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才能更好的给角色配音(建议收藏)
怎样才能更好的给角色配音
我们知道,在幻化人物的时候,除了抓住人物语言的性格特征以外,还要与原片人物角色的行为特征同步。也就是说,在影视剧人物配音中,要想活灵活现,十分贴切地表现出人物,一定还要注意贴合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状态与表情变化,贴合人物形体动作的走、跑、跳、卧等不同运动状态,贴合人物的摇头、耸肩、扬眉、摊手等细小动作。在外部表达技巧上,就是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强弱、气息松紧、吐字力度,把这种行动表现出来。
1.尽量贴合人物的气息状态
我们常说“气动则声发”,气息是有声语言表达的生理动力,又是细腻准确显露人物内在情感状态的重要手段,并且与人物形体动作的内在依据相关联,在影视剧人物配音中,贴合人物的气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罗莉在《文艺作品演播》中认为:“……人只要活着,就有气息的运动。不管自己有意无意,气息都会显露出来……在没有语言时,人物也应有不同的心理、形体状态中的气息显露,如一提一松、一嘘一叹、一抖一颤、一喘一憋等不同气势与气状,这些都极为清楚、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与外部形态,表现出一定的思维与情感、表情与动作。气息在此显现出极有价值的表意、表情和表形的作用……配音演员的气息状态要绝对服从、贴合于原片人物的气息状态,不得有任何细小出入……”
可见,我们要配好人物,要想与他们“共命运”,先要与之“同呼吸”。
(1)气息状态首先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理节奏。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节奏就不是单一均匀、完整不变的,戏剧表演中则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这种心理节奏的变化,来自于具体的情感,引发着具体的行为,并且集中体现在气息的停连长短、虚实强弱、深浅松紧等节律的变化上。因此,配音时我们如果没有贴合人物的气息,即使口型对得严丝合缝,但依然会给人感觉是“两张皮”,因为从根本上,我们没有贴上人物的心理节奏,那就更谈不上融为一体的幻化人物了。
比如当人物经过思考,下定决心,长出了一口气后说:“好吧,就这样吧!”这短短六个字的台词,演员的心理节奏和表演是这样的:先深吸一口,提起气来,接下来再向外送气的同时说出台词。并且这六个字气息的运用并不一样,“好吧”两个字,用气量最大.气息脱口冲出,略一停顿,瞬间偷一小口气,再说出“就这样吧”!我们要想配好这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必须要考虑气息的贴合过程:深吸——提气——外松——脱口——顿挫偷气——完全放下。只有如此,才能表现出“长出一口气”和“下定决心”的内心依据,如果我们只是对着口型把这六个字装上,不考虑气息的状态,那一定是“没戏”的,声音和画面就不贴切。
(2)气息状态是引领我们贴合口型的捷径。
“气动则声发”,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言语都是依靠气流的呼出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的,因而言语的发出也都是有着呼吸的准备过程。不同状态下不同情感的话语,呼吸的准备过程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怎样,有声语言的表达都不会脱离情境毫无征兆。因此,贴和气息的状态变化,是引领我们迅速准确贴合人物口型的捷径。在人物张嘴前,我们先跟着人物的气息走,调整我们的心理节奏和气息节奏以便与原片人物同步,人物一说话,我们也正要开口说话,这样起始的口型才是准确的。如果我们只是盯着人物的嘴,见到人物嘴动后我们再起动,无论怎样敏捷的反应,我们的声音总是要滞后于画面的。在大段的、连续的独白和对白中,人物语言往往伴随着偷气、就气、补气的动作,绝非完全“一气”呵成,我们只有抓住这些转换的关节点,贴合这些气息的运动过程,才能快速地、准确地把握较长的口型。
(3)影视剧作品中人物的鲜活也表现在气息状态的多样上。
“……为了情感所需,忽而提起气来,半截处语言再出口;忽而,表现突发情况,人物的话刚说了一半,气息便憋住断在那里;忽而,为了配合人物的形体动作,气息合着动作的节律而变化多端;或是表现片中人物的笑或哭气息散乱而出,……人们思考时,每每伴随着轻微的气息声可透出一些思考的信息;人在坐下时,往往伴以出气、松气声;而站起时,又会伴以提气声;走路或跑步时,会伴以较紧、较重的喘气声;甚至人在开口说话前,也有随内心感觉相伴的气息显露……”。所以如果配音演员找不到贴不准人物的气息过程,只在人物开口说话时才有气息的使用,那么如此众多的鲜活细腻的处理就无法表现出来,配音创作的艺术质量怎能得到保证呢?
2.贴合人物的行为动作
行为动作,本身就是演员塑造剧中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演员还魂这个人物,当然少不了在把握人物心理节奏的基础上对人物行为动作的贴合。
前苏联译制片《办公室的故事》中的女主角的配音者冯宪珍在谈到自己的配音体会时说:“对片不能光看口型,要看她的表情、她的手势、她的一转身、她的一呼吸,这都要一遍一遍仔细观察,这样,每一遍下来,有不同的层次感觉,越来越丰富了。你如果光看口型的话,那最后出来就只有个声音,没有别的,没有感觉。要看语气、神态、形体是什么样的,她当时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她跟什么人在说话,她都有不同的态度。单纯地对口型,那就是机械地对口型了,那录出来,也不会很精彩。如果一个配音演员不懂人物行为和表演,那她就不是一个好演员。”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在成功的创作中贴合人物行为动作的重要意义。
(1)贴合人物行为动作,使人物语言目的更鲜明准确。
在表演艺术中,体态语言的作用十分突出。人物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变化,走、跑、跳、卧等不同形体运动状态,摇头、耸肩、扬眉、张嘴等细小动作,都是演员刻画人物、表达内容、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并且更直接地体现着语言传播中双方关系的实质,体现着人物语言的目的。总的来说,体态语对有声语言起到补足、替代、重复、强调等重要作用,使人物有声语言的目的更鲜明准确。
同时,体态语是非结构性的,无明确规定意义可寻,与语境相契,与有声语言相生,并且因人因地而异,具有较大的民族性差异,这在不同国家的影视剧作品中,表现得尤为鲜明。我们在配音时,就要结合原片的风格特点,结合具体情境的心理依据,使配音紧紧贴合演员的表演动作,更好地传达出台词的语言实质。
(2)贴合人物行为动作,使声音画面更和谐统一。
影视剧人物配音的规定制约性使我们的配音要完全遵从和服务于画面的设定,唯有如此才声画和谐。但是,因为不同国家语言结构的不同,完全按照台词剧本配音,也许可以对上口型,但未必能与动作完全一致,这样就容易造成声画的错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配音创作者以画面的限定为依据,发挥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调整剧本中的行为动词,并于原片画面上的具体动作相一致,努力达到声画整体的和谐。
在实践工作中,很多优秀的配音演员都为了声画整体的和谐,在贴合人物的行为动作时,发挥能动性,作出了努力。上海电视台配音演员刘彬在其《随形婉转,依声变幻》一文中记录到:“……有一次配一个军官在战场上和下属一起看地图的戏,原片军官说:‘Can you locate us' on the map?’直译为:‘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位置吗?’问题在于英语与汉语中状语‘在地图上’的位置不同,而原片人物说前半句时用手指自己,停顿一下说后半句又指地图。倘若按照译稿配音则动作与语言指向正好相反。结果只好变通为,‘我们在哪里?快看地图’,这样动作对了但情境又不对,因为下属一直在看地图,后一句话多余。于是又改成:‘我们的位置?仔细找!’这样处理就很妥贴了,同时人物关系和身份口吻也有变化……”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贴合人物的行为动作,不仅仅是明确语言目的的需要,也是声画和谐的需要。
(3)贴合人物行为动作,使人物情感更真实细腻
原片中人物的行为动作还包括很多细小的动作和细腻的表情,这些细小之处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情感表达更细腻传神。比如同样的一句台词“原来是这样!”画面上人物紧皱双眉或瞪大双眼,与之相应的语气必不相同,这种不同正来自于表现思考和琢磨的神情与表现吃惊诧异的神情的不同。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些神情,不去区分这些细小表情的不同,哪怕只是如此简单的五个字,也做不到细腻传神。
同时,原片人物的许多细小动作,如抽鼻、哈欠、咀嚼、吞咽、张嘴、颤抖等等,往往对增强台词的生活真实感,提高表现力有着巨大的作用。著名配音演员乔榛曾说过:“……用全身的每一个感官去吸取原片人物所赋予的‘营养’,认真地听、看,仔细地揣摩、品味原片人物的情感、语气、声调、节奏、气息、停顿等等,甚至一个极细微的‘零碎’。如张口时嘴唇的声音等等,因为往往在这些‘零碎’中包含着极其细腻、复杂的感情,决不可轻放……。”许多粗糙的配音作品,往往忽视了这些小“零碎”,听起来异常“干净”,但却极大的削弱了人物语言的真实性,削弱了表达情感的细腻性,影响了内容的传神。相反,一些优秀的配音演员非常重视这些台词之外的表现手段,甚至细致到能区分出亲吻脸颊、亲吻双唇、亲吻秀发的不同声音,能表现出吞咽热食物与冷食物的不同的含混声音,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性格,一举一动都有戏,这样才是真正的精微贴切。
B. 求前苏联电影办公室故事,中俄字幕版,或者英俄字幕版。
《办公室的故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办公室的故事》是艾利达尔·梁赞诺夫执导的爱情喜剧电影,由安德列·米亚科夫、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主演,于1977年2月3日上映。该片讲述了统计局女局长洛佳娜与部下瓦谢里采夫不打不相识,从互相轻视到真诚相爱的故事。
C. 办公室的故事演员表
《办公室的故事》演员表
安德列·米亚科夫 饰 Novoseltsev
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饰 Kalugina
奥列格·巴希拉什维利 饰 Samokhvalov
莉亚·阿赫扎科娃 饰 Verochka
D. 办公室的故事苏联剧情 故事的剧情是什么
1、《办公室的故事》是艾利达尔·梁赞诺夫执导的爱情喜剧电影,由安德列·米亚科夫、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主演,于1977年2月3日上映。
2、该片讲述了统计局女局长洛佳娜与部下瓦谢里采夫不打不相识,从互相轻视到真诚相爱的故事。
3、莫斯科某统计局女局长柳德米拉·波洛科芙耶芙娜·洛佳娜(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饰)业务能力极强,事业为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的私人生活,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绽放。对于这个表情肃穆古板的上司,职员们背地里叫他“冷血动物”。
4、相貌老成的统计员阿纳多里·耶夫里耶维奇·瓦谢里采夫(安德列·米亚科夫饰)自青年时代开始便才华横溢,虽然独自辛勤抚养两个孩子,却为人乐观,颇受同事喜爱。对于“冷血动物”,瓦谢里采夫自命清高,不愿自贬身价求助洛佳娜。而在洛佳娜眼里,瓦谢里采夫唯唯诺诺,能力平庸,毫无闪光之处。适逢轻工业处处长职务从缺,瓦谢里采夫有心补位,却不得不面对这个难缠的“顶头天敌”。
E. 求助:一部前苏联的影片,80年初代中央电视台播出过!
这是中央电视台从1979-2001的所有苏联译制片,看看有没有你找的那部影片
他们为祖国而战 (苏联)
升华 (苏联)
34次快车 (苏联)
红莓 (苏联)
共和国什基德 (苏联)
阿巴里特66 (苏联)
继承者 (苏联)
萨里达的故乡 (苏联)
柳波芙?雅洛瓦娅 (苏联)
人留在大地上 (苏联)
幼儿园 (Kindergarten /1984) (苏联)
列宁办公室一个半小时 (苏联)
白俄罗斯火车站 (苏联)
列宁的故事 (4集, 苏联)
柴科夫斯基 (Tchaikovsky /1971) (苏联)
两个人的火车站 (苏联)
无权转让的钥匙 (苏联)
小幻想家 (苏联)
红钟 (苏联)
湖畔奏鸣曲 (苏联)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12集, 苏联)
打击 ( 苏联)
财宝 (苏联)
红莓 (苏联)
海神节 (苏联)
英雄少年 (苏联)
1799年的秋季战役 (苏联)
动身前夕 (苏联)
舞步的力量 (苏联)
森林之歌 (苏联)
战争第四年 (苏联)
被遗忘的长笛曲 (Forghotten Tune For The Flute, A /1988)(苏联)
小薇拉 (Little Vera /1988) (苏联)
豺狼的陷阱 (苏联)
命令 (苏联)
没有证人 (苏联)
魔珠的故事 (苏联)
苦难的历程 (13集,苏联)
秋天的马拉松 (Autumn Marathon /1979) (苏联)
女政委 (Commissar, The /1968) (苏联)
奥勃洛摩夫生活中的几天 (Few Days Of Oblomov’s Life, A) (苏联)
格里波夫的女演员 (Actress From Gribov, An) (苏联)
寻找格兰特船长 (Searching For Captain Grant) 3集,苏联)
办公室的故事 (Story Of The Office, A) (苏联)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 /1980)(苏联)
女警官 (苏联)
同乡 (Countrymen) (3集,苏联)
F. 请问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配音演员
译制演员:张云明、冯宪珍、董浩、廖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