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电影《午餐盒》
叫做“达巴瓦拉”。
运作流程:
午餐从客户家到办公室要经过五道达巴瓦拉的转手。
1、妻子在10点钟之前准备好午餐并把它放进餐盒。
2、10点,达巴瓦拉A准时赶到。取餐盒,前往下一个顾客家。达巴瓦拉A负责30~35名顾客,取餐顺序经过详细考虑,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
3、10点半,达巴瓦拉A赶到距离最近的一个城郊火车站,将收集来的餐盒交给在那里等候的达巴瓦拉B。有人按照目的地将餐盒进行分拣、归类,由达巴瓦拉C带上火车。
4、火车在一个站的停留时间是两分钟,10:40至11:30,餐盒乘火车旅行。
5、同时,在城区各个火车站站台上,达巴瓦拉D在等候。火车到站后,他从同伴手中接过餐盒,再次按区域分拣,落实到达巴瓦拉E头上。达巴瓦拉E把餐盒送到顾客指定的地点。
6、达巴瓦拉E把餐盒放到客户单位,吃过饭,客户将餐盒放回原处,达巴瓦拉就会按照来时的方法将它运抵家中。
《午餐盒》是由赖舒·彼查执导,伊尔凡·可汗、妮拉特·考尔、纳瓦祖丁·席迪圭等主演的爱情片,于2013年9月20日在印度上映。
该片讲述了伊娜给丈夫精心烹制的午餐被错误送到费兰迪手中,于是两人就展开书信来往,尽诉心中情的故事。
剧情简介:
伊娜(妮拉特·考尔饰)精心烹制并托运给异地上班丈夫的午餐盒被送错,到了即将退休的中年丧偶男子费兰迪(伊尔凡·可汗饰)手中,这顿仿佛施过魔法的午餐,有家的气息,有女人的味道。主妇与这位不曾谋面的男子便展开书信来往,尽诉心中情,以排遣寂寞,最终也因午餐盒连起两颗孤独的心。费兰迪也因此变得开朗起来,面对前来接替他的年轻人谢赫(纳瓦祖丁·席迪圭饰),由排斥到交心,在工作中处处维护谢赫。
影片评价:
《午餐盒》的节奏极尽缓慢,但城市场景与生活细节丰富沉稳、素淡动人。该片以冷静的视角拍出孟买的城乡图景,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送餐员、雨中来往匆匆的城市、城乡间来回穿梭的列车及车里的各色人等,甚至是费兰迪所在公司的日常生态,皆在镜头不经意的移动中留给观者深刻印象。午餐盒串联起的既是两名主人公的情感脉络,更在其流通过程中,向银幕外呈示当代印度社会空间。影片讲人情,更是关于普通人的人情,平淡丰富,自然天成。(《北京青年报》评)
《午餐盒》的导演用一种真诚的观察和细腻再现,让电影的偶遇有戏剧的初始,但不让戏剧沦为刻意的道具,杜绝任何人为的效果。偶遇后的一切,是日常生活的所有肌理。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经历偶然,却用生活的必然,用每个平凡人生活中都存在的困境、困惑去生活,去继续。(《大众日报》评)
『贰』 超级好看的印度电影
我看过最好看的印度电影是一部非常小众的电影,叫《忒修斯的船》。这部电影其实很少人听过,但电影还是有着极强的质感。它采用了标准的三段式结构,而三个段落是非常独立的存在。串联起了盲人、僧人、青年,有偷肾的,有移植角膜的有肝硬化做手术的,电影非常的生猛,力道十足。它串联的是印度最底层最边缘的社会,但从它表现的内容来看,又是极其“上层”的,它表现的是生死、是生活是人生。
然而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只有291个人看过,少的可怜。小众文艺片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都处于极端的边缘。这部电影在印度本土受到的关注度也并不高。但电影的完成度却是较为罕见的,其实除了这部,印度的《午餐盒》、《法庭》、《孟买日记》、《孟买之恋》都是非常出色的电影。
印度电影并非别人口中的自娱自乐,在小众文艺片上也有着非常棒的作品,只是天然的偏见和缺乏有效的助推,此类电影无论是本土还是海外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一名半电影工作者,有必要将这样的电影普及给大众。
『叁』 午餐盒的影片评价
“印度电影《美味情书》(The Luchbox)为印度新晋导演Ritesh Batra 的处女作。这一部电影特别在於它并不是宝莱坞电影的制式,没有长篇幅,也没有又唱又跳的歌舞形式。而是淡淡地交出了两个不相识的都市人透过一个餐盒而连系的故事。在城市的角落里,我们都因生活而变得没有希望、没有情感,孤独散落在四周。一个餐盒、一个错误、一段触不到的感情、两个陌生人开始日常的交谈,名乎其实的「用味觉带动情感」。在欧美国家有很多以美食为题材的电影,透过美食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利用美食结缘,又或者是利用美食作为媒介讲述女性主义,但大多数都是倾向用美食谈情说爱,爱到天昏地暗。比如《美味关系》(Reservation)就是讲述一对情侣的结缘与竞争,真是爱你爱到入厨房。同样,爱也有很多个面向,在已故导演Nora Ephron的作品《茱莉与茱莉亚-隔代厨神》(Julie and Julia)中,主人公的爱就放在美食主持身上,以美食作为生活的尝试。而在《美味情书》里的剧情离不开爱情,离不开孤独,剧情看起来是相当普遍,就是一个误会把两个陌生人连系在一起,把他们各自的孤独细诉。不敢轻易武断认同这是爱情,毕竟两个人从未碰面,又如何讲到馀生。有趣的是剧本虽然是普通,但片里充满浓浓的咖哩香,那种东方色彩既是贴近我们,且让我们看到印度的风貌。挤迫的火车、疏离的家人、独自的生活,其实说穿了就是我们都想下班、下课一回家就尝到摰爱煮的东西。小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照料,还淘气地偏食。长大後,就想找一个伴侣共渡馀生,感受幸福的味道。即使对方煮得乱七八糟也会全盤接收。闲时你们会聊聊天,聊起什麼时候吃过什麼,还有那一些纪念日,搞了什麼新意思。有时会赞美对方,有时会挖苦对方。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用五官感受著对方的存在,看见对方、嗅到对方、听见对方、触到对方。感情不是绝对的长久,於是爱就崩裂。久而久之,会不再视对方为重要的人,久而久之连话也不谈多一句,久而久之连那种本该是对方的气味也不想拥有。这是一个男人与女人相识的故事,而餐盒是他们之间的媒人。就我们看来片中那种运送餐盒的方式是夸张一点的,为了让心爱的男人吃得到午餐,速递员到每家把餐盒收集,再经过火车运送到城里的办公室。这种方式大费周章,就我们看来为何办公室没有微波炉让员工翻热食物?这或者也实际反映了当地的情况,女主内,男主外。为了让心爱的男人爱上自己,必要俘虏他的胃,他的早午晚。简单的故事带出浓厚的人情味,男人每天都把餐盒吃得乾净,想起了他久违的妻子。而女人也感受到她很久未尝过的尊重。故事就这麼发生,她的餐盒里有著她的感情、她的投入,她只是一个妇孺,待在家里照顾女儿是她的责任。她没有什麼大理想,只是希望伴侣看她一眼。而男人的妻子已逝世,工作也快达退休之时,他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家,而他也只是想有人关心他一下。都市故事何其的引起共鸣,吃一顿饭只是个小小的心愿,他们开始天南地北的书写,生活、感情都寄望在文字身上。是的,他们都很无聊,很傻,以为对方是靠岸,到底这是天注定还是天作弄?作为一个新导演的作品,故事写得普通,类近一些欧美电影的格局,对於爱好文艺爱情片的观众来说是老土极了。但片中流露著小清新,乾净的柏拉图恋爱,让我们明白看不见也是一种爱、单纯也是一种爱、发情也是一种爱。即使不是爱情,也是友情的表现。电影里交出了一个开放的结局,两位人兄是否有情人终成眷属就交给观众自行想像。而本片最主要是直叫人饱餐,黄咖哩、红咖哩,印度料理的味道从银幕直扑到坐位上,真正让观众感到色.香.味。在电影中写得比较优秀的是男女主角写给对方的信,那种的黑色幽默让人会心微笑,或者这称不上是一部什麼惊世的作品,但在亚洲电影来说,让我们看到印度电影也可以「不宝莱坞」,也可以走轻松、文艺的路线。本身也不比欧美的美食电影差,事实上美食的电影还有很多的表述,在2006年英国的一个印度籍的导演Pratibha Parmar就拍过一部围绕咖哩、爱情与家庭的女同志电影《Nina's Heavenly Delights》(莲娜的甜美生活)。不论是什麼性向的电影,都直叫我们从咖哩中发现爱,从咖哩中发现故事。至於《美味情书》也是一部有可看性的作品,片里有印式幽默外也有对爱的迷茫,当中还是有一些价值值得我们参详。比如说是待人接物的态度、自卑与自尊、其实都需要勇气与大胆地向前走,要学懂接受而不是虚伪。几位主人公也收放自如,做到沉实,的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印度作品。”
『肆』 你懂多少好看美的硬度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心目中最经典的印度电影了吧。内容上很棒。各自泪点。可是中文翻译这个名字真心略尴尬啊。风格呢,也确实很印度。如果只能推荐一部印度电影的话,就推荐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