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字幕 > 电影极速车王台词

电影极速车王台词

发布时间:2022-09-20 18:11:49

『壹』 生于极速,也殒命于此—肯·迈尔斯 福特VS法拉利背后的故事

如流星一般的短暂而璀璨

从二战的坦克指挥官,再到1966年带领福特车队在勒芒赛事上一举击溃赛车王者法拉利,肯·迈尔斯,活在极速之中,也殒命于此。

1966年以前,肯·迈尔斯在北美的赛车界已经成就了备受尊敬的职业生涯,但是1966年带领福特在24小时勒芒赛事上一举击溃法拉利更使他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荣耀的时间对他来说是如此的短暂,两个月后肯迈尔斯殒命于赛车测试中的一场事故。也许正是如此,他成为了美国赛车界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就是最近上映的《极速车王》(Ford V Ferrari),以纪念他像流星一样虽然短暂但是璀璨无比的生命。

肯·迈尔斯早期的生活和赛车生涯

1918年11月1日,迈尔斯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顿·科尔德菲尔德,人们对迈尔斯的早年生活知之甚少。据了解,他最早的赛车职业生涯开始于二战以前的摩托车比赛,而且即使在英国陆军服役期间也没有中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过坦克指挥官,据说这段经历激发了迈尔斯对汽车高性能工程学的热爱。战争结束后,迈尔斯于1952年搬到了美国加州,开始全职从事赛车运动。

迈尔斯移民到美国以后,成为了一家MG点火系统经销商的服务经理,但是工作并没有阻止他对赛车无限的热爱。在美国的生活刚安顿下来以后,他便开始参与当地的公路比赛,并很快就出了名。

而他的第一场比赛出师不利,在圆石滩公路比赛中迈尔斯驾驶一辆二手的MG TD参赛,但是因为刹车失灵后鲁莽的驾驶而被取消比赛资格。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传说正是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对于胜利的前所未有的渴望。

尽管迈尔斯没有参加Indy 500赛事的经验,也从未参加过F1赛车比赛,但他仍然击败了业内一些非常有实力的车手。接下来的一年,迈尔斯驾驶一辆MG管架赛车一举拿下了14连胜。他最终卖掉了这辆车,并用这笔钱作为投资,改装了一辆更强的赛车—令他在1954年名声大振的MG R2 Fly Shingle。

随后,这辆车在赛道上的不断成功给迈尔斯带来了更多的机会。1956年,当地一家保时捷专营店送给了他一辆保时捷550 Spyder,让他在本赛季驾驶。随后,他在下一个赛季对赛车做了一些改造,把保时捷550 Spyder 的引擎塞进了一辆Cooper Bobtail的车身。“Pooper”便诞生于此。

尽管这款车的表现非常不错,而且在公路赛中击败了一辆保时捷的工厂车,但是,保时捷后来因为要支持另一款车型而暂停了一切的推广活动。

当迈尔斯在阿尔卑斯山为Rootes做测试工作时,也在帮助开发一款海豚方程式青年赛车,他的工作深深的吸引了汽车界传奇人物卡罗尔·谢尔比(Carroll Shelby)的注意。

帮助开发Shelby Cobra和福特GT 40

即使在迈尔斯作为一名赛车手而声名大噪的时期,他在经济上也不宽裕过。在赛场上叱诧风云的那几年,他曾经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但因为经营不善最终在1963年关门倒闭了。

与此同时,谢尔比邀请迈尔斯来负责他公司里Cobra开发团队的一个职位,也许是由于他的经济困难,肯·迈尔斯决定加入谢尔比美国公司。

迈尔斯一开始在车队的身份是极限试车手。然后,他被指派为负责其他的几个职位,包括竞赛经理。尽管如此,在当时谢尔比才是公认的美国英雄,而迈尔斯直到1966年才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福特在1964年勒芒赛事的糟糕表现和1965年的无一完赛后,决定再投资1000万美元来击败法拉利。他们雇佣了最好的赛车手,并把GT40汽车项目交给谢尔比来负责。

历史上,谢尔比是1966年福特在勒芒24小时一举击溃法拉利的首要功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开发GT40时,迈尔斯对它后来的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被认为是Shelby Cobra车型(眼镜蛇)成功的关键人物。也许这是因为迈尔斯在谢尔比车队中作为测试车手和开发人员的职位。

迈尔斯有一次说过。“我想试试F1赛车,不是为了拿大奖,而是为了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想想都觉得会很有意思!” 

为了福特和谢尔比车队的利益,迈尔斯一直选择了幕后英雄的角色,直到1965年。由于实在看不下去另一名车手在他帮助制造的赛车中的驾驶表现,迈尔斯索性跳上了驾驶座,并在1965年的代托纳大陆2000公里比赛中为福特赢得了冠军。

要知道,这次的胜利意义非凡,这是40年来美国制造商首次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它证明了迈尔斯超凡的赛车能力。尽管那一年福特没有赢得勒芒,但迈尔斯在下一年度的胜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66年勒芒24小时:福特法拉利大战的幕后故事

在1966年的勒芒比赛中,不可一世的法拉利是带着5连冠的成绩来参加比赛的。因此,他们只带来了两辆新款的赛车,并期待着看似理所应当的胜利。

这两辆法拉利最终甚至没有完成比赛。

尽管如此,在福特看来,光是击败法拉利是不够的,还要一个完美的胜利者的形象。虽然听起来很荒谬,但是你可以想想,那些胜利者在攻下城池后还要取下对方将领的首级以示威风,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在三辆GT40处于领先地位的情况下,冠军亚军季军对于福特已经是胜券在握。迈尔斯和丹尼·胡尔姆搭档的小队名列第一。布鲁斯·迈凯伦和克里斯·阿蒙小队位居第二,而罗尼·布克纳姆和迪克·哈切森的搭档落后12圈,位居第三。

这时,谢尔比指示领先的两辆车减速,以便第三辆车可以迎头赶上。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福特的公关团队希望所有的车可以并排冲过终点线。对福特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形象,但对迈尔斯,甚至是整个赛车的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遗憾的结果。

肯·迈尔斯,1966年“勒芒”中的无名英雄

要知道,迈尔斯不仅帮助开发了GT40,还在1966年驾驶福特赢得了代托纳和塞布林24小时比赛的冠军。如果,仅仅是如果,他可以在勒芒赢得第一名,将为他的世界耐力赛事的记录中画上一个不能再完美的句号,因为他很有可能成为在一年中三个世界级耐力赛的大满贯获得者,而这一记录,至今没有人能获得。

然而,最终三辆福特赛车同时冲过终点线,胜利属于迈凯轮和阿蒙。根据赛事官方的说法,这是因为从技术上讲,迈凯伦的赛车比迈尔斯的起步点多了8米。前两名赛车的车手被要求减速以便让第三辆赛车赶上。然而,迈尔斯故意放慢速度,向后退了很远,最终,三辆车也并没有同时冲过终点。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迈尔斯不满于福特高层下达的命令而做出的回应。虽然福特没有得到他们完美的照片,但他们仍然赢了,每一位赛车手都是英雄。

“我宁愿死在赛车上也不愿意得癌症”

1966年福特在勒芒战胜法拉利后,荣耀光环并没能陪伴迈尔斯多久。两个月后,他在加州的赛道上试驾一辆福特测试车时被撞身亡。根据记载,测试车被撞得粉碎,起火燃烧。1966年,迈尔斯逝世,享年47岁。

即便如此,肯·迈尔斯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赛车英雄。福特当时打算将他出事时所测试的J-Car作为福特GT Mk的后续产品,然而迈尔斯去世后,这辆车被重新命名为福特Mk IV,并配备了一个钢制防翻滚架。后来,当车手马里奥·安德雷蒂(Mario Andretti)1967年在勒芒撞车时,这位赛车手因为防翻滚架而幸免于难。

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种传说,肯迈尔斯并没有死,他在事故中幸存了下来,并在威斯康星州平静的度过了余生。但是,这仅仅是喜爱这位车手的人们所缅怀他的一种方式吧。无论如何,迈尔斯的死亡被认为时赛车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尽管如此,他依然留下了一份伟大的遗产,那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无限热爱并且倾尽所有而去追寻梦想的人,终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且被热爱他的人所铭记。

『贰』 《极速车王》:论黑福特,这部电影是认真的

2020年2月,《极速车王》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奖。在豆瓣上,它的评分高达8.5。

基于此,不少观众在影片的渲染下都会认为福特的高层是一群蠢猪,如果没有这个荒谬的指令,迈尔斯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同年连续赢得戴通纳24小时、赛百灵12小时和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的车手,这是何等的荣誉。然而,福特为了自己的利益,中止了它。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电影当中的福特有些让人讨厌,特别是高层的一些做法令人唏嘘,但实际上,这只是艺术加工的一部分,大家不必过于追究。对于世界汽车工业而言,福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场福特与法拉利的恩怨情仇,以及卡罗尔·谢尔比与肯·迈尔斯的传奇故事,才是我们应该去铭记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这部奥斯卡电影,能让所有影迷变成车迷,反之亦然

昨天出炉的奥斯卡金像奖爆了个小冷门,韩国电影《寄生虫》成为了最大赢家。在“神仙打架”般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中,《极速车王》大概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但在笔者眼中,它是影史上最棒的赛车电影,或许都没有之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如何看懂拿下奥斯卡的《极速车王》点我!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很难在勒芒中识别出GT与原型车组的区别,FIA称只有合法的市售车型才能参赛,所以基本上都是GT赛车来进行参赛,而GT组里处于领先的往往都是进行了轻量化的原型跑车。到了60年代,FIA将赛事规则进行了改进,原型车的制造数量极为稀少,而GT赛车是基于量产跑车而制造。换句话说,要么就制造几辆小排量发动机的原型车,要么就制造25辆以上的大排量跑车。

至于为什么换挡极限不超过7000转?姑且作为直男们讨论的话题吧,在我看来,7000也好,8000也好,在这部电影里,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反正它已经拿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剪辑”和“最佳音效剪辑”,值得一看。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贾云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看一部叫做《极速车王》的电影,了解关于福特和法拉利的前世今生

自此,法拉利一直是那个值得尊敬的企业,他们竭尽全力将车辆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也竭尽全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关于它的拥趸者,对于它的信仰,似乎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与法拉利的对抗,虽然有些赌气的成分,但也让福特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汽车,是冰冷的,但人,却是火热的。正是一群火热的人,成就了法拉利,也成就了福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正面刚没在怕,福特只用赛道来诠释

54年前福特在赛道正面对刚法拉利获胜,54年后福特在中国正面对刚各种困难,“重回赛道”

文/赵奕

让我们从电影谈起,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上周的重头戏无疑是奥斯卡奖。

而对于一位汽车媒体人来说,这样一个一年一度电影界大事件中,最关注的是《极速车王》(FordVFerrari)。

《极速车王》是一部很讨巧的电影,它一方面吸引着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的粉丝,另一方面吸引着福特和法拉利的粉丝,但好像就是没有特别吸引奥斯卡的评委们。

在上赛道举行的福特FunDay,大受粉丝欢迎

以上所有动作,最终都是帮助用户享受汽车,或者说享受“高级而富有乐趣”的驾控体验到底是什么,这些原先法拉利车主才能亲近的体验,福特要让它走入寻常百姓家。

文章的最后,附上彩蛋一枚,以下这段视频有历届的勒芒24小时冠军车,想看福特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4分18秒的地方。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i09186sv2bj.html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柒』 极速车王:三个男人,一台大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捌』 野马Mustang,想说爱你不容易

?有没有让你看一眼就失去抵抗力的车?如果有,相信福特野马(Mustang)会是其中之一。
野马诞生于1964年,“Mustang”的名称来源于二战时美国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的著名战斗机P-51。出生半个多世纪以来,野马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之车,但在国内,野马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
原因之一:定价过高。
2015年起,福特将第六代“Mustang”引进到了中国,2020款Mustang依然属于第六代产品,目前销售的只有三款车型,分别定价36.98万元、39.48万元和39.06万元。落地40万元之内的双门跑车中,除了野马之外,你还可以选择奥迪TT、丰田86、斯巴鲁BRZ、马自达MX-5、英菲尼迪Q60,和这些车相比,野马的优势只有两点,一是外观够拉风,二是动力够强劲。(配备2.3L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10AT自动变速箱,最大马力299Ps、最大扭矩434N.m。)
野马是一款美国平民跑车,但是在国内的售价区间却达到了接近40万元,与之相应的做工、品控和用料就有点拿不上台面了,花费40万元买五菱的内饰,野马铁杆车迷可以不计较,但是拉着妹子去兜风的小伙子们就有点缺乏自信了。这么高的售价直接导致市场定位有了很大偏差,年轻人买不起,普通家庭不需要,有钱人看不上。可能是美国本土的成功给了福特盲目的自信吧。
原因之二:售后服务网络不完善。
定价过高导致保有量太低,售后维修保养只能去4S店。再加上质量不稳定、进口配件等因素,造成维修费用高、花费时间长的问题。入门级跑车的魅力还在于个性化改装,这一点野马在美国做的就相当好。但是在中国呢?和丰田86、现代酷派这些车比较,不用说副厂件了,连野马原厂改装件都很难买到。所以,售后网络不完善也会让真正热爱野马的车主们失望,不得已卖掉自己的爱车。
原因之三:营销力度不够。
营销要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纸质广告、电视、网络等这些媒介中的广告投入多少?机场、火车站、公交站的广告在哪里?酒店、饭店、商场这些营业场所中有没有铺设?车友会活动组织频率如何?这些都是上世纪的手段,时代也许不同了,但不论采取什么营销方式,创造出使用需求,优秀的售后服务保障,合理的定价是缺一不可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是一句口号,它真的会决定产品的生命力。野马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个很吸引人的选择,它不仅是一辆能满足通勤需求的街车,还是一辆能偶尔满足激烈驾驶的双门跑车。如果野马不为了国内市场需求而改变,一味高高在上地采取先定价、再宣传、最后慢慢做售后服务的方式,退出中国市场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我们已经有了像领克03+这样的产品,当这份爱无法得到的时候,自然会寻求替代品。
很多朋友认为2.3T的Mustang不是纯正的野马,只有5.0升V8发动机才算是,小编则不赞同这种说法。半个多世纪以来,野马最畅销的车型都是入门级版本,小排量也帮助野马度过了石油危机。最重要的是,一款让年轻人通过努力奋斗得到的梦想之车才是Mustang的价值观和竞争力。更何况299Ps最大马力、434N.m最大扭矩已经足够绝大多数人享受,就算拥有了466Ps马力、556N.m扭矩的5.0野马,又有多少人能够驾驭得了它呢?野马备受车迷关注的5.0升V8版本,则因为国6排放问题暂不引进国内了,再加上近期国家又细化了平行进口车的相关规定,对于国内不销售的中规版车型,平行进口车也将无法销售,所以想买V8野马的铁粉们只能望洋叹息了。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野马在美国的光荣之路,可以说想不成功都难。
第一、市场定位精准,低价打开市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46至1964这18年间,美国经济飞速发展,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年轻一代长大成人,他们追求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更崇尚自由,也更想释放激情,很多人梦想着拥有一辆自己的跑车。这时候外形够酷、动力够足、配置够用的“Mustang”应运而生了,而且只定价2368美元。上市第一天的订单就超过2万份,销售量仅用了20个月就突破了一百万辆。野马的骄人战绩也带动了美国国内竞争对手们效仿,竞相推出自己的“pony car”,大家熟知的有道奇挑战者、雪佛兰科迈罗等。
第二、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改变。
1970年代世界爆发了石油危机,美国人民也无法肆无忌惮地享受大排量发动机的乐趣了,而更小排量、更小尺寸的欧洲车和日本车更顺应市场潮流。面对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第二代野马采用了更小的车身,并搭载了4缸2.3升发动机、2.8升V6发动机和5.0升V8发动机,事实证明这是十分正确的决定。第二代野马延续了第一代车型的销售势头,而顺应时代的做法也对野马的生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第三、敢于探索创新。
1979年的第三代野马在第二代发动机型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一款2.3L涡轮增压发动机。更加精致的外观、小排量大功率的个性也使它更像是一部欧洲车。作为野马历史上生命力最长久的一代,第三代车型在15年间一共售出了260万台。
1993年的第四代野马放弃了小排量发动机,配备了3.8升V6发动机和5.0升V8发动机。虽然第四代野马在动力、操控、配置、做工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圆润的流线型外观使其缺少了硬汉气质,它看起来更像是日系跑车,再加上高昂的售价,这一代野马招致了很多批评。不过这一代野马的探索和尝试,也为后继车型的研发积累了不少经验。
第四、重视客户意见,宣传到位。
面对市场的批评,第五代野马继承了初代野马经典的设计理念,肌肉感的外观极富冲击力。此后十年中超过100万辆的销售成绩也证明了这一代野马是多么的成功。
为了宣传“Mustang”,福特半个世纪以来下足了功夫。除了随处可见的广告,人们还能在好莱坞电影中、科普纪录片里见到Mustang的身影。尤其是有了好莱坞电影中英雄硬汉们的加持,Mustang和追求自由的美国精神融为了一体。这样的做法不仅让美国年轻人趋之若鹜,还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大量拥趸。
第六代野马于2015年面世,外观依然凶猛,配置也更富现代科技感,尤其是那传承自第一代的“三竖形”尾灯,与创新结合得天衣无缝,也使这一代Mustang俘获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聊了这么多,你们一定还知道Mustang有个御用改装品牌叫“Shelby”,它相当于奔驰的合作改装厂AMG。不知道的小伙伴可以看看电影《极速车王》,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美国赛车名人堂的卡罗尔·谢尔比。除了改装野马系列车型,大名鼎鼎的Cobra、GT40、Viper都是谢尔比老先生的佳作。
在3.3亿人口的美国,野马书写了半个世纪的传奇,而在14亿人口的中国,同样需要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Mustang的传奇才有可能继续书写。未来,福特会不会上市混动或电动的Mustang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阅读全文

与电影极速车王台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菲茨帕特里克将军是什么电影 浏览:946
加速精灵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56
手机电影字幕后戳 浏览:297
国外银行抢劫的搞笑电影 浏览:605
打仗电影中文推荐 浏览:477
电影红袖添香第一部歌曲 浏览:482
怎么下载没有电影资源 浏览:243
香港罗欢电影 浏览:166
2015年新上映电影 浏览:423
粤语火烧岛电影 浏览:752
海水忽然退潮叫什么电影 浏览:178
电影邹碧华演员表 浏览:482
电影大内零零狗国语免费 浏览:509
新孙悟空七十二变电影 浏览:408
韩国灾难电影福什么 浏览:880
日本香港电影大全 浏览:351
好看的电影推荐治愈爱情日漫 浏览:19
电影推荐剧情节奏 浏览:140
广西灌阳哪里有电影院 浏览:675
骨牌恐怖电影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