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电影《无问西东》
很久没有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发现在电影院里所有观众都静静地坐着等待所有字幕滚动播放,含蓄地鼓掌。在进场之前,我一直误以为这是一部文艺片,极其沉闷晦涩的那种类型。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如此,导演仍然用了一些生动的故事,有煽动性的对白,以及符合类型片节奏变化的手段,让观众不用太费力就能走进她想要描绘的世界里。
Ⅱ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哪些台词值得品味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电影《无问西东》里有哪些台词值得品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无问西东》讲了什么呢?它像是一阙横跨百年的命运交响曲。撷取百年时空,四代人,陈述他们的起伏,各自的悲欢,让我们看到冥冥之中,万事皆有因果,众生皆有宿命。电影里有哪些台词值得品味?
1、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2、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3、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4、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5、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我们要去当兵。
6、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7、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
8、你怪她不对你真实,可你给她真实的力量了吗?
9、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
10、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11、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12、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部电影和《芳华》相似,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看的电影,它是一种属于特定人群的情怀,但是这些经典的台词,却可以适应所有的人,或许哪一天你会突然想到其中的哪一句话,就是它给了你力量。
1.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2.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3.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4.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5. 你怪她没有对你真实,可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6.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电影《无问西东》用四段不同时空的交叉叙事,讲述了4代文人在不同特殊时代下的命运与选择,用时代的悲凉衬托起人性中因着对崇高和善的执着坚守而绽放的璀璨光芒。看完这部电影,妈妈我觉得,这本电影里面的几句经典台词是在孩子成长过程的绝好教育范本。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做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他:你别怕我就是给你托底的那个人。当孩子面对身边人诸多的期望时,做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他:
我们想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你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当孩子开始思考人生的不确定性时,做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他:什么是真实,你们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
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当孩子渐近成年时,做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他:原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原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1.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2.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3.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4.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5. 你怪她没有对你真实,可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
6.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1.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2.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3.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4.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5. 你怪她没有对你真实,可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
6.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Ⅲ 《无问西东》最后的旁白什么意思
在结尾的时候,演员张震有一段将近三分钟的独白,也深刻的总结了电影里四个故事,而最经典的一句就是: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震本人也表示这一段是自己拍摄过程中最走心的一刻。总体来说,这句话是面对人生应该有的一种态度,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在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但是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就辜负了自己的大好青春,这是如今很多年轻人应该反省和改变的地方,即便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也应该像影片中台词说的那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Ⅳ 无问西东的影片台词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台词,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大家知道优秀的台词都具备哪些特点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无问西东的影片台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2、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3、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4、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5、把自身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6、一生太短 一瞬好长,我们哭着醒来 又哭着遗忘。
7、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身的真实。
8、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不问西东。
9、不知道自身想要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自身不要什么。
10、我只知道啊,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身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11、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12、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13、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为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你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的忘了自身的珍贵。
影片评价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身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这是影片的思想主旨,也是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四个字的理解与表达。
此外,从片中可以看到许多别具匠心的细节,例如:片中角色真实且自然的装扮和道具,在时代流转间别具错落美感的季节更替;再比如,沈家门庭上高悬的“三代五将”匾额的一个定格镜头,清晰交代了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让沈氏母子入情入理的抉择让人动容。最为加分的莫过于片尾的七分钟“大彩蛋”,在影片中悄然出现的如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与清华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人物被一一定格介绍,既凸显时代风骨,又引发了观众的集体共鸣。
《无问西东》正是由心而发地用一种致敬的姿态,解构一所百年名校的精神传承,为观众交出了一篇与众不同的“命题作文”。尽管它并不完美,甚至有不少稚嫩之处,但作为一部青春类型片,《无问西东》的真诚与勇敢,对得起电影的片名。无论是拍片子还是做学问,都需要一种不为外界所惑、不为风险所缚的探究精神(南方日报评) 。
Ⅳ 《无问西东》最后的旁白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面对人生应该有的一种态度,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在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但是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就辜负了自己的大好青春,这是如今很多年轻人应该反省和改变的地方,即便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也应该像影片中台词说的那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拓展资料:
《无问西东》是由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李芳芳自编自导,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领衔主演的剧情片,于2018年1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几个年轻人满怀诸多渴望在四个不同的时空中一路前行,他们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抉择。吴岭澜(陈楚生饰)出发时意气风发,却很快在途中迷失了方向;沈光耀(王力宏饰)自愿参与了最残酷的战争;王敏佳(章子怡饰)因为虚荣撒了小谎,陷入被众人唾骂的深渊;陈鹏(黄晓明饰)把爱情摆在了理想前面,张果果(张震饰)身处尔虞我诈的职场。
参考资料:网络_无问东西
Ⅵ 如何看待电影《无问西东》
电影《无问西东》中,那个时代的一幅幅画面、青年们一颗颗赤诚的心,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Ⅶ 无问西东:尊从本心,你最珍贵!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字幕:谨以此片献给最珍贵的你。
那么,谨以此文献给最珍贵的你!
半个月前,《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在自媒体上刷爆朋友圈,大号小号推出的文章关键词,离不开无问西东。
有从占星的角度,以天蝎座的绝决来解读许伯常与李淑芬、陈鹏与王敏佳的爱情;有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吴岭澜学业选择的故事;也有从教育的角度,来赏析历史文化长河中灿若繁星的文学家、作家、教育家、科学家、数学家、艺术家们,所引领的自由的学术氛围。
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电影?又是爱情,又是教育,又是爱国,又是大师,各种个性鲜明的人物在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这部电影仿佛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给了我立体多面的印象,然而,真正起心动念,是在很多公众号里看到吴岭澜与梅贻琦的一段对话而触发的。
梅贻琦问:“你读书为何?”
吴岭澜迷茫地答:“只知读书是对的。”
梅贻琦又问:你英文国文都是满分,物理却在不列,为何选实科,而不选文科。
吴岭澜道:“ 最好的学生都是学实科的。我只知道,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觉得踏实。”
梅贻琦答他:“ 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 ”
吴岭澜又问:“什么是真实?”
梅贻琦答道:“ 真实就是,你看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
这段话抚平了心底的焦躁,瞬间,与我的生活体验链接上,感到被疗愈。
作为学生的吴岭澜,考试不列,他迷茫着,他烦闷着,他远离人群,独自思索,他面临的是学文学理的人生志业选择,
作为职员的我,过了求学阶段的我,面临的是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
我像吴岭澜一样,他认为学习就是对的,我认为好好工作就是对的,义无反顾选择了普罗大众价值观里正确的职业。
正常人都会这么选,应该这么选,在我这里,没有选的迷茫,却深刻体会到忙碌的麻木。
最初,我仿佛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工作中,待人接物时时刷新着三观。每天在各种事务中穿梭,忙到夜深人静时,看着完美的工作成果,有一种沉甸甸的成就感。
披星而去,戴月而回,我很充实,也很安心,脚踏实地工作着。
然而,加班、加班、加班,回到家,扑到电脑上,继续工作。渐渐与孩子交流少了,他成长中的惊喜,一概不知,甚至于,透支身体之后,将积压的负面情绪,狂撒在家人身上,让他们承受我的情绪压力。
与朋友互诉衷肠少了。在单位,忙得陀螺般转,晕得没空听;回到家,累得骨头散架,没精力听。每天例行聊几句,也只是习惯,没一丁点精神头,没一丝心力,去畅谈人生,把酒言欢。
当某一天,看到弱小,心里无感,不同情,不优越,我明白,麻木了。
每天淹没在繁琐的事务中,不停地连轴转,才不至于淹死,找不到可以停下来思考的时间。开始,我只是像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坚守着岗位,以便让机器运转,后来,渐渐地成了机器的一部分,无思想,无感情,机械又冷冰冰。
铺天盖地的焦虑替代了最初的成就感。
为何?选择了世俗刻意给得标准答案,拿到满分,而我越来越不快乐?
我不再是我。
那一刻,我如吴岭澜一样,陷入了迷茫,每天都在思考着,试图从哲学、历史、心理等角度,探寻答案。每天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尝试自己去分析自己,找到原因。
直到某一天,我跟随冥想音乐,看到内心一片黑暗,有一个小女孩,双手环抱着膝盖,埋着头,默默流泪,她孤单、无助的坐在幽黑的空间里。
我流着泪从冥想中回过神来。
我逼自己做出世人按部就班,功成名就的选择,忽略内心的声音,忽视心灵的警示,弃她的哭声于不顾,直逼到自己心硬如石。
放下,我顺从内心,做出选择。
我依然忙碌,工作的忙碌试炼着我的珍贵,让我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独一无二。在忙碌的间隙,停下来,看云卷云舒,不觉得浪费生命;忙里偸闲,与家人朋友话痨时,流动着爱;工作出错时,不再苛责自己,有重头再来的气定神闲。
我的焦虑消散了,我做什么,内心都充溢着安祥喜悦。
听从心的呐喊,拾捡起的遗失的灵气,擦拭着自身的珍贵,我成了我。
在电影院里,我哭得稀里哗啦,用掉了一包纸巾,引来旁边观影人不时侧目。
吴岭澜去清华图书馆,站在众学子中听泰戈尔的演讲,他听着泰戈尔的追问:你们认识自己的心吗?他看着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等,他们自信而笃定。吴岭澜茅塞顿开,选择了文科留校任教。
我哭了。为吴岭澜,尊从本心,只问真实,无问西东。
当看到战乱年代,西南联大由一砖一草地建立,看到文化大师们带着学生习地而坐,探讨学术,追问人生时,我热泪盈眶,艳羡着可以与大师零距离接触的学子们,那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人性的师生交流,这才是教育呀!
我哭了。为名家们,尊从本心,只问自由,无问西东。
当沈光耀大声地重复教官的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当他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险,驾驶飞机,给因战乱而饥寒交迫的孩子们,空投食物时;当他在激战中,驾着飞机英勇地冲向敌军航母时, 我哭了,为沈光耀,尊从本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当看到陈鹏将被批斗至毁容,差点丢了性命的王敏佳带到家乡小村隐居,他抱着王敏佳说:“我什么都不怕,我最怕你往下掉时,把我推开。” 我哭了,为陈鹏,尊从内心,只问深情,无问西东。
当看到张果果,面对职场的尔虞我诈,为了个人利益而没有道德底线的恶性竞争时,他选择了回以善意。 我也哭了,为张果果,尊从内心,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忙碌的现代人,日复一日地被生活的洪流推搡着机械向前,被世俗欲望引诱着,被现实强大的恶意拷打着,遗落爱的初衷。
有多少人在追逐权利、金钱等欲望的怪兽时,于一念之间,被吞噬,而陷入黑暗的深渊,在心灵的煎熬中迷失了自己。
又有多少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毫无抵御,被苦难的巨轮辗压至粉身碎骨,在怨念中丢掉了心里那一点光亮。
我们万事要问个明白, 问个所以然,得到世俗认同的通行证,却丢失了自己最珍贵的部分:做最真实的自己。
吴岭澜在迷茫中,只问真实;沈光耀在国难中,只问勇敢;陈鹏在感情中,只问深情;张果果在职场中,只问初心。
他们无问西东,保留了自己最珍贵的品质,做回了自己。
安妮宝贝曾写过,有些人在现实中时时以谈论显示聪明,但同时刻薄而自傲。有些人野心过大、欲望过剩,因此他们的世界受限而狭小。有些人单纯、质朴、懂得了苦难而能够温柔善待他人。有些人适时微笑、适时沉默。有些人看起来普通而平凡,却小心翼翼守护着心中的无价宝珠。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Ⅷ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一段话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的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Ⅸ 无问西东的电影中,最后张震的独白全文是什么呢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集结了很多明星,比如章子怡、黄晓明、王力宏,还有张震,其中奶茶妹妹也参演了,不过这部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最后张震的那段独白。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句话是张震在电影结尾时说的,却意外成为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其实张震在结尾的时候念的那段独白是与影片开始的独白相呼应的,张震在后来的采访中也说过,这个角色很有难度,当时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演不了,但是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和表演方式,再加上感同身受,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角色。虽然人物表面看起来起伏不大,但张震在电影尾声的一段的独白,无疑将四段故事的感动推向最高潮。
Ⅹ 也许我们都误解了《无问西东》:这个时代不缺感动,缺的是.......
《无问西东》上映和它的剧情一样一波三折,韩寒不经意间的调侃让人在笑过之后更是不胜唏嘘:
这部清华大学的校庆片,“拍完辗转六年终于上映,最终献给了北大120周年校庆。”
然而,一部六年前就杀青的电影,却在上映的短短几天内从默默无闻到刷爆朋友圈,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有人说它是一部青春片,四代人绚烂的青春、与命运的抗争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正如电影的英文名所言:forever young。
有人说它是一部文艺片,如果说《芳华》展示了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无奈挣扎,本片则用时代的悲凉与扭曲衬托起人性中的璀璨光芒。
有人说它是一部校庆剧,展现了大师辈出的清华大学之前世今生,温暖感人,也许影片也寓意着清华的精神永远年轻。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又凭什么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 感动 。
感动于吴岭澜的真实,感动于沈光耀的盛放,感动于陈鹏的深情,也感动于张果果的初心。
影片结尾,几乎所有人都安静地看完字幕。
然而,若论感动,恐怕它非登峰造极之作,同期上映的《神秘巨星》就略胜一筹。
影片结束的时候,眼眶没有湿润,思绪却有万千。
我似乎看到了影片背后一个更大的野心:
让人重新学会思考
是的,这个时代不缺感动,缺的是思考。
情怀的鸡汤只能带来一时的共鸣,对于人生的思考才能让生命回归真实,让思想生根发芽,让精神薪火相传。
什么是无问西东?
影片想表达的似乎是 不问他人,不随大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从吴岭澜(陈楚生饰)开始,听从内心的声音,弃理从文,成为一名文科教师,辗转到西南联大,在战火中遇见了沈光耀(王力宏饰),这份精神便得以传承下去;
沈光耀因为听从内心的声音,以身报国,在空军训练期间,经常为小镇难民空投物资,养活了小镇的孩子,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核物理学家的陈鹏(黄晓明饰);
陈鹏因为听从内心的声音,在那个集体疯狂的年代,救回了王敏佳(章子怡饰),教育了李想,李想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听从了内心的声音,救活了一对夫妇,也就是张果果(张震饰)的父母;
张果果在随父母扫墓时听到了李想的故事,最后听从了内心的声音,拒绝了诱惑,向四个新的生命伸出了援手,影片最后的那段话似乎也是这种精神的传承。
至此,影片充满了文艺情怀、家国情怀、理想情怀,但在我看来,这只是字面之意, 无问西东的深意应不止这碗浓浓的情怀鸡汤。
“无问西东”来源于清华校歌第三段:
什么意思? 器量与见识为先,之后才是学问与技巧;要树立道德的标杆,提出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开山立派,就要超出传统东西学的框架,海纳百川,融会贯通。
通俗地说:
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你的天赋、能力、学识、家世、财富,而是你的胸怀、你的视野、你的价值观。
记得高晓松就曾经说过,名校是国之重器,自己有一次去清华演讲,结果学生问他的问题是,毕业后应该去国企还是私企,他觉得一个清华的学生关心的居然是这样的问题,言语中透露出对新一代的忧虑和失望。
四代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不只是因为他们听从了自己的内心,而是因为他们摈弃了世俗的思想桎梏,找到了“器识”,这才是这个时代平凡的伟大。
四代人的故事,其实就是四个关于人生的选择。
在实用的理科和喜欢的文科之间,吴岭澜选择了文科;
在家学与国难之间,沈光耀选择了国难;
在舆论与善良之间,陈鹏选择了善良;
在输赢与爱心之间,张果果选择了爱心。
前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战火纷飞、多灾多难、个体渺小的年代,我们都依然有选择的权力;
最后一个故事则告诉我们,即使到了个体崛起、自由奔放的年代,我们都依然面临艰难的选择。
今天的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讲了太多的输赢,却忘记了对错。就像《后会无期》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说的:
在前阵子热播的《军师联盟》中有一段曹操选接班人的故事,他给两个儿子出了一道考题,命他们从不同的城门,分别送令旗给出征大军,未及时送到的军法处置,但同时他又下了一道命令,令守城将士不许放任何人出城,结果曹植在杨修的建议下,杀了守城士兵及时将令旗送到,而曹丕在司马懿的点拨下放弃了任务。
当然,考题的真实意图是看一看谁会为了赢而不择手段,而谁能够即使输也坚守底线。
在故事中,很多人看到了封建政治斗争的残酷,包括曹操的残忍、杨修的激进和司马懿的睿智。
然而,这个故事其实也是一种人生选择的智慧。
“器识“之所以为先,因为它关乎对错,而非利弊,更不是输赢。
100年前,学者梁济在自杀前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那是几代人的焦虑,而现代人焦虑得更多的是“我会变得更好吗?”就在前两天,80后创业者茅侃侃因创业失败而自杀。前者杀身成仁,后者因输赢而逝,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真的需要反思,什么才是好,什么才是真实。
追随内心不是随心所欲,不是麻木的踏实,而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愿你我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把对错摆在输赢的前面,坚守住心灵深处的善意和底线。
电影的开头,张果果的母亲说:现在的人呐,怎么都这么坏了。在张果果听来,是那么的刺耳。
在现实生活中,讲情怀、讲理想、讲善意,不知何时变成了一种幼稚,抑或虚伪。
“无问西东”之难,在于世俗的强大 ,即使在思想如此自由的今天,我们也往往因为舆论而选择主流的专业、稳定的工作、务实的婚姻。比如在高中时理科更强的我选择了文科,不知多少次被人质疑,又有多少人坚定地认为只有不会念书的人才会选择文科。
在那个人人单纯和善良的年代,雷锋精神只是高尚,在这个讲求理性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时代敢于坚持雷锋精神才是真正的伟大。
是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变得令人羞耻,限制我们想象的不是贫穷,而恰恰是人生意义的缺失。
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因触怒了众神受到严厉的惩罚,要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当每次快到山顶时巨石又会滚下山去,他需要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追求内心的选择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会幸福,而《哈佛幸福课》却给出了心理学上的答案:
快乐是短暂的愉悦,意义是长期的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感。要获得幸福,就不能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思索,通过对人生的思索,你才会明白什么是对你最重要的事,要做什么选择才能让你的人生更幸福。
意义的可贵正在于 让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让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也许茅侃侃看了这部电影,听了这一段话,就不会轻生了。
这些人止步于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追求,每天过着重复而的生活,他们的精神死于世俗的潮流之中。
相反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不断思索着人生的意义,追求着有意义的人生。
一个老人在七十三岁的高龄,被自己的经纪人骗光了所有的财产,却再次背起吉他,唱出了:“万物都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一个同样七十三岁的老人,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刚刚出狱时,面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人生困局,却走上哀牢山,种起了橙子,到85岁的时候,他的褚橙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而终于爆发。
他们的生命因为对意义的思索和追求而永远年轻。这不正是对本片主题最好的诠释: forever young。
诚如影片最后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