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怪物来敲门》是一部讲述什么的电影
实不相瞒,在观看电影《当怪物来敲门》之前,我一度以为它是一部“打怪”的奇幻电影。相信也有别的小伙伴,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由于没有看过派崔克·奈斯的原著小说,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部小男孩对抗“怪物”的奇幻电影吧?里面肯定有不少精彩的“打怪”场景,过程很惊险、很刺激,结局当然是人类获得胜利呗?
仿佛一切都走向了糟糕的境地,唯有画画能让他平静下来。可是,噩梦不断侵袭着他,直到一个巨大的怪物“树人”的出现,深藏于内心的恐惧才开始慢慢消解......。
② 当怪物来敲门深度解析
我们该如何面对成长
文/梦里诗书
魔幻色彩的渲染下,未曾料想到《当怪物来敲门》用一个小男孩的奇幻经历,所呈现的并非是何般色彩斑斓的美好童话,而是让人透过四个不同的暗黑寓言,直面于每个人都必将经历的成长与死亡这一沉重而深刻的话题,以此走进着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从中一窥于成长的真谛。
《当怪物来敲门》虽然有四个故事,但简而言之的剧情却并不复杂,父母离异,母亲病重,跟唯一的外婆也相处的并不融洽,孤独的主人公少年康纳被噩梦缠身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在遇见了怪物树魔后,并在树魔的故事里懂得了如何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完成了自我的心灵成长,但这部电影所巧妙打动人心的是其用魔幻的手法,透过水墨诗意的童话展开,让人从中一窥于成长的真谛,告解着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终将必须自己去面对的人生。
树人所讲的三个故事我并不想在此一一赘述,只想说这三个故事“王子”、“牧师”、“影子”分别代表着真相、信仰与自我,生活中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问题的真相,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应该去放弃信仰,更不要去轻视自己的存在,电影透过这三个意蕴深远的故事实则都是为了让主人公康纳敢于去能面对自己,从而说出那个隐秘于他内心深处的第四个故事。
如果说《当怪物来敲门》的前三个故事只是让我看到了电影的“智慧”,那么第四个故事其实才是最为打动我的所在,电影最后终于我们知道其实前面的三个故事都是康纳妈妈的作品,是她为了能不让康纳活在恐惧孤寂之中,方才和康纳一起创造了这个看似恐怖,实则温柔的树魔,电影最后所呈现的其实并不单单是男主拥抱自我的成长,更还在于他知道了爱的存在并不仅仅只是以生命为介质,有些爱并不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消亡。
诚然就节奏或是叙事来看,《当怪物来敲门》其实都很难说是完美的,但那以亲情羁绊所诠释的成长,却依旧使电影有着足以打动人心的魅力。
③ 《当怪物来敲门》电影观后感
《当怪物来敲门》电影里包裹着儿童片的外壳,骨子里却是成人世界的黑暗童话。下面是《当怪物来敲门》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在影院看A MONSTER CALLS, 竟然哭了。
理智和真相如果真的是‘ 我想让她死去,我想放手,我想让这一切今尽早结束’ ,那么纵然是死,他都不愿说出口。太深的爱和执念,让他无法释怀自己理智的呼号。His eyes red, for grief, for shame and for anger. 他无法原谅自己,正如我。
我也深爱着我的前任,情也不知何时起,又为何一往而深。我们在两个世界,没有精神的共鸣,亦无法互相理解,这样的奇怪的组合,其实一早就能猜到结局。在这段感情里,我一直秉持着怀疑和猜忌,我就像CONOR 知道他母亲注定会在和癌症的斗争中败下阵来一样,我内心深处知道,我们终有一日会分开,而然我,也可耻的希望这一切快些结束。
可是我做不到啊,好多次话到嘴边,就是无法说出。两个人在一起,就算是没有共鸣,就算是处处摩擦,就算是诸事不顺,可我怎么也不想放手。我们都曾是CONOR, 在这段无法挽回,注定失去的感情面前,双眼通红,因为悲伤,因为羞耻,因为愤怒。
最后的最后,我像所有没出息的前任一样,恨最先潇洒离去的那个人不是我,却不知这段已经划上句点的感情的银幕上,我所有放下骄傲的苦痛挽留,亦或是在自尊的驱使下出言伤害,都早已失去了意义。这深刻的执念啊,让我无法逃离那场失去你的噩梦。最后在一起的每晚,我都梦见你离开我,正如CONOR 噩梦中真正的心魔一样,他放开了他妈妈的手,而我,放开了你的。
我爱着你,尽管我们一点也不相像,结局早已在一开始就注定。我们是如何的不欢而散,我自责在最后一刻我没有保持应有的理智。Stories are wild animals, 我们的故事,发展到最后,恰似一只出笼的困兽,朝着一条我们都始料未及的方向,一路撕咬拼杀,横冲直撞。
可是这些,全都不是我的本意啊。此时的我,终于能像CONOR一样,在妈妈的弥留之际说出那句:我不希望你走,眼神中却满是平静和释然。是啊,我也希望你一直在,但是你有你的选择,你今后的路,定然是充满阳光,会有人为你披荆斩棘,会有人对你呵护备至,只是我们此生再也不会有交集。我会用我的祝福陪伴着你。我依然爱着你,以我的方式。
其实故事就是那么点故事,起初不经意,认为剧情简介太过刻意,以为所谓最黑暗的秘密看到结尾处也不过如此,可是看完了整部电影,把它带入到生活中才发现,他说的是对的,电影包裹着儿童片的外壳,骨子里却是成人世界的黑暗童话。
Lewis可能是我见过这个年纪演技最为成熟的演员,他并不像其他年轻演员将男孩演的那么单纯和美好,反而发挥出一种阴郁的气质甚至有点暴力,这可能也是为了对应电影开头所说的With a boy,too old to be a boy,too young to be a man。正是这种年龄上的限制使得Conor知道妈妈对他隐瞒的真相和生活的艰辛,可是他又没有太强的力量去承担,可他并不是逃避现实,他潜意识里是希望能够承担起责任,能够说出压在心底的秘密从而获得解脱,解脱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受到惩罚,所以片中反复出现了多次同样的对话:
你不惩罚我?(Youre not punishing me?)这有什么意义(What could possibly be the point?)
Conor的内心是煎熬的,他希望受到惩罚,因为他自以为是错误的、黑暗的想法,可是每一个回答者都给了他同样的答案,他好像是松了一口气,这句话没有错,但也没有拯救他,反而把他推向了深渊,所以他“召唤”了Monster,他希望Monster能够把他从深渊中救出,于是Monster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繁荣的王国,有着一个睿智的国王,为他的人民取得了和平,但和平是用某种代价换来的,国王失去了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对抗巨人而死,一个对抗恶龙而死,一个对抗由大魔法师率领的军队而死,女王无法忍受丧子之痛,绝望的离去独留国王一人和他唯一剩下的继承人——他的孙子,这孩子被抚养成了王子,用他的勇敢和赤诚之心赢得了全国的爱戴,他快成年时,他爷爷娶了新任妻子,可之后国王却病了,谣言开始蔓延,说她是一个邪恶的巫婆,她给国王下了毒,想为自己夺取王位,几周后,国王死了,而王子还年轻不能登基为国王,因此根据法律 女王将统治一年,期间王子有了心上人,她既漂亮又聪明,是一个农夫的独女,全国都觉得他们很般配,然而女王更享受当女王的乐趣,所以她想嫁给王子,王子可不喜欢这主意,他带着农夫的女儿骑马逃至夜深,他们在紫杉树的树枝下停下休息,第二天早晨王子醒来,发现有人在晚上杀了他的爱人,“女王”他哭泣道,“女王杀了我的新娘!” 村民们满腔怒火复仇心切,他们暴一动了,女王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Monster把女王带到了非常远的地方,人们永远也找到她,在海边的一个村庄里,她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真正杀死王子爱人的'却是王子自己,因为他知道她的死会引发完全毁灭女王的星星之火,故事的结尾他也成了一个受人爱戴的国王,开心地统治着直到死去。
故事并不像是传统的王子公主的Happy Ending,因为不会一直有好人,也不会一直有坏人,很多人都介于这两者之间,每一个故事总有两面性。故事暗示了Conor内心的秘密其实并没有错,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就像王子既是杀人犯,又是受人爱戴的国王,这是Monster安慰并引导Conor把秘密说出口的第一层。
第二个故事
150年前,工厂如野草般生长,树木被砍河水变黑,天空被烟灰弄得窒息,但仍有绿色存在,在城市边缘住着一个固执的男人,他拒绝改变,仍遵循旧医学,使用草药、树皮以及用树叶和浆果制成的混合物,村民们称他为药医师。这村里还有个年轻牧师,很有见识也很和善,一心只想着教区,他布道反对药医师的旧医学,而药医师的坏脾气和贪婪,让那些布道更为人所接受了,他想尽可能地帮助社区,但他的生意一落千丈,这让他愤愤不平。牧师的住所也有一棵紫杉树,紫杉树是最重要的治愈之树,它的果实和树皮会弹奏,会燃烧,有着生命的悸动,能治愈几乎所有疾病,只要药医师混合得对。药医师很想要这紫杉树,但要获得这些东西他就必须砍了它,但这是牧师所不允许的。牧师有两个女儿 是他的生命之光,他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父亲,为了她们会给予一切,但有一天 两个小女孩都被可怕的疾病击溃了,而牧师做的一切都没帮助,现代医学没有治疗办法,祷告也没用,什么都没用,除了找药医师,别无选择。“你愿帮助我的女儿们吗?”牧师乞求道,“你愿拯救两个无辜的女孩吗?”“我为什么要救呢?” 药医师说,“你的布道毁了我的事业,你拒绝把紫杉树给我,那是最好的治愈之源。”“紫杉树你拿去吧,”牧师说,“我会宣讲有利于你的事,只要你救我女儿,我什么都愿意做。”“你愿放弃你所信仰的一切吗?”药医师说,“如果那样能救她们,我就愿意放弃一切。”“那我没什么能帮你的了”。第二天 牧师的两个女儿全都死了,那天晚上Monster再次走动了起来,牧师家被它从底部往上撕裂,可是为什么不是医药一师?因为他虽然贪婪粗鲁但仍是个治疗者,而牧师是什么呢,一个没有信仰的信徒。
信念是半个救治方式,相信治疗方式,相信等待着的未来,信仰是宝贵的(Belief in the cure, belief in the future that awaits.Your belief is precious...)和第一个故事一样,Monster想告诉Conor事物的两面性,就像药医师既有坏脾气又有合理的思想。
有好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相信,Monster暗示了故事的结尾即使拥有了信念,也不会被改变,可是这个故事本来就无关改变,只是有关于自我救赎,让Conor从深不见底的深渊里出来。所以它让Conor去发泄,去毁坏。目的还是一步一步引导Conor说出那个秘密,这是第二层。
第三个故事,也是Monster讲的最后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隐形人,厌倦了不被人看见,实际上他不是隐形的,只是人们习惯于无视他,有一天隐形人再也受不了了,他好奇如果没人看见你,那你真的存在吗,于是隐形人召唤了Monster。
这个故事最短,却附带一连串更大的伤害属性,通过隐形人让自己被人看见却愈发孤单重申事物的相对性,更加剧了矛盾与冲突。
Monster鼓励Conor要勇敢,隐形人是Conor,从前面看出来Conor是孤寂的,在学校时他甚至没有一个朋友,有一个俯拍的镜头,Conor一个人孤零零站立在涌动的人群中,像一座孤岛(没有人应该是一座孤岛啊,幸运的是他最后还有家人,他还有爱),可是他却又极力否认,对应了他内心的矛盾,既不想让自己变得可有可无被人忽视,又不想要老师等人对他施舍的同情和可怜,他宁愿"召唤"一个Monster陪着他,可能有人会说Monster不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噩梦啊,其实不是,Conor从一开始就没有害怕过Monster,而Monster自始至终也只是来拯救Conor的。
Conor的三个梦反映了他的困境,可是意义不重要,终归还是一个引子,为了让Conor真正的释怀,说出他心里最黑暗的秘密。
就是所谓的第四个故事。
他知道妈妈不行了,他一直都知道,虽然妈妈总是告诉他自己会好转,因为那是他想听到的,他选择相信,而不是不相信,那时他开始思考,他有多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所以在梦里,他松开了手,他让妈妈坠落,他再也撑不住了。他并不想这样,可是现在一切都成真了,全都是他的错,他只是想结束痛苦,结束他自己的痛苦;那是他最原始的心愿,那是他的本意,却也不是。就像王子既是杀人犯又受人爱戴,医药一师既有坏脾气又有合理的理想,隐形人让自己被人看见却愈发孤单。因为人类是复杂的动物,知道痛苦真相的同时又相信着安慰的谎言,而这两者往往都是必要且共存的,真理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真理只存在于他的心里,所以最后Conor紧紧抱住了他的妈妈,说出了那句真心话“I dont want you to go”,终于他能放手了。
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隐喻,比如用少年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是否合理,就像Monster应不应该出现在现实世界里,外婆的出现是逼着Conor认清现实,而校园里的恶霸一句“Youre always off in your own little dream world.”直接点明了Conor的“不切实际”,爸爸的出现更是凸显现实的残酷,父子俩车上的对话真是让人心酸:
“到了圣诞节,你就来洛杉矶”(And youre going to come to LA for Christmas.)
“不行,你那狭小的房子没空间给我了”(God no, not in your cramped house where there is no room for me)
爸爸是想帮他的,可是有了自己新的家庭之后终究是有心无力,反而让Conor变得更加孤立无援。所有人都是造成Conor会“召唤”出Monster的缘由。
他们不仅想把Conor从自我保护的幻想中拉到冷冰冰的现实世界,更想不顾一切的逼着他承认自己是错的,自己只不过是害怕妈妈的离去。和妈妈一起看《金刚》的时候,Conor曾经问妈妈,“Why are they try to kill King Kang?”妈妈说,"People dont like w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再回到电影结尾处,Conor翻看妈妈小时候的画册,才发现其实他所幻想的Monster早就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画在了画册里,所以他所幻想的Monster是妈妈早就跟他讲过的故事,而妈妈和他一样,只是从小喜欢幻想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当时可能也被孤立和歧视,她懂得Conor,懂得“People dont like w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在他们的世界里Monster是善良的,小女孩可以坐在它的肩上看远方,这是她的Monster,也是他们的。故事结尾妈妈看向“并不存在”的Monster,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他们之间早已不需要语言去沟通,她知道Monster会永远忠于他,会永远的守护着Conor,替她完成她再也做不了的事情。
影片结尾Conor与外婆生活在了一起,也算是Happy Ending,可能她从一开始对Conor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漠不关心(其实也不是不关心他,只是妈妈绝症病危,外婆心烦意乱,重心不可能在Conor身上),可是就像Conor是妈妈的孩子一样,妈妈也是外婆的孩子,所以她不可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她想让Conor离开去和爸爸一起生活,因为她知道妈妈唯一的牵挂就是Conor,她认为Conor对于妈妈的疗程并没有什么积极的帮助作用,甚至还会拖累妈妈,最后两人并排坐在车里,看似和解的拥抱了但是还是心存间隙,直到妈妈真的离去,不只是Conor的世界,外婆的世界也同样坍塌,妈妈曾经是两人之间的交集,却也是两人之间的阻碍,而她离去之后,反而像从未离开,将两人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从那时开始,两人真正的羁绊才开始形成,外婆给了Conor她早就准备好的房间的钥匙,房间里的装饰和Conor从前的房间一模一样,那一刻开始,外婆会把对于妈妈未能施展的爱全部给予Conor。
关于片中的两个主演,在片中饰演妈妈的Felicity Jones,一位80后演员,自带奥斯卡影后光环(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提名影片《万物理论》),第一次见她其实是一月份刚刚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作为一个团灭无续集的影片,抱着开篇就知道必死无疑的心情第一次见到了Felicity Jones,觉得表演不矫揉造作,简单粗暴能动手尽量不讲话的态度挺是欣赏,可到了《怪物召唤》,开篇就觉得这个演员有点眼熟啊,想了好久才想起来,头发短了就不认识了,这个电影里她应该算配角吧,我觉得还不如Liam Neeson大叔的声音抢戏,给我一种白开水的感觉,虽然也不做作,但就是无感,甚至还一度以为很不知名的新人演员,没有发挥出她应有的表演水平,反倒是小男主让我惊喜连连。
我专门去网络了一下,男主全名是Lewis MacDougall(刘易斯·麦克杜格尔)00后小演员,感觉以前是从来没见过,看了一下他的电影作品也只有两部,一部是《怪物召唤》,另一部居然是2015年上映的《Pan》(我就不写中文译名了,太愚蠢了),我绞尽脑汁想了一会,终于想起来好像是在《Pan》开头得孤儿院里跟Levi Miller饰演的Pan是死党,当时完全没在意,风头都被Hugh Jackman和Levi Miller抢走了,严格意义上Lewis MacDougall并不算是长得很出色的演员,不帅,不可爱,甚至都没有古灵精怪,反正我喜欢的小演员的优点在他身上都没有,可是就是这种与众不同,这一部《怪物召唤》一出现,就彻底颠覆了我对儿童主演的,就是所谓童星演绎的认识,原来小孩不一定非得智商不在线,全程装可爱,卖萌博关注的,也可以是这样有着忧郁气质,另类独行的演绎,总而言之,全片很大的一个加分点都是Lewis MacDougall赚来的。
④ 《当怪物来敲门》:人性皆有裂隙,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文/樊梦洁
Leonard Cohen有一首歌《Anthem》: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看完《当怪物来敲门》之后,这是我想起来的第一句话,人性皆有裂隙,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买的中午一点半的场,全场就我和一对情侣三个人,电影开头的惊悚劲着实吓着我了,不过越往后看,真是没出息,矫情的哭了。
我觉得这部影片,一直在讲一个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与人性中的黑暗面和平共处。
01
主角康纳是个12岁的小男孩,母亲得了癌症,晚期,时刻有离去的可能。
在学校被人说妈妈是秃子,遭到三个男孩的校园凌霸。
被爸爸抛弃,想去洛杉矶和他一起生活,遭到拒绝。
跟外婆关系极差,希望怪兽能将她从家里带走。
导演将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丧”,全部集中在康纳身上了。
人生就像一个永无止境,忽高忽低的抛物线,生命本当如此,不过就是一个陷阱紧挨着下一个。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在陷阱外,那一定是错觉。
康纳无疑是孤独的,世界沉默无光,只有自己与自己相处,自己与自己对话。
面对至亲将逝的悲痛、无力与绝望,这些感情太过于激烈,不断折磨拉扯着人,在这种漫无休止看不到尽头的痛苦里,人最终都忍不住想要放弃。
何况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所以他总是做同一个噩梦。
梦见房子的地基坍塌了,而妈妈拼命紧抓着自己的手,时刻有掉下悬崖的危险。
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从梦中惊醒,因为他太害怕失去,太害怕告别。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学着如何告别。
因为太爱了,所以时刻要练习着“失去”。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无常,无常到可怕,那些你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人,说不定在某一刻,就消失不见。
想起我一个女朋友,从小生活的很富裕,性格也很好,很努力上进。
大学毕业之后在广州的一家外企工作,发展前景不错。谁知道突遇灾祸,父母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进了监狱,涉及金额还很大,有可能十年二十年就出不来了。家里所有的房产和车子都被查封,即将面临拍卖。
她只好回到省会城市工作,不敢回家,不敢去看父母,因为到处都是追债的人。
离别来得太过突然。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总让人遗憾的是,没能好好道别。
02
终于有一天,这些沉重的心理负担,化作了一头怪兽,每夜的十二点零七分,来给康纳讲故事。
其实三个童话故事,讲的都是康纳自己。
影片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复杂的心理活动完全视觉化,然后借助怪物,让三个童话去向康纳阐释人性的复杂:一个童话让人看到光明背后的黑暗——一个好人的阴暗面;另一个童话则让人去明白信仰只是半个救治方式,但当你背叛信仰的时候,也会遭到背叛;最后一个童话,则是一次和“隐形人”的握手言和——只有你将对手打败,才有握手言和的机会。
然而“成长”这件事总归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自己,是个“坏人”时。
康纳的噩梦,之所以可怕,因为是他松开了抓着妈妈的手。我太累了,时刻都处在担心害怕的边缘,不如,就让她死去吧。
你会为自己的这个念头感到恐慌,也永远不敢面对和原谅这样“邪恶”的自己,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到最终不得不承认,好吧,我是一个坏人,宁愿继续堕落下去。
树怪这样说道:“不会一直是好人,不会一直是坏人,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
其实,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放过自己。
坦然的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人不是绝对的,而是灰扑扑的。我们即慷慨又自私,即博爱又自怜,既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会起善念,也会生邪念,但无论善念或邪念都是万千念头中的一个,比起想法更重要的是行动。
世界很简单,复杂的是人性。
所以,当你兴起一个不善良的念头时,不必感到可耻,就像12岁的康纳,安慰自己无能为力而感到沮丧的爸爸,“你不必这样为难自己”。
人性生而有裂隙,光才能照进来。
03
这部片子与前阵子上映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着相似之处,在“丧”中寻求一点生存的希望,只不过曼彻斯特的主角最后失败了,而康纳胜利了。虽然胜利的很痛苦,但诚如村上春树说,“Pain is unavoid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生活中遇见痛苦是必然的,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受苦。
有时候,人要活得快乐,就需要自我欺骗,我们相信美丽的谎言,也知道残酷的真相。正如康纳的妈妈每次安慰他的那样,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但康纳知道,那些都不过是安慰自己罢了。哪怕是自我欺骗的安慰,只要能够活得快乐一些,又有何不可呢?
让我印象极深的一段台词,是康纳不信树怪讲得故事,说这不过是个梦罢了,树怪说:“谁能肯定,万事万物不是一场大梦呢。”
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苦。“我很抱歉你需要面对这些,但你必须勇敢起来”。
这是一个男孩与自己的战争,也是这部影片的泪点所在。
这部电影从专业者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是完美的。
然而,电影不过是另一种人生罢了,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谁又能是完美的呢。
⑤ 有一部美国电影一个人变成野猪叫什么名字
电影名字《当怪物来敲门》
外文名:A Monster Calls
其它译名:怪物来敲门(台湾)
制片地区:美国、西班牙、英国
导 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
类 型:剧情、奇幻
主 演:刘易斯·麦克杜格尔,西格妮·韦弗,菲丽希缇·琼斯,连姆·尼森
片 长:108分钟
上映时间:2017年5月19日(中国)
剧情简介——
自从妈妈进行化疗开始,少年康纳就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中总是漆黑阴暗的天气,狂风大作,尖叫声和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紧握的双手让他倍受折磨,他总是做着同样内容的噩梦。直到有一天家里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拥有古老气息的恶魔对康纳说它是由他召唤而来。
它要以三个故事交换一个康纳自己真实的故事。康纳并不害怕恶魔,因为他在面对的事——最心爱的妈妈正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是更加恐怖的事情,慢慢的,恐怖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
(5)英语电影赏析当怪物来敲门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1、康纳 演员刘易斯·麦克杜格尔
康纳是一个小男孩,妈妈由于化疗身体虚弱。康纳的爸爸因此离开他们母子。康纳在学校备受同学的凌辱。康纳每晚噩梦连连,被梦中的恶魔折磨,但他却不愿与恶魔交换自己的真实故事。
2、康纳的妈妈 演员菲丽希缇·琼斯
康纳的妈妈得了癌症,需要经常化疗,犯病的时候需要立即服药。康纳的外婆想把康纳送走,遭到康纳妈妈的反对,但是每况愈下的身体又使她很为难,不得已只能与儿子分离。
3、恶魔 演员连姆·尼森
拥有古老气息的恶魔对康纳说,恶魔是由他召唤而来,它要以三个故事交换一个康纳自己真实的故事。恶魔每晚出现的时间都存在一定规律,并且它所讲的意义不明的故事都隐喻着什么,而康纳一直不愿意与恶魔兑现自己真实的故事。
⑥ 如何评价《当怪物来敲门》
《当怪物来敲门》由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执导,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这部电影讲了一个身处困境的小男孩,得到了一个紫杉树怪物的帮助。风格奇幻,有点像前段时间斯皮尔伯格的《圆梦巨人》。但又不一样,《圆梦巨人》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姑娘怎么实现梦想的故事,《当怪物来敲门》是一个固执孤僻的、想要放弃自己生命的小男孩怎么拯救自己的故事。
小男孩的父母离婚了,他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他们感情非常要好,但是妈妈患上了严重的病,前来照顾他的是他尤其不喜欢的外婆。他的爸爸已经在美国再婚,并明确拒绝了小男孩想要和他生活的要求。同时,他在学校受到同龄人欺负,老师又十分夸张地表达对他家庭的同情。得到观众无限同情。
一看这个题材,就知道《当怪物来敲门》是一部煽情电影,我个人是不喜欢煽情的电影的,认为整个故事花大力气营造悲情气氛,容易让创作人员忽视他们原本要讲的东西。同时观众只顾陷入感动气氛,根本没空闲去思考故事的逻辑和真相。故事是要告诉人们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不是渲染现象让大家哭一顿完事。但煽情毕竟也得到很多人喜欢,所以我们的原则是,能卖钱的电影就不去计较它。
能把观众折腾哭是需要很大本事的。小男孩很听话,他完成所有家务活,在学校被人欺负也不说,心里有什么不开心也忍着,尽量不给母亲一点负担。孩子的世界是很小的,学校、家庭,就这么多了。就像你的宠物狗,它的全世界小得只容得下你。小男孩因为既没有朋友,也没有父亲,所以他的整个世界都在母亲身上。但现在他的世界即将崩塌,他心里一直想着,母亲要是去世了,他也会跟着一起去。每个人面临世界崩塌的时候,都会绝望地想要放弃自己吧?青少年比较容易想要放弃自己,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世界比较小,一旦有哪个柱子裂开,就容易整个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