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送别》这首歌最早出现在哪一部电影
《送别》最早是1983年的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
《城南旧事》讲述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英子与“疯”女人秀贞成为朋友。
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英子一家搬家到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1)电影歌曲城南旧事送别扩展阅读
《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说,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主演,1983年于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
B. 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城南旧事的主题曲是《送别》。
《送别》这首歌由李叔同创作,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在《城南旧事》中,《送别》不仅是影片的插曲,更是其主题曲,它承载着影片中深沉的情感和离别的哀愁。每当影片中的角色面临分别或是经历生活的变迁时,这首歌曲就会响起,为观众带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歌曲以简洁而深情的旋律,展现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歌词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的画面,而“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则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与《城南旧事》中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经历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相得益彰,使得影片更加感人至深。
此外,《送别》这首歌曲在《城南旧事》中的使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为影片增色不少,更是成为了影片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每当这首歌曲响起时,观众都能深刻感受到影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影片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因此,《送别》作为《城南旧事》的主题曲,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更是成为了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为影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C. 《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歌词
歌曲:送别
由谱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创作,词作者李叔同倾力填词,这是一首深情而又感伤的曲目。其歌词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晚风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情感: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十分丰富。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受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启发,将这首曲调融入了自己的作品《送别》中。
自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送别》在中国教育和影视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曾是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一,被广泛传唱;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它更是成为了主题曲,深入人心。此外,唐朝乐队和朴树等艺术家也对它进行了改编,赋予了新的生命。
作为一首跨越时代的经典,无论是在学堂课堂,还是在银幕上,《送别》都以它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