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i彩色超清修复版我的祖国,勾起了人们怎样的回忆呢
是我们对祖国始终不变的深爱。
《我的祖国》是1956年的电影《上甘岭》中的一段插曲,电影片段大概是在战役中途,后方支援部的场景里,由卫生员唱给伤员、战士们的。歌曲旋律流畅生动,歌词朴实热忱琅琅上口,表达了百姓大众对祖国江山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
当我们再次看到熟悉的情节,不再是单调的黑白灰,而是有着绿色的军装,黄种人的脸,还看到白色的绷带和红色的热血,人物们都仿佛再一次拥有了生命一般的鲜活起来。配上歌词中的白帆、稻花,想象中的场面也都更写实了,这对现在的新一代年轻人和孩子们有着更亲切更具体的教育意义,实在是非常好的一次制作。我们想起了当年前辈们用生命和青春换来的和平,这些历史不再显得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牢记。
Ⅱ 《英雄儿女之传奇上甘岭》观后感。
《上甘岭》观后感
上甘岭战役虽然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事情了,但是,当我再一次观看描述这个战役的电影《上甘岭》时,仍然是无比的震撼.发生在1952年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虽然只是为了争夺弹丸之地,对垒的双方却是用生命与鲜血铺就了整个山峦!我军三营七连战斗到最后几个人,连长死了,指导员也被炮炸瞎了双眼。坚持到最后把主峰交给了八连,最后八连在主峰坚持,为了保留兵力,八连被迫退守坑道。在这坑道里八连和其他的友军把敌人死死的拖在那里,让他们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他们坚持了20多天。最后配合大部队来了一个反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友之间的友情却是温暖感人的。八连士兵最感动我的是他们面对困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了配合上级的全面反攻,八连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几十天,志愿军面临的最大困境不是敌人的猛烈攻击,不是枪支弹药的匮乏,也不是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而是水资源的严重缺乏。敌人封锁了上山的路,补给队无法到达,战士们只能将自己所带的水集中在一起,最后也只集得三壶水,这种情况下一壶水往往是全员轮流喝,外面的补给运不进来,只好组织战士去山下从敌人手中抢水。可是,敌人封锁太严密,抢水的战士刚到水沟边,就被敌人乱枪射死。后来好不容易上级派出一支5人小分队,携带一口袋萝卜跟两个苹果到达了八连所在的坑道。这两个苹果本是上级领导带给八连连长的,
1/3
可是八连连长让卫生员拿去给受伤的七连指导员和一个伤员。这两个伤员双手摸着苹果,问卫生员共送了多少,卫生员回答只有两个后,伤员毫不犹豫的将苹果塞回卫生员手中坚决让卫生员拿去给需要的人。哪怕卫生员说还送上来了很多萝卜,他们也没有吃那两个苹果。最后,两个苹果被全体战士推了一圈,八连连长发话让卫生员把两个苹果分成小块,每人都吃一块。这样下来,才平复了这场苹果风波。在推让过程中,战士们想的不是自己的个人利益,更多的是为他人着想,为整个队伍着想,他们互相照顾,互相鼓舞。
在影片中还有一幕也很感人,就是在坑道中,女卫生员用自己的嗓子唱起《我的祖国》并带动全体战士歌唱象征着美好前景的歌的情景。调动全体士兵的积极性,排遣战士心目中的思乡之情,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抗美援朝志愿军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期望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定生活作出一些贡献而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途。他们也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心系祖国,怀抱一颗爱国心,帮助当地人民多次打退美军的进攻,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爱,我想那四十几天的坑道战,他们不一定能坚持下来,如今,我们美好的生活,都与那些为了国家和平而战斗的战士分不开的。今天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祖辈打江山的艰难我们已无法亲自体会,但《上甘岭》中全体战士的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团结互助的精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的。同时,《上甘岭》中战士怀有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是可以感染我们大家的。我们要记住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让我们重新捡回那些已经被我们忽视了的东西,让“上甘岭精神”一直发扬下去吧!
Ⅲ 《上甘岭》卫生员唱起什么歌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由郭兰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歌曲,于1959年录音,此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影片中的卫生员王兰每天给伤员打水、打针、换药、喂饭、洗绷带、查脉搏,不管工作有多累,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她喜欢唱《我的祖国》,因为这首歌能给她力量。
创作背景:
乔羽在作词时想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写作路子,可又想不出来,而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他屋子里来催稿,乔羽也没办法。直到他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长江时的场景,才把歌词写了出来。
沙蒙拿着稿子看了半个小时后,询问第一句为何不用万里长江或长江万里,乔羽认为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亲切感,最终沙蒙认可了乔羽的想法。
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国》的歌手,长影请了一批中国内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作为歌曲的演唱者。
歌曲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中国播放了这支歌。
Ⅳ 电影《上甘岭》中的合唱歌名
为《英雄颂》。
《英雄颂》为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其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中央乐团合唱队、中央实验歌剧院合唱队、新影乐团合唱队演唱,中央乐团、长影乐团演奏,陈维文、邱里、金正平指挥。
歌词如下:
狂风呼啸,大海翻腾,朝霞燃烧,山峦昂胸。
啊,狂风呼啸,大海翻腾,朝霞燃烧,山峦昂胸。
不屈的中华儿女,为世界,为和平,赴汤蹈火,去做英雄的战斗!
正义的中华儿女,为世界,为和平,赴汤蹈火,许多英雄被赞歌。
硝烟滚滚,火势熊熊,杀声、血海,铁石齐崩。
一样,一样,冲!一样,一样,进!勇敢的战士,轰不动,炸不倒,舍生忘死战斗在上甘岭。
用生命保卫这世界,用鲜血唤醒它的大义。
不朽的功绩,无比的英勇,巍峨雄壮、美丽庄严,像一道长虹悬挂在万里无云的长天。
(4)电影上甘岭卫生员唱起了什么歌曲鼓舞大家扩展阅读:
《上甘岭》的评价:
该片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它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编导对战役进程、战斗故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现,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役真实地烘托出来。
影片《上甘岭》的创作者对这次战役进行了高度概括,他们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反映这样一个震惊中外的战争,而是通过志愿军某部八连这样一个连队从接收阵地,由防御战转入坑道和最后发起反攻,收复主峰的43天战斗经历,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英雄颂》的创作背景:
1956年,延安时代的战友,《上甘岭》的导演沙蒙找到刘炽,让他承担影片的音乐创作。
《我的祖国》在影片《上甘岭》中是首插曲,《英雄颂》才是影片的主题歌。迎着总攻击令的冲锋号,志愿军战士们从坑道里打出来,向前猛冲,直到影片结束。
《英雄颂》加入钢琴伴奏多达十多分钟的混声大合唱,刘炽把它处理成一首壮烈雄健的男性美的合唱,表现志愿军威武不屈,惊天动地,英勇顽强,气贯长虹的风貌和气概。
当影片音乐录制完成后,一位艺术界的前辈对刘炽说:“我听出来了,你在上甘岭阵地上找到了一个优美深情的女儿,又找到一位英勇顽强的儿子!”
面对“知音”刘炽笑开了:“是的,你很理解我的苦心,我把《我的祖国》当成柔美明媚的女儿,把《英雄颂》作为威武不屈的儿子,他俩各有风貌,性格,但共同点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罗斯的,法国的和德意志的,这是新生的共和国的!”
《上甘岭》电影音乐的成功,使刘炽成为电影导演心中的一杰,关键时刻常来找他“捧场”。金山导演《风暴》只差18天就审片,找他写音乐,他拼命似地把音乐赶出来了。
王震之导演《三八线》也来找他,刘炽掂掂作品,却谢绝了。他对王震之说:“都是抗美援朝题材作品,我写《上甘岭》已是精疲力尽了。”
Ⅳ 上甘岭卫生员唱起什么歌
上甘岭卫生员唱起《我的祖国》。
相信喜欢老战争片的观众,对于《上甘岭》这部影片一定印象深刻,而对其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则更是记忆犹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 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我的祖国》是一首中文歌曲。
《我的祖国》是中国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乔羽词,刘炽曲,原唱者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Ⅵ 卫生员唱起了什么鼓舞大家上甘岭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中师党委命令八连暂时放弃表面战场的争夺,把敌人拖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在守住坑道艰难的时刻,卫生员唱起了我的祖国鼓舞大家。
八连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知难而进、负重自强的精神。
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战场主要集中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附近进行,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战斗发展为战役,由营、团规模发展到师、军规模。
美军先后投入3个步兵师的8个团又2个独立营和空降兵1个团,火炮324门,坦克181辆,飞机约100架,总兵力6万余人。
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投入第15军之第45师、第29师,第12军之第31师及第34师一个团,炮兵约3个师,总兵力达4万余人。不过,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运动战时期的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之后的金城战役(金城反击战)等,志愿军一次战役投入兵力都是至少6个军,20万人以上。相比之下,上甘岭战役规模要小多了。
Ⅶ 上甘岭电影原型清唱《我的祖国》,这是有多让人感动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出现在连线镜头前时满头白发
穿着当初制式的军装,胸前的勋章熠熠闪耀
当被问到当年上战场时是否会恐惧
她的回答平淡而坚定:“不会”
老人说自己只是当时医务人员中的普通一员
“我没什么可骄傲的”
可祖国和人民为她骄傲
也为镌刻在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烈士英名墙”上的英魂而骄傲
我们并不陌生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重要时刻
总会响起这个熟悉的旋律
从1956年一直传唱至今
经典传唱人金志文怀揣
与歌曲中对祖国江河湖海无比热爱的共情
再次唱响这首经典老歌
在吸收各种经典版本精华的同时
融入自己独特的理解
为这首震撼人心的曲目
注入崭新活力与澎湃朝气
随着婉转悠扬的钢琴声缓缓流淌
闭眼就仿若身临祖国秀美画卷
波涛奔涌的大河宽阔无际
扬着白帆的船上,艄公的号子不时响起
两岸的稻花被风吹得簌簌作响,香飘悠长
《我的祖国》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三段歌词就组成三幅美丽的画面
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
三个方面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景
唤起人们深切的思乡之情
对今年94岁高龄的词作者乔羽而言
战争是残酷的
但战士们在面对时
依然拥有镇定乐观的精神状态
正因如此
诞生了《我的祖国》
这样一首温情而动人的歌
Ⅷ 《上甘岭》里卫生员唱的是什么歌
《上甘岭》里卫生员唱的是《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
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
(8)电影上甘岭卫生员唱起了什么歌曲鼓舞大家扩展阅读:
作曲过程
1956年,沙蒙请刘炽为《我的祖国》作曲。刘炽为了让人们喜爱这首歌,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们喜欢唱的歌曲,从中选出十首歌曲反复倾听,最后从其中一首《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开始的半句。刘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时,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在门上贴了“刘炽死了”的条子。
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国》的歌手,长影请了一批中国内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中国播放了这支歌。
Ⅸ 上甘岭卫生员唱起什么歌
在守住坑道艰难的时刻,卫生员唱起了《我的祖国》鼓舞大家。八连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知难而进、负重自强的精神。
电影《上甘岭》
取材于朝鲜战场真实的上甘岭战役,长影拍摄,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
大多数的人们对《上甘岭》比较熟悉,但对其中饰演王兰的刘玉茹却不熟悉。
刘玉茹,1933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她考入沈阳鲁迅艺术学院。1955年,22岁的她毕业,分配到哈尔滨话剧院,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刚刚毕业的刘玉茹有一天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探亲,她的一个姐姐在这里工作。就在离开的路上,正巧碰到《上甘岭》导演之一林彬。
Ⅹ 在脍炙人口的电影《上甘岭》里面,你还记得卫生员唱的是什么歌吗
这部剧里卫生员唱的歌叫《我的祖国》,这首歌也是这部剧的主题曲,这首歌完美契合了这部剧所要传达的精神,听到这首歌就感觉到了当时的战士们对祖国、家乡等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家乡的怀念之情。
在那个时候遇到一个不能自主排尿的战士,她甚至直接用嘴吸导管,帮战士进行排尿,而她当时才只有16岁,这部电影完美的展示祖国的子弟兵在战争中的不畏险阻,奉献自我的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观看回忆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