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奇袭炸的是什么桥
《奇袭》(1960,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二次战役时38军侦察队炸毁“武陵桥”(其实是在武陵里境内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桥)为蓝本。八一厂1958年拍过一个军教片《武陵桥》(又称《奇袭武陵桥》),这次38军的侦察队,指挥员是38军的侦察科长张魁印,队伍共计323人,差不多是一个营了,不过,电影《奇袭》将当年这个营“缩编”为了一个排,桥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桥”。而部队原本仅阵亡一人,在电影中则是倒下了好几个。朝鲜战场上,敌人企图阻止中朝人民军队的强大攻势,从前沿到纵深加强了警戒。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某侦察分队的侦察员们,在前沿敌人布置的雷区遇到了来往频繁的巡逻队,方勇连长根据早已摸到的敌行动规律,尾随敌人前进,顺利通过雷区。接着又干掉了设在无名高地的火力点。侦察分队越过前沿,须在天亮前闯过一条靠山傍水的七号公路到达凤仙岭。正当他们涉过河流准备冲过公路的时候,不巧敌人的运输车队在他们上岸附近的公路上停下休息,使侦察分队动弹不得。方勇急中生智,和一班长等化装成美军的巡逻队,吓走敌人,顺利通过公路。第二天,侦察分队在山上隐蔽起来,方勇带领一班长和战士唐虎,去金石洞找一位两年前曾救过他的朝鲜阿妈妮,以便和朝鲜游击队取得联系。但金石洞已被敌人烧毁,方勇等遍寻不着。在村子的另一头,敌伪警察正在搜寻老百姓,阿妈妮冒着生命危险留在村子里为游击队和侦察小分队作联络。敌人发现后,要把她绑走。正在这时,方勇等化装成敌军赶到,救出阿妈妮,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小分队与游击队决定联合行动炸毁大桥。桥头被敌人严密封锁。方勇等化装成敌军伤兵,在公路上夺得一辆中吉普,杀死车上的敌人,乘车进入桥头,并以给水箱加水为名,骗过桥头上的岗哨,搞清了桥梁的构造和桥头的设防情况。敌人发现中吉普失踪,从重伤的敌军官口中知道情况后,立刻派部队追寻。方勇等以熟练的射击和驾驶技术击毁敌人车辆,脱离了危险。侦察小分队与游击队来到桥头准备ZHA桥。狡猾的敌人从失车事件中猜测出我夺桥的企图,派出部队前来护桥。这些早已在我侦察小分队和游击队的预料之中,游击队在公路上堵歼了增援的敌人。敌人又派桥南的兵力增援,并令守桥的敌人控制桥头。侦察小分队的爆破组刚接近桥墩搭好人梯就被敌人发现,敌人开亮探照灯,用火力封锁桥墩,爆破组受挫,退了下来。我军正面部队发起攻击的时刻迫近,爆破组接近不了桥墩,只有切断探照灯的电源线才能掩护爆破组,而电源线又被敌人用火力严密地封锁着。唐虎挺身而出去剪电源线,他在前进中负了重伤,掩护唐虎的朝鲜游击队女战士朴金玉奋不顾身抢救唐虎,最后终于切断电源线。桥头一片漆黑,桥墩的ZHA药安好,一声巨响,增援的敌人和大桥同归于尽。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深入敌后,炸毁敌人一座公路桥--康平桥,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侦察队在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时,根据早就掌握了的敌人的行动规律,尾随敌人前进,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地雷区。当他们往联络地点凤仙岭进发,在穿越公路时,被李伪军运输队所阻,他们化装成美军巡逻队,吓跑了运输队,救出了联络员、朝鲜老大妈阿妈妮,从而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然后,侦察员又化装成李伪军伤兵,夺得了一辆敌人的中吉普,骗得桥头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桥的构造和桥头的设防情况。敌人发现中吉普失踪,立即派部队追寻。在紧急关头,方勇把中吉普开下悬崖坠毁,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最后,侦察队在朝鲜女游击队战士朴金玉的帮助下,炸毁了康平桥,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配合大部队,全部消灭了敌人。
② 抗美援朝战士这个小小举动,让一屋子“战斗英雄”避开了美军轰炸
郭兴运的牺牲,换来了南朝鲜军俘虏对于武陵桥周围布防的供述。张魁印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因为地处后方,关键的武陵桥敌军只有一个连驻防。
以多打少啊,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张魁印的心里,这个任务已经是手拿把攥了。
一直有一种说法,38军的突击部队一路上没有和后方进行过联系,让包括彭德怀总指挥在内的总部首长们紧张了一晚上。
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攻占暮滩里之后,张魁印立即向总部发出了准时赶到武陵桥的电报,随即按时发起了对武陵桥的攻击——事实与传说的差别就是志愿军总部担心的时间是一晚上还是半晚上而已。
对张魁印来说,唯一的悬念是协防的美军在武陵桥旁部署了两具大功率探照灯,给潜水炸桥的中国侦察兵构成了巨大威胁。张魁印马上布置神枪手摸到射程内连续射击,将探照灯打灭。 敌军在夜暗中狂叫“探照灯!探照灯”的声音,通过 满健 的演绎,成为了电影《奇袭》的经典。
奇袭武陵桥的战斗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志愿军发起总攻之际,南朝鲜军忽然发现后路被断,面对前方潮水一样冲锋上来的志愿军步兵,南朝鲜军第二军团一天之内就崩溃了,德川落入我军手中。
第二军团后来被恢复,但在五次战役中再次被打崩,恨铁不成钢的李奇微恼怒地取消了该军团的番号。南朝鲜军刘载兴中将气急了,竟然去踢美军司令部的门,在美韩关系中难得地硬气了一把。
第二军团的覆灭,让美军西集团和东集团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还在东京吃生鱼寿司的麦克阿瑟猛然惊醒,意识到志愿军从这个缺口涌进来,会轻易切断美军东西两集团的补给线。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结果,没了炮弹和汽油,难道让美国兵拿大刀和中国人拼命吗?
说自己是老兵,因为满健此前参加了入朝之后的第一次战役。他回忆,在部队即将入朝的时候,宣传队的80人中,只保留了30名年轻力壮的,其余“老弱病残”则都被精简在了辑安。
满健属于文艺兵,他们本是非战斗人员,但战斗打响后,前面战斗越打越激烈,很快便要求后方各部门迅速抽调人员加入战勤工作。所谓战勤,指的是执行抢救伤员、看管俘虏、运送弹药等二线任务,一旦前线吃紧,他们也要补入战斗序列。满健也被选中了,他和一名女兵、一位老兵组成战斗小组,由那名老兵带领上了前线。
“第一仗您怕不怕?”我问满老。
“第一次上战场是强渡清川江,子弹从头顶上嗖嗖飞过去,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是,当时清川江岸边全是我军的部队,呐喊着在暗夜中一起向前冲去,我在中间也感觉不到害怕了,也跟着呐喊往前冲。“满老道,”过江之后,我们一口气往前冲,竟然跑了20几里,冲到一个小村镇里,实在跑不动了,黑暗中我看到路边上似乎有个台阶,便坐在那里,想缓缓神。 这时候,一辆我军卡车从我们面前驶过,车灯照到我,我借着灯光向旁边一看,冷不丁看到,我身后坐的不是台阶,而是一名美国兵的尸体,已经冻硬了! ”
112师突破清川江后,一直打到飞虎山,在那里和增援上来的敌军打成了胶着之势。
女战士也多编入了战勤人员的序列,把伤员抬下火线,而满健他们则直接冲到火线上把伤员背下来,有时,背下来的则是烈士遗体。
据说,阵亡比例最高的,便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因为他们还不了解什么是战场,而战场不会给他们后悔的机会。满健是幸运的,他回忆突破清川江后,看到江的对岸敌军掩体都被前面的部队炸塌,阵地上的敌军非死即逃,已经没有力量阻击后续的志愿军了。
这次作战,因为满健积极勇敢地完成任务,那名带领他们的老战士汇报了他的作战表现,当第二次战役部队进攻德川的时候,满健已经被委任为一个战勤小组的组长了。
虽然被樱花树下的温柔消磨了锐气,作为一名沙场老将,麦克阿瑟的战争嗅觉还是灵敏的,看到德川陷落,他几乎立即明白了胜利已成泡影。尽管搞不明白志愿军从哪里杀出来的,但依然果断下令西线美军,也是主力的第八集团军各部迅速向顺川、价川方向全速撤退。而已经抄到美军背后的志愿军部队则抢先一步控制了三所里、龙源里、书堂站等一个个隘口,对试图突围的美军迎头痛击。
仓促中美军试图以土耳其旅填塞南朝鲜第二军团留下的大缺口,结果该旅几乎全军覆没,大批西亚官兵成了中国人的俘虏。
志愿军在150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发起了全线攻击。
这一仗造就了松骨峰的血战,也造就了38军“万岁军”的威名,还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实话说,几十年后恐怕颇有一些人会觉得,万岁军的得名多少有一些宣传的意味吧——仗打得不错,总要竖个典型。而也就是在这次志愿军老战士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对这一战有了新的认识。这并不仅仅因为老兵们有更加真切的叙述,还有搜集素战时珍贵材后得出的结论。
尽管技术层面的原因使这些影像并不那么清晰,但这一切让我们知道,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油画并非虚构,真实的战场上中国人的战绩更加辉煌。
我们曾经打出如此精彩的胜利,万岁军名不虚传。
这一战给当地永远留下了 “鞭笞者山谷” 的诨名。尽管美军第八集团军大量官兵最后终于觅路逃出,但他们的重型装备几乎都丢在了志愿军的包围圈中,失去了重炮和坦克的掩护,美军便成了没牙的老虎,只能一路放弃平壤等重镇,向南溃退。
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被巴顿称为“牛仔小子”的沃克中将在后撤途中翻车身亡,不过他在最后时刻下达的一条命令倒是很有价值——他请求美国空军迅速出动,炸毁包围圈中被中国军队缴获的各种车辆、火炮乃至飞机。
这一行动十分奏效,志愿军总部很痛惜地写下报告,称缴获的车辆“十不存一”,否则,如果出现志愿军开着霞飞或者谢尔曼坦克追击美军的情景,美国人的面子就太不堪了。
然而,这样的轰炸也给正在执行战勤任务的满健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战勤任务本身就险象环生。满健曾向笔者回忆一次送弹药上前线的情景:“我们的车伤员下来,得知前线弹药奇缺,立即装满一车弹药,我押车往上送。走到隘口,一个流动哨告诉我们停车,刚才离去时两边的山头都在我们手中,现在右边的山头已经失守了,前面已经是封锁线。我一听,感到如果弹药送不上去,左边的山头只怕也会失守,便和司机商量怎么办。我们一想,情况紧急,现在已经是黄昏,这个封锁线只有一百多米,冲一下几秒钟就过去了……”
就这样,两个人一辆车,开到最大油门,猛冲封锁线而去。大概没料到中国人会打得这么直接,美军机枪手的枪口稍微高了一点,一排子弹正打在 汽车 左侧路边的山崖上,飞蹦起来的碎石打进了驾驶室。
“低一点,我们就完了。”满健道。
不过,这车弹药来的太及时了。战事紧急,车子停下来不及等分配弹药,各部派来接弹药的人员已经把车给围上了,如同抢劫一样夺了弹药就走。
阵地终于稳住了,没有被敌军突破。
而敌军紧急赶来的轰炸机,给满健带来更大的考验。当时他奉命带几名卫生兵护送一百多名伤病员后撤,眼看敌机肆虐,他果断将伤员藏进了一所幸存的朝鲜房屋中。此前,满健从前线向下抢伤员,已经数日未眠,安顿好伤员后,便坐在门洞里,准备打个盹。
或许因为过于疲劳,满健的打盹一下便睡得深沉。好不容易睁开眼睛,却听到一个大嗓门在高声喊叫,还有几名伤病员也在躁动地叫着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南朝鲜的特务来了?
满健下意识地左右寻觅,却只看到屋外不远处一架美军飞机正在斜飞而过,飞行员还在微微侧着头,仿佛在寻找目
第二次战役过后,38军继续向前,一直打到平壤以南。休整的时候有两名政治保卫干部来找满健。
那个时候志愿军官兵内部有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政治干部来谈话。”一进去,本来也认识,算是半熟人,对方却把脸一板,告诉满健 “要老实,对问题想清楚了再回答” 。这种气氛让没有过这种经历的满健不免心里打鼓。
于是对方便问你某某日在干什么,某某日在做什么……满健一一作答,也想不出来当时自己做过什么违反纪律的事情。
忽然,保卫干部把桌子一拍,大声叫道——就是你了!
满健愣了——什么事情就是我了?我怎么了?
事后他才知道, 这次谈话原来和二次战役他带的那批伤员有关。
从前线撤下来的这批伤员主要是重伤员,大多是连排级的战斗骨干。战勤人员巧妙地给炕烧了火又很快灭掉,既避免被敌机发现,又让伤员能睡得暖和舒服。在满健等人的精心照顾下,他们已经开始恢复元气。
但是,这些沙场老兵也有沙场老兵的问题,那就是对战场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多人执拗得要命。
这一次就是这样。一名腰部负伤的连长醒过来一看周围就暴怒起来,他指责护送的人员不懂打仗,把这么多人集中在一个屋子里密度太大,如果敌人投弹,就全报销了。这位连长一说,旁边的几位也跟着附和起来,讲要防空就得疏散,一个屋子放一两个人还差不多。七嘴八舌,越说越激动。
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见,认为如今这种状态,要防空就要依靠隐蔽,如果贸然出去暴露目标,那和找死无疑。万一被打中,算是大家一起倒霉好了。
双方都是带兵的,身上暖和了就有了吵架的精力,吵着吵着那位连长失去了理智,居然要自己爬出去找隐蔽部。
满老在70年后还记得自己那时的惶恐,对方是战斗英雄还是伤员,自己要照顾好他,不能硬拦着。但听他的……这么冷的天,爬出去肯定就冻死了,这怎么能行?
没办法,当时21岁的满健只好一个一个安抚,但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又有别的伤员以各种理由往外挤,还有的竟然想回部队。
这个时候,满健因为在门口,对周围的环境很清楚。他看到美军的飞机满天飞(为了炸自家装备范登堡也算投入血本了),这个时候出去实在不是好主意。所以他坚决地进行阻止,用身体在门口堵住,防止伤员们出去。
好说歹说没人听,最后他也急了,大声喝止住要往外去的伤员,开始批评他们——你们要是出去,不是把这一屋子的人都暴露啦?你自己要牺牲,还要连累这么多战友!
有意思的是,刚才好好说没人听,现在吼起来倒是镇住了这帮骄兵悍将。终于有个受伤的教导员出来说话了,讲你们看看,人家手脚都好的,在这里陪着咱们,他都不怕,我们怕什么?大不了炸弹来了一起死。
伤员们中很多就是满健这样的战勤人员从火线上背下来的,被这样一说,好像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慢慢安静下来。满健依然坐在门口,意思是敌人要扫射,我第一个给你们挡着。美军飞机的主要任务是炸公路上的车辆,这里朝鲜的破房子稀疏错落,要是看不出有人,一个一个炸起来也挺麻烦,美国人也没那个闲心。
屋外美军炸弹的爆炸声响成了一片。地面一次次震动中,远处忽然传来一连串的巨响,火光把窗户都照亮了。有人看向那个方向,发出一声惊呼:“隧道……”
那边有一条隧道,轻伤员临时放在了那里,还有一些物资。炸弹爆炸不会燃起这么大的火焰,一定是那里被击中起火了。事后查明,当时有轻伤员出入隧道口被敌机发现,用一排火箭弹炸塌了隧道的入口,我方人员伤亡甚大。
大家慢慢相觑,有人暗叹一声:“小同志救了我们的命啊。”
满健依然不紧不慢地照顾他们,安排人员将这些伤员安全地后送丹东,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自己再上前线。
满健老九十作诗曰:“人生九十龙变虫,回忆丛中觅行踪。忽听有人高声问,谁家丢了老顽童。”这份性格端的难得!
政治干部找满健谈话,便是这些伤员引起的,他们到达丹东后,集体为满健请功。不过当时战事纷繁,他们也不知道这位“小同志”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是政治部查看记录,才推测出是满健,于是派人前来核实。至于“要老实”云云,纯属政治干部和小同志开玩笑。
根据伤员们的请功申请,加上对满健在第二次战役中的综合表现评定,最终组织上决定给满健记大功一次。
政治部给满健看了伤员写的信,满健问我能不能保留它呢?对方说不能,因为这封信要入档案,你只能看看。战友情谊,满健便把这些来信伤员的名字一一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这份纪念品还带来了一个小插曲——运动时代满老也受到冲击,有些过激分子直接将他指责为“美国特务”。打美国鬼子的美国特务实在少见,满老不欲和他们计较,而他们却变本加厉,把满老的家给抄了,抄出了这份名单,如获至宝,硬说是他手下的美国特务名单。
等他们核实一个被骂回来一回,满老终于忍不住了,愤懑地告诉他们: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都为祖国流过血!”
满场肃然,不知道“美国特务”满老哪里来的这么多英雄朋友。
说到这次记大功(还有另一次记大功),满老并没有细谈,他说得更多的,是张魁印怎么炸了武陵桥。
如果说第二次战役中美韩军的崩塌如同一局多米诺,武陵桥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块骨牌。也正因为如此,志愿军总部对这次具有特种作战性质的作战十分重视,1958年,在总参二部部长刘少文的关心下,决定根据这次战斗拍摄一部军事教学片。
在当时的38军副军长罗昆山点名之下,“笔杆子”满健被抽调到创作组,与侦察处长魏德才成了主力编剧。在满健的建议下,这个片子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以故事片的形式拍纪录片,引起了很大反响。后来著名的军事电影 《奇袭》 便这样出炉了。
值得一提的是《奇袭》这个电影竟是有两个版本的,第一个版本叫做 《奇袭武陵桥》 ,主要还是军教片,深受部队欢迎,其中有个独特的理念,是“兵演兵,官演官”,所有演员都是志愿军老战士,甚至里面师长的角色干脆把罗昆山副军长抓来客串。
至于电影《奇袭》,则是八一厂看过《奇袭武陵桥》后感到很好,又请专业演员拍了一回,1960年公映,虽然影片不可避免带有那个时代模式化,高大全的人物塑造套路影响,但因为富有传奇性,在那个文化匮乏的时代也深受大家的喜爱。
至于满健自己对这一仗的回忆,除了抢救伤员立功以外,还有一件事便是“浪费了几千斤高粱米”。这件事细问下来原来是这样的——
满老在返回前线后途径三所里战场,只见到处丢弃的美军车辆依然随处可见,成为我军胜利的见证。大家看了都心中畅快,而周围到处都是美军丢弃的各种武器,随手一摸便可以捡到卡宾枪,里面还顶着子弹。满健和战友们捡到卡宾枪便对空鸣枪庆祝,一路捡一路打,高兴极了。而“三反五反”的时候他检讨自己:“那一发子弹值好几斤高粱米,那一晚上,我们肯定浪费了几千斤高粱米……”
快乐之外,也有沉重。
战斗中满健随同战友突入了一个美军放弃的前线指挥所。他回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被打坏的电台,对面则是一名被我军击毙的美军电台兵。
而进入隐蔽部,确定周围没有敌军抵抗之后,满健注意到里面一张桌子上放满了文件。满健是学过英文的,所以他好奇地拿起来看看,希望能缴获什么有价值的情报。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文件”,其实都是美军家属从国内寄来的家信。他有些意外地在这些信件中看到很有一些在封口处有着口红的印迹。
或许是绘画造就的艺术气质,满健忍不住翻读起了这些信件,读后深感触动。
那些带有口红印的信件,都是美国士兵的妻子或情人写来的,而没有口红印的信件,则是他们的父母写来的。
几十年后,谈起这段经历,满健老似乎欲言又止。探寻之下,老人说出了一段或许深藏多年的感慨——读完这些信件之后,他信步走出隐蔽部,向后山一转,忽然看到就在下坡的雪地上,倒着一片美军官兵的尸体,这些尸体几乎都是背部中弹,明显是在奔逃中被我军击中的。
“这里面,不知道有谁,便是那些带口红印书信的收信人呢。”老人的叹息中,忽然带了一丝悲悯。
向前看,残阳如血。
【完】
③ 奇袭电影主要演的什么故事
奇袭是由许又新导演,由张勇手,邢吉田,张钟英等主演的电影。影片简介: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深入敌后,炸毁敌人一座公路桥--康平桥。
④ 你最欣赏的一段经典对白是什么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记着,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儿是件最好的东西,而且从没有一样好东西会消逝!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忙活,或者等死。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Prison life consists of routine,and then more routine.
监狱生活充满了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 institutionalized.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
不依靠它而生存.
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 certain.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I hope to see my friend,and shake his hand.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I hope.
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
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握住
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一样的蓝.我希望...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
走向死亡.
A
There's 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ll regret.Not because I'm in here,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I look back on the way I was then then,a young,stupid kid who committed that terrible crime.I want to talk to him.I want to try and talk some sense to him,tell him the way things are.But I can't.That kid's long gone and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I got to live with that. Rehabilitated?It's just a bullshit word.So you go on and stump your form,sonny,and stop wasting my time.Because to tell you the truth,I don't give a shit.
我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监狱),
也不是讨好你们(假释官).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
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
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
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
盖你的章吧,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肖申克的救赎
⑤ 奇袭是什么鬼
《奇袭》是我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电影,那时正值文革,大部分国产老电影都禁放了,只有寥寥几部还能公映,其中就有《奇袭》。所以,这部电影的情节我都熟透了,很多台词都能正背如流。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奇袭》,和小时候看个热闹不同,这次了解了一些历史背景,于是有了一些新感受。
《奇袭》是根据一段真实历史改编的,它的原型是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一支侦察队奇袭武陵桥的故事。片中的5号首长原型是38军军长梁兴初、副军长江拥辉;男主角方勇原型是38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张魁印后来担任过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不同的是,奇袭武陵桥的侦察队不是像影片中那样只有区区一个排兵力,而是一个支队,有两个侦察连加两个工兵排,还有十几个朝鲜人,几个翻译,医护人员,有300多号人。这十几个朝鲜人和翻译很重要。电影里,敌我双方交流都是用汉语,这是为了方便观众欣赏,作为文艺作品,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行的。现实生活中双方肯定要用韩语交流,方勇他们作为战斗部队的官兵,即便会说几句韩语,也肯定很蹩脚,就像我们平常听外国人说汉语一样,一听就知道是老外。现实生活中如果像电影那样,我军侦察兵早被敌人发现了。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情节紧凑,充满悬念。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时最扣人心弦的有两场,一场是阿妈妮在桥头等方勇,但被韩国伪军发现,蒙太奇显示方勇此时就在离他们不远的村子另一头寻找阿妈妮,大家都很焦急,盼望方勇赶紧过来。当方勇他们终于赶过来并从伪军手里救下阿妈妮时,大家都很激动,每到这一段时,影院里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另一场是方勇他们开车与敌军周旋,在盘山公路上转来转去,最后安然脱险,小时候看这种情节这种场面觉得特过瘾。
影片音乐很出色,总能恰到好处的烘托气氛。文艺晚会上一班长演小品那段音乐幽默风趣,康平桥展现在侦察员面前时的音乐则气势恢宏,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重看,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奇袭》很可能抄袭(说好听点叫借鉴)了《渡江侦察记》里的情节,从首长布置任务,部队渡江,与游击队联系,游击队负责人是漂亮姑娘,到最后飞车追逐,情节都很近似。南斯拉夫电影《桥》和《奇袭》大框架也差不多,都是到敌后炸桥,但人家的情节设计就截然不同,很多情节常常出人意表。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抗美援朝就是打美国鬼子,歌里也是这样唱的:“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才知道志愿军打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韩军,《奇袭》里也是这样表现的,侦察兵遇到的大都是韩国军队。只有指挥官是美国人,还有守备康平桥的,不过,让美国人当守备部队似乎不大真实。
这部电影的副导演是歌手景岗山他爹景慕逵。演员有:张勇手、邢吉田、黄焕光、张钟英、曲云、袁霞、谢万和、王孝忠、孟庆芳、言小朋。其中张勇手很帅气,属于偶像派,但演得最好的还是邢吉田,演技高超。他曾演过很多高级领导,现在演小人物,依然惟妙惟肖。不过,他这个角色在生活中是不大可能有的,那么大年龄,又懂英语,又会修车,却只是一个战斗部队的小班长,不可能。黄焕光演的电影不多,知名度也不高,但我们这一代人都比较熟悉他,因为文革期间能公映的寥寥数部电影里,两部都有他,另一部是《打击侵略者》里的小豆豆。两部影片中他都牺牲了,挺悲催的。王晓棠的老公言小朋在片中演个伪军汽车司机,为了占点小便宜(一包香烟),最后被一班长捅死了。他是京剧世家,却只能在八一厂演一些反派小脚色,这让人很奇怪。
⑥ 电影奇袭是在哪儿拍摄的
浙江新昌会士岭,年少时从台州去金华杭州都得过这个岭,挺吓人的。
⑦ 探照灯桥下有人是哪部电影的台词
《奇袭》
这是1960年上映的一部战争片,导演是许又新。
主要的剧情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深入敌后,炸毁敌人一座公路桥--康平桥,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当他们往联络地点凤仙岭进发,在穿越公路时,被李伪军运输队所阻,他们化装成美军巡逻队,吓跑了运输队,救出了联络员、朝鲜老大妈阿妈妮,从而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然后,侦察员又化装成李伪军伤兵,夺得了一辆敌人的中吉普,骗得桥头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桥的构造和桥头的设防情况。敌人发现中吉普失踪,立即派部队追寻。在紧急关头,方勇把中吉普开下悬崖坠毁,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最后,侦察队在朝鲜女游击队战士朴金玉的帮助下,炸毁了康平桥,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配合大部队,全部消灭了敌人。
⑧ 电影奇袭的公路追逐戏哪里拍的
浙江省。
电影奇袭的公路追逐戏在浙江省奉化线,蒋介石的老家。实地取景。
⑨ 小娃娃你们村其他人都躲哪了是什么电影
提取码:446v
《奇袭·地道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冀中平原进行“大扫荡”,进步青年叶成从北平学成归来加入了村里的地道建设,面对不解和质疑,在党员马政委的领导下,叶成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升级完善地道,一次次巧妙化解日军的袭击。狡猾的日军将领采用孤立策略,扫除了叶成周边的地道村。岌岌可危之下,叶成主动出击,利用周边地形将地道连成网络摧毁了敌军的后方炮楼,从而出奇制胜,上演了地道战下的绝境奇袭。
⑩ 谁有“奇袭白虎团”的快板词啊
<<奇袭白虎团>>
一九五三年,美帝的和谈阴谋被揭穿,
他要疯狂北窜霸占全朝鲜。
这是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
阴云笼罩安平山。
在这山上,盘踞着美俚的王牌军,
号称是常胜部队美式装备的白虎团,
伪团部设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
它是难攻易守戒备严,
铁丝网一道又一道,
地雷密布在前沿,
明礁暗堡到处是,
那口令一会儿就一换。
突然间在远处闪出了几个人影儿,
嗯?转眼之间又不见了,
嚯,这些人时隐时现似闪电,
灵活敏捷不一般,
身上穿的都是伪军装,
有短枪匕首插腰间,
一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
爬山涉水走的欢,
这正是,志愿军化妆入敌穴,
我们机智勇敢的侦察员。
领队的是侦察排长严伟才,
二十多岁是个党员,
他身材魁梧大高个儿,
侦查工作特别有经验,
今天他带领着六个侦察员,
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尖刀班,
有小徐小李金大勇,
还有老张小包韩大年,
任务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
拂晓前要奇袭白虎团。
七英雄正在往前走,
嗯?发现有个伪军哨兵跟在了队后边。
嚯,这家伙贼头贼脑的来回看,
那美式步枪扛在了肩,
扣子一个也没系,
帽檐快歪到了脑后边了。
严排长用手捅了一下韩大年,
大韩他假装蹲下系鞋带儿,
等这个小子过来猛一绊,
他扑哧来了个嘴啃泥,
爬起来一摸枪不见了,
哎,我枪哪去了,
这是谁成心跟我找麻烦?
严排长望前一上步,
用手枪顶他的腰上边,不许动!
哎哎哎,咱们都是自己人哪,长官。
住口!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哎?哎哟,这小子当时全吓瘫了,
哎哟,长官长官我不知道呀,
要知道我绝对不会往您队里钻哪。
你跟在我们后头跑什么?说!
哎,我说我说,我放哨到山前,
抱枪和上眼,
轰隆一声响,
是炮弹炸前沿,
班长折了腿,
那班副玩了完,
就数我命大,
我撒腿往回颠,
我想咱们是一道儿,
跟着你们能保点险,
没想到我自己送上门了,
这回多保险也不保险了。
少废话,你们的口令是什么?
哦,口令是今天刚刚换的,
问话是古鲁姆,答话是欧吧。
你说清楚点儿!
哦,古鲁姆、欧吧。
怎么这么别扭?
我也不知道,这是美国顾问传的电。
好,你先受点委屈吧,
噗,把毛巾就往他的嘴里填。
倒绑双臂放在一个山洞里,
七英雄双脚飞腾奔向前。
严排长看了看夜光表,
已经是深夜一点半了,
同志们,现在离天亮还有三个多钟头,
我们要行动迅速争取时间。
前面是敌人哨所中心站,
要提防情况有突变,
注意隐蔽!
是!
英雄们摸着过去隐蔽好,
就听着上边两个哨兵正聊天哪。
哎,大胖子,今天可真够新鲜啊,
刚才发了新袖标,
听说口令又要换,
连长查了两遍岗,
排长亲自来代班,
我看八成要出事吧,
今天站岗有点玄哪啊。
嘿嘿,小瘦子,马上就要北进了,
查岗代班还新鲜?
哎,北进北进又打仗,
这仗他妈哪天能打完哪?
这俩小子内心空虚正害怕呢,
在那公路上大摇大摆走来了严排长小金韩大年。
这瘦子端枪大声喊,
哎,干什么的?
师部搜索队要回团,
你瞎着俩眼看不见呀?
这瘦子一看没袖标,
哎哎哎,回团部应该走岔道啊,
这小子故意找麻烦。
韩大年一个耳光打过去,啪!
哎哟,这小子疼的直叫唤。
胖子一看着几个来人挺厉害,
他走上前去把路拦。
哎哎哎哎,长官,你们不是要到团部去么,
我打个电话给值班员,
让他们派车来接你们,
还省得你们黑灯瞎火的把路赶。
说完话吱喽钻进岗楼里,
伸手要把那电话搬,
可哪知道那电话还没抄起来呢,
就听噗的一声尖刀插进他胸前,
那瘦子刚想要抄枪,
噗的一声也玩完了。
严排长干掉了哨兵刚要过哨卡,
嗯?只见对面有一串灯光下了山,
就听得马达呼呼隆隆震天响,
紧接着就是一阵乱,
从远处开来了卡车吉普摩托车,
眼看要冲到哨所中心站,
这紧急情况真危险,
同志们准备战斗把枪端,
小金说排长,
这汽车准是冲我们来的,
你下命令咱们跟他们干吧。
同志们,遇到情况要冷静,
在这里不能跟敌人多纠缠,
我们的任务是捣毁伪团部,
必须争分夺秒抢时间,
这些汽车让我们大部队来消灭它,
让他进岔道,
走入我们的包围圈,
马上行动!是。
金大勇戴上了袖标手拿指挥旗儿,
晃动着小旗儿高声喊,
哎,前面的桥梁被冲垮,
不能通行有危险,
走四号公路。
好嘞,嘀嘀……
这些汽车还真听话,
它开进我们大部队的包围圈了。
严排长见汽车已过说声走,
七英雄巧过哨卡上了高山。
在路上巧遇崔大嫂,
舍死忘生来支援,
崔大嫂引路走得快,
转眼间英雄们来到了伪团部的山洞前。
那伪团部里正在开宴会,
为向北窜犯把杯干,
干,干,OK.
这些小子刚要扬脖把酒灌,
就听的哗啦一大块玻璃被打碎,
闯进来我们英雄侦察员,
噌,严排长持枪就在桌上站,
哧啦把白虎团旗扯下踩在脚下边,
面对着这群狗豺狼,
千钧怒气冲霄汉,
呵,这一下伪团部里边炸了窝了,
狼嚎鬼叫胡乱钻,
那美国顾问想到里屋发电报,
一看那发报机器全冒烟了,
他垂死挣扎要开枪,
啪,严排长一枪打中他的手腕。
这机甲团长一回头,
梆!韩大年用手榴弹把他脑盖给砸烂了,
白虎团长一看事不好,
撒腿就往门外端,
严排长刷的一下跟出去,
在这时候,那伪团部里吱哇乱叫成猪圈了,
什么美国顾问胡高参,
吓得就往桌下钻,
一下把桌子给顶反了,
连汤带菜扣一脸,
烫得嗷嗷乱叫唤,
在这时候我们大部队开始总攻击,
白虎团全部进了包围圈,
尖刀班配合大部队,
干净彻底把敌歼,
这就是中朝军民并肩来作战,
胜利奇袭白虎团。
音频:http://www.kuaiban.com/Article/Search.asp?Field=Title&ClassID=&keyword=%C6%E6%CF%AE%B0%D7%BB%A2%CD%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