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部人性实验电影推荐
1:电锯惊魂9:漩涡(2021)
经典系列的最新作品,依然是血腥人性游戏,加入了警局贪腐和复仇情节。评分不高但如果不是鉴于前作的震撼,本片也是部精彩的惊悚片。
2:狩猎(2020)
大逃杀题材,情节直白直接就是富人绑架低阶层人玩猎杀游戏,特普朗曾亲自发推文谴责。电影情节紧凑观感很不错,其中讽刺互联网造谣部分相当给力,联想到了2012年的同名电影《狩猎》,相比之下网络谣言的煽动力和扭曲程度更可怕。
3:饥饿站台(2019)
《心慌方》和《雪国列车》的结合版,小空间人性实验,简单粗暴的设定,几乎每一个情节都是人性的暴露和社会的隐喻,虽然重口但是很过瘾!很有意义的电影。
4:太空生活(2018)
一部设定在太空的监狱电影,密闭空间,绝望旅程,意在探索人类本能和欲望的边界。
5:塔巴德(2018)
比较冷门的宝莱坞电影,也是印度奇幻恐怖片里的翘楚,讲述了一个充满恐怖和黑暗的故事,直击人性,视觉效果强悍。
6:幸福的拉扎罗(2018)
一则关于善良的神格寓言,打破虚幻和现实,时间和空间屏障,讲了贫富、体制、人性。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有拉扎罗没有变,他的眼神依然清亮,他依然任劳任怨。而人类,早已摒弃了善良,活在互相欺骗的轮回中。
7:小萝莉的猴神大叔(2018)
电影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单纯印度男人帮助巴基斯坦哑女与父母重聚的故事。宗教信仰的冲突被人性化解,小萝莉甜美可爱,全程愉悦的观影体验。
8:电锯惊魂8:竖锯(2017)
系列第8部,毫无意外的烂尾了,留作纪念。
9:死于独特(2017)
两个哥特打扮的情侣在公园被人袭击导致一死一伤。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剧情基于大量事实,并得到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合作与支持,尽力还原了整个事件。
10:美女与猎犬(2017)
一个穆斯林国家的女人被性侵后报警,一个夜晚内发生的如梦魇般黑暗的故事。导演用镜头控诉、批判这个国度赤裸裸的腐败、肮脏、罪恶。
11:金矿(2016)
该片是根据1993年Bre-X金矿公司诈骗案创作的。雨林中一张破餐巾纸上两个潦倒老男人写就的合同,成就了一场善恶纠缠不休的骗局。
12:西部世界(2016)
西部世界是一个用克隆人打造的真人游戏区。2020年第三季已放出,克隆人走出禁区,混迹在人类城市。
13:一些怪人(2016)
怪人与怪人相互吸引,是因为彼此身上都散发着同样需要怜悯的气息。当其中一个怪人改变了,这种平衡就被打破。
14:完美陌生人(2016)
这是意大利版的《手机》,一个在密闭空间里的绝望故事,一次万劫不复的人性试探。一张餐桌,七位好友,其中三对夫妻,还有一位单独赴约的男人,大家吃饭聊天,有说有笑,直到有人提出既然大家都无法放下手机,那就一起玩个游戏——把手机都放在桌子上,从现在开始,无论任何人收到的电话和短信,都必须向所有人公开。
15:疯人院十日(2015)
女记者卧底疯人院的恐怖经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我在里面多久了?”
“你不知道吗?10天。”
16:幸存者(2015)
末世生存片,一人,一屋,一枪,一块地。
17:实验者(2015)
影片根据1961年耶鲁大学权利服从电击实验事件改编,实验者毫无节制地提升惩罚电压,电压早已超过人类承受的极限。每个普通人只要服从了规则,则可能无意识地变成杀手,教授由此开始怀疑人性,普通人只是受人操纵的傀儡。
18:地球之盐(2014)
本片关于巴西摄影师萨尔加多的传奇人生和摄影作品,以黑白“幻灯片”形式展现,涵盖巴西的金矿坑、尼日尔的穷困、刚果的难民、科威特油田、南斯拉夫内战、卢旺达屠杀等。阅尽人间苦难与残酷后,后半部镜头转向自然界,拍摄原始而美好的人与动物,疗愈心灵的创伤。
19:缄默的迷宫(2014)
德国反思片,涉及纳粹罪行及战后恢复的真相。
20:彗星来的那一夜(2013)
小空间悬疑经典,在超自然的力量下面人类很容易暴露本性的缺陷,比如猜疑,鲁莽,自毁。这部片子在平行宇宙的外衣下,更多讲的是人性,在恐惧和生死存亡之际,人是怎样去求生的。
21:囚徒(2013)
电影讲述女儿被绑架后父亲的举动,片中几乎每个人都是双重意义的囚徒,或是身体被刑拘,或是心灵被恨与伤痛禁锢。然而他们却都口说上帝之名。
22:恐怖直播(2013)
小空间大格局电影典范,一个演播室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性/媒体/政治的可怕,美国都不敢这么拍,但韩国拍了。
23:阿修罗(2012)
日本恐怖动画。讲的是战乱时期的一个失去人性的小孩,看完心里会不平静,有何寓意大家看吧。
24:狩猎(2012)
关于谎言和谣言对人伤害的电影,最伤人的不是刀枪,而是寒彻入骨的敌意。
25:杀生(2012)
黄渤主演的一部黑色荒诞剧,在一个封闭山村中演绎了一出热闹非凡的人性大戏,笑里藏刀,话中带血,看一帮“乌合之众”如何除掉一个“异类”。
26:隔绝(2012)
讲核爆灾难后被困在地下室的人,末日与密室双重压力下人性的崩溃,偏爱此类型的必看。
27:黑暗面(2011)
女人,男人和小三被分割在单向透明房间的故事,密室悬疑,人性重现。永远不要去试探别人,靠自己的自信和对他人无畏的信任,才能苟活于世。
28:杀戮(2011)
短小精悍的室内剧,四人从文明伪装到歇斯底里,全片都在一个房间里进行却没有丝毫冷场,干净利落,酣畅淋漓。
29:电锯惊魂7(2010)
系列第7部,依然是人性游戏,3D版视觉体验提升。
30: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2010)
女性复仇片,受尽凌辱的女人是什么样,走投无路的女人会怎么样,本片就是样板,荒蛮是人性最真实的底线。
31:更好的世界(2010)
201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非洲和欧洲两片大陆的双线故事,本应有极强烈的反差,事实上却阐述了相同的哲理。男主的形象充满了人文情怀、悲悯、能让整个世界都温柔下来的光辉。(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32:战略特勤组(2010)
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对暴恐分子私刑逼供的电影,镜头直接展示整个行刑过程,不断挑战身体和道德底线。灾难面前,重压之下,所有人都现出了原形。(心里承受能力弱的慎看!!!)
33:重生男人(2010)
未来杀手题材,讲述未来器官公司的追债人强制收回器官的故事,展现科技与人性的冲突。简单故事加上两位冷峻男主,一起来体验未来的冷暖人生吧。
34:电锯惊魂6(2009)
系列第6部,依然是saw死后其追随者设计的死亡游戏。
35:恐怖游轮(2009)
人生的死循环,任何眼泪或鲜血都无法比拟的恐怖电影。
36:不能没有你(2009)
真实改编,源自2003年发生的一则父亲抱10岁女儿跳天桥自杀的新闻事件。
37:终极面试(2009)
8名应聘者为了竞争一个待遇丰厚的职位,参加了一家神秘公司的特殊面试,利益面前大家都原形毕露。电影并不高深但值得反思,当大家都忙于竞争的时候,往往会在别人的套路中迷失自己,忘了工作的意义和人性的价值。
38:电锯惊魂5(2008)
系列第5部,第四部中saw已死,本集是其“门徒”的设计,疯狂游戏扩大了。
39:伊甸湖(2008)
影片讲述一对情侣在乡下旅游的悲惨经历,在“穷山恶水刁民”背后,是可怕的人性和教育缺失。
40:浪潮(2008)
真实改编,1967年,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克柏莱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意在让学生们体验“独裁体制”。在号称“民主、自由、平等”的当今,培养纳粹,只需五天!(同样性质的影片还有《死亡实验》,亦改编自真实案例。)
41:迷雾(2007)
大雾笼罩怪兽入侵,能见度10米让人不敢有半点喘息,窗外是看不见的怪物,窗内是看得见的人性,诠释困境和绝望的绝好电影。
42:这个男人来自地球(2007)
小空间谈话类经典必看,认真听故事,反正你也不信。
43:电锯惊魂4(2007)
系列第四部,对前三部电锯进行了补充,还原出jigsaw在经历丧子之痛、车祸无恙、癌症重生之后心态的转变,以及他为何要设计这样的游戏。
44:男孩A(2007)
关于人生错误和心理阴影的电影,一把刀子,一次恶魔一次天使。可人们只记得你曾经是恶魔,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45:河童之夏(2007)
童年的鬼怪回忆,至纯至美的乡村夏日时光。
46:恶童(2006)
成人动画,电影把人要面对的两难选择给拆分成白和黑两个不良少年,一个代表纯洁,一个代表黑暗。
47:电锯惊魂3(2006)
系列第3部,血腥增强,剧情依然强悍。
48:天狗(2006)
真实改编,影片反映的是中国90年代中期农村(吕梁山)滥砍林木、村霸统治乡镇的残酷现实。一个护林员在一天夜里打死几个恶霸,结果被判定为“凶犯”,处以死刑(与影片不同)。
49:窃听风暴(2006)
影片通过描述东西德分裂时期一个窃听特务的日常生活,反映国家高压政策下所有人惶惶偷生的状态,冰冷的国家机器是否能泯灭人性,是影片的主题。
50:电锯惊魂2(2005)
系列第2部,第二部依旧能保持并且反转不断,最后与第一部呼应,紧张刺激的人性恐怖片!
Ⅱ 《塔巴德》——最恐怖的不是鬼,而是人
印度阿三哥历时6年花了70万美元拍了一部恐怖片-《塔巴德》。对于这部恐怖电影的评价国内外观众基本是保持一致的,我毫不吝啬地给了它满分10分,就是这么 “优秀” 。
豆瓣上2184人给出了7.4分的高分,四星与五星的比例超过了60%。相较于IMDb上10093人给出的8.4分而言,只能说国内观众对恐怖片的要求过高,但同时也反应出印度电影要想征服国内观众还需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至于该部电影主要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影片地开头就直截了当的用了Mahatma Gandhi(甘地)的话告诉我们: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for everyone’s greed.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地球已经满足了我们所有的需要,但是满足不了我们的贪婪”。
繁荣女神是无限黄金和食物的象征,她的第一个孩子“哈斯塔”在偷取繁荣女神无尽的黄金和食物的时候被其他的神也就是“哈斯塔”的弟弟妹妹之类的神袭击了。在在“哈斯塔”尚未碎为星尘之前,女神救了他。条件是他永远不会被崇拜,将被永远遗忘。从那以后,哈斯塔一直在女神的子宫里,而 “哈斯塔的诅咒就是是人们的恩赐”
人们为了获得“哈斯塔”的无限的黄金,于是被人尊敬。从那以后众神降怒,塔巴德阴雨连绵。
电影的开篇出现了男主角Vinayak的母亲,一个寡妇,为了获得黄金,做了12年村长的情妇,同时也供养着村长的奶奶。
村长贪财好色,形容枯槁行将就木之时任然贪恋女色,让情妇替他做不可描述的事情。最终在弥留之际,Vinayak的母亲获得了一枚金块。
Vinayak有个弟弟,但是不幸从树上摔下,脑出血挂掉了。
村长的奶奶一直被锁在Vinayak的家里,长生不死却又不得不忍受饥饿。
Vinayak的想要获得黄金,但是出于无奈只要跟随母亲去了城市。
我个人觉得电影chapter1部分是最具有恐怖氛围的,阴雨连绵的天气,长相恐怖的不死老人,骨瘦如柴的村长以及配乐都营造出一种格外阴森恐怖的气氛,这部分体现出来的惊悚情绪是观众对未知的恐惧。
而15年后,也就是电影的chapter2、chapter3部分,讲述的其实是人性的恐怖。
15年以后,Vinayak回到了塔巴德,拷问了当时村长的奶奶,知道了获得黄金的秘密。
从此以后,Vinayak就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了。
Vinayak是村长的私生子,而这个被诅咒的塔巴德城堡中,每一代人中必定有一个贪婪的人出现,首先是村长,再次是Vinayak,然后是他儿子,甚至是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加贪婪。
Vinayak从小就很贪婪,正如他自己的儿子一样,也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
当Vinayak的母亲逼迫他离开塔巴德的时候,他不断地恳求他母亲回到塔巴德逼问老太太黄金地下落,但是最终还是出于无奈离开了塔巴德,并向母亲发誓再也不会回到塔巴德。
但是,当生活一贫如洗的时候,Vinayak还是再一次踏上了回到塔巴德大城堡的路途。最终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黄金。
Vinayak将取来地黄金换成了钞票并且还清了朋友地欠款,成为了一名纸醉金迷的土豪,开始了包养情人与酒池肉林的生活。在之后的几年里,由于自身身体的衰老,获取黄金的能力每况日下,只有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担负起自己的伟业。
朋友看见Vinayak没事总能搞到几块黄金,就想着跟他一起合伙干,但是啊,僧多粥少怎么还能让朋友加入呢?
最终Vinayak的朋友来了个美人计,给Vinayak找了个情妇,以为情妇能够拖延Vinayak几天,以便能够去塔巴德发一次横财,结果就是这个情妇为了钱出卖了他的朋友,Vinayak一气之下去了塔巴德的大城堡,故意引导他的朋友走入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神女的子宫,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必须得挂呗。
终于,Vinayak的儿子也同他一起踏上了寻找财富的道路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儿子对黄金的迷恋更甚于自己,8岁的儿子在危难之时还想着怎样捞取黄金,而且还将自己的获得一枚黄金去泡Vinayak的情妇。
虽然Vinayak知道情况后很恼怒,但是依旧选择原谅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
因为儿子献上了一条可以一劳永逸的计策,那就是如果成功的话将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金。
至于,Vinayak是怎样获取黄金的,电影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我想我在这里就不透露了。上述说的就是电影的一条主线,围绕着人性的贪婪,对金钱与美女的迷恋,以及永不满足的执念,最终必须以生命的代价才能体会到贪婪的恐怖。
Ⅲ 偷吻中安托万的职业是什么
“安托万.达诺的历险”号称电影史上的奇迹,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特吕弗和让.皮埃尔.里奥5次合作,演绎了安托万童年离家出走、少年青涩初恋、青年成家立业,直到中年出轨离婚的人生历程。如果不是特吕弗1984年因病去世,大概安托万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在安托万系列中,《四百击》是殿堂级经典,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偷吻》也是系列中比较知名的作品,为特吕弗斩获了1969年的法国影评协会奖。若不是碰到了苏联人长达400分钟的巨制《战争与和平》,《偷吻》有机会拿下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那么,这部诙谐可爱的电影大概会流传得更广一些。
关于如何欣赏《偷吻》,我有一个自认为有用的小提示:完全可以把他当成一部独立的影片来看待,不需要考虑和前作的联系。
任何系列影片都面临承上启下的问题,有的恨不得逼着刚入坑的小白退票,有的则对所有观众雨露均沾。表面上看起来,《偷吻》似乎属于前者:安托万经常遇到一些熟人,他们像老朋友一样挥手寒暄,谈论着曾经的过往。第一遍看《偷吻》时,每当出现此类情节,我总会有些忐忑不安:这里是不是承接上一部的剧情?要不要补一补《400击》和《安托万与柯莱特》?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把前两部全看过了,这才恍然大悟:《400击》讲的是安托万小时候的故事,年代相当遥远;而《安托万与柯莱特》仅仅是一部半小时的短片,情节和人物都非常单纯。所以,那些叙旧的场景可以说是《偷吻》独特的叙事方式,简洁、明快又意味深长。只要建立起适当的审美期待,完全能够从影片的本身去解读他们。
比如这位老兄,他是一个不得志的文艺青年,写着永远没人赏识剧本,只能和朋友说大话充充面子。这次偶遇,恰好发生在安托万承担了一起重要案件的时刻,会对他的内心产生何种影响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由,或许更加重要:安托万的形象是与前作割裂的。他从小缺乏家庭温暖,多次离家出走,进过少管所、挨过400击。17岁时早已独立生活,在唱片厂打工,去电影院泡妞。这样一个人应该懂得谋生的艰辛,应该是谨慎、务实,不浪费任何机会的。可是《偷吻》里的安托万与此截然相反:马马虎虎、毛毛躁躁,一言不合就撂挑子,完全一副刚出新手村的模样。
前作中唯一登场的配角,安托万少年时代的女神柯莱特。即使没看过《20岁的爱情》,也能明白他俩曾经关系密切。看到人家已经结婚生子,小安瞬间压力山大
1968年的法国动荡不安,特吕弗也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大声疾呼。但《偷吻》的内容是纯粹的,与政治无关、与五月风暴无关,只讲述年轻人成长的经历,只讲述特吕弗心中的爱情。
虽然《偷吻》以电影资料馆紧闭的大门开场,但后面的情节与此毫无关联。
《偷吻》的情节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四份工作,两个女人。
四份工作对应着四次失业。第一次失业发生在影片的开头,安托万当时还是一名士兵。他从监狱里被放出来,挨了军官一顿训斥,然后开除出部队。
安托万虽然身份微妙,但是他犯的错误极其简单:擅离职守,连续三次!这看似荒唐,却为我们的主人公定下了基调。他是一个自由散漫的年轻人,做事随心所欲,不喜欢受约束,把情感看得比责任更重要。除此之外,他没有更高的诉求,对时局形势、对社会动向毫不关心。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是如此,安托万初次拜访克里斯汀家时,她的母亲讲述克里斯汀外出度假的原因,分明是在影射电影资料馆罢课事件,但是没有评论,没有抱怨,更没有抗议,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特吕弗从这个敏感点一击脱离,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
军官告诉安托万,没有荣誉军衔,他只能沿街乞讨。安托万毫不在乎地笑了。后面我们将会看到,他渐渐笑不出来了
第二份工作是克里斯汀父亲介绍的,在一家小旅店当前台和守夜人。没过多久,安托万就因为捉奸事件再次失业。“捉奸”是影片中一个妙趣横生的段落,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刻画精准传神,把安托万的青涩懵懂,侦探的老练狡猾和丈夫的懦弱卑鄙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一笔入魂的典范。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①安托万清晨倒垃圾(小伙子够卖力气!),看到两个陌生人闯进旅店,急忙赶回去拦住他们
②老侦探撒了个谎,安托万信以为真,立刻说出了科林夫人的房间号,丝毫没有留意旁边面色不善的秃顶男人。(这一方面说明安托万不成熟,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可见他天性善良,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③进到房间,秃顶男没有冲上去暴打奸夫,而是把老婆的内衣扯碎了(这人咋样立刻就明白了)
④他老婆毫不愧疚,反而大肆揭露秃顶男的老底(大汗)
⑤老侦探看不下去了,把桌子上的花屏递给秃顶男。大哥怒发(?)冲冠,把瓶里的花狠狠扔在了媳妇身上(瀑布汗)
⑥在一再引导之下,秃顶男终于砸碎了花瓶。老侦探的目的达到了,拉着安托万下楼报警。安托万把电话打到了消防队(洪水汗)。老侦探塞钱,安托万拒绝。
⑦安托万报了警。旅店老板听见吵闹声出来询问,此时安托万仍然搞不清发生了什么,却莫名其妙地把老侦探的钱拿在了手里(已然无汗可流)
⑧老板赶走老侦探,顺便把安托万炒了鱿鱼
看看安托万的急切,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安托万因祸得福,在老侦探的推荐下,进入巴拉迪事务所当起了私家侦探,从此有了第三份工作。这是《偷吻》的主线,安托万的种种际遇全都因此展开。
侦探的工作体面、收入高、惊险刺激,又能满足安托万的虚荣心,看起来非常理想。然而在小安加盟不久,事务所的一次会议,似乎预言了他的未来。会议中共有4个人发言,每个人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其实你我工作的公司也是如此:有的人能力突出,却喜欢钻规则的空子,占些小便宜(女侦探);有的人缺乏天赋,但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中年人);有的人资格老、辈分高,连经理、Boss都让他三分,他也乐得倚老卖老(老侦探);做领导的需要高屋建瓴、纵览全局,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还有我们的超级萌新安托万,毫无悬念地一样也不占……
女侦探汇报完之后,开始悠然自得地涂指甲油(还是在占便宜)。听见同僚说,跟踪某人三个星期,仍然一无所获。立刻抬起头来撇了对方一眼,又扭头看所长的反应。精明世故的形象跃然纸上
安托万的侦探生涯搞砸了三次,而且砸得层次分明,篓子越捅越大:第一次跟踪某女被发现,人家报了警,安托万狼狈逃窜;第二次在邮局跟丢了魔术师,这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安托万自己作死,提交了一份火星的报告:认为魔术师在邮局里过夜,因此遭到了替换;最后一次在塔巴德先生的鞋店卧底,却给他带了一顶绿帽子……这次真的惹祸了,严重触及了所长的底线:你工作能力不行,我可以忍,你不懂职场规矩,我也可以忍,但是你假公济私、断老子的财路,我TMD忍不了了!偏偏老侦探在这个时候不幸去世,让安托万失去了最后的靠山。
安托万的第四份工作是电视机维修工,从堂堂的私家侦探再次沦为蓝领。此时的他,已经有点穷途末路、气急败坏的味道了。所幸的是,安托万交上桃花运,找到了感情的归宿。但是他再次失业,漫漫求职路依然看不到终点。
此时的安托万起码明白了,工作应该专心致志,虽然依旧做不到
讲完了四份工作,咱们再来讲讲安托万生命中的两个女人:克里斯汀和塔巴德太太。
其实除了她们二位,安托万还有很多女人。比如被军队开除后,他迫不及待地去找小姐,也曾经和一个高个子女孩让“墙壁动摇”。这些事他做得毫不犹豫、毫不掩饰、毫不愧疚,和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正常。在特吕弗看来,这纯粹是生理的需要,不会玷污爱情,甚至是爱情的基础。
克里斯汀与她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前文说过,在《偷吻》中安托万经常碰到一些熟人。克里斯汀一家就是安托万关系最铁的熟人,甚至可以说是他的靠山和救星:安托万能够随意去克家蹭饭;老克里斯汀为他介绍工作;撞坏人家的汽车不用赔偿;二老一心撮合安托万和女儿;克里斯汀最终成了安托万的妻子……对于没家庭、没财产、没学历、没本事的安托万来说,能认识克里斯汀一家,即使上辈子没有拯救过银河系,这辈子也为老克挡过子弹。
克里斯汀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子:一直住在父母身边,除了安托万之外,不见其他的男性朋友,不会向克莱特一样脚踩两只船。蛛丝马迹表明,安托万很可能是克里斯汀的初恋:一次去她家吃饭,安托万在酒窖里吻了克里斯汀,这让她慌得六神无主,甚至此后的一段时间故意躲避安托万。
单纯不等于迟钝。面对喜欢的男人,克里斯汀并非束手无策。经过了漫长的恋爱拉锯,她终于巧施美人计,俘虏了浪子的心。那是一个特吕弗式的幽默场景:楼下,电视机被拆得七零八落,计费器早已爆表——糟糕的手艺,克里斯汀只拿走了一个零件啊……楼上,安托万又一次和女雇主上了床——糊涂的家伙,这份工作也干不长了……
与克里斯汀的一片痴心相比,安托万并不怎么在意克里斯汀,对待她可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两人约会途中,他能毫不犹豫地丢下克里斯汀离开。见不到克里斯汀的时候,他也能偷偷摸摸去约其他女孩。遇到塔巴德太太之后,安托万更明确表示,他和克里斯汀只是纯洁的男女关系。
安托万之所以和克里斯汀结合,一方面因为他失恋加失业,正处于人生的谷底;另一个原因是:她给予了安托万从没体会过的家庭温暖。起床后,厨房里已经摆好了可口的早餐。对于一个童年并不幸福的孩子来讲,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克里斯汀对安托万说:“我会教你一些你永远忘不了的东西,我会把知道的全告诉你。同样的,你也要把知道的全告诉我。”真是一个靠谱又犀利的爱情告白~
然而这份感情并没有得到特吕弗的祝福。安托万把开瓶器当作戒指套在她的无名指上,分明在暗示观众:这不是一个神圣庄严、坚不可摧的婚姻承诺。安托万只是被幸福的错觉迷惑了,无法保证未来不会背叛克里斯汀。事实上,在后面的《床笫风云》和《爱情狂奔》里,他的确这么做了。
与这对冤家的分分合合相反,塔巴德太太一出场便征服了安托万的心:仿佛听见冥冥之中的召唤,安托万伴随着空灵缥缈的无源音乐,穿过空荡荡的鞋店。看到这个衣着华丽的少妇在试鞋子。商店外面,塔巴德先生的汽车在等着她。
张专在《西方电影艺术史略》里写道:“特吕弗的作品最有法国精神和法国情调……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言情大师,法国艺术浪漫、优雅、多愁善感的气质在他的作品中一览无余,爱情是其作品的永恒的主题。”在《偷吻》中,特吕弗想要描述一种让人无法自拔的激情之爱。这是《偷吻》的核心所在,而塔巴德太太就是激情之爱的化身。更确切地讲,见到塔巴德太太之后,安托万彻底被激情占据了。
安托万17岁就开始谈恋爱,虽然称不上情圣,也是花前月下的老手。不过在塔巴德太太面前,他又一次变成了情窦初开的小男孩,永远脸色苍白、永远手足无措,永远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心底的秘密,却瞒不过任何人的眼睛。
“故事里,我俩都喜欢女士把钥匙扔到窗外去。可是为了我俩,这个花瓶是最好的选择。”“把钥匙扔到窗外”象征着义无反顾的爱情,放到花瓶里只能算露水姻缘了。墙上克里斯汀的照片是亮点……
激情之爱并非安托万独有,影片还描述了另外两段激情之爱,分别是侦探事务所的委托人阿尔本尼对魔术师,和神秘男子对克里斯汀。在特吕弗的镜头中,爱情从来不是对等的。
激情之爱是不需要原因的致命吸引力,安托万与塔巴德太太萍水相逢,神秘男子与克里斯汀素昧平生,但是一个眼神或者一次擦肩,就足以燃起爱的熊熊火焰。
激情之爱不分辨对象,不计较现实的利害得失。财富、地位、甚至性别都无法阻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陷入激情。安托万有太多理由去爱克里斯汀:克里斯汀了解他,克里斯汀忠于他,克里斯汀能给予他安定的生活,但安托万仅仅把克里斯汀当成避风港。安托万狂热爱恋的人,却是他不可触碰的禁区。
激情之爱如同山崩地裂般震撼着人的心,使身陷其中的人不再受理性的束缚,抛弃自我的伪装,变成常人眼里的疯子。所以安托万会从塔巴德太太面前惊惶失措地逃走;所以阿尔本尼听到魔术师结婚的消息,会在侦探事务所里暴跳如雷;所以神秘男子会对克里斯汀作毫无希望的表白。
神秘男每一次出现,都是对安托万和克里斯汀婚姻的严厉拷问。影片结尾处,他对克里斯汀的独白可谓全片的点睛之笔:
“我知道,对你而言我不过是个陌生人
我跟着你很长时间了
但我不会再躲了,是时候了
在看见你之前,我从没爱上过任何人
我讨厌临时性的事务
我很了解生活,每个人都会背叛其他人
可是你我之间将会不同,我们永远不离开彼此,哪怕只是一个小时
我没有工作,也没有生活负担,你是我的唯一
我明白,让你立即理解这些显得太突然
你需要时间了断过去,了断那些临时性的关系
我将是最后一个
……
我很幸福。”
克里斯汀:“那个人疯了!”
安托万:“……没错,我相信他是个疯子。”
克里斯汀毫不犹豫的结论,恰恰证明了她的单纯。而此时的安托万,想到了不久前的自己吧?
神秘人跟踪了克里斯汀好久,在他表白的前夕,安托万走进克家,并且一夜未出。生活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荒诞吧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安托万能和塔巴德太太长相厮守,或者神秘男娶了克里斯汀。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
《偷吻》没有直接回答,只给了一点晦暗的提示。
让我们回到影片的开头,安托万与克里斯汀初次见面的场景,这里有个不算引人注目的细节。一对恋人未满的朋友久别重逢,曾经亲密的关系疏远了,谁也摸不透对方的心思,谈话中充满了谨慎的试探、隐隐的责备和无力的辩解。其间克里斯汀透露,一个星期之内,安托万曾经给她写过19封信……
19封信啊!每天将近3封!如果说当时的安托万没有热恋着克里斯汀,对两个人都是不公平的。可惜这只是朦胧的背景,在《偷吻》正片中,安托万早已失去了这份激情。是什么让他的心冷却了呢?是遥远的距离、是求之不得的煎熬、是医院和监狱的折磨……归根到底,是能够消磨一切的时间。
安托万居然和克里斯汀握手,这让她微微诧异,立刻去吻他的脸颊。《偷吻》中充满了这样耐人寻味的细节
克里斯汀心中窃喜,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何她对安托万如此执着吧
特吕弗镜头中的爱情,并非《神雕侠侣》式的漫长等待,也非《海的女儿》那样的无私付出,更不会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的生死相许。面对着难以跨越的障碍,斤斤计较的现代人不可能为爱牺牲一切。因为他们心底明白,激情迟早会过去,再热烈的爱也终将归于平淡。阿尔本尼发过脾气了,安托万与塔巴德太太缠绵过了,神秘人对克里斯汀表白过了,他们的爱情也就此结束了。即使夺人心魄的爱也注定是短暂的,正是无数"临时性的关系",铸就了爱情和婚姻的永恒。
与特吕弗的其他作品相比,《偷吻》更加贴近生活,没有生离死别、没有你死我活,没有人生中的惊涛骇浪。安托万与克里斯汀经历了一些小小的波折,最终走到了一起。生活还在继续,安托万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失业,在一个又一个女人的裙下流连。可以说《偷吻》是过程,并不是结局。
《偷吻》是一出生活的轻喜剧,节奏明快活泼,时不时穿插一些小幽默,让.皮埃尔.里奥的表演经常是夸张的。像一杯清澈透明的苏打水,让威士忌一样的激情之爱不再那么苦涩。
Ⅳ 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贪婪不会有好下场!令人惊艳的印度高分恐怖电影推荐《塔巴德》 电影图解
在无尽的欲望深渊中,人性与贪婪的碰撞在印度电影《塔巴德》中演绎出一场惊心动魄的恐怖之旅。传说中,哈斯塔的贪婪引发了神明的愤怒,他的故事在塔巴德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18年的塔巴德,红衣女子与一群孩子卷入了一个神秘的旋涡。弟弟的失踪,哥哥在喂食时无意中唤起了一位老太婆的记忆,她正是哈斯塔的提及者,这个名字成为他们逃出恐怖阴影的关键。红衣女子果断地带哥哥逃离,而老太婆在哥哥的呼唤下沉睡,宛如一个被封印的怪兽。他们的逃脱,预示着贪婪的下场并非只有毁灭,也可能是暂时的平静。
然而,贪婪的诱惑并未就此消散。哥哥在母亲的坚持下,一度动摇,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再回塔巴德。15年后,维纳亚克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宝藏,重返这片禁忌之地。他发现,奶奶已经变成一个怪物,她渴望的并非金银,而是灵魂的解脱。维纳亚克以智取胜,烧毁了困住怪物的井,找到了真正的宝藏。然而,白胡子朋友的陷阱让他陷入危机,但维纳亚克的机智与勇气让他得以脱险,也救了朋友,但代价沉重。
14年后,维纳亚克的生活因为那些金币而变得富足,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他的儿子,如同父亲的影子,试图夺取那些金币,再次踏入了塔巴德的恐怖世界。在古宅中,维纳亚克的教育与恐惧交织,儿子意外地唤醒了哈斯塔。在危机中,维纳亚克拼尽全力救下了儿子,但儿子的贪婪导致了他的逃脱。愤怒的父亲在家展示财富,内心却深感不满。政府的介入并未带来希望,反而让维纳亚克付出了生命,儿子在目睹父亲变成半人半怪物后,做出了痛苦的选择。
最后,塔巴德的天空依然晴朗,但故事的结局却是寂静与孤独。维纳亚克的牺牲,让儿子领悟到贪婪的代价,他选择独自离开,留下的是一个关于欲望、牺牲与救赎的故事,以及对人性深处的拷问。
《塔巴德》以独特的恐怖视角,揭示了贪婪的残酷后果,让我们在观影中思考欲望与理智的界限,以及我们是否真的能从无尽的贪婪中找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