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大渡河》中洒满了烈士们的什么
这是电影《大渡河》中伟人的一段经典台词:我们走过的路,洒满了烈士的鲜血,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B. 找有关长征影片中的精典台词及有关长征的历史~~急!
195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根据话剧《万水千山》改编的第一部长征题材彩色影片《万水千山》上映。影片从红军某团某营的角度表现长征,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突破天险腊涌诘龋�状我缘缬暗姆绞匠氏衷诠愦蠊壑诿媲啊F�斜硐至撕炀�刚皆狈�酱笱┥健�仙嬲釉蟮兀�胂丈蕉袼��返奈尬肪�瘢�痰荚崩钣泄���昂俺觯骸叭酶锩�镒怕砬敖� 逼渚捌淝榱钊四淹�?
60年代,战史题材片《突破乌江》主要以红军某团为视角,艺术地表现了1934年底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乌江防线的战斗过程。我军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小分队乘夜渡江,接应后续部队成功强渡,保证了大部队挺进遵义计划的顺利执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红军的战术和战绩。影片《金沙江畔》讲述的是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到达金沙江畔,蒋介石的特派员与当地大土豪勾结,制造“红军”抢劫藏族大土司桑格女儿珠玛的事件。红军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为了革命大目标,不惜牺牲,救出珠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通过藏区继续北上。
这个时期,着重从个体角度表现红军的斗争意志和红军精神并产生影响的影片也有几部。影片《红鹰》表现红军长征经过甘南藏族区白沙草原时,红军女医生林华在突围时负伤,她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牧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救国方针,组织起一支藏民游击队。影片《羌笛颂》中,红军女战士董永贞负伤留在羌寨,发动当地群众与敌人开展斗争。她因伤牺牲后,羌族游击队长瞒住她牺牲的消息,仍然四处张贴署有她名字的标语,以她的名义继续和敌人战斗。
70年代末以来,长征题材影片数量不断增加,题材领域有了新的开拓。影片《赣水苍茫》表现了红军某团指战员与王明错误路线的斗争。影片《大渡河》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战斗过程。80年代初,八一厂拍摄的《四渡赤水》是继《万水千山》后又一部大型长征题材影片。影片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真实史料为依据,表现遵义会议召开后,重新掌握军队指挥权的毛泽东指挥红军出奇兵四渡赤水河、摆脱敌人战略包围的壮举。影片通过再现这个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范例,歌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此后,长征影片的角度、风格、视点越来越多样化。影片《金沙水拍》展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的情感空间,丰富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丈夫、姐夫等多重角色的丰富性格。影片《草地》中,三个方面军的掉队红军指战员组织起来,互相鼓励,走出险恶的草地,从一个小角度凸显红军团结战斗的革命意志。《马蹄声碎》以对红军战士个体感情世界的渲染之笔,使历史更多具象化,更多感悟性。跋涉途中,两个人为寻找食物葬身江水,一人长眠在草地,幸存的5名女兵终于追上了红军大部队。透过她们种种独特的心理和行为,观众可以深深感受到坚强的人格意志力量。影片《彝海结盟》通过刘伯承率领红军先遣队通过彝族地区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与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将不惧牺牲的红军征程表现得更加真实、生动、感人。这些影片从红军的坚定步履中意味深长地表达着红军主动精神的胜利,显现着一个极其宝贵的创作立场:人类永远站在历史的连接点上,每一代人都是历史的承前继后者,他们需要在记住历史的同时传承历史的精神。
80年代以来也拍摄了许多长征题材作品。例如,《遵义会议》就富有启示性地详述了革命转折关口的遵义会议的历史过程;《大渡桥横铁索寒》表现红军渡过金沙江,最终冲破蒋介石的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整个战略行动过程;《长征岁月》讲述长征途中几名掉队的红军官兵,在追赶大部队中灵魂升华的奋进历程。《太阳女神》通过红军女战士金子追赶部队的故事情节链,寓意着人民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不会停止。《草地之光》首次表现刘少奇同志在长征中担任红军筹粮委员会主任时为红军筹粮的过程,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乐观精神、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血战万源》表现红四方面军粉碎十万川军对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将处于内外双重困难中的总指挥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和道德情操给予了生动的展现。
世纪之初出现的史诗性长篇电视连续剧《长征》是长征题材电视剧最重要的收获。从该剧中不仅能看到更为真实的战争场面,感受到红军将士艰难无比的跋涉和巨大牺牲,更能看到党是怎样一步步战胜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正确路线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与电影《长征》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较之以往规模最大表现最为完整的银屏长征奇观。这两部没有粉饰的长征题材影视片,达到了艺术性、感召力和感染力的融汇统一。影视片中的长征能够得到如此表现,既缘于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缘于历史的进步以及创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它们共同传递着一个信息:长征属于历史,长征精神将永远辉耀着现实和未来。
长征题材影视作品拥有众多观众,这里除了历史内涵选择的因素,还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的选择。生活中的长征已成往事,但艺术领域的长征任重道远。
□相关链接
正在拍摄中的长征题材影视片
《雄关漫道》:20集电视剧,八一厂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合拍,描述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程,是中宣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剧目。
《我的长征》: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以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普通人的视点展示长征。
《乌蒙磅礴》:30集电视剧,云南影视产业和云南铭鼎影视文化公司共同拍摄,描述了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云南昭通扎西的一段历史。
《不能忘却的长征》:八一厂军教片部拍摄的长征文献纪录片。
《中国工农红军》:12集文献纪录片,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制作,全景式展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至1937年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
《伟大长征》:12集文献纪录片,中央档案馆和国家档案局联合拍摄,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长征,不朽的魂》:5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拍摄,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展示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图景。(宋军峰、王友存)
C. 电影《渡河渡河》观后感
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看了一部振奋人心的好影片。片名是《大渡河》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基础。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红军选出了17位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孤舟奋勇、不怕牺牲,直扑大渡河对岸。这时国民党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令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208旅回援泸定。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对岸突击。
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生命,奋不顾身地与敌人作战。使我明白了没有当年这么多英雄战士的生命与鲜血,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让中华民族更加富强!
D. 电影大渡河的内容简介100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通衢。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奋勇,直扑对岸守敌。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右岸突击,最后获得了伟大的胜利。
E. 《大渡河》电影的主要内容
电影名:大渡河
导 演:林农 王亚彪
编 剧:江西省《大渡河》创作组(黑龙江省文联鲁琪执笔)
主 演:韩适 赵申秋 刘怀正 傅学诚 陈宝国
上 映:1980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战争片
大渡河 (1980)故事梗概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通衢。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奋勇,直扑对岸守敌。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妄图半渡而击,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之后,又以刘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状,迷乱了川军,调开了固守泸定的川军二0八旅。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走马换将,令新任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二0八旅回援泸定。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左岸突击。当蒋介石打电话训示右岸守敌时,接电话的已是红军战士小张……毛主席安步走下泸定桥头,对身边的战友们说:"梦想我们当石达开第二的那个人作何感想呢 ?
F. 大渡河电影故事梗概
电影讲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
黄团长率领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越过天险,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阴谋。从而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
(6)电影大渡河台词扩展阅读:
《大渡河》电影详述——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地。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丁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追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G. 关于长征的电影的精彩台词
70年前,战略上的决策、战斗上的需要,使得年轻的中国工农红军必须要踏上那一程自己也不知道前方有多少险恶的征程;70年后,一位老导演带领一群优秀的电影人,再一次把长征历史画卷搬上了银幕,让人们再震撼中领略共和国缔造者们的艰辛。
《我的长征》以十五岁少年王瑞的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主线,描绘了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长征。王瑞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再娄山关大捷中,红小鬼已经成了杀敌的猛将。他终于明白长征就是要往“打胜仗”的地方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直以“跟着走”为信念的瑞娃子终于到了陕北。
名词解释:长征
[解释]1.长途旅行;长途出征。
2.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Long Marches)
【时间】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宣言】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
H. 电影《大渡河》
《大渡河》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6uBhGlniUUFeOs_1drNgpw
作品介绍:《大渡河》是由林农与王亚彪执导的一部战争片,主演是刘怀正,上映于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