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类型 > 两部电影一个故事

两部电影一个故事

发布时间:2022-08-23 21:58:57

⑴ 历史两部电影《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的事情。急急急急急急急!!!!!

甲午风云: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摇摇欲坠,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华,于1894年在中国领海挑衅生事。北洋大臣李鸿章及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畏惧日寇,极力主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百姓无辜遭难。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毫不畏惧,坚决要求与日寇开战。但李鸿章借口保存我军实力,多次拒绝官兵们的请战要求,邓世昌还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爱国官兵和百姓的主战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在海战中故意打错旗号,使北洋舰队旗舰被日击沉。邓世昌率领“致远”号代替旗舰指挥出战,全舰官兵英勇作战,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战事愈发激烈,但我方弹药却已用光,作战形势非常不利,邓世昌决定直接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遭遇鱼雷,全舰官兵以身殉国。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分为三步:
1、英国倾销商品;
2、走私贩卖鸦片;
3、发动鸦片战争。
日期: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 。
地点:广州珠江口。
结果:英国胜利 。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活动。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
导火线:虎门销烟。

英国胜利以后的要求
签订《南京条约》,条约内容规定:
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⑵赔款2100万银元。(1西班牙银元在中国白银7钱2分和3分之间)
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⑷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关税,中方应与英国协商。
影响:
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4、加大百姓的负担。
5、客观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0月8日傍晚,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初据理力争,但旋又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政府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⑵ 《长津湖》跟《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同一部电影吗

《长津湖》跟《长津湖之水门桥》不是同一部电影。

《长津湖之水门桥》严格来说不是续集,而是《长津湖》的下半部分,因为《长津湖》和《水门桥》这两部电影几乎同期拍摄完成,两部电影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长津湖》跟《长津湖之水门桥》的主要区别:

《长津湖》是宏观视角,展现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从缘起到总攻,呈现出立体而激烈的战役过程,角色众多、故事线交织。

《水门桥》是微观视角,只是展现了一场水门桥战斗,虽仍是群像,但故事线仅有一条。

⑶ 《绣春刀》1和2有联系吗

这两部电影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先屡一下两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先看一下《绣春刀2》 故事发生在明朝天启七年,这个故事简单的说是朱由检想除掉魏忠贤和阉党,最终目的是当上皇帝,所以才有了各种阴谋和刺杀,故事中的北斋和朱由检是情人关系,因为她知道的事情太多,必须除掉。

陆文昭以北斋的画有嘲讽时政嫌疑,于是派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和凌云凯杀掉北斋,可是沈炼又喜欢北斋,为了儿女私情,把同僚凌云铠杀掉,你说这哥们死的冤不冤。此后沈炼就被陆文昭和裴纶质疑与调查,遇到了各种麻烦 。

另外朱由检派丁白缨等人要挟沈炼放火烧了锦衣卫案牍库,目的是为了烧掉关键的物件《宝船建造纪要》,这本册子如果追查下去,应该能查到朱由检自己身上。

故事的最后朱由检还是借助魏忠贤之手除掉陆文昭,丁白缨等人。然后朱由检就登基做了皇帝。

再看一下《绣春刀1》,故事发生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被弹劾辞官,阉党覆灭,魏忠贤出逃。

锦衣卫授命追捕阉党,内宫太监赵靖忠找到卢剑星、沈炼、靳一川三兄弟,要他们奉皇命去追杀出京流放的大太监魏忠贤, 而这个赵靖忠其实假传圣旨,皇帝只是说把魏忠贤带回来并没有说杀掉,主要原因是魏忠贤是他义父只有除掉魏忠贤 ,这样他在朝廷才能高枕无忧。

然后这三个兄弟就去了,但是各有各的心事,关进时刻总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搞点小动作沈炼为了能拿到钱替妙彤赎身,最终没有杀掉魏忠贤, 接着就是各种背黑锅搞的三兄弟被人追杀,最后就剩下了沈炼一人。

两部电影从故事情节来看时间上可以做个关联,如果按照时间逻辑来说,《绣春刀2》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第一部之前,或者说《绣春刀2》属前传,两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大致相同。

都是发生在明朝末期,两部《绣春刀》都围绕“魏忠贤覆灭”展开,但侧重不同事件。

《绣春刀2》聚焦魏忠贤与朱由检的纷争(亦即阉党和东林党的纷),《绣春刀1》聚焦魏忠贤覆灭后,沈炼等三兄弟被阉党余孽设计陷害背锅的故事。



⑷ 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么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 王凯

《红日》和《南征北战》是新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红色经典作品,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在苏北鲁南一带的较量。虽然讲的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故事,但故事背景及主要战役都与孟良崮战役有关。

这张照片是我在孟良崮主峰所拍,这个高地是当时74师的一个主要阵地

我们都知道,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是华东野战军,其实华野这时才刚刚成立,在此之前是两支独立的部队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什么将这两支队伍合并呢?

这就需要讲一讲当时的背景了。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开始后,处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附近的华中野战军对国民党威胁甚大,所以国民党必欲除之而后快。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是粟裕,其前身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而此时的新四军军部已随陈毅迁往鲁南重镇临沂,以山东野战军的名义作战。

华中野战军成为南京政府的主要打击目标,从1946年下半年,华野屡遭失败,军事压力极大,最后被赶出苏北,撤退到鲁南一带。华中需要有足够的纵深来转移,山东则需要华中作为掩护和屏障,在这个背景下,华中与山东两支野战军合并,成立了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下辖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总兵力27.58万人。

粟裕在前线指挥作战

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先后发起莱芜战役和孟良崮,借大获全胜,给南京国民党政府以沉重打击。此间,华野统帅陈毅在沂蒙山里行军,触景生情,填词《如梦令 临沂蒙阴道中》以抒怀:

临沂蒙阴新泰,

路转峰回石怪。

一片好风光,

七十二崮堪爱。

堪爱,堪爱,

蒋贼进攻必败。

啰里啰嗦讲了这些,其实都是《南征北战》和《红日》的 历史 背景。《南征北战》和《红日》不太一样,《南征北战》是虚写,片中人物和地点都是虚构的,比如敌张军长就是现实中的张灵甫,而李军长则是莱芜战役国民党总指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红日》是实写,主要描写了孟良崮战役的场景,片中国共双方人物也都采用了真实姓名,皆鲜活生动。而最令人称道的是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已成为沂蒙山的一张名片。

首先要肯定,电影《红日》《南征北战》都是根据我军解放战争当中真实的战史改编而成的。《南征北战》拍摄于1952年;《红日》拍摄于1961年——1963年。

两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完全两个不同的 历史 战争场景。《南征北战》取材于1947年,陇海路一线风起云涌,蒋介石的爱将——参谋长陈诚亲临徐州坐镇,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从而迫使我华东野战军主力与蒋军主力决战,并将陈毅、粟裕部华东野战军消灭在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蒋军意欲南北两路,对当时正集结在临沂休整的华野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南路:整编十九军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兵分三路由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开进,扑向临沂;左路:胡琏7个旅;中路:李天霞7个旅;右路:黄伯韬6个旅。

北路:李仙洲指挥三个军四个师由胶济路南下,直扑山东解放区在莱芜、新泰的后方基地。

南为主、北为辅。南路一线的蒋军主力呈齐头并进之态势,每日推进六公里。解放军与南路蒋军人数相当,但因装备略逊色于蒋军,无力对其分割或围歼,因此陈毅、粟裕迅速定计,置南路蒋军重兵团于不顾,瞒天过海,以解放军主力北上,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北线(凤凰山)李仙洲(电影中的李军长原型)部队,一举歼灭了李仙洲所部五六万,这就是军史书上所记载的著名的"莱芜战役"。

再来谈电影《红日》。

曾有人夸口说蒋介石"如有十个七十四师,便可以统一全中国。"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黄埔四期生的张灵甫(与中共元帅林彪是一期学员)向他的校长蒋介石夸下海口:"把新四军(指华东野战军)交给我吧!"蒋介石说,"涟水一战,证明第七十四师不愧为国军模范之师,打出了成绩,你是光荣的。"

抗战初期,在德安战役中,张灵甫指挥自己的部队,与日军激战五昼夜,取得"德安大捷",当时的剧作家田汉曾以此为题材,编写了一幕活报剧,"张灵甫"的大名,被作为一个英雄的名字传诵一时。

但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之后,张灵甫在解放战争当中跟在独夫民贼蒋介石的身后,充当蒋的一枚反共反人民的棋子,充当急先锋,与人民站在了对立面,被以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将七十四全部歼灭于孟良崮地区,实在是 历史 的必然!

1947年5月,粟裕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向华野司令员陈毅建议道"司令员,从现在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改变打敌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师的计划,我们应该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以猛虎掏心的办法,从敌战斗队形的中间楔入,割裂第七十四师与其他敌人的联系,将其彻底歼灭。"说罢,粟裕一挥手,作了一个砍头的决心手势。陈毅听了粟裕毫无拖泥带水的意见,他完全同意,"好!我们就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说罢,陈老总站了起来,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陈毅若是决定了的事情,其战场上的态势,我军都是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着的。因此全军上下,在陈毅、粟裕的战略部署下,16日上午,陈毅、粟裕强令猛攻孟良崮,孟良崮山下,万炮齐鸣,战至下午,第七十四师残部被全部肃清,七十四全军覆没。

最后,我们以敬爱的陈毅元帅打下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后所作七律诗二首选一,作为此篇文章的结尾,词曰:"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肯定不是一个故事,也不是一次战役,但故事的背景肯定是一个,即以1947年自卫战争(当时还不叫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当 时尚 未称解放军,但已经不是八路军了)粉碎蒋介石对江苏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电影《红日》是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在尊重 历史 前提条件下,描写了1947年国民党整编74师(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发动向苏北鲁西南解放区重点进攻,被包围在临沂孟良崮全军覆灭的故事。电影将小说搬上银幕,对国共两党当年殊死搏杀的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特别对74师师长张灵甫给予了深刻的描写,是一步纪实故事片。

电影《南征北战》也是一部反映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蒋介石重点进攻江苏山东解放区的战斗故事片。只是电影从大时空的背景下,运用写实和虚拟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解放军一个营级战斗集体在桃村、摩天岭、大沙河与蒋军周旋以及最终将其消灭的故事。

《红日》与《南征北战》既有区别又有一致,电影中时间、空间、人物、场景等等方面既有记实又有虚拟。《红日》倾向于纪实故事片,《南征北战》倾向于写实故事片。

《红日》和《南征北战》都是以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为真实 历史 背景的,但《红日》更倾向于纪实,战役名称全用实名,敌方将领如李仙洲、张灵甫也用实名,更多地写出了双方指挥员的实际特征。而《南征北战》则更多地以虚构地名和人物艺术性体现了我军高超的战略战术,战斗、人物、战场都是将解放战争双方的许多特征集中于各自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张灵甫、李仙洲的特征或陈毅、粟裕或低一级的王必成、皮定均的特征,而是艺术性地集中体现了双方的特征。简单举例,如莱芜战役中的李仙洲,本为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职务为指挥三个军(整编师)的绥靖区副司令官,职务要髙于张灵甫。这在《红日》中是明确的。但《南征北战》中的“李军长”却被塑造成了杂牌,职务仅为军长,已非真实的李仙洲。地名也把莱芜、孟良崮虚构为凤凰山、摩天岭。因此,这两故事片真实背景相同,但塑造出的形象、战役场景等,已各有侧重。

肯定不是一个故事!《南征北战》一开始就是在大沙河桃村一带阻击敌军为开始,然后又阻击了援敌,保障了华野主力全歼凤凰山之敌,最后反过来又追击敌人至大沙河桃村并消灭之!就 历史 而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原型是临沂阻击战--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现在看来电影很有神剧的味道,因主角一团一营(四个连),先后完成了阻击同一个敌人,一个军(整编师)的进攻,最后,以还是以一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将军庙车站(火车站),而守军是一个团,并且阻止了两个团的反冲锋!还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而电影《红日》则是以二次涟水战役失败为开始,然后整训,莱芜战役,紧接着是孟良崮战役!原型就是王必成司令员的华野六纵的战斗经历!两者之间,除了有莱芜战役和同为原华中部队之外,完全就是两个思路的电影!《南征北战》的象征意义重大——从哪里出来,再打回哪里去!《红日》则是一个真实完整的事件

电影《红日》主讲的是消灭国民党整编74师的战斗前及如何歼灭74师的过程。《南征北战》电影主讲的是陈粟大军及中原野战军(部分)配合作战的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把国民党李仙洲部和74师张灵甫部捏在一起即在凤凰山歼灭的李军长部;南部大沙河一战歼灭的张军长部应该是大淮海战役歼灭杜聿明兵团部的简介。

从 历史 看,影片在遵重 历史 的前提下再加工上升为艺木真实。这样,即反映了 历史 上国共两军在山东及苏北地区的真实斗争,也艺术地再现了人民群众的支前行动和感人的画面。

这两部电影的区别在于:《红日》是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再现;《南征北战》则是创作组在 历史 事实的情况下进行的编辑加工后的艺术再现。这两部电影都是艺术珍品而不可多得。

电影《红日》与《南征北战》说的不是同一个故事,但它们有相同的 历史 背景。

《南征北战》电影拍摄于1952年,是取材于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但影片将莱芜战役和消灭张灵甫结合到了一起进行了艺术加工,突出表现出我军利用运动战大范围机动,从南到北歼灭国民党军获得两次战役的胜利。

1947年1月,蒋介石为消灭我华东野战军而调集重兵发起鲁南会战,为粉碎蒋军进攻,我华野于当年2月发起莱芜战役,一举将李仙洲集团6万余人包围歼灭其中俘虏4万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鲁南会战计划。《南征北战》中的消灭李军长指的就是此,而后面消灭张军长则指的是消灭张灵甫,但影片并末直接指明,而是将两大战役进行了艺术加工。

《红日》拍摄于1963年,说的是1947年5月,蒋介石不甘鲁南会战失败,组织了24个整编师60多个旅共45万精锐对我江苏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中以整编74师,第五军整编的整5师和18军整编的整11师为核心,我华野以9个纵队加1个特种兵纵队共27万人应战,以一系列战术与敌周旋最终将张灵甫74师分离出来,包围于孟良固而全歼,是役,华野以2,3,7,10纵队打援,以1,4,6,8,9纵队围攻74师,经3天战斗以伤亡1,2万人的代价全歼张灵甫74师3,2万人。电影《红日》就是以此 历史 事件为背景而拍摄。

据说陈毅元帅参于了《南征北战》的创作,但嘱剧组要拍成战争艺术片,不要按完全的真事情来写。源于战争,高于战争。所以战事是真的,具体怎么打可以艺术加工。

《红日》用现在说法叫“报告文学”,基本都是真实事件,但有细微的合理的加工夸张。

电影《南征北战》应该是“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一部分。用“南征北战”里的精膸——走,达到了麻痹敌人、调动敌人、拖垮敌人,继而消灭敌人的战略目的。

《红日》是永恒的经典,《南征北战》是神剧,背景其实完全一样,但是六纵特务团绝对是治军不严的反面典型

⑸ 廊桥遗梦和魂断蓝桥这两部电影讲的都是什么故事啊

廊桥遗梦 卡洛琳和迈克是姐弟俩,他们目前的婚姻生活很糟糕,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正当他们不知何去何从时,突然收到了消息——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了,两个人急急忙忙赶回了童年时生活的乡村。 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他们发现了母亲给他们留下的一封长信,深埋在她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让姐弟俩震惊万分…… 那是1965年的一天,农夫理查德带着一对儿女卡洛琳和迈克去了集市参加农业博览会,妻子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她有了4天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 罗伯特·金凯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他终日驾着一辆旧车浪迹天涯,他来到了弗朗西斯卡所住的乡村 要拍摄爱荷华州麦迪逊郡的遮篷桥 即廊桥 ,他请弗朗西斯卡带路,于是,他们相识了。在闲聊中,两人互相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罗伯特与前妻离异,而弗朗西斯卡伴着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而清寂的乡村生活,缺乏激情,整日浑浑噩噩……两颗寂寞的心仿佛找到了依靠,他们在弗朗西斯卡的家中共进晚餐,在轻柔的音乐舞曲中,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在这短暂的4天中,他们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罗伯特要再次出发了,他要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愿因为自己而使整个家庭陷入不完整的境地,同时她也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两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罗伯特走后,弗朗西斯卡把这段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未对任何人说过。在1982年3月,弗朗西斯卡收到一本名为"四日"的摄影集,并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1989年,弗朗西斯卡也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畔。卡洛琳和迈克都被母亲的感情故事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所感动,他们同情并理解自己的母亲。同时,他们也开始珍视各自目前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

⑹ 求两部电影名:一个讲一个小孩与独角兽,另一部讲人和美人鱼的爱情故事

第一部如果时间比较早的话应该就是《独角兽尼克》。 第二部是汤姆汉克斯的《美人鱼》》(splash) 影片基本资料: 导 演:罗恩·霍华德(Ron Howard) 主 演:汤姆·汉克斯(Tom Hanks) Daryl Hannah 尤金·列维(Eugene Levy) 发行公司:博伟(Buena Vista) 影片类型:奇幻(Fantasy) 家庭(Family) 喜剧(Comedy) 浪漫/传奇(Romance) 级 别:PG 片 长:110分钟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0066/

⑺ 电影阴阳师的故事梗概(共两部),把主要内容讲出来,我看得不太懂

1、《阴阳师》

梗概:该片讲述了日本平安时代法术高超的阴阳师安倍晴明运用他的智慧,趋除鬼神,解决难题的故事。

剧情简介:公元794年,日本桓武天皇时期,京都长冈被其胞弟早良亲王怨灵诅咒,天灾人祸不断。桓武天皇被迫迁都平安京,由此开启四百年平安时代序幕。彼时权贵内部斗争激烈,人民生活疾苦,世间因此怨灵丛生,人、鬼与怪物屏息同栖。

隶属于宫廷阴阳寮的阴阳师们,作为平衡天、地、人、鬼间矛盾的存在,自此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身世成谜的安倍晴明。右近卫中将源博雅受托拜访安倍晴明,被所目睹的奇异景象及晴明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晴明亦被博雅正直的品德吸引。故事便从两人宿命相识,结下珍贵情谊开始。

宫廷内近来异事频发。左大臣藤原师辅之女诞下敦平亲王,婴儿降世却身负诅咒。晴明招来蜜虫和神秘女子青音,与博雅一同化解恶咒,却反遭诬陷。原来一切皆是阴阳头道尊所为。他利用左右大臣间矛盾与后妃间争宠频生事端,更欲召唤出150年前的最强怨灵早良亲王,将平安京彻底颠覆。

2、《阴阳师2》

梗概:该片改编自梦枕貘所著同名小说,为电影《阴阳师》续作,讲述了日本平安时代法术高超的阴阳师安倍晴明和他的朋友们,发现朝廷与出云国之间冲击事实的故事。

剧情简介:在京城中,在夜晚袭击达官贵人的的鬼魅出现了,这样怪异的现象不断相继发生。那些鬼是在太阳变黑,隐没之后所出现的,从那以来已经四个人遇害了。其中第一个人的肩膀、第二个人的眼睛跟鼻子、第三个人的嘴、到第四个人,神官的脚被吃掉了的奇怪事情。

源博雅受到右大臣藤原安麻吕的依赖,去拜访了阴阳师安倍晴明的住处。安麻吕有一个女儿。有着美貌却将身体装扮成男生,若是拿出弓箭则无人能出其右,被称为“连鬼也恐惧的男公主”日美子。日美子自从太阳隐没之后,每个晚上都无法入眠好像梦游一般的游走。安麻吕这样担心都内骚动的鬼和自己的女儿有什么关连。

虽然晴明表示不需要担心什么,但安麻吕领悟到了日美子似乎隐藏着什么东西。在那样的状况之下,某个夜晚博雅在据说鬼怪相当嚣张跋扈的街道上走着回家,邂逅了弹奏美妙琵琶乐声的年轻人须佐。博雅对于须佐的故乡自古谣传,美妙无法停止的旋律所感动,因此两人气味相投成为了乐友。只是须佐究竟是个什么人,对博雅来说也是一个谜。

然而在大约同一个时刻,在城内以什么病都能治愈而被像神医一样被崇拜着的术士幻角出现了。在平安城,奢华的贵族夜夜歌舞升华,腐败的政治与平苦的人民怨声载道。没有光明的民众,对于不分贵贱都给予治疗的幻角相当尊敬。

有贵族听到了街头巷尾都在流传着幻角的传闻。在心中没有将想要掌握权力的藤源式或是安倍晴明放在眼里的他们,托付谜样的男子幻角对抗晴明并打倒鬼怪而研商对策。而且,在内心,城内的至宝——天丛云剑发出鸣声站放出光芒。感觉天丛云剑并不简单的晴明,开始调查了有关于那把剑的古书。晴明、博雅、蜜虫发现了朝廷与出云国的冲击事实。

(7)两部电影一个故事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安倍晴明 演员野村万斋

生活在风雅的平安时代,却面对的是那些隐藏在阴暗处的妖怪。在朝为官的阴阳师,却无心于掌握权力。

2、源博雅 演员伊藤英明

虽然在朝为官,可是天生的性格让他酌污泥而不染。纯粹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晴明的好友。他所弹奏的龙笛,拥有能够安抚任何人心灵的力量。

3、日美子 演员深田恭子

藤原血统的殿上人,右大臣藤原安麻吕的独生女。在弓箭上有着胜过男人的实力,即使是在宫中也评价很高。但是,日蚀后的每个晚上都无法入眠好像梦游一般的游走。

4、蜜虫 演员今井绘理子

晴明招来的妖精,可以随意幻化为蝶。她和博雅试图一同进内向天皇禀报敦平亲王身上的种种异变现象。

5、道尊 演员真田广之

阴阳术士。他在朝廷上频频奏对,更传出了将出现“京都的守护者”这一预言,直指左大臣藤原师辅的女儿任子所怀的婴儿。

⑻ 《绣春刀2》和《绣春刀1》有联系吗

这两部电影其实没有太关系,两部电影从故事情节来看时间上可以做个关联,如果按照时间逻辑来说,《绣春刀2》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第一部之前,或者说《绣春刀2》属前传,两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大致相同。

都是发生在明朝末期,两部《绣春刀》都围绕“魏忠贤覆灭”展开,但侧重不同事件。

《绣春刀2》聚焦魏忠贤与朱由检的纷争(亦即阉党和东林党的纷),《绣春刀1》聚焦魏忠贤覆灭后,沈炼等三兄弟被阉党余孽设计陷害背锅的故事。

绣春刀2》 故事发生在明朝天启七年,这个故事简单的说是朱由检想除掉魏忠贤和阉党,最终目的是当上皇帝,所以才有了各种阴谋和刺杀。

故事中的北斋和朱由检是情人关系,因为她知道的事情太多,必须除掉,陆文昭以北斋的画有嘲讽时政嫌疑,于是派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和凌云凯杀掉北斋,可是沈炼又喜欢北斋,为了儿女私情,把同僚凌云铠杀掉,你说这哥们死的冤不冤。此后沈炼就被陆文昭和裴纶质疑与调查,遇到了各种麻烦 。

另外朱由检派丁白缨等人要挟沈炼放火烧了锦衣卫案牍库,目的是为了烧掉关键的物件《宝船建造纪要》,这本册子如果追查下去,应该能查到朱由检自己身上。

故事的最后朱由检还是借助魏忠贤之手除掉陆文昭,丁白缨等人。然后朱由检就登基做了皇帝。

⑼ 两部外国电影,一部描述一个故意与世隔绝的村子的故事,一部描述类似世外桃源的地方,貌似有小说也提到过

那电影开始是不是一个老人的回忆,讲故事的人是他的儿子?那村子里的人是不是都不穿鞋子?如果是的话,那电影应该是《大鱼》

阅读全文

与两部电影一个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武则天外传电影网 浏览:828
ipad看电影慢 浏览:767
南极之恋与一部外国电影 浏览:678
恐怖车电影 浏览:199
good电影经典168 浏览:77
中文父女伦理电影 浏览:542
女朋友怎么知道我看电影 浏览:429
电影名字有100 浏览:875
新江山美人无敌电影 浏览:719
女模伦理电影模 浏览:861
美女抓男生的电影 浏览:575
史上恐怖电影你敢看完吗 浏览:115
约已婚女同事晚上看电影 浏览:229
有哪些大帅哥演的电影 浏览:416
教你解码看电影 浏览:810
三四月份有哪些电影上映 浏览:563
abcd电影里的歌曲 浏览:713
电影演员表需要什么名字 浏览:124
电影演员韩影的丈夫是谁 浏览:486
最近很火的孩子看的电影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