……”
乙 没词儿了!
甲 “打竹板儿,真有趣儿,大掌柜的你卖冰棍儿。”
乙 对!
甲 “您这冰棍儿真卫生,完全是开水白糖冻成的冰。吃冰棍儿……吃冰棍儿……”
乙 没词儿了。
甲 “您还得吃冰棍儿!”
乙 这么会儿我吃三根冰棍儿了!
甲 “吃冰棍儿,拿起来瞧,小豆、桔子、有香蕉,东西好,材料高,不怕晒,不怕烤,搁在火里化不了!”
乙 这是冰棍儿?
甲 火钩子!
乙 火钩子能吃吗?行了,这回又改了买卖了!
甲 “打竹板儿,迈大步,掌柜的开个……”
乙 又是棺材铺哇!这回我开澡堂子了!
甲 又开澡堂子了?
乙 啊!
甲 “打竹板儿,我走慌忙,掌柜的开个洗澡堂。您这个澡堂真卫生,完全是开水白糖冻的冰!”
乙 啊?好嘛!洗完澡都冻成冰棍儿了!
甲 “您这澡堂真卫生,手巾又白水又清。洗澡的,进门来,胰子香,手巾白,大毛巾,围当腰,就是不把脑袋包!”
乙 没听说包脑袋的!
甲 “有温水儿,有热水儿,越烫越美越咧嘴儿。有一个老头儿八十八,一进池塘笑哈哈,头又晕,眼又花,呱叽摔个大马趴!伙计一见往外搭。”
乙 怎么啦?
甲 晕塘子啦!
乙 那快塔出去吧!告诉你,这回我不开买卖了,我呀,娶媳妇儿!看你有词儿没有?
甲 你干吗?
乙 娶媳妇儿,有词儿吗?
甲 你听词儿吧:“打竹板儿,真有趣儿,大掌柜的要娶媳妇(fen)儿……”
乙 不像话!
甲 ‘打竹板儿,真有点儿,大掌柜的娶媳(xi)妇(fa)儿……”
乙 我还娶魔术哪!
甲 “我来得巧,来得妙,掌柜的成家我来到,亲戚朋友把喜道,掌柜的堂前哈哈笑。前边儿铜锣开着道,后边抬着八抬轿。八抬轿,抬进门,伴娘过来搀新人。铺红毡,倒喜毡,一倒倒在喜桌前。有一对喜蜡分左右,喜字香炉摆中间;拜罢地,拜罢天,拜罢天地拜祖先,拜罢祖先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入洞房,乐悠悠,新郎过去掀盖头,锨起盖头留神瞅,新娘子是个大光头!“
乙 秃子?
甲 “秃头顶,大眼珠儿,张嘴说话嗓门粗。”
乙 男的?
甲 “大胖子体重足有三百斤,掌柜的娶个鲁智深!”
乙 啊!我成小霸王啦!

作者:老五

阅读全文

与电影台词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人演的名字叫做黑帮的电影 浏览:524
十年了逝去的青春电影 浏览:60
用演员真名演戏的电影 浏览:836
周星驰电影悲痛歌曲 浏览:766
泰国好看的百合电影 浏览:977
外国电影女人怀孕 浏览:644
男生扎女儿恐怖电影 浏览:465
黄昏背景的科幻日本电影 浏览:102
新娘伦理电影百度云 浏览:1000
外国电影女主在内衣店上班 浏览:226
很简单的线条动漫人物电影 浏览:938
2015日韩最新色情伦理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32
电影新木乃伊什么意思 浏览:18
如何写电影电影文学作品 浏览:927
迪士尼公主电影百度云字幕 浏览:141
高清电影剪辑隋唐演义 浏览:135
最恐怖的恐怖电影怀孕的 浏览:205
外国小男孩开挖机救父母什么电影 浏览:93
适合学英语的金融类电影 浏览:975
性研究电影好看站 浏览: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