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剪辑电影片段
要有具备清晰的剪辑思路。
1、具备清晰的剪辑思路,知道我们要剪辑的类型,接下来你的脑海中就要有明确的剪辑思路了。任何形式的影片,都具备“金字塔”式的框架,你要开始思考,它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影片等基础问题。准备剪辑时你会发现,眼前的素材眼花缭乱。理素材是重中之重,只有整理好了素材才能提升效率。各类影片不同,如何整理素材相信你们有各自的方法。总之要化繁为简,分清段落、分清主次。
2、懂得剪辑的规律与技巧,你的影片中,景别要有区分,避免相似景别的镜头相连接,建议跨区域的景别做连接。景别的区分没有绝对,不少影片中也会出现两个特写相连、两个近景相连。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大跨越的景别做衔接,是目前电影中常见的手法,也是我们观影习惯比较舒服的一种方式。比如说特写直接给到大远景,采用的是直切的方式,这样的衔接让人感觉十分痛快。
3、通过“摄影技法”连接镜头,什么叫做摄影技法?它可以理解成为拍摄中借助的不同辅助器材而表现出的画面语言,比如说固定镜头(三脚架)、手持镜头或者移动镜头(斯坦尼康)包括航拍等。当我们遵循景别区分的方法做剪辑的同时,也应该参照通过相同手法拍摄的素材做相连。比如固定衔接固定、手持的片段衔接手持,以此类推。
『贰』 想把几个电影的片段剪切在一起,然后换成自己的配音,怎么弄
第一步,下载你需要的电影片段,用会声会影或Premiere把你需要的片段剪辑成一个视频,同时在软件中抽离或取消原电影的音频轨道。
第二步,用Adobe
Audition录制你配音的声音,最方便的办法是前一步骤把片段合成好输出成视频文件,然后播放视频内容,看着视频录制音频,把音频录制成一个完整的,不过这样需要你能做到角色声音可以快速转换,好处就是将声音和视频合成在一起时工作量尅少些。或者你可以根据你各片段内容单独录制配音内容,每个视频片段对应一个独立的音频文件。
第三步,会声会影或Premiere中导入你视频和音频,取消原视频中的声音,把你的音频拖到软件音频轨道上,在没个片段微调音频位置以对准口型
第四步,合成输出视频就可以了
『叁』 剪辑电影片段有哪几种手法
首先,剪辑就是通过镜头的组合,进行场面构建的过程。早在1920年,普多夫金确立了五个剪辑技巧,直到今天,仍是剪辑的基石。
他们是:
1、对比
2、平行
3、象征
4、交叉剪辑
5、主题
有目的的运用剪辑,可以引导观众的情绪反应。所以编剧和剪辑师都应该掌握剪辑技巧,因为他们的首要工作就是成为“观众的心理导师”。
1、 对比的手法是在剪辑中经常使用的。
举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假设我们的片子是要讲述一个忍饥挨饿者的悲惨处境,如果我们把一个富人愚蠢的暴食连接起来,那么这个故事将会变得更加的生动。
对比剪辑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简单对比关系基础之上。对比的使用不光如此,我们还可以把单独的场景甚至场景中的镜头,与其他场景或场景中的镜头连接起来,这样,就等于间接强迫观众对两个情节进行比较,使得两方相互强化。
对比剪辑是最有效的剪辑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标准的方法之一。
2、 平行剪辑的手法和对比剪辑有些相似,但更加广泛。
现在,我们虚构一个场景:一个工人,罢工的领导者之一,被判决在早上5点执行死刑。
这个段落就可以这么剪:工厂主,被判死刑工人的老板,喝的醉醺醺的离开饭店,他看了看手表,4点钟。然后是被判死刑的工人——已被带出囚室。工厂主按响门铃,问了下时间:4点30分,囚车在重兵押解下前行。开门的佣人——死刑工人的妻子——突如其来的残忍攻击,酩酊大醉的工厂主,他腿上的裤脚泛起,手臂下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间慢慢的指向5点。工人被执行绞刑。
在这个例子中,两个不想干的事例,通过执行死刑迫近的手表时间,平行发展。冷酷厂长手腕上的手表,将会一直出现在观众的意识之中,因为它将工厂主与即将面对悲惨命运的工人联系在了一起。
平行剪辑无疑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剪辑手法,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
3、 象征剪辑手法。
在影片《罢工》的最后,枪杀工人的镜头中,穿插了屠宰场宰牛的镜头。成功的说明了,对工人的枪杀就像在屠宰场宰牛一样。冷血,残酷。
这种剪辑手法,可在不使用字幕的情况下,给观众意识中输入了抽象的概念。
4、 在美国电影中,交叉剪辑使用十分常见。
最后段落常由同事发生并快速发展的两个情节构成。其中一个情节的发展,依赖于另一个结果。
这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疑问的持续强化,给观众最大的刺激张力。让观众不停的问:“他们还来得及吗?他们还来得及吗?”
5、 主题的重复,在想要强调情节的基本主题时特别有用。
例如:在一个意图揭露沙皇政权御用教会的残忍和虚伪的反宗教情节中,同样的镜头重复了若干次:教堂的钟声悠扬的想起来,同时出现字幕:“教堂的钟声给整个世界发出忍耐和博爱的信息”重复出现,强调教会鼓吹的忍耐之愚蠢、博爱之伪善!
『肆』 影视后期制作技巧之连贯性剪辑
影视后期制作技巧之连贯性剪辑
影视后期制作是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一部份,影视拍摄完成后即会开始后期制作。那么影视后期制作有什么技巧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影视后期制作技巧之连贯性剪辑,希望能帮到大家!
主宰经典好莱坞电影,之后也大量为好莱坞以外的电影制作所采用的,就是这种为人熟知的“连贯性剪辑”(continuity editing,也作“流畅剪辑”、“分镜头剪辑”)。它早在电影史初期就已见雏形,到了1919 年左右,它的最主要特征就已具备。连贯性剪辑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对故事的关注不致中断。与好莱坞对故事情节的处理技巧相一致,基本的原则就是“透明”——也就是说,表现的技法应隐藏起来,不应引人注目,不然,观众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发生了什么,而是转移到怎么发生的。
这就是说,用尽量减少剪辑的固有痕迹的方式去并置镜头。设计切换时要避免在银幕空间上带来令人困惑的省略,或令人迷失银幕方向的改变。定场镜头的拍摄有助于分清一个场景的布局和界限,跟在后面的较近的景别也就相应地被理解为处于这个较大空间中的一景。
另一个常用的手法是180° 规则,这能确保在连续镜头中空间的一致性,避免在场面调度中出现以下现象:在前一个镜头中出现在画幅这一侧的东西,在后一个镜头中却跑到了画幅的另一侧(就如同镜像一般)。30°规则起到类似作用,确保前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在取景上有足够的变化,以避免出现跳切现象。为达到平顺、连贯的空间并置,那些使连续镜头相互“匹配”的手法同样也很重要——比如视线匹配和动作匹配。所有这些为我们描绘出决定这一画面与下一画面之间空间关系的位置图,用故事本身——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把镜头联系在一起。就像“视线匹配”所暗示的,剪辑对电影建构人物的视点(意指他们实际看到的东西,与“聚焦”[focalization]这个术语包含的隐喻意义相对)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表现银幕上的人物在看着什么东西的过程,也对清晰地传达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联系特别有用。它也被看成是连贯性剪辑的又一再现手法,一般被称作正反打镜头结构。它们最常用于表现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场面,摄影机的位置与对话双方的肩膀齐平。这种手法能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一个说话者所在的位置,以及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同时也表现了人物互动的亲密性。
《女友星期五》的开场为连贯性剪辑的运作提供了示范:影片的定场镜头是沿《华盛顿 邮报》的新闻编辑室推轨运动的,这既明确了这个工作场所的忙碌,也大致交代出编辑们的办公室(场景右侧)、记者和打字员聚集区(居中)和电梯(左侧)的相对位置。随后的一个叠化带给我们一个近景,希尔蒂和拉尔夫共乘电梯,他们那个交谈的段落就是用齐肩高的正反打镜头段落来表现的,这与先前那个移动的画面形成对照,似乎是闹中取静,在喧嚣的新闻采编室中,另辟出一个只有他们两人的世界。然后是一连串跟拍希尔蒂的镜头,当她经过打字组的人堆,进入沃尔特的办公室时,“动作匹配”派上了用场。希尔蒂起初是站到门口,向摄影机镜头的右侧张望了一下,随即切换到沃尔特和路易的镜头,我们知道,他们就是希尔蒂的视线所看到的对象。希尔蒂招呼一声,宣告自己到了,镜头切换为中景,画面上不仅变成了三个人,而且也把这个新房间的基本布局交代清楚了。
刚把问候话说完,达菲进来了,一个中远距离的双人镜头插进来,让希尔蒂和沃尔特有较长时间的交谈,希尔蒂说着话,横过画面,坐到了沃尔特身后:现在,她在画面右方,而沃尔特居左。为了和希尔蒂说话,沃尔特摇转椅子,这样,他又面向希尔蒂,背对摄影机;随后一个切换,沃尔特这才面向我们。尽管这次切换使得沃尔特有了从背对我们到面向我们的转化,摄影机的移动还是少于180°,就像第一个镜头明确了沃尔特的位置在摄影机微微偏左一样,在第二个镜头中他只是微微向右偏移;随之而来的是希尔蒂的视点镜头,其中,在此前那个中远距离的镜头中确定的空间关系得以保留,希尔蒂仍然居右,而沃尔特的肩膀在画幅左侧依然可见。
这个场景遵循着连贯性剪辑的规则,也表现出变化在规则范围内是如何应用的。我们或许也注意到了,希尔蒂坐到沃尔特后面去时,改变了主宰180°规则的那条假设轴线的位置:当时的场景中有四个人,其中的三个有进有出,那条线的位置是从门到窗;一旦场景中只包含有沃尔特和希尔蒂时,从人物之间引出的轴线,实际上已由希尔蒂得到了重新校准,相当于在轴线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拓展出一系列可能的机位。当沃尔特和希尔蒂说说笑笑,就会议中的细节争论不休时,也有一些巧妙的剪辑,暗示人物互动上的变化。整个场景中的剪辑做到了流畅无痕,以某种方式起到了帮助我们了解剧情的作用,只不过,大部分没有被我们注意到罢了。
既然说连贯性剪辑仍然是主流和艺术电影主要的电影“语言”,那么,观众对电影表现手法越来越精通,也使得诸如此类的规则被打破的机会越来越频繁。特别是180° 规则,经常在动作段落中被打破,比如说,在摄影机移动和画幅变化的地方辅以动态的场面调度。艺术电影就经常打乱剪辑的连贯(像戈达尔使用的跳跃剪辑)成为它们自觉探索电影技巧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
180°规则(180°rule)。也即轴线规则。这种剪辑技巧规定,从场景中取一条假设的轴线,规定摄影机应始终位于这条虚线一侧。否则即为越轴,易导致观众在空间方向上的迷惑。
30° 规则(30°rule)。这种剪辑技巧规定,摄影机的安放角度总要比前一个镜头的摄影机位置有至少30°的改变。
视线匹配(eyelinematch)。在一次切换中,一个镜头表现某人正在凝视画面外的某处,那么接下来的镜头就应该表现被凝视的对象。表现凝视者在先的情况更为常见,但在实际剪辑中,将这一顺序颠倒也决非罕见。
动作匹配(match onaction)。借一个在前一个镜头中表现的动作可在第二个镜头中完成的这一事实上的便利,将两个空间连接在一起的切换。
正反打(shot reverseshot)。在180°规则的范围内,在互补或配套的空间上,在基本相反或几乎正对的镜头位置上所做的切换。
拓展:影视后期制作技巧攻略
一、剪辑师修养
1.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动作的眼力。
2.剪辑素材并发现它们与下一画面连接的剪切的能力。
3.运用影像和选择音乐的能力,制造旋律和情节的创造力。
4.剪辑者还要赋予由连续的静止画面所组成的'电影以跳动感,给影像注入生命。
5.剪辑者会自然而然地在众多的镜头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点是剪切点,这就是剪辑的旋律感。与此同时作品的全貌也会在许许多多的摄影素材中慢慢呈现出来。透过素材,看到作品应有的面貌。
二、寻找剪辑点的方法
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剪切和连接?寻找剪切点无疑是剪辑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有点需要注意,这就是画面的顶点。
所谓画面的顶点,是指画面是动作、表情的转折点,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时,点头打招呼后低头动作结束时,球体上升即将下落时,收回笑容的瞬间等。
影像是一连串静止画面的连续,因为前面的胶片在人眼中会形成残留的影像,所以胶片上的画面看起来才是动态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运动,在画面的顶点或者在动作开始的前一刻进行剪切,会在后面的胶片上产生强烈的残留影像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产生旋律感的剪切点
让我们以翻书的动作为例,看一下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如果从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开始拍摄,忠实地将翻书的动作从一开始拍摄到结束,这样观众一看就知道是翻书的动作。
但是,仅仅让人看明白是无法体现出影像的美妙之处的,旋律感和舒适感同样不可缺少。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把最开始的剪切点选择在翻书动作已经开始的状态。若把翻书这个动作分解成1~24个画面,那么就把最前面的3~4个片断剪切掉,作为开始的剪切点。
这种改变对于理解翻书的动作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还能表现出动作的旋律感和舒适感。这种剪辑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电影剪辑的正确方法不是只有一个
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剪切点并不是唯一的。
书页翻到中间时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翻书动作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
根据作品的不同,前后画面的不同,剪切点可以有所变化,正确的剪辑方法不是唯一的。
当然,剪辑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几约定,它们可以说是剪辑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非常重要,但由于剪辑本身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时也会打破规则,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五、剪辑的目的
从物理制约中解放,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在摄影和制作中有时需要分割镜头,在后面把它们构成一个情节。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实际时间的流逝省略故事中空间的移动,结合演出意图构成剧情,确定作品的最终面貌。
有目的地进行镜头的连接,明确、强调想表达的内容,使镜头的顺序和结构更严密,突出情节性要素。
六、动作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被拍摄物体为移动时的剪辑方法。
动作连接,是指对被拍摄物体的动作进行的剪辑。
从前,常常要因为更换胶卷而不得不中断对一个动作的拍摄,然而用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的同一个动作,看上去效果却出奇的流畅,给人以深刻印象。据说这就是这一剪辑方法的起源所在。
七、剪辑镜头
(一)动作以7:3连接
首先看一下动作剪辑中的基本之基本:动作连接,动作连接是指把一个动作用两个画面来连接的剪辑方法。
从理论上不说,这两组影像只是画面大小上的差别,描述的是同一时刻的同一动作,所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剪辑都可以。但是,这时会出现动作不连贯或重复的现象,最终剪辑出来的影像缺少节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辑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来连接动作,以达到动作流畅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前后动作看起来连贯,节奏感和生动感也应运而生。当然,按照7:3的比例连接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根据素材和剪切点的不同,人眼有时会产生重复、跳越的错觉。所以,故意将某些镜头剪切掉或是重叠起来,动作反而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在不同的影像中尝试着改变剪切点来看看效果吧。
(二)把两个动作连接成一个
将不同的被拍摄物体的多个动作连接成一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单个动作剪辑。
范例:被打出本垒打的投手和一垒手回头看着飞出去的球,两位选手在同一时刻完成“回首”这一动作。要想充分运用现有的素材,一定会采用这样的连接:打出全垒打->投手回头->垒手回头->远远飞出去的球。但是,采用这种连接方法,两位选手回头的动作就重复了,会给观众赞成一种沉闷的印象。单个动作剪辑会把这两个回头动作整合成一个,通过剪辑来消除时间差。具体而言,就是在投手回头动作的前半部分进行剪切,连接上一垒手回头动作的后半部分,这样能加强速度感并使画面连贯。
动作连接的要点
两台摄像机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摄出两种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可以使用这一规则来处理。
当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时拍摄而成的,只要改变一下角度,以某一动作的顶点(某一具特征性的动作)为剪切点,连接的方法会有很多种。例如,先拍摄球出手前的一瞬间,随后再拍摄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动作,然后把它们进行连接。以动作为中心进行剪辑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以下就是要点所在。
1、将时间看起来较长的镜头作为主要镜头。
2.考虑画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响动作的连续性。
3.大幅度改变运用和摄像机的位置会画面的气势。
4.按照实际时间进行的连接看上去会比较拖沓,因此要压缩过渡动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别是动作激烈的场面,镜头的长度要缩短。
5.同时拍摄而成的素材理论上可以在任意一点进行剪辑,但是选择不同的剪切点,重复或省略一些镜头,动作会更为流畅。
6、同一动作使用不同的画面连接时,要尽量在动作的顶点处进行连接。
(三)有目的地重叠动作以强调
通过有目的地重复,用以强调某一动作,这种方法被称为双重动作或三重动作。范例中,把投手手臂举到最高点的镜头作为剪切点,连接从前方、后方拍摄到的这一动作,最后再连接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侧面全镜头。这样一来,对于观众不说,动作可能并不是那么流畅,但是“出球”的动作重复了3次(三重动作),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双重动作,只有当有意识地想要突出某一动作时才有效,而且要尽量精短,以免冗长。
(四)激烈的动作画面可能省略中间部分
剪辑的目的之一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省略,如果按照实际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移动进行剪辑,再多的时间都不够表现,观众也会觉得冗长、乏味。这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动作的部分中间镜头,然后连接组合。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中间抽去手法,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缩减时间,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让观众百看不厌。运用这种手法时,必须选择抽去哪些镜头,这是难点所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动作的顶点(特征性动作)。手臂举到最高处、手臂放到最低点、最生气时的脸、笑得最灿烂时的脸等,如果抽去了这些顶点镜头,就无法了解动作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跳跃式剪辑发展了这一手法,它是中间抽去手法的一种,如唱机针般地对影像进行跳跃式的连接。跳跃式剪辑敢于打破传统剪辑的禁忌,使制作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成为可能。
动作的中间抽去手法
通过抽去中间镜头来省略时间并突出速度感时,必须注意选择应该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镜头,最初状态,投球时手臂位置达到最高时,手臂下垂,仅用这3个镜头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现了出投球的动作。
>>>>(五)连接frame in和frame out画面
被拍摄物体在拍摄框架中,这被称为frame in;反之,被拍摄物体离开拍摄范围,则称之为frame out。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动物、小轿车、电车,这些移动中的物体都可以对它们进行剪辑。我们一起来考虑一下怎样连接同一被拍摄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画面。自行车从镜头前骑过的场面,在不同地点拍摄两组同样大小的镜头。
当然,我们可以按照从自行车驶入空舞台(镜头中只有背景,没有被拍摄物体)到自行车驶出镜头的顺序连接。这样的连接方法没有错,但是空间上显得过于空旷,而且动作不够流畅。优秀的、有节奏感的动作连接方法是在前一组镜头是被拍摄物体即将离开拍摄范围时,然后连接上后一组镜头中物体刚刚进入拍摄范围的镜头。
要点是使用被拍摄物体一半在镜头中,一半在镜头外的画面,这样连接动作看上去会比较流畅。如果被拍摄物体在前后两组镜头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间加入一帧空舞台镜头,画面前后会更为连贯。
>>>>(六)暗镜头或共同点连接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
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怎样连接?范例中是奔跑而来的人物和飞驰而去的汽车之间的连接,首先让奔跑而来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满整个画面,使画面变成黑色,然后连接上后续的镜头。
虽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车的速度不同,但是一来一往之间的黑屏(或者是光线很暗的镜头)成功地再现了流畅的动作。
对话剪辑中的固定规则人物台词的剪辑方法,对话在这里就是指台词。对话剪辑是指对登场人物的台词进行的剪辑。它与动作剪辑并列为最具代表性的剪辑方法,是展示故事情节时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起来简单的对话剪辑,其实也是一些用来表现特殊效果的固定规则。
八、台词连接
(一)台词以1:3连接
台词与台词之间,除去se和bgm等之外,余下的就是无声状态了。对于影像剪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制造出这种无声状态,并利用它来表现影片的节奏。范例中是两个人在车上对话的场景,剪辑的关键在于两人的对话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间隔。
一个一个的对话镜头都是用摄像机代替另一个人物拍摄而成的,因此两个人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对话(=间隔)。剪辑时,如何制作出自然的对话间的间隔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对话与对话之间的间隔按照1:3的比例进行连接会比较连贯。
如果前组镜头中台词结束后所空的间隔为1个长度,那么在后续镜头中的对话开始前就要空出3个长度的间隔。
(二)台词的上移下移,增加戏剧性效果
对话的上移下移,即将台词部分插入前一镜头(上移)或拖入后一镜头(下移)中,它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因对话内容而产生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说“你好,a先生”,将这一部分上移,随后出现b先生的镜头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词,“这不是b先生吗!”
这样一来,整个场面就显得更为流畅和连贯了。例如:将前一镜头中的“我有了喜欢的人”这一关键名下移,突出表现在这句话的影响下男主角的表情变化,这是这一技巧的意图所在。例如: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请兜风的前后表情的变化,将男主角的台词上移,和女主角的脸部镜头一起出现。
如果不上移台词,画面中中有女主角无声的脸部镜头,影片会显得很长,而且没有节奏感。并不是台词的长短决定镜头的剪切,而是要一边考虑情节一边进行有目的的剪切,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三)使用嵌入的蒙太奇手法表现心情
要想让上面的场面更戏剧化,可以使用在台词之间插入其他镜头的方法。比如,露出一点后续的镜头,这样也是可以的。前组镜头中女主角的台词说到一半时,插入男主角的脸部镜头,这样不仅能表现出男主角在听了女友的回答后强烈的表情的变化,更是能强调之前平静愉快的状态。非动作和台词的剪辑方法场景转换和制造连接点。
1.初学者可以使用传统的o.l方法柔和地过渡镜头
o.l(over lap重叠摄影)与淡入、淡出一样,是非常常见的过渡效果,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移动,也可用于表现心情。类似的过渡方法还有抹拭法、消散法等。
2、用遮蔽物连接不同场景!换窗
换窗是指被拍摄对象的前面有遮蔽物时,通过用遮蔽物遮挡画面的方法来过渡到后续镜头的剪辑方法。
遮蔽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可动遮蔽物(墙壁或是其他很大的东西)和行人等可以动的对象。
两者本来都是可以直接连接的,但是使用遮蔽物连接显得更加自然。
3、用模糊画面连接不同的场景
聚集和不聚集是指把模糊的图像渐渐合成清晰的图像,或把清楚的图像渐渐变为模糊的图像。
因为它是非常抽象的画面,所以用它来连接两个不同镜头时非常自然。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前面的图像和后面的图像在颜色和图像上没有共同之处,最后做出的结果看上去会很不和谐。
比如说,从红色的玫瑰转到警车的信号灯,或是从一个人的脸转到另一个的脸等,模糊画面连接的应该是具体的场面,在舞台或被拍摄对象在颜色和形式上有共同点时才能使用。
4、用运动造成的模糊效果连接镜头
快速移动拍摄是用极快的速度左右(也可以是上下)移动摄像机进行拍摄。
使用这种方法时,会出现模糊的效果,连接不同的镜头。
这种手法给人以重视空间移动的印象,注意应该使用非常短的快速的镜头。如果使用了冗长的镜头,就很难作为场景转换的连接镜头来使用了。
注意不同场景中的背景也应有较大变化。
5、用一样的风景来连接镜头
空切是在连接同时进行的两个不同场景时,在前面的镜头中将摄影机抬起拍摄天空,再将摄影机落下变为其他场景的镜头剪辑方法,不是蓝色的天空也可以,可以使用月亮、太阳、星星等。两个镜头中的场景可以离得很远,但是一定要有共通点(如大海)。
6、用曝光效果连接镜头
像用强烈的闪光灯来拍摄一样,用闪光(快速闪光出现的完全白色的镜头)来连接不同,镜头的方法叫做闪光效果。即使连接毫无共通点的镜头也能做到完全没有不和谐感。广告和音乐电视中经常用到这一手法。
7、用分割画面过渡到后续镜头
一般做法是将同时进行的镜头分割后放在一起。如果不这样做,观众会很难理解画面。将镜头的右半部分分割出去,插上其他镜头来构成整个画面的。在表现同步的事件时非常管用。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辑方法影像产品可以说是蒙太奇的集合最后介绍的是cut back(回切)等有代表性的剪辑方法,剪辑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剪辑方法,使情节、登场人物的心情,以及影像的含义等有很大的改变,有的作品甚至由此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蒙太奇就是通过画面的组合来产生出故事性的,这里向大家介绍这种效果非常好的剪辑方法。
8、让同时进行的不同镜头交替出现
让在不同场所同时发生的事情交替出现,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回切在强调场面连续性的同时,增强紧张感和表现力。
通过改变镜头的摄影速度(慢动作),可以使情节表现力更强。在回切中让不同场所的镜头交替了出现,最后双方出现于同一场所,这种方法效果会更好。例,约会迟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镜头与在约定地点等待的女性镜头交替出现。最后,无论是两人最终见面,还是男性没有赶到,女性一个人去逛街,镜头效果都会很好。与回切相近的剪辑方法还有回闪(flash back)。回闪是在表现登场人物的回忆或心里描写时,插入很多超短镜头。
9、当连接很困难时,插入黏合剂似的画面
切出(cut away)是像黏合剂一样连接前后镜头的剪辑方法。它是一种反传统理论的方法,在连接尺寸相同的两幅画面时全观众以很大的震撼力。例如,拍摄两个人在咖啡厅的情景时,并不是把两个人的特定镜头连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间插入咖啡方糖的镜头,这样影片显得更有节奏感。只要插入的镜头拍摄的是前面镜头中出现过的物体就可以。例,把女性看宝石的镜头、宝石的特写镜头和她在其他商店购物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请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宝石的镜头,在节奏感和震撼力方面给观众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10、用不同框架的镜头连接,产生节奏感!
放大和缩小是给普通镜头带来新奇感的很常见的方法。将框架不同的心情镜头(一般是可以表现人物心情的特写镜头)与场景镜头(状况镜头,一般是远镜头或超远镜头)阶段性地连接起来,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个阶段,注意不同镜头的框架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分3次接近一个吸烟男性的镜头(放大)。也可以分3次将镜头逐渐拉远。如果使用同样的框架单调,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从电影看“回切”的奇妙之处回切,就是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场景镜头以某种关联性交错出现的剪辑技巧。
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难,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与电影中看到,它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剪辑手法。比如,打电话的男人和女人交错出现,这是很常见的镜头,但它使用的就是回切方法。回切的优点是让时间的流逝重复出现,给人以更加接近电影的时间感。比如描写杀人犯以及追捕他的警察的时候,用回切的手法会使影片进入高潮,提高速度感,给观众以更高的紧张感。
《沉默的羔羊》中的高潮情节就是用回切的手法巧妙地展开的。回切的手法可以赋予镜头新的含义。比如希区柯克的电影《捉贼记》中的情景:凯力.布兰德和格蕾斯.凯莉在旅馆的房间里交谈的时候,窗外放起了烟火为。这里烟火为了隐喻两人的恋情。这里对烟火煌镜头进行回切,使得影片的情节更有表现力。
;『伍』 影视剪辑技法
影视剪辑实用技法
电影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再创作。下面给大家介绍影视剪辑实用技法,欢迎阅读!
影像剪辑者必备能力
1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动作的眼力;
2 剪辑素材并发现它们与下一画面连接的剪切的能力;
3 运用影像和选择音乐的能力,以及制造旋律和情节的创造力。
4 剪辑者还要赋予由连续的静止画面所组成的电影以跳动感,给影像注入生命。
5 剪辑者会自然而然地在众多的镜头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点是剪切点,这就是剪辑的旋律感。与此同时作品的全貌也会在许许多多的摄影素材中慢慢呈现出来。透过素材,看到作品应有的面貌。
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剪切和连接呢?寻找剪切点无疑是编辑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里有点需要注意,这就是画面的顶点。
所谓画面的顶点,是指画面是动作、表情的转折点,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时,点头打招呼后低头动作结束时,球体上升即将下落时,收回笑容的瞬间等。
影像是一连串静止画面的连续,因为前面的胶片在人眼中会形成残留的影像,所以胶片上的画面看起来才是动态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运动,在画面的顶点或者在动作开始的前一刻进行剪切,会在后面的胶片上产生强烈的残留影像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旋律感的剪切点
让我们以翻书的动作为例,看一下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如果从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开始拍摄,忠实地将翻书的动作从一开始拍摄到结束,这样观众一看就能知道是翻书的动作。
但是,仅仅让人看明白是无法 体现出影像的美妙之处的,旋律感和舒适感同样不可缺少。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把最开始的剪切点选择在翻书动作已经开始的状态。若把翻书这个动作分解成1~24个画面,那么就把最前面的3~4个片断剪切掉,作为开始的剪切点。
这种改变对于理解翻书的动作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还能表现出动作的旋律感和舒适感。这种剪辑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电影剪辑的正确方法不是只有一个
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剪切点并不是唯一的。
书页翻到中间时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翻书动作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
根据作品的不同,前后画面的不同,剪切点可以有所变化。正确的剪辑方法不是唯一的。
当然,剪辑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几约定,它们可以说是剪辑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非常重要,但由于剪辑本身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时也会打破规则 ,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剪辑的目的
从物理制约中解放,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
·在摄影和制作中有时需要分割镜头,在后面把它们构成一个情节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实际时间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间的移动
结合演出意图构成剧情,确定作品的最终面貌
·有目的地进行镜头的连接,明确、强调想表达的内容
·使镜头的顺序和结构更严密,突出情节性要素
动作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被拍摄物体为移动时的剪辑方法
动作连接,是指对被拍摄物体的动作进行的剪辑。
从前,常常要因为更换胶卷而不得不中断对一个动作的拍摄,然而用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的同一个动作,看上去效果却出奇的流畅,给人以深刻印象。据说这就是这一剪辑方法的起源所在。
动作以 7 : 3 连接
首先看一下动作剪辑中的基本之基本,“动作连接”。
“动作连接”是指把一个动作用两个画面来连接的剪辑方法。
从理论上不说,这两组影像只是画面大小上的差别,描述的是同一时刻的同一动作,所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剪辑都可以。
但是,这时会出现动作不连贯或重复的现象。最终剪辑出来的影像缺少节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辑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来连接动作,以达到动作流畅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前后动作看起来连贯,节奏感和生动感也应运而生。
当然,按照7:3的比例连接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根据素材和剪切点的不同,人眼有时会产生重复、跳越的错觉。
所以,故意将某些镜头剪切掉或是重叠起来,动作反而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 在不同的影像中尝试着改变剪切点来看看效果吧。
把两个动作连接成一个
将不同的被拍摄物体的多个动作连接成一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单个动作剪辑”。
下文是使用的范例是:被打出本垒打的投手和一垒手回头看着飞出去的球。两位选手在同一时刻完成“回首”这一动作。
要想充分运用甩有的素材,一定会采用这样的连接:打出全垒打->投手回头->垒手回头->远远飞出去的球。
但是,采用这种连接方法,两位选手回头的动作就重复了,会给观众赞成一种沉闷的印象。
单个动作剪辑会把这两个回头动作整合成一个,通过剪辑来消除时间差。
具体而言,就是在投手回头动作的前半部分进行剪切,连接上一垒手回头动作的后半部分,这样能加强速度感并使画面连贯。 动作连接的要点
两台摄像机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摄出了两种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这一规则来处理。
当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时拍摄而成的,只要改变一下角度,以某一动作的顶点(某一具特征性的动作)为剪切点,连接的方法会有很多种。例如,先拍摄球出手前的一瞬间,随后再拍摄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动作,然后把它们进行连接。
以动作为中心进行剪辑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以下就是要点所在。
①将时间看起来较长的镜头作为主要镜头。 ②考虑画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响动作的连续性。 ③大幅度改变运用和摄像机的位置会画面的气势。 ④按照实际时间进行的连接看上去会比较拖沓,因此要压缩过渡动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别是动作激烈的场面,镜头的长度要缩短。 ⑤同时拍摄而成的素材理论上可以在任意一点进行剪辑,但是选择不同的剪切点,重复或省略一些镜头,动作会更为流畅。 ⑥同一动作使用不同的画面连接时,要尽量在动作的顶点处进行连接。
有目的地重叠动作用以强调
通过有目的地重复,用以强调某一动作,这种方法被 称为双重动作或是三重动作。
范例影像中,把投手手臂举到最高点的镜头作为剪切点,连接从前方、后方拍摄到的这一动作,最后再连接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侧面全镜头。
这样一来,对于观众不说,动作可能并不是那么流畅,但是“出球”的动作重复了3次(三重动作),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双重动作,只有当有意识地想要突出某一动作时才有效,而且要尽量精短,以免冗长。
激烈的动作场面可能省略中间部分
剪辑的目的之一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省略。
如果按照实际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移动进行剪辑,再多的时间都不够表现,观众也会觉得冗长、乏味。
这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动作的部分中间镜头,然后连接组合。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中间抽去手法。
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缩减时间,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让观众百看不厌。
运用这种手法时,必须选择抽去哪些镜头,这是难点所在。
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动作的顶点(特征性动作)。手臂举到最高处、手臂放到最低点、最生气时的脸、笑得最灿烂时的脸等,如果抽去了这些顶点镜头,就无法了解动作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跳跃式剪辑发展了这一手法,它是中间抽去手法的一种,由戈达你创立,如唱机针般地对影像进行跳跃式的连接。
跳跃式剪辑敢于打破传统剪辑的禁忌,使制作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成为可能。
动作的中间抽去手法通过抽去中间镜头来省略时间并突出速度感时,必须注意选择应该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镜头,最初状态、投球时手臂位置达到最高时,手臂下垂,仅用这3个镜头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现了出投球的动作。
连接 FRAME IN 和 FRAME OUT 画面
被拍摄物体在拍摄框架中,这被 称为FRAMEIN。
反之,被拍摄物体离开拍摄范围,则称之为FRAME OUT。
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动物、小轿车、电车,这些移动中的物体都可以对它们进行剪辑。
我们一起来考虑一下怎样连接同一被拍摄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画面。
自行车从镜头前骑过的场面,在不同地点拍摄两组同样大小的镜头。
当然,我们可以按照从自行车驶入空舞台(镜头中只有背景,没有被 拍摄物体)到自行车驶出镜头的顺序连接。
这样的连接方法没有错,但是空间上显得过于空旷,而且动作不够流畅。
优秀的、有节奏感的动作连接方法是在前一组镜头是被拍摄物体即将离开拍摄范围时,然后连接上后一组镜头中物体刚刚进入拍摄范围的镜头。
要点是使用被拍摄物体一半在镜头中,一半在镜头外的画面。这样连接动作看上去会比较流畅。
如果被拍摄物体在前后两组镜头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间加入一帧空舞台镜头,画面前后会更为连贯。
用暗镜头或共同点连接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
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怎样连接?
范例中是奔跑而来的人物和飞驰而去的汽车之间的连接,首先让奔跑而来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满整个画面,使画面变成黑色,然后连接上后续的镜头。 虽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车的速度不同,但是一来一往之间的黑屏(或者是光线很暗的镜头)成功地再现了流畅的动作。
对话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人物台词的剪辑方法,对话在这里就是指台词。
对话剪辑是指对登场人物的台词进行的剪辑。
它与动作剪辑并列为最具代表性的剪辑方法,是展示故事情节时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起来简单的对话剪辑,其实也是一些用来表现特殊效果的固定规则。
台词以 1 : 3 连接
台词与台词之间,除去SE和BGM等之外,余下的就是无声状态了。
对于影像剪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制造出这种无声状态,并利用它来表现影片的节奏。
范例中是两个人在车上对话的场景。剪辑的关键在于两人的对话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间隔。一个一个的对话镜头都是用摄像机代替另一个人物拍摄而成的,因此两个人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对话(=间隔)。剪辑时,如何制作出自然的对话间的间隔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对话与对话之间的间隔按照1:3的比例进行连接会比较连贯。
如果前组镜头中台词结束后所空的间隔为1个长度,那么在后续镜头中的对话开始前就要空出3个长度的间隔。
台词的上移下移,增加戏剧性效果
对话的上移下移,即将台词部分插入前一镜头(上移)或拖入后一镜头(下移)中。
它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因对话内容而产生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
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说“你好,A先生”,将这一部分上移,随后出现B先生的.镜头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词,“这不是B先生吗!”。
这样一来,整个场面就显得更为流畅和连贯了。
例如:将前一镜头中的“我有了喜欢的人”这一关键名下移,突出表现在这句话的影响下男主角的表情变化。这是这一技巧的意图所在。
例如: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请兜风的前后表情的变化,将男主角的台词上移,和女主角的脸部镜头一起出现。如果不上移台词,画面中中有女主角无声的脸部镜头,影片会显得很长,而且没有节奏感。
并不是台词的长短决定镜头的剪切,而是要一边考虑情节一边进行有目的的剪切,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嵌入的蒙太奇手法表现心情
要想让上面的场面更戏剧化,可以使用在台词之间插入其他镜头的方法。比如,露出一点后续的镜头,这样也是可以的。 前组镜头中女主角的台词说到一半时,插入男主角的脸部镜头,这样不仅能表现出男主角在听了女友的回答后强烈的表情的变化,更是能强调之前平静愉快的状态。
非动作和台词的剪辑方法 场景转换和制造连接点
初学者可以使用传统的 O.L 方法柔和地过渡镜头
O.L(OVER LAP重叠摄影)与淡入、淡出一样,是非常常见的过渡效果。
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移动,也可用于表现心情。
类似的过渡方法还有抹拭法、消散法等。
用遮蔽物连接不同场景!换窗
换窗是指被拍摄对象的前面有遮蔽物时,通过用遮蔽物遮挡画面的方法来过渡到后续镜头的剪辑方法。
遮蔽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可动遮蔽物(墙壁或是其他很大的东西)和行人等可以动的对象。
两者本来都是可以直接连接的,但是使用遮蔽物连接显得更加自然。
用模糊画面连接不同的场景
聚集和不聚集是指把模糊的图像渐渐合成清晰的图像,或把清楚的图像渐渐变为模糊的图像。
因为它是非常抽象的画面,所以用它来连接两个不同镜头时非常自然。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前面的图像和后面的图像在颜色和图像上没有共同之处,最后做出的结果看上去会很不和谐。
比如说,从红色的玫瑰转到警车的信号灯,或是从一个人的脸转到另一个的脸等,模糊画面连接的应该是具体的场面,在舞台或被拍摄对象在颜色和形式上有共同点时才能使用。
用运动造成的模糊效果连接镜头
快速移动拍摄是用极快的速度左右(也可以是上下)移动摄像机进行拍摄。
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会出现模糊的效果,连接不同的镜头。
这种手法给人以重视空间移动的印象,注意应该使用非常短的快速的镜头。如果使用了冗长的镜头,就很难作为场景转换的连接镜头来使用了。
注意不同场景中的背景也应有较大变化。
用一样的风景来连接镜头
空切是在连接同时进行的两个不同场景时,在前面的镜头中将摄影机抬起拍摄天空,再将摄影机落下变为其他场景的镜头剪辑方法,不是蓝色的天空也可以,可以使用月亮、太阳、星星等。
两个镜头中的场景可以离得很远,但是一定要有共通点(如大海)。
用曝光效果连接镜头
像用强烈的闪光灯来拍摄一样,用闪光(快速闪光出现的完全白色的镜头)来连接不同,镜头的方法叫做闪光效果
即使连接毫无共通点的镜头也能做到完全没有不和谐感。
广告和音乐电视中经常用到这一手法。
用分割画面过渡到后续镜头
一般做法是将同时进行的镜头分割后放在一起。如果不这样做,观众会很难理解画面。
将镜头的右半部分分割出去,插上其他镜头来构成整个画面的。在表现同步的事件时非常管用。
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辑方法 影像产品可以说是蒙太奇的集合
最后介绍的是CUT BACK(回切)等有代表性的剪辑方法,剪辑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剪辑方法,使情节、登场人物的心情,以及影像的含义等有很大的改变,有的作品甚至由此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
蒙太奇就是通过画面的组合来产生出故事性的,这里向大家介绍这种效果非常好的剪辑方法。
让同时进行的不同镜头交替出现
让在不同场所同时发生的事情交替出现,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
回切在强调场面连续性的同时,增强紧张感和表现力。
通过改变镜头的摄影速度(慢动作),可以使情节表现力更强。
在回切中让不同场所的镜头交替了出现,最后双方出现于同一场所,这种方法效果会更好。
例,约会迟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镜头与在约定地点等待的女性镜头交替出现。最后,无论是两人最终见面,还是男性没有赶到,女性一个人去逛街,镜头效果都会很好。
与回切相近的剪辑方法还有回闪(FLASH BACK)。
回闪是在表现登场人物的回忆或心里描写时,插入很多超短镜头。
当连接很困难时,插入黏合剂似的画面
切出(CUT AWAY) 是像黏合剂一样连接前后镜头的剪辑方法。它是一种反传统理论的方法,在连接尺寸相同的两幅画面时全观众以很大的震撼力。
例如,拍摄两个人在咖啡厅的情景时,并不是把两个人的特定镜头连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间插入咖啡方糖的镜头,这样影片显得更有节奏感。
只要插入的镜头拍摄的是前面镜头中出现过的物体就可以。
例,把女性看宝石的镜头、宝石的特写镜头和她在其他商店购物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请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宝石的镜头,在节奏感和震撼力方面给观众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用不同框架的镜头连接,产生节奏感!
放大和缩小是给普通镜头带来新奇感的很常见的方法。
将框架不同的心情镜头(一般是可以表现人物心情的特写镜头)与场景镜头(状况镜头,一般是远镜头或超远镜头)阶段性地连接起来,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个阶段,注意不同镜头的框架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分3次接近一个吸烟男性的镜头(放大)。也可以分3次将镜头逐渐拉远。
如果使用同样的框架单调,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从电影看“回切”的奇妙之处回切,就是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场景镜头以某种关联*****错出现的剪辑技巧。
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难,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与电影中看到,它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剪辑手法。
比如,打电话的男人和女人交错出现,这是很常见的镜头,但它使用的就是回切方法。
回切的优点是让时间的流逝重复出现,给人以更加接近电影的时间感。
比如描写杀人犯以及追捕他的警察的时候,用回切的手法会使影片进入**,提高速度感,给观众以更高的紧张感《沉默的羔羊》中的**情节就是用回切的手法巧妙地展开的。
回切的手法可以赋予镜头新的含义。
比如希区柯克的电影《捉贼记》中的情景:凯力.布兰德和格蕾斯.凯莉在旅馆的房间里交谈的时候,窗外放起了烟火为。这里烟火为了隐喻两人的恋情。这里对烟火煌镜头进行回切,使得影片的情节更有表现力。
在克波拉的影片《地狱默示录》中,回切又变得有几分哲学意味了。
在温拉德刺杀卡特大佐的画面中插入了原住民用牛祭神的镜头。这个镜头冰大容易理解,但是克拉波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制作这个场景的。
来自 拍电影网|作者 aoxilisi
;『陆』 剪辑大师的十种常用剪辑手法(一)
一.动作顺接剪辑
动作顺接剪辑指镜头在角色仍在运动时进行切换,剪辑点不一定要在动作展开的拳脚之际,可以根据动作施展方向或者可以在人物转身的简单镜头设置中切换。
二.离切剪辑
离切剪辑是指画面先切到插入镜头中,接着顺应剧情发展插回到主镜头中。插入镜头可以是和主角人物处于同一个空间的镜头,用于辅助剧情发展。
三.交叉剪辑
交叉剪辑是指不同的两个场景来回切换的剪辑,以借频繁来回切换来建立角色的交互关系。比如在影视中大多数打电话的镜头一般都使用交叉剪辑。
四.跳切剪辑
跳切剪辑是指对同一镜头进行剪接,通常用于表现时间的流逝,所以这种技巧在蒙太奇中很常被使用。
五.匹配剪辑
匹配剪辑链接的两个镜头通常动作一致,或者是构图相似的镜头。匹配剪辑通常被错误的认为是跳切,但是二者是不同的。相似镜头的匹配剪辑匹配剪辑也经常用作转场,因为影像有跳跃动感,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从视觉上形成酷炫转场的特效。
相似转场要注意的是,匹配剪辑不仅仅在视觉上可以被运用,在有对白或者引导台词的场景也可以根据对白和台词进行画面的匹配剪辑。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剪辑手法的相关分享,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影视制作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将进行及时的整理并发布在本平台上,大家注意查看!
『柒』 干货!剪辑师如何利用台词进行巧妙的剪辑
因为现在短视频的崛起,任何企业,任何工作室或者个人都需要剪辑大量的视频来包装品牌,发抖音,发朋友圈,发淘宝等自媒体渠道做展示。因为每天都要更新并发布新内容,所以剪辑师根本招不够,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辑师高薪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万,两三万也是稀松平常。)【推荐一个免费“短视频剪辑后期”学习网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04r-1825894170580758828
而且剪辑这个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不需要美术音乐造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么风格的片要什么节奏,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可以轻松掌握。但凡有点电脑基础,会用鼠标拖拽,会点击图标,会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但要学好学精,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王氏教育。
在视频剪辑这块,【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每个城市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0基础的学生。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04r-1825894170580758828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捌』 影视剪辑中对白的剪辑方式是什么
主要就这几种:
声话同步(合一):正常的声话方式;
声话对分离:声音和画面的内容关系是平行的、不相关的、或者同时发生的;
声话对位:声音和画面正好是对掉的,例如画面拍A听B说,声音是B的对白;
声话对立:声音的蒙太奇,利用矛盾关联产生的声音蒙太奇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效果或意义。
『玖』 想要剪辑电视剧片段,语音怎么弄得跟原来的一样但台词内容不同
premier 剪辑,其实就用premier也就够了,可以加声音,加字幕,如果要做特效,还可以用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