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谁知道法国老电影《红气球》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吗
很有眼光
这部短片获得了1957年 英国学院奖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法国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我个人认为得奖的原因是因为导演很好地从孩子的心理角度来讲述了故事
这于成人世界的成年人来说是很难的
具体表达的主题应该是那种童年的感觉:得到气球的喜悦,拥有气球的自豪,气球带来的烦恼,别人对气球的不理解,发现气球有魔力时的惊奇,失去气球的委屈和失落,还有最精彩的最后所有气球都过来了的感动.......
总结来说就是这个只有30多分钟的小短片成功地将我们这些大人们都带回了曾经的那个童年时代,看了的人都回忆起了当时的那份感动。
其实童年不管如何,都是我们记忆中的财富.....
❷ 《爱乐之城》致敬的18部经典影片
《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以复古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当代故事,片中大量致敬了影史经典影片,其中最集中的一段就是片尾的幻想片段,配乐名称是“Epilogue”,咱也可以叫“假如男女主角在一起”。
《百老汇旋律》(Broadway Melody of 1940,1940)
在《爱乐之城》的幻想片段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在星光点点的水面上翩翩起舞,这一幕参考了《百老汇旋律》中的经典片段。
《百老汇旋律》剧照
《爱乐之城》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
虽然不是一部歌舞片,但《卡萨布兰卡》多次出现在《爱乐之城》中。
比如,艾玛.斯通的房间墙上贴着《卡萨布兰卡》女主角英格丽·褒曼的巨幅画像。
《爱乐之城》中的英格丽·褒曼画像
又比如,艾玛.斯通在咖啡店再遇瑞安.高斯林后告诉后者对面的窗户就是《卡萨布兰卡》里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往外望的窗户。
《卡萨布兰卡》剧照
《爱乐之城》,字幕:药丸字幕组
再比如,与《卡萨布兰卡》一样,《爱乐之城》中的男女主角尽管深爱对方但都选择了离开,两人各走各的路但心中永远共享一段美好的恋爱时光。
甚至,两者的音乐都有共通之处。《卡萨布兰卡》中有勾起二人回忆的《As Time Goes By》,《爱乐之城》中有瑞安.高斯林在初遇艾玛.斯通时所弹奏、多年后再遇时特意再度弹起的《Mia & Sebastian's Theme》。
《锦城春色》(On the Town,1949)
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合作的歌舞片,讲述了三个水兵在纽约的故事。
《锦城春色》
在《爱乐之城》中,幻想片段里出现的水兵便致敬了《锦城春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吉恩.凯利的经典歌舞片。
《爱乐之城》在幻想片段中借鉴了本片,比如手绘的巴黎主题背景墙。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爱乐之城》
另外,《爱乐之城》幻想片段的许多布景和舞蹈演员的服装都借鉴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爱乐之城》
《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
说到好莱坞歌舞片,《雨中曲》是绝对无法绕开的一部经典,也是所有歌舞片中鸟哥最喜欢的一部。本片的主创仍然是歌舞片二人组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
《雨中曲》是影史所有电影中被致敬最多的影片之一,《爱乐之城》多次向本片致敬。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坦言《雨中曲》是《爱乐之城》的灵感之一。
最明显的致敬镜头就是瑞安.高斯林在夜色下绕着路灯唱起歌谣的镜头,这也是《雨中曲》最最经典的镜头。
《雨中曲》
《爱乐之城》瑞安.高斯林绕路灯
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边交谈边经过街道上拍片现场的镜头也是向《雨中曲》的致敬。
《雨中曲》
《爱乐之城》
而在片尾的幻想片段中,《爱乐之城》更是大段借鉴了《雨中曲》对于色彩、布景、场景调度等画面元素的使用。
《雨中曲》
《纽约美女》(The Belle of New York,1952)&《人人都说我爱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1996)
在《爱乐之城》的天文馆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飞了起来,在一片星空中跳舞。
《爱乐之城》
PS:看到这一幕,鸟哥脑海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那个测试题吗?!俩人到底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呢?你们仔细看看。
这样脑洞大开的画面是在致敬《纽约美女》和伍迪.艾伦指导的《人人都说我爱你》。这两部影片中,都有角色跳着跳着飞上空中的镜头,但没有太空做背景。
《纽约美女》
《人人都说我爱你》
《篷车队》(The Band Wagon,1953)&《礼帽》(Top Hat,1935)
《篷车队》的经典桥段是男主角Fred Astaire和女主角Cyd Charisse在月色下的中央公园翩翩起舞。
《篷车队》
《礼帽》中也有双人舞蹈场景,而且人物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起身跳。
《礼帽》
在《爱乐之城》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在洛杉矶的月色下起舞的这场戏便受到了《篷车队》和《礼帽》的影响。
《爱乐之城》
《无因的背叛》(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在《爱乐之城》中,瑞安.高斯林约艾玛.斯通看电影,这部电影就是《无因的背叛》。
《无因的背叛》
正是这次相约让艾玛.斯通离开了前男友、投入了瑞安.高斯林的怀抱。
高斯林还模仿剧中人物说出了本片的一句经典台词:I've got the bullets。
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还在《无因的背叛》中出现的天文馆里上演了一段浪漫舞蹈,确定了彼此的恋爱关系。
《爱乐之城》,驶向天文馆
《红气球》(The Red Balloon,1956)
这部法国电影并不是一部典型的“电影”,它只有34分钟,充满诗意。
《红气球》
在《爱乐之城》的幻想片段中,有个举着红色气球的小男孩,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从他身旁走过。这短短一幕正是致敬了《红色球》。
《爱乐之城》
《甜姐儿》(Funny Face,1957)
斯坦利.多南导演、奥黛丽.赫本主演的歌舞爱情喜剧。
《甜姐儿》剧照
在《爱乐之城》的幻想片段中,艾玛.斯通在凯旋门的布景前举着气球,这一幕正是致敬了《甜姐儿》中奥黛丽.赫本的那一幕。
《爱乐之城》
《瑟堡的雨伞》(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1964)
《爱乐之城》深受这部由雅克·德米(Jacques Demy)执导的法国歌舞片的影响,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坦诚本片和《雨中曲》一样是《爱乐之城》的灵感来源。
在《瑟堡的雨伞》中,原本深爱的一对男女因故分离,最后各奔东西,多年后偶遇后,发现彼此对对方仍有感情,但为了不破坏彼此的幸福生活,再度告别。《爱乐之城》在故事架构上简直如出一辙。
《瑟堡的雨伞》
《柳媚花娇》(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1967)
同样是雅克.德米的作品。《爱乐之城》片头的高速公路堵车歌舞片段就致敬了这部影片。
《柳媚花娇》
《爱乐之城》
《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1969)
艾玛.斯通在室友们的劝说下穿起礼服出门的那场歌舞戏在色彩与舞蹈方面参考了这部影片的经典场景。
《生命的旋律》
《爱乐之城》
《不羁夜》(Boogie Nights,1996)
影片第一幕中有一场派对的戏,有人跳入泳池,镜头便从泳池的角度来拍摄泳池周围的热闹场景。
《爱乐之城》,字幕:药丸字幕组
这个镜头致敬了《不羁夜》中的泳池派对场景。
《不羁夜》
《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59)
在《爱乐之城》的天文馆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在云层中牵手。
《爱乐之城》
这一场景致敬了《红磨坊》和《睡美人》。
《红磨坊》
《睡美人》
除了这些影片,《爱乐之城》对电影艺术最大的致敬是使用了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常见最传统的布景效果、色彩质感和音乐色彩。
❸ 【求】小男孩为主角的经典电影,详细见说明。
1.铁皮鼓
一部另类的反战片,德国人的反思!
2.小小少年
经典老片,剧情我真的忘了,不过我一直记得那个主题曲: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3.十七岁的单车
青春的懵懂,高圆圆很漂亮啊,男主角嘛很普通但很真实!
4.霹雳贝贝
估计70年代出生的人都看过,难得的国产、科幻儿童片
5.闪闪红星
可爱的潘冬子,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马拉松
励志片,一个残疾孩子参加马拉松的故事。韩国的催泪弹!
7.马语者
一个遭遇车祸的小女孩心灵救赎之旅
8.重生/转世情缘
严格说来剧中小男孩并不是主角,可是童星卡梅隆·布莱特的表演太出彩了!
9.放牛班的春天
歌曲很动听,感情很真挚,表演很精彩,法国的片子总是浪漫唯美的。
10.小鞋子
看过的唯一一部伊朗的电影,讲述浓浓的兄妹之情。象牙色的皮肤、漂亮的眼睛,天使般的小男孩!
11.小鬼当家 系列
麦考利金,天才的调皮鬼,可惜长大后的他真的让人再难找回记忆。
12.舞出我人生
难得的歌舞青春片,快结束的那场舞蹈表演很精彩
码了这多字,才发现很多和别人重复了,谁叫咱打字慢啊!不过感想都是真挚的!
❹ 豆瓣8.8分的《红气球》,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怎样的剖析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法国电影,这一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气球的相遇。从此以后两个人相互依偎,小男孩不再孤单,一直有这个红色的气球陪伴着他,这一个电影揭示了非常强烈的现实意味,在我看来主要是有三方面。
一、希望总是能够出现在转角处。这一部影片主要的背景是在一个混乱的战争环境之下,而这个红气球也带着非常强烈的象征意味。在周围都是一片萧瑟和狼藉荒凉的景色当中出现了一抹鲜艳的红色,它代表着希望。它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从而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振奋,即使是在困境当中,只要满怀希望,一切终将会过去,胜利终有一天会到来。
❺ 求一部外国电影,只有一个红色的气球有颜色,其他物体都是黑白的
你说的这个让我想到《辛德勒的名单》,
不过那是只有小女孩是红色的鲜艳的,其他物体都是黑白的。
当然《辛德勒的名单》绝对是使用这种手法的鼻祖,至于后来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
❻ 如何解读豆瓣8.8电影《红气球》:希望总会出现在转角处
《红气球》是由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1956年自编自导的一部奇幻短片,帕斯卡·拉摩里斯主演。该片荣获了第9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第1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特别奖,在豆瓣该片斩获了8.8分的高分,是一部满载荣誉、口碑极佳的佳作。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孤独瘦小的小男孩,在上学路上看到路灯上挂着一只红气球,小男孩爬上路灯拿下了红气球,从此红气球和小男孩作伴,不管是上学还是玩耍,红气球一直紧紧的跟着小男孩,让小男孩不再孤单。
可是红气球遭到了来自小男孩校长、家长、同学的驱赶,纵使这样小男孩也一直对红气球不离不弃,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保护着他,可惜红气球还是被其他小孩给损坏了,在小男孩伤心欲绝的时候,全城所有的气球都来到了他的身边,带着他飞向天空。
全片一共只有34分钟,故事非常的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蕴。“红气球”作为一个带有强烈象征寓意的道具一直贯穿全片,向观众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本文将从色彩应用、细节艺术、镜头语言为大家解读此片。
售票员不让小男孩上车、他就带着红气球跑步到学校;长把小男孩关小黑屋、红气球就一直跟着校长;母亲把红气球丢了,结果它一直在窗外没走;熊孩子们破坏了红气球、全城的气球都来到他身边安慰他;
小男孩和红气球的经历,反映出了人一生会遇到的困难和波折的历程,导演通过这个故事,向观众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希望就在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