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蒂和爷爷》:这部让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究竟有何叙事魅力
星期五言: 阿尔卑斯山上,天空湛蓝,河水清澈,一个8岁的小姑娘和她的朋友们、山羊们在欢快嬉戏…这样的描述就像是一幅天堂的风景画,这就是最近在国内热映的电影《海蒂和爷爷》。
文:大土豆
编辑:槐树花
图片:网络
这部童话故事般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了热议,豆瓣电影评分高达9.1分。很多观众都被美如画的阿尔卑斯山所迷住,被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的故事所迷住,甚至被一个孩子的纯与真,善与美感动得泪如雨下……殊不知,这个故事已经也在西方也火了一百多年,感动了数代人。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著名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小说《海蒂》。这位儿童文学家出生1827年,她来自瑞士的乡下,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诗人。她从小接受好的教育,母亲的多情浪漫,父亲的严谨求真,给予她写作的天分和灵感。《海蒂》是她在十九世末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一经出版,便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和话剧,一次次被搬上荧幕和舞台。
1937年美国出品改编的《海蒂》,由埃兰·德万执导,秀兰邓波主演,一度成为经典儿童片。1974年左右,日本开始出现电视动画剧集,这时候高畑勋和宫崎骏共同合作,改编了这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命名为《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动画共52集,成为了流传的经典动画片。这些改编,让海蒂和爷爷的故事,不断的流传,在西方,在东方,在全世界影响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那为何,这个故事如此经典?《海蒂和爷爷》为何能够跨越中西文化的阻碍,跨越成人和儿童的代沟,让大家感到温暖和清新呢?
我认为是故事的叙事艺术。
「 反“灰姑娘”的叙事,让观众耳目一新」
电影《海蒂和爷爷》改编自小说,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也和小说几乎一样。我们知道,在整个小说叙事理论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小说的故事原型,像“灰姑娘叙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原型。“灰姑娘”的故事,经过百年的流传,已经家喻户晓。故事是一个贫困被人瞧不起的灰姑娘,善良而美丽,但她一直得到不公正的对待。偶然一次,因为她的善良得到了一双水晶鞋,可以和王子跳舞……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在几百年的小说叙事技巧中,不断地被运用。很多作家都不自觉或者自觉的运用这种故事原型。一个穷困潦倒但正直善良的人,得到了贵人的垂青,实现了梦想。
▲《灰姑娘》的故事
比如《简爱》也有灰姑娘原型的影子。好莱坞的电影中,更是数不胜数,平民英雄的故事,也有着“灰姑娘”的故事原型。就像是《蜘蛛侠》甚至《黑客帝国》也有这个原型的影子。星爷的电影,大多关乎屌丝逆袭这些故事,都有着灰姑娘的叙事原型的影子。
▲《黑客帝国》剧照,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码农与另外一个世界的救世主身份的质变
而《海蒂和爷爷》不同,海蒂来自乡村,被姨妈认为是拖油瓶,刚开始也被爷爷嫌弃。但是姨妈为她在法兰克福找到了一户贵族人家,这家人善良,并且喜欢海蒂的天真活泼,把她当作“贵族小姐”培养,这是海蒂的"水晶鞋"。
可是,故事并没有朝着海蒂最后成为一个贵族小姐,回到老家把爷爷接到城里享受富贵生活的方向发展。而是,海蒂日夜思念着阿尔比斯山,思念着小木屋,思念着睡在干草上和爷爷,和彼得相依为命的日子。
海蒂拒绝了“水晶鞋”,海蒂想要自由的阿尔卑斯山的生活。她想回到“灰姑娘”的生活状态,并且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到,只有在那里,她才能快乐。
于是,在克拉拉的奶奶和家庭医生的劝说下,在克拉拉父亲最终考虑后,将小海蒂送到了原本属于她的阿尔卑斯山。她到了爷爷得小屋前,第一件事就是脱掉了都市的衣服,飞奔到自然的怀抱。
这是“反灰姑娘叙事”的方式,是“贫困的人并不需要成为英雄或者公主也能快乐的故事。”。所有的童话,几乎都是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但是这个故事是丑小鸭喜欢自己的池塘,不愿意变成天鹅。
或许这个故事的反类型,让大家耳目一新。很多读者都是不自觉得或者潜意识得进行对故事的感知。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这个故事很新颖。
「“游戏通关” 式 的情节设置,善良和纯真是她唯一的武器」
对观众来说,这是海蒂放弃了大城市的富贵生活,要在阿尔卑斯山上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故事。而对于小海蒂来说,整个故事是一个个的闯关,她面对的是生活展现在一个父母双亡的8岁小女孩的一个个难关,而帮助她闯关的武器,只有善良和纯真。
“游戏闯关式”的电影叙事,也是很多好莱坞电影的惯用手法,并且屡试不爽。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酣畅淋漓,并未察觉出这是一种讲故事的套路。比如《盗梦空间》,诺兰就用了闯关式的设置技巧,在梦境破解中,不断增加闯关的难度。还有典型的《碟中谍》系列等。这些电影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在情节点的设置上参考了“游戏闯关”的模式。
而在《海蒂和爷爷》中,小海蒂面对的“难关”一个又一个:
故事的开头,她就遇到了第一个难关,如何与孤僻的爷爷相处。
海蒂的姨妈因为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不能带着海蒂一起生活,就把她丢给住在阿尔卑斯山上孤僻而倔强的爷爷。爷爷与山下村里的人不说话,不来往。看到海蒂,他一口拒绝了收留孩子。姨妈只好丢下海蒂就跑了。海蒂面对的是如何让爷爷接受她。
小海蒂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自然的接受生活,并发现生活的美好。类似于老子说的“无为而治”。第一晚她住在羊圈里,抱着山羊安然地睡着了,没有抱怨爷爷的冷酷,而是默默得接受。她为能睡到爷爷阁楼得稻草上而开心不已,为能和彼得到山里放羊而开心大笑。
爷爷被海蒂的纯真、善良所感动。当海蒂第一次抱住爷爷得时候,能感到爷爷那一刻的感动,甚至喉咙有些哽咽,或许好多年都没人和这个孤独得老人拥抱了。
生活并不是一直美好,对于童话故事中的海蒂也一样。爷爷不让海蒂去上学,姨妈正好借此事情,把她骗走给贵族小姐做了伴童。海蒂被姨妈骗到了城市里,关在一个大房子里,可能一辈子也回不到爷爷的身边了。
这是海蒂面临的第二个难关。她怎么从城市回到爷爷的身边?
这一次她依然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境遇,她被姨妈卖到了贵族的家庭,如果主人家不同意,她是不能回到阿尔卑斯山的。她在这个大房子里,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而克拉拉虽然拥有仆人和管家,但是她整天被关在房间,没有伙伴,不能走出房间,她在内心依然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海蒂怎么面对呢,她没有故意表现捣乱,让主人把她赶走,她不会这么做。因为她是一个没有污染的孩子,她喜欢克拉拉又思念爷爷和彼得。她左右为难,这是一个善良孩子的最真的想法。她不忍心离开克拉拉,让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朋友孤独在这个大房子里,但是她的胸口闷,她思念阿尔比斯山上的一切,因为自己的善良,她的思念让自己“病入膏肓”。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善良,感动了克拉拉的奶奶和父亲,决定把她送到大山里,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海蒂终于回到了家,但是她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她思念着克拉拉。 她离开的时候,克拉拉没有和她送别,她担心克拉拉孤独……善良的海蒂开始觉得愧疚。她不断给克拉拉写信,请求她能够到山里和她一起玩耍。
这是海蒂唯一一次主动去解决问题,凭借自己的能力——书写,去表达对克拉拉的思念,希望她能到阿尔卑斯山来。
这三个难关,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这样的难关设置,不会让观众感到疲倦,也不会让观众轻而易举猜到结局,而是不断地展现新鲜感,给予观众一种新颖的刺激。这是电影讲故事的技巧,也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方式。所以我们在观看《海蒂和爷爷》的时候,不断被设置的情节点吸引着,不忍心错过每一个镜头。
海蒂闯过了这三个关口,却拯救了三个人,一个是孤独的爷爷,一个是孤独的克拉拉,还有一个是孤独的自己。
在克服了这三个困难以后,海蒂的善良也辐射到了周围的其他人。比如克拉拉的父亲,他懂得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比如彼得,她教会彼得体谅他人……所以,对别人出于真诚的爱,可以对抗孤独。
「电影核心:孩子的本性就是最大的力量」
上帝说,只有孩子才能进入天堂。
老子说,复归于婴。
无论东方或者西方,对于孩子般的本性都有崇高的向往。
在前面,我们讲了太多的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故事的核心不能忽略:让我们一直流泪的是海蒂的善良,是海蒂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有一种坦然的态度。是海蒂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一个孩子的天然本性。
这样的本性,对成年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成人的世界里只有江湖,再也没有了山水。而没有被世俗污染的孩子的世界是事物原本的样子。
我国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说: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成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柔软的地方,是与童年相连的自然生活,这或许就是大人们看海蒂的时候,会泪如雨下的原因吧。
所以,无论在滚滚红尘如何摸爬滚打,不要忘记自己内心的“小海蒂”,去不断拥有精神上的追求,做一个真实而自然,善良而温柔的人,这是活着的快乐的法则之一。
▲这个转身的镜头应该是致敬《四百击》吧
关注【星期五文艺】一起看经典电影。
⑵ 海蒂和爷爷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海蒂和爷爷是德国的电影。
由导演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电影《海蒂和爷爷》是根据瑞士著名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改编而成。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经过多次的改编,无论是电影、音乐剧还是动画片,每一部都较为忠实地遵循了原著。
而《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是德国人时隔多年后再次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不仅让很多原著党又一次重温了经典,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影视艺术所带来的感动和魅力。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女童海蒂的故事。海蒂失去双亲后,最初被姨妈收养。五年后海蒂投奔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后来她又被迫到城里一个贵族家庭当陪读女童。最终,她再次回到阿尔卑斯山与伙伴重逢。
影片通过画面传达故事情节,通过音乐渲染故事氛围,因此以音乐与画面为背景的空间叙事方式较为完整的呈现了影视创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段,同时还能够激发观众在观影时的想象力和审美体验。
影片还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人文地理条件相关的人物活动,给予观众更多的审美愉悦以及情感共鸣。例如,海蒂初来乍到时,在美景的激发下张开双臂在青草蔓延的山坡上尽情奔跑。悲惨的童年没有消磨尽海蒂善良快乐的天性,她用她的善良和快乐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也是她能够打动爷爷的原因之一。
又如,海蒂和皮特产生的单纯而真挚的友谊。两人一起放羊、一起在草丛打滚、一起学土拨鼠叫,当然此地的美景不知这几处。接触大自然的孩子能够养成不受束缚且自由奔放的性格。他们内心坦荡、与人为善都是美好的情感和美景的有机结合,让观众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反应,进入到审美理解的最初始、最浅层的阶段,令人心旷神怡。
⑶ 电影《海蒂与爷爷》讲述了什么
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自幼失去双亲,由海蒂的姨母黛特(安娜·申斯饰)照顾,后来由于姨妈要到外地工作,海蒂便去投靠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布鲁诺·甘茨饰),爷爷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长久以来就离群索居,独自住在山区的木屋中,当海蒂来到爷爷家,她的纯真及率直终于融化了爷爷的心。
在此海蒂也交到一位新朋友牧童男孩彼得(昆林·艾格匹饰),他们一同徜徉在群山绿野之间,生活悠哉快活。
后来海蒂却被迫离开山区,被送到法兰克福当一位不能走路的富家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饰)的玩伴,海蒂和克拉拉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友,她更在克拉拉的祖母(汉内洛勒·霍格饰)循循善诱之下,引发了对书本的与趣。可是,她对美丽的高山风光和爷爷的怀念却有增无减。
(3)电影海蒂的故事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海蒂
海蒂是个聪明伶俐,且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情,心地善良的孩子。一岁时即失去双亲,因此到五岁之前都是由姨母照顾。由于姨母必须出外工作,便把她带至居于阿尔卑斯山的爷爷那里。在山上的生活让海蒂自由奔放的性格彻底散发,并和牧羊少年成了好朋友。
2、爷爷
海蒂的亲祖父。独居在阿尔卑斯山中小屋的老人。在村民眼中爷爷是个脾气倔犟、性格古怪的老头,还是个无神论者。但在祖孙俩日渐相处的过程中,爷爷被小海蒂的天真无邪感动,冰封的内心被融化。
3、克拉拉
是德国西部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的独生女。克拉拉双腿因幼年生病不能行走,海蒂的到来使她的生活开始充满阳光。而当海蒂决定离开后,克拉拉也在去阿尔卑斯山寻找海蒂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并重新站了起来。
4、彼得
牧羊少年彼得。尽管平时待人很随和,偶尔也会有严厉的时候。在山上的时候与海蒂成为了好朋友,家里有一位瞎眼的奶奶,海蒂因心疼她特地给她带了软面包。
⑷ 评分高达9.0!一部闪耀人性光辉的电影,电影《海蒂与爷爷》讲述了什么
《海蒂与爷爷》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暖心,堪称是治愈神作,不少网友更是给予了高分评价。甚至有不少网友表示这部电影里面扑面而来的风景都能让你感觉到温情。蓝天之下,蜿蜒的山脊上面,小野花和小蝴蝶随风摇曳,而这是在这个环境里面讲述着一个关于冬日里的故事。接下来就带大家走近《海蒂与爷爷》 这部电影。
也许你觉得海蒂还小,但其实从小经历过各种坎坷的她,内心对于什么事情都看得比较明朗。只是海蒂愿意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愿意用纯真和美好去面对身边所有的人和事。也就是因为如此,海蒂给富家小姐的生活也带了一缕阳光。而这部片子就是用这些温情之处打动了很多人,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片子的话,很推荐你去看一看哦。
⑸ 《海蒂与爷爷》从3个维度探究该电影成高分口碑的缘由,现在怎样了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佩林斯的小说《海蒂》。原著小说在西方国家广为人知,在此前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作品搬上银幕。这部电影的这个版本完全沿袭了原著,讲述了孤儿海蒂的故事。自幼失去双亲的小海蒂被姨母收养5年后,又被送去住在阿尔卑斯山下的爷爷家。海蒂的爷爷性格古怪,不与他人打交道,起初爷爷并不喜欢海蒂,但是在与海蒂共同相处几天后,爷爷终于被真诚善良的海蒂所影响,让她留下来。
但没过多久,回来的姨母偷偷带走了海蒂,并把她卖给贵族家庭当女佣。离开阿尔卑斯山后,海蒂一直想着她的爷爷,忍受着夜间旅行的痛苦。最后,在克拉拉奶奶的帮助下,海蒂回到了她的爷爷身边。
这部电影的故事很简单,没有所谓的"坏人",也没有激烈的冲突,而是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慢慢展开。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纯洁善良的小女孩和不善言辞的爷爷都是如此简单。
电影整体画面生动优美,给予观众优秀的视觉体验
《海蒂和爷爷》电影中出现了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画面,这些出色的画面组接而成的镜头语言,使这部电影具有很高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1.画面和情节相辅相成——极致的视觉享受
广阔的天空、蓝天、飞鸟、蓝草和成群的牛羊——海蒂刚到爷爷家就情不自禁地被这些美丽的风与动物所吸引。导演将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作为背景,精心拍摄了阿尔卑斯山当地优美的风景,美好的画面总会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导演运用画面的美好来渲染亲情的强烈羁绊和美丽,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海蒂和爷爷在阿尔卑斯山上生活的幸福感,令人向往。
1.真诚善良,是人性中最感人的部分
性格乖僻孤独的爷爷,在海蒂的真诚相待下,终于露出了笑容;压抑自己的克拉拉在海蒂的感染下,对生活越来越充满信心……这些情节都让我们感受到"真诚善良"的魅力。
生活中,真诚与善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变成了矫情的代名词,很多人对比嗤之以鼻。真诚待人似乎已然成为了一种可望不可求的境界。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对真诚善良多一些信心,对他人多一些包容与理解,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份猜疑与迁怒。真诚与善良,是人性中最感人的部分,它能够带领我们收获美好与幸福。
2.见过世面的孩子会有更广阔的生活模式
当海蒂从法兰克福再次回到阿尔卑斯山时,她迫不及待地脱下她美丽的衣服的鞋子,奔向阿尔卑斯山的怀抱。法兰克福之旅对海蒂来说并非主动为之,但不得不说,法兰克福的生活是海蒂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转机",它确确实实让海蒂收获了许多。比如,"我想写故事"。
对农村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值得嘲笑的愿望,但克拉拉的奶奶鼓励海蒂不必受他人影响。从法兰克福回来的海蒂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她了。她的经历让自己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的目标。在"阿尔卑斯山——法兰克福——阿尔卑斯山"空间转换中,海蒂逐渐地完成了对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的建构。
生活是一次漫长的旅程。不论是世界改变了你还是你改变了世界,你都必须继续奔跑。当你见识到更远的世界和更多的事物,你将慢慢意识到,所谓的生活,是初心和勇气。
⑹ 小海蒂电影的特点
小海蒂电影的特点是展现了人性之美。电影最大的魅力还是人性之美。小海蒂善良、率真、感恩和博爱,她犹如美德的化身,不受时空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受人欢迎。
故事讲述了自幼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海蒂先是由姨妈照顾,后来投靠住在山上的爷爷,一起生活。她认识了放羊娃,快乐地在大山里生活。
不料姨妈再次来到她身边,把她带走并卖给了城里富人的女儿克拉拉做玩伴,二人成了好朋友。虽然锦衣玉食,但海蒂思乡成疾,她想回家,回到爷爷和小伙伴的身边,然而克拉拉和她的爸爸却不想海蒂离开。
有着一双大眼睛、喜欢笑的海蒂无疑是小天使般的存在,她的天真和善良像清泉一样洗涤着被凡尘俗世蒙蔽得麻木不仁的人们。
发现爷爷为自己的到来做了木椅子,她知道自己能留在家里时,高兴得冲上前抱住一爷爷,给这位被村里人误会而离群索居的老人带来久违的温暖。
基本信息
《海蒂》(别名《小海蒂》)是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创作的长篇小说,1880—1881年首次出版。
全书分为两部,《海蒂的学习和漫游岁月》讲述的是小海蒂童年时期的成长历程。《海蒂学以致用》讲述成长起来的海蒂帮助瘫痪姑娘克拉拉重新站立起来的故事。
⑺ 为什么说《海蒂与爷爷》这部影片极度治愈
本影片围绕孤女海蒂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故事展开。天性活泼乐观的海蒂,历经命运磨难,辗转飘零,依旧对世界怀有天真,的热爱,她用真诚使顽固的爷爷打开心扉,用善良让孤独的克拉拉找回真实的自己。平凡的人生,温馨的故事,流淌着人性的真善美,这种久违的返璞归真,治愈了观众被世俗樊笼束缚的心。
1)让我们先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海蒂自幼失去双亲,由海蒂的姨母黛特照顾,后来由于姨妈要到外地工作,海蒂便去投靠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爷爷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长久以来就离群索居,独自住在山区的木屋中,当海蒂来到爷爷家,她的纯真及率直终于融化了爷爷的心。在此海蒂也交到一位新朋友牧童男孩彼得,他们一同徜徉在群山绿野之间,生活悠哉快活。后来海蒂却被迫离开山区,被送到法兰克福当一位不能走路的富家小姐克劳拉的玩伴,海蒂和克劳拉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友。而在克劳拉的祖母的鼓励之下,海蒂可以继续快乐的成长。
⑻ 德国温情电影《海蒂与爷爷》所讲述的真善美
德国电影《海蒂和爷爷》根据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名作《海蒂》改编,是一部在寒冷的冬夜能带给人们温暖,让我们在面对困难,遭遇不幸,心灰意冷的时候,仍能心生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影片。
小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因为父母双双不幸去世,由阿姨帮忙抚养,后来阿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把海蒂交给了住在高山上的爷爷。由于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爷爷性格古怪孤僻。他在见到海蒂第一面的时候,居然黑着脸想撵她走。不过生性淳朴善良又乐观活泼的小海蒂,用真情融化了爷爷的心。海蒂认识了放羊倌彼得,两个人时常与羊群为伍,在美丽的阿尔卑斯上自由地奔跑、赏花、玩耍,简直自由快乐无比。
只可惜,好景不长,阿姨骗走海蒂,前往富家小姐克拉拉家中,作为陪读。克拉拉是个有教养的姑娘,唯一的缺憾就是不能走路,整日闷在家中特别不快乐。海蒂的到来犹如一阵春风吹拂着她的内心,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只是小海蒂,越来越想念高山上的爷爷,整天闷闷不乐,还患上了梦游症,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克拉拉父亲送她回到了家乡。故事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情节,更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反派角色。不过,一个人静静地看完后,还是能从中汲取爱的能量并产生对教育的些许感悟。
其一大自然是儿童的天然大课堂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脉,蓝天白云之下是一望无际的高山牧场,这里的空气清新纯净,泉水叮咚,清甜甘冽。海蒂生活在此,吃天然健康的食物,接受阳光雨露的恩泽,拥有充足的睡眠和运动,释放了孩子该有的天性,促使她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富家小姐克拉拉,尽管住在豪华的宅子里,伺候的仆人成群,珍馐美食享用不尽,漂亮时髦的服装挂满了衣柜,可就是感受不到幸福。于克拉拉而言,偌大的豪宅似牢狱,是她不能迈过去的坎。她是有腿疾,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可即便是白天,厚重的窗帘遮住了阳光,结实又美观的窗户关得严严实实。加之思念去世的母亲,想念远在外地的父亲,本身就体弱的克拉拉小姐就更加郁郁寡欢,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了。
但后来,克拉拉去阿尔卑斯山拜访海蒂。在那里,她脱掉精美繁琐的服装,喝新鲜的羊奶,啃奶酪,睡在干草铺成的床上看满天繁星。就这样无拘无束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克拉拉食欲大增,面色红润起来,心情畅快,居然出现了奇迹—她可以站起来了,会走路了!
可见,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大课堂,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高山大海,给予人类的能量都是巨大的。孩子俯身细看一条正在进食毛毛虫,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当他们沐浴在阳光之下,尽情奔跑,对着天空大喊,直抒胸臆,锻炼了体魄,释放了不快。现在的孩子,几乎与自然脱节,即便是放假,不是赶往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就是窝在家里玩电子产品,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不可自拔。很多孩子五谷不分,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甚至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难以掌控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特别之差。那么,这是不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呢?当然。平时有空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带着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看看蚂蚁搬家,鸟儿筑巢,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拾捡落叶,用手抚摸老树的纹理,打通孩子平时关闭的感知器官,接近自然,探索生命的奥秘。
然后阅读和经历可以开拓一个人的眼界 假如海蒂一直跟着阿姨生活,恐怕这一生都只能在蔽塞的乡下度过,和村里的所有妇人一样为生计发愁,闲时唾沫横飞地聊八卦,散播谣言为苍白无聊的日子做点缀。再好一点,也就是跟阿姨一样戴着插有羽毛的帽子,穿上长裙去富人家做女仆,这样就能在村里扬眉吐气一把了。
所幸,海蒂来到了爷爷家,得到了亲人真诚的关爱。高山上的生活并不富足,可是清澈的泉水,蓝天白云牧羊足以滋养心灵。不过,海蒂就此与爷爷相伴,不出阿尔卑斯山一步,恐怕以后的日子也会艰辛万分。爷爷已经年老,不可能陪伴孙女太久,那海蒂以后的出路又在哪?命运似乎总不会太亏待好人。善良的海蒂,后来虽被阿姨骗到富人家庭成了克拉拉小姐的陪读,可就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屋子里,她亲身感受了克拉拉式的优雅,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经历可以塑造人。另外,她遇到了那么一个睿智善良的富人奶奶,教会了她阅读,帮助她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当乡村教师在课堂上问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海蒂真诚地告诉老师,她想要写故事。因为她通过阅读,拓展了眼界,所以不会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类宿命观了。可以想象,这个想法肯定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富人奶奶再次给她指明了方向,她这么跟海蒂说:“他们知道太少,海蒂!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个村子,但是你见过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不是吗?”
是的,海蒂走出过闭塞的小山村,见过了世面,学会了阅读。这样的她,跟彼得不一样了。写到这里,我又不免感慨,古人的很多话的确是饱含深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不是一句空话。那么,趁孩子还未成年,就多带着孩子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去体验各种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吧。当然了,阅读一直为我们所有人打开着大门,在这个碎片化信息裹挟着孩子前行的时代,陪着他们静下心来阅读,这将是孩子一生无形的财富。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温暖人心的电影,故事温情脉脉,节奏不疾不徐,风景陶冶心灵,多遍回味依旧幸福满满,或许是这爱,或许是这人世间的真情。对于孩子,我们总想要给予的很多。对于一地鸡毛的生活,我们也曾灰心丧气,痛苦难捱过,不过回过头再看,也仅不过如此罢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海蒂一般被善待,并能有相对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也能在成长路上受到正确的指引。愿每一个成人,都能如海蒂一般即便身处糟糕的环境,还能用善良温暖别人!
⑼ 海蒂和爷爷是哪国的呢
海蒂和爷爷是德国剧情电影。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德国剧情电影,由映欧嘉纳影业公司出品,该电影改编自约翰娜·斯比丽的作品《小海蒂》,是一部充满了亲人间的温馨治愈故事,上映后好评如潮,都说超级感人、超治愈。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海蒂是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下,从小失去父母的小海蒂只有跟着阿姨,在阿姨找到工作后将小海蒂交给了住在高山上的爷爷。但是爷爷的性格却很古怪,甚至还要赶走小海蒂,不过小海蒂是个善良活波的好姑娘,感化了古怪孤僻的爷爷。
剧情
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小海蒂与鲜花为武,快乐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阿姨又将小海蒂从爷爷那骗走前往富家小姐克拉拉家中当陪读。
克拉拉是好姑娘,但非常遗憾的是不能走路,在快乐开朗的小海蒂陪伴下,克拉拉逐渐变得开朗了,不过这个时候的小海蒂越来越想念山上的爷爷,开始闷闷不乐,甚至还患上了梦游症,不过后来小海蒂还是回到了爷爷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