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火车里的李叔是谁演的
《火车》根据日本女小说家宫部美雪的同名推理小说改编,是由边永妵编导,李善均、金敏喜、赵成夏主演的悬疑电影。影片讲述了赵成河饰演的警察受李善均饰演的表弟委托,寻找他突然杳无踪迹的未婚妻金敏熙,在这过程中发现了惊人的真相的故事。该片于2012年3月8日在韩国上映。
② 艾姐和李叔是什么电视
艾姐和李叔是电影《筒子楼超人》中的人物。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对外星父子随着陨石来到地球之后,已经完全融入了地球生活的故事。超人老爸李叔暗恋艾姐,故意弄坏艾姐的门,然后邀请艾姐到自己家玩,借着天气热的缘故,灌了艾姐好几瓶冰啤酒。
拓展资料:
在剧中李默森与自己的父亲李叔一直相依为命,小的时候,李默森曾经问过自己母亲的事情。每次父亲都说,他的母亲在生自己的时候死掉了。在成长过程中,李默森习惯了父亲的孤单。直到一个漂亮女人的出现,这个女人就是艾姐。她的出现,让李默森的父亲,那颗孤独的心,重新焕发了活力。
李叔在这个漂亮女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超能力,享受着这个女人对自己的崇拜。李默森对于自己的父亲却拼命地埋怨,觉得父亲背叛了母亲。
实际上李默森与他爸爸没有血缘关系,唯一有联系的就是,他们都是来自一个星球。李默森的亲生父母已经死了,李叔害怕李默森受到伤害,编造了李默森的身世。电影的结局是温馨的,在剧中情和义贯穿着整部影片,也是电影中最温暖的主题。
③ 找一部电影
是电影《筒子楼超人》
有图有真相
④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到底讲的什么我看了一遍到最后也没看懂啥意思,老是掉我胃口
首先,时空上,大家要搞清楚本片的时空关系。《太阳照常升起》电影不是按我们所熟悉的时空顺序来进行的,这部影片是用倒叙的时空交错的手法讲故事的,整部影片两个小时,用了四个大时空段落来讲一个故事,影片一开始,第一段,简称1,小队长在唐老师夫妇来村里前和自家妈妈的生活故事,第二段,简称2,唐老师下放前和梁老师林大夫的学校生活片段,第三段,简称3,唐老师夫妻下放后在小队长家乡时和小队长接触的生活,第四段,简称4,写妈妈和唐嫂她们年轻时,曾经一起追寻各自爱的路上的经历和小队长出生时的情景。
电影是按1---》2—》3----》4段落时空背景进行的,可在我们认知的现实中,影片所发生的事情的时间顺序,应该是按照4---》1----2----》3的时空发生的,其中1和2是在不同的空间,相同的时间并列发生的。我想,由于姜文刻意颠倒时间来讲故事,很多人对时空错位的叙事方式产生不适应,恐怕是很多人对影片故事产生不理解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性镜头,对于心理学中的意象和符号学还不是太了解的广大观众,自然就无法感受也谈不上去尽情享受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中所尝试运用的电影语言了,运用意象进行对话,是近代心理学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流派,所谓意象,从一开始就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如画松竹梅,就代表了作者崇尚一种清廉高洁的品质,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姜文电影中的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如妈上树,石头砌成的房子,树,石头等这种事物,与其说带有姜文主观的情感,倒不如说,影片中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不是构成了姜文的意境;其实,是心理学的意象在姜文电影中的呈现。对心理学中的投射法和意象多少了解一些的人,都会欣赏姜文对人物在心理学层面上的超前觉悟和学习力,并感谢他为探求意象符号语言和电影的结合对于人物心理刻画所做的积极努力。
下面,我就按影片进行的顺序,将我看到的意象性镜头语言符号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吧。
1. 脚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双肥润的女人脚,它在洗脚盆中的水被阳光照射而折反出的绝美光影的衬托下被拍的很有灵性,从它踏上土地后,镜头长时间的跟踪拍摄这双脚,很多人对脚是有偏爱的,不是有恋足癖一说吗,姜文用这种方式,从影片一开时他就告诉大家,我的这部影片和性有关系,和性情、性交、性压抑,性解放、性疏导等等,都有关系。
2.鞋
有了脚,一定会有鞋,农村小队长妈妈,那双肥润脚的主人,穷的却没有鞋穿。鞋在符号学里有时候是代表“性”的,这说明,小队长的妈妈在性上是有缺失的,是有需求的,是极端压抑的。当她捧着那双带有两只活灵活现的鱼眼睛的鞋时。姜文要告诉我们的也许只能有一种解释,妈的生命力也需要爱,需要她心灵深处情感的一种释放。因为,从我们挖掘出的夏商时期的陶器,我们的先人就把鱼作为一种性的图腾来崇拜,鱼代表多子多福。
3.树
树是生命的象征,在艺术类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中,其中就有咨询师让来访者画树的情景,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画的树的形象和构图笔法的分析,以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求助者内心世界的潜意识甚至是无意识状态。
影片中,当妈把她的鞋放到树上丢失后,就意味着她的生命里从没有性的滋润到甚至也失去了性爱的生命活力的幻想。但妈并没有自认倒霉,而是爬到她自己赋予自己生命灵魂的树上,用近乎疯狂的呐喊,来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生命的能量和对美好幸福的希望及幻想。树在影片中,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形象符号,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4.石头
石头在心理学的绘画疗法中,一个人的画上如果有石头,就代表一个人曾经的创伤经历或现实遇到的困难,那是一个个的心结的投射。石头越多越大,代表的心中的阴影就越多越大。
影片中,妈在认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的树的四周挖出了很多石头,很多人感到那是一个疯子的行为,其实,对于有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就不难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姜文也借妈妈的口说出了她为什么要挖石头,因为,树根下有很多石头。所以,树长歪了,寓意生命之树的树长歪了,一定是她的内心受了伤,有了很多的心结,所以,妈妈就挖出了很多象征她自己心结的大圆石头。这也是很多观众非常不了解的一种电影语言,很多人看不懂影片,不是姜文的影片难懂,而是因为,心理学刚刚在中国兴起,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知识还没有多少了解。
5.石头房子
影片中,小队长在静谧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石头堆砌的房间,在石头房里,他发现很多自己家里以前摔碎的东西,和铺着整洁被褥的床。这个房子显然是妈妈秘密建的。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意象,
石头房子的内部,上下连通,错落有致,就像人体的心脏结构一样。
这个石头房子就是象征着妈的“心灵小屋”。
影片中,儿子好奇的打量着妈妈的心房秘密,因为,每个人心灵都是承载一生心结秘密的地方,他仿佛看见了妈妈,但每个人的心灵是不能随便进出的,更不能轻易被外人打扰。
小队长在石头房子里打起了喷嚏,随着他的一声声喷嚏声,油灯一个个塌了,他想拿起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残破的。儿子只好逃跑似的离开了石头屋。这寓意。我们每一个人从前的心结都是不要轻易碰触的。
除了以上这些,影片中带有典型意象的实物还有很多,比如,枪—代表了男性生殖器也可以说成是展示男性成熟能力的象征和他们快乐的源泉:三根女性长辫子,即代表了很多的女人也可以说明代表了东西方的差异和民族。这样的寓意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是有很多的。
影片中,还有些连贯的意向性镜头拍的也是非常出色的,比如说小队长身上经常背着的算盘,有一天,就被妈抛到了天空,算盘在蔚蓝色的天空缓慢翻腾,在落地的时候被摔得支离破碎,其中有一粒算盘珠子掉到了一碗稀稀的白米粥里。我认为,姜文在这里想表达的是,人们每天都在精打细算扒拉算盘珠子过日子,可你算来算去你算不过天,算盘在天上转一圈,落到地上,只有一粒是为我们服务的,归根到底我们都是在为自己那一碗饭而忙碌,姜文的深刻不仅在于此。又比如,当唐老师发现了妈的石屋后,他在门口扔了一个树杈,这个树杈是禁止的意思,告诉孩子们此处不能进,因为,人做事是要有良知的,人的内心世界,外人是不能轻易涉足更不能践踏的。在影片中,梁老师就用这个树杈告诉孩子们,树上的小鸟窝是不能掏的。这种人文情怀使得影片深刻而浪漫。
影片中妈妈的形象很有特色,很多人都认为妈是个疯子。其实,妈根本就没疯,她只是出现了一些人格障碍。首先,妈有自知力,他问自己的儿子:“我疯了吗?”儿子说:“有时候,但没疯。”妈坚定地说:“疯。”心理医生都知道,正常人和心理疾病人的最大区别是,正常人有自知力,病了就去看医生,很正常。心理病人是看谁都像病人,就自己没病,他们是拒绝就医,不承认自己有病的。其次,妈妈和儿子有一段互相摔碗的镜头,儿子大声的对妈妈说;“我不愿意上学,是我不愿意听同学说我有一个疯妈”。儿子对妈妈大声的咆哮,但妈妈一点都不生气,因为她知道,人在很压抑的时候,是需要有宣泄的,是要有个出点的。她用火柴烧孩子的手,告诉他疼是正常人的感知,也说明她的认知系统没有问题。就连妈最后的自杀,也是,妈再也不想给自己的儿子增添麻烦,为了不拖累孩子而自觉的行为。这一切都说明,。妈不疯,疯的,是那个年代的疯狂。
看完这部影片后,很多人对梁老师的死都有自己的理解,对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思路,梁老师、唐老师都是从海外归国的华侨,梁老师是单身,弹得一手好琴,还会唱动听的歌,很多女人都喜欢他,当他抱着吉他唱歌时,厨房里的五个女人一边揉面一边摆腿,是那样的春心荡漾,梁老师也知道,林大夫也很喜欢他,可是,当他摔断腿被别人误当成流氓遭到痛打住院时,他很诧异会有女人那么疯狂地对他表达爱意,其中还有林大夫,这让他不能理解。因为,他在被众人追赶时无意中发现了唐老师和林大夫的奸情,林老师应该爱唐老师啊,他为什么还说爱自己呢?他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唐老师要自己承认摸了女人,当他说请唐老师和林大夫吃饭时真相揭开了,姜文在这个时候又用了一个的镜头,那黄色的门帘在唐老师兴致勃勃的出去时,被风轻轻掀动着,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色,皇宫深似海,皇帝的心是最难猜的,门帘掀动了,秘密也就快被揭晓了,果然唐老师的吹号声,就是他呼唤林大夫偷情时的信号,他也理解了,当他帮林大夫拧干衣服时,当听到唐老师铜号响起时,林大夫为什么说了一句话,“讨厌,才中午啊”,是什么意思,原来,林大夫一再表白自己也看电影了,还被人摸了,只不过是在变相证明自己,她那时没有在唐老师房间,她对梁老师爱的表白,实质上是在拯救自己。
梁老师不愿意看到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虚伪的世界里,他走了,面对着用形形色色方式骚扰他的人,他的离去,坦荡而从容。
对于影片中苏联老大妈的出现,有些人也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五十年代苏联就像老大哥一样,支援帮助我们,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苏关系在上个世纪初破裂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大辫子,即说明“阿辽沙”有很多知心女人,他不再想跟你这个黑辫子的小妹妹玩了,他不喜欢你了,他只给我们这个中国小妹妹留下了很多陈旧过时的光荣和梦想的精神食粮,一本苏联批判家写的书《怎么办?》,你自己看着办。小队长的妈,背走了代表自己所有梦想的阿辽沙的遗物。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妈重复说了很多遍“我知道”,就像她丢了鞋时,鸟儿不断说的“我知道,我知道”,他们知道的就是自己在需要依赖和被保护时的心灵梦想的破灭。知道了这个时代背景,就很容易了解苏联老太太出场的用意了。因为姜文就是在六十年代初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生的人。小队长就是那个时代人无知压抑而又渴望美好人生的一代人的缩影。
⑤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
影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典历史瞬间下,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这部电影不仅要表现国家70年来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表现伟大的中国人民。
七位导演,七部短片,独立成章,共同礼赞祖国,7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1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70岁生日。这条盘踞在古老东方的一条巨龙,经过70年的风雨洗礼,焕然一新,早已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70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影片通过不同的事迹展现了建国以来祖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而祖国所取得的每一项巨大成就人民也由衷地感到骄傲;他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文明、繁荣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爱护、对党和国家的拥护之情。
(5)李叔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1、《夺冠》
讲的是一个电工家小孩,为了满足大家看女排比赛,放弃了跟初恋小女生最后见面的机会,整个场景非常夸张做作,特别的敷衍,而且也非常不接地气,男生小演员演得非常宣传片感觉,毫无演技可言。
如果说演员是小孩能理解,但整个故事也显得矫揉造作。如果作为一部宣传片,是很OK的,但作为一部电影,还差很远。
2、《白昼流星》
是发生在边疆贫穷地区的故事,一个叫李叔的当地干部收留了两个野孩子,然后用感人的行为来感化这两个孩子,最后还带他们去迎接载人飞船的回归,整个故事非常紧凑,而且跟最后的载人航天事件结合的非常牵强,虽然重点是突出李叔这个焦裕禄式人物,但还是觉得怪怪的。
3、《护航》
讲的是一个女飞行员的成长记,但却用一些奇葩的表现方式,为了突然这个女生不一般,还回忆了她小时候爬上几十米大烟囱跳下来的情景,以及各种欺负南山的画面。这个故事更加像宣传片,却缺乏故事的真实感。
4、《前夜》和《回归》是讲重大历史时刻的细节,都着重一个点来以小见大,把历史和新中国的不容易表现得淋漓尽致。
⑥ 李叔和美女喝冰镇啤酒是什么电影
电影名:筒子楼超人,爱奇艺有资源
⑦ 抖音李叔实力撩寡妇是什么电影
网络电影《筒子楼超人》
《筒子楼超人》是由上海奇禧电影制作并出品。
徐卓执导,刘道玄、郭曦文领衔主演的电影,该片在2019年9月15日在爱奇艺独家上线播出 。
⑧ 【影评】155分钟的《我和我的祖国》,让我在电影院从头哭到尾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是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整部电影由下面7部短片组成(按播放顺序排名)
1、《前夜》— 管虎 2、《相遇》— 张一白
3、《夺冠》— 徐峥 4、《回归》— 薛晓路
5、《北京你好》— 宁浩 6、《白昼流星》— 陈凯歌
7、《护航》— 文牧野
前方高能剧透,请谨慎观看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不成熟的小看法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不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影片开始伴随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响起王菲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只能说王菲的声音真的是太空灵了,用我粗糙的比喻来说,就像一只欢快的百灵鸟在枝头歌唱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尽管王菲这个版本在网上被喷的挺惨的,但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就像这首歌在网易云歌曲底下的评论说的那样:王菲唱得轻松、俏皮、可爱,这种感觉就像不谙世事的邻家小妹,行在放学的路上,闻到街摊小吃的美味、观赏路边花草。偶尔蹦跳,时有驻足。她不需要也不懂得大人们那样的宣誓效忠、夸张表现,她对脚下这片国土的爱与温情自然流淌。
从电影的简介就能看出,这部电影和我们平常看的电影有些许不一样,它是由7个导演拍的7个短片共同组成的。 说实话,还是第一次去影院看这种形式的电影。看完后,尽管7部影片的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我个人看来,第一部管虎的《前夜》实在是太精彩了,给了我很大的期待,但是后面几部影片却没有再超过我对第一部的喜爱。
对于影片的叙事手法,采用的都是以小见大的手法,故事没有选择以宏大的角度去进行“硬核输出”,而是从平民化的视角出发,聚焦每个事件背后的平凡人。 以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小家庭、小人物来突显出大事件和大主题,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高超的表现手法,但是要通过小故事来做到大效果,这往往不太容易,但这7部短片大都做的十分成功。
从整个影片来看,国歌出现的次数可能有超过10遍了,第一部短片《前夜》黄渤饰演的在验收前一遍遍实验,到第四部香港回归的升旗仪式等,虽然观影过程中国歌听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听都热血沸腾,丝毫不会有厌烦,或许这就是源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认同感,国歌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深深融为一体了。
01
《前夜》— 管虎 主演:黄渤、欧豪
“开国大典当天,广场会有二十万群众,全国会有四万万同胞看着,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我们”。
为了能让第一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顺利升起,黄渤饰演的工程师林治远解决了自动升旗装置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最终大典当天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动按钮,这面国旗也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冉冉升起。
《前夜》这部短片是7部短片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仅是被黄渤牛逼的演技折服,更是被这个故事所打动。
其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句台词: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二十八年革命,两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当时其实有在想,不就是一个自动升旗装置吗,建国那个年代也有汽车有飞机了,不至于有这么困难吧。可在片尾看到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后,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而就是在科技如此不发达、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我们的前辈还是凭借着艰苦奋斗建立起了新中国。如今的中国再也不用为一个自动升旗装置发愁了,也不会像那时周总理说的:开国大典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新时代的中国会带着先辈的期待继续前进,这盛世,如您所愿。
02
《相遇》— 张一白 主演:张译、任素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让我们国家能更自信的在国际上挺直腰板站起来。但在这一声巨响后面,是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的付出,为了工作的保密他们甚至几年不能与家人爱人联系,《相遇》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同志,你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是女主在公交车上的一句台词,但影片讲的这个爱情故事并没有非常打动到我,尽管两位主演的演技都很在线,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差点意思。影片对于这段爱情的回忆,主要是通过他们第一次相亲、第二次在公园见面、女主生病男主骑几十里路给女主买西瓜这么三个小故事,很单纯、很美好,但或许是叙述的过于平淡了所以不太能让我共情。
更打动到我的是在公交车下,在庆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人群中,男主与女主的那一段眼神对视,在到看到她后想摘下口罩,想到自己不久人世还是放弃,眼神表现出的隐忍与克制,实在是太让人心疼了,尽管没有说一句台词,却又好像能读懂他的内心,不得不说这一段张译的演技太棒了。
03
《夺冠》— 徐峥 主演:吴京、马伊琍
1984年8月8日,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0赢了东道主美国,首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夺冠》这个影片选的场景是在上海的弄堂,以一个弄堂里的老百姓对这场比赛的关注和欢呼来回忆这段历史,所有人挤在胡同里守着那台信号不好的黑白电视。也因此牵扯到小男孩冬冬是帮乡亲维持电视信号,还是与移居美国的好朋友告别,这二者的选择之间的小故事。
这个短片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其中充斥着许多笑点,比如说冬冬维持着电视天线的滑稽动作,比如说狗把挂在天线杆的肉咬走了,不过最搞笑的还是当冬冬哭着抱住他爸爸,说到 “我们家的天线实在是太烂了”“中国女排三联冠,我太开心了”。 电影的色调也是我很喜欢的,影片一开始就有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橙与青的对比色的运用在电影里并不少见,但这个影片色调还显示出的一丝活力与复古,看上去就特别的舒服。
如果这个故事以冬冬和它爸爸的对话就结束的话,也许会更好些,留下一种残缺的美、遐想的美。而突然突兀的转到现代,当看到吴京那张脸那一刻就开始出戏了,加之吴京与马伊利之间对话的那一段不论是台词还是表现,也都让我和之前弄堂那边的故事连接不起来。除此之外,两个场景的色调相差极大,也让我极度怀疑是不是在看同一个短片。
04
《回归》— 薛晓路 主演:杜江、朱一龙
“主权回归,分秒必争,0点0分准时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 与影片开头片段中显示的比较和谐的谈判情形相比,而实际上为了争取到能在0点顺利升旗中国国旗,杰出的中国外交官安文斌与英国代表谈了16轮。
除了对外交官的描述,影片更多的是表现了升旗手为了能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完美的完成升国旗仪式,一遍又一遍的训练。在仪式开始的前几秒,杜江饰演的升旗手的紧张但坚定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突然想知道,人家任务完成的那么好,领导是不是按之前说的给他们发媳妇了呢?
另外这个影片通过“钟表时间”把漂泊到香港的普通市民修表匠人及他的爱人香港警官之间的联系串的特别好,而通过这两个小人物来表现当时香港回归的情形,显得更加生动与接地气。其中印象最深也最让人感动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修表匠人在0点站在楼顶天台眼角泛起的泪光,另一个是到了0点后香港警察换帽徽的场景, 而从这一刻起,她们不仅是香港警察,也是中国警察。
05
《北京你好》— 宁浩 主演:葛优
毫无疑问,这部片子是7部中最轻松最具喜剧色彩的短片,葛大爷饰演的一名普通北京出租车司机在公司抽到一张无比珍贵的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后,发生了一系列有趣好玩的故事。
北京奥运与汶川地震,这两个主题如果单讲一个可能会比较好讲,但这部影片就通过一张门票巧妙的把两个主题串起来了,而且不会让你感到有丝毫的突兀,还让你觉得,在2008年的某个北京角落,这个故事也许是真实发生过的。
不得不说,葛大爷的演技太神了,甚至看不出一丝表演的痕迹,果然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这部短片的笑点也主要由葛大爷这贡献出来, “歪瑞嗨皮”“你能不能跟艺谋提提,到时候往咱这扫一镜头” 等台词从他嘴里说出来,一下子就让人忍不住爆笑了。
另外,影片大概是没想营造悲伤的氛围,对于汶川男孩来北京的目的,只用了一句 “栏杆是我老汉修的,我就是要去看一下” ,没有让小男孩讲出汶川地震的残酷,如果要刻意煽情的话导演大可以从小男孩嘴里加上几句父亲为了救他而去世,嘱托代他看看奥运之类的台词。都没有,有的只是葛大爷听到小男孩话后的短暂沉默,的确,对于深藏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又何须什么多余的台词去画蛇添足呢?
06
《白昼流星》— 陈凯歌 主演:田壮壮
“白昼流星”指的是什么?在影片中大概既是指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又是指照亮两个迷失少年的扶贫主任李叔吧。
影片画面确实没得说,太漂亮了。尤其是在大漠中两个少年去追寻“白昼流行“的那一段,不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音乐方面都无可挑剔。但是就是这里也体现出,故事本身的硬伤,骑着马去追航天器?嗯,只能说流批。
不止于此,故事表现了航天与扶贫两个主题,如果只表现扶贫的话,我觉得还确实挺让人感动的,毕竟老戏骨演的李叔很动人。但是短片把这两个主题杂糅在一起,实在让我看得有点云里雾里的,航天英雄返乡与两个少年看了返乡的英雄后就痛哭流涕、迷途知返,实在转变的有点快了。
此外,这部短片还有大量的旁白,很多叙事不是靠画面来表现,居然是靠旁白来推动?这不禁让我想到《上海堡垒》的大量旁白,“仙藤被夺取后,几大城市毁灭……上海成为最后的堡垒“”我常常在想,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注意到我“……把《白昼追星》与《上海堡垒》放到一起对比好像有点不太尊重这部影片,但过多的旁白确实对观影体验打了折扣。
07
《护航》— 文牧野 主演:宋佳、张子枫
影片讲的是发生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故事。在有限的时间里,文牧野把主角吕潇然童年、少年、现在三个时期表现的十分生动。
童年对于航天孩童式的向往,甚至从高塔上一跃而下,这个镜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饰演少年时期的张子枫在洗头时看见电视的航天新闻嘴里喊着牛逼,还露出憨憨的笑容着实挺有喜感;长大后成了一名飞行员,因为自己最优秀被安排到替补的位置,却还是红着眼眶表示接受安排。
既有对梦想的一往无前,还有为了大局舍弃自己梦想的非凡气度,在个人荣誉与国家利益之间,还是选择了退让,这,就是中国军人。 整部影片看下来,不得不说,吕潇然也太帅了,而导演在这么短的时间把这个角色的性格刻画的如此立体,可见文牧野在年轻导演中确实有很强的实力。
⑨ 有个特异功能的李叔是什么电影
筒 子 楼 超 人 (2019)
导演: 徐卓
编剧: 薛凯
主演: 刘道玄 / 郭曦文 / 郭欣婷 / 王若瑄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9-15(中国大陆)
片长: 86分钟
⑩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影评效果怎么样
这部电影的影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拍摄的非常好,而且很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