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千与千寻影片从音乐方面赏析
《幽灵公主》制作公映后,宫崎骏原本以此部作品完成后即宣告封笔。但1999年底,宫崎骏却意外复出,主导制作了动漫巨作《千与千寻》。音乐仍旧由久石让创作。在《千与千寻》里,自然的矛盾与人类的迷失,成为被反复诉诸的议题。主人公千寻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辗转里,见证着身边的一幕幕失落的影像。他与他们,都在不断攀爬的人生旅途中被世界所遗忘,丢掉了记忆,丢掉了名字,忘记了回家的道路。
以单纯的眼光看,影片是关于千寻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神奇经验。但事实上,它却是一则关于整个人类的精神寓言。人类在苦苦追寻生存出路的时候,却都无不意外地迷失在歧途,开始在精神流失的过程里丧失希望。要寻找回真正的自我,做最后的救赎,只能寄希望于千寻那样纯洁而无邪的童心。纷争,欺骗,贪婪,懒惰,利用,自私,虚伪……成人世界里的一切丑陋的侧面,都在孩子那洁净的心灵面前黯然失色。
久石让在《千与千寻》的音乐创作中,淡却了早前的轻佻,反而是渐渐压缓了节奏,以最简单的音符、最繁复多变的弦乐篇章去诠释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钢琴,往往是以独白的形式独立于交响空间里,给人以一种取自于复杂世界里最孤独的心灵感(听歌)受。虽是细腻的抒情,但琴键之音却已没有了宫氏动画中的童趣色彩,反而是哀气十足。如其中的一章one summer day,曲调上原本是追随着《天空之城》做点题式的独白,但却在一派古典气息里被编配得老气横秋,让人在冥想中逐渐催生了年华老去的失落意境。
影片中的音乐与《幽灵公主》相仿,越发具有成人味道,想来久石让的音乐创作似乎也象千寻一样,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成长,逐渐开始变得老气横秋。很多人对此不太习惯,都在怀念那个纯真而跳跃的《龙猫》时代,都在怀念那个时候的久石让。但是,我们没有发觉,我们自己的心灵也已经不再单纯,也不再信奉梦想,也随着那淡淡的少年回忆的影像在短短的瞬间变得衰老。《千与千寻》的音乐与画面,其实就象是一个完整的人生一样,辗转来去,一点一点地寻回我们曾经失落的东西。久石让的音乐仍旧是充满关怀的,永远都是,就象是你心脏被刺痛的那一刹那,突然抚慰过来的一只手掌。很温暖,很人性。
相比于《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的音乐元素更为丰富,表现手法也更为老练,显示了久石让扎实精致的一贯风格,再次展现了久石让以简单琴音捕捉复杂情感的独到功力,优雅而美丽的琴音里不时随着剧情坠入调皮、可爱、奇趣、踌躇、犹疑、不安、感伤的思路,并随时与掌握惊险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与前作更为不同的是,《千与千寻》对古典音乐的追随显得特别鲜明了一些,很多章节已经成为音乐舞台上被反复改编演绎的新宠。而本片最为流行的,则是传统日本民谣风格的主题歌《与你同在》,这是木村弓所创作并自己亲自演唱的,而不是久石让的手笔,难怪其曲风与影片的大多配乐风格有着那么明显的出入。
木村弓早年一直在美国留学,学习的专业可不是演唱,而是钢琴课程。回国后,由于脊椎意外受伤,使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打击。可是她却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对人生失望,而是依靠歌声重新站了起来。现在总在各个公益演出与伤残理事会的活动中出现的她,有着与千寻一样美好而单纯的品质。难怪她的声音会被宫崎骏所青睐,《千与千寻》的命题不就是人生跌倒之后重新找回自我的艰辛历程吗?
不过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应该不会对《与你同在》的曲调陌生。歌曲的和声部分,明显是取自于帕赫贝尔的《卡农》,除了拍子上有点变化之外,基本属同宗。在《千与千寻》所出品的电影原声中,特别收录了这个主题歌,而且后来还特别制作了交响音乐版。人们都说,这个曲子虽然与久石让无关,却有着与久石让一样的情怀,当然,也有着帕赫贝尔那不可磨灭的古典身影。
Ⅱ 宫崎骏的全部作品及赏析
一、宫崎峻其人:
宫崎骏,日本动画大师。生于1941年。
我想,关于他这个人,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二、宫崎峻动画: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宫崎峻”这个名字,只是简单看看下面的清单吧,(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比较一下不同的中文译名,看看你比较喜欢哪种翻译方式。如果你恰巧知道宫崎峻,又恰巧看过他的动画,欢迎回贴,讲讲自己的感想!
宫崎峻动画作品一览:
1968年:《太阳之子》(又译《太阳王子》)
1973年:《熊猫之家》(又译《熊猫家族》)
1978年:《未来少年科男》
1984年:《风之谷》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龙猫》
1988年:《再见萤火虫》(又译《萤火虫之墓》、《萤火挽歌》)
1989年:《魔女宅急便》(又译《小魔女限时专送》)
1991年:《岁月的童话》(又译《回忆点点滴滴》)
1992年:《红猪》(又译《飞天红猪侠》)
1993年:《听到涛声》
1994年:《百变狸猫》(又译《平成狸合战》)
1995年:《侧耳倾听》
1995年:《On your mark》
1997年:《幽灵公主》(又译《魔法公主》)
2001年:《千与千寻》
2002年:《猫的报恩》
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
loading...
三、我眼中的宫崎峻:
为便于表述,请允许我对宫崎先生使用一下归纳法。
宫崎峻先生是一位:
1、 老头
2、 日本人
3、 以动漫为终身事业者
4、 童心未泯者(所有的动画主人公皆为少年,甚至幼儿。这要求他不能不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5、 力量崇拜者(神奇的超现实力量往往贯穿于宫崎峻的大部分作品中)
6、 完美主义者(宫崎峻动画的场景总是宏大而又细腻。当一个人能把一对反义词,如大与小,美与丑,宏大与细腻结合到一起时,我们只能说,这个结合本身就是完美的)
7、 飞翔的幻想者
我想详细解释一下这最后一点。在宫崎峻的所有动画作品里,仔细回想一下,相当多的作品都涉及到飞翔。从《千与千寻》中千寻与白龙从空中飞落,到《天空之城》中少女希德的飞行石;从《风之谷》中娜乌西卡的御风飞行术,到《魔女宅急便》中神奇的飞天扫帚,宫崎峻营造出来的大地与天空之间永远充斥着无限的宽广和自由的高度,让勇敢的人们尽情地乘风追云。
有人曾把宫崎峻称为“动画诗人”,依我看,倒不如称他为“动画飞行家”更为合适。看宫崎峻的动画,就是随着他,在幻想中高高地飞翔。天马行空啊!踏着卧虹,迎着夕阳!当你终于回落于现实生活,仍不免回头望望,大汗淋漓地深喘一口气!
你的心被他带去飞了。或者说,你,被他带领着,重又在自己的童心中飞了一回……
四、宫崎峻动画之优点:
老幼皆宜;制作精细;想象丰富
五、宫崎峻动画之缺点:
英雄主义渲染过重;有时出现的庞大怪物或战车有点让人恶心……
六、宫崎峻动画的音乐:
毫不夸张地说,音乐是宫崎峻动画的一块绚烂无比的宝钻,其中大部分音乐的风格空灵缥缈,有种能够深入灵魂的震撼力和诱惑力。
我愿效仿前人,以琴弦比喻心灵!当生活中有点什么(一件事,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打动了你时,便是拨动了你的心弦,心弦颤动,迸出一个两个跳动的音符。音符连起,就组成了一个人一生点点滴滴的感动。
生命的音乐。音乐如人生。
有的音乐,需要静静地听。听着听着,就会感到音符如水,节律如帆。水敲心门,帆下河川。水滴敲心门,是轻弹碧玉的音响;一帆下河川,是行云流水的快感。这个时候,如果仰望天空,会觉得音乐来自整个天宇;如果闭合窗帘,会觉得音乐来自封闭的空间。
能让人这样听的音乐,真的,不多。尤其是在带歌词的通俗音乐流行的年代。但宫崎峻动画中,确有几首配乐值得用心的听。
七、宫崎峻动画的场景:
就大部分作品来讲,场景是既宏大又细腻。就像一幢美丽城堡的照片,让人既能感觉到城堡的高耸入云,又能看清城堡窗台上摆的花儿和停的白鸽。
八、宫崎峻动画的人物:
宫崎峻动画经典人物组合=在情节上起主要作用的女孩+全心保护女主角的男孩+个性鲜明的婆婆级人物
九、宫崎峻动画的主旨:
就从宫崎峻动画中的女孩子说起吧。
宫崎峻偏爱女孩子。他的动画中,女孩子总是主角。这些女孩子们按性格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注定要承担某种责任或使命的脱俗女孩,一类是未谙世事的可爱女孩(前者如《天空之城》中的希德,后者如《魔女急宅便》中的琪琪)。但是不可否认,这两者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她们都是些未受尘世污染的孩子,自然而原始地成长起来,个性舒展——她们纯洁。
不难看出,宫崎峻崇尚善良。在他营造的世界中,纯洁=原始=善良。中间虽然有恶的客串,但纯洁和善良终将战胜一切。宫崎峻动画是为纯洁善良唱的一首赞歌。
有人说,文学艺术的作用一半是揭示丑,一半是歌颂美。在这一点上,宫崎峻动画所做到的无异于一个合格的文学家所应该做到的——一方面告诉我们人性中贪婪的私欲所造成的恶果,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纯洁善良将是世间一切永恒的终结。所谓文学,所谓艺术,实际上就是为人类的生存寻找的诗意的理由。不管世界如何运转……哪怕充满了危机和坎坷,人类总是要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雪落,风起,飘着花香的石子路,洒着月光的杨树梢……这些有没有让你想起,童年母亲说的故事,以及青春年少时的记忆?心中有了对美好的体验和对美好的追求,就有了对未来不懈追寻的勇气。
宫崎峻动画之所以不仅是孩子的专利也许正缘于此。看宫崎峻使那些自认为已经长大的人们感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远离童年,那些美妙的滋味仍在心头徘徊呐……关于童年纯真的美,关于责任执着的美,还有最耐人寻味的,那关于初恋的朦朦胧胧的,甜甜淡淡的美。
十、宫崎峻部分作品简介:
以下是我比较喜欢的六部宫崎峻动画电影
1、《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寓言。在纷繁复杂的未知世界里,如何不迷失自我而生存下去?10岁的女孩千寻所经历的恐慌和迷茫,会让每一个面对过未知的人们感同身受。面对未知,我们何去何从?
相信看完《千与千寻》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明白:未知和坎坷面前有两件事我们必须要做:⑴唤醒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生命力;⑵对他人报以真诚的爱。
2、《岁月的童话》:
又名《回忆点点滴滴》,这部影片是我看过的宫崎峻动画里,风格比较平淡的一部。它分两条线索:女孩的现实经历以及童年琐事。虽然女孩的童年故事背景是六十年代的日本,但是我保证,所有人看了都会感到亲切,并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这部电影。我喜欢用剧中的那句台词问自己:
“晴天,阴天和雨天,你喜欢哪一个?”
随即就会不露声色地在心底微笑,很自然地联想起初恋的味道——就是剥开柚子厚厚的表皮时闻到的,那种微涩清香的味道。
3、《龙猫》: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关于这部影片,真的没什么好说的,温馨,亲切,自然。在如画的乡村美景里,小月,小米,与胖胖的龙猫在一起。朋友啊!别为我担心。如果有一天我走失了,龙猫会送我回家的……
4、《魔女急宅便》:
就像欧洲的神话故事中提到的那样,魔女到了十三岁,就必须离开家到另一个城镇定居。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魔女。于是我们的小魔女琪琪,在一个美丽的月圆之夜,带着她的黑猫吉吉,开始飞行……
5、《再见萤火虫》:
这部影片中宫崎骏只是充当编剧和原画的工作,姑且把它当作宫崎骏的作品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日本频频遭到轰炸,14岁的日本男孩清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沦为孤儿,只得寄人篱下,尝尽姨母的白眼,终于倔强的清太带着妹妹离开姨母家。他们在野外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可是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他们的身影在漫天萤火里消逝……
该动画在国内争议很大,焦点在于它反映了日本人民二战期间受到的苦难,因此有更多中国人在反问:中国人受到的苦难难道少于日本人吗?岂容日本人为自己叫冤叫屈?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看过形形色色的评论,因此我是带着某种“警戒心”看这部电影的。可是无法否认,电影本身是成功的。除了兄妹之情的刻画入木三分之外,制作水平也相当高超。
我喜欢这片子,却喜欢的惴惴不安。相信看过此片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的矛盾!在网络的"再见萤火虫"贴吧里,感动的潸然泪下者有之,怒骂此片是千年大毒草者亦有之。争论已经不仅限于电影的矛盾,还有民族的矛盾,历史的矛盾,以及已经在悄悄酝酿着的,未来的矛盾!
如果有一天,这矛盾真的导致了一种苦难,那么该感到悲哀的,究竟是日本人,还是我们?!
6、《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是一个漂浮在云彩中的岛屿,上面曾经建立了一个科技十分发达的国家——拉普达帝国。但拉普达人却神秘地抛弃了自己的乐土,隐居地面。从此再无人能回到天空之城。但是,传说中有一块神奇的飞行石,可以指示天空之城的方向……
影片开头,正在矿山工作的男孩惊异的发现一个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女孩从天空中坠下,挂在她胸前一块蓝绿色石头闪闪发光……
这部影片是宫崎峻比较公认的代表作品。很多人说,即使在《千与千寻》的巨大成功之后, 《天空之城》仍是他们眼中宫崎峻最优秀的作品。
也许是《千与千寻》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吧,我个人并不是特别喜爱《天空之城》。《天空之城》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仅仅是飞行石的咒语。短短的一句咒语居然能在一瞬间改变一切。
还记得唤醒机器人的咒语吗?里帝.拉多巴里达.乌露夫.阿里阿内斯.巴露.尼多里。还记得毁灭之咒吗?巴露斯。天空之城里的那些机器人,因为前一句咒语而被唤醒,又因为后一句咒语而遭毁灭。
不知道有没有一句咒语能让机器人的制造者——人类也能毫无反抗地遵从?有吧,我想会有的。人类的心灵深处一定蕴藏着某种共同的情感,会听从一种类似于咒语的指令而支配人的肉体,灵魂,以及人的一切。其实……想想看,现在也可以举出例子来:当你至爱的人病重之时,你不是会愿意为他或她倾家荡产,甚至付出一切吗?所以我想,能控制人类的那个咒语应该是:真爱。
真爱,需要付出。《天空之城》中最感人之处,不正是男孩巴斯明知危险,还要为了希德去冒险吗?
需要我的时候,念下面的咒语:
里帝.拉多巴里达.乌露夫.阿里阿内斯.巴露.尼多里
不需要我的时候,念下面的咒语:
巴露斯
我,愿意被你唤醒,也愿意为你消失……
Ⅲ 千与千寻主题曲的赏析
久石让与宫崎骏,两个不同领域的大师,确是一对堪称完美的组合。宫崎骏的动画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他笔下的故事充满奇幻的想象、美好的情感,与现实有着一定距离,但又处处反映着现实,像童话一般,净化世界与人们的心灵。动画里那些耳熟能详的、或欢快、或悲伤的配乐、主题曲令人印象深刻,久石让一向善于用音乐诠释各种事物,哪怕是最细微的情感,他也能捕捉到,所以,我们不需要双眼,仅仅用心去聆听、感受,便能透过音乐看到音乐里描绘的世界,听到音乐给我们诉说的故事。和其他动画配乐作品一样,《千与千寻》的主题曲《AlwaysWithMe》,甜美、轻快的女声让人感到温馨快乐,就像的小鸟清脆而欢快的叫声,不禁使人想起动画里那个活泼勇敢、单纯善良的小女孩,也是故事的主人公---荻野千寻。《AlwaysWithMe》就像一首童谣,触摸到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勾起记忆里那一份纯真,那一份童年情结。纯真与美好,就是让宫崎骏和久石让这两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所想要合作表达的东西。另外,网上的资料,多少可以参考一下啊(网络):惯用钢琴独奏与弦乐编曲捕捉影像风采的久石让,在为《千与千寻》是一张具有大气度与纤细感的琴弦和鸣之作.原声带同时收录木村弓主唱的片尾主题曲《ItsumoNando-demo(AlwaysWithMe)》。谱奏音乐时,照例运用细腻的琴键之音揣摩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琴键流转中闪耀着新世纪音乐与新古典风华,再次展露久石让以简单琴音捕捉复杂情感的独到功力,优雅而美丽的琴音里不时随着剧情坠入调皮、可爱、奇趣、踌躇、犹疑、不安、感伤的思路,并随时与掌握惊险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而繁复多变的弦乐编曲中更见久石让融会日本与西方音乐情感基调的匠心,几段昂扬澎湃的交响弦乐乐章的洗练程度也有超乎好莱坞电影音乐的水准,可说,是一张具有大气度与纤细感的琴弦和鸣之作。抄袭者请自重!Ⅳ 音乐《天空之城》表达什么意思
《天空之城》是久石让的音乐作品,作为宫崎骏同名电影中的背景音乐。悠扬,清新的旋律,与整部电影相得益彰。就《天空之城》这首背景音乐而言,音乐通过铜管乐、弦乐表达了三个阶段的追梦历程,历经考验才能到达那充满希望的“天空之城”。
一、小号和圆号——情绪激昂:
1.小号吹响,开启《天空之城》的动人乐章。小号作为本段的旋律,强烈、锐利、高亢、清脆的音色极富表现力,振奋人的心弦。圆号富于诗意,虽然没有小号般高昂但更显现出一种平和与沉稳。
2.小号似乎在表现一个具有青春朝气、生气勃勃的懵懂少年,少年心中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一路追梦,却忽略了成功背后的伤痛与汗水。
3.圆号响起,似一位长者,沉着而不失大气。欲驰骋湛蓝大海,需历经乘风破浪,圆号用其沉稳的声音对少年进行着谆谆教诲。
4.小号与圆号共同对心中座城池下了一个定义,梦想需要不断追逐,艰难险阻挡不住前进的脚步,历经考验才能到达那充满希望的“天空之城”。
二、弦乐——摸索前行:
1.竖琴流水般清新流畅的声音从指尖拨响,进入《天空之城》的第二个部分。音乐的第二段以弦乐为主,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犹如追梦少年背上了行囊开始了他的征程。
2.小提琴为旋律使整个乐章进入一个相对平和的阶段,没有了小号的锐利,加入了大提琴的低音伴奏,不仅使人的心境趋于宁静,而且还触动了悲伤的情绪,现实与希望仿佛成为了矛盾,少年开始徘徊,开始用心地思考自己的路程,思考自己追逐的代表梦想的天空之城。
3.渐渐地随着一段鼓声,小提琴音调开始上扬,旋律慢慢重现激昂,圆号加入,作为伴奏,增加气氛,表现出一种重燃的希望。经过内心的沉寂之后,希望再次重生,只要有梦,就绝不放弃。
4.大提琴表现出一种短促急切的声音,表现出一种重整旗鼓感觉。少年又再次走上追梦的路程,直面未来的险途。之后的小提琴又归于平静,但没有丝毫的哀伤,是少年历练后,成熟稳重的表现。
三、大提琴和长笛——得来不易:
1.小号再次吹响,但没有开始的高亢激扬,相反,多了一份柔缓,黎明之景浮现眼前,远方的红日冉冉上升。大提琴低沉的声音作为旋律,长笛为织体,沉重中又含着轻快。因为有了之前的经历,少年对自己的目标有了新的理解。
2.当到达自己梦寐以求的,天空之城时,并不是欣喜若狂、激动万分,而是一种复杂得情绪,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千难万险,压抑着自己怀疑眼前的一切是否真实,最后尾声的浓重一笔,是少年张开臂膀,拥抱这属于自己得来之不易的一切。
(4)宫崎骏电影歌曲赏析扩展阅读:
音乐《天空之城》的内涵:
1.久石让创作的《天空之城》是在描绘一个追梦的过程,映射人生追逐梦想,要经历磨难,要坚持不懈,要踏实冷静。不同的乐器根据其音色在每段音乐中表达了不同的感情,叙述了人在不同阶段的情感经历,将复杂得情绪表现得十分巧妙。
2.《天空之城》婉转而悠扬,却又孤单而悲伤。其在音乐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众多音乐家的青睐,出现了多种版本的《天空之城》,有钢琴版、吉他版、交响乐版、八音盒版、吟唱版等。尽管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表达的思想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