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是那一部那年拍摄的
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戏剧纪录片《定军山》,此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谭鑫培主演
剧情是曹将张郃攻打葭萌关,老将黄忠向诸葛亮讨令拒敌,诸葛亮因他年老而不允,黄忠当场舞刀、断弓,于是讨得令箭杀退张郃,并乘胜攻占曹军屯粮之天荡山。黄忠愈战愈勇,又智斩敌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曹军重镇定军山。
中国电影一经问世便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许是天作之合,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居然是与国粹京剧的结合,剧目竟然还是颇具象征意味的《定军山》,一代名伶谭鑫培也就成为中国第一位涉足影坛的表演艺术家。
所以,尽管这部只用一架手摇木壳制摄影机摄制的无声影片已无拷贝可观,但其在电影史上的显赫位置却是独一无二的。
(1)中国无声电影时期现场演唱歌曲扩展阅读:
无声电影历史
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默片艺术大师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
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
无声电影,亦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电影诞生之后,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
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
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磺》(1926)、《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无声影片注定要被有声电影淘汰。
『贰』 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四位绝色美女,你绝对一个都不知道呢
民国时期的美女们都是真正美女,她们的美丽惊艳了整个时代,她们的故事被奉为传奇。
那个烟火年代,这些曼妙的女子凭借着个人的超强演技,感染过荧幕下的很多观众,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阮玲玉
周璇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在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她拍摄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成为演艺界的一颗耀眼之星。
周璇性情温和,性格内向,行动举止和待人接物都比较稳重。她很单纯,很天真,很朴素,是一个本分人。
『叁』 无声电影的现场音乐
播放默片几乎时时都需要现场的音乐,1895年12月28日,在卢米埃尔电影于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现场钢琴师。一开始,人们一直认为音乐不可或缺,对气氛或培养观众情绪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镇或住宅区的戏院都有琴师。在1910年代开始,很多大城市开始有管乐师,或整队管弦乐团。大量的戏剧管乐和调音器,都能够有效刺激观众的情绪。
给默片的乐谱多是即兴创作的。可是当播放正片变得非常普遍时,由琴师﹑管弦乐师﹑指挥和戏院本身演奏的默片音乐,便汇集起来。1915年,格里菲斯的划时代大制作《一个国家的诞生》时,几乎所有的乐曲都是由J.C.比尔撰写的;由那时候开始,原创﹑专为该电影而写的乐谱就愈来愈普遍了。
在默片的高峰时期,电影制作是雇佣最多乐师的行业(至少在美国如此)。而有声电影的出现,加上当时正值大衰退时期,他们的生计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很多国家的电影业界都尝试用其他方法把声音带入电影。在巴西,早期的电影配有清唱表演﹑小型歌剧,或有歌手在后台配合唇形唱歌。在日本,电影除了有现场音效,还有辩士(弁士),为电影作出现场的配音和评论。弁士成为了日本电影的重要元素,他们也为外国电影(大部份是美国电影)提供翻译。他们的受欢迎,是其中一个默片在1930年代仍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像卡尔戴维斯这一类的作曲家,就是专门为默片制作管弦配乐的。
『肆』 有声电影简介及详细资料
有声电影是指有声音同步播映的电影,和无声电影相对。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后可靠的同步声音技术才逐渐成熟并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发行,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19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在美国,有声电影使好莱坞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欧洲很多电影制作人和批评家对新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过多的对白会削弱无声电影特殊的美感。在日本,流行电影通常是无声电影加现场表演,因此有声电影发展缓慢。在印度,声音成为该国电影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
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贝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
随着技术发展,有声电影的制作渐渐形成可能,但初期有声电影对大众来说是个全新的玩意儿,许多大片厂并不看好这块市场,深怕会流失已固定的观众群,此时华纳兄弟的电影公司正面临倒闭危机,因此他们将有声电影当作赌注,拍摄爵士歌手,没想到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因为广受观众欢迎其他电影公司也群起效仿,自此有声电影的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
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已以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电影由无声发展为有声时,为了保证还音质量,拍摄和放映的运转速率从原来每秒16格画幅改进为每秒24格画幅。由于有声电影的产生,电影由无声期的纯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结合的艺术。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迪生耗费了两年精力,才研制成功有声电影机。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著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8年7月6日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著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像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 。
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 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 *** ,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1895年电影诞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伟大的哑巴"。为了弥补这个"哑巴"的缺憾,人们想了种种办法让它"说话"。刚开始 ,电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时候让配音演员站在幕后说话。这种方法采用了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后来,有人又想出一个办法:在电影放映现场进行音乐伴奏。这个办法比较受欢迎,曾风行了将近三十年,直到有声电影产 生才结束。毕竟这些办法只是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问题。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应时而生 了。
真正的有声电影是 1928年7月6日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拍摄的《纽约之光》,同年有声电影进入中国的高级影院。其实在真正的有声电影诞生前,我国就进行过有声电影的实验放映,并对有声电影的前景进行过讨论和论辩。
1914年,上海维多利亚戏院放映了一次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因属实验性的,故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
当代电影的录音方式包括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两种方式。两种录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现在很多电影正是这么处理的。
随著录音技术的进步和数字音乐的兴起,音效师不但能够让观众倾听日常生活里不可能亲耳听到的音响,甚至可以为影片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别是在科幻片、灾难片等电影中,数位技术不仅仅用在画面上,也用在了声音上。
1、对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影响。
2、即兴表演几乎完全消失。
3、戏剧电影牢固确立了发展优势。
4、歌舞片的出现。
5、影响了好莱坞电影的扩张。
有声影片的发明历程
有声影片并不是一种新鲜的事物。远在1899年,电影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已经能够发出一些声音。卢米埃尔、梅里爱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经天真地利用在银幕后面说话的办法,使得电影带有声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经举行过几次歌唱片的放映会,同时,巴隆和劳斯特则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声画同步方法。
在20世纪开始的第10年代里,法国亨利·约利和高蒙的努力已经有了成就。同时爱迪生和阿克托封在美国,海普华斯、劳斯特和威廉森在英国,麦格努森和保尔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也获得同样的成果。
但是,此时电影还始终停留在无声艺术的阶段。人们已知道如何将动作和台词同步起来,利用压缩空气来扩大声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剧院的6000观众都能够听见,可是,发出的声音却带有浓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员必须将他们嘴唇的动作同留声机唱片"重现"的声音设法配合起来。到1914年,有声电影几乎已被放弃了。
留声机是从电话机产生的,而电话机本身则又是从电报机发展出来的。无线电报--和电影几乎同时发明--和以后无线电广播的发展,使有声电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通过"扩音器"的电气录音和"三级真空管"(李·德·福尔斯特发明)的音响放大办法而获得解决。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于是成了有声电影机专利权的占有者。
这些专利权当时被两大集团,即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和德国的"A.E.G.--托比斯公司--克兰影片公司"所垄断。
"西方电气公司"曾向一些同样受摩根银行控制的美国大电影公司提议用它的录音方法。但这些公司对这种危及好莱坞霸权的有声电影不愿接受。
"西方电气公司"在失望之下,转而向华纳兄弟接洽。后二人创立的小影片公司当时方收买了"维太格拉夫"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个由15家影院组成的小放映网。
这两位制片人对于在电影院里用扩音器来代替管弦乐队的方法很感兴趣。在他们初期摄制的有声片中,用"维他风"有声电影机发出的音响还只限于一些音乐和一些喧闹的声音。
"华纳公司"虽然和它的两个明星--男演员约翰·巴里摩尔及狗明星林丁丁--订了契约,当时仍处于将要破产的状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决定冒险摄制一部由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这部有声片的成功,对继续制作这类影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华纳兄弟当时用最后的资本来拍摄这部影片,它聘请了游艺场的著名歌手阿尔·乔生,由没有什么名望的阿兰·克劳斯兰德来指导他的演出。影片剧本和杜邦的影片《巴鲁希》有些类似,叙述一个贫穷的犹太歌手成名的经过,借这个主题,片中穿插了许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调。
这部影片获得了很大成功。它在美国的上映收入达350万美元,几乎接近于《宾虚》一片所创造的纪录。但后一纪录,不久就被华纳公司另一部由阿尔·乔生主演的新片《歌痴》所打破,这部影片的上映收入达到了500万美元之巨。好莱坞其他公司看到这种辉煌的成就,也开始寻求有声电影的专利权。威廉·福斯已经有了一种根据德国的发明转化出来的"摩维通"。其他一些公司也不得不接受"通用电气西方公司"所提出的苛刻条件。不久洛克菲勒所控制的无线电公司也研究出一种"福托风"有声电影机,但受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洛克菲勒财团为了利用这种有声电影机,特地在好莱坞设立了一家新的电影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这是把"百代影片贸易公司"、"互助影片公司"、"三角影片公司"这些旧公司和一个很大的过去经营游艺场的联营公司--"凯斯-奥芬公司"合并在一起、并由各无线电公司(如"C.B.S."、"马可尼"等)予以支持的一家公司。
1926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A.克罗斯兰导演)。
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1928年7月6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至1930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
在导演中间最先适应有声片制作并拍摄出富于创造性影片的有:R.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观镜头的《化身博士》(1932),L.迈尔斯东的《西线无战事》(1930)和《头版新闻》(1931)、刘别谦的《爱情的检阅》(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维多的《哈利路亚》(1930)。卓别林也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1940)。
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1912年开始相继建立的。随着1928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它们包括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
1927年10月6日,阿尔·乔尔森在今天开始上演的一部有声电影《爵士乐歌星》中担任主角,声音稍微有些呆板,不如电话传送的清晰。演员的动作与他们的语言脱节。声音没有像在广播里那样抑扬顿挫。但不管怎样说,这是一次首创。
《爵士乐歌星》的情节部分地反映了乔尔森真实的一生。像他所扮演的主人公一样,乔尔森出身一个犹太家庭,这个家对爵士歌手的职业是很不满意的。乔尔森同父母的疏远及随后到来的飞黄腾达是这部影片的紧张和动人之处。他扮演黑人,深情地演唱了圣歌《柯尔·尼德里》和《妈妈》。沃纳·厄兰和龙金妮亚·贝瑟尔分别扮演父亲和母亲。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套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 *** ,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晴》于 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大观楼影院始建于1905年,在这之前,它还有大亨茶园和马思远茶楼两个前身。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当时,它的第一任经理任景丰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的诞生。
上世纪30年代,大观楼第一次实现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购买法国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机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 *** 《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宽银幕电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体电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银幕影院。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大观楼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
都柏林国际电影节
每年3月在德国首都都柏林举办,为期10天
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1974年创办,每年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
1961年创办,每年5至6月间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举办,为期8天
柏林电影节
1951年创办,每年2至3月间在德国柏林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斯图加特动画电影节
1988年创办,每年1至4月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为期5天左右。
莫斯科电影节
1959年创办,每两年一次,7至8月间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嘎纳电影节
1939年创办,每年5月在法国嘎纳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1979年创办,每年11至12月间在法国南特举办,为期6天左右。
蒙比利埃电影节
1978年创办,重点放映中国电影,有"中国电影节"之称。每年2至3月在法国蒙比利埃举办,为期6天左右。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1970年创办,每年1至2月在荷兰鹿特丹举办,为期10天左右。
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
1972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5至6月间在克罗埃西亚首都萨格勒布举办,为期5天左右。
蒙特卡洛国际电视节
1961年创办,欧洲最重要的电视节之一,每年1至2月在摩纳哥公国的的蒙特卡洛举办,为期10天左右。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1990年创办,每年1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为期9天左右。
威尼斯电影节
1932年创办,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每年8至9月在义大利威尼斯举办,为期两周左.
有声电影是一款非常酷的图像/声音录制软体,它充分利用windowsphone7.1 SDK套用中还可以编辑图片时间间隔,以及插入新图片等等特性介绍:同时记录声音和图像,以及互相的时间关系(芒果SDK新功能)逼真回放重现记录时的场景套用内直接取景拍照(芒果SDK新功能)合成/输出微软Powerpoint档案自由编辑图片声音相对位置,增删图片多种录制品质选项,以适应不同套用场景集成对简繁中文和英文界面的自动适应。
系统要求: wp7.0、wp7.8、wp8.0
『伍』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
《乳娘曲》
上世纪的1926年12月22日,由包天笑、卜万苍编剧、导演,由杨耐梅、龚稼农主演的故事影片《良心的复活》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举行了首映式。影片获得好评自不必说,单单优美动听的《
乳娘曲》,就令人们反复赞叹。然而,当时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此曲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它”即是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
故事影片《良心的复活》是著名作家包天笑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改编的,保持了原著的故事结构,但情节和人物、地点等完全中国化了。当年的男主角龚稼农在其《龚稼农从影回忆录》讲述了这首歌曲产生的大致经过:“《良心的复活》……如《少奶奶的扇子》一样,更中国化一些。默片时期的插曲,观众自然是听不到剧中人的曼妙歌声,只能借字幕的介绍了解剧中人张动的嘴唱些什么。《乳娘曲》的作词是谁,已记不清,作曲则是民国初年红遍江南的平剧青衣冯子和。此时这位冯先生已双目失明,生活极为潦倒。所谓作曲,是由卜万苍把歌词逐句、逐段念给他听,由他根据词意轻轻哼出,由我和汤杰用简谱记下来。至于卜万苍为何不请教当时的作曲家,而去请这位冯先生,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支曲子倒是相当悦耳动听的。为了练这支《乳娘曲》耐梅很下了一点功夫的。卜万苍更邀汤杰、朱飞、王吉厅、萧英和我临时组了一只小型国乐队伴奏,每天晚上去冯子和家练习。另一方面,他们还特制了一堂与片中唱《乳娘曲》完全相同的布景,搭在中央戏院的银幕后面。正式登台时,耐梅的化妆完全与片中一样,等到电影放映到耐梅坐在客厅里唱歌时,银幕升起,舞台灯光渐亮,我们的小型国乐队便在布景后面演奏起来,耐梅也就做着片中相同的表情,轻展歌喉。唱完了,银幕下降,继续放映。时间虽仅仅三分钟,却卖座空前,首创明星随片登台演唱的先例。”
此歌词作者包天笑(1876—1973年),江苏吴县人,小说家、翻译家、编剧。辛亥革命前到上海,主编报刊,撰写、编译小说。1925年应明星影片公司编导郑正秋之邀,开始为明星公司编写电影剧本,并担任明星公司编辑主任。著名的作品有《空谷兰》、《梅花落》等。
此歌作曲者冯子和(1888—1941年),本名旭初,字春航,江苏吴县人,京剧演员。自幼从父学习青衣、花旦,12岁正式登台演出,一举成名,后来和王瑶卿并称为“北王南冯”。因深感艺人无文化之苦,发奋读书,研习英语、西洋歌曲和钢琴等。他主张戏曲应以改良社会和进行通俗教育为己任,在艺术上富于创新精神。他演出了许多时装京剧,受到热烈欢迎,但是他对于社会上带有侮辱性的“捧角”行为,洁身自好,不为所动。“五四”运动时,上海人民声援北京学生,冯子和首先罢演,并创办了伶界救国十人团,表示“责任所在,万死不辞”。中年后脱离舞台授徒,桃李颇丰。晚年从事编剧,作品有《姊妹花》、《温如玉》等。
前些年,为了进一步了解《乳娘曲》创作的前后情况,我曾专程去南京访问了时逢88岁高龄的冯老先生(冯子和先生的子嗣)。他不仅为我吟唱了《乳娘曲》,还回忆并提供了冯子和先生当年创作这首歌曲时的有关情况。他说:“那个时候杨耐梅到我们家是有人介绍来的,他们把词拿来找我父亲,我父亲也没有搞过这个东西,说编编看吧。编了以后一听,他们说很好嘛,那么就唱吧,就这么唱起来的。杨耐梅一个人先来学,我父亲口传心授,旁边可能有人录谱,然后再带了乐队来。不是个小乐队哟!乐队人蛮多的,我记得我们上海的住家天井里头都坐满了,一直到大门口外头都有好几个人站着。这首歌用的是苏北民歌的曲调,杨耐梅是广东人,但是这首歌是用苏州话唱的,为了上海人能听得懂”。
“那天她演出我也去看了,正好演到摇篮摇小孩的时候,那个幕拉开了,她唱,唱完了大幕闭上,再看电影,这在电影史上恐怕是第一回吧。那次是很轰动的,没有这样唱的,这是首创,也可以说是别出心裁的。我是1917年生人,那时候我也就不到十岁吧,很小,但是他们唱的时候我在旁边听着,熏陶熏陶也就会了。其中最好听的就是‘金钱呀,拆散了人家母子不相逢;阶级呀,你把我的娇儿送了终’这两句,我们师兄弟经常唱。我父亲写这首曲子的时候,已经不唱戏了,他是激流勇退,我们行话叫做剁网子。”法国确认自己的第一首电影音乐作品是圣·桑1900年为影片《刺杀居易兹伯爵》所写的音乐,而那时已经距离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将近30年,其理由是:这是专门为一部电影所写的音乐,而不管这部电影是有声电影还无声电影。所以,我们不应当把无声电影时期为电影所写的歌曲和乐曲,划分在电影音乐之外
『陆』 音乐在影视电影中起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1、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2、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生动,可以为电影加不少的分数。
3、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4、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5、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6、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