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送红军》歌词
歌曲:《十送红军》
编曲:张士燮,陈杰,姚学诚
谱曲:朱正本
歌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莲脸在笑。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山包谷金灿灿,包谷本是红军种,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澧水河,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捎书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岩,两只兔儿哭哀哀,禽兽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开。
七送红军七里湾,七里湾中一片田,凉风阵阵稻谷香,新米上市人走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红军哥哥莫走远,财主回来要倒算。
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
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
(1)电影十送红军歌曲视频扩展阅读:
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空军司令刘亚楼和部队党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创编《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词作家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歌词给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词被深深打动,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别红军歌。
他说:“我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的谱改成每段不同的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以求情真意切。谱曲时,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我也流下了眼泪。整个曲子谱得相当顺畅,总共不到一个小时。”
“由于当时刘亚楼司令为突出老区革命传统,要求我们必须注明是民歌,总团领导建议我们署上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这样,《十送红军》就创作完成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十送红军
2. 《十送红军》歌曲的简介
《十送红军》作者到底是谁
《十送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凭借着优美流畅的旋律、情真意切的歌词,它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随着电视剧《长征》的播出,一场关于这首歌究竟出自谁笔下的著作权诉讼浮出了水面。近日,作曲家王庸诉空政歌舞团作曲家朱正本、中央电视台、总政歌舞团作曲家王云之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二审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一审:王庸享有《送同志哥上北京》著作权
在此之前,此案已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上诉人王庸一审中曾诉称,其为歌曲《送同志哥上北京》(以下简称《送》曲)的著作权人,1960年朱正本根据《送》曲曲调进行改编,形成歌曲《十送红军》(以下简称《十》曲)。2001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多次使用了《十》曲,王云之对该曲的部分内容改编增加了和声。在该剧的播出过程中,最初仅注明作者为王云之,后经朱正本提出,作者改为朱正本及案外人张士燮。对此王庸认为,朱正本隐瞒了《十》曲改编自《送》曲这一事实,王云之未经上诉人许可擅自对《十》进行修改并署名,中央电视台播放《长征》剧时大量使用了《十》曲,但并未注明改编自《送》曲且未支付报酬。据此,上述各方的行为均侵犯了上诉人的著作权,请求法院确认其为《送》曲的著作权人,并确认《十》曲改编自《送》曲,同时判令上述各方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10万元。一审判决确认了王庸对《送》曲的著作权,但驳回其他诉讼请求。王庸不服,提起上诉,请求法院支持一审诉讼请求。
对于一审认定王庸享有《送》曲的著作权,双方都无太大异议。《送》曲是王庸根据江西赣南民歌《长歌》改编而形成的改编音乐作品。原审法院认定,虽然《送》曲与《长歌》在节拍、旋律、调式、曲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是:结构和词曲结合有不同,表达感情不同,增加了两个小节,另有三个小节明显不同。正是这些差异体现了《送》曲的独创性,体现了上诉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从而使上诉人的作品得以区别于之前的作品,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因此法院认为《送》曲达到了改编所要求的创造性程度,上诉人享有相应的著作权。同时,当时王庸虽然改编成了《送》曲,但并未署名。原审法院认为,《送》曲完成时我国尚未颁布《著作权法》,大家对著作权以及作者的署名方式等并不清楚,但不能因为当时署名的不当就永远剥夺了王庸作为改编者后来署名的权利,只要一个作品具有创造性,符合创作或者改编作品的要求,作者在日后就可以要求还原自己身份的真实。
二审:《十送红军》是否改编自《送同志哥上北京》
二审中,双方的分歧在于《十》曲改编的基础是《送》曲还是《长歌》。焦点问题集中在朱正本在创作《十》曲时是否接触过《送》曲和《十》曲使用了《送》曲具有独创性的8个小节还是4个小节这两点上。
王庸认为,朱正本是在实际接触《送》曲的基础上根据《送》曲改编形成《十》曲的。他说,1960年朱正本等人曾专门赴江西采风,应邀参加了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的江西省农村业余会演。在会演中听取了包括《送》曲在内的曲目演唱,并且拿到了江西省音乐家协会散发的节目材料,还应邀参加了《送》曲的演出单位——吉安代表队的座谈会,并记录了曲子和谱子。王庸表示,正是在应邀到会、听取《送》曲演唱并记录《送》曲曲谱的基础上,朱正本创作了《十》曲。这一事实有当时出版的书刊证实。
对此,朱正本反驳说,作为一名采风者去采风,必然会接触当地的一些民歌,并会着意搜集整理,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目前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当时自己就听过《送》曲并看过《送》曲曲谱。而即使自己确实接触了《送》曲,也不能认为其就是据此改编的,更不能由此认定侵权。因为当时自己收集了《长歌》的不同版本唱法,并听取了宣传员的演唱和演出节目。《送》曲与《十》曲同源于《长歌》这种民间歌曲的情况,会使二者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另一方面,由于当时《送》曲未署名,即使接触了《送》曲也不会知道是王庸改编的,仅认为是《长歌》的不同唱法而已,不具有侵权的故意。他们同意原审的最后认定结论:最多只能认定《十》曲仅仅是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送》曲的相关部分。
王庸认为,“借鉴”,关键是使用的程度,如果是合理使用,那么就不构成侵权,如果是超出合理使用范围,那么就构成了侵权。怎样才会构成侵权,那么要看原审法院认定的“借鉴的相关部分”是什么内容?由此可见,“相关部分”达到什么程度是本案的关键。而据他们分析:首先,通过比对《十》曲A段和《送》曲,《十》曲A段与《送》曲24个小节中21个小节组成的旋律和过门完全相同,且《送》曲对于《长歌》的8个独创性小节完整地包含在《十》曲A段中,且成为其主旋律。其次,《十》曲A、B、C三段曲谱中的36小节的音符和音符排列与《送》曲一致,其巧合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基于此,他们认为,《十》曲与《送》曲部分内容相同是“抄袭”而不是自然的“偶合”,《十》曲是从《送》曲改编而来而不是仅仅“借鉴了《送》曲的相关部分”。
朱正本则认为,《长歌》有很多版本,王庸所谓的《送》曲改编的特殊之处其实在《长歌》的其他音乐素材和唱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朱正本说,自己是从《长歌》的其他唱法中获得创作的营养和灵感。而从词曲结合的方式考察,《十》曲更接近于《长歌》,继承了一唱三叹的风格,而《送》曲过门上唱了词,与《长歌》过门不唱词明显不同,二者并存在表达感情和思想主题方面的不同,可见,从风格和表达感情的基调来说,《十》曲和《长歌》的距离更加接近,应认定《十》曲是以《长歌》作为改编的基本母体的。
另外,王庸还对朱正本侵权的故意性问题做了阐述。他认为,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律及司法实践,著作权侵权实行无过错责任,侵权故意并不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不能以没有故意而否定侵权行为的性质。
3. 十送红军歌曲原唱
宋祖英
《十送红军》
歌曲原唱:宋祖英
填词:张士燮
谱曲:朱正本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 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十万百姓泪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
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介支个)望红台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 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民族声乐博士学位。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文联委员。
1991年被调入海政文工团任独唱演员,2005年7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2013年8月9日升任为海政文工团团长。
4. 求原版《十送红军》歌曲
1、十送红军 2、红星歌 3、东方红 4长征组歌 5、南泥湾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唱支山歌给党听 9、洪湖水浪打浪 10、红梅赞 11、我的祖国 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3、娘子军连歌 14、社会主义好 15、映山红 16、歌唱祖国 17、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8、浏阳河 19、北京的金山上 20、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 2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2、解放区的天 23、团结就是力量 24、我们走在大路上 25、红旗飘飘 26、都有一颗红
5. 《十送红军》歌曲原唱是谁
宋祖英。
《十送红军》是张士燮填词、朱正本谱曲、王云之编曲、宋祖英演唱的一首中国民乐歌曲,歌曲语种是国语,发行于2003年3月1日,收录在专辑《十送红军》中。
创作背景:
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南和川北大巴山区这个特定的环境,它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风起云涌的的斗争生活,又为红色歌谣的产生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使这里的山歌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
在陕南、川北的群众中,一方面剔除了山歌中渗入的某些不健康和落后的成分,一方面完美地吸取了新的题材,从而使那些以歌颂党和红军、歌颂翻身解放,积极参加红军,反映军民关系,支援反“围剿”战争。
红军走后又产生了怀念党和红军为内容的歌谣,增加了新的思想,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使陕南川北地区的民间歌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
6. 电视剧《长征》有插曲《十送红军》的是哪一集
在第四集和第七集都有。
相关剧情介绍:
1934年10月,大队红军从于都出发,迅速渡过了于都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秘密通过了敌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与此同时,红六军团经过78天的西征突围作战与红二军团在湘西会师。博古和李德过高地估计了红军的军事力量,仍坚持按预定的路线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周恩来“应慎重研究未来红军行军方向”的主张被博古否定了。彭德怀提出的必须力避与敌在湘江一带决战的军事建议同样遭到李德的拒绝。毛泽东针对奔袭湘江的作战命令会给数万红军带来的严重损失,连夜找“三人团”请示复议作战计划。李德不耐烦地指责毛泽东不要危言耸听。
(6)电影十送红军歌曲视频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21年参与中共一大,1927年发动秋收起义,并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后,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
2、周恩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在巴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邓小平是成员之一),领导南昌起义。在十年内战时期紧紧站在毛泽东一边。
3、朱德
十大元帅之一,与周恩来等人一同领导南昌起义,后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建立红四军。时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毛泽东一起运筹帷幄。
7. 歌曲<十送红军>的完整歌词都是什么
《十送红军》
谱曲:朱正本
编曲:张士燮、陈杰、姚学诚
演唱:宋祖英
歌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
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
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莲脸在笑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山包谷金灿灿
包谷本是红军种,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澧水河,鸿雁阵阵空中过
鸿雁能捎书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岩,两只兔儿哭哀哀
禽兽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开
七送红军七里湾,七里湾中一片田
凉风阵阵稻谷香,新米上市人走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
红军哥哥莫走远,财主回来要倒算
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
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
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
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
(7)电影十送红军歌曲视频扩展阅读:
《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十送红军》2009年01月06日获得了“飞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