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青春电影
青春片(英语:Teen film)是电影片种之一。观众范围主要是基于青少年或者年轻的成年人,如初恋、青春期焦虑、成年、叛逆、和父母冲突等,这些严肃的题材一般纷繁复杂缠绕在一起出现于一部电影里,主要给是为了吸引青年男女观众观看。
2. 为什么这两年青春题材的电影这么火,从中能反应出什么
记忆很美好,当人们发现头发渐渐变白,皱纹逐渐爬上脸颊的时候,开始回忆起当初那段青葱岁月。那时候的自己还年轻,还有梦想要追,有勇气拼搏!偶尔回过头看看那时候的自己,是怀念更是追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 怎么看待国产青春电影
在众多的类型片中,占主流位置的一直是影片类型较为突出、系列性较为连贯的电影,比如动作片和喜剧片。从这一点来看,青春片其实难以企及。在票房回报率上,它不及动作片和喜剧片的商业价值,同时,如果论及电影的文化价值,与文艺片相比,它又显得相对单薄。但是从另一方来看,这一类型片却有着值得人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社会价值和它所引起的更多的社会话题。
中国近几年的青春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2010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的《青春期》、《那些年》;从2012的《青春荷尔蒙》、《全城高考》,再到2013年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这些青春片在近几年大荧幕上的频频露面,也让我们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反映内容,以及它背后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进行窥探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定义,什么是青春片?网络上对此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而在笔者看来,今天要讨论的所谓青春片,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主要的人物角色正处于青春阶段;二是主要的故事基调承载在青春年代。
如果探讨仔细的话,我们会发现近几年的国产青春片,是与中国社会的某些突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如高考问题、就业问题、学习阶段的成长问题、80后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这些现实中有些刺手的问题反映到影视作品上来,其社会影响可想而知。
中国青春片的悼念式作品可以从2010年的《老男孩》这部短片谈起,这部微电影相比与其他电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就是它全程都是在网络上传播,并没有在院线上映,可是引起的社会反响丝毫不亚于同期的一些大片,它的豆瓣评分是8.4,时光评分是8.0。从影视本体论来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制作水平或者是主题探讨的话,都是比较过分的事情。除去它的主创人员、制作经费和制作水平不谈,一部仅在网络上流传的电影,它的电影制作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首先应该把它当做一部对“当年理想”致敬悼念式的怀旧片。
片中的肖大宝和王小帅无疑是7080后下层阶级的真实写照,一个是婚庆主持,一个是理发师,生活趋于平淡,有时还遭人白眼。可是当过往的梦想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怀揣着探试的心情企图再次验证自己过往的笃定,这是一份属于“老男孩”的梦想。但是电影在此刻并没有落入俗套———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筷子兄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昭示光明路途的电影,而是一部唤醒曾经梦想的电影。尤其是在它的主题曲中,愈加反映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细心观赏,其实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十分具有象征意味。在肖大宝开车听广播的路上,广播里的内容一段是国家的强盛壮大,一段是平民大众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两段相互交错。这种大与小的对比,强与弱的直白,把80后放置在整个中国大环境中去冷眼旁观,这样的景像描写极具深刻性,也让身为观影者的我们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本片在电影镜头与话语处理中最出彩的一段。
而在2011年的两部青春片中,我们看到另外的感觉。对于《青春期》这部生猛片,个人觉得可以直接把它和2012的《青春荷尔蒙》衔接起来,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前传。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这两部电影在画面的主色调处理、叙事方式、台词风格以及主题探讨、演员整体面貌等等电影参数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部电影探讨的是当前中国学生的生活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尽管电影企图利用一切的噱头去保证票房回报率,包括俊男美女、性感露骨、台词前卫以及生活奢靡,但是它连最基本的现实反映功能都没有做到,基本上宣告了它们在评论界上的败走麦城。
其实这类学生生活电影是较难把握的,国内电影在这方面做的不尽如人意。而反观美国和印度,他们的两部电影是值得国内导演和制片人借鉴的,一部是美国的《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一部是印度宝莱坞的《三个傻瓜》。
国内的两部电影都是停留在电影的商业吸金度,而忽视了电影本身的价值。王道新《影视批评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整体意义上的电影应该是‘商品’、‘艺术’‘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毫无疑问,《青春期》和《青春荷尔蒙》只是看中了电影的第一个属性,而当我们观看《死亡诗社》时却经常被里面的创新思维和自由精神所打动,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无知少年的打打闹闹,青春也远远不是这么简单,青春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意味的描述词,它具有形而上的悲剧性和形而下的现实愉快感。
所以在这种本原出发点上,《死亡诗社》带给了我们在青春中才能获得而又超出青春之外的感悟。同样的在《三个傻瓜》中我们发现了属于青春的热烈与执拗的意念,那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信念。所以有人说:“青春是狂放不羁的,是完全由个人意志控制的年岁,这样的年纪最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4. 青春片才是如今国内需要的,这样的青春片都应该是什么样的
青春题材的商业片就这样通过不断复制再生产着此类空中楼阁般的青春童话以大众对于理想自我的渴求,似乎只要对准时下观众群体的口味,在剧情、画面和表演上达到基本的艺术水准,便可轻松赚得盆满钵满。诸如充斥着荷尔蒙的美式青春片,缠绵悱恻的日韩系纯爱片,都已然形成某种固定类型,其中也不乏讨喜的佳作。
当然所谓「青春片」与「偶像剧」也不过是某种人为的代称,若根据我自己粗浅的理解,我们也可将二者更直白地称作「青春题材的艺术片」和「青春题材的商业片」,前者侧重对艺术价值的追求,而后者更偏向对商业价值的考量。
然而吊诡的是,这世上几乎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青春片」,因为它们往往会披着「偶像剧」的外衣出现。即使不考虑其中优美的景象、浪漫的情节有多少迎合观众期许的成分,仅从演员这一个方面来观察,便会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青春片都会选用在我们的真实青春里存在百分之一的美人来担当男女主角,甚至是各色配角。他们不仅美丽,而且纯净、新鲜,一如每个人记忆深处那自带圣光的「年少不可得之物」。没有多少人愿意看「丑人」的青春,似乎我们的主人公尽可以堕落,可以怪异,可以平庸,但绝不可以丑。
5. 为什么最近几年青春题材电影这么火
青春题材的电影之所以会这么火,是因为青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美好,那么纯真。让人永远都想停留在青春那一刻。而且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了斗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反映给社会的事未来的希望,是一种正能量。而且现在的人,在工作或者生活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年轻人那股斗志力,来支撑他们继续往前,继续拼搏的精神,而青春片,正好反映了这种精神。所以他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另一方面青春为题材的电影容易引起人们对曾经美好青春的回忆,容易引发共鸣。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曾经,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6. 为什么现在的青春电影容易取得成功
我觉得现在的电影种类非常的多,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被拿来写,青春类的电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现在的人,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正在经历青春的。
7. 为什么大家喜欢看“青春”题材的电影
因为大家都有一段青春的故事,大家都在忆青春。青春很美好,也很懵懂。
8. 青春片才是如今国内需要的,这样的青春片都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青春片应该是励志的积极向上的
最近差不多十年的青春电影热潮,起步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期间,青春电影各有特点,到了《最后的我们》,青春电影终于回归它该有的样子——干净。
2013年的《致青春》票房一路突破7亿元,保持着这一类型作品的较高票房,这部电影不仅引爆了国产青春片的投拍热潮,而且从制作、内容、演员,到营销手段等多个方面,定义了接下来几年国产青春片的套路。影片已超过七八年的时间跨度,以“怀旧”情怀作为主打,迅速俘获一大批年轻观众,并在市场展现出惊人的吸金能力。影片堕胎等情节的设置,也是这一类型作品被诟病的原因。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国产青春片缺少励志积极向上的情节。
9. 青春片(电影)为什么依然这么火
1.对美好青春的追忆,引发共鸣
对于那些70后,80后来说美好的青春已逝,他们正是职场中的白领达人,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难免会觉得心烦和焦虑。因此有人就会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简单单纯的生活。在《老男孩》、《那些年》引起的“怀旧”情绪的影响下,赵薇的《致青春》沿着怀旧的路线将这种情绪一走到底。怀旧的结果也并不像《老男孩》、《那些年》那样温馨动人,不再是停留在对物品、对青春的怀旧。而是走向了对“精神”的怀旧,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对于正值青春的90后来说,青春是明媚的忧伤,我们追忆已逝的大学时光,高中时懵懂的暗恋或甜蜜的初恋。青春与爱情,总是永恒的主题。对青春的怀恋无疑成为了见证我们也曾疯狂过,爱恋过,冒险过的方式。
2.黄金档期的上映安排,天时地利人和
一部电影营销的成功,不仅要有优秀的发行团队策划、好的话题、还要选择合适的档期。档期的选择也是电影发行策划的重点。只有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有特定的消费人群才有了特定的档期。 《致青春》上映几天后就是“五一黄金周”,年轻人都有闲暇时间来影院观影。另外《致青春》上映的时间也恰好遇到学生们的毕业季。在毕业季学生往往会对校园生活恋恋不舍,面对校园青春带有一点悲伤情绪。这部电影的主题正好可以让他们发泄一下这种悲伤情绪,借助这部电影来怀念青春告别校园。也就是说电影《致青春》“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正确的人”。
3.导演演员明星阵容强大,微博营销影响大
微博是一个新兴的、重要的的新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第30次发展研究报告》,截至 2012 年 6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已经达到 2.74 亿。在微博的已注册用户中有大批的明星,他们拥有超高的人气,他们所发布的微博具有强化效应,他们发布的信息传播效率更高,传播量超大。赵薇作为国内著名的明星,在微博(截至6月18日微博粉丝数量:41846316)上影响力较大,关注、支持她的粉丝很多,她所发布的信息可以迅速被粉丝传递并分享。“致青春”这一话题本就在怀旧的潮流中引人热捧,再加上微博的影响让它的受众人数直线上升。这便是作为新媒体之一的微博营销对电影票房的巨大影响。
10. 青春片为什么那么火即兴评述,最好思路清晰
1.迎合大众心里(青春再见-老狼),怀念青春
2.电影发展的阶段,(从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开始,再说中国拍不出大片,)
3.看电影人群,学生是个很大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