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大神分享《1917》2019年上映的,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等主演的电影免费百度网盘资源
《1917》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1917》是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等主演的电影。于201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激烈之际,两个年仅16岁的英国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赶往死亡前线,向那里的将军传达一个“立刻停止进攻”讯息。
时间只有八小时,武器弹药有限,无人知晓前方敌况:死亡寂静之地、布满尸体的铁丝网、突如其来的敌军、随时毙命的危险境况……这一次两个少年为救1600个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宁死!
❷ 《昨日重现》中英文对照歌词是什么
《昨日重现》
原唱:卡朋特乐队
填词:理查德·卡朋特,约翰·贝蒂斯
谱曲:理查德·卡朋特,约翰·贝蒂斯
歌词:
When I was young
当我小时候
I'd listen to the radio
聆听收音机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等待着我最喜欢的歌曲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当歌曲播放时我和着它轻轻吟唱
It made me smile
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那时的时光多么幸福
and not so long ago
且它并不遥远
How I wondered
我记不清
where they'd gone
它们何时消逝
But they're back again
但是它们再次回访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像一个久无音讯的老朋友
All the songs I love so well
所有我喜爱万分的歌曲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每一个shalala每一个wo‘wo
still shines
仍然光芒四射
Every shing-a-ling-a-ling
每一个sh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
每一个他们开始唱的
so fine
都如此悦耳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当他们唱到他
where he's breaking her heart
让她伤心之处
So much has changed
变了很多
It was songs of love
那是旧情歌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m
我唱给他们的
And I'd memorise each word
至今我仍能记得每一个文字
Those old melodies
那些旧旋律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仍然悦耳动听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
可以把岁月融化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每一个shalala每一个wo‘wo
still shines
仍然光芒四射
Some can even make me cry
我哭泣
just like before
像从前那样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昨日重现
Shoobie do lang lang
无比惆怅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每一个shalala每一个wo‘wo
still shines
仍然光芒四射
Every shing-a-ling-a-ling
每一个sh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
他们开始唱的
so fine
都如此悦耳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still shines
每一个shalala每一个wo‘wo,仍然光芒四射
(2)1917电影中片中曲中文歌词扩展阅读:
《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是卡朋特乐队演唱的歌曲,始创于1973年。理查德·卡朋特和约翰·贝迪斯为回应七十年代早期的怀旧风创作了这首歌曲。
❸ 1917电影 我只要去见我的父亲那首歌叫什么
今年奥斯卡最佳摄影《1917》插曲《wayfaring stranger》士兵在一个林间清晨唱起这首歌,战争的残酷在这首古老的美国民谣中,让人听到一丝绝望的温柔。
❹ 电影《1917》有什么优缺点
电影《1917》刚一问世,立刻引起全球好评。导演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用擅长的讲故事模式,再加上摄影指导罗杰·迪金斯(Roger Deakins)熟稔的一镜到底的技术,二人珠联璧合,制作了一部堪称惊艳的影片,然而,《1917》最终却在角逐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败下阵来,只获得了最佳摄影等奖项,这个结果其实没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1917》是一部优缺点分明的电影:摄影杰出,但故事平庸。
《1917》给人的震撼,主要是在一镜到底的技术造成的感官冲击与画面美学上,这超越了观众看电影想要“感同身受的刺激”的预期,但也是由于一镜到底技术,导演无法把故事的价值观嵌入电影之中,造成了显而易见的缺陷。总的来说,《1917》优缺点分明,萨姆·门德斯用杰出的摄影技术,拍摄了一个平庸的故事。
❺ 苏联电影女阻击手的主题曲布谷鸟的中文歌词
布谷鸟(Kukushka) 电影<女狙击手> 主题曲
简介:《塞瓦斯托波尔战役(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2015)关于苏联传奇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Людмила Павличенко)的俄乌合拍传记电影,她以二战期间击毙309名敌人闻名。塞瓦斯托波尔位于乌克兰,是二战主战场之一。波琳娜·卡卡琳娜(Полина Гагарина)选秀出身的俄国流行歌手。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随后,大批苏联青年志愿军前往前线,其中包括不少女性。有专家估计,二战期间共有约80万女性参加苏联红军,至1943年她们中的2000多人已成为出色的狙击手,但是战后仅有500人生还。
报道称,在这些女狙击手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帕夫利琴科(Ljudmila Pawlitschenko)。据悉,在其因伤退役前,被她击毙的德军士兵和军官多达300余人。
此外,她还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的第一位苏联公民。1943年,她的头像甚至被印在了苏联邮票上。
❻ 找一镜到底+倒放的欧美MV,多种场景切换,歌词里面重复着everybody,最后场景是几个人坐在木质阶梯唱歌
第92届的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已经于2月10日落幕了,萨姆·门德斯所导演的,罗杰·狄金斯所掌镜的一战电影《1917》稳坐了十项提名,最终拿下了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这3大奖项。而之所以能拿到这个奖项,主要就是因为这部电影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方式。那么什么事一镜到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1917》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剧本的灵感源于导演祖父——一位参与过一战的作家的回忆录。故事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他们为拯救上千名战友的生命,而在战场逆行、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呈现出一副悲壮而动人的史诗级战争画卷。
真正让《1917》得以成功的,莫过于这部电影使用了“一镜到底”的展现方式,顾名思义,所谓"一镜到底"就是指电影拍摄过程中镜头没有中断,并且不通过剪辑等手段来切换场景。用萨姆·门德斯导演的话说,“从一开始我就想以实时方式拍这部电影,让观众们共同踏上旅程,与角色同步呼吸,而'一镜到底’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好方法。”。
这种拍摄方式不仅对于摄影师是一大挑战,对于整个剧组来说都是不容出错的高难度任务,为此在电影拍摄开始前,演员们花了6个月时间排练,剧组人员耗时9个月真实还原了战争场景。
71岁的摄影大师罗杰·狄金斯也在奥斯卡的第15次提名后,凭借《1917》的自然光和“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拿下最佳摄影,继2018年的《银翼杀手2049》后,第二次捧回了小金人。
在观众群体中,《1917》也是部有争议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网友对于《1917》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表示肯定:
在众多好评中,有网友表示:“‘一镜到底’展现着电影在技术上的魅力,视觉方面流畅自然,眼睛能够一直跟着人物,走进故事,走进人物内心”、“这长镜头太棒了,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了和平年代,每次看这种战争片都告诉自己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但也不要忘记过去的伤痛”、“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让我有种和主角一起经历一起感受的感觉”......
但是也有一部分网友给出低分评价:
有些网友给认为无论镜头还是剧本结构都在炫技,给出了低分评价:“为了一镜而一镜,丢失了灵魂”、“宣传一镜到底过头了,我没有沉浸在战场和人物,我沉浸在了找哪里其实换了镜”、“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都很无聊”......
❼ 涉江而过,芙蓉千朵 -- 《1917》影评
2019年最出色的电影之一是一战题材的电影《1917》。这部电影在今年年初的金球奖获得剧情类最佳影片。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奥斯卡奖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之内的10项提名,紧随获得11项提名的《小丑》之后。但在最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还是败给了韩国影片《寄生虫》,只是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三项技术类奖项。
这部电影的导演萨姆•门德斯曾凭借《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获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很遗憾他没有在20年后凭借《1917》再次获此殊荣。这部电影起源于门德斯小时候听祖父讲的一个故事。门德斯的祖父是一位作家,在一战中曾经是英国在西方战线的传令兵。门德斯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
门德斯说这是一个关于报信者的故事(It's the story of a messenger who has a message to carry.)。故事发生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两个年仅16岁的英国士兵Blake 和Schofield 接到命令去向附近一支1600人的部队的指挥官传达一个“立即停止进攻”的消息,因为敌人已经在那里布下陷阱。这个消息必须在8小时内进攻发起之前送达。Blake的哥哥在那支部队里,所以Blake被选中执行这项任务。Blake 则挑选他的好朋友Schofield和他一起去。整部影片是在讲他们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的故事。
这部影片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好像画面从未间断,给人一种沉浸式的感觉。关于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大家可以在很多其他的影评里看到。本文想探讨的是这部影片的主题,以及我所看到的导演通过某些细节想向观众表达的东西。
这是一部关于信念的影片。影片开头的第一个场景是两个男主角在一片野花盛开的草地。Blake躺着,Schofield靠着树坐着。有人过来对Blake说指挥官有事找你,要你带一个战友同去。于是Blake叫上Schofield来见指挥官。指挥官向他们解释了报信的任务后他们马上出发。Blake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牺牲了。Schofield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完成了任务。影片最后一个场景回应了开头的场景,还是一片草地,但没有野花,只有狗尾巴草。Schofield依然是靠着树坐着,在夕阳中缅怀逝去的战友。
导演门德斯用花来象征Blake。Blake长相清秀。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两人走到战壕的尽头,要通过一架梯子爬出战壕。Blake正想往上爬,被Schofield拦住,说了句 “Age before Beauty.” 。意思是”你个小白脸往后站,让哥先上。“ 还有一个场景是两人在去报信的路上,Blake走着走着看到樱花,忘记了是在战场,赶快跑过去闻。影片最后一个场景中的草地上没有花,因为Blake已经牺牲了。
门德斯善于用花来做象征。在《美国丽人》里,他用玫瑰花来象征美丽(Beauty)。一个非常经典的画面是女主角裸体躺在玫瑰花瓣所组成的海洋里。玫瑰花表面上的完美和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表面下的不完美形成强烈的对比。
门德斯用树来象征Schofield或者说是Schofield所怀有的信念。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Schofield都是靠着树坐着。另外一个场景是Schofield被敌人追杀,慌不择路,跳到河里。被冲过急流,冲下瀑布。Schofield抱着一截树干,仰面躺在水里,看河边树上的樱花缓缓飘下。
涉江而过,芙蓉千朵。
这应该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了。可以说树代表着Schofield所持有的信念,而樱花代表Schofield对Blake的思念和责任。正是这些信念和责任支撑着Schofield,使他不畏艰险,最后终于完成任务。
其实影片开头Schofield和Blake也都是普通人。Schofield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险些被炸死的时候还埋怨Blake说:“你怎么选我来陪你执行这项任务,你这不是坑爹吗?” Blake委屈:“我哪知道是这样的任务,我以为他们叫我们是要去后方背食物罐头之类的任务,我们一边走还可以一边偷吃。” 当Blake牺牲后,Schofield抱着Blake的遗体,在这个时候Schofield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雄。
最后Schofield终于找到了他要找的部队。他要去找指挥官,但战壕里人太多过不去。这时进攻的号角已经吹响了,战士们纷纷跃出战壕向前冲去。Schofield也跃出战壕,冒着枪林弹雨,不是向前冲,而是横着向指挥官的方向跑去。跑着跑着他被战友撞到了,爬起来接着跑,又被撞倒,又爬起来。
他是一个报信者。他是一个逆行者。他知道他的战友们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他要用他所有的力量去阻止去挽回他的战友们。终于,他成功了!
谨以此文向报信者和逆行者致敬!
❽ 求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完整歌词
《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作曲家:麦新,作曲时间:1937年7月,作曲地点:上海
歌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