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圣士提反书院的基本资料。谢谢了!
圣士提反书院(St. Stephen's College)是一所香港的基督教直资男女中学,位於香港岛南区赤柱东头湾道22号,占地面积约150,000平方米,为香港面积最大的一所中学,面积比香港迪士尼乐园更大,亦是香港少数寄宿学校之一,多座校舍被列为历史建筑。学校於1903年创校,当时只有5名宿生和1名走读生就读;2011至2012年度,学校有多达1200名学生就读。现任校长为杨清女士。现届学生会为SOAR(主席:4H 梁振豪)。 圣士提反书院使用英文作为教学语言,除中国语文科、中国历史科、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普通话科、视觉艺术科及体育科外,其馀所有科目均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因为科技与及思想上的落後而饱受西方列强欺压,一群香港知识份子深明救国需由教育入手,遂计划建立一所书院。1901年,包括何启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识份子致函殖民地总督建议成立一所英文书院为本地华人子弟提供教育,这促成了1903年圣士提反书院的创立。建校之时,校舍位於西营盤般咸道今香港大学所在地,并於1924年至1929年短暂迁往薄扶林。1923年,书院获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块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书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举行动土仪式,邀得当时的殖民地总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学校主楼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顿爵士揭幕。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港,学校大楼被港府改作紧急军事医院。12月24日,驻港英军东旅撤往赤柱,并於赤柱建立最後三条防线,其中第二条防线横穿书院。书院一带曾爆发激战。12月25日早上日军攻占圣士提反书院後,发生屠杀伤兵及医务人员事件,此次事件为圣士提反书院大屠杀(St. Stephen's College Incident)。当时约150至200多名日军(大部份为台湾人)闯进军事医院,屠杀事件中最少有60多名人员被杀害,包括56位负伤卧床的英军及加拿大军人,以至部分医护及学校职工都被刺刀杀死,包括时任中文科主任谭长萱先生。此为香港保衞战中最後及最大一宗屠杀事件。
香港保衞战期间学校两位外籍员工靳约翰及翟阿瑟都参加了香港义勇军对抗日军,翟阿瑟约於1941年12月19日的港岛战事中被杀,遗体大概被埋於毕架山某处。靳约翰先生则被俘为囚,於1944年1月4日死於深水埗集中营,二人现於赤柱军人坟场立有衣物冢。
在随後的三年零八个月中,日军徵用书院校舍作战俘营,收容近千名英军及加拿大士兵。小学部曾短暂用作拘禁俘虏,但不久转为守衞的营房。当时日本容许战俘作有限度地的营房自管,战俘在校内的大礼堂举行不同形式的娱乐,如电影,话剧、音乐会及宗教活动,亦成为营中学生初、高中教育场地。
日本战败後,由於校舍损毁严重,书院未有马上恢复运作,在维修的同时政府租用了校舍作为临时警察训练学校。书院於1947年重新运作至今。
圣士提反书院於1968年起由男校转为男女校,并由1970年起转为津贴中学。2008年起由津贴学校转为直资学校。
著名校友
叶问 - 1917年18岁入学、咏春拳一代宗师
钱果丰 - 港铁非执行主席、恒生银行非执行董事长、圣士提反书院校董会主席
吴光正 - 九龙仓集团主席
邹文怀 - 嘉禾电影公司创办人,香港电影大亨
邓肇坚爵士 - 已故香港富商、慈善家
周锡年 - 香港富商及华人领袖,香港首位华人耳鼻喉科医生
李绍鸿 - 前香港衞生署长
何崇志博士 - 香港作曲家、麦兜故事歌曲作词家及编剧
锺普洋太平绅士 - 香港敦豪国际快运 (DHL) 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埈年 - 香港富商、广东信托银行董事长
董建成 - 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和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有兄弟关系
霍震霆太平绅士 - 香港立法会议员(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之长子
李憬仁 - 武侠小说作家
陈伟业 - 香港立法会议员(新界西)
莫树锦 -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针灸中心主管、广东省人民医院名誉教授、兼任电视节目主持、杂志专栏作者
王爱伦 - 1985年香港小姐季军
森美 - 香港商业电台DJ、著名司仪及电视节目主持
袁弥明 - 香港小姐选举2005年「旅游大使奖」得主,并位居决赛头5名
唐素琪 - 在任职模特儿期间参与美女厨房及学厨出餐演出,获著名音乐人雷颂德赏识加入乐坛
汪溟曦 - 前香港电台,现任无线电视高级记者
谢立文 - 麦兜故事作者, 亦是另一作者麦家碧的丈夫
毕国伟 - 香港田径运动员,前一百米香港纪录保持者, 亦是女飞人温健仪的丈夫
陈裕财(Bhichai Rattakul) - 前泰国副总理, 於2002-03年担任 国际扶轮社主席
蒋伟洪 - 香港田径运动员,前一百米香港纪录保持者
叶宇澄 - 前香港著名歌手,代表作有「玩具兵」
⑵ 元朗有哪些好高中
220名香港中学排名榜
1 拔萃女书院
2 皇仁书院
3 喇沙书院
4 圣保罗男女中学
5 拔萃男书院
6 华仁书院(九龙)
7 英皇书院
8 圣若瑟英文书院
9 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
10 德望学校
11 顺德联谊总会梁銶琚中学
12 伊利沙伯中学
13 可风中学
14 荃湾官立中学
15 观塘玛利诺书院
16 圣公会林护纪念中学
17 培正中学
18 张祝珊英文中学
19 圣保禄学校
20 协恩中学
21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
22 英华书院
23 保良局第一张永庆中学
24 沙田官立中学
25 华仁书院(香港)
26 圣保罗书院
27 圣士提反书院
28 屯门官立中学
29 庇理罗士女子中学
30 恩主教书院
31 九龙真光中学
32 真光女书院
33 嘉诺撒圣心书院
34 宣道会陈瑞芝纪念中学
35 陈瑞祺喇沙中学
36 圣公会邓肇坚中学
37 培道中学
38 赵聿修纪念中学
39 新界乡议局元朗区中学
40 赛马会体艺中学
41 荃湾何传耀纪念中学
42 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纪念中学
43 香港真光中学
44 元朗商会中学
45 玛利诺修院学校(中学部)
46 圣芳济书院
47 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
48 圣言中学
49 迦密中学
50 华英中学
51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
52 顺德联谊总会李兆基中学
53 可立中学(啬色园主办)
54 宝血会上智英文书院
55 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
56 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
57 迦密柏雨中学
58 德贞女子中学
59 浸信会吕明才中学
60 王肇枝中学
61 何明华会督银禧中学
62 顺德联谊总会谭伯羽中学
63 旅港开平商会中学
64 圣杰灵女子中学
65 天主教崇德英文书院
66 圣母玫瑰书院
67 南屯门官立中学
68 天主教母佑会萧明中学
69 荃湾圣芳济中学
70 观塘官立中学
71 保禄六世书院
72 基督教中华宣道会郑荣之中学
73 迦密主恩中学
74 英华女书院
75 金文泰中学
76 元朗公立中学
77 圣母无玷圣心书院
78 妙法寺刘金龙中学
79 中华基督教会铭贤书院
80 玛利曼中学
81 圣公会林裘谋中学
82 协和书院
83 嘉诺撒圣家书院
84 长沙湾天主教英文中学
85 元朗信义中学
86 嘉诺撒圣玛利书院
87 慈幼英文中学
88 沙田循道卫理中学
89 顺利天主教中学
90 铭基书院
91 圣母书院
92 沙田苏浙公学
93 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
94 圣嘉勒女书院
95 筲基湾官立中学
96 香港四邑黄棣栅纪念中学
97 保良局八三年总理中学
98 五旬节林汉光中学
99 伍华书院
100 佛教黄凤翎中学
101 沐恩中学
102 梁球芝书院
103 玫瑰岗学校
104 仁爱堂田家炳中学
105 德爱中学
106 圣公会陈融中学
107 圣士提反堂中学
108 民生书院
109 圣公会吕明才中学
110 廖宝珊纪念书院
111 宝血女子中学
112 苏浙公学
113 基督教女青年会丘佐荣中学
114 灵粮堂怡文中学
115 圣保禄中学
116 宣道中学
117 福建中学(观塘)
118 中华基督教会全完中学
119 屯门天主教中学
120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
121 田家炳中学
122 何文田官立中学
123 将军澳官立中学
124 中华基督教会基朗中学
125 圣马可中学
126 圣安当女书院
127 香港圣玛加利女书院
128 宝安商会王沙清中学
129 恩主教书院
130 东华三院李润田纪念中学
131 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
132 圣方济各嘉诺撒书院
133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义中学
134 德雅中学
135 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协和)
136 邓镜波学校
137 彩虹天主教英文中学
138 梁文燕纪念中学
139 东华三院冯黄凤亭中学
140 圣罗撒学校
141 佛教叶纪南纪念中学
142 何东中学(女)
143 顺德联谊会总会胡兆炽中学
144 荔景天主教中学
145 圣贞德中学(男)
146 保良局李城璧中学
147 港青基信书院
148 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
149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
150 世界龙冈学校刘皇发中学
151 文理书院(九龙)
152 香港中国妇女会中学
153 风采中学(教育评议会主办)
154 下葵涌官立中学
155 路德会协同中学
156 东华三院伍若瑜夫人纪念中学
157 乐善堂顾超文中学
158 东华三院张明添中学
159 圣文德书院
160 高主教书院
161 顺德联谊总会郑裕彤中学
162 岭南中学
163 国际基督教优质音乐中学暨小学
164 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
165 罗定邦中学
166 迦密唐宾南纪念中学
167 保良局姚连生中学
168 崇真书院
169 仁济医院第二中学
170 佛教筏可纪念中学
171 新法书院
172 林大辉中学
173 东华三院陈兆民中学
174 培英中学
175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学
176 圣公会蔡功谱中学
177 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百老汇)
178 天主教伍华中学
179 张掁兴伉俪书院
180 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张煊昌中学
181 圣公会李福庆中学
182 汉基国际学校
183 路德会吕祥光中学
184 嘉诺撒培德书院(女)
185 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
186 汉华中学
187 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中学
188 将军澳香岛中学
189 港澳信义会慕德中学
190 东莞工商总会刘百荣中学
191 葵涌苏浙公学
192 宝觉女子中学
193 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吉利径)
194 香港神托会培基书院
195 九龙塘学校英文中学部
196 石篱天主教中学
197 香港三育中学
198 德兰中学
199 中华传道会李贤尧纪念中学
200 新民书院
201 港岛民生书院
202 崇兰中学
203 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书院
204 中华基督教会蒙民伟书院
205 香港管理专业协会李国宝中学
206 宝觉中学
207 汇知中学
208 保良局颜宝铃书院
209 观塘功乐官立中学
210 乐善堂梁植伟纪念中学
211 新界乡议局大埔区中学
212 香岛中学
213 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中学
214 仁济医院靓次伯纪念中学
215 梁式芝书院
216 香港九龙塘基督教中华宣道会郑荣之中学
217 东华三院吴祥川纪念中学
218 显理中学
219 中华基金中学
220 基督教崇真中学
⑶ 圣士提反书院的历史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因为科技与及思想上的落后而饱受西方列强欺压,一群香港知识份子深明救国需由教育入手,遂计划建立一所书院。1901年,包括何启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识份子致函殖民地总督建议成立一所英文书院为本地华人子弟提供教育,这促成了1903年圣士提反书院的创立。建校之时,校舍位于西营盘般咸道今香港大学所在地,并于1924年至1929年短暂迁往薄扶林。1923年,书院获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块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书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举行动土仪式,邀得当时的殖民地总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学校主楼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顿爵士揭幕。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港,学校大楼被港府改作紧急军事医院。12月24日,驻港英军东旅撤往赤柱,并于赤柱建立最后三条防线,其中第二条防线横穿书院。书院一带曾爆发激战。12月25日早上日军攻占圣士提反书院后,发生屠杀伤兵及医务人员事件,此次事件为圣士提反书院大屠杀(St. Stephen's College Incident)。当时约150至200多名日军(大部份为台湾人)闯进军事医院,屠杀事件中最少有60多名人员被杀害,包括56位负伤卧床的英军及加拿大军人,以至部分医护及学校职工都被刺刀杀死,包括时任中文科主任谭长萱先生。此为香港保卫战中最后及最大一宗屠杀事件。
香港保卫战期间学校两位外籍员工靳约翰及翟阿瑟都参加了香港义勇军对抗日军,翟阿瑟约于1941年12月19日的港岛战事中被杀,遗体大概被埋于毕架山某处。靳约翰先生则被俘为囚,于1944年1月4日死于深水埗集中营,二人现于赤柱军人坟场立有衣物冢。
在随后的三年零八个月中,日军征用书院校舍作战俘营,收容近千名英军及加拿大士兵。小学部曾短暂用作拘禁俘虏,但不久转为守卫的营房。当时日本容许战俘作有限度地的营房自管,战俘在校内的大礼堂举行不同形式的娱乐,如电影,话剧、音乐会及宗教活动,亦成为营中学生初、高中教育场地。
日本战败后,由于校舍损毁严重,书院未有马上恢复运作,在维修的同时政府租用了校舍作为临时警察训练学校。书院于1947年重新运作至今。
圣士提反书院于1968年起由男校转为男女校,并由1970年起转为津贴中学。2008年起由津贴学校转为直资学校。
⑷ 圣士提反书院的校园
圣士提反书院校园占地甚广,拥有多座不同的校舍及设施。主要建筑物有: 学校大楼(School House)
东翼 分为东翼(East Wing)(代号:EW)与西翼(West Wing)(代号:WW),同建于1929年,是校舍最先建成的大楼之一,以装饰艺术风格建造。 东翼一楼为男生宿舍,二楼为教职员宿舍,地下设两间课室、音乐室(Music Room)及职业支援中心(Careers Office)。 东翼与西翼连接处设有九十周年校庆王泽森图书馆(The Ninetieth Anniversary Dr. Wilson Wang Tse-sam Library)及钟普洋科技辅助学习中心(Chung Po Yang Technology-aided Learning Centre)。 西翼一楼为女生宿舍,地下设课室、教员室二(Staff Room 2)、教员室三(Staff Room 3)、教员室四(Staff Room 4)、小书斋及印刷室(Printing Room)。 学校大楼已在2011年12月17日被列为法定古迹。 马田宿舍(Martin Hostel)(前身:宿舍 Hostel)(代号:MH) 建于1929年。马田宿舍楼高三层,地下为教职员宿舍、走读生饭堂(Day Student's Dining Hall)及洗衣房,一楼为男生宿舍,二楼为教职员宿舍,混合了欧洲不同的建筑特色。马田宿舍外设有一个篮球场(Basketball Court)及一个网球/排球场(Tennis/Volleyball Court)。 马田宿舍已在2010年4月16日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一至五号屋(Bungalow No. 1-5) 同建于1931年,一号屋为前任校长的居所,二号屋为校长居所,三号屋被改建为文物馆(Heritage Gallery),四号屋被改建为文物学习室(Heritage Learning Annex),五号为牧师居所。 一至五号屋已在2010年4月16日全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旧实验室/第八座(Old Laboratory/ Block Eight) 建于1931年,现为教职员宿舍。 旧实验室已在2010年4月16日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小教堂(Chapel)与副堂(Chapel Annex) 建于1950年,用来纪念在日占时期在圣士提反书院(时为赤柱拘留营的一部分)逝世的人。小教堂有碑纪念在香港保卫战和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中遇难的士兵。 小教堂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北屋(North House) 建于1952年,于2005年重新装修。北屋楼高两层,地下为女生宿舍及教职员宿舍,一楼为女生宿舍。北屋外设有一个篮球场(Basketball Court)及三个网球场(Tennis Court)。 伍华堂(Ng Wah Hall)(代号:NWH) 建于1970年。伍华堂楼高两层,地下有五至七号琴室(Piano Rooms 5-7)、一间运动用品仓(PE Store Room)、一间健身室(Gymnastics Room)和一间音乐协会室(Music Society Room),一楼为礼堂。 伍华堂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一至四号琴室(Piano Rooms 1-4) 位于伍华堂旁,于2010年翻新。 教学楼(Classroom Block)(代号:CR) 建于1964年,楼高三层,共有二十三间课室及一间设计与科技工场(Design & Technology Workshop)。 教学楼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邓肇坚运动场(Tang Shiu Kin Sports Field)(代号:F) 俗称大球场(Big Field),建于1920年代,为防疟疾感染,填平大片沼泽而建成,于2010年重铺草地。日占期间,运动场被转作菜田,为战俘提供食物。1975年获邓肇坚爵士资助重新铺草并改名为邓肇坚运动场。邓肇坚运动场设有一组长三百五十米(350 m)的六线跑步径(Running Track)、一个标准足球场(Standard Football Field)(可分成两个小型足球场)、一个射箭场(Archery Range)及一个铅球场(Shot Put Field)。 科艺楼(Special Room Block)(代号:SR) 建于1980年,由包兆龙楼(Pao Siu Long Building)、李嘉诚楼(Li Ka Shing Building)及何添楼(Ho Tim Building)组成。科艺楼楼高三层,地下为两间综合科学实验室(Integrated Science Laboratory)、两间物理实验室(Physics Laboratory)、一间视觉艺术室(Visual Arts Room)、一间陶瓷室(Ceramics Room)、电脑室二(Computer Room 2)及一间视听影院(Audio-visual Theatre (AV Theatre)),一楼为两间生物实验室(Biology Laboratory)、两间家政室(Home Economics Room)、电脑室一(Computer Room 1)、一间地理室(Geography Room)、一间多媒体学习室(Multimedia Learning Centre (MMLC))及一间服务器室(Server Room),二楼为两间化学实验室(Chemistry Laboratory)及天台。科艺楼地下对开之空地设有钟楼(Bell Tower)。 设计者何弢博士因此建筑而获1982香港建筑师学会周年年奖优异奖。 邓肇坚堂(Tang Shiu Kin Hall)(代号:TH)
邓肇坚堂 与科艺楼同建于1980年,于2002年加设空气调节系统。地下为礼堂入口,一楼设有控制室(Control Room)。为学校之室内体育馆及举行早会和毕业礼的礼堂。礼堂旁设有半个篮球场(Basketball Court)。 叶敬平楼(Luke Yip Building)(前身:行政楼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建于1984年,地下设有教员室一(Staff Room 1),一楼设有校务处(General Office)、校长室(Principal's Office)、三个副校长室(Deputy Principal's Office)及医疗室(Medical Room)。 王泽森水运中心(The Wilson Wang Water Sports Centre) 建于1980年代,建有一个室外六线五十米游泳池(五十米乘十四米)、能容纳近千人的看台、男更衣室(Boys' Changing Room)、女更衣室(Girls' Changing Room)、控制室(Control Room)及泵房(Pumping Room)。更衣室于2011年翻新,并同时在看台无上盖部分加上帆布遮挡太阳。 梁球锯学生中心(Leung Kau Kui Student Centre)(代号:SC) 建于1988年。学生中心楼高四层,地下为簿房,一楼设有学长室(Prefect Room)、学生会室(Students' Association Room (SA Room))及校园电视台(Campus Channel TV)室,二楼为旧生会室(Alumni Room)、家长教师会室(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Room (PTA Room))、社工室(Social Worker's Room)、中文学会室及摄影学会(Photography Club)室,三楼设有三间课室。 柯俊文楼(Alex Y. D. Au Building) 大楼楼高两层。地下为小食部,一楼为宿生饭堂(Boarder's Dining Hall)及教职员饭堂(Staff Dining Hall)。 百周年纪念大楼(Centenary Building)(代号:CB) 为庆祝学校成立一百周年兴建。大楼建于2006年,于2009年至2010年间加建一层。大楼楼高四层,地下设有两间课室、一间电脑辅助学习室(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Room (CAL Room))、一间电脑辅助学习预备室(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Preperation Room (CAL Prep Room))、一间语言室(Language Room)及一间学生活动室(Student Activity Centre),一楼设有五间课室、一间多用途室(Multi-purpose Room)及一间会议室(Conference Room),二楼为七间课室,地下低层为有盖操场,有数张乒乓球桌及数部足球机,绿化天台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为大楼部分照明设施供电。百周年纪念大楼设有百周年纪念花园(Centenary Garden),设有几个喷水池及校徽形状的纪念塔。 (College House)(仍没有正式中文名称) 建于2010年及2011年间,于2011年11月启用。大楼楼高四层,左右两边分别为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连接处为升降机大堂及职员宿舍。 每个房间均有代号以方便学生。 《失业生》(1982年) 《仙乐飘飘》(1995年) 《天作之盒》(2004年) 《地狱十八层》(2006年) 《岁月神偷》(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