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语配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英语配音在小学阶段听说训练的效果的调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的不断更新。英语教学的环境和英语教学模式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英语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面,也在孩子们的家庭里发生。结合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线上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软件,也给了孩子们很多学习英语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借助英语趣配音这样的软件,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将英语学习的场所从教室延伸到了家庭。孩子们通过配音软件,不断的听和模仿发音,进行听力训练和发音的训练,从而增加英语学习的经验以及方法,从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的口语来进行发音练习的延伸。
我们在学校一二年级为对象进行了英语趣配音磨耳朵练习以及习惯养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加起来有450人,我们通过对着450个学生,进行了追踪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英语老师,作为主要的追踪者和统计者。从下发任务开始,我们就密切关注孩子以及家长的动向,孩子们会在班级群里进行分享,也会在配音软件里组建班里进行交流。那么就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基于儿童愿意展示和表达自己的天性下,也愿意用这种形式来进行英语听说训练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对于用手机软件来完成所谓的任务或者是进行这样的练习是非常的期待的,因为这种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配音软件的形式比较新鲜的好玩的。孩子在完成配音之后,还可以欣赏自己的配音作品,只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手机软件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也会觉得轻松愉快。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中也会发现,家长对孩子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听和说的一个练习,也是比较支持和认可的。因为在地段孩子学习英语进行听说的最初阶段,除了学校以外,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在家庭学习中很多家长在英语学习方面,会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力来共同进行亲子的互动学习,那么拼音软件,恰恰弥补了这种缺失和遗憾。英语配音软件里面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发音也解决了部分家长发音不准担心误导孩子的担忧,从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家长在亲子互动中纠音的难题。不管是学生层面还是家长层面,对于利用趣配音进行听和说训练都是比较支持和认可的。
从下发任务开始,老师们就将学生的配音,作为每日以及每周的一个记录和对比的素材。起初,在听和说的训练当中,孩子们更倾向于听,在输出上则更习惯于答,而不会问。对低段孩子,尤其是一年学生我们也对英语学习的情况做了调查。有三分之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几乎是零基础。剩下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幼儿园或者是在读过程中,学习过英语,有参差不齐的水平。因此,在刚开始配音的时候,有学习经验的孩子,更容易呈现出听和说的效果。而一些零基础的孩子,则以机械性模仿为主。从整体上来说听的练习还是比较贴近我们最初的目标,但还有一段距离。
整个3到4月份,最终呈现出配音的效果与我们预想的效果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在说的训练方面有一定的距离。当然,初期有这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毕竟在调查实施阶段,问题的出现是我们继续研究和调整的动力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课题指出了方向和目标。
(2)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在利用趣配音进行听和说的训练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造成我们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的地方。经过梳理和总结,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第一,在下达趣配音练习任务时,我们没有精准的综合每一个孩子的听说水平。很多孩子在听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听的素材,没有浸润式的英语环境。所以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进行模仿式的简单发音,由囫囵吞枣的现象。
第二,孩子们在配音的时候,对于选材,会有两个方面的极端。一是选择简短的内容,选择这样内容的孩子,在配音的时候往往由于语速的原因呈现出来的作品起不到练习的效果。二是,孩子们在选择素材的时候,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段,往往这些内容可能并不适合孩子们现有的水平。孩子们在配的时候有相对吃力的地方。简短的素材不能很好的训练孩子的听,内容简短,不利于他们听的输入。听的输入一旦缺失,孩子就不能很好的输出。而那些难易程度与孩子们的现有水平有出入的材料,则不能很好的提高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材料难度大于自己现有水平,而影响他们配音的动力也会增加他们配音的难度。
第三,孩子们在配音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方法,他们更加倾向于模仿和完成任务,或者说是仅仅做一件好玩的事情,并没有达到一个训练的效果。
综合这三点,我们进行了思考和调整。基于孩子现有的水平,我们要给孩子选择适合的配音材料以及能够起到训练效果进行和说的一些方法。于是,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得出的结果是,我们先从自身开始,通过老师的配音训练从实践中找到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材料,总结一套适合孩子进行听和说的训练的方法。
经过亲身的实践,在浸润式语言环境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结合英语校本课程——绘本阅读和磨耳朵,通过大量输入绘本进行磨耳朵以增加英语语言环境的一个建设。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绘本的听的输入,让孩子通过听音频,看绘本,来进行课堂外的语言环境的建立。孩子有大量听的输入,有了这样的环境。不管它的程度如何,在进行配音的时候,已经有了完整语境的一个输入。在配片段的时候,也会受到语言环境的一个熏陶,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两句话,模仿一两句话。这样就解决了孩子们,语言环境缺失的遗憾。
对于选材方面,我们通过对配音软件上的内容的梳理和了解。从每周一歌,每日一句,到一些迪士尼系列的动画片片段,以及一些相应的电影片段,包括英语绘本故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比较之后,我们结合低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兴趣点,以及校本课程。在初期,配音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采取“1➕X”模式,先把配音软件中的每日一句和绘本故事,作为配音的主要材料,这就是“1”。这样,孩子们在配音的时候,则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一个范围,当然这样的范围,主要是针对大部分学生。而“X”则指的是那些有一定英语经验的孩子,“1”的内容他们可以轻松的完成,并达成预期的效果,因此他们可以在完成规定的范围之后,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版块进行听和说的训练。“1➕X”的模式既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够在训练中得到相应的提升,做到了因材施教,能最大程度的接近预定的目标。
通过听孩子们配音的内容,对比配音的效果,我们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找到了一些可以供孩子参考的方法,来进行听和配的训练。我们结合英语趣配音这个软件自身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在配音的时候,它有自动的打分的功能,孩子通过打分可以得知自己配音的效果。用分数来作为孩子们不断练习练习和模仿的激励评价手段。老师们可在课堂中,引导孩子们,告知孩子们要进行反复的听,多听,多模仿,然后再进行配音。老师可对家长进行经验的交流,也可以在班级里讲述自己亲身的经验和操作方法来协助孩子们完成高分数的配音作品。
可以供参考的方法是:1.对选择的材料反复听,反复看,每个材料听5遍。2.开始配音之前前,要逐句进行梳理。每个句子之前听够三遍,在这个过程中要留心发音的语音语调。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闭上眼睛用心倾听。3.配一句后可以听一遍自己发音,比较自己的发音与原声之间的不同。4.整个作品陪完之后要整体听一遍。5.整个听和配音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更加利于听的训练过程中能保持语音的辨别能力。学生们在接受老师的建议之后,再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对比使用建议的方法之前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他们反反复复听和说的模仿练习的中,也达到了一个学习的效果。很多孩子在投入的听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辨音能力会有所提升,这也是他们多听多模仿的一个结果。
经过2~3个月的一个持续的听配音,孩子们的配音习惯慢慢形成,而且对比刚开始配音,三个月之后的拼音孩子们,在完成度上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他们的拼音质量是越来越高。而且,在配音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持续的高涨。这种兴趣的高涨不仅仅是课下也在课堂中形成交易鲜明的一个呈现孩子们更愿意去表达自己,他们倾听的习惯也比刚开始,要强很多。从刚开始在全英文课堂中有听不懂的地方会着急到慢慢的,能静下心多去感受。从孩子们最开始一听,为主被动回答,到慢慢的,愿意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说,去询问,这是他们进步和自信的一种表现。
(3)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这个课题得以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的步骤。具体方案如下:
①将配音环节列入课堂教学
结合课堂教学,设置配音模仿环节,利用课堂教学来教会学生配音的技巧和方法。根据低段孩子天真、活泼、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中设置配音模仿环节。让孩子感受语境中说话人的心境,用句子中的直观感受来感染学生。老师在设置这个环节的时候可以找一些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配音素材。并且素材内容要适合低龄段孩子,以完整的情景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课下的灵活运用。在模仿配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听开始,仔细聆听配音材料,注意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语音语调。这对后期培养学生语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整合配音过程中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操作,可以单纯的只模仿原句,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给出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性的复述。也可以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造。老师可以只给出图片信息,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螺旋上升式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学习中逐步形成习惯性的语感。尤其是低段孩子淡化语法教学的过程中,配音能有效的让低龄段学生理解和感知英语语言。
②“英语配音100分钟挑战”——英语学习习惯养成
老师可以在班级或者年级开展“配音100分钟”挑战。在孩子有一定配音的方法和经验之后,结合学生初期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将配音列入每日坚持学习的好习惯中。让孩子通过“英语趣配音”软件,制定自己的挑战计划。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配音素材,并且要参与到学生配音的推进和点评中。也调动学生家长的力量,在家校合力中让学生热爱英语,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③丰富有趣的社团活动
配音软件中有大量丰富的材料,很多动画片段和歌曲是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可以根据这点开设趣配音社团,用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并且不断的突破自己。老师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配音小社团。在合作配音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自己身上的潜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展现不同的语境和配音片段。
④阶段性成果展示
在累积模仿配音一段时间后,学生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累积和收获。在模仿发音、坚持配音及完成挑战等方面,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和评比的活动,例如:“我是小小配音员”“持之以恒”努力奖等。可以利用集体活动请学生进行配音展示,或者根据配音里的故事进行“配音故事分享”。也可以结合学科活动进行英语配音比赛。配音社团则可以作为代表在校级活动中进行展示。
㈡ 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必然会引发对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一、 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自美国于1959年生产出第一台用于辅助教学的计算机到现在,CAI的理论基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时间为二十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第二阶段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属于发展阶段,时间为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三阶段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成熟阶段。时间为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其中以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CAI的主要理论基础,为CAI的普及和推广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来说,往往是抽象和隐性的。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大教学密度,而且能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目前,CAI的研究开发和实践运用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的重视。我国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研究的运用已处于起步阶段。这些研究和实践都预示着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势在必行。
二、 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多媒体计算机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它创设的情景,就比录像、投影更为生动、形象、逼真;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易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兴趣。具有比其它媒体更加优越的综合效果;多媒体的运用还能为教学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多彩的颜色已及逼真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的掌握知识,避免让学生在紧张心理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再有自己的语言相互讨论、交流,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4.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到学生习题都由教师实现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联系,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自己进行讨论交流。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大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国外的很多东西不甚了解。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把国外的大量资料,包括电影、小说、戏剧、绘画等扫描、存储在电脑中,把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国外人文、地理、自然风情,以画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同时作用的刺激和新的交互性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 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为更好地创设语言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变成为语言交际的直接参与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从而真正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
1.充分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词汇教学中,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大屏幕上的各种食物和饮料的图像和英文拼写。这样生动、逼真的图像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消除了他们对生词的陌生感,紧接着就以屏幕上的一种食物为例,根据屏幕内容让一个学生编出一组对话,并切换屏幕,应用新的对话。然后学生以大屏幕上的提示,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这些词来组成对话,在这种比较真实的情景下,学生对生活中有关食物的饮料的背景知识就被激活了,尤其对于那些他们平常很少见到的如coffee,hamburger.potato chips等纯英语国家的食物和饮料,通过画面呈现,就能使他们感到更加易于理解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课堂刺激的新颖性。
2.选准主要媒体,多种媒体结合
在英语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课堂教学应讲求媒体组合。充分组合并利用好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课型选用好媒体,才能达到信息量大、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最大限度吸收的效果。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著名的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所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视听多媒体教学恰恰以色彩艳丽、生动形象的画面等提供给学生多种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选用的主要媒体要恰当,媒体的演播和教师的讲解应密切配合,适当用多种媒体工具予以辅助。做到演播适时,讲解恰当,教师切忌成为一味的放映者和操作者,使学生成为热闹的看客。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Walt Disney》一课中,通过Walt Disney的最有名的卡通片Donald Duck and Mickey Mouse 、Snow White、 Lion King 的部分精彩片段。在播放过程中,适当的讲解。学生看着画面,经过老师的指点,都能积极地用英语简单介绍这些故事的概要,并能提出不同的问题、观点和见解。真正体现了视听与思考的一体性,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3.精心制作、合理运用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不论是对话课,还是阅读课,我们都可以利用新颖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通过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思考、去期待,从而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把他们的注意力逐步引向课堂教学目的中来。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摆设的花瓶。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不因使用多媒体了,把本来简明的,非要搞得花里胡哨、 “枝叶”繁杂。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 “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合理运用各种媒体、课件,如果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 “放映员”,就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
4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英语教学要更新观念,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教学目标要着眼于未来,要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汲取多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讲述对话内容,而是使用计算机演示几个问题,如“Shall we go to the theatre by bus?""Is this bus for the theatre?""How do we go there?"等等。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去学。学生使用根据对话内容制作的交互式计算机课件,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模仿、跟读、对话等练习。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进行交互式学习时,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交互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便于深层次学习。学生可以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并马上得到反馈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这是在传统的课堂中难以做到的。
5.及时准确的反馈评价,体现多媒体的优越性
反馈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反馈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只要有学生的反馈,就得有教师的评价。而评价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或引导或调控或鼓励。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的重新播放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直到学生完全理解掌握;对于重难点,教师可以用慢速播放、循环播放、暂停播放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Walt Disney》一课播放其著名卡通片Snow White 时,当狠毒的皇后一出场,立刻点击一下画面使之暂停,问学生: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queen? 学生经过思考,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又接着继续播放,必要时就暂停问学生问题。这样学生边看边思,反馈评价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 使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首先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计算机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仍是学生活动,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始终都要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第一位。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把握好教材重、难点,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并注意遵遁学生的思维规律、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需的交际情景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其一,把老师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去感知教材和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其二,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境界。
3.多媒体的运用要把握好时机。教学过程中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拔,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总之,多媒体英语教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其前景是无限广阔的。要想合理使用这一手段,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给广大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同时又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从“守摊型”向“开拓型”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还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勇于向新科学技术挑战,以便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优势,有的放矢,合理使用。我相信,经过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积累,在不久的将来,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更加大方光彩,真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㈢ 关于阿甘正传论文中的引文是什么
引文就是引文指的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
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一:
[1]王安迪.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J]. 戏剧之家,2018(01):83-84.
[2]郑鹤彬. 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
第 1 页
J]. 英语广场,2018(01):59-60.
[3]杨洋,应高峰. 目的论视角下《阿甘正传》字幕中幽默表达的汉译研究[J]. 名作欣赏,2018(03):168-170.
[4]沈渭菊,段慧敏. 《阿甘正传》专有名词典故的字幕翻译[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01):125-131.
[5]朱桂生. 异质文化的共通:从儒家命运观看《阿甘正传》[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30(02):120-124.
[6]杨玲梅. 《阿甘正传》中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J]. 林区教学,2015(12):64-66.
第 2 页
[7]张秀艳,刘天碧,韩兴康,王辉,王博,吴桐. 对电影《阿甘正传》的文化解读[J]. 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106-108.
[8]胡凌. 电影《阿甘正传》对同名小说中女性人物的重塑[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56-59.
[9]王夏鸣. 分析《阿甘正传》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迪[J/OL]. 北方文学(下旬),2017(06):280-281[2019-01-15].
[10]严雨桐,彭在钦. 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阿甘正传》从小说到电影[J]. 艺海,2016(10):86-87.
[11]梁亚增,林玲凤. 幻影与假面:对好莱坞
第 3 页
电影《阿甘正传》的镜像解读[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131-133.
[12]孙佳伟. 人性视角下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解读[J]. 海外英语,2016(23):158-159.
[13]孙文君,孙良言. 基于美感经验是自由之美在《阿甘正传》里的艺术表现[J]. 名作欣赏,2017(06):173-174.
[14]康林.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文化[J]. 才智,2016(35):217.
[15]陈卓.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J]. 名作欣赏,2017(18):56-57.
㈣ 如何通过看电影学英语
磨刀不误砍柴工,想通过看电影学好英语还需要做好各种前期准备,如选择好合适的看电影学英语软件,选择好合适的电影教材,最重要的是需找一个科学的方法来通过看电影学英语。
熟悉了基本情节以后,只需听对白就可以,这时候就可以学习其中的发音了。任何口语能力的提高都是从听力开始。由于已经对照了字幕弄懂了说话的内容,精听其中的发音就更加容易了。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俚语、方言。同时要注意特定场景和地区的发音特点。我们主要还是从中学习标准英语的发音特点,对方言的特点可以在头脑中简单的标准化为标准英语的发音。
第一步:硬着头皮看电影。在看一部新电影之前,千万不要看剧本,看不懂也要硬着头皮上,至少能对情节有所了解。
第二步:边看电影边研读剧本。不要以为考完了托福、GRE等就可以应付一切阅读。实际上,电影中的有些对话看起来很费劲,里面充斥着习惯用法和美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要多看多听,才能适应它。
第三步:反复精听。争取听懂每一个单词,可以采取听写的方法。
第四步:背诵。一开始可以用中文思考美国人的逻辑思维,边思考边背诵,大约坚持10天左右。之后可以大体上用英文思考,把美国人的逻辑慢慢变为自己的了。背诵时重视模仿。
在看电影中,只要我们把握30%听力原则、勤做笔记两个技巧,学习英语就会事半功倍。在听力研究中表明,我们只要听懂30%的部分,就基本上可以了解全部的内容。所以,我们不要死记每个单词,而是要选取一个句子或段落中的重点单词,这样就大大加快了听力的效率和听力能力的提高。当然,如果你要作为精读来学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电影,学英语,让自己有一个质的飞跃,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笔记。老土的方法!但是很管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请准备一本笔记簿,好记下我们在影片中发现的关键词汇或剧中人的名言妙语,长久下来,这本笔记簿就成了我们个人整理的电影名句数据库。尤其老外说话或写作时,总喜欢引经据典,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表明是出自于某某古人或某某电影,马上就显得很有水准的样子。比方说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一片中,逞强的郝思嘉即使到最后夫离子亡,她还是有办法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现在这句台词已经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别人失意沮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Just likeScarlettO’Hara said,‘Tomorrow isanother day.’,意思是“地球不会因此而停止转动,就像郝思嘉说的,‘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看电影学英语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一部原版的电影,它都不是用来教学语言的,所以,它的语言有很大的随意性,规范不规范,还有各种语音都掺杂其中,如果不加分析,一概拿来,势必会搅乱方向。而且就一部电影而言,它的场景,人物都有一定的限制,有些更本不适合生活用语。而且,大部分学员在通过电影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多的时候是在看电影而不是在学习。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此外,学外语也不能把精力全放到看电影上,这只能是一种学习的辅助方法。更重要的还是要我们自己下工夫努力学习,这里强调的不过就是在学习里加上一些快乐和兴趣,毕竟让学习快乐是一件幸福的事。
㈤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辅以图文、音像交互的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英语教学的面貌,也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改革。教学因此变得直观形象,知识信息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在新课标教程的几年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过程,导致了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英语教学面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已经在英语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改革我们的英语教学,但其中发现的问题亦不少。因此,如何正确地应用现代信息整合技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多媒体用于教学带来了许多明显的变化: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处理功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用形象、动态的方式加以表达,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淡化了学习与娱乐之间的界线,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另外,多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和“超媒体”功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选择,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从而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多媒体不仅在信息载体上具有集成性,在媒体设备上同样具有集成性,可以将电视机、录音机、扩音机等媒体设备的功能集于一身,不仅节省了空间,降低了费用,而且使操作更加方便可靠。
其次,高中新课标英语教材取材颇为广泛,文章中包含了大量的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政治、佛教、名胜等多种背景知识,还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某个分支,即一些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阅读者若不具备这些知识,阅读中就容易出现理解困难。许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学习,这就要求在课件设计中呈现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文的背景有所认识,便于他们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明确而深入的了解。例如,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把地图复制到课件中,对各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分别着色,用英语对各个不同地区的人文、语言、信仰作简要介绍,同时配放恬静和谐的乐曲,使学生对这一国家的构成、地理、人文景观有个大致了解,这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十分有益。
再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阅读理解有个感性认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制作的视频片断,以让学生看电影片断的方式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全世界各地语言都不同,英语的发音也不同,但学生看后能马上领会什么是语言技巧,生活中如何应用英语口语交际。
这就集听、说、读于一体,学生人人参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以上所述都是多媒体教学带来的益处,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教师设计的课件应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所组成的三维空间,从词汇、语句、语篇进行直观教学,即使人体多种器官并用来感知信息,实现立体教学的.过程,改变以往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人的大脑以立体语言学习,为能力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大量直观而具有动态性且配有声音的英语课件,会直接将语言符号与情景相一致的信息输入给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比学生先听语言符号再想象情景作出反应,教学效果更好。
第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感知教材,掌握单词,理解语篇和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以此来确定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和目标,并在多媒体设计中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把学生置于教师的位置来设计课件,向学生提供内容丰富、难度适中的感性言语材料,使学生通过不断训练而理解掌握教材,进而运用。整个过程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他们自己似乎是课件的操作者、主人。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个人主体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第三,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既是授业者,又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格、陶冶其高尚情操之重任。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上,教师头脑中时刻要有一种意识:即抽象出教材中有思想教育性的现实课题,加以延伸,既使习得的知识在交际运用中深化,又对现实生活富有深刻内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情操得以升华。
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免造成一个弊端,即教师离开了多媒体就不会教学,学生离开了多媒体就不会记笔记。结果,课堂互动教学演变成了展示课件和摘抄笔记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影响教学的效果。
因此,正确地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符合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强化英语教学过程,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实践练习的机会,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使教师在快乐中教学,在教学中享受快乐。 ;
㈥ 从传播学角度写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意义等
英语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多数学校开展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使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缺乏在自然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习得的条件,而英语电影所提供的语言真实丰富,可以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弥补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减轻学生语言学习焦虑、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理论基础
英语电影教学以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更加主动地建构信息。它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克拉申的习得一学习假说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生成是学习中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是对学习材料中各部分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知识,经验关系的积极建构,当学习者对学习的事物产生意义时,有一种与其以前的经验相结合的倾向。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一种原有知识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通过英语电影观赏,刺激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加上英语影片较强的现实形象性,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建构信息意义。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针对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提出了习得一学习假说。他认为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是一种潜意识习得,即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另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也就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而且克拉申认为习得的语言才能在交际中自然流利地表达思想。英语电影营造的身临其境氛围,给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习得语言的条件。这有助于刺激他们的模仿行为,增强学习英语兴趣。
二、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 英语电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英语电影教学以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使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通道加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例如:影片《罗马假日》中安妮是一个可爱的公主,在出访罗马时私自出游,与记者乔邂逅,乔串通摄影记者偷拍了许多公主的精彩镜头,本来打算做特别报道,却与公主坠入情网,为保护公主形象,最终抛弃功成名就的良机。这部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景真实生动,语言丰富地道,形式活泼多样,活跃了学生的英语课堂气氛,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英语电影包含有战争、生活、科幻、爱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由对影片的喜爱发展到对英语的喜爱,激发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欲望,在潜移默化中英语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 英语电影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如何创造语言环境是关键。创设真实轻松的语言环境,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学到真实生活中的英语而不是汉语式的僵硬英语。英语电影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现实的生活,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影片中有大量展现英语国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工作娱乐的场景,能真实而多方面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习得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束缚、调动大脑和各感官对语言做出综合反应的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
3 英语电影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英美文化。
在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交际能力很差。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例如:影片《阿甘正传》通过展现片中主人公阿甘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历程,反映了美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全面和形象地再现了期间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个人价值观的一些变化。学习英语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英美文化的过程,通过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培养跨文化意识,才能正确地掌握和使用英语,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媒介,英语电影蕴涵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电影能够生动和形象地反映欧美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习惯,通过欣赏英语电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了解了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是传统英语教学所达不到的。
由此可见。英语电影欣赏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英语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综合了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在汉语环境中营造一种身临英语其境的氛围,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语言,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别,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使学生学到真实纯正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使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㈦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了哪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辅助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优势。《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体可以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实现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的特点是:题材广、生活意识浓,交际性强;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趣高,好奇心强,学习持久性差。根据两者的特点,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英语在拓宽教学渠道上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现将做法归纳如下: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历来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甚至是关系一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有了多媒体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导入,这样导入环节就变得容易多了。同时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很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教材中单调的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描绘出来,其创设的情境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在轻松愉悦中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英语课开始之前,嘈杂的课堂环境会影响师生的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堂教学效果。在上课前两三分钟内,我会用多媒体创设动画并提供配音或者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展开师生、生生、学生与动画角色互致问候的活动,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Are you happy today?”等等;也可提供悦耳动听的英语教学歌曲背景,开展合唱来刺激学生的活动欲望,活泼欢快的音乐节奏引导学生轻松而自然地进入课堂。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课堂容量,省时高效
课堂教学一般只有四十分钟,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黑板,课本,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往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建立起信息联系,从而诱发大脑迅速反应,加强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的目的。更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My new teacher Let’s talk 的学习中,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学完书本上的对话就下课了。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话,可以给同学们创设刚开学认识新老师的情境,让他们把我们学习的对话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也能更加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编写对话内容并制作成flash,eg.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iss Xia. What’s she like? She’s tall and young.制作成Flash后,这样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学会语言并进行交流。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英语训练的环境和机会。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手段营造。儿童都喜欢动画片,甚至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利用电影视频影象功能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段生动有趣的且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动画片,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使学习过程有动、有静、图文并茂,从而在课堂上模拟出现实生活的情景,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能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刺激人体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生动而丰富的感性认识,及时疏导学生思维,课堂中的重点难点便也迎刃而解,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把学生的信息来源从课本扩大到更广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活动情景,如在执教四年级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Alet’s talk,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个童话人物来这些句型:I’m hungry\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Everything’s ready. 这天特别寒冷,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一片片,一朵朵,翩翩飞舞着,美丽极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大的“诱惑”。为了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何不让自己来扮演雪姑娘来组织教学,在课堂杀气那个营造一个真实的应用知识的情境呢?于是,我在讲台前转了一个圈,两只手臂翩翩舞动。“Hi,boys and girls. I’m Snow Beauty.(我是雪姑娘)Nice to meet you!”孩子们马上热情的和我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 too.” T: “I’m hungry.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eat?” 聪明的学生马上运用上节课学过的食物单词回答:Hamburger\Hot dog\Cake…… T: Nice,你们愿意用这些东西来招待我吗?你能用英语来招待我吗? “OK!”欢呼声充满了教室。马上,课堂上小手如林。S1: “Would you like some hamburgers?”S2: “Would you like……?”孩子们都把课堂当做了自己的家,纷纷拿出最喜欢的东西来招待他们的客人孩子们用他们仅有的那点英语知识与她进行交谈,语言中多了份自信,多了份热情。这对学生来说充满新鲜感,而且吸引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听、说、读、写训练
有了信息技术后,英语课堂就可以用上“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搜集、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辅之生动的解说词和动听的音乐,再现教材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对话。采用情景教学,同时有利于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听,说,读,写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英语训练的基本要求。据心理测试表明,视觉所获取的知识居多。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声像视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听和读是学生通过听觉从文字和语言情景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听和读的质量。 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情景,解决了由于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使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录像,标准的发音更具吸引力,录像声情并茂,为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说和写是表达过程。直观的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说和写的内容,缩短了学生的训练周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出发,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恰当运用,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主动进行自学英语的实践,突破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语境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变被动灌输者为主动参与者,完善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正视现实,认真分析现行教学中不符合素质的观念和存在的问题,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造最佳环境,寻求最佳办法,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㈧ 英文影视赏析对于英语学习有哪些积极影响
(一)看英文电影有助于我们听力水平的提高
根据很多英语学习者的反应,通过观看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他们的英语听力成绩有了很好地提高,同时他们也在观看电影中掌握了大量地道准确的英语表达方式。原声英文电影中含有在听力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学等知识,更有来自不用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和工作种类以及社会地位的人物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源于生活所以显得真实而自然,经过重新整合后更生动贴切的语言表达,再衬以对话的环境及会话人物的神情、姿态等便产生一种人身临其境的效果。所以,通过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来学习英语和练习英语听力着实是一个有效和灵活的方式。
(二)看英文电影有助于我们地道的口语表达
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和精髓在于它语音语调丰富的变化。只要在学习语言时发音正确才能更好的掌握一门语言。英语中的语音不单单只包括单词发音,它还包括生活实际运用中所常用的表达以及习语的连续、失爆、弱化、重音等的许多的音变的形式。而语言的节奏则是英语表达的润滑剂,如果你没有很好地机会去接触英语国家的人进行对话,那种语音语调在对话中带来的思想和心灵的冲击与震撼你就很难去体验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表达的正确可以体现你对异国文化的理解。那么我们则可以说观看英语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英语的方式。从生动地道的表达中,可以慢慢来模仿人物间的发音。通过长时间有效地模仿,会发现的单词的发音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以至于趋近标准地道的发音。通过模仿他们人物之间的对话,即便没有机会跟老外练习口语,口语水平也能通过这一个途径得到很好地提升。
英语电影有利于让学习者掌握标准的、口语化的英语的表达。英语电影可以让英语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课堂上老师进一步的点评和强调,学习者就会很快地习得。通常来说,要表示某件事物很好,我们常用的表达是:“It’s very good.”但是通过观看很大量的英文电影,我们掌握到他们常用“perfect”来表示做的非常好。这种表达既简单又明确,从而达到了很好地表情达意的效果。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声像并茂的情况下,注意力比较集中,就更容易地记住电影中出现的口语表达,从而使这一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高效。
(三)看英文电影有助于我们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 师教授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不灵活的、是比较呆板的传统教学法,是强压在学生的脑子里的,而通过看英文电影了解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则是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的,我们都知道英文电影中含有大量的句子和词汇,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却经常会在影片中遇到生词和怪句。观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帮我们巩固我们熟悉的词,还帮我们记住一些怪词,这就培养了我们的推理能力。但是如何进行推理呢?我们会依据当时的语言环境以及一系列的有机的逻辑推理及主观判断才得出与原文相近的意义。如影片《阿甘正传》中的对白:‘Forrest:
I thought I was going back to Vietnam, but instead they decided the best way for me to fight the communists was to play ping-pong. So I was in the special services, traveling around the country, cheering up those entire wounded veterans and showing how to play ping-pong.’中的“veterans”一词是生词,有些同学是这样猜词义的;首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得知从越南战争中归来的人又是wounded,所以大意应该是伤兵或者是退伍兵。这样就不仅熟悉了词汇还会锻炼我们的推理能力。
在英文电影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含有英语语法的句子,我们也不用刻意地去记忆语法点,一个句子就是一个语法。当我们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比起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语法点,在英文电影中学习句子掌握语法确实是一种更为有效地方法。总而言之,看英文电影有助于我们对词汇、语法的学习。
(四)英文电影促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
学习一种语言, 不仅要掌握一些语法知识, 培养基本的语言技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语法错误不是大问题, 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却是大多数外国人难以容忍的, 往往会引起误解, 阻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电影是一面镜子,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最突出的社会问题。电影故事本身和演员每一句台词的设置都在展现和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 包括这些国家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通过欣赏原版英文电影, 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从而减少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