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英美电影的影评 中文的最好1000字以上 只要是英美的就行
《海上钢琴师》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痛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你不可以弹琴,这完全不合规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说:“规矩全都滚蛋。”
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等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让max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他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边时,他茫然的看着诺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max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买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仅值旧小号的1900的故事,max离开了,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戏剧之所以为戏剧,便因为命运推动故事展开,而并非常理。戏剧不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
我看海上钢琴师前,已有无数人介绍,不过,已经有所准备,在看过后,我亦不能减少我的溢美之词。所谓经典,就是指这样的电影。
8岁的1900养父意外死去,他的养父温和而豪爽,对他极好。葬礼上的1900眼泪未干,却满脸迷惑,他不知道为什么会生离死别,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情况,他为什么见不到他的养父了,为什么会如此的痛苦和恐慌。这时,他听见远处隐约传来打动人心的美丽声音,他回过头,身边的女人告诉他说,这是音乐。
1900从此迷上了音乐,这不仅是因为他在音乐上的天资极高,也因为他发现,通过音乐,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达出来,那一声一声的痛楚打动着他的心,也让他对这残忍的痛苦从此释然。
所以当许多年后骄横的爵士乐始祖提出与1900比琴技时,我便确信1900必胜,因为技巧无法战胜体验人生百态的音乐,那是打动,抚慰人心的声音。1900通过双手一点一点剥离你曾经的痛楚和快乐,使你深有触动。
但是海上钢琴师也仍有许多败笔,1900神游世界的情节在整个剧情中显得有些孤立,无法呼应其他情节,只能算无关痛痒的点缀。在与爵士乐始祖一战,通过技巧和天赋战胜对手,增加了1900的传奇色彩,但是相比较,如果通过感人的琴技打动对手剧情上更完美。结局千呼万唤始出来,普鲁特·泰勒·文斯的演技似乎却并不足以驾驭max的戏份,所以只能让提姆·罗素所扮演的1900唱独角戏,整体上显得苍白。
但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他的许多对话精确的体现了1900的内心。从小就呆在船上的1900对陆地充满了恐惧,他一生从未曾踏上陆地,只在双手游动于琴弦间时神游世界,和通过双眼观察旅客,体味人生百态。一个中年船客的话被一直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船客告诉他,他听见大海说,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变。也许是因为那个人提到了海的声音他才能去相信,因为只有声音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敏锐的沟通途径。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所以那个中年人的话让他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他回离开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他从未接触过,不知何去何从,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他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
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
max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x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在影片中,1900的故事即使被讲述也并无法让人相信,感人肺腑的情节最后换来max拿回了自己的小号。这是最感伤之处。我曾经相信1900随着炸弹上天对故事而言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随后平淡的结束却不给我任何的累赘感。这个结局是天赐的,我相信。最后的镜头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曾如何红极一时,这传奇的故事平淡的落幕,1900也只能活在max的回忆中。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没有固定剧本的戏.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都是观众,只是他们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又都是演员,上演着一出出波澜不惊的生活故事.
这个世界需要传奇.
也许1900有了心爱的女孩作为观众,他的人生会变的更色彩纷呈,充满活力,但我们仍会怀疑男女主人公最后的命运.
也许1900上了岸以后,会变的名利双收,无往不利,但我们仍会思索一个船一个世界,孰轻孰重.
因为有了爱人的1900,就不再是经典,上了岸的1900便不再是传奇.
为了这个传奇,导演残忍的让一个天才娶了一架钢琴.1900真正的爱人就是钢琴.每一个琴音所表达的感情,1900都再熟悉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达到这一点,有点可悲,但确是事实.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但感情相对匮乏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欲望冲淡了感情的点点滴滴.
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惊喜,来悲伤,来感动.
人们需要塑造经典.不朽传奇........
Ⅱ 老师让看三部英文电影 写不少于300字的影评 (影评是中文) 各位帮帮忙
1.《黑天鹅》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每个女孩心里面都锁着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有的人释放了天使,她优雅高贵,冰清玉洁;有的人则释放了恶魔,狡黠黑暗,却充满魅惑;如果将天使和恶魔同时释放,后果将会如何?
白天鹅的圣洁优雅与黑天鹅的魅惑激情就像天使与恶魔的对立,当这种对立同时安放在一个自小就在母亲强烈的控制欲操控下且极度性压抑的躯壳里,黑与白的对撞带给人的除了坐立不安的震惊,还有美轮美奂的惊喜。
个人觉得,像Nina这么敏感细腻的女孩子,需要的不是爱与关怀,而是旁人对她最真切的肯定。她是为艺术而生的,只有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充分地证明了自己,才能确定自己的人格。分裂不是必经之路,却能让她绽放出绝世无双的美丽,同时也毁了自己。
敏感如Nina的女孩子都压抑着自己,却对Lily那样活得洒脱自如、随时都能迸发出激情的女孩子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点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愫。其实这个时候,心里的那点小腹黑已经跃跃欲试了,可偏要按压住正在往外生长的黑色翅膀。这不是伦理道德的局限,而是自己给心上的锁。我想,每个女孩子都会希望能尽情释放出心中的那只黑天鹅,不论代价多大,让它展翅高飞一回总不枉这平凡的一生。
2.《盗梦空间》
看完《盗梦空间》时,我一直不解Cobb的妻子既然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为何非要回到现实不可。梦里多好啊,不仅可以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还可以任意想象自己的生活空间。就好像到达了一个超理想的世界,和自己喜欢的人,做着喜欢的事,建起梦想的房子,构筑心中的都市。不孤独,不寂寞,不无聊,无压力。可这次算是切身体会到了Mal的痛苦。虽然梦到了自己醒来,但潜意识里还是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清醒是假象。那种拼命想醒来回到现实的感觉就像溺水时,呼不到空气,想吸气却呛得满口是水,手抓不到救命稻草,脚底踩不到泥,拼命挣扎都浮不上水面。于是我才领悟,为什么古人总说,人是要接地气的才好。因为接了地,人才踏实。现实虽然残酷,但那是人生存的地气,只有回到现实,才有活生生的感觉。
我一向觉得,梦是不可解释的超自然的东西,就像人的潜意识,不论你怎么选择,只有一个决定是不会让你后悔的,那就是潜意识告诉你的决定。我在梦里喊“妈妈”时,其实是不得已的选择。放在以前,我一定喊“爸爸”,因为只有父亲才能给我那种安全感,可父亲已经去世,我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才改口喊母亲。在母亲为应声的情况下还是转头喊出了“爸爸”,但是最后还是母亲唤醒了我,那是因为我潜意识里十分清楚,父亲虽能给我安全感,但这一生中真正能够舍命保护我,为我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只有母亲一个人。所以是梦总还是能被人看穿的。不论梦境设计得多么缜密,人的潜意识总还是会挣扎的,能不能回到现实,也许就要看你的潜意识到底有多强烈了。
电影放到Cobb醒来,走出机场的那段时,我那敏感的神经末梢不争气地在抽泣,直到现在仍不知道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我有时想,梦到底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还是现实只不过是人生的一场梦?分辨梦境与现实如果非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么生命在梦境和现实中的份量只能占多少?是活在梦境中更幸福还是活在现实中更踏实?过了若干个月,我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盗梦空间》的感受也由原先的震撼变为了冷静,可这几个问题仍是未解,就像片尾那只似停非停的陀螺。它不会告诉你Cobb到底是回到了现实,还是又做了一场梦,但是它在暗示你,不论梦境多么美好,不论现实多么不堪,人总还是向往真实的生活的。不信,难道你当初没有幻听到陀螺停转的声音或是希望它能停下来吗?
3. 《洛杉矶之战》
到影院后,发现诸多上映的影片中,只有《赤焰战场》算得上是可观性比较强的片子,同期的除了一些不见任何口碑的国产片,就只剩下这部《洛杉矶之战》了。《赤焰战场》老早以前就曾看过,国产片确实不是我的那杯茶,所以看《洛杉矶之战》有点像是无奈之中的选择。不过,观影之后发现,这部片子还不算令人失望,很多地方还是可圈可点的。
从摄影手法上来看,影片采用纪录片式手持摄影,镜头不停晃动,给人以强烈的不安和真实感,将人不自觉地带入情境之中,如身临其境。看着容易让人想起去年的《第九区》,当然它跟后者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影片在营造外星人的形象时,相信还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外星人的真正面目迟迟不露,但浓烈的烟雾和四处流窜的枪弹,以及瞬间毁灭一座现代化城池的速度不断加强着外星人的神秘感。虽不见真身,但处处都笼罩着外星人的阴影,仿佛他们随时随地可能在瞬间猛然出现,甚至不给人以招架之机。
其实就个人感觉而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对于海军陆战队将士们的塑造。男主是个曾在一次战役中失去兄弟而只身生还的上士。一个将士率领一众兄弟杀敌,全部阵亡,也许还能获个光荣牺牲的好名声,可下命令的人却能够活着回来,这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即使是在退役之后重返战场,仍遭到部下和长官的质疑和争议。在满怀对阵亡士兵的愧疚和歉意回到战场,却还要顶着同队一干将士的排挤和质疑跟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美军都无法招架的外星人对抗,男主所能承受的恐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所幸这队兵士都还是善良的人,对他的排挤也仅止于言语挑衅和态度,没有破费心机给他穿小鞋,没有居心不良地陷他于不义,而是高度职业化地秉承军人的精神——军令如山,即使是死穴,你叫我去我还是得去。这种抛弃个人私怨的高度职业精神,我想,喜欢在职场中公报私仇的那些人应该好好地学习学习。一个纪律严谨的部队,一定是由一群质素高尚的人组成的,而质素的高低绝对跟人在对核心精神的掌握和贯穿有着密切联系。正如我们在职场中,就得贯以高度的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才能避免以私人利益为宗旨的勾心斗角和城府心机。部队的职业精神是军令如山,那么职场的职业精神呢?我想,是“工作第一”吧。如果每个人都多花点心思去想要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不浪费时间去想今天该怎么整TA,明天要怎么提防TA,后天要如何报复TA,那我们的职场不是可以纯净很多,安心很多么?
说回影片,男主一番陈词激昂的演说就令兵士们尽弃前嫌,死心塌地,咋看起来有点夸张,细斟酌就能知道,正是兵士们秉承的高度的职业精神令他们能够轻易地抹除别人在自己心目中的道德阴影,再次相信他人。而相信一个你曾经怀疑过的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多的是胸怀。
求采纳 \(^o^)/~
Ⅲ 英文电影影评(汉语即可,不要大热的)
《危情时速》:另一种形式的丰满
动作片上映,尤其是特尼-斯科特这种擅长拍摄速度感极强的动作片的导演的作品,通常都被扣上“剧情单薄”的帽子。其实,类型片总有类型化后的目的,就实现目的的程度来看,《危情时速》的剧本可算是丰满至极。诚然,在两列火车会车、1206火车头与777车位衔接、列车通过高架弯道这些段落,导演是利用纯粹的剪辑技法和拍摄技法来营造最屏气凝神的紧张感,但是观众之所以能够在特定段落提前进入屏气凝神的状态和心境,却是与剧本上的扎实分不开的。
此片的剧本让我想起了两个很经典案例。一个是1957年Sidney Lumet导演,Reginald Rose编剧的《十二怒汉》。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编剧的交流会,曾经有人提到了该片。有一位很年轻的女孩儿当时说:“《十二怒汉》的剧情多简单啊,单线索,三段式。”当时在座的所有人下巴都掉地上了。从格局上来看,《十二怒汉》却是是很简陋,96分钟时间里有95分钟都是在同一个屋子里,同样的12个人的对话。如此看来,本片的剧情用“单薄、单一、枯燥”等词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可是,本片高明之处,就在于每个角色的个性鲜明,并且通过言语和肢体上的交流,众人的意识和观点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以表决为标志,很明确地将这种递进的层次感表现了出来。有这种标志和递进感,即便影片是单一的线索,单一的场景,剧情上的张力也依然是层出不穷的。
另一个例子是大家所熟知的《阿凡达》。很多人都惊叹于《阿凡达》的画面表现力,而否定影片的故事的精彩。其实说实话,你回想一下,这部戏根本就没什么废戏。影片里的很多看似很随意的剧情,其实都担负着引出画面表现的任务。换言之,大家能够这么沉浸在影片的画面表现,不是因为影片用画面征服你,而是先设计好圆顺的故事情节,然后才把观众带入到这种画面里来享受的。对比《西风烈》,我们就能明白在画面表现之前做好故事铺垫是多么重要。于是,《阿凡达》的剧本在人物上进行了弱化,在悬念上也进行了弱化,为的就是突出故事上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屡次出现小起伏和小波折,而每次波折过后就会引出一段或华丽多彩或紧张窒息的视觉段子。
用了这么多话介绍了上面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到,剧本的编写往往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如果枉顾目的性而执意要在剧本上做文章玩花样,就会让人颇为不理解。只有针对影片的目的采用合适的剧情模式才是最牛的。在这一点上,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最被我所推崇的。回到本片来看,就是故事设计对主题的契合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本片英文片名是“Unstoppable ”,给人一种宿命感。类型为动作惊悚片,主要目的是以惊险的动作场面为观众提供视听上的冲击。
为了实现“Unstoppable”的感觉,我们看到影片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把两大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和克里斯-派恩与“溜车”的777号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稍微有违常规的。影片一共就这么两个大牌,可是这两人在前45分钟里几乎与主线剧情脱离,不仅与777没有关系,还在1206上悠哉悠哉。看似浪费,其实是一个很妙的安排。我们看到,在本片中,火车不是像巴斯特-基顿的《将军号》那样是一个“大道具”,而是一个难以被征服的“野兽”。在整个拯救过程中,并不只是两大主演的英勇表现,而是调动了多种营救方式。这些其它的营救方式是由主角外的其他人实施的。在两大主演发威之前,已经实施四到五种“Stop”计划,均以失败告终。这样反复实为,一来营造了多起紧张刺激的小高潮,二来从一个侧面把777这两列车塑造成了“有血有肉”的终极大Boss,为影片最后的高潮积攒了情绪上的力量。这种安排最让我感到有新意的,是影片去掉了“英雄”。让整个事件看上去更加可信,更加真实。在一场“Unstoppable”的灾难面前,可绝不是天降英雄就能助黎民百姓摆脱死亡阴影的。这样一种形势,在配合上前40分钟对两大主演的淡化描写,就更显出了任务的艰巨,以及最后胜利后带给人的欣慰。这演变成了一场众人合力后,对怪兽的胜利。不过比较令人可惜的是,影片最最后的的解决方式让人稍微有些脱力。前面去英雄化近80分钟,等来的却依旧是克里斯-派恩非常“英雄”的纵身一跃。不给力啊!不给力!
对于惊险的视听冲击,影片在剧情上也进行了极为厚实的辅助工作。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影片最给力、最惊险、最刺激的三五场动作戏,哪一场不是在之前的剧情里铺垫了很多次的?影片从一开始出现危机状况开始,以后方操控的三方势力的不断交流中,我们就提前预知了777号一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危险阶段。之后所有人的努力就是要让危险不出现。于是乎,影迷心中的纠结便一直化不开了,这提及的危险地段,777是能到还是不能到,如果777真的到了,究竟是过得去还是过不去?在心情平静的观影前和观影后,我们的理性会告诉自己,这些危险一定会来,如果不来还有啥看头?这些危险地段777也一定能过去,否则结局如何收尾?但是,当你处于心情不平静的观影中时,谁还能理性地去想这些问题,当时是跟随着剧情的引导去期待这些问题将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画面细节来表现。因此说,动作戏剧本最精彩的地方不在于你设计了什么危险,设计了如何通过危险,而在于你如何引导观众去实现等待危险到来的心情。很显然,《危情时速》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甚至比那几段动作戏的惊险效果还出色。
影片能够兼顾高潮段落的惊险刺激和高潮前的逐层铺垫,又能做到小高潮的丰富不间断,就是是先了剧情上的丰满。托尼-斯科特就是好莱坞电影人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最好的例子,人家不求全,不求高深,不求大师称号,就是扎扎实实地为影迷的观影历程着想,不仅要在大高潮小高潮的段落里用凌厉的剪辑和高成本的爆破冲击观众的视听感觉,还要在每一个高潮到来前给你做好心理上的铺垫。这TMD才是好剧本,好导演!
希望能帮到你!!!
Ⅳ 急求两片英文电影的影评,影评要中文的!外加求推荐三部英文电影!!(我是初中生)
1,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
看了这部电影,心荡漾了许久,觉得好心痛好心痛,我深深迷醉、难以自已。黑暗与安静之中,赛斯忧郁的双眼,一直浮现脑海中。传说,幸福的人会变成天使,可原来,天使不一定幸福。原来,天使可以为爱堕落。
当赛斯变成人时,他激动得语无轮次,仿佛如一个疯子。虽然,他赤着双脚,满身泥污,可当他与玛姬真实的相抱,一切又那么值得。
多数人追求永生,永生的人却只想感觉一下心爱的人。
I would rather have had one breath of her hair, one kiss of her mouth, one touch of her hand, than eternity without it. (这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看了之后,一直在想,赛斯怎么办。他应该会在人间好好的活着吧,毕竟,生活不只有爱情。
天使,真的存在。真的有,只羡鸳鸯不羡仙。
黑色的天使很悲伤,缤纷的世界很残酷。
或许爱是生命中痛苦的根源,可对于爱情、对于天使、对于生命中那未知的美好,我还是要说——I can''t see you, but i know you there.
因为,这就是生活。在生活里身不由己的旋涡里,在未知无常的生命中,淡淡的忧伤是我们生存的代价,悠长的痛苦是我们换取无限欢乐的筹码。
2,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
在一个慵倦而无所事事的下午,一部影片洞穿了我。无论它是叫《这个杀手不太冷》,或是《终极追辑令》,还是《杀手列昂》,影片中那种极度张扬的力度已经完全令我忽略了这些细节。我感到心脏怦怦跳起来,已经淹没在太多平庸和繁琐的生活背后的情感像火把被刹那点燃,已经为太多细碎空洞的影片变得麻木的审美能力忽然尖锐起来,敏感起来,像是其上布满了神经末梢的一根钉子,深深地楔入到灵魂深处。
当我们习惯于把“杀手”简单地定义为“坏人”之际,我们失去了杀手的细节。就在我们的眉睫之前,卢贝松还原了一个超级杀手列昂。杀手并非杀人狂,对于列昂,杀手只意味着一份职业,一份他别无选择、非此不可的职业。影片只用了5分钟就让我们明白,冷酷无情、无所畏惧的列昂是一位天生做杀手的不二人选。
3暮光之城系列(The Twilight Saga )四部曲
这可能是个老套的故事,人类和吸血鬼,狼人尚且还是伏笔,但依旧可以让我动心。
贝拉,一个内向的女孩子。爱德华,神秘的存在。
库伦家族进入大家视线的时候,我尚有些失望,可能是受吸血鬼骑士的蛊惑,总觉得还可以更俊美高贵些,但之后证实我错了,他们就是高贵的存在,不是血统,而是彼此那种亲密的感情。
贝拉和爱德华的初次相处还真是尴尬,他一副嫌恶的表情很是刺痛贝拉小小的自尊心。后来这被爱德华解释是因为无法拒绝她的味道,最甜美的血的诱惑。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漫画,讲一个闻香师,可以闻到所有人身上独有的味道,然后配以合适的熏香为她们带来好运,但只有一个女孩子,他完全闻不出她的味道,但就是这一点,在这个女孩子被人绑架时使他救了她,之后他明白了,一个人与他注定的另一半,两者的味道会完全中和,因此就是鼻子最灵敏的闻香师也闻不出来。所以那时,贝拉和爱德华的命运已经交织在一起,纠缠着直至生死边缘。
我喜欢爱德华试图掩盖自己内心的表情,他努力寻找着合适的言语:“I feel very protective of you.”用一种固执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个柔弱的人类。很简单,但是让人心动。那么困惑,他试探着表达:“I don't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y away from you anymore.”他冰冷的手,确是最温暖的一颗心,只是他不知该把它如何裸露在这个不够友好的世界。
贝拉发现爱德华的秘密的进程似乎有些过快,连爱上他都是那么迅速,难道是为了显示他身上承担的最漫长的时光。当贝拉念出他的身份,他像个悲伤而焦躁的野兽,吓唬她,称自己为monster,显示自己的力量,只是想要避免未来可能的伤害。贝拉的一句“I trust you”像清晨的柔光照亮那蜷缩在阴影中的畏惧的他。被主动的接近,被关怀,被融化。
阳光不会直射的草地,碎花丛生,她和他躺在彼此的世界中,没有戒备,没有阻隔。
之后的故事似乎有点可爱,从来没有用过厨房为了贝拉现学意大利菜的库伦家族,管自己叫做vegetarian的吸血鬼们,简直如人猿泰山般在丛林之间穿梭的爱德华,只有在雷雨天才可以痛痛快快打一场棒球,节奏舒缓轻巧。
之后两派吸血鬼为贝拉的争斗不想多说,只是不够强大但速度够快的爱德华到达受伤的贝拉身边,竭尽全力救她时让我揪心了一下。有那么一个机会,贝拉可以成为一个配得上那漫长生命的生物,但爱德华没有允许。最终的舞会上,璀璨的群星环绕着他们,爱德华只在贝拉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深深地吻。这样不够么?和我幸福的过一辈子?
可是人啊,那么的贪婪,希望可以占据那没有尽头的时间,永远永远陪着你,是的,在你面前那么脆弱的卑微的转瞬即逝的我,如何才能成为你的生命?如果是我,我要选择成为你黑暗世界里的陪伴,不需要城堡,也不要白马,只要能够凝视着你金棕色的眼眸,我只是不想从里面读出孤独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