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类型 > 弥勒佛的故事电影

弥勒佛的故事电影

发布时间:2022-10-31 21:45:33

Ⅰ 弥勒擒黄眉主要内容

《弥勒擒黄眉》的梗概:黄眉怪原来是东来佛祖笑和尚的座下童子,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铙、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黄眉怪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铙里。又施展人种袋,数次把孙悟空和天兵天将收入袋子。后来弥勒佛前来相助,让悟空变成西瓜,被黄眉怪吃下,弥勒佛趁黄眉怪疼痛之际收了他。

《弥勒擒黄眉》的故事
《弥勒擒黄眉》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唐僧师徒来到了小雷音寺,唐僧还以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倒头就拜,可谁知道,这个地方是黄眉老怪变得,他的目的就是抓住唐僧,好自己去西天取经。悟空在解救师傅的过程中,还被妖怪用金铙装了起来,无奈之下,他叫来了二十八星宿,才把自己救出来。

正当众位天兵天将和妖怪大战的时候,妖怪突然拿出一个口袋,把所有人都装了进去。原来这个妖怪是弥勒佛的弟子,用的也是弥勒佛的宝贝,最后还是弥勒佛用计才将妖怪成功收服,唐僧师徒也得以继续西天取经。
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日夜赶路。终于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了驼罗庄。

Ⅱ 求华藏卫视念佛堂的西方三圣图,来自哪位画家的 急急急!!!!

是这幅吗?我也不知道画作者是谁。不过你可以致电、致函或通过网站联络查询!(见下方)

http://www.hwazan.org/web/

Ⅲ 请说说弥勒佛在人间的故事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等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天将雨,即着湿布鞋;亢旱,即曳木屐。居民以此为验”。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负一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他还常把布袋中化缘来的什物一古脑儿倾倒于地,对围观的人们叫道:“看!看!”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宋高僧传》卷二十一)后梁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宋崇宁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昙振为他建阁塑像。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将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五代、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教造像中,就有这样一尊弥勒像,所雕的弥勒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详见: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ReligionKnowledge/DL/DL-20031219161645/

Ⅳ 布袋和尚新传孔雀圣母的扮演者。

没有孔雀圣母
只有西游记里的孔雀公主,演员金巧巧
《布袋和尚新传》是长城影视公司出品的青春古装神话喜剧。由李翰韬执导,欧阳震华、吴孟达、陈晓雪、蒋林静、徐锦江、罗家英、周佳楠、傅杨杨、张艺骞领衔主演。剧集以民间流传的弥勒佛故事为主线,讲述弥勒佛生性狂放不羁,蔑视天庭陈腐的清规戒律,因冲撞玉帝被佛祖转世成布袋和尚派到凡间修行;布袋和尚运用自己的智慧,除恶扬善,扶弱济贫,与世间的邪恶势力斗智斗勇,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的故事。

Ⅳ 弥勒佛的来历和故事

弥勒佛的来历
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佛(即弥勒菩萨,也叫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

弥勒佛的故事
在唐末五代后梁时期,有一个胖和尚,人们都叫他契此,他的形象十分特殊身材短胖,耳垂大而肥厚,手里经常提个大袋子,每次化缘得到食物,随手扔进袋子里,所以人们都叫他布袋和尚,他总是乐呵呵的,见人便口念阿弥陀佛。

一天,他盘腿端坐在奉化岳林寺前的石头上,口中念着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时人自不识。说完这个偈语后便安然圆寂。后来,人们联想到他平日的言谈举止,认定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来到世间度化众生。

Ⅵ 弥勒佛的来历和故事是什么

来历:原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佛乔达摩悉达多的弟子,先于释迦牟尼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后生于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游历四方,散播佛法,普度众生。

故事:据《宋朝十二大名僧》记载,他是宋朝南方某寺院的一个穷和尚,法号叫“契此”。契此和尚人长得很胖,性格开朗,整天眉开眼笑,无忧无虑。因人胖怕热,他经常光着上身,拿着一个布口袋到民间化缘,把化缘得来的食物背回寺院分给众僧侣吃或送给一些穷人解难,因而人缘极好。

有一天,他没有外出化缘,将寺院里的众僧侣召集到身边说:“我本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佛主今天要召我前去,请大家帮个忙,在我走后,将我这副皮囊(指肉身)用柴火烧了。南阿弥陀佛。”说完,只见他双手合十,盘坐圆寂了。

弥勒佛的形象

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来源于《弥勒上生经》。

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来源于《弥勒下生经》。

第三个便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成的弥勒形象。原因是布袋和尚圆寂前留下偈颂(诗歌):“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地方僧人认定他便是弥勒的化身,便以他的形象来塑像。

Ⅶ 除了西游记还有哪些佛的故事

电视剧《布袋和尚》讲的是弥勒佛行走人间,渡化有缘人的故事。 电视剧《观世音传奇》讲观音成菩萨之前的经历。 其他关于少林的不知算不算,我记的有一部达摩电影,白蛇传算不算

Ⅷ 有没有什么电影是讲弥勒佛的

《布袋和尚》就是已弥勒佛原型拍的。

最近在招拍《弥勒佛传奇》,你可以留意一下。

满意请采纳。

Ⅸ 看过的电影关于弥勒佛的

弥勒佛传奇

Ⅹ 弥勒佛的故事

阿弥陀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大约在五代以后,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其实这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等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天将雨,即着湿布鞋;亢旱,即曳木屐。居民以此为验”。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负一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他还常把布袋中化缘来的什物一古脑儿倾倒于地,对围观的人们叫道:“看!看!”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宋高僧传》卷二十一)后梁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宋崇宁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昙振为他建阁塑像。此后,江浙一带就逐步流行一种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将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以后“大肚弥勒”的这一布置就成了寺庙的定制。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五代、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教造像中,就有这样一尊弥勒像,所雕的弥勒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详见: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ReligionKnowledge/DL/DL-20031219161645/
参考资料: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ReligionKnowledge/DL/DL-20031219161645/

阅读全文

与弥勒佛的故事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战争电影一个一盆水女孩 浏览:384
电影绝地逃亡高清 浏览:609
电影字幕文字大小代码 浏览:162
中国战争电影百度 浏览:724
迪士尼电影中的经典语录 浏览:244
电影小人物结局 浏览:172
邱淑贞电影搞笑片段 浏览:784
韩国女伦理电影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193
港产电影和国产电影区别 浏览:754
老电影音箱喇叭怎么样 浏览:554
赛罗和火焰战士是哪个电影 浏览:605
搞笑按摩电影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595
黄沙战神高清电影国语 浏览:953
新兵马强高清电影完整板下载 浏览:122
抖音最新电影歌曲 浏览:707
陈家沟太极电影名字 浏览:518
电影血钻主角人物分析 浏览:343
电影图高清 浏览:313
电影东陵大盗国语高清免费下载 浏览:941
高清电影60帧教程 浏览:70