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装剧中,男女主角结婚时都会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有啥寓意
喝交杯酒的意思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寓意着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先说交杯酒,古代的交杯酒又叫合欢酒,是新婚之夜在洞房里边,丈夫和妻子,一人拿一个瓢,喝下合欢酒。交杯酒即使是在现在也依然存在,但是由容器变成了杯子,男性和女性喝的时候,也没那么麻烦了,只是手臂交叉在一起,然后把酒喝掉。现在的婚礼仪式里一般都有这一项喝交杯酒。
现代朋友聚餐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会起哄让一男一女进行喝交杯酒的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不应该,因为交杯酒交杯酒就是夫妻两个人喝的,而且交杯酒是特指在新婚之夜喝的酒,这个交杯酒不是随随便便就跟别人喝的,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② 交杯酒起源于哪里,这个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古装影视剧中,男女主角结婚时都会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有啥寓意,为什么要喝交杯酒呢?
今天,青年男女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③ 求一部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产古装电视剧
1985年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10集电视剧《庚娘》, 明末, 金大用带着美丽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到南方逃难. 路上, 金大用一家遇到坏人王十八的暗算, 被推入江水里. 但金大用幸免于难. 王十八企图霸占他的妻子庚娘. 庚娘以自己的智慧和王十八巧妙周旋. 骗他在洞房前, 共飮 "合欢酒", 将其灌醉, 再用菜刀把他杀掉. 之后投井自尽,而后王十八管家阿三带领2人夜晚挖开庚娘的坟墓,企图盗走棺材内的玉如意,不料自尽未果的庚娘“复活”,阿三被吓疯,几经周折,庚娘和丈夫金大用终得团聚。
④ 古代中国式婚礼 迎亲仪式具体的内容
古代正式的婚礼环节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与结发及洞房等等。
1、花轿迎亲
在迎亲当日,花轿出门,以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放铳、放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由媒人带领男方家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以喜娘(送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
2、拜堂
拜堂,又称拜天地,即是新人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男方迎新娘回家后,选定时辰举行拜堂仪式,主要目的在于新婚新人获得自家先祖和神灵的庇护,同时得到自家长辈及亲人的祝福和见证。
3、宴宾
婚宴在古代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宗教活动,宴会之前都需要祭祖,新婚家庭以求得祖先的保佑和庇护。祭祀活动完成后开始宴宾,在亲友见证下共同奔向新生活。
4、闹洞房
闹洞房对于古代中国的夫妻来说非常重要,古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新婚夫妻彼此都不熟悉,通过闹洞房可以抛开羞涩,使新娘能比较快速地熟悉适应新郎和新家,同时减轻新婚之夜的不安和恐惧。
5、合卺与结发及洞房
小两口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然后各剪下一缕头发,合在一处「结发」,经过那么多的仪式后,夫妻就可以「洞房」,称为真正的夫妻。
⑤ 古人结婚时,交杯酒怎么喝的在什么时候喝呢
古装影视剧中,男女主角结婚时都会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有啥寓意,为什么要和交杯酒呢?
什么是交杯酒?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交杯酒文化只是中国古代人文中的沧海一粟
⑥ 国花的中国国花
如今,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亦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
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早在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国花。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方面并未明确确立国花。由于大陆没有明确确立国花,在2001年的APEC会议上,新闻报道出现了“以中国国花牡丹为背景”的笑话;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花的空缺,更成为悠悠古国的世纪遗憾。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
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毛主席个人极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见倾向于定梅花为国花,然并未正式确定。
当下大部分意见倾向于“一国两花”,即将梅花和牡丹定为双国花。1994年,中国曾举行国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然最终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还有主张单一国一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选择其一。甚至一国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然而,即使是种类最多的“一国五花”方案(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分别为四季名花)也有歧义。如秋季不止有菊花,还有桂花等其他中国原产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认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评选国花上属于浪费,且国花竞选过程中充斥商业气氛与地方保护主义。并且担心国花决定后可能引发诸如国鸟、国木、国酒等评选热潮。他们认为现有的中国十大名花已经足够。
. 年份中国花卉大事件1903年清朝定牡丹花为国花。1915年《辞海》载:我向牡丹花。1929年国民政府以梅花确定为国花。从花的角度,可以解读一部中国历史,一部中国文化史。1942年曾勉教授发表了有关梅花品种分类的论文《梅花:中国的国花》(英文专刊)。1982年香港《明报》曾专发了一篇社评《赞成以梅花为国花》,其中有云:“从曹孟德的扬鞭遥指梅林、诱导兵士‘望梅止渴’,到林和靖传诵千古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百年来它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结下不解之缘……”。同年,在一些著名植物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植物杂志》编辑部发起讨论国花,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纷纷来信参加评选。投票结果表明:推荐梅花作为国花的最多,牡丹、菊花次之。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编辑部、上海电视台“生活之友”栏目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结果依次是梅花、牡丹、菊花、兰花等。由于这次中国名花评选活动,组成了以陈俊愉教授为首的114位专家的评委会,是全国性的评选,又由于结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称为“1987年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1986年那次推选国花时,虽然也有不少人投了牡丹、菊花等名花的票,但是对最终推选结果——梅花,“各界并无异议”。1990年爱国主义主题香港电影《富贵兵团》讲述抗战争故事面段合唱《梅花》片段。这部电影由多位巨星饰演;谭咏麟、梅艳芳、洪金宝、刘德华、陈百祥、郑则仕、曾志伟……等。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0440号“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农业部办理”,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中国花协即在全国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广泛深 入的评选国花活动。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任名誉组长、何康任组长的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专家小组讨论确定了我国国花评选条件为:(1)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
(3)用途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据《中国花卉报》刊载,已提名作为中国国花候选花的种类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石榴、腊梅、迎春、桃花、映山红、君子兰、萱草、金花茶、金边瑞香、紫薇、栀子花、珙桐(鸽子树)、一串红与英蓉花等数十种之多。
经过近十个月讨论:根据31个省区市(包括深圳特区)上报结果,赞成一国—花 (牡丹)的有l8个省,占58.06%;赞成一国四花(牡丹、梅花、 菊花、荷花)的有11个省,占35.48%;有2个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兰花换荷花,占6.45%。全国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过 认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为我国的国花。其他呼声较高的兰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为中国四季名花。
上述评选结果及详细情况,按程序由“农业部上报”。此次新的推选结果移注牡丹,却引“许多人士发表了反对意见”,其中不乏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学者、艺术家,甚至有些意见是在很高层次的重要会议上发表的。结果,全国人大以“分歧太大”为由搁置了。
……
反方:参选人群是否人民大众评选?或个别人民?和根本不包括人们?用什么证明?]
让值得玩味的是:在1994年的这次评选中,中国牡丹两大基地——“河南洛阳市、山东菏泽市及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联合了全国以牡丹为市花或生产、研究牡丹的十多个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
河南洛阳成立了市长亲自挂帅的“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再加上陕西省西安市、山东省菏泽等的加盟,联合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四方“游说”,力捧牡丹为国花。 2005年9月20日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园林学会和上海风景园林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国花评选研讨会”。大部分代表支持选牡丹、梅花为我国的“双国花”。但也有不同意见,推崇“一国一花”。2005年秋季中国花会协会在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建议牡丹为国花,并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希望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定牡丹为国花。遭到反对牡丹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强烈质疑。陈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断向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领导写信,阐述“一国两花”的主张,并在供中央领导传阅的内参上发表相关的文章。
……
曾经“梅花与牡丹”都各自夺冠过,却为何“牡丹唯独国花”才可? . 编中国国花空缺分析一据中国林学会透露,国花的评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
马上有学者提出质疑:“分布要广泛”的要求就不妥,看似合理然而却太主观,因为大家喜欢的未必就是分布最广泛的物种,大熊猫分布并不广泛,但它却是人人喜爱的国宝;同样的理由,“外观漂亮”也不宜作为硬性规定,因为“漂亮”与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中国地域之广,人口构成之复杂,各民族传统之差异,这样的要求尤其显得意义不大; 二据了解,以往我国国花评选,牡丹、梅花各有众多呼声。陈俊愉教授是中国大陆最早倡导评选国花的专家,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以梅花为国花的建议。后来他又提出了“一国两花”(牡丹、梅花)的构想,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
许多专家认为一国两花较为合适;梅花可以代表长江流域、牡丹可以代表黄河流域的花卉;一乔木、一灌木;一个象征精神文明、体现中国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品格,一个象征物质文明、体现国泰民安、富裕祥和;同尊“梅花和牡丹”为国花,可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用梅花象征的傲骨延续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实现牡丹'象征'的幸福和繁荣而努力;正可谓内外兼修到方能称之为完美! 三那些领土幅员不大、历史短浅、文化单一、民族结构不复杂的国家,很容易评选出自己的国花,如澳大利亚的金合欢、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香根鸢尾花、德国的矢车菊、泰国的睡莲……人不多,意见容易统一,也容易照顾得周全,容易归拢出一个大伙儿都接受认可的结论: 中国的花魁不好评。
……
若连这点微不足道的国事都“意见难统一“的话,岂不是指中国其他”要事“更难统一意见?并且其也有不看好他国之嫌,此言论实为不妥! 四牡丹和梅花,彼此还有一种文化意味上的分别。牡丹是大众化的,是普通大众欣赏品位的代表。相对于牡丹的群体欣赏口味,观赏梅花更多是一种个体的审美体验,因为它历来被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所把持 。
……
既然“全国人大认为各方分歧太大而没有作出决议”,那就代表各方支持人数不会很差,所以不存在“牡丹是大众化”而“梅花是个体审美体验”的说法!并且前面所说的“个体审美体验”岂不是指“中国知识分子”是很少部分人?! 五无疑,梅花及其象征的精神,是由历代知识分子总结赋予的。他们以梅花自我期许,并且把梅花人格化。普通大众在勤苦劳作之余,可怜而有限的感官之娱,必然指向色彩浓烈喜庆的东西比如牡丹,而审美意义上的梅花之“瘦”,却可能无法激起甚至无暇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
……
“期许”不算重要的话,那各种花语又算什么呢?都用外表形态作为至高标准的话,那其她国家的国花也都符合?否则除牡丹的很多花卉与“以上形容的梅花”一样,岂不无足轻重了?国人除去感官欣赏和物质层面作为“个体标准”外,必然也会考虑精神层面的东西!中国非物质和感官享受至上的国家,而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明就自然少不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并且对“梅花只是知识分子把持”这点不苟同,凭什么断定普通大众之中没有欣赏梅花的? .
⑦ 白头翁+鸡血滕+甘草片+绵茵陈+泽泻片+白芍片+首乌藤+柴胡片+合欢片+制积壳片+茯芩粒+牡丹片的功效
土茯苓是治疗梅毒的要药,还有茵陈是治疗黄疸的,甘草是使药,首乌藤是治疗睡眠不好的。。。。。。 HO 这什么方子啊?
⑧ 问个古装电影
你的描述太少了唷 你要确定是不是霞姐演的
如果是 可能是 绝代双骄 霞姐和刘德华演的
还可能是 鹿鼎记2 霞姐演龙儿 中了七情合欢散
试试吧 看看能不能帮你回忆
都蛮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