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类型 > 张思德的故事视频电影

张思德的故事视频电影

发布时间:2022-10-15 01:26:09

❶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今天,我含泪观看了故事片《张思德》。影片《张思德》艺术生动地再现了张思德同志光辉的一生。他的英雄事迹是对《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张思德,平凡而伟大,普通而高尚。

从1944年到2005年,历史又跨越了60余年,半个世纪以来,张思德同志的英雄事迹,激励、鞭策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历史的长河镌刻下了许多光辉闪亮的名字:邱少云、董成瑞、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

虽然他们所处的年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但是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品质却完全一样,他们都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大公无私的宽广胸怀,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廉洁奉献的高尚情操。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今天,重温张思德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于深入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思德等英雄人物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代表,物转星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仍然是最耀眼的灯塔,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航程。

❷ 张思德事迹心得体会

张思德》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们都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会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杨利伟到奥运健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消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的心中。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影片诠释了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❸ 张思德故事

资料:张思德的故事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8:40 新浪娱乐
-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

抗战期间,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边区军民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烧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毫无怨言,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当地群众烧一窑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组织上曾三次派他去烧炭:第一次他在荣誉军人学校干了3个月并得到奖励;第二次是在延安南土黄沟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他超额完成了任务,却再没有回来。

张思德不仅炭烧得好,编草鞋也是一绝。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很多战士的鞋都磨坏了。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晚上宿营后,他一连打了3双草鞋,第二天,他把草鞋送给了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

-为了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他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在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纳,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

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为了让毛主席能多睡一会儿,张思德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里面挂一个小铃档,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毛泽东外出开会时,张思德常在身边当警卫。毛泽东所乘坐的车,在车尾有专供卫士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后有人偷袭,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由于背对着行车方向,尘土很大,毛泽东很过意不去,让他到前面。张思德总是笑笑,依旧站在那里。张思德觉得做好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就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

❹ 规范汉字书写手抄报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说好普通话,才能和更多的中国人沟通,交更多的朋友。
生活中,人们总是需要沟通的,所以才有了语言。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语言,但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普通话,其它地方的语言比如:闽南话、四川话,还有小数民族的语言等都是方言。
如果大家都只只说自己的地方言,那到了别的地方去旅游、出差,总是需要和当地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但是大家都只会说自己的方言,而听不懂别人的方言,那么没有了沟通就没有了友谊,我们交朋友的范围就大大限制了!
汉字是我国的文字,文字是便于沟通的一种工具。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体字,不能自己习惯写什么字就写什么字,不然别人就看不懂。而且写简体字方便记忆和书写,一看就懂,阅读书写速度也会比较快。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学会写简体字,简体字记得更牢。繁体字笔画比较多,而且很难记,又难认。假如我们学繁体字,那记一个字多辛苦啊!笔画多,又复杂,认字、写字都很麻烦。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才能更便于沟通,便于书写、阅读啊!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学校是基础和重要的阵地。高等学校的师生更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方面军。我们要带头在学校营造一个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首先要树立规范意识,明确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作为唯一能够跨越汉语方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字,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还要明确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和对我们的要求。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部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说普通话的水平分为三级,每级又分甲乙两等。其中一级是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是一般水平的普通话。国家对"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各类从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学校,教师上课都要求说普通话,其中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还要求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并持证上岗。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则鼓励其越高越好,其中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否则不能毕业。而行政干部则根据不同年龄段要求达到相应水平,其中年轻同志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国家还要求学校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就是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集体活你好:可能的原因有:某些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影响到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营养不良尤其是维生素缺乏可能会影响到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呼吸和吞咽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颌骨的发育.不良习惯比如咬手指咬上唇或咬下唇习惯伸舌或吐舌习惯.乳牙期或替牙期出现的问题.包括乳牙过早丧失乳牙迟迟不掉恒牙过早丧失恒牙萌出顺序紊乱等等都会造成牙齿不齐.你可以带孩子做一下牙齿矫正.在换牙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错合这些情况包括:轻度拥挤门牙间有缝隙咬合深.看到这些情况请不必担心.随着孩子的逐渐生长这些错合会逐渐消失或缓解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矫治.一般矫正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左右.一般儿童比成人要快一些,拔牙治疗比不拔
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才29岁的生命。

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

张思德身遭不测,消息马上传开。毛主席听了后心情非常难过。他悲痛地说,张思德为我站过岗,你们要在枣园机关里为他举行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毛泽东也参加了大会,并且亲自献上一个花圈摆在大会台子中央,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也就是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他作了一个后来在整理时命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先在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1953年正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当时,警卫团政委张廷桢致悼词后,毛泽东走到台上开始演讲,全场在沉痛的气氛中鸦雀无声,聆听着他的演讲。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打着手势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还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的话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些后来人们非常熟悉而又熟记的论述传遍了家家户户,尤其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句,更随着张思德事迹的传扬而遐迩闻名,并且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也成为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政治进步人们的必读文献。 回答者: 88钢琴 | 二级 | 2010-6-5 21:45
姓名: 张思德

性别: 男

生日: 1912年10月10日


忌日: 1943年02月07日

民族: 汉族

籍贯: 四川仪陇思德乡

职业: 军人

解读战士张思德: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生平

孤儿“谷娃子”在革命军队中成长为浑身是胆的“小老虎”,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

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背景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发表了传扬天下的《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张思德当过班长,又从班长当回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随即吩咐,晚上要多派些人站岗,防止尸体被狼吃了,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一口棺材;开追悼会,我要讲话。党的领袖如此关心一个普通党员和战士,远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表现出革命队伍中人人平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的故事

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

抗战期间,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边区军民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烧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毫无怨言,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当地群众烧一窑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组织上曾三次派他去烧炭:第一次他在荣誉军人学校干了3个月并得到奖励;第二次是在延安南土黄沟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他超额完成了任务,却再没有回来。

张思德不仅炭烧得好,编草鞋也是一绝。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很多战士的鞋都磨坏了。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晚上宿营后,他一连打了3双草鞋,第二天,他把草鞋送给了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

为了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他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在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纳,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

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为了让毛主席能多睡一会儿,张思德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里面挂一个小铃档,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毛泽东外出开会时,张思德常在身边当警卫。毛泽东所乘坐的车,在车尾有专供卫士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后有人偷袭,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由于背对着行车方向,尘土很大,毛泽东很过意不去,让他到前面。张思德总是笑笑,依旧站在那里。张思德觉得做好毛主席的警卫工
作 张思德 (1915.4.19—1944.9.5) ,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模范。
1915 年 4 月 19 日 ( 农历三月初六 ) ,这天是谷雨节。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的佃农张行品家。张家本来就生活艰难,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张思德的出生给家里带来的不是喜,而是深深的忧愁。张思德的母亲产后得病,卧床不起,没钱买药,无米下锅,没有奶水喂孩子,只好拖着重病的身子,从穷苦乡亲那里讨得一点谷米,捣碎后熬成糊糊喂养孩子。母亲望着这个出生在谷雨节,用谷米糊糊喂养的瘦弱孩子,给他取名 “ 谷娃子 ” 。
张思德生下才 7 个月,母亲就连病带累,离开了人间。临死前,她把张思德托给了他的叔叔张行忠和婶娘刘光友收养。此后,张思德一家的生活更加艰难。大哥给地主干活,累死在水田里;二哥沿街乞讨,饿死在猪市场的戏台旁;生父张行品外出谋生,流落他乡。家人就这样生离死别了。
养父张行忠的日子也十分艰苦。他给地主扛活,累坏了身子,常常吐血。养母生下女儿张桂香才 4 个月,身体还很虚弱,为了活命,就把两个娃娃放在背篓里,背着他们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干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很小就下地干活了。娘上坡种豆,他跟在后边点种;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后边捡穗。七八岁,正是上学念书的年纪,可他却成了割草、挖菜的劳力。尽管养父母终日辛苦,家人仍然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1915年,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四川仪陇县六合场人, 小名“谷娃子”。他12岁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933年红军来到他的家乡,成立了革命政权。同年12月,张思德参加了红军,不久又加入了共青团。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张思德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1940年初夏,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采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烧炭要打炭窑,洞口很小,里边很大,每次要出500公斤木炭。木材在窑中要立起来码放,还要会看火候。开窑出炭是非常辛苦的,里边活像一座焚化炉。那时没有任何防护用品,连起码的手套都没有。人要爬进去,将木炭一根一根地传出来,外边的接应晾上。进去一次,人就闷热得好像要脱一层皮。这种最脏最苦的活儿,张思德总是抢在最前面。苦战三个月,经过伐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享年29岁!
在我们的眼中,张思德同志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事迹也很平凡,但是平凡中见伟大。他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听从领导的安排,服从党的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不像我们我们现在的某些党员,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条件,讲报酬,甚至于以权谋私。 |

❺ 有关张思德的故事

张思德(谷娃子,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其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

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

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5)张思德的故事视频电影扩展阅读

张思德的社会影响

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是毛泽东对张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奋斗足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

张思德同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历经平凡的人生,却成为了时代的楷模,成就伟大的精神。时代造就了张思德精神,张思德精神又丰富着时代精神。

张思德精神具有永恒性也具有发展性,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功效和引领作用。它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不断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

张思德牺牲60多年后,“弘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研讨会”2013年9月15日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光明日报等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收到了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专家学者的140余篇学术论文。

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他把自己化作种子,埋在了一个炭窑里,升华出一种伟大的精神——为人民服务!一个平凡的名字从此与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紧紧连在一起,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

❻ 陈佩斯当匪兵甲的日子,看看他如何敬业地演好看完即忘的角色

陈佩斯一直到1982年,还在电影里当匪兵甲、路人乙、小兵丁之流。

八一厂拍摄的《四渡赤水》是1983年公映的,拍摄当从1982年开始。

作为八一厂的一员,陈佩斯在影片中义不容辞地扮演了只露了一次脸的传令兵一角,用后来他在小品里用的词汇讲:只能露出一个后脑勺。

这个镜头出现在影片里虚构的角色王道之出席军事会议正欲进入大厅之际,这时,陈佩斯以后脑勺的形象出现了,他走到王道之面前,把一封公文交给了王道之。

不知是导演安排,还是陈佩斯临场发挥,他执意地把后脑勺前面的那一张并不出类拔萃的脸,掉转了一个方向,不失时机地对准了镜头,这样,我们终于在这个镜头里,看到了他的那一张标配式的尊容。

后来他在与朱时茂出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中,基本演绎了他在当配角时深刻感悟到的只能以后脑勺示人的配角演员的悲哀。

《主角与配角》小品出现在1990年春晚上,如果说小品的原型启示来自于何处的话,那么,《四渡赤水》中的陈佩斯惊鸿一瞥的露面,可以看出,这部电影里的陈佩斯的生存状态,是与小品里的角色纠结最为靠近的。

《四渡赤水》里的王道之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出演的是在《西安事变》中扮演张学良的金安歌。在影片里,角色表现出这一个虚构的执行蒋介石命令围追堵截红军的形象定位。

在影片里,他的身份是委员长行政督察室主任,这一角色是以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晏道刚为原型而拼接而成的,在影片里,他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一个督导角色,电影里最后将他处理成被流弹击中而死,而真实的原型,一直平安无事,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在影片里是根据情节的发展需要而设置出来的。

而陈佩斯扮演这么一个虚构人物身边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实在可以看到,陈佩斯当初出道时对角色的配给几乎是来者不拒的。

《四渡赤水》拍摄于1982年,在这之前,他1980年在《瞧这一家子》中,已经有较多的露面,与人靓貌美的方舒搭档,扮演一对情侣,可以说他的戏份是相当充分的。

在1981拍摄的《法庭内外》中,陈佩斯扮演一个官二代,电影的情节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官二代开车撞了人,然后找一个人来掉包,陈佩斯就扮演这样一个官二代,影片里是一个典型的反角。

1982年,陈佩斯在《夕照街》中扮演二子,开启了日后陈佩斯终于找到用武之地的“二子系列”。

但凭心而论,“二子系列”的喜剧架构非常牵强,并不如陈佩斯主演的小品那样,给人一种通透感,影片里的陈佩斯装傻卖呆才硬性制造了那么一点 搞笑 成份,格调不高,缺乏喜剧也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精神的总体基调。包括卓别林电影,虽然前台是 搞笑 的,但内涵上却是笑中有深意。陈佩斯电影显然缺乏这种喜剧的深层内蕴。

可以看出,这时候的陈佩斯已经冉冉如同升起的新星,即将喷薄而出,他在1984年春晚上,终于依靠《吃面条》而一鸣惊人,但就在这之前的一年前公映的《四渡赤水》中,他还必须在电影里扮演一个送公文的露出后脑勺的传令兵,其低微的匪兵甲的身份,竟然维持了如此之久,真的叫人在面对《四渡赤水》中他的敬业表现而不得不由衷地惊诧。

陈佩斯首次在电影中扮演匪兵甲,是在重拍版《万水千山》中,这部重拍版令人不解的地方,是在舞台上拍摄的。

为什么要在成荫导演的老版上重拍?因为老版只写了第一方面军的事迹,重新修改过的舞台版增加了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成功了,于是根据话剧舞台版重新搬上了银幕,但这部电影只能算作是舞台艺术片。陈佩斯在剧中扮演了只露了一个脸的匪兵。

在1976年拍摄的《南海风云》中,陈佩斯扮演了南越军队的一个小兵,在驾驶舱里担任了背景脸,如果不是日后他那让人过目不忘的容貌,没有人会知道驾驶舱里的那个五官不正的越南兵,就是陈佩斯扮演的。

1978年,八一厂拍摄了电影《我们是八路军》,这个电影是以张思德为原型编写的,当然与张思德的故事差距较大,表现的是延安时期八路军战士开荒烧炭的故事。

电影在表现八路军开荒拓业的过程中,与围困他们的敌顽发生了冲突。电影里也有陈佩斯的亮相,扮着一个国民党兵,对当地民众动手动脚。

新版《万水千山》的导演严寄洲对陈佩斯在影片里扮演的匪兵甲应该还是挺满意的,1978年,在拍摄间谍片《猎字99号》中启用了陈佩斯扮演一个从国外派回国内的特务。

《猎字99号》当时票房不错,但导演严寄洲也认为影片缺乏艺术魅力。这个电影改编自当时在天津公安厅工作的周振天的小说《战斗在继续》,早在文革期间就准备由八一厂投拍,所以里面还提到了阶级斗争这些特有的时代概念。

可以看出,电影对1964年也是由八一厂拍摄的电影《秘密图纸》有着因袭成份,在《猎字99号》里,表现陈佩斯扮演的特务被公安人员带到客厅里,看的电影正是《秘密图纸》,当时陈佩斯充分显示了他的天生条件在扮演这一个小特务时的那种坐立不安的惶恐神态。

富有意味的是,《秘密图纸》中的失踪的图纸代号也叫“99号秘密图纸”。

在这个影片中,陈佩斯的戏份还是挺重的,扮演一个回国取图纸的小特务,在国外的部分,他衣着 时尚 ,油头粉面,竭力展现出的是一个 时尚 青年的不羁派头。

回国之后,他一直处于假扮身份而提心吊胆的一惊一乍之中,正如他日后在《警察与小偷》这类猫与老鼠定位的小品中所通常使用的身份设置一样。

作为一个正剧中的负面角色,他谈不上有什么喜剧表演的戏份,反而是他在人面前的那一副故着小巧、察言观色的神态,与日后在小品中的投机取巧的角色定位如出一辙。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演员提供的表情是有限的,从最初陈佩斯出演电影的零星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日后使用的仍是这几招表情,但组装在小品里,却成就了他的喜剧大业。

在1979年拍摄的《归心似箭》中,陈佩斯典型地扮演了一个匪兵甲的角色。

在1982年拍摄的《琵琶魂》中,陈佩斯继续显示打酱油的存在。

因此,可以看出,陈佩斯小品里他的表演优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空间,找到了铆定最普通大众的人设定位,才使得他在电影里只能扮着路人与小兵角色的安排,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陈佩斯电影远不如他的小品成功,因为小品里撷取的是人的一种情态与形态,在短瞬间完成了它的讽刺意味就能自我立足,而电影必须建立起一套触及心灵的支撑体系,在陈佩斯的二子系列恰恰缺乏这种温润人心的东西。

这些电影中“二子”的作用仅仅是表现了一种投鸡不成丢了一把米的尴尬与失败,但并没有展现出“二子”还有人性中的温润与温暖力量,让电影拥有一个精神内核。所以陈佩斯电影里的二子缺乏可爱的让人回味的东西,这样的电影自然缺乏感染力。而小品里的陈佩斯是不需要提供这一切的,所以会让人难忘。

尽管如此,陈佩斯当年留在电影银幕上的零星琐碎的角色,或多或少地都成为他的小品里的素材与道具。尤其是《四渡赤水》中的那个传令兵不甘心只让后脑勺对准镜头,能让我们看到日后陈佩斯在小品里的经常性的纠结性的主题。

阅读全文

与张思德的故事视频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可以看电影流金岁月 浏览:358
香港沥青电影合集 浏览:63
白雪公主动漫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26
3d豪情国语电影 浏览:116
谁给介绍几个好看的电影网站 浏览:168
电影剪辑壁纸高清 浏览:787
电影台词alwaysbe 浏览:828
经典电影细节讲解 浏览:649
日本伦理动漫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319
维华电影院今日电影院 浏览:545
拆弹专家2电影2020完整版高清 浏览:128
关于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05
电脑下电影用什么软件 浏览:830
外国猛鬼电影大全 浏览:413
在外国上映中国电影 浏览:197
喜盈门电影演员表全部 浏览:97
十七岁的雨季电影结局 浏览:71
恶魔母亲和天使女孩电影 浏览:611
关云长电影故事情节简介 浏览:200
东北电影有小哪吒台词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