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字幕 > 血战平型关电影歌曲

血战平型关电影歌曲

发布时间:2022-09-01 23:41:16

⑴ 平型关战役是怎样拉开序幕的

随着北平、天津的失陷,山西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华北抗战的前沿阵地。山西地形复杂,日军的坦克、飞机、大炮难以发挥作用,又非常有利于八路军开展山地游击战。9月3日晚,聂荣臻同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等人乘火车前往潼关,在潼关换乘木船,渡过浊浪滔滔的黄河。

在黄河对岸的风陵渡,阎锡山早已派梁化之在渡口等候,阎锡山还专门派出了由两节车厢组成的专列小火车前往太原。当时,晋北形势很紧,阎锡山觉得不同日本军队打一仗没法向山西人交待,打又没有把握,很希望八路军早上前线,接待工作也安排得较为周到。

车窗外,一片兵荒马乱的凄凉景象。山西1个月前暴雨成灾,数万灾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从冀绥前线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和伤病员四处流浪,无处收容,更加人心惶惶。此景让列车内的聂荣臻心情难以平静。在这个只有小桌小凳的窄轨车厢里,聂荣臻已经感受到了战火硝烟。他找出一份地图,仔仔细细地察看着,仿佛在寻找大显身手的战场。

周恩来在聂荣臻身旁坐下来,问:“荣臻同志,部队要跟日本军队作战,你有什么想法?”聂荣臻抬起头,凝视片刻,说:“前方战局发展很快,国民党军队纷纷败退。115师要做好单独进行游击战的准备。”

聂荣臻指了指地图,显得很有信心,接着说:“晋察冀绥4省交界地区山岭起伏,地形不错,适合开展游击战争。如果有战机,要好好教训日本鬼子。但我认为,同日本军队作战,不能过分依赖地形,最根本的是要发动群众。”

周恩来头一仰,哈哈哈笑起来,说:“荣臻同志,我们想到一起了。八路军尽管穿了一身国民党军队的军装,武器、弹药、给养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也不能指望蒋介石,关键是要发动群众,八路军有了群众的支援,一切问题都好办。”

列车到达侯马车站时,第115师师部和徐海东指挥的第344旅正在车站附近集结。聂荣臻同周恩来、张治中等人分手,回到师部。

这时候,林彪已经带着陈光指挥的第343旅前往灵丘。聂荣臻按照预定计划,带领第344旅前往晋东北。在原平东站,他们遇到了从前方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这些溃兵一路退一路抢东西,看到八路军开往前方,感到非常惊讶。一个国民党兵用步枪挑着子弹带和两个包裹,扯着嗓门喊:“弟兄们,想留住脑袋,就回头吧,别逞能了。日本军队有飞机、坦克,炮弹比我们的机关枪子弹还多!”

骑在马上的聂荣臻看到这些溃兵,心中激起一股无名怒火。想起太原东站那些东北流亡学生的热情欢送,想起父老乡亲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慰问品,想起那一阵阵嘹亮的抗日歌声,心中越发难以平静。他回头说:“通信员,告诉杨成武团长,独立团立即开赴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

一场使亿万中国人民为之振奋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⑵ 平型关战役的介绍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属中等规模战役。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伏击日军辎重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⑶ 平型关战役

八路军第--五师在平型关东北区设伏
1937年初秋,南口前线部队抗击着日军板垣师团的猛攻。与此同时,日军东条纵队也同时猛攻张家口。守军第二十九军刘汝明部不战而退,阎锡山的第61军反攻不力,张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军下一个矛头所向是第二战区阎锡山苦心经营的山西。 山西,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在军事上被兵家称之为“华北之锁钥”。所以日军欲统治华北,必先图晋绥;欲图晋绥,必先争太原;欲争太原,必先夺大同或平型关。 阎锡山判断,日军为运送部队、军火,展开机械化部队,发挥其优势,必然把锋芒指向大同。据此,他部署了大同会战计划。然而战况实际发展是: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干河以南,日军于9月13日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 至此,阎锡山部署的大同会战计划流产。雁门关一带兵力虽多而无用,而平型关一带则兵力空虚,危如累卵。阎锡山被迫立即着手部署平型关战役。[1][2]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3][4]
编辑本段作战计划
平型关战役部署图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5]
编辑本段兵力部署
平型关正面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向日军猛烈射击
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在大营前指挥孙楚的第33军和高桂滋的第17军及第73师(73师是孙楚指挥的,布防区域与17军连接),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旅3旅、73师、独立旅8旅于平型关正面;北面团城口内并列17军的84师和21师各就已设阵地,掩护雁北各部撤入雁门山、恒山以内,先凭险阻击并消耗敌人,再主动向南转移,分从大营、沙河隐入五台山,为南机动兵,待机出击。[2]
雁门关北侧
八路军第--五师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主战场的北侧依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置刘茂恩第15军于恒山外,以34军第101师和梁鉴堂旅分守北娄口、茹越口间的已设阵地。重点于繁峙北的茹越口,从太原来的姜玉贞旅到繁峙以北地区归入34军序列。 以王靖国19军及方克猷旅到附属山野炮各一团右连接34军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已设阵地,保持重点于代县、雁门关间。姜玉贞之独立旅先控制阳明堡,对雁门关重点策应。[2]
决战地带
平型关战斗群众组织架队抢救伤员
沙河及繁峙城间地区为决战地带。以刘潭馥200独立旅附山炮营置于沙河镇东,占广大正面,东连孙楚兵团,北连刘茂恩军,对从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诱至繁峙,使之胶着于繁峙城东的主决战阵地前。以第一、二预备军各附一个山炮营于繁峙城的南北线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为支撑点,构成对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的坚强抵抗阵地。第一预备军在南,保持重点于五台山北麓;第二预备军在北,保持重点在繁峙城,吸引敌人使之胶着于主阵地前,以利于南北机动兵团钳击。[2]
机动兵团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战士凯旋而归
傅作义指挥31军、15军为北机动兵团,从繁峙展开,孙楚指挥以17军为主力的南机动兵团,从团城口一带出击,以孟宪吉旅及73师抄袭平型关,断敌后方。 阎锡山把这个部署自诩为“口袋阵”。他特别重视口袋底阵地,亲召陈长捷、郭宗汾两军长到岭口行营,面授要领,并命令他们同到繁峙、沙河间周密勘察主阵地,同时派高参到平型关、团城口、恒山等处,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等传达指示,又把屡违节制、不肯力战的原61军军长李服膺拘押起来,以肃号令。[5] [2]
编辑本段指挥人员
平型关战斗缴日军大批辎重武器
总指挥: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前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后期)。 第33军:军长孙楚(前期实际总指挥),下辖73师,师长刘奉滨;独立旅3旅,旅长章拯宇;独立旅1旅,旅长孟宪吉。 第15军:军长刘茂恩,辖64师,师长吴庭麟;65师,刘茂恩兼。 第17军:军长高桂滋,辖21师,师长李仙洲;84师,高桂滋兼。 第35军:军长傅作义,辖211旅,旅长孙岚峰;218旅,旅长董其武。 第61军:军长陈长捷,辖208旅,旅长吕瑞英;217旅,旅长梁春溥;新编第4旅,旅长于镇河。 第2军:军长郭宗汾,辖71师,师长郭宗汾;202旅,旅长陈光斗;214旅,旅长赵晋;新编独立1旅,旅长陈庆华。 第34军:军长杨澄源,辖196旅,旅长姜玉贞;203旅,旅长梁鉴堂(此两旅包括旅长在内几乎全部牺牲)。 第19军:军长王靖国,以三个旅兵力守代县,外加炮兵团附归19军序列,骑兵军以三个骑兵师置于集宁一带。 第8军: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分别于平型关、忻口、原平一带展开。另有刘汝明军驻蔚县一带。[5][2]
编辑本段战役经过
国共军队为御外侮协同作战
平型关大捷
为了协调各部队行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副长官朱德、黄绍、卫立煌、周恩来、彭德怀等多次会商作战计划。周恩来、彭德怀和阎锡山在岭口村傍山坡一个窑洞里进行长时间会谈。周恩来分析形势,指出虽然敌人强大,但只要动员全民,团结奋斗,就可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最后打败日军。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订第二战区作战计划。 周恩来洞察时局,成竹在胸,只用一天时间就拟定了计划。阎锡山惊佩不已,连叹:“写得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 1937年9月11日,日军犯广灵。孙楚的73师被迫退至平型关南翼,阎锡山急调孟宪吉旅抢守平型关。孟旅于19日赶至平型关,与进攻之日军激战两昼夜,日军攻势顿挫,专攻团城口。八路军115师于6月20日迅速越过五台山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隐伏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24日在平型关东20里的东河南公路两侧地区部署对敌后的抄击。115师派到大营同孙楚联络的高参袁晓轩把115师进入敌后的进展情况通知孙楚,希望平型关各方面友军和八路军的敌后抄袭适时配合,争取平型关围歼敌人的胜利。[2]
团城口激战失守,郭宗汾出击被围
阎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进行巷战
锡山得知八路军进展情况后,即派预备军加强平型关北翼的出击力量。孙楚为配合115师抄袭敌后,即令郭宗汾的预备第2军联系团城口高桂滋指挥的84师出击。23日夜,敌人曾对东西跑池高地发起猛攻,高桂滋部反攻,伤亡近两千人,损失惨重。 高桂滋认为八路军配合围歼板垣师团,实际上是一种虚构的空想,同时也认为孙楚师有意牺牲他们以便晋军独占风头。于是他不顾大局,于9月24日擅自放弃团城口阵地,让郭军贸然出击。 郭宗汾军对团城口失守一事一无所知,仍以陈光斗旅附山炮一连向六郎城进击,拟带动21师与挺进大、小寒水岭的115师联合行动,绕击敌侧后。以第2军主力沿迷回村和东西两跑池一线,越过高桂滋84师阵地,攻平型关敌后。 主力纵队接近迷回村时,便向东西两跑池村分进。25日拂晓前,郭军通过涧头、迷回村前进时,突然遭受来自团城口方面工事里机炮火力猛烈袭击,郭部大乱,还以为高桂滋部联络不当。受到更猛烈的打击后,才知高部已悄然撤离。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两跑池一带阵地都被日军占领,郭军主力被压迫于迷回、涧头一侧。 经连续苦战,郭军损失三分之一左右,官兵极度疲惫。幸亏此时115师于平型关敌后的东河南以西地区伏击敌人获得大捷,一部挺进于大、小寒水岭上,使得郭军被隔于六郎城之旅可以依为掎角,相互牵制鹞子涧敌人的行动,保证了郭军主力未被全包围,得于迷回、涧头间占稳了敌人通往后方公路的侧面阵地,钳制了东西跑池之敌,使之不敢直扑大营。[2]
平型关大捷
9月14日,115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派出侦察部队调查平型关地区地理情况和敌情,为平型关歼敌做各种准备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115师指挥所
。23日,林彪、聂荣臻在上寨召集干部会议,作出初步计划。24日,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 24日晚,林彪在电话上同孙楚说:“萃崖(孙楚字),我师已达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出击,请你们派部队协助,先把此股敌人歼灭。”孙楚答:“好极了,我命郭宗汾师长率4个团从平型关左翼出击。” 林彪师长即命令部队25日零时出发。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晓前到达了指定地区,把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上。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此时战士们只着单军装,又破又烂,经半夜冒雨急行军,被汗雨湿透。晋北9月下旬夜间气温已很低(9月19日中秋节,平型关、恒山、雁门关一带曾降大雪),战士们又冷又饿,但伏于湿地、山岩上待命,士气高昂。 25日晨5时半左右,敌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圈,聂荣臻传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等敌后板垣师团第21旅团千余人及汽车、大车300余辆进入伏击圈后,115师某团5连连长曾贤生率全连首先向敌冲杀,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敌人退路被截断,于是拼命冲杀,反复争夺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敌人争夺失败,预示着被围歼的灭顶之灾,于是企图冲破独8旅阵地逃命。独8旅把一线配备改为纵深配备,拼死抵抗。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敌人终未能冲破包围,敌板垣师团21旅遭歼灭性打击。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中国军队伤亡也很严重。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中国军队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2]
团城口反攻战
郭宗汾部被围后,阎锡山鉴于杨爱源、孙楚缺乏统御各军的能力(高桂滋擅自弃守团城口,致使郭宗汾部出击被围),遂令傅作义进至大营,负责平型关战役的总指挥,并调陈长捷61军急援平型关。61军到达后,以梁春溥旅程继贤团攻击涧头敌人,程团士气高涨,一气冲上迷回北山,敌两次反扑,均被击退。陈长捷军吕瑞英旅之刘崇义团攻占西泡池,救出困守的郭军一部,又攻东跑池。入夜,双方对峙。
鹞子涧激战
26 平型关战斗前,聂荣臻在前线侦察
日,日军为阻击陈61军进攻,从鹞子涧和平型关正面抽兵来援(故团城口反攻战实有利于26日115师歼日军500余人的战斗)。占领迷回北山的程团官兵曾屡次上书请战,为国杀敌立功。该次一举攻下迷回北山,连挫敌人反扑之势,不待旅部主力到来,即如脱弦之箭,一举占领鹞子涧。 鹞子涧,位于团城口和迷回村之间,是平型关西路屏障,向西南经迷回、涧头、齐城可达大营、沙河一线,进入山西中北部,构成对繁峙、代县、忻口的威胁,所以敌人必拼死争夺此据点。26日,日军集中优势火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程部反扑,程团长指挥士兵与敌人肉搏拼杀。由于兵力悬殊,敌人冲入村内,程团无一人后退,和敌人逐院争夺。敌援军不断增加,程团弹尽援绝,全团官兵近千人,包括团长程继贤全部壮烈牺牲。程团屡立战功,以未满千人与超过一个联队的强敌拼杀,令敌胆寒,为大部队歼敌赢得了战机,程团长英雄事迹可歌可泣。[2]
东跑池血战
东跑池位于平型关偏东北,为保平型关正面要点,孙楚33军之独立8旅在此布防,从9月23日到26日,双方反复争夺东跑池,来来回回,形成拉锯战。据当时的一营营长回忆:他亲眼看到山坡上的敌尸累累。27日,孟宪吉旅长亲到阵地督战,看到一营血战5昼夜,原有500多人的一营,只剩148人,遂令622团接防。
茹越口失守,全线撤退
中国共产党在部署对平型关之敌的围歼决战,敌东条纵队乘平型关鏖战之机,于9月28日一举突破恒山、雁门关的接合部茹越口,杨澄源的34军退入繁峙。为保卫平型关战场安全,梁鉴堂旅长亲率仅有的一营人冲杀,企图夺回山口,但是兵力太少,梁旅长和大部分官兵牺牲,王靖国又急命方克猷旅长反攻茹越口,方旅长又被敌冲垮。29日,敌占繁峙城,严重威胁中国军队主战场侧后。9月30日,阎锡山召集前线将领会议,决定全线撤退。10月2日夜,全线开始撤退,平型关撤退,平型关战役结束。[6]
编辑本段战役结果
平型 今日平型关
关之战历时一个月(从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绵延数百里,中国军队投入兵力10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据日本军方显然缩小了的资料记载,日军死伤8562人。中国军队伤亡尚无确切统计,但大大超过日军则无疑。该次战役有作战计划、作战方针,有战略目标及战役目标。据此可断,平型关之战是一中等规模的战役,忽视它作为战役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科学,也不公正。 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国民党军队出现了像程继贤团、梁鉴堂旅(茹越口之战)、姜玉贞旅(平远之战)这样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队,成为华夏御侮史上的壮丽篇章。 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到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从高桂滋、陈长捷军在平型关正面布阵迎敌,到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从团城口程继贤全团殉国予敌重创,减轻115师压力,到115师派部队迎接郭宗汾军,使之免遭围歼;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115师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6][2]
编辑本段战役意义
平型关战斗要图
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第一,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战绩。其时,南线的淞沪会战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中国军队伤亡严重。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平汉、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阎锡山的晋军也是连续丧师失地。平型关战斗干净利索地消灭千馀日军,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闯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就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而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指出的: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中国人民的士气。” 第二,平型关战役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 第三,八路军以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简陋装备,用甚至当时民间武装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动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并且首战大捷,突出地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第四,平型关战役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役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不久,他把它概括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从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对领导抗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7][2]

⑷ 电视剧血战平型关

爱奇艺视频播放

⑸ 平型关战役我国参战部队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经过激烈战斗,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

此战,取得重大战果。八路军115师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有力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消息传开,全国各界莫不欢欣鼓舞,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在整个战略上,为忻口作战赢得了准备时间,有效地钳制了日军第5师的行动,并且从侧翼支援了平汉路的作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延安颂》电影 《太行山上》http://vod.r51.net/zhanzheng/2007-05-03/1178130020d79232.html 再现了平型关大捷,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事的认识失之笼统,甚而存在偏颇。请看平型关大捷真史
平型关战斗,又称平型关战役、平型关大捷,是抗战时期一次轰动全国的战斗。但长期以来,有些人对这次战斗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真相。

平型关战斗是彭德怀提出设想,八路军总部批准,毛泽东同意,林彪具体部署和指挥进行的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8月下旬改编为八路军,迅速出师山西抗日前线。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彭德怀等先行入晋,与统治山西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协商联合抗日的有关问题。此时,日本侵略军已长驱入晋,阎锡山颇想倚重八路军,因此,双方迅速达成了八路军运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战术打击日军、配合友军的协议。商谈中,阎锡山提出了计划在平型关、沙河、繁峙一线与日军作战的方案,要求八路军予以配合。就此,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了八路军的配合方案: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一一五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从敌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阎锡山表示同意。

9月下旬,八路军出发时分赴各地的主要领导人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汇集一起。9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召开会议,讨论山西战局和八路军的作战计划。彭德怀在会上说明了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据此,八路军总部制定了作战训令。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向一一五师下达了“一一五师应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的命令。与此同时,八路军一一五师作为先遣部队风雨兼程于9月下旬挺进到平型关附近。跟随先头部队推进的林彪,在到达平型关附近后,根据对地形的勘察和对敌情的分析,也向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提出了集中兵力打一仗的建议。

人们可能不大清楚毛泽东对平型关战斗的态度,实际上毛泽东是有明确表态的。在八路军出动后,毛泽东曾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实行战略转变,但这是针对部分将领“回想过去的味道”、希望大打运动战而忽略游击战而提出的,并不是反对集中兵力进行条件具备的运动战。早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在强调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同时,就指出:这个战术“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但着重于山地。”在接到彭德怀及林彪的战斗设想后,毛泽东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于9月21日回电,同意前方提出的以一旅集中、相机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的意见。毛泽东的批复对平型关战斗的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平型关战斗,是由林彪具体指挥的。在平型关战斗中,林彪几次踏勘平型关的地形,选择了日军必经之路而又非常适宜进行伏击战斗的战场,制定了以两个团截击和分割行进中的敌人,以1个团断敌退路,一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敌人增援部队,以1个团为预备队的作战部署,在现场机动指挥战斗的进行。作战中,他突破了原先提出的动用1个旅的计划,实际是使用了全师的兵力,这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的变更,也反映了他希望大打一仗、获得重大战果的心理。随机应变,是军事指挥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应该是允许的,而这一变更对平型关战斗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总之,平型关战斗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部署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的结果,与林彪的指挥也是分不开的。

平型关战斗是在阎锡山提出的作战方案之内部署的,但是由八路军独立进行的,国民党军队的怠战影响了战果的扩大

如前所述,平型关战斗虽是在阎锡山计划的作战方案框架下进行的,但是八路军独立进行的。以敌后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国民党的正面作战,是国共合作后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中央的蒋介石、何应钦和山西实力派阎锡山商讨达成的一个基本协议;而八路军实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和运动战,则是这个协议的基本内容。平型关战斗,八路军信守了这个原则。平型关战斗的计划、部署,使用的兵力和战斗的进行,都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承担的,战斗过程中,没有国民党军队参战,也没有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牵制。本来是应该有国民党军队配合的,但当八路军在平型关打响后,却没有给予配合。一一五师曾数次派人与附近的国民党军队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按照与国民党军队的约定,八路军一一五师参战部队立即向平型关正面的东跑池日军逼进,并在当日黄昏抢占了东跑池周围的高地,将日军包围在东跑池一带的盆地。但是国民党军队却没有按照计划出击。时任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的杨得志回忆说:按照预定计划,国民党军应和我们同时出击,在我们消灭公路上的敌人以后,转向东跑池,配合他们全歼垣师团。不料想,我们和兄弟团队跑到东跑池包围了敌人,却不见一个国民党兵的影子,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出击。国民党军队的怠战,使该地的日军未能被歼,平型关战斗的战果未能得到扩大。

平型关战斗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影响深远

平型关战斗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第一,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战绩。其时,南线的淞沪会战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中国军队伤亡严重。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平汉、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阎锡山的晋军也是连续丧师失地。平型关战斗干净利索地消灭千馀日军,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闯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就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而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指出的: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第二,平型关战斗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第三,八路军以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简陋装备,用甚至当时民间武装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动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并且首战大捷,突出地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第四,平型关战斗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不久,他把它概括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从而完善了我党对领导抗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

注: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是两个经常被混淆却全然不同的概念。平型关战役是我晋绥军在平型关一带纵深对日进行的防御作战,是太原会战的一个重大战役,此战役最终因日军突破平型关关口而失败;平型关大捷指的是在平型关战役中我八路军为配合晋绥军的平型关战役而进行的短时间小规模的伏击战,战场范围在平型关以西的乔沟沿线和广灵方向的驻马岭地区,战斗成功伏击了企图通过平型关的日军,全歼日军第21旅团辎重部队约1000人,八路军伤亡600余人,成为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胜利。

阅读全文

与血战平型关电影歌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电影名字叫为了和平 浏览:341
电影杀生讲的什么故事 浏览:94
类似日本告白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113
虐心催泪爱情电影国产 浏览:121
yy4480新视觉电影网 浏览:586
香港电影阿霞演员 浏览:984
刘德华国庆新电影 浏览:746
卖花姑娘电影歌曲 浏览:753
关爱留守儿童的电影 浏览:701
银娇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981
泰拉电影恐怖片免费观看 浏览:725
女学生电影高清完整版 浏览:715
电影神之子高清 浏览:463
美国电影裸什么位置 浏览:664
女孩见网友遇险的电影 浏览:783
经典高分爱情电影 浏览:104
电影观后感英语作文1 浏览:936
韩国电影秘密2009中文字幕版 浏览:68
如何转载电影上头条号 浏览:490
看电影除暴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