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机器人电影
电影机器人瓦利 WALL-E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Andrew Stanton
主演:本·贝尔特 Ben Burtt
艾丽莎·奈特 Elissa Knight
佛莱德·威拉特 Fred Willard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 博伟国际
上映日期:2008年6月27日 美国
剧情简介:“WALL-E”是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地球废品分装员)的缩写,这种职业出现在2700年,因为地球的垃圾多到爆炸,整个星球几乎被垃圾掩埋了,罪魁祸首-人类-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并且请一家叫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的垃圾,待万物更新时再飞回地球安居。Buynlarge公司把这种叫WALL-E的机器人大批送往地球捡垃圾,但WALL-E并不适合地球的环境,大批量地来也大批量地坏,最后只剩下一个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的按照程序收拾废品。就这么过了几百年,仅存的WALL-E还在垃圾堆里淘到不少人造宝贝,它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懂得什么是孤独。有一天一艘飞船突然降落,一个女机器人夏娃来到地球执行搜寻任务,捡垃圾的机器人“爱”上了Eve,但是它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跟夏娃飞离地球,还是继续按照身体里的程序捡一辈子的垃圾……
《机器人瓦力》 WALL-E 所获奖项:最佳动画长片 发行日期:2009年2月5日
这是一部寡言少语的动画片,也是一部任何言语都不足以褒奖的作品。如果剔除那几句凤毛麟角的台词,它几乎就是一部机器人题材的伟大默片了。姑且赞它为动画版的《大都会》吧,因为不久之后你还会经常遇见它,经常听人说起它、打听它,就像如今已成经典的《玩具总动员》一样。本片耗资1.8亿美金,美国本土票房2.23亿美元,全球票房4.85亿美元,在IMDb上获得8.7的高分,目前位列影史250强的第32名,自它问世以来就一直被当作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真命天子,果然,在今年2月23日(北京时间)它如愿以偿。
迪士尼公司2008年11月18日发行的美国一区单碟版和三碟版DVD,单碟版花絮收录有皮克斯动画短片《魔术师和兔子》(Presto,5分17秒);为影碟专门制作的动画短片《机器人BURN-E》(7分35秒),就是影片中那个倔强又倒霉的电焊小机器人;关于音效设计的短片《用声音建造世界》(18分43秒);两个删除片段(9分30秒,附带导演解说音轨);导演安德鲁·斯坦顿的评论音轨;预告片《瓦利带你游太空》。此外在主菜单上还有两个隐藏彩蛋:一个是“BNL”标志(4分48秒),主要是一些幕后访谈;一个是“W”标志(30秒),是一个很短的片名测试动画,原来该片最初的片名是“WAL·E”。三碟版DVD的音画配置和单碟版相同,但在单碟版的基础上加收了一张花絮碟和一张数码拷贝版正片,其实也就相当于双碟版。花絮碟的内容不仅丰富而且有趣,包括一个幕后制作特辑(9分钟),详细揭秘“瓦利”制造的各种流程;一个关于皮克斯动画发展史的纪录片《皮克斯的故事》(88分20秒);故事书《机器人大全》,介绍了电影中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机器人英雄;《BnL短片》(9分钟),介绍了影片中制造“瓦利”等机器人的Buy n Large公司;额外的删除片段(23分钟);《机器人瓦利》的早期测试动画,与“瓦利”的造型过程有关。
迪士尼公司同日还发行了美国A区双碟版和三碟版蓝光碟(BD50×2+D5),三碟版相比双碟版其实就多了一张数码拷贝版正片。三碟版正片采用MPEG-4 AVC/1080p高清格式,英语dts-HD Master 6.1音轨(48kHz/24-bit),花絮除了收录三碟版DVD的所有花絮外,还增加了不少蓝光独家花絮:比如短片《机器人Burn-E》拥有PiP功能;“电影探险(Cine-Explor)观看模式”其实就是带有PiP模式的导演评论音轨;“滑稽观看模式”也即类似于插科打诨的琐事字幕,由角色总监Bill Wise、联合制片人Lindsay Wallace、故事板画手Derek Thompson和动画绘制者Angus McClain四人共同奉献;此外还有一个互动游戏《Axoim Arcade》和一个BD-Live功能等。
此外,国内的泰盛公司也于2009年2月5日同时发行了六区单碟版和双碟版DVD,全汉化菜单,双碟版附带全彩的12页迪斯尼动画系列电影宣传册,正片制作了普通话杜比5.1音轨,还配有导演安德鲁·斯坦顿的评论音轨(配有中文字幕)、短片《机器人BURN-E》、动画声音设计短片、删除片段等内容。第二张单独的花絮碟更是有近3小时的内容,大陆影迷有福了。而《机器人瓦力》的蓝光版也正在筹备中,国内的影迷可以尽情期待了……
PPS上可以看的。
⑵ 电影『嗨,机器人』的英文名,和简介
绝对是部好片子 值得一看
中文片名:《我,机器人》
英文片名:《I, Robot》
导 演:阿莱克斯-波亚斯
类 型:科幻/惊悚/冒险/动作 级 别:PG-13
发 行:20世纪福克斯公司
上映日期:2004年7月16日
国内上映:2004年11月26日
领衔主演:威尔-史密斯 布丽姬-穆娜
剧情介绍:
公元2035年,智能型机器人已被人类广泛利用。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机器人在各个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由于众所周知的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的限制,人类对这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且毫无怨言的伙伴充满信任,它们中的很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组成成员。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并计划达到平均每5人便可拥有1个。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机器人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却在公司内离奇自杀。
留恋以往简单生活,爱听老歌,喜欢老式打扮的黑人警探戴尔·史普纳接受了此案的调查工作。他根据对朗宁博士生前在3D投影机内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对自杀现场的勘查,怀疑这起案件并非人类所为,而公司总裁劳伦斯·罗伯逊似乎也与此事有关。
调查过程中他遇到了专门从事机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学家苏珊·卡尔文博士,希望在她的帮助下找到答案。向来崇尚逻辑与科学的苏珊坚信,机器人不仅会最大限度地帮助人类进步,而且决不会违背“三大安全法则”对人类有所伤害。过去的经历令史普纳对机器人深感厌恶,对于机器人安全性的怀疑与苏珊的坚定南辕北辙。
史普纳发现了一个名叫桑尼的机器人极有可能就是奉命杀害朗宁博士的“凶手”。在追捕中他发现桑尼不仅具有自我思考能力,而且拥有酷似人类的情感。讯问中桑尼告诉史普纳,他并没有杀害朗宁博士,而是在帮助他做一件事情。劳伦斯以只有人杀人才能定罪,机器人杀人只能认定为“工业意外”为由将桑尼带回公司。这给调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却更坚定了史普纳追查到底的决心。
史普纳继续追踪一切与朗宁博士有关的资料。深入的调查使他遭到大批NS-5型机器人的追杀,显然是有人想致史普纳于死地。苏珊来到史普纳家中,告知在对桑尼的检查中发现,他不仅是完全超越了旧型号的新一代机器人,而且可以不受“三大安全法则”的限制做任何事情。
苏珊无意中惊讶地发现,史普纳原来是一个利用高科技修复合成的人。史普纳向苏珊讲述了他几年前经历的一场严重车祸。前来救助的机器人以存活率为依据,放弃了一个6岁女孩的生命,这就是他对机器人冷酷无情、深感厌恶的原因。
劳伦斯承认他知道确实存在着能够超越三大安全法则的机器人,而自己也在尽力挽回这个由朗宁博士犯下的错误,并要求苏珊尽快将桑尼销毁。桑尼将自己的梦画在纸上交给了史普纳,希望这个被朗宁博士载入的信息能够对他有所帮助。在执行销毁命令时,苏珊使用调包计将桑尼救出。
根据桑尼梦中的情景,史普纳寻察到一个机器人的存放基地。他发现一项所谓“人类保护计划”正在实施。新一代NS-5型机器人正在基地奉命销毁所有旧型号机器人,然而这仅仅是计划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大批新型机器人走上街头命令市民回到家中,并对抗议的市民实行宵禁。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机器人已完全不受人类操纵,整个城市顷刻间被它们所控制。苏珊也被自家的机器人限制了自由,幸好史普纳及时赶到将她救出。
史普纳、苏珊和桑尼一起来到USR公司总部,却发现劳伦斯已死。史普纳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怀疑的其实并非人类。真正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公司名为“薇琪”的中央控制系统。正是“她”利用上层控制系统囚禁了朗宁博士并对机器人进行操控。
“薇琪”的影像出现在他们面前。“她”认为人类正在危害自身的安全,国家发动战争,人类摧残地球,而机器人则必须拯救人类,保证人类的持续存在发展,因此利用了上行线路控制了NS-5的程序来实施拯救计划。
真相大白,而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用抹除剂摧毁“薇琪”的智能控制系统,制止这场人类的灾难。大批受到控制的机器人向他们涌来。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抹除剂终于被注入了“薇琪”的智能系统,“人类保护计划”的所有命令随即终止。城市恢复了正常,机器人重新开始为人类服务。史普纳也终于消除了对机器人的怀疑和厌恶,与桑尼成为了好朋友。
耗资超过1亿美元,由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美国惊险科幻大片《我,机器人》,首映周末的票房就高达5220万美元,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导演艾里克斯·普罗亚斯展现了一个巧夺天工、精彩眩目的未来世界,同时营造了一场危机四伏的科幻冒险,让观众在感受惊险刺激的同时,思考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刻主题。
⑶ 英文的一个科幻电影,有一个白色的机器人,可以与男主合体
电影《I, Robot》:
《智能叛变》入围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
《智能叛变》(英语:I, Robot,中国大陆译《我,机器人》,台湾译《机械公敌》)是於2004年上映的美国新黑色(英语:Neo-noir)反乌托邦科幻动作电影,为亚历士·普罗亚斯执导。杰夫·温塔(英语:Jeff Vintar)和阿奇瓦·高斯曼根据温塔的故事撰写剧本,其取材自由以撒·艾西莫夫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主演包含韦·史密夫、布丽姬·穆娜、布鲁斯·格林伍德、占士·康维尔、凯·麦克布莱德(英语:Chi McBride)、艾伦·图迪克及沙·拉保夫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