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字幕 > 黑白电影中的粤语

黑白电影中的粤语

发布时间:2022-09-24 18:23:36

㈠ 跪求所有的经典黑白老电影

,《魂断蓝桥》,《茜茜公主》,《罗马假日

㈡ 广东话与粤语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吗

在英国人来香港之前,香港本地土著居民说的是土粤语"围头话"和客家话,开埠后大量来自珠三角和广东其他地区乃至外省(当中尤以上海江浙最多)的移民进入,香港的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今天的香港90%左右的人都是外来移民或外来移民的后代,而在其中,又以说粤语的人最多,广州又是广东省城所在地,所以广州话逐渐成为香港的主流语言,可以说香港口音的粤语就是广州话的延伸与发展,1949年后,由于广州和香港的传统联系被打断,香港口音的粤语和广州话各自独立发展,在词汇和腔调上产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差异.

粤语只是学术名称,在广东/广西的民间一般将粤语称之为"白话",香港人则把粤语叫做"广东话".由于粤语以广州口音为标准口音,官方一般以广州话指代粤语.无论是"粤语"还是"白话"抑或""广东话"其实都是一回事.

广东省各地的粤语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口音,相对而言广州口音的粤语(广州话)和香港口音的粤语反而是非常接近的(因为香港口音的粤语本身就是从广州话发展而来的),广州话腔调相对声调稍高显清脆,香港人说话腔调则相对较为低缓平和,此外香港人还有一些他们自己创造的词汇.

综合来说两地的口音虽然有一些的差别,但此种差别相当微小,如果对粤语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是根本无法区分广州话和香港粤语两者的差异的.

----------------------------------------------------

转一篇香港人写的文章,该文章的作者"香港来的沛"原籍浙江.

香港在内地抗战前人口约80万,至内地尤其广东省大面积沦陷后,因难民涌入,人口一度急升至160万(1941年),至香港沦陷期间因港日政府的强迫归乡 政策,人口又跌回60万。和平之后,除了被迫归乡的人回来,还有大量为逃避内战而涌港的难民。至1946年,人口已攀升至160万,回到战前水平。至 1949年,内地政权全面易手,难民潮到达高峰,每月有数十万人涌港,1950年人口已迫近240万。

1951年,国内为了制止人民逃离,宣布封锁边境。至1979年才重新开放边境。这近30年的封锁时期,使香港与内地尤其广州的传统联系中断了。

大批难民涌港、然后的长期边境封锁,这两件事是香港口音形成的重要历史背景。

涌港的难民中,虽然有大量是来自广东省的,但来自其他地方的难民也极多。在外来难民的冲击下,于1950年代初,香港的粤语人口比例曾跌至48%,刚好不过半。其余的52%人口,则讲各种各样的方言,主要有潮州话、客家话、上海话、福建话、官话等。

那 些非粤语的民系在战前也存在,而且长期能保持自己方言在香港的地位。那是因为在战前香港各民系都有「民系内通婚」的习惯,例如潮州人的家庭,孩子在香港找 不到潮州藉的姑娘,就宁可回乡娶一个带她到香港。上海人也是这样,极不乐意与广府人通婚,相对广府人的家庭也不喜欢娶上海人过门。由于这种心理,战前各大 小方言,都能形成自己的小社群,在社群里保持自己的方言。

边境封锁后,新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使本来说各种方言的人都改说粤语。一是各民系杂居,需要共同的交际语,而粤语虽然已不占半,但依然是人口最多、传统势力最大的方言,所以各民系之间都习惯用粤语作交际语,即是说,一个潮州人如果见到一个上海人,他们之间最可能是讲粤语。

另 一个因素是,是由于边境封锁,各民系回乡嫁娶已变得不可能,只能在香港找对象。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社会上认识时你也说粤语,我也说粤语,根本不知对方的家庭语言是甚么,这样跨民系通婚就变得很正常了。两个家庭语言不同的男女结合后,例如丈夫家里是说客家话,妻子家里说潮州话,他们组织新家庭后,大家就只能讲粤语,生下来的孩子也以粤语作母语了。

第三,五六十年代电台广播平民化,家家户户都能有收音机。后来无线电视开播,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大众传媒,都是讲粤语的。以前香港电台还保留了少量客家话、潮州话和国语的广播,但至70年代因听众太少也取消了。

第 四,香港的教育一直分中英文两个系统。在战前不少中文学校是用国语授课的(因为那些学校都同时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边境封锁后,这种传统联系消失,当 时的中文学校虽然还有不少坚持国语授课,但问题是中文学校的认受性已大不如前。少数亲共的左派中文学校,则无所谓用粤语国语,多数都随老师学生的口语习 惯使用粤语。真正的关键是,战后由于中文学校背后的政治势力消失,而在香港英语能力才是谋生的本钱,使得各大小学校都纷纷改为英文中学,以作招倈。问题是 这些学校根本没有足够的条件实施完全的英语教育,所以长期以来香港绝大多数的「英文学校」都只限课本作业测验考试和学校文件用英文,平时上课为了使学生听 得明白就用粤语授课。(这情况至回归后才改变)。这种局面使学校的实际交际语完全是粤语,所以凡是在香港普通的学校接受教育的年轻人,都必定会说粤语。

以 上各种情况的总体表现就是,从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这三十多年间,在社会的自由发展下,粤语由本来不占半的语言,成为各民系之间的交际语,再 因在港出生的移民第二代完全改以粤语作母语,使得粤语的地位更加巩固下来。至1970年代末,当年从各地涌港难民在香港的第二代(尤其是50年代初婴儿潮 出生的那一批)已长大成人,他们全部都是讲粤语的,顶多只在家里与长辈保持使用本身方言。至1980年代初,95%的香港华人都以粤语作主要语言。今日这 比例更升至98%,甚至大批非华裔的少数族群,尤其葡裔和印巴裔的,都改用了粤语。

如果明白了这段传奇的、在一代人之间完成的语言变迁, 就自然可以明白香港口音是如何形成的。50年代的香港粤语口音与广州是一模一样的。但因之后30年边境封境,又同时社会内占52%非粤语人口在一代人之内 全部改用粤语,自然会使语音产生变异了。事实上,这30多年香港粤语语音变化之急速,使得我们今日看50年代60年代的香港粤语黑白电影,能清楚地感到当 年人们说的话与我们不同。而今日香港粤语依然在急速变化,产生了俗称「懒音」的新音系,如「你」由「nei」变成「lei」,「我」由「ngo」变成 「o」。这题目在粤语研究里一直很受关注。

我本人的家族史也正是香港语音变迁的活例子。我家族都是浙江上海人,多数成员是战前解放初迁港 的。我爷爷那一代只懂浙江话和上海话,粤语说得很差而且口音很重。我父母那一代主要说粤语,但浙江话依然流利,他们的粤语没有明显口音,但仔细分析会发现 不少继承自吴语方言的语音变异。我作为第三代,粤语是我唯一的母语,但我的粤语依然继承了父母的语音变异。很多广府人分得清清楚楚的音,我是完全分不出来 的,这大抵就是语音变迁的微观例子了

㈢ 粤语长片的具体解释,起源和发展是

“粤语长片”是指集数很多,然后大家追着看的片子,并没有讽刺的意思。60、70年代大家的娱乐少,就和那个时候中国人都看露天电影一样,香港人都在家抱住电视看粤语长剧了。现在来说,只不过是过时了,大家都追求速度效率,都没有时间去看那慢吞吞的粤语长片了,粤语长片也就没了市场,慢慢退出舞台了。(不过感觉现在韩国的一些片子,如《人鱼小姐》这样的就是类似当年香港的粤语长剧,一天可以分好几集来演,OMG无限佩服中)。 而现在广东这边播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也属本土粤语长剧。好多人喜欢看的……汗……据说某台因为这电视放完后,收视率大跌,又只好把以前的旧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拿出来播,挽救收视。——感觉粤语长剧在广东这边还是很有市场的。要贴近生活才有人爱看咯。 而我们一般所谓的“粤语片”就是指广东话配音的片子,“粤语片”其实就是指的“粤语长片”。

记得采纳啊

㈣ 推荐几首欧美黑白电影的主题曲,比如卡萨布兰卡

01 Always - Atlantic Starr

(林子祥「伴你启航」原曲,1987年美国Billboard流行榜No.1)

02 Before The Next Teardrop Falls - Freddy Fender

(徐小凤「留下眼泪前」原曲,1995年美国Billboard流行榜No.1)

03 I'D Love You To Want Me - Lobo

(许冠杰「春梦良宵」原曲,远记得深入民心歌词「见你咁靓销晕」吗)

04 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 Perct Skedge

(电影「当男人爱上女人」主题曲1966年No.1畅销销曲)

05 Stand By Me - Ben E. King

(电影「伴我同行」主题曲,1989年梅艳芳曾经改编同名广东版流行曲)

06 Tear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 BJ.Thomas

(电影「神枪手与智多星」主题曲,也是下雨天电台必备的首选好歌)

07 More Than I Can Say - Bobby Vee

(许冠杰「暇妹共你」抵死兼趣致,你可曾记起?)

08 The End Of The World - Skeeter Davies

(想当年有几许多愁善感之士都会唱这「世界末日」,1963年Billboard总冠军)

09 Sea Of Love - Phil Phillips

(当年电视广告常用之老调子,黑白电视机常哼出之老旋律)

10 A Groovy Kind Of Love - Wayen Fontana

(电影「Billboard」插曲,1966年当登Billboard,1988年phill Chillins得唱再登No.1)

11 Smoke Gets In Your Eye - The Platters

(这首荡气回肠之情歌,曾在多套西片情节内必播之歌,浪漫浓情化不开)

12 Tell Laura I Love Her - Ray Peterson

(Ray Peterson 以激动之情感唱出,也是死摇滚之经典作)

13 Speedy Gonzales - Pat Boone

(还记得邓寄尘「啦啦...」墨西哥女郎吗?此曲正是原装版本)

14 Beautiful Sunday - Daniel Boone

(1972年唱到皆知巷闻,温拿时代必唱好歌)

15 Help Me Make It Through The Night - Sammi Smiths

(70年代曾获乡谣榜三周冠军,一度成为禁播的英文歌)

16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 Charlie Rich

(1973年高踞流行榜冠军,乡谣爵士情歌,值得一听)

17 Limbo Rock - Chubby Checker

(60年代开创莲步舞曲之先躯,纵横坛数十载)

18 Hey Paula - Paul/Paula

(典型情侣档合唱金曲,62年荣登美国 Billboard No.1连续3星期)

19 Rose Garden - Lynn Anderson

(60年代梦想中的玫瑰园歌曲,70年在美国乡谣榜连续5周冠军)

20 Tennessee Waltz - Patti Page

(阿爷年代跳华而兹舞步之代表作,当年开 party 必播歌曲)

21 Poetry In Motion - Johnny Tillotson

(一首典型飞年猫王头,窄裤脚之黄金曲,60年代美国流行榜

22 Sad Movies - Sue Thompson

(伤感的电影情节配合伤感歌曲,60年代疯魔万千少男少女)

Disk 2

01 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 - The New Seekers

(「可口可乐」汽水广告歌原曲,由出道流行时沿用至今)

02 Runaway - Bel Shannon

(当年本地乐坛Band必唱之金曲,1966年连续4星期美国 Billboard No.1)

03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 Jay/The Americans

(黎明「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广告歌原曲)

04 Save Your Heart For Me - Gary Lewis/The Playboys

(商台节目6pair半,其中一首「快乐时光」曲曾路德/陈小宝合唱)

05 In The Summertime - Mungo Jerry

(林子祥「红日爱你」原曲还记得黑白电视Mungo在火ó轨上拍摄之MV吗?)

06 Reflections Of My Life - Marmalade

(Blue Jeans「蓝战士」原曲温拿乐队也经常演绎这歌)

07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 The Drifters

(Drifters的招牌歌,1960年3周冠军,也是爸爸在Party中常用的语句)

08 Silence Is Golden - The Drifters

(英国流行摇滚四重唱,是张国荣/许冠杰「沉默是金」的另一写照)

09 Smile A Little Smile For Me - The Flying Machine

(「黑人牙膏」广告歌原曲,1969年登上美国流行榜)

10 Let'S Live For Today - The Grass Roots

(Disco热播作品,至今还会时常听到)

11 Shaking All Over - Chad Allen/Guess Who

(「郁亲手就听打」在粤语片时代改编成流行曲之其中一乎代表作)

12 Young Girls - Gary Puckett/Union Gap

(美国流行乐队,喜欢现场穿著军装演唱,疯魔万千年青女乐迷)

13 Yellow River - Christie

(英国流行乐队於70年上榜金曲,於东南亚流行程度甚於西方)

14 A Summer Song - Chad/Jeremy

(英国二人组合,1964年上榜,威利在1989年将此曲改编成「雨」)

15 Just A Little - Beau Brummels

(许冠杰「等玉人」原曲,1965年美国流行榜TOP10畅销曲)

16 Dizzy - Tommy Roe

(60'年代吹波糖音乐代表作,1969年连续4星期登上美国Billboard No.1)

17 Will You Love Me Tomorrow - The Shirelles

(美国音乐史上第一支夺得冠军女子组合,是「明天你是否仍然爱我」有西方写照)

18 Traces (Featuring Dennis Yost) - Classic IV

(美国佛罗利达洲5人组合,此曲如泣如诉的独特唱功,百年难得一听)

19 Wooly Bully - Sam/The Sham/The Pharaohs

20 Ferry Cross The Mersey - Gerry/The Pacemakers

(电影「Ferry Cross The Mersey」主题曲,曾被Beatles经理人力捧红於60年代)

21 Love Grows - Edison Lighthouse

(英国乐队70年代上榜歌曲,当年在东南亚地区也流行一时)

22 Only You - The Platters

(电影「西游记」罗家英饰演唐三藏劝导孙悟空时唱出之搅笑歌曲,别有一番风味)

㈤ 推荐几部粤语黑帮电影

猛龙过江、只手遮天、九龙冰室

㈥ 请问这是哪一部粤语长片吗

从你给的这一张照片来看,这部片子应该是早期港澳的黑白影片,里面的内容是反映的都市的一些感情和生活的内容,是一部粤语片。

㈦ 一部电影十个有奇异能力的兄弟

《十兄弟》
是广东民间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最早将其搬上银幕的是1959年由吴回导演、著名粤语长片演员张瑛、罗艳卿、石坚主演的黑白电影《十兄弟》,在20世纪50年代原始的电影特技以及鬼马配乐衬托下,成就了一部老少咸宜的有趣作品,被喻为经典粤语长片之一。其背景是民国初年十个拥有异能的兄弟的遭遇。故事有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寓意。此后出现了多个《十兄弟》版本的电影和歌舞剧,构成了不少广东人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剧情简介
虾哥与虾嫂一对恩爱夫妻,以捕鱼为生,有一天,在捕鱼之际网获一铁箱,内有珍珠十颗,两人喜不自禁。然此事为村中恶霸刘大帅知悉,于是派人千方百计要夺取珍珠,据为己有。虾哥虽被严刑对待然不允讲出珍珠之所在,刘大帅于是向虾嫂埋手,在千钧一发之际,虾嫂将珍珠吞下腹中,刘大帅因寻找不获,于是怒火中烧将虾哥收押监房,虾嫂在吞下珍珠的当晚突然腹痛大作,连诞下十个麟儿,个个长相奇特,各具专长,计有长子千里眼、次子顺风耳、大力三、奀皮四、飞天五、铁头六、高脚七、遁地八、大口九及大喊十。十兄弟知悉父亲为刘大帅所禁当然悲愤莫名,于是合力将慈父营救。

㈧ 陈奕迅的歌《粤语残片》,标题中为什么要有二字

粤语残片原指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老香港流行的粤语长篇电影,又称“粤语长片”或“七日鲜(七日拍完)”,不同于现今港产片及港剧,且大多是黑白片,电影多以人生百态、市井生活等为题材,能反映当时低下层人民生活的境况,因而备受百姓欢迎;因这些片子能勾起老一辈人美好的回忆,所以至今仍有人对粤语残片念念不忘。

㈨ 黑白有道主题曲。电影黑白有道里面那首粤语歌

幻听
播放
歌手:许嵩
语言:国语
所属专辑:梦游计
发行时间:2012-07-02

阅读全文

与黑白电影中的粤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下载美国电影下载 浏览:109
我要去那里看电影用英文怎么写 浏览:154
电影人山人海字幕 浏览:418
哪里可以伦理下载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379
国产男主研究飞机的电影 浏览:573
超人穿防弹衣的是什么电影 浏览:191
漫威有哪些电影系列 浏览:260
电影临时演员的片尾曲 浏览:729
张驰女演员电影 浏览:615
伦理电影美丽图画 浏览:125
牧马人老电影高清Mp4修复版迅雷下载 浏览:275
白雪公主中文版的电影 浏览:404
天一城3d电影院在哪里 浏览:205
免费看电影的链接 浏览:459
千与千寻电影解说全集国语版 浏览:661
殷秀梅演唱电影歌曲大全 浏览:741
电影演员罗正 浏览:602
乌鸦演的电影名字 浏览:7
r高地这电影怎么样 浏览:914
土耳其电影中的中国人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