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王苹执导的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
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上海,这里已经成为日军的大本营,延安的广播电台被摧毁。主人公李霞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来到上海从事情报工作,在上海的联系人是孙医生,孙医生带李侠熟悉的环境,安排了他的公众身份,一个湘绣商人。然后他给安排了一个助手,一个缫丝厂的叫兰芬的女工,让他们假装成夫妻。李侠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地下工作。
时光飞逝,日本投降了,李侠夫妇继续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这时,面对他们的正是国民党特务机关。九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孙博士带来了两条重要的情报,一是敌人的长江防御计划,二是起义部队的时间和信号。这两条信息需要在24小时内发出。但在这个时候,敌人的情报机构非常警惕,监视着所有的无线电信号。李侠一动身就被姚伟认出来了,他们切断了不同地区的电力,派人去抓李侠。李侠虽然知道这种奇怪的情况,但还是让兰芬带着孩子先走,留下并把所有的电报都自己发出去。最后,他发了电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李霞发报完毕后,将情报只吞下肚,最后被捕。
2.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原型是谁是哪里人
原型是李白。
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
李白 (1910—1949),湖南省浏阳市人
3.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原型是谁
原型是李白。
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
李白 (1910—1949),湖南省浏阳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
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长征。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智磊执导,余飞编辑,赵立新、焦俊艳、施京明、阎娜主演的谍战剧,于2010年8月31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该剧讲述的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潜伏在日本最高情报机构76号,用高超的间谍手法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3)李侠是哪个电影里的主人公扩展阅读:
李白(李侠原型)的生平:
李白,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从小勤工俭学,但自从母亲去世后,就担负起了上山砍柴,带弟弟妹妹的重担,他也因此辍学。
他那时13岁,在一位地主家里打工,由于对地主浪费粮食、欺负奴役的不满,他还曾用诗骂过地主,并且发誓要抓住时机好好学习,将来为人们做出贡献,推翻地主。
后来,他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
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红军通信学校,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在日寇与汪伪军警特务等麇集,环境极其险恶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种困难,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
到1939年,工作环境更加险恶,党组织安排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开展工作。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爱情,后经地下党组织批准结婚,成为秘密斗争之家。
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日寇对李白施以酷刑,但他坚不吐实,坚称自己是私人电台。1943年5月,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后,党组织将李白夫妇调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
他化名李静安,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利用国民党的电台,为党秘密传送日伪和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
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被捕后,李白经受了高官厚禄的利诱,遭受了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抗敌,敌人始终没有能够从他口中得到一点想要的信息。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了,牺牲时年仅39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网络-永不消逝的电波
4. 《新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的扮演者是谁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的扮演者是郭富城。
郭富城(Aaron Kwok),1965年10月26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东莞,华语影视男演员、歌手、舞者。
2006年凭《三岔口》获得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2013年凭借《全民目击》获得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2016年凭犯罪悬疑片《踏血寻梅》获得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2018年凭借电影《无双》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影视评价
郭富城是亚洲代表演员及歌手,偶像兼实力型演员。郭富城是第一个以国语歌进军内地的香港歌手,郭富城扮相新奇大胆、歌曲风格多样前卫,具有唯美倾向。
每一次形象的改变都能影响潮流,从最开始的“四六分头”、到接拍百事可乐后的“火箭头”,郭富城更多的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打破了以往港台歌曲“靡靡之音”的刻板印象,其所塑造的偶像形象与舞曲表达方式影响了一代人对于流行音乐的最初理解。
5.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李侠平静而又坚定地坐在发报机前,敲出最后的红色电波,一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在黑色幕布上熠熠生辉,那是来自暗战英雄的道别,引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那是观众对英雄的致敬,是对理想信念的支持,还表达了对英雄的思念。
记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采访过当时与李白通电报的延安方面的报务员谷密云,谷密云离休前任哈尔滨市电信局副局长。据谷密云回忆:我和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李侠(真名李白)是从电报机上相识的。每当他一出现,我就会准确地辨听出来。
1949年的一天晚上,轮到我们值机,在半夜两点多钟,负责监听的一位女战士李康将,突然叫了一声:"不好!"我们立刻紧张起来,只见她两眼圆睁,眼睛盯着波段旋钮,双手捂着耳机、嘴里在口释对方发来的密码:"我已经被敌人发现……背后是敌人,通话结束……"再以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当时经验告诉我们:李白已遭不测,这是他最后的告别。
故事梗概
1938年的上海。这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也是汪精卫集团勾结日寇搞卖国活动的据点。我党地下组织的电台被敌人破坏了,延安解放区我军电台政委李侠奉命前往上海,加强秘密电台的工作。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时,李侠的电台被发现,李侠发完电报内容后,镇静地向延安发出了永别的信号。
人物原型
“李侠”混合了多位英雄的人生轨迹,包括当时的中共上海秘密电台台长李白、中共上海市委机关负责人、秘密电台负责人张困斋以及中共上海局和上海市委秘密电台报务员秦鸿钧等多位烈士。影片主要以李白事迹为主,穿插了其他几位英雄的事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李侠
6. 请问《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原型是谁
永不消逝的电波》,许多人都不会陌生。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男主人公李侠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当敌人破门而入时,仍从容不迫地与战友告别英勇就义的光辉形象。
李侠的原型是李少白,他被捕前的最后一次发报,正好是原哈电信局离休老干部谷密云与他的战友在当班。1940年,17岁的谷密云奉命从晋中前线到延安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两年后毕业到中央电台一分队工作,主要是同各敌占区地下党组织的电台联络。大约在1944年,21岁的谷密云通过电波“认识”了另一端的李少白,当时只知道李少白的代号,熟悉他发报的手法。全国进入解放战争以后,国民党不甘心失败,加紧破坏我党地下组织、搜捕地下工作者,地下电台的同志们处境更加凶险。随着西安、上海等地的地下电台遭到敌人破坏,谷密云深深地牵挂着李少白。出事那天,中央台的女报务员李康将负责和李少白联络,谷密云和其他同志在另外几部电台前值班。李少白的信号收到后,李康将看到出来的一组电码是“88”(当时和地下电台联络除密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暗语,“88”表示“我已被敌人发现”。)时,禁不住喊出了声:“哎呀,不好,他要出事。”谷密云回忆:听到李康将的惊叫,我们的头发都竖起来了,不由自主地围过去,紧张地收听电台信号。屋子里静得只能听到对方电台“嘀嘀嗒嗒”的信号声。李康将迅速地抄下一组组电码。突然,大家听到了“73”(我在被迫工作)一组电码,随即对方的信号消失了。我和同志们惊呆了,仿佛看到了敌人逼近门口,枪口直指李少白,李少白在吞下报文后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此后,谷密云和同志们再也没有收听到那熟悉的发报声……
7.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是李白烈士。
李白(1910年5月7日—1949年5月7日),湖南省浏阳市人,中共党员,上海地下党联络员。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
1931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
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1943年5月,李白经党组织营救获释。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了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
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
李白烈士临别之际的绝笔
1958年以李白烈士为原型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发出的最后一句电文“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国家安全部所藏历史档案中清晰记载了中央情报部电台与李白电台“峰台”最后通联情况:1点50分,“等一等……再见”,这是李白烈士临别之际用红色电波留下的绝笔。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这段珍贵的历史资料。
8. 永不消失的电波的剧情介绍
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日渐式微,驻上海日军准备对监狱中的政治犯进行“人道毁灭”。戴笠的特派员欧阳山联合军统特别行动组组长赵子歧、李侠一起,准备营救提篮桥监狱中的军统十杰。
李侠撮合赵子歧与邻居叶兴城——我党的叛徒——一起救出了军统十杰,但连赵子歧都不知道,这所谓的军统十杰中,有九位被李侠掉包成了共产党的重要人员。
赵子歧因此被军统降罪一蹶不振,直到一九四五年,冯小昆向李侠投诚,赵子歧才重新恢复精神,开始和李侠、冯小昆配合全力营救狱中的军统人员,将功赎罪,并获得了冯小昆的垂青,两人结为夫妇。
日本战败投降之后,赵子歧大肆劫收上海浮财,上下周旋,成为了军统上海站的副站长。此时国共两党内战势在必行,李侠和赵子歧无奈地由兄弟成为敌对方。戴笠死后,军统改组为保密局,赵子歧趁势揽权,成为上海保密局的实权人物。李侠仍然潜伏在保密局中,与赵子歧继续当邻居。
赵子歧因为太太冯小昆对李侠的敬重,妒忌之心越来越严重,加上此前营救军统十杰时失败,让他染上了毒瘾,无法行夫妻之礼,性情大变。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子歧又发现冯小昆保存的文件中,居然有李侠调包军统十杰的证据。
赵子歧恨极了共产党,此时发现自己的大哥李侠是共产党,百感交集。李侠本来可以逃离上海,但此时正是渡江战役之时,为了拿到上海城防图,李侠、何兰芬、小扣子一家三口毅然投奔了保密局上海站站长欧阳山,以全家作人质来争取欧阳山。
欧阳山在与赵子歧的争斗中处于下风,赵子歧已经设计好了除掉他的计划。李侠将此计划告知欧阳山,欧阳山感叹国民党内部无法弥合的派系斗争与腐败,终于答应助共产党一臂之力,提供了城防图情报。
赵子歧全面封锁上海,李侠利用赵子歧情感上的弱点,终于让赵子歧放走了小扣子。殊不知,小扣子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已经用极其特殊的方式把情报带到了解放区。赵子歧得知此事之后完全崩溃,最终与李侠同归于尽。李侠在弥留之际发出了最后的电波: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
(8)李侠是哪个电影里的主人公扩展阅读:
《永不消逝的电波》角色介绍
1,李侠
八路军的电报专家,被上级派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面对陌生的斗争环境,他信任和听从领导指挥,很快就适应了环境,积极展开工作,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感情丰富,外柔内刚,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待同志亲切、平易过人,在敌人的严刑面前则从容镇定、坚忍不屈。
2,何兰芬
朴实无华的缫丝厂女工,共产党员。奉命令李侠假扮夫妇。一开始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李侠的耐心开导下,她理解了地下工作的重要性,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成为李侠的好助手和志同道合的生活伴侣。
9. 《永不消逝的电波》夹在哪里送出去的情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夹在黄帝内经里送出去的情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的剧情片,由孙道临、袁霞主演,于1958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剧情介绍
影片中李侠由孙道临扮演,是八路军的电报专业人士,被上级部门派去上海从业地下工作。面临陌生的战争环境,他信赖和遵从上级部门指挥,没多久就融入了环境,积极主动展开工作,工作起来孜孜不倦。心思细腻,柔中带刚,对伟大事业赤胆忠心,待同志亲近、平易近人,在敌军的酷刑面前则坦然镇静、坚毅不屈。
何兰芬由袁霞扮演,是一个质朴无华的缫丝厂女职工,共产党人。奉命令李侠扮成夫妻。刚开始对自个工作的意义认知欠缺,在李侠的耐性疏导下,她了解了地下工作的重要程度,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成为了李侠的好帮手和志趣相投的生活伴侣。
柳尼娜由陆丽珠扮演,是上海市的交际花,汉奸特工。装扮花里胡哨,化浓妆,举止轻浮高傲,奸诈精明。她恩威并施劝诱军统特务姚苇投降了日本人。日本投降后,她摇身一变,又成为了国民政府高官的秘书。
10. 李侠的原型是谁
李白其人其事
李白(即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原名华初,1910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家。1925年,中共湘区委员会在浏阳最早建立组织时,年仅15岁的李白即入了党。
1930年李白参加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秋,国共合作,李克农出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处长,将李白带去,八路军办事处撤退后李白成为党设在上海的三个秘密电台中的一个,向延安传递军政情报,保证上海地下党与党中央的联系。
1948年7月,国民党的测探网已伸到李白电台所在地的虹口,并实施分区停电,以测定秘密电台所在的电波区域。李白的上级刘人寿曾决定李白电台暂停联络。但随着战事吃紧,许多重要情报急需上报。8月,李白不得不重新工作。
李白从事秘密工作12年,从他手中送出去的有辽沈战役时国民党青年军第207师及第208师一部通过海运在葫芦岛、营口登陆增援东北战场,淮海战役时黄维、刘汝明、李延年等兵团由华中地区北上增援淮海战场,以及长江防务、江阴要塞、吴淞口防御等重要情报。
鉴于李白的突出贡献,1995年秋,北京邮电大学为李白立了一尊石像,在主楼外东南角。
身受36种酷刑坚不吐实
李白到上海开展工作,由于还是一个单身汉,租房子容易引起敌人怀疑,1939年,绸厂女工出身的地下党员裘慧英接到了上级马纯古分配的任务,马纯古表示,党组织决定调派她去与李白假扮夫妻,负责掩护工作。
不久,裘慧英在李白的指导下,负担起转送情报、电文的工作。生活非常艰苦,每天只有三分钱的伙食费。李白因长期缺乏营养,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裘慧英为此提出过出去做工赚钱,但被李白否定,他说:“你的身份就是‘家庭妇女’,掩护电台。”
一年后,党组织找裘慧英谈话,希望两人结为夫妇,1940年冬天,假夫妻正式变为真夫妻,并于1945年12月,生下儿子李恒胜。
为工作安全,李白在上海先后辗转了卢湾、静安、徐汇、虹口四个区,换了六处住所,最后一处住所为黄渡路107弄15号三楼(当时的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宿舍),故意靠近淞沪警备司令部。此间,李白曾三次被捕,每次都遭到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未吐一字半语。
1948年12月29日晚,李白在向党中央拍发长江防务等情报时,被敌人测出电台位置,在遭受敌人重重包围中,李白镇定地让妻子将儿子赶紧送到楼下掩护同志家中,发送完情报、销毁密码、处置电台后,不幸被捕。当晚敌人立即在黄渡路上的淞沪警备司令部刑讯室对李白进行了连续30多个小时的刑讯,一共使用了灌辣椒水等36种酷刑。
第二天上午,裘慧英母子被直接带入了刑讯室。此时,李白的眼镜已被摘掉,身上没有了黑色棉衣裤,被捆在老虎凳上,到处是血,整个人几乎脱形。10根手指上还插着10根明晃晃的钢针。特务诱惑他说:“你家里人来了,只要你讲出来,一家三口马上可以回去。”但特务在李白和裘慧英面前均碰了壁。这时,北平地下电台的叛徒瞿则明出现了,他清楚地说出了李白的名字和电台代号。
李白的坚不吐实,使地下党的备用电台得以迅速启用,继续发挥作用。
咸菜肉丝还要和难友分享
李白夫妇的生活一直非常艰苦。如今已58岁的李恒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稀还能记起当初的生活。“我爸爸被捕的时候,我才4岁,我记得那时爸爸白天在复兴岛渔业管理所工作,专门修理渔船上的通讯工具;半夜就开始发电报。爸爸被捕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妈妈只能靠帮人家织毛衣赚钱维持家用。”
1949年3月至4月,在能探监的日子里裘慧英给狱中饱受折磨的李白送去的食物,只是咸菜和萝卜干。一次咸菜中加了点肉丝,李白还特地关照不用再放肉丝了。而这些今天看起来非常廉价的食物,李白还与难友一起分享。“5月7日,那是我最后一次见爸爸。”李恒胜说,当时关押父亲的蓬莱路警察局监狱,对面有一处阳台可以见面。母亲找到阳台,发现位置正对着监狱。“母亲在这边轻轻地叫两声“李静安(李白化名)”,二楼右侧的一间窗户就打开了,李白的脸庞从一根根铁棍子的后面露了出来。李白是被同室难友们抬起来的。“父亲隔着铁窗对我们说:‘以后你们不要来看我了。’母亲问:‘为什么?是不是判决了?’‘不,不是,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将要看到了(指即将解放)。今后我若能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和孩子能同全国人民一样,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也就足矣。”
此次见面后,李白就失去了任何消息。上海解放后人们才得知,5月7日当天傍晚,他因被赶来坐镇指挥的蒋介石亲批“坚不吐实,处以极刑”,遭特务秘密杀害。
李白的电报技术不可思议
李恒胜说:父亲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其能吃苦,对党坚贞不屈,还在于技术上的不断创造。
当时,李白的电台功率很小,但仍能把电报发到千里之外的延安,而且信号清楚。解放后,苏联情报电讯专家曾采访过裘慧英,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不可思议。
“我父亲将发报机从100多瓦一直改装到10多瓦,假如不是当时国民党装备了美国的雷达探测仪,也许根本无法抓住父亲。”李恒胜至今记得父亲曾有过一个发报机,上面插上弯曲的天线就能发报,一旦拉直就与收音机无二。正是这样高超的技术,才使得李白能坚持发报十余年。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49年8月,上海为李白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时任中央情报部部长的李克农始终怀念李白,建议将他的事迹搬上银幕。由此诞生了由孙道临主演、闻名遐迩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1961年,李克农强支病体赶到上海,看望了遗属,离去前又最后向烈士墓三鞠躬……
解放后裘慧英分配至邮电部门工作,最后在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工会副主席的职位上退了下来,并于1992年病逝。李恒胜继承父亲的遗志,进入北京邮电学院学习,后在上海电子工业部所属的23研究所工作。目前李恒胜是虹口区老干部局的一位干部,已从副局长的位置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