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读什么专业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读文学专业。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B. 张爱玲的哪些作品被拍成电影了
李安的《色·戒》之前,张爱玲的小说已经四度被搬上大银幕,依次是:《倾城之恋》(许鞍华执导,1984年,邵氏出品)、《怨女》(但汉章导演,1988,台湾中央影业出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关锦鹏导演,1994年,嘉禾出品),《半生缘》(许鞍华导演,1997年,东方出品)。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观众就开始在各种媒介上接触张爱玲作品:1976年,就有电视剧《半生缘》播映,由钟景辉监制,张之珏编导,包括刘松仁在内的一班演员演出。80年代的戏剧界有海豹剧团的《香片》(也是根据《茉莉香片》改编),林奕华改编的“进念·二十面体”剧场的《心经》,和陈冠中改编的香港话剧团版的《倾城之恋》。林奕华自己,就曾经有过8次张爱玲作品的改编经历,被香港媒体称为“改编张爱玲著作最多的导演”。90年代还有香港电台由洪朝丰改编、叶玉卿参与的播音剧《倾城之恋》。
C. 让人惊艳的夏文汐,香港一代女神,为何在巅峰期隐退
提到香港的女神,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在荧幕中出现的,她们很可能已经火了几十年,也的确代表了过去最为辉煌的那个时代。不过其实在那个年代还有很多别的女神,他们论形象不输任何一位女性巨星,名气也可谓不小,不过知名度相对来说就差了点。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就是令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都惊艳的女神,她就是夏文汐。
然而时光终究会抹平许多,即便他们如此相爱,但总会迎来激情褪去的时候。最终,两人过上了分居住的生活,而夏文汐在还没离婚之前也和别的男人有了交往。看来爱情终究还是属于青春的美好,而夏文汐也不再是当初那个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的天真女孩了。
D. 如何评价张爱玲在香港时期的创作
如何评价张爱玲在香港时期的创作?
应该说,张爱玲和香港确实是有缘的。她的生活和创作与这座“孤岛”的关联,恰如她和另一座“孤岛”——上海的关联一样,是个耐人寻味,并值得细究的问题。张爱玲在1939年先是考上了伦敦大学,后来因为欧战爆发而改入香港大学。在香港,她独得了港大文科的两个奖学金。
搜狐网
晴 / 6°
张爱玲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吗?看她当年在香港的编剧生涯
捞史倌
2019-12-27 · 历史领域优质创作者
订阅
1957年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即电懋)出品的《情场如战场》在香港上映,一连数周盛况空前。大明星林黛依然眼波流转,一笑一嗔皆有神采,而林黛扮演的叶纬芳和她的追求者们的故事依然让观众爆出阵阵哄笑。人们意外:这么好莱坞、调皮、梦幻的世界,竟然也是张爱玲?!俊男靓女群集的该片据说突破了当年国语片的票房纪录。这是张爱玲电懋编剧生涯的首部作品。在同年7月给宋淇夫人、好友邝文美的信中,张爱玲说道:“《情场如战场》能够卖座,从各方面着想,我都可以说‘干了一身汗’,因为我也总觉得人家总拿我们这种人当纸上谈兵的书生。”那一年,张爱玲37岁,离港赴美已经两年。
张爱玲终归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从1955年到1963年,她为电懋共写了十个剧本:《情场如战场》(原名《情战》)、《人财两得》(1958)、《桃花运》(1959)、《六月新娘》(1960)、《南北一家亲》(1962)、《小儿女》(1963)、《一曲难忘》 (1964)、《南北喜相逢》(1964)、《红楼梦》(上、下集)与《魂归离恨天》。其中,前八个剧本都被拍成了电影。但据香港电影资料馆方面介绍,这拍成的八部电影中,《人财两得》、《桃花运》的影片拷贝已经损毁,是否能修复至放映标准仍是未知之数;而《一曲难忘》,则连拷贝亦已失传。五部张爱玲电懋时期编剧仅存的硕果一直珍藏于香港电影资料馆。
多年前,张爱玲在《借银灯》一文中写道:“‘借银灯’无非是借了水银灯来照一照我们四周的风俗人情罢。水银灯底下的事,固然也有许多不近人情的,发人深省的也未尝没有。”而借着“银灯”,我们也得以一窥银灯背后的张爱玲。
【从上海开始“触电”】
“电影是拍给大众看的,电影是虚幻的,她对这一点非常了解。”
“香港编剧的这些电影和张爱玲的小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和张爱玲之前编的《不了情》(1947)和《太太万岁》(1947)也不能相提并论。”《张爱玲全集》主编止庵对“电懋时期”的电影如此评价道。
林奕华也曾经评价:“纵然他们的话语仍带着‘张爱玲式’的机智、俏皮,但论及戏剧力量,《情场如战场》明显追不上同是出自她手笔的《太太万岁》。”
而在香港电影研究学者、曾任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的黄爱玲看来,要剖析张爱玲电懋时期的电影,不能不谈上海时期的《不了情》和《太太万岁》。香港和上海,这是张爱玲电影事业的双城记。
张爱玲的编剧生涯始于上海沦陷时期,而“触电”却是更早。太平洋战争爆发,张爱玲以“影评人”身份开启职业生涯,1943年开始便在英文月刊《廿世纪》上发表英文影评,谈及古装巨片《万世流芳》(1943)、《梅娘曲》(1943)、《桃李争春》(1943)、《浮云掩月》(1944)、《渔家女》(1943)等。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因与胡兰成的关系不见容于文坛,处境尴尬。1946年文华公司成立,桑弧经过柯灵的介绍认识了张爱玲,随后便邀请张爱玲为文华公司创作电影剧本。1946年12月26日至1947年1月12日,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张爱玲完成了电影“处女作”《不了情》,之后1947年2月6日由桑弧执导开拍。男女主角分别由当时最红的男星刘琼与东山再起的陈燕燕主演。同年4月,《不了情》在上海公映,被誉为“胜利以后国产影片最最适合观众理想之巨片”。张爱玲在电影编剧上的才华也在这部文华影片公司“创业巨献”的《不了情》中得到了充分显露。
在黄爱玲看来,《不了情》是我们所能看到张爱玲的剧本中最接近张爱玲文学世界的一个剧本。一个女子独自在大都市谋生,爱上了有妇之夫,还有一个取了姨太太的不争气的父亲,这多少有点张爱玲她自己的影子。这也是她唯一改编成小说的剧本。
《不了情》后,张爱玲与桑弧再度携手合作《太太万岁》,这次娓娓道来的是一出都市生活中里弄主妇的悲喜剧。到了《太太万岁》,张爱玲已经可以娴熟地运用剧本形式来表达电影的魅力,那些纸上的“热闹”妥帖地转化成了银幕上观众喜闻乐见的画面。
“《太太万岁》是把《不了情》文艺、肃穆的调子调轻巧,张爱玲刻画的太太是典型的上海人,摩登、贤惠,贤惠里面带着世故、聪明,却又机关算尽。”黄爱玲说,对这样的“太太”,张爱玲有几分冷眼旁观,带有一种超然甚至是嘲讽的味道,但还是带有同情。
在《题记》中,张爱玲这样体己地描绘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太太:“一个半大不小的家庭里周旋着,处处委屈自己,顾全大局的太太的苦心。她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她还得是一个安于寂寞的人。没有可交谈的人,而她也不见得有什么好朋友。她的顾忌太多了,对人难得有一句真心话。不大出去,但是出去的时候也很像样;穿上‘雨衣肩胛’的春大衣,手挽玻璃皮包,粉白脂红地笑着,替丈夫吹嘘,替娘家撑场面,替不及格的小孩子遮羞……”
黄爱玲认为,张爱玲对夫妻关系中女人的角色看得很通透,她自己当然不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后来孤冷悲清的道路虽很不容易,却也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轻喜剧中女人的角色不是喜剧的,《太太万岁》表面喜剧后面是有一丝丝苦,但是电影是拍给大众看的,电影是虚幻的,她对这一点非常了解。对男女之间虚幻的关系和电影的虚幻的娱乐的本质,她看得非常通透。”
“楼下公鸡啼,我便睡。像陈白露,像鬼———鬼还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在1961年9月12日给邝文美的信中,张爱玲袒露自己想在当年十月只身到香港的计划,“一来因为长途编剧不方便,和Stephen(宋淇)当面讲讲比较省力,二来有两支想写的故事背景在东南亚,没见过没法写,在香港住个一年光景,希望能有机会去看看。”十月,张爱玲赴港,未曾拍摄的《红楼梦》剧本流产也在此期间发生。
据符立中考证,电懋版《红楼梦》拟拍成彩色片上下两集,预先付给张爱玲一万港币的高额编剧费,张爱玲在美国时已编了一部分,决定回香港写完。“当时的航班中途要在台湾停驻,再飞香港,张爱玲想在台湾逗留期间访问张学良,为(英文)小说《少帅》做准备,但不幸的是访问被拒。张爱玲在台湾还遇到了白先勇、陈若曦与王桢和,可到花莲的时候传来赖雅中风的消息,之后得知赖雅被女儿接去照顾,才想继续回香港写完剧本领了稿酬之后回美国。”
11月,电懋宣布明星总动员:尤敏、葛兰、李湄、叶枫、雷震、张扬全员集合,演出豪华古装大戏《红楼梦》。电懋先前已经在全东南亚举行十万票选,“玉女”尤敏是众望所归的林黛玉,“泼辣旦”李湄是浑然天成的王熙凤。
而从电懋之前一连开拍《花好月圆》(1962)、《珍珠泪》(1962)、《萍水奇缘》(1962)皆由雷震担纲来看,他应该是公司属意的贾宝玉。至于编剧,秦羽是清宫文物藏家、宋淇是红学专家,但一致礼让给张爱玲。但未曾预料,编剧《红楼梦》最后却演变成张爱玲挥之不去的梦魇。
张爱玲编剧的《红楼梦》被弃拍的最大原因源自邵氏、电懋竞争的白热化。符立中告诉南都记者,电懋宣布拍《红楼梦》之后,邵氏也宣布拍彩色《红楼梦》。“电懋和邵氏的竞争由来已久,抢拍《红楼梦》不是第一部,也不是最后一部:之前电懋本来要拍《武则天》,邵氏抢拍了李丽华主演的《武则天》(1963),最有名的一部抢拍片子是《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符立中回忆,当时邵氏手中三个大牌是乐蒂、林黛和李丽华,迎战电懋抢拍《红楼梦》时邵氏集所有片场之力,全力拍《红楼梦》。“邵氏有现成的古装片场,素来也有黄梅调电影,只要往里填词就可以。但张爱玲写《红楼梦》弃用黄梅调,改用国语,全部台词是从无到有,我们都知道张爱玲对《红楼梦》一直以来的敬重,从年少创作《摩登红楼梦》,到晚年写出整本考证,你可以想见她态度之慎重。张爱玲当时甚至写到眼睛充血!”
可就在这时,香港很多电影公司也群起拍《红楼梦》,潮语片、粤语片,上海也传来消息要拍王文娟和徐玉兰主演的越剧《红楼梦》(1962)。在这种形势下,电懋决定放弃拍《红楼梦》,已有的剧本胎死腹中。
回美国之前张爱玲还是赶出了《小儿女》和《南北一家亲》两个剧本,在邝文美记录的张爱玲语录中,有一句描述大致也能反映她当时的状态:“楼下公鸡啼,我便睡。像陈白露,像鬼———鬼还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1962年年底,张爱玲终于回到美国,赶剧本使她健康透支。1963年5月开始,张爱玲着手《魂归离恨天》的编剧,由《呼啸山庄》改编的这一剧本是她的最后剧本,符立中说,“仅仅只有26场,和《小儿女》、《太太万岁》的五六十场相比,粗糙自不待言。”
而就在一年之后的6月,第11届亚洲影展在台湾举行,陆运涛和邵逸夫应邀出席影展之后的观光活动,邵逸夫有事没能成行,而陆运涛及新婚妻子、行政人员等共57人在回程的飞机上全部遇难。这次空难事件对电懋公司是致命的一击,电懋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张爱玲的“银灯”生涯也就此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魂归离恨天》最终没有拍成电影,张爱玲卖给电懋著作版权的《一炉香》最后也未能拍摄。
对写作怀有抱负的张爱玲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银幕作品,并没有文字记述。但宋淇之子宋以朗记得的是,1957年《情场如战场》公映后,邝文美以“章丽”为笔名在电懋旗下的《国际电影》撰文《我所认识的张爱玲》,张爱玲很喜欢,甚至在得知母亲手术失败不久人世时,也把这篇文章连同夏志清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寄去,希望她能为女儿的成就感到宽慰。这或多或少是一个侧面的说明。
张爱玲唯一亲手改编成电影的作品是《金锁记》,那本来是与桑弧的另一个合作,却在时代的大破坏来临之前被淹没了。可她留下的那些凄冷孤绝、迥异于银幕上的文学,多少年来一直是华语电影的富矿,惹得多少最优秀的导演频频注目:1984年,《倾城之恋》由许鞍华执导;19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拍摄了《怨女》;1994年,关锦鹏导演《红玫瑰与白玫瑰》;1997年,许鞍华再次导演《半生缘》;据说杨德昌也曾经想改编《色·戒》,但最后《色·戒》由李安导演,在2007年公映。常被人们提起的还有一部侯孝贤虽非改编但张味十足的《海上花》。不过所有这些银幕上的影像,都和张爱玲自己的银灯世界无关了。
【小儿女们的结婚之旅】
“张爱玲也有好玩、轻松的另一面,这在这些剧本里表现得很充分。”
张爱玲给电懋写的首部剧本是神经喜剧《情场如战场》,当中林黛扮演叶家美艳而擅交际的二小姐叶纬芳。纬芳先抢姐姐的心上人陶文炳,再勾引36岁的教授何启华,只为吸引表哥榕生的注意,而陶何二人却为纬芳大打出手、笑料迭出。林黛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娇媚中带着任性和淘气,享受着青春和胜利者的欢愉,张爱玲为林黛量身打造的这一形象深入人心。
《六月新娘》则是张爱玲为待嫁的女星葛兰编写。从日本坐邮轮来港结婚的准新娘汪丹林对未来充满期盼,同时也有点忐忑。菲律宾华侨田青抱着吉他狂热追求丹林,而美国华侨海员又误将丹林认作介绍相亲的女朋友,误会重重构成多角关系。丹林不满父亲利用她钓金龟,又以为未婚夫偷腥,于是结婚前夜不辞而别,怎料未婚夫也找来后备……差点断送女儿的幸福。充阔佬向未来女婿“打秋风”的父亲似曾相识,始自《不了情》的自私父亲,在张爱玲笔下始终挥之不去。
“南北”系列的《南北一家亲》与《南北喜相逢》衍生自宋淇1961年编剧的《南北和》,该片叫好叫座,发展出鸡同鸭讲的“南北”系列。“南北”系列喜剧很能代表1960年代港人的情结,将南人、北人的文化冲突,演为笑料百出的喜剧。谐星梁醒波扮演的南人,和刘恩甲代表的北人,毗邻为业,一开广东茶楼、一营北方馆子,生意场上斗个你死我活,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在儿女婚事上由冤家结成亲家。
到了《南北喜相逢》,南北的分歧作为引子,戏剧的发展和冲突,主要来自梁醒波易弁而钗的“姑妈”身上。故事桥段脱胎自英国话剧《真假姑母》,刘恩甲反对女儿与广东人田青交往,被公司指派巴结来港投资地产的华侨女富商,没想到却是田青的姑妈。姑妈临时改期来港,田只好找来友人扮女人顶替,于是反串、误会、错摸、博懵(粤语,意为揩油)、谎言……
及至文艺片《小儿女》,则更像早年与桑弧合作的《哀乐中年》(桑弧构思,未挂张爱玲名字)之变奏。妻子早逝的王鸿琛与同事王莱相知相恋,但为了三个儿女,对再婚的事忐忑不安。饰演其中女儿一角的是电懋第一红星尤敏,尤敏和其母打官司,为了挽回形象,宋淇请张爱玲为其量身打造《小儿女》。
“怎样把好莱坞电影本地化,张爱玲花了很多心思,”黄爱玲说,有时候只是借用一个大概的框架,差不多需要重写才能把它变成一个中国人信服的故事。黄爱玲认为,“虽然写剧本也是商业行为,但选择什么样的剧本,对什么题材感兴趣,也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张爱玲偏爱“女结婚员”的故事,里面的女孩子没有事业,她的事业就是结婚。这五部电影中最后都喜结良缘,皆大欢喜。
但在止庵看来,这些剧本在价值观上跟张爱玲的小说有着巨大的差异。“举个例子,我们看张爱玲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悲剧,只有一部夏志清称之为喜剧,其实这个‘喜剧’是非常勉强的,就是《倾城之恋》。在结尾,白流苏找了范柳原。可是这个小说结尾说什么呢,说白流苏在历史上的地位没那么重要。因为不是白流苏自己通过努力而找了范柳原,而是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战争,《倾城之恋》不是你这个‘恋’倾城,而是倾了城了你这‘恋’才成。这个价值观和她在这些电影里的价值观正好相反。”
止庵觉得,电影和小说如此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场,“张爱玲这些剧本完全是商业运作的东西,肯定要受到观众口味的限制,不这样拍观众就不看,那么就得写这样的东西”。
但止庵也强调,电影剧本里的同时又是另一面的张爱玲。止庵举例说,张爱玲在散文曾经写过这样一个细节:她看见一个穿绿衣服的邮差,骑车过去了,车的后座上坐着一个小老太太,她说那大概是他的母亲吧,她的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一个邮差拉着他自己的母亲骑车过去,为什么张爱玲感动呢?因为她觉得这个里面有一个特别朴素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个关系张爱玲是能够接受的。所以她那么高傲那么不迁就的一个人为什么为稻粱谋去给电懋编剧本呢,因为在这里表现了她的另外一面,或者她的世界拓展的一部分。这部分是什么?就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止庵认为,张爱玲在编电懋这些剧本的时候未必没有快感,“我们想象中张爱玲好像是一个悲悲戚戚的人,整天愁眉苦脸地想人生如何艰险。但她也有好玩、轻松的另一面,这在这些剧本里表现得很充分。”
“张爱玲其实是非常专业的编剧,并非纯粹为了糊口而勉强粗制滥造。”
“可是这是张爱玲吗?这么好莱坞、这么调皮的、活泼的、梦幻的世界?”黄爱玲说,这是人们看到张爱玲电懋时期编剧的电影时常常会有的一个感受。“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是两回事,我们看她的小说,像《金锁记》中描写曹七巧一样,好像通入没有光的所在,有一种幽暗的味道。但是我们看她的电影,特别是香港时期的电影,却是窗明几净的,一不小心就会让人忘了那是张爱玲。”
但现实生活中,那几年张爱玲的处境却并非窗明几净可以形容。
1955年秋,张爱玲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离港赴美,在此之前,她已在香港住了三年。
1952年,张爱玲以返回香港大学复学为名义离开了内地,但最终她并没有完成学业。这年11月,张爱玲又匆匆赶去日本谋职,未成,无奈返回港大,不仅没有了助学金,还要补缴一学年的学费。
南来香港,张爱玲初期暂居女青年会。时值香港的美国新闻处向社会征集译者,张爱玲报名了,也结识了当时就在美新处工作的宋淇、邝文美夫妇,偶然间成就了他们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在香港她干什么呢?”止庵说,一个是翻译谋生,张爱玲替美新处翻译了《老人与海》、《鹿苑长春》、《爱默生文选》等作品,“同时她也在写小说。先是用英文写了《秧歌》,后来张爱玲自己把它翻译成中文。”《秧歌》是张爱玲写的第一本英文小说。
在宋淇的《私语张爱玲》一文中,如此描述这一时期的张爱玲:“在寄到美国经理人和为出版商接受中间,有一段令人焦急的等待时期。那情形犹如产妇难产进入产房,在外面的亲友焦急万状而爱莫能助。我们大家都不敢多提这事,好像一公开谈论就会破坏了成功的机会似的。”焦虑中,宋淇夫妇拿出上海带来的一本牙牌签书为张爱玲求卦,求来求去,总是一副“中下中平”之签。
但《秧歌》后来终于在美国获得了出版,且获得很大好评。止庵表示,“《秧歌》被认为是反映中国历史某一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品。张爱玲就动了一个念头,她本来早就用英文写作,她想到美国去用英文写作。于是1955年,她就到美国去了。”
在美国的张爱玲同时在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她的主业,写作,而且是用英文写作。“写的是什么呢,就是《雷峰塔》和《易经》,这两本书前后用了七八年时间。但是很不幸她写完之后没能出版。”
为什么没能出版,张爱玲在1965年给《世界作家》写的一段自述里大致说明了理由:我写的两本书送到出版社去,没有一个人给我出版。人家说,假如1949年以前的中国真的像你写的这么糟糕的话,那么1949年中国发生的变化不就是必然的了吗?“当时美国的主流意识认为中国1949年发生的变化是一个灾难,是一个错误,1949年以前很好,1949年之后很糟,而张爱玲写的是1949年以前的事———那你把1949年以前写的这么暗无天日,这是主流观念无法接受的。还有另一个原因是,这两本书的写法像《红楼梦》一样都是细节,这跟美国读者想看中国一些个稀奇古怪的故事的期待完全不一样,他们受不了这个。”止庵说。
小说没法出版,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求存,止庵说,于是张爱玲另外做两件事,一个是将台湾作家陈纪滢的小说《荻村传》翻译成英文,再有就是给电懋电影公司写剧本。
“1955年张爱玲赴美之前其实是预支了一部分的剧本费,《情场如战场》和《人财两得》是到美国之后写完寄回香港的”,对张爱玲这一时期电影创作有过深入研究的台湾学者符立中透露,电懋的老板陆运涛富于文化理想,当时成立了剧本审查委员会,戏剧大师姚克、哈佛文学博士孙晋三及宋淇、张爱玲都厕身其中。姚克毕业于耶鲁,南来香港之前曾在上海复旦、圣约翰都教过戏剧,写出过赫赫有名的《清宫秘史》;孙晋三是中央大学戏剧系教授;宋淇是戏剧名宿宋春舫之子,曾和同样出身燕京的好友黄宗江、黄宗英、孙道临、黄佐临等成立“同茂剧团”,自己也是燕京大学讲师。一时间戏剧翘楚云集。
宋淇在电懋担任监制,张爱玲加入剧本审查委员会包括日后编剧也是得自宋淇力荐。“就我所知,张爱玲在电懋拿的应该是编剧中第一等级的报酬”。符立中说。
宋淇的儿子宋以朗回忆当时张爱玲写剧本的流程,“遇到好的题材会先写大纲,一页纸左右,先问电影公司,你要不要?如果要的,就谈好价格、给稿的时间,最后完成作品后,就领钱。”宋以朗说,与写小说不同,小说有时候写了很久,但如果不符合出版社的出版计划,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剧本大多是在美国写的,宋淇和张爱玲书信往来花相当多的时间讨论,巨细靡遗。宋淇会给她建议,张爱玲也可以提出异议。她编的剧本的故事有很多来自西方的舞台剧或小说,当细节上出现文化差异时,也会在信里询问宋淇,如何将之变成本地观众能明白的东西。此外,书信里也透露了张爱玲对票房非常紧张,担心自己编剧的电影观众不喜欢。“从这些点滴之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其实是非常专业的编剧,并非纯粹为了糊口而勉强粗制滥造。”符立中强调。
“如果不是从文学角度,而是从商业剧本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是蛮成功的剧作家。”黄爱玲如此评价张爱玲的剧作,“写电影剧本虽然不是她的归宿,但她并不马虎了事,可以说张爱玲写的剧本帮助确立、巩固了电懋的很中产阶级、摩登现代的风格。她对好莱坞电影、英美舞台剧很熟悉,对西方古典、现代流行都很熟悉,类型上从爱情轻喜剧到疯狂谐趣片到言情文艺,都写,而且手到擒来。
E. 问一部很早的香港电影的名字.
电影名:东邪西毒
导演:王家卫
原著: 金庸
编剧: 王家卫
时间:1994年
片长:99分钟
地区:中国香港
剧本策划/统筹: 江约诚
摄影/像: 杜可风 刘伟强 陈远佳
美术(设计): 张叔平 邱伟明
音乐: 陈勋奇
剪辑: 谭家明 张叔平 奚杰伟 邝志良
动作指导: 洪金宝
出品人: 蔡松林
监制: 陈佩华
出品时间: 1994年
出品公司: 学者电影有限公司
摄制公司: 香港泽东电影公司
主演: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张曼玉/张学友/林青霞/ 刘嘉玲/ 杨采妮
上映日期:1994年6月18日
播出电视台:
CCTV6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
各大省级卫视频道
故事梗概
这部影片讲述了东邪、西毒和一个女子的半生缘。
西毒欧阳峰因为恋人赌气嫁给了自己的兄长,黯然离开白驼山,自我放逐,住在沙漠中以替人介绍杀手为业。每年桃花盛开的时节,他的好友黄药师都会来看望他。
慕容嫣爱上了黄药师,找欧阳峰请他杀掉自己的哥哥慕容燕,因为他阻止自己与黄相爱。慕容燕也找到欧阳峰,请他杀黄药师,因为他抢了自己最爱的妹妹。燕、嫣神出鬼没,最后欧阳锋终于明白了燕和嫣是一个人,黄药师的负情使她变得神经质。多年之后慕容嫣变成了江湖中鼎鼎有名的剑客独孤求败。
夕阳武士为了筹措盘缠回故乡看桃花而出战马贼,终于战死。欧阳峰因为好奇去了武士的家乡,发现那里没有桃花,只有一个叫做桃花的女人。苦苦等待着爱恋自己的丈夫--夕阳武士,还有自己爱恋的黄药师。
倔强的孤女只有一篓鸡蛋和一头驴,固执地在旅店等待愿意肯替他被刀客杀死的弟弟报仇的人。不穿鞋的快刀洪七出现了,他帮助孤女把太尉府的刀客都杀死了,但被砍掉了一根手指,最后洪七带着他的妻子向北方而去,离开了沙漠。
欧阳锋在恋人死后一年知道了她的死讯,伤心之余喝了剩下的半坛"醉生梦死酒",而其实“醉生梦死”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玩笑,因为你越要检验你是否已经忘记就越要试图去记忆。
最后他烧毁了他在沙漠中的茅屋,离开了沙漠……
影评
影评1:
《东邪西毒》,是个新武侠电影中的异数,它以武侠为壳,描述的却是现代人的情感、迷茫、异化、和疏离。
作为一部新武侠电影,《东邪西毒》借用并重新塑造了已经被视为“集体神话”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并以前传的模式重新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武侠世界。虽然也有武打,也有侠客,也有义所当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构、主题、叙述方式、表达内容,却与普通武侠电影大相径庭。《东》片在武打上延续了王家卫在其以前都市作品中探索出来的高速摄影加抽格剪接的方法,既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模糊”方式强调了动作的神奇,又加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这种“非线”上的剪辑效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特技,但也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东》片的画面形式感很强,杜可风虽然是个老外,但在营造东方美学意境上的造诣颇深,其摄影效果在本来就强调画面的新武侠电影中也算最为出色的,简直有直追意大利斯特拉罗的趋势。很多灯光影的细微处理,光影效果对故事、人物心理的暗示,就远远不是其他新武侠电影摄影师所能望其项背的了。大多数新武侠电影的考究画面,只是单层次可供欣赏的“画面”而已,最多也不过是渲染气氛营造环境,而《东》片的摄影已经充分融入到整部作品之中浑然一体了,于是高下立判。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影片的内容,或者说主题。传统武侠片的忠君、复仇、称霸武林,发展到新武侠片已经成了更为复杂的多种元素混合体,而在《东》片中,几乎所有这些传统主题都已不复存在了,从某种迹象上,《东》片可以看成是对江湖和侠客的一种探讨和重新诠释,影片采用“前传”这一形式本身就带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为爱情,这是王氏江湖的特点和标志,同时这些爱情行为本身也是带有王氏标签的独家形式——拒绝与被拒绝。在武侠和金庸大旗的遮盖下,江湖儿女也成了现代都市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的白领阶层,在遮遮掩掩进进退退中做着迷茫的爱情游戏。
《东邪西毒》为武侠片开了一条新路,但这条不算狭窄的路上至今却鲜有人迹,倒是让另一部“另类新武侠”《东成西就》钻了空子。
欧阳锋在兄长成婚的那天离家出走,因为嫂子是他最爱的女人。他隐居在沙漠小镇,经营着一家旅店,专为结识往来的过客,也做着为他人寻找杀手的生意。
风流剑客黄药师是欧阳锋的好友,每年都要与锋畅饮一次。他既迷恋着好友的老婆桃花,也暗恋欧阳锋的嫂子。
盲武士是桃花的丈夫,欧阳锋手下的一名杀手。他浪迹天涯,一心只想在失明前再见到妻子一面。在欧阳锋的受命下,他一人独战数百名马贼,最终为马贼所杀。 桃花在丈夫离开后,也永远地离开了黄药师,却没想到在第二年,盼来了丈夫的死讯。黄药师为了心爱的女人,喝下名为“醉生梦死”的酒,忘却一切,唯记桃花。
慕容燕和慕容嫣是一对面貌相同的兄妹,慕容燕出重金请欧阳锋杀黄药师,而慕容嫣也要求欧阳锋杀慕容燕。实际上他们同是一人。
村姑想聘杀手为弟弟报仇,却遭到欧阳锋的坚决拒绝。初出江湖的洪七是一名连草鞋都买不起的刀客。他答应了村姑的要求,只身杀光太尉府的刀客,也失去了右手食指。他的报酬只是村姑的一只鸡蛋。
欧阳锋的嫂子当年因为无法忍受他的骄傲而故意嫁给他的哥哥。如今,韶华已逝的她即将不久于人世,她终于领悟道:我以为我赢了,其实我输了。
最终,黄药师隐居桃花岛,绰号东邪。洪七接管丐帮,是为北丐。慕容燕/慕容嫣改头换面,练成一代剑侠独孤求败。欧阳锋火烧了小店,返回故乡,人称西毒。
《东邪西毒》一片虽不像王氏其它作品那样自由、颓废,甚至有些虚无飘渺,像是现在都市生活的预言!而“东”片却像是精雕细琢、匠心独具,可以传世的复杂工艺品一般;远离都市深入大漠的场景,却依然吐露出那份特有冷漠、孤独及疏离感!在感情上的描绘,丝丝入扣,有着一份比较以往作品的更多复杂及细腻;除了提供一个思考空间外,更透过剧中人物彼此的关联性,及哲理般的对白,告诉我们一个解决感情问题真实且真正面对的答案!
●没有事的时候,我会望向白驼山,我清楚记得曾经有一个女人在那边等着我。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影评2:时间的灰烬
●英文题为“时间的灰烬”,说明这是彻头彻尾的关于时间的故事。名义上它是东邪西毒北丐的“史前史”,但既不从《射雕英雄前传》改编,更不象常规的武侠电影。这出纯粹杜撰的“射雕英雄前传之前传”,是正史的二重回溯。
●开篇第一句台词(张国荣即西毒欧阳锋的内心独白)用了《百年孤独》式的魔幻现实主义口吻:“很多年之后……”时间在这里已没有绝对的意义,不能象《阿飞正传》那样标记精确的刻度(“一九六○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只有相对坐标(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剥去了年代背景,人物身穿不属于任何具体朝代(抽象的中世纪?)的服装,说着现代(后现代?)的语言。相应地,空间的安排也呈现抽象的特征:现在时态的所有事件都发生在地理位置没有定义的沙漠;具体的地点(“白驼山”、“姑苏城外”)只属于遥远的过去时态,象在另一个星球上。
●能够标定时态的尺度,是人物的感情变化。过去时发生的感情纠葛,深刻地影响了现在时的思想与行为。这感情纠葛可谓千头万绪、错综复杂:A爱B,B无法爱A;暗恋着B的C爱上了D,致使E失恋;F因得不到C的爱而自爱自恋、自怨自恨;G使A看到B的影子,使E看到D的影子;F把A幻想成C,A把F幻想成B……
●网状结构的关系决定了非线性的叙述方式:西毒作为中心人物、众侠客的共同“经纪人”,代表了现在时。由他出发,不断离心出去,牵出过去时的盘根错节的网络。刺激时态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总是来自画外音的内心独白。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填补了闪回造成的时间沟壑,是王家卫的绝招。
●在过去时,旷男怨女们生活在得不到满足的情欲世界:背叛、妒忌、遗弃、忘却……
●在现在时,生活简化为仪式化的等待:盼望杀人,期待进账,乃至等死。且看他们如何摆脱历史的阴影,克服情欲的魔障:流放(张国荣,弃白驼山,奔赴沙漠)、遗忘(梁家辉,喝下“醉生梦死”酒)、死亡(梁朝伟,与《阿飞正传》里张国荣的结局相同)。林青霞更复杂,由人格分裂(慕容燕和慕容嫣两种身份的自我)升华到阴阳合二为一(独孤求败)。张学友之所以逃脱了悲剧性的命运,一方面因为头脑简单,另一方面因为吃了杨采妮的鸡蛋——其他人只在她身上看见过去(爱人),而没能领悟未来(鸡蛋)的意义。
●时间是最大的赢家。张曼玉之死,象征着爱和美的彻底流逝,也是将来时终于来临的契机。死亡又一次成为时空的交汇点。由色悟空、练成正果的侠客们,重返故里,进入无爱无恨、无情无义的游戏境界。
●对杜可风来说,《东邪西毒》是一个例外:基本上没有室内景和灯光。他多用广角镜头拍外景,角度往往十分倾斜险峭。节奏时而滞重、时而飞快,使空间倍增不稳定感。在自然光下运用风烟云影、水的倒影、转动的竹篓形成的动态投影,产生了通常情况下灯光才能有的效果。最具独创性的手法,是MTV式的动画跳跃剪辑——不连贯的画面,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时间的流失。
F. 错爱这部电影好不好看
记者获悉,一波三折的彭式兄弟出品的年度惊悚作品《错爱》,终于定于本月8日在全国各大影城全线上映。该片由余文乐和邓丽欣主演,被评价为既浪漫又惊悚。 改名又改期 上映一波三折 记者从《错爱》内地发行方了解到,《错爱》原名《冢爱》,由于片名与坟墓有关,在内地报批时,险些因为片名过于“恐怖”而被禁止上映,幸好最终将片名改为《错爱》才通过了审查。 不仅因为名字过于恐怖“被迫”改名,就连上映日期也一改再改,一推再推。据悉,原定影片上映时期是11月29日,与香港同步公映,因“遭遇”争议,于是,发行方进行了第二次改期,定为12月4日。但万众期待的《投名状》将于12月13日上映,一周后声势浩大的《集结号》也紧随而来。与声势浩大的年度巨作相比,《错爱》如在12月4日上映将受前后“夹击”,不容乐观。最终,为了让该片有更好的票房发挥空间,把上映日期确定为1月8日。 对广州观众而言,《错爱》在1月8日上映,也将是该档期唯一的一部粤语片。而此时,《投名状》和《集结号》都已经接近尾声,因而,对于类型片的票房,各院线均表示看好。 香港试片 观众吓到离场 在《错爱》这部电影中,擅于拍摄鬼片的彭氏兄弟在题材上,逐渐在恐怖灵异中加入惊悚悬疑色彩,开始更加注重探求人物心理层面的变化。片中“悬疑”的气氛将完全体现出彭氏特色的灵异——究竟谁是人、谁是鬼? 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错爱》讲述的故事令人胆寒:恩明(余文乐饰)和陆慧(邓丽欣饰)是一对同居密友,但陆慧不幸被验出已到了胰脏癌末期。被裁员的恩明,逐渐与新公司老板芳婷产生了感情,两人的关系被陆慧发现。无助的陆慧去找芳婷评理,争执间打晕了芳婷,然后出走未归。恩明担心陆慧寻短见,心急之下发生车祸,当场昏迷,重新回到家后,却发现一切开始了一种不祥的变化…… 影片力图给“鬼片”提出一个新的主题。整个影片或浓或淡被笼罩在一层灰暗的影调里,让人不由得脊背冒凉气。其实,被死亡气息所团团笼罩的,不仅仅是阴森的鬼魅,还有一种独特的切身之痛。据香港试片会现场观众反映,在试片会上有女性观众吓到立刻离场,也有人紧抱背包,直冒冷汗。 两款海报 浪漫PK惊悚 记者获悉,《错爱》一共发出两款海报,香港版本的海报白色背景,男女主角温馨倚靠,面部表情略显哀伤,以粉色字体衬托,整个画面纯净温馨,初看会误以为是一部浪漫爱情片,丝毫没有惊悚气息。因而,误以为是爱情片的香港观众被“骗去”之后,无疑都是被吓个半死。 而内地版海报,暗绿色背景阴森森,男女主角紧紧搂在一起,有一只灰白的鬼手伸出,背后阴风席席,鬼影若隐若现。 完全不同的两款风格的海报,到底是想表现什么?大地电影相关负责人认为,关于爱情的鬼片之前也有很多部,而这一部似乎想告诉观众,爱,即浪漫,又恐怖。 我死了,你还爱我嘛? 我死了,我还会爱你…… 恩明(余文乐 饰)和陆慧(邓丽欣 饰)是一对同居蜜友。陆慧验出患了胰脏癌末期,恩明因过于照顾陆慧被公司裁掉。恩明找新工作时,重遇小学暗恋对象芳婷(俞融蓉 饰)。恩明和芳婷渐生情愫并发生关系,陆慧找上门,与芳婷发生争执,打晕芳婷离去,下落不明。恩明四出寻找陆慧,险与货车相撞,在闪避中昏迷……过后,陆慧全身湿透回到家,行径越发古怪,常常午夜在家中行走;恩明身上亦传出莫名的尸臭,还口吐尸虫……陆慧的病情出奇地好转,当她出院去到芳婷家找恩明时,被屋里恐怖的情景吓呆…… 余文乐 邓丽欣4年后再遇,爱得很诡异 余文乐、邓丽欣对上一次饰演情侣的电影已是四年前的《百分百感觉2003》。想当年,两人俊男美女的搭配,演绎的浪漫唯美的爱情,迷倒了不少爱情至上的“痴男怨女”。再看他们当时在教堂的结婚剧照,幸福得要命,如果天下的爱情都能如此圆满,那有多好啊! 可惜的是……这次的《错爱》,余文乐和邓丽欣爱得可苦了,Stephy饰演的角色癌症末期,“爱人”余文乐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彼此虽然很爱对方,却无能为力改变现状。最致命的还是第三者的介入,令本来不堪一击的爱情雪上加霜。二女一男之爱恨纠缠如何收场呢?爱到崩溃时又会有什么惊心恐怖的后果呢? 邓丽欣饰绝症少女 戴光秃秃石膏头模 邓丽欣自毁形象 本次主演《错爱》的为香港绯闻影星余文乐和邓丽欣。刚刚出演了《男儿本色》的余文乐,此次由武戏跳转到了文戏,无论是大胆奸尸,还是口吐尸虫,皆勇敢上阵。而以《十分爱》稳坐香港千万票房女星头把交椅的清纯玉女邓丽欣,此次也是不惜自毁形象,扮相憔悴而邋塌,头发脱光,面色苍白,吃自己的呕吐之物等等,丝毫找不到昔日阳光女孩的影子。 饰演癌症少女的邓丽欣,要以掉头发的病患模样示人,造型相当丑陋。为营造患病效果,邓丽欣要在面部及头部戴上十几斤重的石膏头模,除了被弄得“头晕晕,心慌慌”外,可怜的邓丽欣还因皮肤敏感搞到面部又红又肿,差点毁容,最惨的是每天要花四小时戴头套及化妆,其后又要花两小时卸妆,光想到都觉得痛苦~~~ 邓丽欣主动献吻,与余文乐激演床戏 戏中邓丽欣第一次主动献吻,还与余文乐有激烈的床戏,两人虽然已有四年没合作,但曾经被传绯闻,这次上演激烈床戏,不知两人会否尴尬呢?又会不会激发什么火花呢?咔咔~~~ 余文乐“食尸虫”,挑战胆量极限 拍过《见鬼》等经典鬼片的彭氏兄弟将电影的惊吓及呕心程度再次升级,不仅要求余文乐与死尸“亲密接触”,还要他食尸虫。有一场戏讲述有尸虫慢慢爬入余文乐口中,呕心程度超越余文乐极限啊。不过,好笑的是,拍到第八第九次的时候,余文乐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任尸虫乱爬
G. 求一首粤语老歌
《永恒的爱》(陈百强所有歌名大串烧)
《心碎路口》,我象一个《伤心人》,苦苦寻觅在《冷风中》,只有那《太阳花》陪伴我这个犹如《孤雁》般的《半生人》,在《对酒当歌》中《心痛》着那段《痴情岁月》。
《黑色的幻觉》中,那段《灰色怨曲》已随《恋爱快车》离我远去,留下《笑声刺我心》并烙上《爱的伤痕》。以往在《沙滩中的脚印》,那《喝彩》声,都牵起了我《夏日的怀念》。《当晚梦见是你》,可为何《梦唏嘘》,你让我《一生不可自决》!手中《寄不出的信》让《冰封的心》在痛,我在《细想》你的《幻像》,我在寻觅《从前》,我在呼唤:《你会否不再想起我》……
《一个下午》,正是《Holiday》,还是《校门外》,我在《相思河畔》享受着你带来的《Warm》,《而情是近》,《I just fall in love again》。一切象是没有《恋爱预告》,你送我《一串音符》,我献给你一片《恩情》,就这样让我们成了《情人》。你是一个《魔术师》,一个《梦里人》,一个《Young girl》,让我这个《流浪者》象个《迷路人》遇上《驱魔大法师》,给我带来《爱人》,令我泛起《涟漪》。《你令我心醉》,《如果没有你》,就算有《三个自己》也《没法可续缘》!《真挚的爱》令我张开《仁爱的心》,于是我《一语道破》:“《Tell me what can I do》?”唉,一天不遇,我就《找不到自由》;一夜不见,就要《超越分界线》。《在这孤独晚上》,《夜的心》澎湃着,能《令我倾心只有你》,《爱在今宵》又《岂在朝朝暮暮》,《永不改变》!
《从今以后》,《我和你》一起听《脉搏奔流》,唱《双星情歌》这首《未唱的歌》,到《Rocky road》在《城市节拍》中《热舞太奇妙》,一起享受《快乐的拥抱》,我就会《飞出去》,《迷失中有着你》,而让我想向世界大声宣告《过去……永远都如此》,爱你《感情到老》,愿为你而《今夜守规矩》。
《神奇系我同你》。
你将《痴心眼内藏》,《令你着迷》,《思想走了光》倍《念亲恩》。我象个《快乐丑小鸭》,《走到街上》《傻望》着《亲爱的你》,请求和你《创世纪》,《等》你去《摘星》。因为我《深爱着你》,愿意和你《南北一家亲》。然而,你却说《不》,提醒我们只是《童年乐趣多》,拒绝我《超越时空》,希望我再《盼三年》。我想爱就该象《疯狂庆祝会》,《爱没有不对》,何必要《关闭心灵》,难道我们《天生不是情人》?可《是你》《醉翁之意》已明显,叫我《不再问究竟》,让我从此《孤清清》,听着《背还良心的说话》:“《再见、再见》!”我恨你,把《我的故事》改变,《眼泪为你流》,《寂寞的感觉》涌上心头。《烟雨凄迷》,我独站《天涯路》,回忆《两心痴》,兴叹《我想你》,呆望《纪念册》,自问《对不对》。我《粉红色的一生》结束了,可是《谁能忘记你》?
在这场事件《Interlude》,彼此各有《旅程》。我再不能与你《乘风破浪》,也不能《长伴千世纪》,只有默默祝你《今宵多珍重》。但《梦境》之后,《明日又如何》?我原在《空气中等你》,可你会《重新欣赏我》吗?
《我爱白云》,《我爱上课》,我爱《梦呓》,但我更爱你——我的《偶像》,怎能说我《错爱》,《试问谁无错》?!这次《浪潮》后,即使《漫长盼望》,我也《愿意再等》,寻回那《几分钟的约会》。也许要过无数《片段》,你才会《伴我小半天》,我已《离不开》你,《但愿人长久》。啊,我永远会《偏偏喜欢你》,即使是《别话》,我也要《留住夕阳》,你是我一生中的《至爱》,我要凭《盼望的缘分》,使《雨过天晴》,然后《飞越彩虹》,如《神仙也移民》般驾着《疾风》,迎着《闪电》,来到我《宠爱》的你面前,尽情《凝望》着你,向你《倾诉》着《散•聚》以来《前路点走过》的《水手物语》与《昨日、今日、明日》时的《任性》、《孤寂》和《心愿》。
《暂别的爱》结束了,《冬恋》开始了!《伤得几多次》的我《只因爱你》而令我宛如《失业生》,《回望》一下,我又《何必相识》那充满《醋意》与《末世纪风骚》的《怨女》。经过这一番《+-×÷》后,我《不再流泪》,只说了声《再见Puppy love》,《再见Josephine》!
《Where are you?》
《最深刻的记忆》中,《曾在你怀抱》里问过你《一生何求》,可你却总是《无声胜有声》。其实我又《何必抱怨》,《昨夜梦见你》与我一道《画出彩虹》,去《燃点真爱》。到底我这一生《怎算满意》呢?《我心里在唱》:《夜》里,彼此在《Hot night》中聆听《冷暖风铃》《献上这歌》,《歌者恋歌》,你这可爱的《猫女人》无论《奢侈》的说什么,我都只会说《I do,I do》。你若对我说:“《Don’t cry for me》,让我们的《初恋》得到《突破》,让我们《重拾涟漪》吧!”我定会回应:“我除了一颗《公益心》外绝无《野性的心》,每《当我想起你》,就《好想见面》。《有了你》,即使《人在雨中》受《地下裁判团》的拷打,也会永远与你《天生一对》。《谁是知己》?那当然是我《挥不去的你》。”
《约会》很久了,你该回《家》了,最后道一声:《痴心晚安》!
丹尼的音乐好听的太多,多听无害,干脆找时间研究一下全部,可能就找到了,省得打字时间和想的时间都够你听完他全部歌了。
H. 陈莎莉资料和演过的电视剧有哪些
姓名:陈莎莉生日:10nbsp;月1日nbsp;身高:163nbsp;cm体重:55nbsp;kg血型:nbsp;Anbsp;型语言:国语、略通粤语、英语nbsp;肤色:黄色nbsp;眼睛:深楬色nbsp;头发:长发nbsp;原籍:安徽省芜湖曾任会计,广告模特。1967年加入台湾电视公司成为基本演员,演出首部电视剧为《落花时节》,后签约中视,1970年演《秋菊》剧集走红,成为台视当家花旦,曾多次获选最受欢迎电视演员。演艺经历:电影落鹰峡、英烈千秋、长情万缕、一帘幽梦、剑桥英烈传、霸王拳、红楼梦、异乡梦、枫叶情等数十部。电视(台湾)中视:花系列之喜愿花、姻缘花等单元剧。爱人同志。祝你幸福。华视:施公传奇。江湖奇侠传。蓝狐。欢喜游龙。燕双飞。怀玉公主。向日葵。风流才子俏佳人。台视:金钟奖系列。民视:青龙好汉。(香港)TVB:山中传奇。狐仙传奇。影视剧:1969年《群星会》、1971年《事事如意》、1971年《大地春雷》、1972年《英烈千秋》、1975年《长清万缕》、1975年《笕桥英烈传》、1977年《奔向彩虹》、1994年《黄飞鸿与十三姨》、1998年《施公奇案--血手印》1997年《甜蜜战争》、第一部电视《落花时节〉以下的就不知道年份了:《姻缘花》、《芳魂》、《神剑双凤》、《银姑》、《八仙渡海扫妖魔》、《蓝与黑》、《古鼎红颜》、《香火情》、《山中传奇》、《狐仙传奇》、《珍珠传奇》、《卿本多情》、《向日葵的夏天》、《爱的香气》、《人在天涯》、《情义无价》、《她是我妈妈》、《洪文定与胡亚彪》、《大通缉令》、《七侠五义--真命天子》、《浪漫情花》、《哑巴新娘》、《中华英雄》、《昨夜星辰》、《爱的小屋》、《慈禧西行》、《怨女》、《彩霞满情天》、《夺情花》、《秋菊》、《双飞燕》、《祝你幸福》、《蓝狐》、《怨女》、《梦醒时分》、《百合花》、《玉指环》、1999年《怀玉公主》大陆:2002年(宝石)《大汉天子》、2004年《真爱一世情》、2005年《月上江南》、2005年《天若有情》、2005年《哑巴新娘》、2005年《妈妈无罪》等等。广告:洗发精、JUMELLEnbsp;保健品奖项:1971nbsp;金马奖(落鹰峡)—中兴电影公司1974nbsp;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英烈千秋)—中兴电影公司1977nbsp;最佳女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1978nbsp;最佳女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1979nbsp;最佳女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1980nbsp;最佳女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1981nbsp;最佳女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
I. 《暴雨梨花(2006)》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暴雨梨花》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t5vJyqfcXvaknrBFDPK-Dg?pwd=ycjk 提取码: ycjk
《暴雨梨花》
导演: 王晶
编剧: 邓特希
主演: 朱茵、杨恭如、陈法蓉、关秀媚、刘洋、吴庆哲、高博、寇世勋、王学兵、戚迹、高虎、沈傲君、高露
类型: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普通话、国语、粤语
上映日期: 2006
集数: 40
片长: 45分钟
抗战前后阴云压顶的上海滩,几位风华绝代的电影女明星陆华浓(朱茵 饰)、聂冰(杨恭如 饰)、邢曼玲(陈法蓉 饰)、沈蝶(关秀媚 饰)与一群痴男怨女们,还不知战争的脚步已经逼近,纸醉金迷的生活将不赴以往。松沪抗战开始后,日寇的铁蹄踏进了大上海,昔日的荣华瞬间变成过往云烟,明星们本性中最敏感的东西暴露无疑,她们在突变的世道中迷茫、挣扎着。她们有的沦为日军将领的玩偶,有的殉情自杀,还有的自知当了亡国奴,不得已狗且偷生。当战争过后,再审视当年的经历,一切都变的那样陌生......
J. 求历年香港电视明珠台播放过的爱情电影
毕业生
风月俏佳人
缘分的天空
当男人爱上女人
不知不觉爱上你
单身贵族
众里寻她兜错路
给我一口嫁
新娘不是我
情留半天
爱在巴黎日落时
猜心游戏
我心谁属
隔世情缘
爱在深秋
瓶中信
恋恋情深
电子情书
情迷朱古力
猪兜有情人
缘分天注定
美国甜心
爱回归
男人爱美神
甜蜜十一月
摘星奇缘
缘分没法挡
十日拍拖手册
麻雀变凤凰
贴身情人
千你情缘
甜心先生
猫屎先生
谈谈心跳跳舞
爱是妥协
偷听女人心
女孩梦三十
痴男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