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及时行乐》的英文简介
All grown up and gunning for political power in a small North Wales community, Glen Marcus and his best mate harbour a dark secret which seems to be coming back to haunt them. But can the daughter of Tina Trent, a local woman just returned from Alaska, be the same girl the two lads buried fourteen years earlier? Only local policeman Max Bracchi can solve the case with the help of a wrongly accused tramp, Tin Man.
来源:IMDB
2. 《奔爱》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今儿看了一部小成本电影《奔爱》,不成想导演阵容却空前强大--5人,且全部是大叔级别响当当的导演。
整个电影,五个故事,一个字概括:作。大叔,你传输这样“往死里作,作不死的才叫爱情”的观念,美其名曰奔爱,奔向爱情,呼唤爱情,殊不知是“南辕北辙”,这样卖力的奔跑,不会奔向爱情,只会奔到外星球。
最后还是奉劝大叔们还是老老实实去拍警匪,拍硬汉,拍悬疑去吧,扎堆儿可以吃火锅,还是别合拍什么爱情片了,你们这样的爱情观小心教坏小朋友。
3. 李白的及时行乐是消极的吗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
——以《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为例
范培培 王 芳
(湛江师范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广东湛江 524048)
摘 要: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言短韵深,广泛流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秉烛夜游”,纵情欢乐,“及时行 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以“消极”二字。细细品来,其实不然。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一种物我交融所 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对注重生命过程而非结果的诠释。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李白 及时行乐 物我交融 生命过程 启示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这篇文章,言短韵深,只 有119字,被选入《古文观止》,因而得以广泛流传。“浮生若 梦,为欢几何?”“秉烛夜游”,纵情欢乐,
“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 以“消极”二字。细细品来,其实不然。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读者如同穿越了千年而与李白置身于同一天地时空下, 听他讲述天地光阴的真谛。这与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感 慨何其相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悠悠 时空,英雄也好,贫民也好,都只是沧海一粟。李白恰恰是 懂得生命真谛所在,所以才发出如此感慨:“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既然如此,又何必执著沉迷,何不洒脱逍遥? 这是古代士大夫们常有的一种情怀,一种无可奈何之际 的自我解脱和心理慰藉。“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在 他之前的人都可以执烛夜游,况且碰上这美好的阳春,还 有俊秀群季,如何不去?于是,欣然前往。宴会上,诸弟都 很聪明,作的诗对都很好,他自己却为不能和谢康乐相比 而羞惭。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在酒杯的频频传递中,时间 飞快流逝。也许是在酒的作用下,李白一改先前的郁结,很 快变得豁达豪情了。想到只有作出好的诗篇才能抒发高雅 的情怀,谁若作诗不成,就该罚酒三杯了。在桃花园的众人 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在彼此间比个高下。魏文帝曹 丕《与吴质书》中有“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序》 “古人秉烛夜游”之后也有个“良有以也”,只少一个“思”字。 在《与吴质书》中曹丕讲到昔日之乐,乃是与好友们的“酒酣 耳热,仰而赋诗”;而《序》中的“为欢”、“乐事”,也归结到“不 有佳咏,何伸雅怀”。他们都少不了宴饮,但那欢乐,主要是 精神生活方面的,是一种物我交融所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 界。李白继曹丕对古人的“为乐当及时”注入了新的积极的 内容。 [ 1]
曾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 古》)的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终于悟出了“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取之所 当取,舍之所当舍,在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中享受大自然 的无尽宝藏,从而达到一种物我和谐的境界。苏轼这种思 想,谁又能言之非“及时行乐”呢?无论是“真放”还是“旷 达”[2],李白与苏轼在寻求精神解脱的道路上寻找到了同 一出口,尽管充满了率性精神的李白从不曾把这一思想表 述到苏轼般如此理性的高度。苏轼历来被文人学者评价为 “旷达”、“超脱”,却冠之李白以“庸俗、消极”,待遇悬殊犹如 天壤之别也。
4. 我们应该及时行乐是什么电影
我们应该及时行乐是电影《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的电影主题就是及时行乐,把握今天,让我们的生活与众不同。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作为其毕业班的学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学期文学老师约翰·基汀(罗宾·威廉姆斯饰)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
基汀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
《死亡诗社》影评
抛开核心主题,本片格局实在小。美国的预科学校是有男女混校的,但全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停留在欲望投射的客体。校长、船长、Neil的父亲以及Neil本人,都严重脸谱化。另外,把主角们塑造为高智商的精英群体,尖酸地对比了Chris男友那一帮智商不太高、依靠暴力解决问题的“运动员阶层”。
放在今天重看似乎还有另一种意味:预言了自由主义的崩溃,尤其是今天的美国。大概导演承担一部电影里更多的感性表达,编剧偏向负责理性部分,所以这部电影一直享有极高的观众缘。
5. Carpe diem是什么意思
Carpe diem 是 拉丁语 为"采天" 。 这并且是规定经常被使用 作为信誉表示。 虽然拉丁动词的古典意思 carpere 是"采," 词组隐喻地被翻译成英语意味"占领天。"
意思是及时行乐
6. 电影《万能钥匙》的结局是什么
电影《万能钥匙》的结局是:卡罗琳的身体被那个老太婆用巫术占有了(交换了灵魂),这时她才知道原来那个躺在床上不能动的老头“本”其实是那个年轻的律师,老头的灵魂和律师的一开始就换了。
所以他才一直在求助!最后有着老太婆和老头身体的他们都丧失了表达的能力,被送往医院,而那两个占有他们身体的人,继续在那栋房子里住了下去!
(6)及时行乐出自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万能钥匙》的剧情简介
年轻的姑娘卡罗琳(凯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饰)受雇于老妇人维奥莱特(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饰),前往她家照顾她卧病在床的丈夫本(约翰•赫特 John Hurt 饰)。
维奥莱特的大房子坐落于以神秘习俗和宗教仪式闻名的地区,卡罗琳刚到这里就觉得阴森诡异。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卡罗琳渐渐对这件大房子和古怪的维奥莱特起疑。
一次偶然,她从维奥莱特那里得到了一把万能钥匙,用它可以打开这座大房子的所有房间。当卡罗琳走进了隐藏在顶楼的房间时,她看到了令人惊悚的一幕,直觉告诉她,本的卧病在床和维奥莱特以及这间房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她决心揭开这个迷!
7. 及时行乐下一句是什么
及时行乐下一句是则老大徒伤悲也,意思是人的生命很短暂,好不容易来世间一趟,要及时体验美好的事物,不然等年纪大了会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珍惜。
及时行乐出自《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当我们懂得珍惜人生的每分每秒,那也就意味着真正的懂得人生。
及时行乐并不意味放纵自己,更不是让你享乐于当下,不再顾及明天与未来,而是让我们珍惜人生中的一切时间与境遇,我们在“及时行乐”的出处,也可能看得出来,即:《西门行》有“夫为乐,为乐当及时”,又如《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讲“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唯有好好生活,把比较的对象恒定地设为自己,以自己的成长为快乐,通过把一个个的小目标达成,慢慢地积累成就感,让手上的钥匙越来越多,让自己成长得越来越强大。最后才有机会去体验更精彩的世界,成为更真实的自己,行更大的快乐。
8. 《死亡诗社》中“seize the day”为什么要翻译成及时行乐
“seize the day”直接翻译的话意思是“珍惜现在,把握今天”,但是在《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中更多传达的是希望学生们能更多的享受现在的宝贵的青春生命,去发掘生活的快乐,去享受这美妙的生活,所以在很多电影翻译版本中都会翻译成“及时行乐”,或许这样更贴切电影的主题。
Carpe diem一词源自荷马《奥德赛》中的一首拉丁文诗,英文翻译成seize the day,跟我们汉语“一寸光阴一寸金”类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